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4941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兰州市交通拥堵调研组,2011年3月18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围蔓延。为了进一步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邀请省内城市畅通工程专家,抽调兰州、天水、武威、金昌、庆阳5个交警支队长期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由主要领导挂帅,从2月21日至3月10日,对兰州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和特点(一)城市功能分布及人口现状分析。

2、兰州市地域总面积13085.6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4 km2。全市总人口332.18万人,其中市内四区人口208.96万人。根据目前现状人口分布情况,兰州市人均用地指标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尤其是城关区常住人口为99.07万人,人口密度为4175人/ km2,已超出承载能力。兰州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分布分析表单位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密度(km2)(万人)(万人)(万人)(%)(人/km2)兰州市1308633232220262.73%246城关区22299939197.85%4175七里河区42150473982.98%1125西固区38435332

3、781.82%863安宁区8624232191.30%2665注: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年兰州市统计年鉴。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功能分布不尽合理,城关中心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等功能,东岗、雁滩、盐场三个组团区域物资周转、批发、储运、商业贸易、居住、铁路场站以及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就业岗位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外来车辆。兰州市城市功能分布表组团区域功 能城关中心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职能: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东岗物资周转、批发、储运、商业贸易、居住、铁路场站以及工业用地雁滩

4、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电子与仪表产品,农副产品保鲜、食品加工储运及商贸批发盐场生物制品、药剂产品加工、适当安排仓储七里河区石油机械、铁路运输、机械加工、高新产业、文化体育、生活居住安宁区文化教育、高新产业、新型建材、电子仪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西固区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公用设施及生活居住 注:资料来源于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二)道路现状和路网特点。目前,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km,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8条,长171.03km,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

5、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km/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15%20%的标准。受河谷型城市地形的限制,东西狭长,南北不阔。黄河和铁路线横穿城市,致使兰州市区交通东西拥挤,南北不畅。兰州市区没有一条东西方向完全畅通的城市主干路,东岗路庆阳路到中山路终止,向西形成断头路;解放门立交桥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到西沙桥终止,东西两头都是断头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银路到解放门终止,白银路西头为断头路;北滨河路东至徐家山公园,西至西沙桥;南滨河路东至莱茵小镇,西至西沙桥

6、,东头为断头路。南北方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凉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但受黄河和铁路等因素的影响,断头路较多,“毛细血管”不畅现象较为普遍。兰州市现状道路图城区路网主要特点:一是受“哑铃型”地形限制,东西主干路均汇集于西关什字地区“蜂腰”路段,由城关区往返七里河、安宁、西固方向的大量车流交汇于文化宫瓶颈地段,而西津东路黄金通道和南、北滨河路“蜂腰”路段的交通压力十分突出,成为兰州市整个路网的交通瓶颈;二是道路断面形式单一,以一块板、三块板道路占有较大比例;三是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四是跨河桥梁数量少,跨河交通压力大;五是城区道路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拥堵严重。“蜂腰”

7、路段造成兰州城区道路主要交通瓶颈(三)机动车发展状况。1、机动车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12月底,兰州市有各类机动车395625辆,目前已突破40万辆,机动车数量从2000年的61669辆,10年间增长了6.4倍。加之外来车辆进一步加大了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兰州市机动车数量将急剧增长。兰州市机动车增长图2、公共交通现状。兰州市公交集团现有运营车辆2082辆,运营线路93条,日均运营921.5圈次,线路总长度1077公里,日均客运量160万人次,年客运量近6亿人次,年客运里程达17559万公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东西方向城市通道少,极大的限制了公交线路的

8、布设,导致大量的公交线路集中在两侧人口密集、商圈集中的黄金客运走廊上,主要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和天水路。受道路条件的限制,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客运走廊上产生了“公交火车”的现象,致使该路段的交通拥堵;在部分区域又存在公交盲区的现象。全市运营出租车6538辆,出租汽车企业26户。出租车实行工作日单双号运营,昼、夜双班制,全天运营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平均每辆出租车日运营里程为300-350公里,空驶率为20%-30%,日载客人次45-55人,平均载客距离5公里左右。(四)停车现状。兰州现有停车场1075处(其中路面临时停车场125个、地下停车场144个、院内停车场806个),停车泊位48391

9、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12个。(五)交通管理现状。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设12个交警大队,负责全市交通管理工作。现有民警834人,平均年龄44.5岁,三年内将有210名民警退休。设有交警执勤岗170个,其中,城区3人岗12个、高峰岗49个、外围卡口检查岗8个、流动巡逻岗101个。交通指挥中心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建成的105个视频监控点,目前,只有50处能正常使用,主要路段、路口和城市出入口没有安装交通流量监控设施,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城区交通流量数据,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组织管理、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

10、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二、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一)重点拥堵区域和路段。通过对兰州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及交叉口调查,可以看出:兰州市区的主要道路都处在一个高饱和运行状态,尤其是“蜂腰”地段和城关区内部,其道路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导致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标准服务水平饱和度描述A1.00强制车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停时开此表依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国际通用标准计算。饱和度:为现状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之比。目前兰州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调查情况道路名称双向设计通行能力(pcu )现状交通量(pcu)饱和度服务水平北滨河路(徐家湾)543851840.95E

11、南滨河路(水车园)554852750.95E西津东路(文化宫)684897051.40F东岗东路(拱星墩医院)325029390.90E庆阳路(南关什字)607457620.95E白银路(永昌路口)509849160.96E民主西路(铁路局)436839390.90E定西路325031040.96E天水路(兰州大学)452040930.91E平凉路325027630.85D静宁路465837260.80D中山北路646653290.83D小西湖黄河大桥523445020.86 D城关黄河大桥520049410.95 E雁滩桥522841830.80 D市区交通拥堵区域及路段现状图主要拥堵区域:

12、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东至五里铺,西至西站,北至南滨河,南至火车站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主要拥堵路段:中山路(西关什字中山桥)、庙滩子桥头、金昌路(甘南路金昌路交叉口金昌路北口什字)、城关大桥(桥北静宁路北口)、天水中路、瑞德大道(东湖宾馆定西路东口)、平凉路、北滨河路(金城关城关桥)、南滨河路(平凉路北口白云观)、南滨河中路银滩大桥下、武都路(永昌路什字武都路什字)、旧临夏路(西关十字南口雷坛河)、东岗西路省人民医院段、东岗东路东部市场段、甸子街、甘南路(光华宾馆什字金昌南路)、民主西路、白银路、雁滩路(滩尖子段)、火车站东路(平凉路南口火

13、车站轮胎厂什字)、南河北路张苏滩市场段、硷沟沿路五星坪铁道口、西津西路兰通厂铁道口、西津西路土门墩段、西津西路建兰天桥下、西津东路(小西湖文化宫段)、玉门街,牌坊路立交桥、北滨河路马槽沟至七里河大桥段等29条。主要拥堵路口:广场南口丁字路口、广场东口什字、广场西口什字、箭道巷北口丁字路口、平沙落雁路口、广武门什字、金昌路北口什字、火车站丁字路口、雁滩桥什字、省委什字、中山桥十字、武都路什字、古玩城什字、新港城什字、科学院什字、花鱼市场什字、安定门丁字路口、中山林什字、五里铺桥什字、西固城十字,庄浪路十字、七里河大桥北东引道交叉口等22处。 广武门什字 东岗东路武都路东口 西津东路 五星坪铁道口

14、 小西湖桥至兰工坪路(二)城区拥堵的主要类型。1、路口进一步渠化难度大造成交通拥堵。由于道路通行能力超负荷,交叉口渠化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区大部分路口很难通过进一步渠化来挖掘潜力,现有渠化设施对交通流的引导、隔离和管制不足,交通流不易达到安全有序的运行。主要问题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置冲突、交通标志不连续、交通标志标线老化或缺失、物理隔离设施缺乏、交通诱导系统严重不足等。2010年4月,广场西口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调配工作完成,由于地下和地面上没有行人过街设施,且金昌路南北方向上路面窄、车道少,交通拥堵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七里河区政府门前禁左

15、标志与双黄虚线设置冲突 火车站附近2个交叉口过近,且渠化不合理东湖宾馆未进一步渠化 天水路北口渠化不合理2、立体交通功能严重不足造成交通拥堵。目前跨河桥梁共7座,其中中山桥只供行人通过,七里河黄河大桥正在进行加固维修。城关黄河大桥的交通压力急剧增大,18小时交通量在50000小车当量以上,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2500小车当量,桥面出现严重拥堵现象,直接导致南北滨河路、佛慈大道、金昌北路、静宁路的拥堵;桥北东西方向上、下桥须通过信号控制来解决冲突点的问题,造成车辆二次停留,影响畅通。小西湖立交桥缺少2条匝道,功能缺失,导致车辆违法掉头多。经抽样调查,小西湖桥南滨河路上平峰期由东向西下桥后违法掉

16、头车辆10分钟达到36辆,平均每16秒就有一辆车掉头,严重影响交通流正常通行。解放门立交桥通行能力不足,由白银路通过解放门立交桥驶往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时,白银路单向3车道上的车流汇集于马家坡上的一条车道上,形成了新的交通瓶颈,且与南滨河路平交,须等待放行信号。天水路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五条道路相交,路口设计不合理,冲突点密集,立交功能不完善。南滨河路小西湖立交桥路段违法掉头 解放门立交桥功能不完善3、主干路上开口较多造成交通拥堵。个别单位的出入口设置在距离交叉口不足50m,车辆进出不受禁左标志限制,对主干路上正常通行的车辆影响较大。例如陆军总院、省人民医院、兰大第一附属医院、省实验小学、兰州二中、

17、五中等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单位,出入口全部设置在主干路上;省教育厅出入口不仅设置在南滨河路上,而且距金昌路北口什字不足50m。 省教育厅正门开在南滨河路上 兰医一院正门开在东岗东路上白银路兰州市第五中学门口 金昌路省实验小学门口4、道路施工造成交通拥堵。据了解,兰州市每年的道路施工项目比较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造成交通拥堵。自去年3月份开始,兰州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历时7个月,涉及主次干道21条开挖50余公里,虽然政府提前公告且交警部门做了周密的交通组织疏导预案,但是中心城区交通仍然一度处于严重堵塞状态。 道路施工易造成交通拥堵5、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缺失造成交通拥堵

18、。调查中发现,兰州城区部分路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市政配套管沟设置在车行道上,井盖多数分布在道路上,个别已损坏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井盖的事故,过街电缆线随处可见。2月24日9:40分左右,金昌路与武都路交叉口向南30米处,因电缆下坠造成拥堵,辖区城关交警立即派出5名民警进行疏导。2月24日11:00左右甸子街北路口,因大型车辆碾压造成井盖损坏,致使车辆陷入。 金昌北路电缆下坠 甸子街北路口井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6、交通违法造成交通拥堵。由于交通参与者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随意停车、不按车道行驶、随意调头、违反信号灯通行、抢超强会、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拥堵。机动车在禁左标志处随意调

19、头、行人随意穿行机动车道、公交车不按道行驶东岗东路行人翻越护栏 西津东路行人随意横穿 南滨河路车辆违法掉头造成拥堵 车辆违法调头对交通流的影响 火车站丁字路口随意停车 广场南路随意停放车辆2010年兰州市易造成交通拥堵主要交通违法行为分析违法行为违章次数所占百分比违规停车驾驶人不在场,违规停车驾驶人拒绝驶离的11946733.56%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的5244414.73%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208455.86%违反禁止标线的153604.31%逆向行驶的97672.74%违反禁令标志的104302.92%违反禁止掉头标志,禁止左转弯标志掉头,违反禁止掉头标线,禁止左转弯标线掉头的52

20、681.48%遇过行信号不依次通过路口的46401.30%未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的24910.70%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的20070.56%以上交通违法行为合计24271968.16%全年各类违法行为共计3560057、违法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市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现象仍然存在,以张苏滩马路市场较为严重,部分天桥摆摊设点造成行人无法正常通行,个别路口路段小商小贩依然流动经营。广场南路马路摊贩 东岗西路马路摊贩兰工坪路汽修店占道经营 西站天桥占道经营8、公交站点和线路设置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城区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主干道沿线的公交线路、站点过于密集,公交车排队进出站经常造成交通堵塞。如敦煌南路,不足2

21、00米长的路段上有1、53、308路三路公交车始发站,且10多辆车依次排队沿路两侧停靠,其中1路公交车就有6辆,公交无序停放,是造成西站交通枢纽拥堵的直接原因之一。黄金客运走廊西津路小西湖段至西关什字段分布着25条、庆阳路18条、中山路11条公交线路,西关什字公交枢纽集中了22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公交站点距交叉口过近,永昌路北口、广场东口什字公交车站距路口不足30米,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进出通行。西津路公交车“排长龙”现象 西站3条线路始发站汇集于敦煌南路东岗东路公交车不进站停靠 永昌路北口公交车站距离路口过近9、交通事故和故障车辆造成交通拥堵。2010年兰州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22、15097起,其中14453起为财产损失事故,适用于简易程序处理,但因驾驶人发生争执和保险公司不认可当事人的私了,致使交通事故现场不能快速撤除,由此引发大面积交通堵塞的现象屡屡发生。个别车主在车辆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点,而是就地维修,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2月23日17时左右,静宁路口因车辆发生故障在路中维修造成拥堵。 静宁路北路故障车辆路中维修10、雨雪天气造成交通拥堵。冬天遇冰雪天气的影响,造成路面结冰,严重影响交通畅通;部分路段因排水不畅,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通行。以2月28日下雪天气为例,经调研,早晨8:05分,由小西湖桥经过南滨河路中山路庆阳路到广场西口历时1小

23、时10分钟,晴天仅用15分钟。 2011年2月28日下雪天 2010年9月6日暴雨天(摘自每日甘肃网)(三)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1、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建筑密度过高。城关中心区作为重要的交通发生和吸引源,中心道路网格局已基本形成,土地开发强度很大,建筑密度很高,没有多余的空间增加交通供给,与外部交通衔接不畅,已经形成交通瓶颈。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商业中心都聚集在城关中心区,人流、车流相对集中,居民出行具有典型的高峰现象。加之中心城区对外来人流和车流的吸引,进一步加大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2、路网结构不合理,“毛细血管”不畅。由于黄河和铁路分割,城市路网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

24、随着城市建设的完善,城市各组团区域发展迅速,但是道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规划城市主次干道746 km,目前建成不足50%。东西主干道不足且兼顾过境、生活等多样性交通功能,路网系统性功能缺陷明显,没有形成联系各个组团区域的快速道路网络,通道上形成的瓶颈路段多。同时,城区各组团区域内路网系统功能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起集散作用的次干路和支路,断头路、瓶颈路普遍存在,道路网密度指标明显偏低,缺少城市快速干道,且路网系统中主、次、支道路网的比例失衡。跨河交通设施不足,跨河桥梁少。3、交通科技含量低,管理手段落后。2005年兰州市交通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置了105处监控点,对全市主要路口、

25、路段的交通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由于种种原因,105个视频监控点,其中有55处无法使用。目前正在使用的20套电子警察执法装备,已严重老化。城区满屏灯和箭头灯混用现象普遍,不符合国家标准,多相位信号灯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交通诱导系统缺乏,城区只有12处电子诱导屏,不能及时发布信息,且信息单一、利用率低。移动“电子警察”只有39套。全市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和水平较低,主要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来管理。4、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由于兰州市特殊的狭长地形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历史问题,造成了主干道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叠,致使西津路这条客运走廊附近住宅高度集中,出行强度大,单向高峰小时

26、公交客流高达1.9万人次。目前没有一条能为其分流的道路,虽然南北滨河路可以分流车辆,但客流量很难分流,从而致使公交线路在此客运走廊上重复、密集,造成了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长龙”的场面。再者部分规划路网尚未建成,支路网未成系统,影响着公交线网的布局和公交服务水平。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目前保有量相对过剩,虽然城区实行限号措施,但仍然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出租车随意停靠拉客、调头、抢超强会、不按交通标志标线行驶等交通违法现象严重,时常造成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严重干扰道路交通秩序。2010年,全市出租车交通事故上升,造成18人死亡,与上年同比上升12.5%

27、,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兰州市出租车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起,造成10人死亡。由于上述原因,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群众出行不方便,也是造成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的因素之一。5、停车难,供需矛盾突出。城区现有停车场1075处,停车泊位48391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12个,远低于公安部、住建部畅通工程最低要求(每百辆车20个停车泊位),形成静态交通供需严重失调问题。一是大型建筑虽然配建有地下和楼院内停车场,但普遍存在停车泊位不足问题;二是配建停车场被挤占挪用;三是停车收费政策缺乏经济杠杆的调控,递加累进制收费制度尚未实行,致使车辆长期占泊位停放,泊位周转率低,浪费停车资

28、源;四是缺乏停车诱导系统,迫使车辆在寻找停车泊位时增加绕行距离和时间。如国芳百货、华孚泰大润发等购物中心由于配建停车场被挪作他用,停车难,随意停车、违法停车现象普遍,造成交通不畅。6、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律意识淡薄。机动车驾驶人文明素质不高,强超抢会、随意调头、违法停车、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在遇到交通拥堵时强行穿插,甚至逆向行驶,人为造成交通拥堵。行人随意横穿道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和过街设施,随意翻越隔离护栏,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等现象较为普遍。7、警力严重不足,队伍严重老化。按公安部有关要求,城市交警应按人口的万分之四配备,按兰州市现有人口332万计算,应配备交警1328人,目前兰州市公

29、安局交警支队编制928人,差额400人。特别是目前实际在编仅834人,空编94人。同时,交警队伍老化问题全国少见,民警平均年龄44.5岁,特别是今后三年将有210名老民警退休,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亟待解决。多年来,只能靠全市交通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超常规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疲劳作战来完成日益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三、缓解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建议交通拥堵已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省市两级政府对兰州市城区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非常重视,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特别是兰州市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兰州市畅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南山快速路和金雁黄河大桥、元通黄河大桥、

30、深安黄河大桥正在施工建设,北绕城快速通道的建设序幕已拉开,轨道交通和西站至仁寿山快速公交已开工建设。交警部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大、易发生拥堵的17个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目前已完成南关什字、盘旋路什字等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优化。东湖宾馆什字等3个路口优化改造正在施工,其余11个路口方案也已完成,正在积极筹备实施中。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又在中心城区内对机动车按车牌尾号采取限行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已经或即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次对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调研组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近期缓解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意见

31、和建议。1、依托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兰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省公安厅、兰州市公安局将“畅通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分别向省政府、兰州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建议将兰州市城市智能交通“畅通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范围,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善集指挥、调度、控制、监控和诱导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设,逐步扩大管控区域,提高交通管理科技水平。一是在市区新增道路交通视频监控及交通违法智能监测点200处;二是新增智能控制交通信号灯140处,实现南北滨河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等城区主干道交通信号系统控制,形成车辆通行“绿波带”;三是加强交通信息诱导系统建设,增设70处交通信息诱导屏

32、,增强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的诱导功能;四是敷设扩建配套通信光缆;五是对兰州市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六是增设交通标志牌和施划交通标线。2、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改造和渠化主要拥堵路口,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尽快恢复因2010年污水处理工程开挖和其它道路施工损毁的交通标志标线,对无标志标线的雁儿湾、滩尖子等路段尽快施划。对其它陈旧及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道路标线要及时更新亮化,切实起到渠化分流的效果。同时,对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的费家营、东湖宾馆等路口信号灯,根据各进口道交通流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调配,最大限度地指挥车辆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在主城区交叉路口增设标志标线对交通流进行科学渠化,

33、如对广场西口配时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减少南北向交通压力;针对广场西口行人过街需求大,人车混行、人车争道现象严重,建议广场四周修建环形地下过街设施。3、加强出租车行车秩序管理。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停车管理,合理施划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在设置出租停靠站点的路段上实行电子监控管理,加大对不按站点停放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开展预防出租车交通事故和不按线路行驶、随意停车、调头等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打击非法运营“黑车”,规范客运市场。4、实行“错时制”,合理调整上下班、上下学时间。错时上下班制度是为缓解交通压力而实行的弹性上下班制度,有利

34、于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减少交通拥堵,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公共交通运力紧张。目前,在北京、重庆、杭州、深圳、温州、济南等城市已经相继推行过错时上下班制度。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对兰州中心城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行错峰出行。5、强化停车建设和管理,缓解停车难的矛盾。根据国家和甘肃省相关规定,制定兰州市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等,根据兰州中心城区功能分布,在现有道路停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挖掘道路资源,在有条件的路内和人行道增设停车位。对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恢复功能,充分利用调节停车收费政策,提高中心城区的停车成本,以价格杠杆运用市场机制在中心区

35、鼓励社会资本,修建一批高层多功能立体停车场,积极扩容停车空间;同时鼓励有停车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开放停车场(库),并完善停车管理措施和停车诱导系统,有效强化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6、加强道路施工管理。针对兰州城区道路开挖频繁的现象,要将道路开挖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合理布线,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尽量集中统一,一次性开挖埋设,避免重复开挖,提前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工作。对日常交通设施维护和临时性施工应当安排在夜间进行。对道路开挖施工项目要限时完成,及时铺油平整路面,按期恢复正常交通,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7、充分发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对易造成交通拥

36、堵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积极采取缓解交通拥堵措施,加强市区交通状况调研,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优化信号配时,减少直行与左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叉通行等交通冲突点;二是加强对部分拥堵较为严重路段的调研论证,采取单向通行、路口禁左、中心隔离等措施,有效解决主次干道沿线单位、服务机构、学校的机动车、行人穿行,机动车左转影响通行效率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简易事故快处机制;四是加强大型货车运行区域管理,调整货运车交通流,减少中心区交通压力;五是合理安排勤务和警力,及时掌握路面动态信息,强化执勤执法素质,提高疏堵能力,适应动态交通管理的需要。8、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长效工作机制

37、。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提请兰州市政府尽快出台贯彻意见。根据国家和甘肃省相关规定,制定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密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管并举,标本兼治,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进。更新管理观念,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的突出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方便交通参与者出行,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二)中长期缓解和解决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意

38、见和建议。1、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通行条件。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机遇,建议省市两级政府加大兰州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兰州市城市道路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推动城市道路建设较快发展。按照公安部、住建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将以下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兰州市实施“畅通工程”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修建13座人行天桥,有效实现人车分流;二是拓宽停车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吸引多方资金,新建25个智能化停车场,提升静态交通能力;三是改造、建设过境道路、城区交通瓶颈路口和断头路、黄河大桥等道路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兰州市东西、南北向交通通道和系统,在加快规划桥梁建设

39、的基础上,修建快速路,将南山路、庆阳路西延段、西津路、南滨河路、北滨河路、北环路形成全互通式立交,打通交通“瓶颈”。完善小西湖立交桥和解放门立交桥的匝道功能,对于交通流量大的安定门、东湖宾馆、五里铺等路段和雁滩通向中心区的交叉口,修建立体交通设施并合理渠化路口路段。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广场东西口、东部市场、中山桥、双城门、静宁路与庆阳路什字等交叉口和南北滨河路上,修建人性化过街设施,避免人车抢道,减少交通冲突点。积极向市政府建议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张掖路步行街改造,恢复其通行车辆,减少中心城区东西主干道少、交通不畅的问题。2、重视制定交通规划,实施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根据公安

40、部、住建部城市实施“畅通工程”要求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对新建项目强制实施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交通审查和把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城市规划建设,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落实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隔离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预算,按照“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列支投入、同步施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实现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要求。3、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疏解交通流量。建议市政府结合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调配功能分布,在居

41、住密集区完善购物、医疗、教育等配套功能设施,缩短出行距离。城关中心区不宜再审批建设大型的商业中心,应逐步将现有的集贸市场(如东部市场、东湖副食批发市场)、货运物流中心(如兰州货运集散中心、兰州建东物流中心)、长途客运场站(如兰州客运中心、汽车东站)外迁;雁滩、庙滩子和七里河三滩等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问题。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认真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机制,逐步建立一个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私家车发展。重点考虑增加换乘,避免公交线路过于密集、重复设置。加快更新公交车辆,

42、提高车辆行驶性能,淘汰落后、污染严重、易出故障公交车。还应根据公交停靠站的具体位置、站距、形式等因素对公交停靠站进行调整,在有条件的地点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公交,同时,要长远考虑,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开辟安全、快捷的公交专线。5、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深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要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义务,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增强全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真正形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落实,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制度建立,全社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