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22415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资料2022年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研究论文传承民间艺术奇葩 -粤剧的调查研究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鱼窝头中学 梁家敏 梁家洁【摘要】当前我们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弘扬创新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广东粤剧随着国力的增强,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一些外部和自身的原因,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后继无人、生存艰难等困境。我们是番禺水乡的双胞胎,我们是粤剧的爱好者,又是粤剧的演出者,演出时姐姐扮花旦,妹妹演小生。借此机会,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当代青少年看待粤剧的各种特殊的片面的观点,挖掘了一些创新的、有针对性地面向青少年的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

2、粤剧作为民间艺术奇葩,作为番禺水乡的特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粤剧,更全面地认识传承粤剧的重要性,体会人民的智慧,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并对如何传承“粤剧”提出实际的建议。【关键词】传承 民间艺术 粤剧 调查研究一、研究目的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化的今天,学校尤其重视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倍感骄傲;在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及和谐社会理念的今天,国家尤其重视和谐新农村精神家园的建设,作为农村的一名会唱粤曲的孩子,我们深感自豪。我们番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鱼米之乡,粤剧是我们民间艺术奇葩,从粤剧的发展史,到粤剧的传承;从粤剧的文

3、化软实力作用,到粤剧激发人们的爱国爱乡情怀,积极去调查开发本土现有的文化资源,利用本土现有的文化资源去教育学生,从我们学生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等出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关注我们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特色文化的情感。二、研究过程及挖掘方法(一)我们是番禺水乡的学生,我们在学校针对初一至高二青少年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其对粤剧的认识以及传承粤剧的看法。(学校普查)(二)我们姐妹俩都会表演粤剧,我们可以通过到粤剧团去实地调查访问,并亲自上阵体验。(实地调查、访问)(三)实地考察时,我进行了访问、记录、摄影、采标本等工作,就调查结果访

4、问粤剧的“元老”、老师,寻找青少年正确认识“粤剧”的观点。(四)查阅资料、整理记录,最后在老师指导下撰写成论文。寻求青少年正确认识、传承“粤剧”的有效途径。三、调查及研究的结果分析(一)粤剧的概况1、粤剧的简介粤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粤剧不但流行于粤、桂、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而传播到五大洲。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又保留昆山腔、弋阳腔、广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乐曲和时调,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粤剧艺术,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也是我

5、国第一个走进世界的剧种。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著名剧作家田汉把它概括为“热情如火、缠绵悱恻”,周恩来也曾誉之为“南国红豆”。粤剧具有丰富优美的唱腔,独特瑰丽的服装、脸谱,吸收了本土艺术八音、木鱼、粤讴的传统音乐,别具一格的粤剧例戏,精美见称的舞台布景,其剧目多达11,360个。2、粤剧的历史沿革时间发展概况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梆子、徽调、汉调等,传入广东,广东本地戏班演出的声腔受这些外来声腔的影响很大,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被称为广腔,从现在粤剧的音乐中还可以看出弋阳腔和昆腔的痕迹。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本地班和外江班。外江班大

6、都演徽班戏,而本地班大都演梆子腔。本地班早期的活动中心在佛山。清乾隆年间外省戏班来粤者甚众、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了丰富的养份,艺术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山腔、弋阳腔、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此时的本地班已经与外江班判然迥殊,进而逐渐形成粤剧。清朝中后期清咸丰四年(1854),粤剧艺人李文茂,率领梨园子弟与天地会陈开所部一同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自封为王,清政府因此下令禁演本地班戏。禁令一下,本地班沉寂了15年之久。在此期间,粤剧的艺人只能搭

7、班加入汉剧和徽剧的戏班,或者挂着京剧等别的剧种的名进行演出。这样,粤剧中的梆子腔和簧腔开始合流。后来,粤剧中二簧的成分甚至超过了梆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禁令稍弛,本地班再度兴起。同治年间(18621874),粤剧艺人又公开组班演出,其班社曾到过河南、浙江、广西、云南、湖南、安徽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演出。辛亥革命期间粤剧艺人受春柳社新戏(文明戏,即早期话剧)的影响,组织志士班宣传革命民主思想。在这种新思想的浪潮下,粤剧开始改良,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0年左右,粤剧从语言上彻底地本地化,从戏棚官话改为用粤语,演唱方法也改为本嗓,放弃了梆子腔用假嗓的唱法。梆子和二簧都唱低八度,使

8、梆子和皮簧在风格和唱法上统一起来。1920年前后1920年前后,随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商业的日益发达,有些粤剧班社也以广州及香港、澳门等大城市为活动据点,习惯上称之为省港班。省港班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大都市的大剧场里演出,大量吸收文明戏、话剧和电影的手法,从音乐唱腔、角色行当、表演程式、舞台布置到演出剧目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的基本声腔以梆子二簧为主,但是也保留有其他的民间说唱曲调,引进了流行歌曲和爵士音乐。伴奏乐器还使用了小提琴、萨克斯、电吉它、爵士鼓等西洋乐器。表演程式大为简化。角色行当由原来的十大行当,变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剧目的编排要照顾到六大台柱

9、的戏分。剧目上大量地编演新戏,传统戏很少上演。新戏大量改编自电影、外国小说、通俗话本、话剧,还有一些杜撰的剧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1933年,粤剧出现首个男女合班,打破男班、女班分台演出和男性反串旦角的局限,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旦角演员,而且唱腔改假声为真声演唱的“平喉”,基本上转为使用广州方言演出。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粤剧发生重大变化的二十年。以薛觉先、马师曾为首的一批粤剧艺人,积极地进行了改革,使粤剧更加接近时代生活和人民群众,对粤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49年1965年粤剧有步骤地进行了“改戏、改人、改制”的工作。粤剧出现新面貌。1958年,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两个国营粤剧演出团

10、体成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是粤剧剧目创作和表演艺术革新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剧目。十年文革给粤剧造成无可弥补的重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粤剧曾出现短暂的兴旺,其后日渐衰落。20世纪90年代后粤剧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并专门成立了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以推动粤剧的延续发展。1990年,1996年,2002年,2004年,2008年广州市共举办五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目的在于“弘扬民族文化,联结友谊,交流艺术,振兴粤剧、让传统粤剧走进平民百姓家。”3、粤剧的艺术特点基本声腔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

11、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粤剧的梆簧,由于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已与一般皮簧戏不同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唱腔音乐粤剧唱腔音乐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板腔体有梆子、二黄两类,梆子有首板、慢板、中板、芙蓉、叹板、煞板等板式;二黄有首板、慢板、二流、滚板等板式。此外,还有西皮(相当京剧的四平调)、恋坛、南音、板眼、木鱼、粤讴等腔调。南音、木鱼、板眼唱词结构虽与梆子、二黄不同,但唱腔旋律的方法相同;西皮、恋坛依曲填词,其唱词句格却与梆子、二黄相似。曲牌有牌子和小曲两类。牌子大多自昆曲和弋阳诸腔中吸收,少数为广东民间礼仪牌

12、子乐曲;小曲包括戏曲过场音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如柳青娘、梳妆台、卖杂货、玉美人以及创作的新曲寻针、催归、恨填胸、戏妲己等,两类除创作的新曲外,多数属器乐曲,有较固定的旋律。伴奏乐器粤剧的伴奏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前者以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音响和音色都较洪亮刚硬,多用于伴奏传统剧中的排场和比较激烈的情景。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音响和音色都较纤细柔和,用于伴奏抒情的唱段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细致刻画。表演艺术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一些新的表演方式,又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取表

13、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4、粤剧的角色行当粤剧角色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武生武生又称须生,近似京剧的老生。扮演挂须的中年或老年角色,多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如有身份地位的文官武将,文武兼备的角色,武生的剧目多属袍甲允,排场复杂,表演丰富,重功架和唱功,要求武生底功要厚实,腰腿功夫过硬,

14、举手投足适度得体。如表现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要跪步走单边配以左右拂须动作,还有震翅、震面、震手等特技。武生在戏班被称为骑龙头的行当,又可分为软功武生和硬功武生。软功武生讲究唱、念和功架的表演,扮演的人物如六郎罪子的杨六郎,苏武牧羊的苏武,著名演员有新华、新白菜等;硬功武生注重腰、腿功夫和功架表演,所扮人物如六国封相的公孙衍等。小武小武又名笔贴武,相当于京剧的武生。扮演青年、壮年的英雄侠客或江湖好汉,多为武打戏中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小武以做功见长,扑打跳跃、长靠短打,均应擅长;又以少林武功为正宗,注重南拳的运用;身段功作稳健遒劲,干净利索;念白要紧、快、清、实,一气呵成而又字字清晰。小武又可分为白面

15、小武和红面小武两类,红面小武身段威武利索,动作火爆炽烈,重视武打技击和眼神的运用,扮演的人物如马福龙卖箭的马福龙,西河会的赵英强等;白面小武重唱不重武,表演倜傥温文,如扮演风流儒将周瑜,突出周瑜的心胸狭隘。花旦青年妇女的角色由花旦扮演,有贵有贱,可文可武,或正或邪。花旦又有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之分,正印花旦大多饰演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和巾帼英雄,如二度梅的陈杏元,西厢记的崔莺莺,寒江关的樊利花;二帮花旦一般扮演刁诈淫邪的女性,如金莲戏叔的潘金莲等。正旦多扮演端庄娴淑的女性角色,如三娘教子的王春娥,仕林祭塔的白素贞。正生扮演老成持重的文士朝臣和皇帝一类角色,大多是正面人物,如六国封相的苏秦,玉皇登殿

16、的玉皇大帝等。总生原在一些剧目扮演主要角角,偏重唱功,如沙陀国借兵的李克用,借东风的鲁肃等,可挂白须、黑须、苍髯等;后来逐渐转为扮演帝王、朝臣、员外等配角。小生经常扮演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青年书生、学士一类角色。多演唱功戏,重吊嗓,要求音色圆脆,真假嗓结合:身段动作要潇洒大方,柔中带刚。饰演的人物如宝玉怨婚的贾宝玉,王大儒供状的王大儒,评雪辩踪的吕蒙正。公脚主要扮演年老善良的正面人物,包括贵贱尊卑各种角色。所扮人物年迈却体健,善良而又刚正。对唱念要求苍凉雄浑,字正音清,铿锵有力。动作讲究眼神和须功的运用。扮演的人物如百里奚会妻的百里奚,三娘教子的薛保。大花面又称外脚,扮演权倾朝野的重臣,或险诈

17、阴毒的奸雄,如十奏严嵩的严嵩,连环记的董卓等。二花面扮演忠烈豪爽、或暴躁乖戾的人物。动作粗犷,手指多作虎爪状,拉山时手高过头,平时多作八字脚或丁字脚侧立,双眼直视前方地扮演的的人物如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芦花荡的张飞,荆轲的秦始皇。男丑又称网巾边,多扮演性格滑稽诙谐、举止狡黠的人物,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类。文丑扮演的人物如山东响马的广东先生,盲公问米的盲公;武丑扮演的人物如时迁盗甲的时迁,拦马的焦光普。女丑又称竹笋、顽笑旦,专门扮演诙谐风趣的老年妇人,或不正派的媒婆、鸨母、恶家姑等。(二)番禺区中学生看待“粤剧”的普查结果为了了解我们青少年学生是怎样看待“粤剧,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件1)。通

18、过学校普查等途径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如下:番禺区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人员情况分析表(表1)调查学校调查数量(份)备注鱼窝头中学10012岁以下:32人,1316岁121人,1618岁153人,18岁以上8人。东涌中学100仲元中学100禺山高中100大岗中学90总数4901、 青少年对粤剧的了解程度番禺区中学生对粤剧的了解程度表(表2)年龄了解程度亲身经历十分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12岁以下0047211316岁0113068121618岁32051771218岁以上23111番禺区中学生对粤剧知识的了解范围表(表3)粤剧知识唱腔角色以前使用的语言不了解人数453396465从以上的数据看来,

19、即使身处粤剧的流行地广州,亲身经历的比重还是很小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粤剧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年纪大的青少年由于知识丰富一点和经历多点,对粤剧的了解程度较深;年纪小的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好点、经历少点而了解程度差。以1316岁的同学来看,(见图表右),在调查的121人中,有71人认为自己是一般了解的,占40%。同时,从调查中发现,粤剧的唱腔、名伶等鲜为人知,不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遗忘,这反映出传承粤剧的迫切性。到底青少年是从哪些途径了解粤剧的呢?我们继续进行调查。2、青少年对粤剧了解途径的调查我们在问卷中提出了几个了解粤剧的途径:亲身体验、听亲戚朋友唱、学校教育书本知识、书籍

20、报纸了解、电视媒体了解、从网络上了解、从博物馆了解等。番禺区中学生对粤剧了解途径调查表(表4)年龄了解程度亲身体验听亲戚朋友唱学校教育书本知识书籍报纸电视网络博物馆其他12岁以下08230001316岁660196121201618岁106526122216018岁以上9621000从调查的结果看,同学们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不多,大多孩子都没有亲身体验过,他们从听亲戚朋友唱、从学校教育和书本获得。但单纯是这样的途径,对于现代的1220岁的青少年孩子来说实在是少了,而且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这些途径,所以导致即使身处粤剧发源地和粤剧流行地的孩子对粤剧的了解也不多。3、青少年对粤剧调查目的的看法在老师的

21、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举行了粤剧的调查活动,我们青少年学生又是怎样看待这些调查活动的呢?番禺区中学生对粤剧调查目的的调查表(表5)激励青少年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占24 117人激励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 占19 93人激励青少年热爱本土特色文化 占40 196人激励青少年为建设和谐广东、文化大省出一份力 占17 83人4、青少年要不要传承粤剧11%的同学认为粤剧是传统的东西,现在时代不断进步了,应该淘汰了,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23%的同学认为粤剧确实有精华的一面,但不符合大众口味,应该用大众文化取代。66%的同学认为粤剧既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极具地方特色,粤剧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可喜的是,9

22、8%的同学们对学校组织粤剧进校园、参加粤剧的调查活动表现出非常愿意的态度。5、青少年该如何传承粤剧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对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同学们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出了符合自己年龄和认知的意见和建议。综合上述观点,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一些原因,青少年很少亲身体验粤剧,对粤剧的了解也不够深刻,而且了解的途径也比较不符合同学们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准备进一步去实地调查访问。四、实地调查访问,并亲自上阵体验为了探讨青少年如何更好的传承传统的粤剧,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奇葩,更清楚地感悟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道理;从而更加珍惜我们现在已有的幸福生活,激发强烈的热爱

23、家乡的情怀。通过自己到实地调查,把自己的实践成果展现出来,为传承粤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广东文化大省出一份力。同时亲自上阵体验粤剧的演唱过程,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图片说明调查结果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粤剧的历史沿革、角色行当、艺术特点等等。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传承粤剧调查结果、撰写调查论文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粤剧的概况、以及青少年如何传承粤剧采访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演员老师认为对于剧目的推选,我觉得也要适合学生,可以“旧瓶装新酒”,利用经典曲子、唱腔,填写新词,会更好,关键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同时得培养需要一批专职教师,如果自己都不懂,又如何来教学生?特别像广东各中小学几乎没有

24、专职的粤剧老师。 采访粤曲老师并与他们合影老师们认为,编写一本详细介绍粤剧的地方性教材,譬如单独编写粤剧、粤曲,供各中小学选用,教材既可在音乐、美术课中使用,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选用。另外,相关单位举办年度粤剧、粤曲,陶艺、舞狮等针对中、小学生的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和培养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才。 唱响新农村义务参加演出,目的是号召大家一起来传承我们的民间艺术奇葩粤剧,增长见识。参加比赛我们姐姐扮花旦,妹妹演小生,我们获得了亚军呢!五、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传承粤剧的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又听取了教师和粤剧“元老”的意见,我们对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传承粤剧有了一些新的观点。1、要

25、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传承粤剧,激发人们爱乡情怀,我们必须寻求传承粤剧的新途径。通过前面的分析调查结果,目前青少年认识粤剧要是通过看亲戚朋友和通过学校教育这些途径,但这些途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青少年不愿意亲身体验,也不愿意听父母或长辈唱青少年接近一半是通过听年老的亲戚朋友演唱来了解粤剧的,虽然细节很详细、很感人,由于有亲身经历只占12%,大多数青少年由于始终没有经过亲身经历而了解粤剧,青少年也不会有深刻的感受。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总是不愿意听老一辈讲“故事”。(2)教科书的学习太枯燥大约25的青少年是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粤剧的。据我们了解,粤剧在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下)有简单的讲述,在九年级思

26、想品德教科书中,有让同学们讲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着重让同学们举例,没有上升到文化的传承。部分老师在教学时由于受一些客观原因的限制,在教学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果单靠这样的学校教育,大多数青少年就只是识记一下相关知识,不用说有何感悟了。(3) 其他的宣传途径狭窄有很小一部分青少年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粤剧的。例如广东电视台的粤韵风华栏目、广州电视台的南国红豆栏目、佛山电视台的粤剧大观栏目等等,其实这些媒体是让青少年了解粤剧的有效途径,可是,同学们认为在新华书店和书摊上很难买到有关粤剧的书刊,没有时间看电视;有时浏览一下也发现书刊、电视台栏目、网站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故事的情节实在是太慢了

27、,不适合青少年的“口味”,因此吸引不了青少年的注意。我们现在认为青少年认识粤剧的途径不是青少年所喜欢的,孩子们都很少亲身体验,为了传承粤剧,我们必须寻求一些新的、能吸引青少年的宣传和教育的途径。2、 分析国外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为了寻求富有时代性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国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信息进行了分析:(1)开设公民学课程。通过生动具体的内容,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确立“我们是国家的好公民、要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思想。(2)灌输本土主义教育。培养国民“身士不二”,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爱国主义思想。(3)强调民族传统教育。注意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

28、传统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如利用各种途径展现传统文化,增加感性认识,增进祖国民族的崇敬之情。(4)游乐活动的渗透教育,能体现“寓教于乐”。(5)建立爱国主义基地。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国家的精神,让广大青少年在自然的生活和环境熏陶的过程中无形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6)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能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告、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时时刻刻地宣传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在广大的中小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开发本土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全方位、多纬度渗透在

29、生活中,这些教育方法值得借鉴。六、寻找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新途径 我们对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整合,找出了当今青少年对传承粤剧的不足之处,也发现其他国家有许多开发本土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找到一些新鲜的、有实效的途径让青少年去传承农具文化,凸显人文关怀,但是这些途径必须符合我们的乡情,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由此,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1、重视开发本土资源,拓宽学校教育的途径 (1)改革充实当今的政治、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认为,在综合实践、政治、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不单是让我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体会和感受,

30、可以使用活动代替传授。例如:针对开发本土粤剧资源为主题的课,我们可以:创设情境的活动 (创设一个唱粤曲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制作粤剧面具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DIY制出一件粤剧面具)粤剧剪影活动 (选择一主题:粤剧的历史沿革、粤剧的唱腔、粤剧的角色等出一份手抄报)粤剧课本剧活动 (选出十个经典故事,并且扮演、演绎粤剧“课本剧”)制作粤剧书签活动 (选择粤剧的角色,制作一系列粤剧书签)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内活动,由我们学生参与设计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身收集资料,感悟传统民间艺术。另外,关于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我们认为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青少年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本土

31、特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例如:小学生可以认识一些粤剧的名称、一些历史上唱粤剧的名人、会唱简单的粤曲儿歌;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粤曲,亲自组织关于粤曲的调查活动、亲自参与校园粤曲大赛活动;大学生可以对粤剧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综合研究。通过阶梯式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传承我们的民间艺术奇葩,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粤剧、热爱研究的热情;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2)学校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始终是青少年传承粤剧的最直接的途径,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师生共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符合青少年学生口味的粤剧资源,开展以探究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活动。例如,在开发本土传统粤

32、剧资源为主题的多元化活动时,可以借鉴大众传媒贴近群众的名栏目,开展“记者跑腿”找粤剧、“有乜讲乜”讲粤剧、“新闻日日睇”看粤剧、“铿锵三人行”传承粤剧、“名人面对面”扮演著名粤剧名伶的作者签售活动等主题活动,并邀请家长参观青少年的活动成果等,激发青少年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凸显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2、 政府重视,加大社会教育力度 (1)加强粤剧为主题的教育基地的建设番禺是鱼米之乡,是广东省农业发展基地。番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别具特色的南国水乡风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发达的商贸旅游服务行业,便利的水陆空交通,为番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极

33、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番禺大力加快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基地为主题的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如在番禺新八景的15个候选名单中:欢乐长隆(长隆旅游度假区)、莲峰观海(莲花山旅游区)、宝墨生辉(沙湾宝墨园)、青萝夜鹭(沙湾滴水岩森林公园)、沙湾粤韵(沙湾古镇)、祈福农乐(祈福农庄)、海鸥渔歌(海鸥岛)、夫山叠翠(大夫山森林公园)、余荫留光(余荫山房)、罗汉松风(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玉带菩山(石楼大岭村)、易发商城(易发商业街)、百越珠光(钻汇珠宝采购中心)、大学新城(大学城)、贲隅瀚映(番禺博物馆)。这些景区规模大,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浓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观赏性与娱乐性、知识性相结合,多层次、多类

34、型、多风格的特色。但我们认为,这些景观都没有系统地宣传粤剧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加强粤剧为主题的教育基地的建设。同时各镇、各社区可以以学校为宣传粤剧的物质载体,老师同学们为宣传粤剧的精神载体,创建“有番禺特色”的学校精神文明活动。(2)优化博物馆、农庄的资源如余荫山房、宝墨园、莲花山等有时也有一些粤剧的主题活动,但没有设立一些特别的措施,吸引青少年的眼球,让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在参观的同时有更大的收获。措施一:可以在博物馆、农庄中的民俗风情区、易发商业街、大学城等专门设立一个小艺术厅,让同学们亲手模仿粤剧的概况制作时尚手工艺品:剪纸、木雕、布艺均可,在传承粤剧的同时,也让各种传统文

35、化相互兼收并蓄、交流融合,使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烽火相传。措施二:利用博物馆、农庄各种丰富的馆藏,制作适合青少年口味的视听材料、明信片、扑克、书签、贴纸等等,到学校中宣传。措施三:各博物馆、农庄可以设立免费为青少年提供粤剧的网站、参观室场、演出室场等等。(3)设定粤剧活动日央视新闻频道发了这样一则消息:从2006年起,我国将在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文化遗产日”;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有专家说,应该把这一天定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念日”。是的,一个没有传统的国家是没有凝聚力的,一个已经忘记自己传统的国家发展也不会太好的。但是,尊重传统,要注重实质,要发扬传统中好的

36、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我们建议我们广东设定粤剧活动日,是为了激发人们在国家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同时,挖掘我们本土的、民族的东西,不能忘本。粤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粤剧发源地、粤剧流行地的青少年对民间艺术奇葩-粤剧都没有虔诚之心,就算其他面子上的功夫做得再足,也会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4)支持民间粤曲“私伙局”据了解,民间拥有为数众多的粤曲“私伙局”,一些草根艺人或“发烧友”,占据了公园的一些角落,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天天去公园,除了对粤剧的兴趣,就是要维护粤剧的生命。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公众自发的曲艺聚会,扶持多一些“庙街”。粤剧发展基金会也应该腾出一些金钱和人力,支持“庙街”文化

37、。具体可由粤剧发展基金会组织一些粤剧义工,帮助“庙街”那些草根艺人和粤曲老伯,为他们提供方便。3、针对青少年心理,创设新型途径(1)建立以青少年学习传统农具文化的教育性网站现在的青少年酷爱上网,互联网上也有一些关于粤剧的一些主题网站,各网站栏目种类很多,内容丰富。但这些网站中没有专门为青少年而设计的栏目,各栏目也缺乏教育性。我们根据青少年喜欢互动、“好玩”的特点,尝试设计一个粤剧的专栏,内容分配如下:红色篇章此栏目可以阅读著名手工艺、著名民间手工艺设计者的文章寻根之旅一个闯关游戏,游戏中,你会游览到广东番禺鱼米之乡的新八景候选名单的风景概貌,当游览完一个风景,就要进行一个小测试,小测试必须及格

38、才能浏览下一个风景。大饱眼福此栏目可以观看到一些关于粤剧的Flash影片和玩一些粤剧Flash游戏粤剧剧场此栏目可以观看经典粤剧的演出。歌唱新农村此栏目可以欣赏一些歌唱新农村的粤曲感人至深此栏目可以阅读广东粤剧界的能手、传承粤剧的感人故事沟通天地从中了解一些关于粤剧的新闻等畅所欲言创设一个传承粤剧的“博客”、论坛、QQ群等。(2)提倡设计网络游戏除了建立以青少年学习粤剧的教育性网站外,我们还建议政府和有关的网游设计公司合作,设计以粤剧为背景的益智的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既能让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了解粤剧、感悟粤剧,又符合我国国情、我乡乡情,成为一个有番禺特色的网络游戏。(3)出版“粤剧”电子刊物我们

39、可以把有关粤剧的书刊综合起来制作成为电子图书,满足“新新人类”的需求。粤剧的电子图书配备的功能可以很强大,不但可以挑选书刊的内容,并在阅读器或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和朗读起来,而且娱乐性很强,通过专门电脑程序,如Flash、Autherware等,为电子书刊增加有关图片、歌曲和电影。相信这种电子书刊能帮助青少年更形象、更深刻地传承粤剧。【参考文献】 1.粤剧金曲精选:乐谱对照.第二辑/黄鹤鸣记谱选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120页2.粤剧唱腔音乐概论/广东省戏剧研究室主编;粤剧唱腔音乐概论编写组编.-2版(增订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534页.-(戏曲音乐研究丛书)3

40、.粤剧史/赖伯疆,黄镜明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402页.-(中国戏曲剧种丛书) 4.粤剧艺术论/郭秉箴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6.-290页5.粤剧唱腔音乐概论/广东省戏剧研究室主编粤剧唱腔音乐概论编写组编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57页.-(戏曲音乐研究丛书) 6.粤剧选曲.第二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203页 7.粤剧锣鼓基础知识/广州市文化局戏曲工作室编;苏文炳,吴国平执笔.-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132页.-(群众文艺辅导丛书)8.粤剧唱腔基本板式/广州市戏曲工作室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125页.-(农村文化室文艺辅导丛书)9. 【致谢】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谨对悉心指导我们的林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接受我们访问调查的粤剧“元老”和同学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