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58138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保与气候变化专题第五课时教案中考方向包括气候、灾变、资源枯竭等环境国情、低碳(绿色经济)的意义(国策依据)和怎么办(观念、宣传、行动上斗争依法、节约资源);复习要点: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绿色经济的原因和对策复习过程:资源国情1.由人口国情决定的。即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3.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

2、利用而日趋严峻。政治国情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环境国情环境污染、恶化与生态破坏严重。为什么我们要实施节能减排?(粗颗粒P2.5的排放)(为什么要重视极端天气及其预报?)(为什么要发展低碳技术?)(为什要发展绿色经济?)因为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决定了粗放式经营,无视民生是没有出路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需要;协调经济,人文,环境与资源关系的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符合全体人民,全球利益的需要。五、中国向世界公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说

3、明我国正在全面实施什么发展战略?这彰显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理念?1、a可持续发展战略b科学发展步伐。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3、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我国面临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全面小康。4、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实施节能减排;开发环保科技和新能源;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加大对环境、资源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5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分别是什么?含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对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所负的责任。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7、建设美丽中国。你能做些什么?参与环保的公益宣传活动;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不乱丢乱扔、爱护花草树木等。8、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中学生应该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节约资源: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节约纸张、随手关水

5、龙头、随手关灯、用节能电器、垃圾分类等。保护环境:爱护周围环境卫生;不乱丢乱扔;少坐车,多步行等。六、如何应对气候与环境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青少年怎么做?)思想上认识国情,增强危机意识;行动上学好知识,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参与环保;节约与绿色从身边小事做起(如: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自觉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践行者)中考练兵试题集锦1.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途径是实行A.保护环境B.对外开放C.科教兴国D

6、.计划生育 2.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2008年7月内江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内江市情推出了“六创联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重大举措。特别指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着力打造魅力内江”作为内江的一员,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并完成相关事项。 活动一:宣传家乡为提升内江的知名度,请你设计一条宣传内江的标语。(2分)大千山水,文化内江 ; 活动二:社会观察。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材料:内江市坚持

7、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立市为依托,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全面进步。要使我市城乡环境实现“蓝天碧水,整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你应从哪些方面去做?(3分)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三:建言献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6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

8、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这三条红线与全面小康目标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有利于经济更加发展 b.有利于民主更加健全c.有利于社会更加和谐 d.有利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某校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中学生小明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周一,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不少电,真不应该;周二连撕了三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水,我感到很惭愧;周三,我发现妈妈只为了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我建议妈妈用手洗。读完这篇日记后,你的看法是( D )小明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保护环境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环保意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纠正

9、别人的错误行为A、 B、 C、 D、 5.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五项建议。材料二2010年11月24日,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次绿博会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互利共赢”,其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涵

10、盖了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等五个方面。本次绿博会通过展示绿色经济领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前缘科技研究成果,倡导了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理念。某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十二五”规划的理解,提高对绿博会的认识,决定开展“绿色经济,互利共赢”主题活动。以下是该校初三一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风采展示】(1)请你为主题班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分)发展绿色经济谋求互利共赢等【实践探究】(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必要性。(10分)这是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决定的。这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参与行动】(3)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青少年责无旁贷。请问:为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应怎样做?(至少三点,6分) 树立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理念,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方面的知识,积极宣传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落实绿色环保行动等。复习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