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89352869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2、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

3、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f(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四、调查内容及精度要求1、调查内容核对和确定调查范围

4、的境界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市、乡、村)以及森林经营单位管理区界线、保护区界线,转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地范围界线。在调查范围内以村为单位进行林班区划(复查的尽可能用前期林班)、小班区划,并落实森林分类区划和林种区划结果。以林地落界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土地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等进行林地区划;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实施方案及修编成果图落实公益林范围。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调查各类森林蓄积量、散生木和四旁树蓄积量,以及林木权属。调查各类森林的起源。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生态因素,包括植被、土壤、地形地势等。调查和收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

5、、水文和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情况。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提交后林地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调查前一年的森林消耗量,测算调查年的各类活立木的年净生长量。2、精度要求小班调查小班因子调查按操作细则C级标准要求执行。小班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见下表:小班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表调查因子小班面积树种组成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年龄郁闭度断面积蓄积株数公益林允许误差5%20%15%15%30%15%15%25%15%商品林允许误差5%15%10%10%20%15%15%20%10%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精度XXX市是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按照操作细则,活立木蓄积量抽样精度要达到85%以上。 抽样精度达

6、不到规定要求时,重新计算样地数量,增加的样地重新加密布点和调查,直到活立木蓄积抽样精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抽样估计值方能作为小班调查的控制数。 抽样精度达到要求时,将各小班蓄积量汇总值与总体蓄积量抽样估计值进行比较(以抽样估计值为准):A当两者差值不超过1倍标准误时,即认为小班调查汇总的总体蓄积量符合对比精度要求,并以小班调查累计的蓄积量作为规划设计调查的资源数据。B当两者差值超过1倍标准误时、但不超过3倍标准误时,要对差异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影响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对各小班蓄积量进行修正,直至两种总蓄积量的差值在1倍的标准误范围以内,才能对修正后的小班调查蓄积量进行累计,作为规

7、划设计调查的资源数据。C当两者差值超过3倍的标准误时,小班蓄积量调查应全部返工,重新调查。五、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根据操作细则要求和XXX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控制总体蓄积量。1、总体样地数的确定分层方案的确定。经对2006年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分析,采用地类蓄积预分层,将全市共分为2个层,即乔木林层(不含未达检尺幼林)和其它层。其中:乔木林层(不含未达检尺幼林)的权重为,层方差为,层平均值为;其它层的权重为,层方差为,层平均值为l一t2Wh按可靠性95%寸,t=2,E=,米用近似公式n=h1算,需布设289个样地;加15%勺安全系数,即289+289X=332个样

8、地;布设样地。根据确定的全市总体样地数,在1:25000地形图公里网格交叉点上随机起点,按2hnK2hm的点间距系统布设438个样地。2、样地调查调查方法:样地采用角规控制检尺的方法进行调查。样地定位:在三维状态下,可直接用GPS确定样地中心点位,并记录GPS坐标。否则采取引线定位确定样地点位。对不涉及散生木和四旁树且地形明显并能准确判定样地位置的非林地样地,可目视定位。样地测设:样地中心点确定后,在中心点埋设木桩或石标,并用油性笔书写样地号,采用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方法进行样地测设。角规缺口统一为1(K=1),对样点上胸径5cm的林木的胸高位置进行角规控制检尺,对检尺样木标注胸高位置并进行编号。

9、分别树种计数相切、相割的样木株数和断面积。采用皮尺丈量测点至样木之间距离,坡度5起改平,采用布围尺量测林木胸径。样木相切、相割、相离的确定用D=200Lcosasin(p/2)进行判断,当Di=D时为相切,当DiD时为相割,当DivD时为相离(D林木临界胸径;L斜距;a倾斜角;B角规定角)。各树种平均胸径的确定nD二G/(Gi/Di2)(G为某树种总断面积,Gi为样地某树种某样ii木的断面积,Di为某树种单株胸径)。树种平均树高的确定在控检样木内树高测量须选择平均胸径和接近平均胸径、生长正常的林木进行测定,优势树种至少测2株,次要树种至少测1株。样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确定样地平均胸径、平均树

10、高用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样地每公顷蓄积量计算根据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起源,用形高公式计算形高值,形高值与各树种每公顷断面积相乘得各树种每公顷蓄积,各树种每公顷蓄积之和为样地每公顷蓄积。特殊样地的处理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如样地全部落入坡度41的急坡、险坡、悬崖峭壁上和有滑坡发育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样地,允许目测。较远的样地,无法目测到具体株树、树高的样地,目测样地蓄积量;可目测到具体株树、树高的样地,记载树种、断面、树高,以求算每公顷蓄积; 实测样地内由于地形因子的影响,个别样木无法实测的,可用角规控制并结合目测中心点至该样木的距离和胸径,确定该样木的株数断面。 样地全部落入人迹罕

11、至的无人区、保护区内的原始林区或因常有野生动物伤人事件发生,且安全难以保障的地段,作目测样地调查 目测样地要在事前报项目组备案。目测样地参加精度计算。总体蓄积量估算值按分层抽样公式计算各层精度和层蓄积估算值,再根据各层面积权重计算总体精度和总体蓄积估算值。六、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一)制作1:25000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图由我院购买XXX市最新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和正射纠正、影像配准、融合、镶嵌等处理,制作XXX市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图。同时,叠加相应的地理信息和林业界线,并整饰、注记、分幅,输出完整的1:25000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图(西安80坐标系)。(二)核实确定各级行政界线和市控制面积

12、市、乡(镇)级行政界线以XXX市民政局提供的勘界界线为准。由于XXX市村级行政界线未进行勘界,村级行政界线在XXX市林业局认可的情况下,原则上沿用上次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界线。自然保护区界和功能区界及各种林权界以XXX市林业局提供为准。(三)收集调查地区过往相关调查成果资料;为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需要,需收集以下调查资料:XXX市各类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它工程等)实施区域图面资料;XXX市森林分类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界定资料;XXX市各林地、林木权属资料;XXX市过往森林资源调查图文资料;XXX市近年森林病虫害、火灾发生的资料

13、;XXX市近年造林、采伐资料;XXX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最新的统计年鉴、气象、水文、地质,林业机构设置、职能、营造林情况等资料);XXX市以往林业及专项调查的资料;XXX市林业发展规划资料;XXX市林权制度改革资料;(11)XXX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12)XXX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料;(13)工程项目占用征用林地资料。(四)资料转绘及叠加林权制度改革资料转绘开展外业调查前将收集到的林权制度改革资料配准后进行矢量化并叠加,因各种原因无法收集到林权制度改革资料的地块,在外业调查时由调查人员现地访问村委会配合人员确定林地、林木权属。在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查中,要求结合集体林权

14、制度改革的成果开展林地确认与林权调查,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已确权到个人或流转到个人的,应区分个人的部分(不按个人的宗地区划,确定林地、林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哪些范围落实到了个人),以期二类调查的权属调查结果与集体林权制度成果尽量吻合。各类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它工程、占用征用林地资料等)实施区域图面资料转绘将收集到的各类工程造林图面资料、占用征用林地资料等配准后进行矢量化并叠加,提供给外业调查技术人员使用。公益林修编资料叠加将XXX市最新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州级公益林和市级公益林修编面层坐标转换后叠加到处理好的卫星影像图上,作为外业调查时小班区划依

15、据之一。(五)林地区划系统和林班区划XXX市辖11乡(镇)、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满江办事处和天井办事处作为乡级单位对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活动,遵循保持林班的相对固定的原则,本次调查原则上沿用前期调查的林班网,只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变动以及原区划不合理的林班线进行调整。林地区划系统如下:市乡(镇)村(所在乡、镇保护区国有部分)林班小班。保护区苍山部分中集体林纳入各村区划林班,林班号接村后续编;国有林作所在乡的村级单位区划、统计,名称为“苍山国有”,保护区的功能区界线作小班线。整个保护区纳入所在乡(镇)进行区划、调查、汇总、成图后,再另行单独统计、单独成图。洱海以“洱海”为名称,按乡级进

16、行统计。余金庵林场本市境内部分纳入双廊镇,作为村级单位处理。国有林在乡内单独区划林班,编号接集体林末号顺延。(六)试点及考核为了统一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提高调查人员的综合能力,对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试点练习与考核。练习和考核1个林班、15块标准地。调查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外业调查。项目组可先集中开展1至2个村的调查,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分片区全面调查。(七)外业调查1、专业调查(1)根据XXX市林业专业调查资料、前期二类调查结果和XX森林立地分类及其应用,结合补充调查,编制XXX市立地类型表(内容包括立地类型名称、立地类型号、地形地势、土壤条件、森林植被、主要下木种类、主要草本

17、种类等)、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内容包括类型号、类型名称、类型特征、经营措施)。(2)消耗量调查:消耗量调查采用多阶类型抽样方法。根据XXX市实际,各乡(镇)消耗量差异较大,且人均蓄积量与消耗量不成比例,人均蓄积量大的乡(镇)消耗量反而小,故抽样方法不按人均蓄积抽取样本,而是根据实际消耗量的多、中、少将各乡(镇)划分为3个消耗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调查乡(镇)。在每个调查乡(镇)内按实际消耗量分为多、中、少三类,每个类型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村(办事处)作为调查村,在每个调查村内随机抽取经济条件中等的10户农户作调查。全市还需抽取城镇居民20户,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10个,饮食服

18、务行业10家,旅馆、招待所10家调查森林资源消耗量。(3)生长量用XX省主要树种生长率表计算。2、小班区划(1)小班区划小班区划采用1:25000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图对坡勾绘,地形图作为外业调查辅助用图。按照小班区划条件,结合2006年调查成果图和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材料,深入现地进行区划调查。林权制度改革后,部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已确权到个人或流转到个人,有林权证明范围内的林地和林权证明范围之外的林地要分开区划调查。在ArcView软件支持下,在计算机上完成小班区划,并在数据库界面下完成小班属性数据的输入。小班编号:对林班内的小班从北向南、从西向东1、2、3顺序编排小班号。(2)小班区划原则

19、小班区划应充分利用上期调查成果和小班经营档案,尽量沿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界的小班界线,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和效率,保持调查的连续性。 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界区划不合理,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发生变动的小班,应根据小班区划条件重新划分。(3)小班区划面积规定 小班最小面积:人工林(包括竹林)、经济林小班,最小面积为1:25000影像图上不小于4mm2且实地hm2。其它地类小班最小区划面积为1hm2。对于林班内不能满足最小小班面积的零星小块乔木林地,依据所在小班的地类作为散生木或四旁树调查填记在小班卡片相应栏。 小班最大面积:商品林小班最大面积一般不超过30hm2,生态公益林小班最大面积一般不超过

20、50hm2。特种用途林还可适当放宽最大小班面积上限。 非林地小班不受面积的限制。(4)小班区划条件:按操作细则中第十九条执行。3、小班调查XXX市二类调查采用C级详细程度,小班调查采用角规典型选样调查法。(1) 调查员一般应有3年以上的实际调查经验,经考核合格,由调查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和任命。(2) 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1530块以上的标准地目测练习和一个林班的小班调查练习,并经考核合格(各项调查因子目测的数据80%以上项次符合精度要求),才允许进行利用角规辅助典型选样开展小班调查。(3) 小班角规典型选样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足够数量有代表性的调查点,在点上使用角规、测高器、围尺

21、等辅助调查工具测量各项调查因子,逐点进行记载。对于坡度46的小班、野生动物活动危及调查人员人身安全的小班、边境管制区(军事禁区)的小班、自然保护区的小班,允许对坡和在可能到达的地点比较观测后记载综合点,但不允许远距离目测。(4) 调查员应对坡观察小班全貌,根据使用的图面材料,对坡进行小班区划或核对,并在深入小班调查时按小班区划条件进行必要的小班线修订。(5) 调查点数量视小班面积和类型不同,作如下规定:小班面积商品林生态公益林v3hm212147hm22312812hm23423角规切口和K值的使用13hm24534预估小班林木的平均胸径,选用适宜的角规切口和K值。平均胸径w16cm的,角规切

22、口用1.0cm,K值为;平均胸径16cm的,角规切口用1.41cm,K值为。同一小班内一般只应选用相同的角规切口进行调查。4、小班因子的调查及记载方法(1) 空间位置:所有小班均应填写市、乡、村(保护区)、林班号、小班号。(2) 地类:按地类分类系统中最细一级地类划分记载。(3) 权属:林地和林木应分别填写使用权和所有权,重点调查四权不一致的情况。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在调查工作准备阶段收集国有和集体界线并矢量化在图上,调查时根据范围确定。土地使用权:根据市林业局提供的林权证、林地、林木转让凭证确定林地使用权,没有凭证的,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一致。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两权”一般是相同的,

23、重点结合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开展林权调查,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已确权到个人或流转到个人的,应区分个人的部分(不按个人的宗地区划,确定林地、林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哪些落实到了个人),其余的两权”与土地所有权一致。(4) 小班面积:由计算机利用GIS软件求算,单位为hm2,保留一位小数。(5) 林地类别林地小班要分别填写生态公益林(地)或商品林(地),以XX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XXX市实施方案(2011年修订)和XX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XXX市实施方案(2011年修订)确定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地),地级、市级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6)事权将生态公益林(地)按

24、事权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地)、省级公益林(地)和地级、市级公益林(地)四类事权。(7)林地保护等级对林地小班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确定林地保护等级,划定为I级、H级、皿级、W级4个等级。(8)工程类别:林地小班应分别天然林保护工程(天)、退耕还林工程(退)、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保)、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速)、其它工程和非工程用地(其)填写。(9)群落结构类型:生态公益林中的乔木林(纯林、混交林)小班按标准确定为完整、复杂、简单结构之一。(10)森林健康等级:有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根据标准确定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四级之一。(11)自然度:有林地、疏林地

25、、灌木林地中的天然林,根据干扰程度按标准评定为I、皿三级之一。(12)亚林种: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小班均应确定亚林种。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亚林种直接套用XX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XXX市实施方案(2011年修订)和XX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XXX市实施方案(2011年修订)确定的亚林种。地级、市级公益林和商品林亚林种按操作细则的标准确定。(13)优势树种和树种组成:按十分法记载简称,不足一成的树种归并到相近树种,组成系数最大的为小班优势树种。(14)起源:分为天然、人工、飞播三种。(15)平均年龄:各组成树种均记载年龄,小班综合时以优势树种的年龄为小班年龄,记至年。(16)龄级/

26、龄组:根据年龄、龄级期限和龄组划分标准确定龄级和龄组。龄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龄组分为幼、中、近、成、过。(17)郁闭度和覆盖度:对有、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小班目测调查林冠对地面的覆盖程度,取2位小数。(18)可及度:商品林小班要调查记载可及度。(19)立地类型:根据专业调查编制的立地类型表套查。(20)经营措施类型:根据专业调查编制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套查。(21)天然更新林地小班均应调查小班内天然更新幼树的名称、每公顷株数、分布和生长状况。(22)土壤:林地小班均应调查记载土壤的亚类、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含石量。(23)下木、地被物:调查下木灌木优势种、高度、盖度、盖度等级及分布状况,草本优势

27、种、高度和盖度。(24)地形地势:林地小班用地形图或卫片调查小班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区间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查数,坡度记至度,海拔记至米。(25)管理类型:林地小班按照标准区分管理类型,记录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26)岩裸率调查:对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小班记载岩石裸露面积百分比。(27)建群种: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记载具体的优势树种名称。(28)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29)平均树高:目测或实测各组成树种的平均高,记至小数后一位。小班平均高用达1成以上的各组成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求算,取至整米。(30)平均胸径:目测或实测各组成树种的平均

28、胸径,按径阶记载。小班平均胸径用达1成以上的各组成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求算,记至偶数。小班平均胸径在5cm以下的幼林,调查记载平均根径,记至cm。(31)每公顷株数:用组成树种每公顷断面积除以用胸径推算的平均单株断面积,获得组成树种每公顷株数(记至株),合计得到小班每公顷株数。(32)每公顷蓄积:分别组成树种用其平均高、平均胸径计算形高值,各树种形高值与断面积的积为各组成树种的每公顷蓄积,保留整数。划分林层的要分别各林层计算后再合计。(33)出材率等级: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小班要在小班内选择一个能代表小班林木质量和径级分布的调查点作角规控制检尺,调查记载各组成树种的出材等级和林木质量。出材率等级分为

29、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林木质量分别组成树种评定记载,调查记载组成树种中商品用材树、半商品用材树、薪材树的株数百分比。34)散生木:调查小班内散生木的树种(组)名称、起源、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全小班散生木蓄积(35)四旁树:以小班为单位采取抽样或全部查数的方法获得四旁树树种、起源、株数和蓄积。(36)小班特点:记录小班内的经营管理和作业措施、自然灾害、林分特点、营造林规格以及对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包括作业方式、方法、强度、时间、造林的整地方法、规格、造林年度、造林密度、混交比、成活率或保存率、抚育措施、对林分影响较大的人畜活动,自然灾害发生的年度、危害程度及其它要说明的问题等。有保护树种

30、的,特点栏应记载保护树种名称。小班内有不够上图的非林地,特点栏应记载块数并估计面积。5、特殊类型小班调查未达检尺幼林小班对林木平均胸径5cm以下的幼龄林小班,目测树种、平均高、平均胸(地)径,用样方(10X10m)辅助确定每公顷株数,不计算蓄积量,但对其中胸径在5cm以上的林木要目测全小班蓄积,记在全小班蓄积栏。人工林及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根据株行距或设置样方(10X10m)调查造林密度、混交比、成活率、保存率、通过访问或查阅造林档案调查造林年度、整地方式及造林措施等,在特点栏中记录。经济林小班经济林地类定为乔木或灌木经济林。经济林小班要用样方(10X0m)或根据株行距调查其种类、生产阶段(产前期

31、、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高度、每公顷株数。对于核桃、漆树、乌桕、杜仲、八角、樱桃等干形材质适宜用材的双用途经济林,还应调查林木因子(同纯林、混交林)。对于其它小班内面积hm2但不能满足最小小班面积的零星小块经济林地,要调查树种、株数,作为四旁树(散生木)记载,并纳入四旁树(散生木)统计。竹林小班通过设置样方调查竹林小班的竹种,在每个样方中记载各龄组(幼龄竹、壮龄竹、老龄竹)的株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各样方平均得竹林小班分竹种、龄组的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再次综合得小班平均因子。胸径25cm的小径竹设置2mX2m的典型样方调查,5cm以上的大径竹设置lOmxiOm的典型样方调查。对于

32、竹林中混生的乔木,按散生木调查记载。灌木经济林、其它特别灌木林、其它灌木林地小班按区划条件区划的各类灌木小班,对其中胸径5cm以上的林木按散生木调查记载。辅助生产林地小班调查辅助生产设施的类型、用途、利用和保养现状,在特点栏中记载。关于林下造林的小班的调查林下造林上下层都达到郁闭标准的,符合林木分层调查标准的要分层调查,林种在确定的两类林基础上按标准划分林种亚林种;若属于经济林上层遮阴林木(如茶叶林地上的旱冬瓜林),两类林界定为商品林、林种为经济林的,遮阴层即使成林也只能作为散生木调查。关于树种与林种的关系林种的确定与树种无关系。如核桃按公益林造林株数营造的应为公益林的林种;茶叶按公益林经营的

33、,地类不能确定为灌木经济林,而应该为其它灌木林;桉树确定为商品林地又以获取桉叶油为目的、矮化以发叶采叶为目的的,可定为经济林中的林化工业原料林,但双用途的应以主导用途确定。枯立木的调查问题小班调查一般只调查活立木,枯立木(包括自然枯损、因自然灾害枯死等)可根据经营单位的要求开展专项调查,在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也可在消耗量调查中作特别的调查。(八)其它1、两类林的确定两类林的确定要结合XXX市最新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地级公益林、县市级公益林修编资料范围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界成果范围确定。2、林地管理类型的确定2010年,XX省完成了全省的林地落界和林地一张图”工作,为从国家到地方的林地管理提供

34、了基础信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二类调查必须结合林地落界的成果开展。由于林地落界确定的林地范围外还有具有森林和灌木林特征的土地,对森林覆盖率计算有直接影响,按照国家开展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做法,划分林地的管理类型为: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非林地森林和非林地灌木林)。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指符合林地划分标准的土地中有林权证或林权证明、土地利用规划为林地、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及林地落界后确定为林地,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土地。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指符合林地划分标准、不具有林权证或林权证明、土地利用规划未划为林地、未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地落界界线之外具有有林地、灌木经济林地、其它灌木

35、林地特征的土地,包括有土地承包证明以及未规划为林地的土地上已达到有林地、灌木经济林地、其它灌木林地覆盖标准的土地,城市建设用地上具有有林地特征的城市森林及灌木林,不属于固定农用轮休地和固定放牧地上的其它灌木林。特指非林地森林及非林地灌木林。3、林地保护等级的确定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率指标,对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划定为I级、H级、皿级、W级4个林地保护等级。林地保护等级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界定的结果确定,新增林地按以下标准确定林地的保护等级:(1)1级保护林地:指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公益林地。包

36、括流程1000km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源头汇水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水源涵养林、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之间的林地。H级保护林地:指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的区域,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公益林地。包括I级保护林地外的国家级公益林(地)、军事禁地、国家森林公园、石漠化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林地。皿级保护林地:指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除I、H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级、市级公益林地,以及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基地。W级保护林地:指需要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

37、度利用的区域,包括未纳入上述I、皿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主要是非林地森林和灌木林,按以上标准确定林地的保护等级。(九)内业资料整理外业结束后各调查小队对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对照、整理和自检等,项目组进行抽检,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统计制图。(十)统计表和成果图制作在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统计软件中录入小班各项因子并进行资源统计。按操作细则要求,用计算机编绘各类成果图。统计单位:市乡(镇)村(所在乡、镇保护区国有部分)林班小班。保护区部分中集体林纳入各村区划林班,林班号接村后续编;国有林作所在乡的村级单位区划、统计,名称为“xx国有”,保护区的功能区界线作小班线。整个保护区x

38、x部分再按村级纳入所在乡(镇)进行区划、调查、汇总、成图后,再另行单独统计、单独成图。小西湖部分由于湖中没有乡、村界线,所以不纳入任何乡、村统计、单独以“小西湖”按乡极单位进行区划统计。余金庵林场本市境内部分纳入双廊镇统计、成图,作为村级单位处理。(十一)面积量算按照“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求算市、乡、林班、小班面积。面积量算方法:使用GIS软件求算各级面积。(十二)提交成果按合同中规定的执行。七、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1、项目组与XXX市林业局双方成立联合质量检查组、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与州林业局组成检查组,按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质量管理办法开展质量检查工作。2、调查工作完成后,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第二次调查会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验收。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二0一三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