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962789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05.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三总沉积岩总论: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碎屑岩总论: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碳酸盐岩总论: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两各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各论:石灰岩、白云岩一其他其他沉积岩:蒸发岩、煤、油页岩;第一章 绪论一、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形成条件: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常温、常压,存在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

2、及重力作用。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1) 母岩的破坏(风化)产物陆源物质(2) 其他:A 地表水和浅水溶液中的化学沉淀物质B 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C 生物物质D 宇宙物质。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二、沉积岩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过程?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通过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沉积作用形成松散沉积物,再经埋藏改造作用(即成岩作用)在地下不很深处固结形成沉积岩: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三、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一)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基本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2.低温矿物富集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二)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沉积岩和岩浆

3、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1.两者铁的总含量大体相等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3.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4.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三)结构、构造1.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特有: 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粒屑结构、生物结构。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缺少:玻璃质结构。2.构造:成层构造(层理构造、各种层面构造、结核、叠层构造等为沉积岩所特有)、具有各种各样的孔隙。四、沉积岩石学及其发展历史?狭义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性(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分类)的学科。广义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

4、用、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更具体来说,它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发展历史: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启蒙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2、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3、现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4、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五、沉积岩的分类?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包括哪些阶段?原始物质形成阶段、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1、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

5、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2、元素迁移序列 “水迁移系数Kx”:衡量元素在风化带中的迁移能力 Kx值高,该元素从岩石中淋溶进入水中的量越多,迁移能力愈强。1.最易迁移元素(Kx=n10n102)Cl,Br,I,S等以卤族元素为主;2.易迁移元素(Kx=nn10)Ca,Mg,Na,F,Sr,K,Zn等碱(土)金属3.迁移元素(Kx= n10-1n)Cu,Ni,Co,V,Mn,Si(硅酸盐中),P;4.惰性(微弱迁移)元素(Kx 40 紊流

6、4、缓流、急流和佛罗德数:Fr惯性力/重力(V2/L)/gV2/(Lg)判断水流状态的参数。Fr与流态的关系 Fr1:急流,水浅流急上部流动体制,高流态Fr1:临界流,过渡流态Fr1:缓流,水深流缓下部流动体制,低流态二、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尤尔斯特隆图解尤尔斯特隆用图解方式定量表示了颗粒大小、流速与搬运、沉积的关系沉积区剥蚀区搬运区砾石:开始搬运速度比继续搬运速度大,而且随流速增大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难搬易沉,山区:d2mm,V开大,V继大,VV开V继,小。砂:开始搬运速度最小,与继续搬运速度相差不大,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

7、故砂粒呈跳跃式前进。易搬易沉 跳跃 分布最广d=0.12mm,V开最小,V继中等, V不大。 泥和粉砂:开始搬运速度与继续搬运速度之间差值大。其是不易起动,一旦起动,就可以长距离搬运,一直到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易搬难沉 深水 d1mm 砾10.1mm 砂0.10.01mm 粉砂0.01mm 粘土(泥) 三级命名法 (含质岩) 50% 岩 5025% 质 2510% 含 2mm2-0.5mm0. 5-0.25mm0.25-0.1mm0.1-0.01mm0.01mm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第一节 碎屑岩构造1 碎屑岩构造的概念 指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2 碎屑岩构造的各种类型、

8、概念、特征、成因、环境意义层理概念: 是沉积物成层沉积时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的区别(按层内组分和结构的性质划分)水平层理 细粒沉积物的层理类型,纹层彼此平行,呈水平状。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见于湖泊、河滩、潮坪、泻湖、浅海、半深海、浊流等环境。平行层理 强水流条件,相互平行的、水平的、由中粗砂、砾石组成的层理。识别标志: (图示请参考书本以及它们的简单描述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区别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共同特点纹层呈直线状,并且平行于层面水动力条件低能净水, 1岩性细粒(粉砂岩,泥岩,夹

9、岩)软粗粒(中,细砂岩)环境深水或沼泽,泻湖等浅水滨浅水:湖岸,海滩,浊积岩其它层理通过粒度变化,重矿物富集或有机质含量不同而显现纹层厚12mm,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波痕(概念);分类 概念: 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砂)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也称波纹或沙纹主要类型 (按成因)波痕大致分为:A. 浪成波痕B. 流水波痕C. 风成波痕D. 孤立波痕E. 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同生变形构造;暴露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同生变形构造: 也称变形构造,是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或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还处于富含孔隙水的塑性状态下发生的变形所形成的构造。暴露成

10、因构造:沉积物(岩)中有些层面构造是因沉积物露出水面(或在水面附近)处在大气中,表面逐渐干涸收缩或受到撞击而成的,称为暴露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 定义: 成岩过程中和成岩作用以后由化学作用所形成的构造 成因 :化学沉淀和溶解两种作用的结果 常见类型 晶体印痕与假晶 结核 生物成因构造:生物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活动时,把原来的沉积构造加以破坏和变形,而留下的它们活动的痕迹,称为生物成因构造。第二节 碎屑岩的颜色 类型及(环境意义)碎屑岩的颜色可分为三类 一、继承色 主要取决于碎屑颗粒的颜色,即继承的母岩的颜色。 二、自生色 沉积和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三、次生色次生色不能作为相标志 原生

11、色(继承色和自生色)可以作为沉积相的标志颜色成因: 岩石的颜色岩石的成分染色物质(色素)第六章 陆源碎屑岩各论 砾岩(概述、分类、主要成因类型) 概念:主要由大于2mm(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岩石。 分类:依据五大分类方案1、根据砾石圆度分类:砾岩、角砾岩2、根据砾石的大小分类:巨、粗、中、细砾岩3、根据砾石的成分分类:单成分、复成分4、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底砾岩、层间砾岩、层内砾岩5、成因分类:类型多,不统一主要成因类型:(一)滨岸砾岩(二)河成砾岩(三)洪积砾岩(四)冰川砾岩和角砾岩(冰碛岩)(五)滑塌角砾岩(六)岩溶角砾岩(七)残积角砾岩(砾石级风化壳) 砂岩 1概述(定义、一

12、般特征、研究意义)定义:主要由砂级(20.1mm)(50%)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中碎屑岩。一般特征:1.成分特征:成分复杂 2.结构特征:砂岩的粒度、分选性、圆度等均与形成环境有关而变化较大,成熟度可高可低,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均可出现。 3.构造特征:各种层理、波痕、生物成因构造均有,复杂多样。与环境有关 4.颜色特征:各种颜色均可出现 5.岩石分布特征:分布远比砾岩广,约占沉积岩13左右,仅次于粘土岩研究意义:砂岩中孔隙发育,一般均是良好的储水层和油层、气层。(据统计,世界上半数以上的油气资源储集在砂岩中。我国绝大部分油气都是储集在砂岩中。)2分类:分类原则、依据、分类方法 分类原则:分类原

13、则和依据实用性、科学性1)反映母岩性质2)反映搬运和磨蚀的历史(时间)3)反映介质的物理条件分类方法(1)按杂基含量将砂岩分为两大类p 杂基15%杂砂岩(相当于瓦克砂岩、硬砂岩)(2)以含量10(90)、25(75)、50为界p Q50%,F25%,R25%,FR: 长石砂岩类p R25%,RF: 岩屑砂岩类四组分:石英Q,长石F,岩屑R,杂基M三端元:石英Q,长石F,岩屑R 3主要类型及成因:类型: 成因石英砂岩:1长期、多旋回再沉积的产物 2滨岸(湖)、滩坝风成沉积环境长石砂岩:1母岩:富含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为源区,是物质基础 2风化类型与强度:温湿或热湿气候、强化学风化作

14、用。 3搬运与分异:(纯)石英砂岩经由流水和波浪的长距离长时间的搬运改造,相当彻底的分异作用。 4沉积环境:(纯)石英砂岩主要见于滨海、滨湖、三角洲河口沙坝中;其它石英砂岩广布于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环境之中。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形成的成因复杂,与源区岩石类型、风化作用类型、搬运距离、分异作用程度、沉积后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杂砂岩:1快速的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2来源区富于变化粉砂岩(定义、一般特征、分类、成因)定义:主要由0.1mm0.01mm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一般特征1.成分特征:1)石英、白云母及粘土矿物为主,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多为稳定重矿物,含量可

15、达23%。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石。2)填隙物常为粘土、钙质、铁质等。2.结构特征:分选性较好,磨圆性较差碎屑颗粒常呈棱角次棱角状。3.构造特征: 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 交错层理较少,多为小型 水平滑动形成的包卷层理等变形构造粉砂岩的分类 (一) 按颗粒大小 1) 粗粉砂岩 0.10.05mm 2) 细粉砂岩 0.050.01mm (二) 根据碎屑成分 单成分粉砂岩:石英为主 复成分粉砂岩:除石英外,还有较多云母、长石或其它碎屑 (三) 根据胶结物成分 铁质粉砂岩 钙质粉砂岩粉砂岩成因1 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缓慢沉降形成的或经风力沉积而成2 粉砂岩的分布极其广泛粘土岩(定义)

16、 概述(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研究意义) 1.定义:主要由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组成的沉积岩2.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粘土类: (1)高岭石族 (2)蒙脱石族 (3)伊利石族/水云母族(4)绿泥石族 (5)混层粘土矿物非粘土类:陆源碎屑矿物3粘土岩的结构(二)按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和晶体形态划分 1.非晶质结构 很少见,仅见于水铝英石质岩石中。 2.隐晶质结构 偏光镜下难以识别粘土矿物晶形 3.显微晶质结构 粘土矿物因重结晶而变大,偏光镜下可识别晶形 4.粗晶结构 粘土矿物因强烈重结晶而呈粗大晶体4粘土岩的构造(一)宏观构造 无波痕 暴露成因构造 水平层理 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 同生变形构造

17、泥火山、水下滑动等 (二) 微观构造5粘土岩的颜色 粘土岩的颜色主要是原生色,能反映生成环境。6研究意义:分布最广,约占沉积岩总体积的5560%。沉积岩成因、沉积环境分析(吸附的微量元素可判断古环境和古气候)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重要的生油母质;良好盖层;泥岩裂缝油气藏工业用途: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膨胀性、吸附性等经济意义:富集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形成工业矿床主要类型(泥岩和页岩)第七章 碎屑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用 一、沉积后作用(成岩作用)的定义 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二、成岩作用类型a) 压实和压溶作用

18、1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上覆水层和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压实作用效应孔隙度降低 2.压溶作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压力增大,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发生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砂质沉积物就进入了压溶作用阶段。b) 胶结作用 1.概念:胶结作用(cementation)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c) 交代作用 1.概念和实质概念: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实质 体系的化学平衡及平衡转移两个阶段原矿物的溶解 + 新矿物的生成d) 溶解作用 1.溶解作用(1)概

19、念 岩石组分发生部分或全部溶解的现象。i. 选择性溶解成岩早期ii. 非选择性溶解成岩晚期g)重结晶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四、成岩阶段划分 1.同生成岩阶段 2.早成岩阶段 A亚期 B亚期 3.晚成岩阶段 A亚期 B亚期 C亚期 4.表生成岩阶段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概念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50%)组成的岩石。or火山喷发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及广义的火山碎屑岩 狭义:火山碎屑物质要大于90。 广义:火山碎屑物质大于10。q 一般特征及分类q 物质成分:岩屑、晶屑、玻屑 1. 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根据物态又可分为: (1)刚性岩屑火

20、山爆发时破碎而成的岩石碎屑 已固结熔岩 火山通道围岩 火山基底岩石等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1mm1m(2)塑性岩屑塑性玻璃岩屑浆屑火焰石 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性形变而成 结构:玻璃质结构 显微镜下全消光 形状:特殊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锤状等2.晶屑早期岩浆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23mm,常呈棱角状 常见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 3.玻屑 火山玻璃的碎屑通常大小 0.10.01mm之间 很少2mm(大于者可称为岩屑) 20.01mm火山灰 0.01mm火山尘类型 刚性玻屑 塑性玻屑 与浆屑(塑性岩屑)的区别: 1)大小:玻屑2mm 2)内部结

21、构:玻屑均一,岩屑,可见熔岩结构 3)斑晶:玻屑无,岩屑可见到(1)刚性玻屑弧面棱角状 弓形、弧形、镰刀形、鸡骨形、管状,不规则尖角状 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常见熔浆中挥发份(酸性、中酸性熔浆)含量高时,因气体剧烈膨胀,将熔浆团炸裂成玻屑。每一碎片的每一个弧面都是原来的气泡壁,弧面的曲率半径决定于气泡直径的大小浮石状 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常见当熔浆爆炸不强烈,挥发组分逸散留下大量气体时,玻屑则具浮石状(内部保留有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结构(2)塑性玻屑 尚未固结的炽热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而定向排列,相互粘连熔结在一起而成。流纹状假流纹构造v 结构: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

22、灰结构 结构专属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75%) 凝灰结构(火山灰火山尘 75%) 按粒度划分 集块岩: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75凝灰岩:火山灰火山尘 v 构造、颜色;构造岩浆岩构造 假流纹构造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玻屑见燕尾分叉,刚性碎屑边部见塑变程度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沉积岩构造 通常不显层理 递变层理主要出现在沉积物重力流火山碎屑岩类中。是陆上或水下火山碎屑岩重力流以悬浮或递变悬浮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致,即经过重力分异而成层理构造。生物遗迹特殊构造 斑杂构造 火山碎屑

23、物质在颜色、粒度、成分等方面分布不均,且无规则排列性 气孔、杏仁构造等颜色 特殊的鲜艳颜色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首先取决于物质成分 中基性颜色深:暗紫红、墨绿色等中酸性色较浅:粉红色、浅黄色等另外取决于次生变化 绿泥石化绿色 蒙脱石化灰白或浅红色 v 分类及命名原则:先结构后成分1) 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三种成因类型火山碎屑岩类型 向熔岩过渡类型 向沉积岩过渡类型 2) 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五种岩石类型火山碎屑熔岩 熔结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 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 3) 碎屑粒度和各粒级组分的相对含量三个基本种属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火山凝灰岩 过渡类型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

24、灰岩等。4) 以碎屑物理状态、成分、构造等依次作为形容词命名如: 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次生变化也常作为命名的形容词 如: 变质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q 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一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类主要是在刚喷达地表的、炽热的、还呈熔融状态的岩浆中,又落入了9010的火山碎屑物质。熔浆在先,火山碎屑落入在后,即火山碎屑又落入了岩浆中而成的一类火山岩(熔岩)。碎屑成分 晶屑、岩屑为主,玻屑少见(或无法识别) 基质(成分)主要是火山玻璃或火山岩 碎屑熔岩结构 块状构造二 熔结火山碎屑岩以熔结(焊接)方式而形成的一类火山碎屑岩形成方式 主要是火山碎屑的自熔结(焊接)作用,或后来又有少量熔浆灌入其中,起熔结

25、(焊接)作用成分 火山碎屑物质可达90以上,且主要是塑性玻屑和岩屑,少量晶屑成因 多是爆发相火山碎屑大量近地或一定距离搬运后沉积(落积)下来 主要产于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屑流与侵入状的熔结凝灰岩体中 三 火山碎屑岩 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大于90%,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 如不特加说明,一般指的就是这类火山碎屑岩。粒度分类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粒径50%)白云岩(白云石50%)一、 颗粒 碳酸盐岩中的颗粒 盆外颗粒 盆内颗粒 二、 盆外颗粒 次要 含量增高碎屑岩过渡 陆源碎屑颗粒 砾、砂、粉砂、泥()(二)盆内颗粒在沉积地区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成分颗粒。两

26、种盆内颗粒 生物碎屑颗粒:生物化石碎片 非生物碎屑颗粒: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等 1、内碎屑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或碳酸盐岩岩层,由于受波浪、潮汐、风暴等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砾屑 2mm 砂屑 2-0.1mm 粉屑 0.1-0.01/0.005mm 泥屑 0.005mm),以结晶状态产出 洁净、明亮亮晶 产出方式具有世代现象2. 亮晶胶结物与灰泥的本质区别 -成因不同晶体大小:亮晶大,灰泥小干净与否:亮晶干净明亮,灰泥较为污浊含量:亮晶50%,灰泥0100%形成时期:亮晶成岩阶段;灰泥沉积阶段分布状况:亮晶常具栉

27、壳状结构,灰泥绝无此结构岩石形成时的能量: 亮晶含量高,反映高能环境 灰泥含量高,反映低能环境3.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后的碳酸盐泥的区别亮晶 栉壳状结构,世代现象 晶体明亮 晶形较好,边缘平直重结晶后的碳酸盐泥 状结构,晶面弯曲互相镶嵌 绝无栉壳状结构 晶体明亮度较差,有灰泥残余 相当于碎屑岩中的基质重结晶4 晶粒按粒级划分 泥晶、粉晶、砂晶、砾晶 重结晶作用增强 泥晶、细粉晶:原生、准同生 粗粉晶以上:次生或重结晶形态特征 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5 孔隙(一)原生孔隙:在沉积期前及沉积期形成的孔隙 内孔隙、粒间孔隙、晶间孔隙、遮蔽孔隙、生物潜穴孔隙、鸟眼孔隙等。(二)次生孔隙在沉积后、固结过程

28、中经改造作用而成的孔隙,大多数为溶蚀孔隙。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晶洞孔、溶沟等6 生物格架 生物骨骼格架 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 物物理沉积作用粘结格架 和红藻以其粘液粘结其它碳酸盐组分而形成的一种粘结格架。如叠层石等。生物化学沉积作用q 碳酸盐岩的构造叠层石构造: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由规律的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石灰岩或白云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呈定向排列的、多为方解石、石膏、石英等矿物充填的孔隙。因其形

29、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示顶底构造、缝合线构造q 碳酸盐岩的颜色类型、成因和环境意义一、颜色的类型(一)浅色类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等;(二)暗色类灰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灰绿色等;(三)红色类黄色、褐色、红色、紫红色等。二、颜色的决定因素(一)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的相对含量如主要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基本上不含其它矿物,岩石多呈浅色。(二)颗粒、晶粒以及基质的粒度细颗粒或细晶粒的岩石颜色较暗,粗颗粒或粗晶粒的岩石颜色较浅。(三)色素离子的影响含高价铁离子的岩石呈现红色、褐色、黄色、紫红色等,含低价铁离子的岩石呈现灰黑色、灰绿色、黑色等。(四)有机质的影响沉积的生物有机质在还原条件下通过产生H2

30、S或低价铁硫化物可使浅色沉积物颜色变暗,即使千分之几的有机碳含量,也可使其由灰色变成深灰色。(五)风化作用暗色岩石在风化带中变成浅色或红色类。环境意义(一)浅色类环境意义浅水的海湾或泻湖(二)暗色类环境意义停滞缺氧的深水盆地(三)红色类环境意义 来自先前的环境或在沉积环境中生成第十章 碳酸盐岩各论第一节 石灰岩一、石灰岩的分类一)福克和邓哈姆的分类方案1. 福克(1959,1962)以具有成因意义的结构为依据的分类方案。其分类引入碎屑岩成因观点,认为形成碳酸盐岩的重要因素除生物、化学作用外,是水介质的机械动力作用。2.邓哈姆(1962)从强调结构的角度划分碳酸盐岩结构类型的方案,也值得注意。二

31、)教材建议的分类方案A.把石灰岩划分为三大结构类型: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礁石灰岩 B.每大类根据主要结构组分的具体特征和相对含量进行细分如:颗粒-灰泥石灰岩分为30个类型C.各岩石类型划分及命名遵循三级命名法D.分类表中都是岩石类型名称,不是具体岩石名称E.颗粒灰泥石灰岩的类型划分和命名未使用亮晶F.颗粒与灰泥的相对含量,定量反映沉积水动力或能量,具有重要的成因意义三)三级命名法:含* *质 *岩50% *岩5025% *质2510% 含* 35% 水氯镁石3)成因假说海洋蒸发盐成因假说砂坝说,盐类沉积是海水中的溶解盐分在泻湖或海湾中蒸发浓缩形成多级海盆说,返流假说,潮上盐沼地

32、或“萨布哈”假说,深盆地说,干缩深盆地说大陆蒸发盐成因假说,大陆说,风成说与油气关系(一)盐层与油气层的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油、盐共生的盆地中46%的盆地的油气层产于盐系地层之下41%的盆地的油气层分布在盐层之上13%的盆地的油气层在盐系地层之间(二)影响油气运移(三)封隔油气储集层并对储集层性能产生影响(四)影响和控制对油气圈闭的形成 底辟构造2、煤 1)成煤的原始物质成煤环境 成煤的原始物质植物 成煤环境陆地、湖泊、浅水沼泽2)成煤的主要阶段1. 第一阶段:高等植物泥炭化作用和残植化作用腐植煤第一阶段泥炭化作用腐植煤第一阶段 水流闭塞,木质素和纤维素腐植质和腐殖酸泥炭残植化作用残植煤 水流畅

33、通,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低等植物腐泥化作用腐泥煤第一阶段在厌氧细菌参与下形成“腐泥”腐泥化作用。腐泥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可变为沥青 2. 第二阶段泥炭的成岩作用泥炭不断堆积,在上覆沉积物压力下,水份大量排出,体积缩小,性质趋于致密,腐植酸含量下降,碳/氢比值增高,泥炭变成褐煤。泥炭褐煤泥炭的“成岩作用” 3.第三阶段煤的变质作用温度、压力继续增大,褐煤向烟煤过渡。褐煤烟煤无烟煤煤的“变质作用”3)煤系(煤系地层、含煤岩系) 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 3、油页岩 概念 主要由藻类及一部分低等生物的遗体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一种高灰分的低变质的腐泥煤主要特征:页理发育、颜色多样

34、、弹性可燃、油腻、油味重4、比较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成因和结构组分方面的异同之处1:相同:均属沉积岩,均为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类。2:不同(1) 成因:碎屑岩碎屑物质机械搬运沉积作用,外源沉积岩。碳酸盐岩机械搬运沉积作用、化学搬运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内源沉积岩。(2) 结构组分碎屑岩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碳酸盐岩颗粒、泥、亮晶、晶粒、生物格架、孔隙(两者各结构组分的关系:颗粒与颗粒、杂基与泥、胶结物与亮晶、孔隙与孔隙可大体相当,但有区别(成分、来源)。晶粒、生物格架是碳酸盐岩所独有的。)(3)构造碎屑岩有的构造碳酸岩都有,但碳酸岩特有的构造有叠层石构造,鸟眼构造

35、,示顶底构造,缝合线构造(4)颜色碎屑岩分为:继承色:主要取决于碎屑颗粒的颜色,即继承的母岩的颜色。自生色:沉积和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次生色(次生色不能作为相标志 )后生或风化作用阶段,新生成的次生矿物造成的颜色。继承色和自生色是碎屑岩的原生色可判断沉积环境:红色、黄色氧化环境;绿色半氧化、半还原环境;灰色、黑色还原环境。碳酸岩分为:浅色类:(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等)指示环境:浅水的海湾或泻湖暗色类:(灰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灰绿色等);指示环境:停滞缺氧的深水盆地。红色类:(黄色、褐色、红色、紫红色等);指示环境:来自先前的环境或在沉积环境中生成。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

36、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相模式和相标志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钥匙标准相模式的四个方面作用(Walker,1976): 1. 比较标准 2. 进一步观察提纲和指南 3. 新的研究地区预测 4. 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基础大陆相组:洪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沙漠相、冰川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海洋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重力流沉积第二章 洪积(冲积)扇相一、定义及形成条件(3个)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山口处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3、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二、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三、亚相划分 扇根、扇中、扇缘 四、沉积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