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9318136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建议(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无形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和核心,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这个观念是在保护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和逐渐被认同的.因此,如何加强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现今杭州非遗保护实践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群体特征进行量化,以直观找出我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探讨保护传承人的科学机制.本文写于2012年12月,系为2013年杭州蓝皮书文化卷第1篇的原始稿件.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建议1 前言党的十七届六中

2、全会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并特别提到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新的重要课题.中央领导近年高调表态,把非遗定位提升到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有学者敏锐地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是建国乃至辛亥革命以来,政府与民众共同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契合点之一.正是在多重政策背景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非遗保护工作起步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就出台.传承人

3、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表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承载者,因此对传承人展开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现今非遗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随时都有人亡艺绝的危险.为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2006 年以来,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广新局各自先后认定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出台了各层级的认定办法和管理办法.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们传承人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有法保障,依法保护的阶段.为加强保护传承人,我市先后公布了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非物

4、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认定办法杭文广新社文20086号、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杭文广新发200813号 杭财教2008504号和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杭州市非遗传承人技艺和生存状态调研方案的通知杭文广新社文200924号三个政策性文件.对已经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记录整理技艺资料,提供传习场所,资助开展传习活动,组织宣传与交流,征集并保管代表作品,建立档案等方式,积极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然而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市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加上遗产保护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运作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或需要逐步改进的问题.如何加强

5、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现今杭州非遗保护实践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易经贲卦有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冲击濒临消亡的现实情况下,对非遗传承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进而对如何培育非遗传承人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加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塑造我市的文化形象,助推世界手工艺之都建设都具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的.本课题采取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而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群体特征进行量化,以直观找出我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并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探讨保护传承人的科学机制.2 杭州市非遗继承人的队伍特征研究与启示2.1 问卷调查概况问卷调查从9月初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为期一个半月.对传承人的调查主要从传承人的基本情况、传承谱系、传承地点、传承方式、传承情况、参加对外活动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对象是除桐庐县以外,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若不特别指出,以下简称均传承人,调查人数共195人, 其中国家级传承人8人,省级传承人90人,市级传承人97人,调查人数占整个传承人71.16%,详见表1.我们用分析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发放问卷分数的分布传承人级别传承人数量参加本次调查人数参加

7、调查百分比国家级153人已故853.33%省级1225人已故9073.77%市级1379770.80%合计27419571.16%2.2 杭州市非遗传承基本现状2.2.1 传承人分布情况2.2.1.1 年龄分布情况如图一所示,在排除缺失的变量之后样本数180,参加本次调查的人群年龄均值为65.3岁,年龄最大的为90岁,最小的为18岁,全距为72,峰值在70-75岁之间,基本服从正态分布.70岁以上传承人占到43.9%,45岁以下的传承人仅占4.4%.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传承人年龄绝大多数已逾半百的现象,既说明世代先人创造的无形财富后继无人或面临濒危的现实,也彰显了保护

8、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从性别构成看,我市国家级传承人共计15人,均为男性.而在180个有效样本中,女性传承人只占到总传承人数量的18.3%;省级传承人中,女性占到21.6%;市级传承人中,女性占到16.5%.其比例数值较为接近,说明了女性在我市各级传承人体系中体构成相对稳定,女性比例不高.2.2.1.2 项目类别分布情况再来考察下传承人在非遗10大门类中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我市非遗传承人在传统技艺类别中最集中,数量占总人数35.6%.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三个类别传承人数量占到总传承人数量的48.4%,这与我市作为世界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地位相符.而从性别比例看,传统戏剧类,女性

9、占总人数第一,为38.5%;传统医药、民间文学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四项,竟然无一女性,其中原因应予以关注和研究.表2传承人在项目类别中分布情况类别频率人百分比女性频率女性所占百分比传统技艺7035.61623.2传统医药94.600曲艺157.716.7传统音乐136.717.7传统戏剧136.7538.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15.700民间文学94.600传统舞蹈2211.329.1传统美术178.8423.5民俗168.2531.3合计195100.0332.2.1.3 地区分布情况传承人地区分布情况图2所示,如西湖占到15%,上城区13%,最少的是滨江区1%.传承人都是对应名录来评定

10、的.考虑到各地区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差异,可以折射出西湖区、上城区非遗资源较为丰富,以与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而建德市等地明显偏低.按照常规推断,越是偏远的地方,非遗保存的越完备、越原生态.在排除市级文化部门评定偏见的设想后,各地是否存在漏报还是资源挖掘的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无疑的是,应进一步加强传承工作.结论一:我市传承人年龄总体偏大,保护传承人工作形势紧迫.结论二:女性比例低,若干门类无女性传承人,需要关注和研究.结论三:部分地区非遗资源有待挖掘,传承工作应进一步加强.2.2.2 传承人生存状况从传承人的收入情况看,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约占21.5%,3万以下占到48.7%,5万以下占

11、到69.3%,而10万元以上的占总数的6.7%.从传承人的医保社保情况看,5.1%的传承人没有医保,14.4%没有社保,10.8%的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社保.从传承人的文化程度看,有42.8%的传承人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大专以上只占到18.6%.可见我市非遗传承人整体经济生活状况不佳,文化程度不高.探其原因,非遗主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只能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消费品.因而传承人在经济地位上缺乏认同上.尤其在农村,很多传承人在生活上出现困顿.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统计的都是经过文化部门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是非遗传承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12、经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尚且如此,那些不为所知的草根的未被认定的传承人总体上生活更为艰辛.初步估计,全市从事非遗直接或间接相关职业的人群达数十万之多,如此体量的人群,如若处置不好,将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辩证的看,有31.7%的传承人年收入达到5万以上,6.7%的传承人甚至达到10万以上.考虑到他们平均年龄65.3岁的事实,可以看到不少传承人获得了行业与社会的认可,收获了一定财富.这部分人与所代表的群体,我们也应该重点关注,因为他们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主体,项目类别上大都集中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通过引导和扶持,可以在保护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寻找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完

13、美结合,对于创造就业机会,对于助推 杭州手工技艺之都建设,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四:我市非遗大部分传承人收入和文化程度整体不高.结论五:我市部分传承人所代表的非遗项目适合生产性保护,可以由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资源.2.2.3 项目的生存情况在问卷开展前,我们定义了三种生存状况,分别为:保存整理型,即该非遗项目与现实存在一定脱节,应主以档案记录;抢救保护型,即该非遗项目有一定的现实社会意义,并处于濒危状态;活力发展型,即该非遗项目有规模化发展趋势,适合生产性保护.9.2%的传承人认为自己所在的项目属于保存整理型,51.3%传承人认为自己所在的项目属于抢救保护型,活力发展型的占到38.5%.从身体

14、状况看,91.8%的传承人表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可以带徒传艺;8.2%的传承人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不太理想,无法正常履行职责.从带徒数量看,17%的传承人没有带徒弟;带徒数量1-3个的最多,占总传承人数的41%;4-10个的占到23%;10个以上的占到19%.对传承人所在项目生存状况和传承人身体状况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身体状况不佳的传承人多集中在保护整理型和抢救保护型上.原假设为传承人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和传承人身体状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计算结果可知,Sig=0.009,设显著性水平=0.01,因为Sig,所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排除个体状况的随机差异造成的波动,传承人所在项目的

15、生存状况和传承人身体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性.表3 身体状况* 传承人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交叉制表传承人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合计保存整理型抢救保护型活力发展型缺失值身体状况良好1590722179不太理想592016合计1999742195对比身体状况和带徒数量,可以发现部分身体状况良好的传承人却没有带徒,在排除传承人主观的情况下,说明部分项目面临徒弟难招的窘境.一个具体的非遗项目能否生存在,传承人的个体数量有个阀值,低于这个数值,传承的群体灭绝就会发生.为避免人绝艺亡,带徒数量少于3个的和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传承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调查当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即有固定单位、现在还在职的传

16、承人均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机会;而对于较早离开工作岗位的已经退休的传承人,基本没有固定的传习场所,传承技艺靠个人的自觉行为.因此,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结论六:非遗项目的生存状况和传承人的身体状况显著相关,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传承人我们应格外关注.结论七1:部分非遗传承人面临徒弟难招的困境.结论七2:传承群体低于阀值,非遗项目将处于濒危状况.结论八:非遗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2.2.4 承习情况在调查学艺初衷时,有25.7%的传承人表示为了继承家业;29.8%的传承人表示受生计所迫;44.5%的人是由于兴趣爱好.除兴趣爱好这部分人外,我们大致可以认定非遗是超过一半传承人的生活依托.虽然时往境迁,我们还是

17、可以得到启示,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它为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提供技术手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它为创造者带来了财富和地位.对于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扶持,为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44.5%的人是由于兴趣爱好,说明时代虽然在变,但几十年前和现今一样,有许多人对非遗感兴趣,愿意掌握一两门技艺.非遗因为承载了民族文化基因,故价值是亘古恒新.在调查传承方式时,41.2%的传承人表示是师徒习得一般表现为拜师或者师傅公开招收徒弟的;22.5%的传承人表示是家族习得指在家庭中进行,指在有

18、血缘关系的人们中间进行传习,一般不传外人,有的甚至传男不传女,主要是由长辈传述给子女或晚辈;23.6%的传承人表示是社会习得一般指在一定的地域文化范围内进行的传习活动,一般没有拜师,而是常听多看艺人表演、操作,无师自通而习得;有12.6%的传承人表示是群体习得一般指在同一族群的文化区范围内,社会人群共同参与传习某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显示了组成这个群体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信仰.考察下两者的相关性.原假设为该传承人当初从事这项非遗工作的初衷与该传承人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传承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Spss软件分析知Sig=0.001,设显著性水平=0.05,因为Sig,所以拒绝原假设.因此该传承人当

19、初从事这项非遗工作的初衷与该传承人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传承人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传承人学艺初衷和该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有显著关系,情况和事实相符.继承家业的大多以家族习得进行传承,生计所迫的大多以师徒习得进行传承,兴趣爱好的则以社会习得和群体习得为主,部分通过师徒习得进行传承.按照大类分,非遗可以分为三大门类,即手工技艺类含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表演艺术类含传统戏曲、传统舞蹈、曲艺和传统音乐和民俗类含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从表4可知,手工技艺类主要以师徒习得和家族习得为主,分别占到51.6%、32.6%;表演艺术类主要师徒习得和社会习得为主,分别占到46.8%、29%;民俗类

20、主要社会习得为主,占到50%.故我们应针对非遗不同的门类和传承特点,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表4门类项目*传承方式交叉制表该传承类型注:此为多选项门类人数总计师徒习得家族习得社会习得群体习得门类项目手工艺类计数4931131195门类项目内的 %51.6%32.6%13.7%11.6%总计的 %25.4%16.1%6.7%5.7%49.2%表演艺术类计数297181062门类项目内的 %46.8%11.3%29.0%16.1%总计的 %15.0%3.6%9.3%5.2%32.1%民俗计数6718836门类项目内的 %16.7%19.4%50.0%22.2%总计的 %3.1%3.6%9.3%4.1%

21、18.7%计数84454929207/193/100%百分比和总计以响应者为基础. 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结论九:非遗价值亘古恒新,与生活息息相关,是许多人的生计所在.结论十:对于不同的非遗门类和传承特点,应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2.2.5 其它相关性分析表7考察了传承人级别、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传承人文化程度和年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设显著性水平=0.01.由上表可知,Sig0.0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在项目生存情况、年收入和文化程度三者各自显著相关;而传承人级别与其他要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传承人自身文化素质越低,年收入越低,所在项目生存状况越是濒危,反之亦然.而传承人级别主

22、要是社会对非遗项目的价值判定,故不能单纯以雅俗或经济的角度衡量一个非遗项目的价值.结论十一:所在项目生存情况、年收入和文化程度三者各自显著相关.结论十二:不能单纯以雅俗或经济的角度衡量一个非遗项目的价值.表7 各要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级别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文化程度年收入级别Pearson 相关性1.023.006-.131显著性双侧.745.939.073N195195194189所在项目的生存状况Pearson 相关性.0231.204*.198*显著性双侧.745.004.006N195195194189文化程度Pearson 相关性.006.204*1.460*显著性双侧.939.004.0

23、00N194194194189年收入Pearson 相关性-.131.198*.460*1显著性双侧.073.006.000N189189189189*.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2.3 杭州市非遗传承面临的若干问题2.3.1 现有管理体制有待改进依据现有管理办法,国家财政2010年含之前,每年每人补助8000元,2011年始,每年每人补助10000元.省级财政对省级补助标准为65-69周岁,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70周岁以上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对列入国家级的传承人继续补助.我市的补助标准为60-70岁,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70岁以上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

24、的传承人不再继续补助.各年各级财政补助金额不同,主要由补助人数不同造成,如个别传承人去世、新公布一批传承人和新增部分传承人达到补助年龄等原因.近三年来,我市传承人接受各级财政补助情况如表8所示.目前,全国上下争论的不是补不补的问题,而是该如何补的问题.表8 2009-2011年度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补助我市传承人情况年度国家财政补助人数省级财政补助人数市级财政补助人数2009151225.3684.92820101411.2267010.15920111414297815.0586单位:万元,人可见,目前国家、省和市发放的模式都没有考虑差异性,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以与年龄的差别、身体状况的差

25、别等一系列因素.这种模式,本身还有个问题.每个传承人背后都有个传承群体濒危项目除外,在补助金发放时,十取其一甚至百取其一的补贴模式,势必也会影响到传承群体的原有和谐.此外,补助金类似于津贴,即使不履责或无法履责,传承人照样可以领到.相关方面缺乏长效机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出一个既能帮助传承人有序传承,又不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原生环境造成保护性破坏的政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2.3.2 社会认知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虽然社会总体上对非遗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断提升,但决策者、投资者、专家、市民的价值观是存在差异的.即使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内部又因文物、规划、建

26、设、交通、市政、园林、国土、旅游等不同角度存在差异;市民中也因产权人、非产权人,利益相关者、非利益相关者等不同立场而存在差异;不同人群的认识和利益要求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在城市建设中对一些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问题上,对是否需要在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中分出部分提供给非物质遗产与保护工作也存在着争议.这些状况导致了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因为缺乏共识而难以顺利开展.此外,2011年,我们对在杭高校大学生做了个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加非遗宣传活动的人只有22.9%,知道文化遗产日的只有19.4%.非遗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年轻一代认知如此,不得不引起我们非遗保

27、护工作者警觉.2.3.3 缺乏综合性的传承场所目前,许多项目缺乏传承载体和传承场所,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非遗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金字招牌,一个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少,是一个地方潜在的文化竞争力,甚至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以非遗场馆为载体,打造品牌,打响品牌,对于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现虽有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等非遗专题馆,也有作为三馆活态补充的非遗活态展示馆,但是有几点明显的不足:其一,杭州市现有38个国家级名录项目,有展示平台的不到一半,即使有展示平台的,也是以单个项目为主的专题馆形式出现,规

28、模小,内容少.其二,活态展示馆由旧厂房改造,场地的局限性造成展示项目的局限,更多能代表杭州文化的项目很遗憾没能展示.其三,三馆等建馆初衷时服务于运河申遗,体现出浓郁的运河两岸特色,而无法全面体现全杭州的风貌.其四,作为世界手工艺之都,综合展示平台和宣传窗口是内在需要.其五,建设综合馆可以有效破解传承人缺乏场所的问题,可以起到集聚效应.因此,我市亟需建成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与产业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2.3.4 传承链条面临断裂危机现今社会日趋多样化,价值观日趋多元.以农村民俗活动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与,人们可选择的文化娱乐方

29、式增多,以往的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逐步远离了人们的视野.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参与群众自办民俗活动不但没有补助性收入,反而要投入相应的时间和金钱,使得年轻人不愿参与其中.参与的人群里绝大多数是老同志,虽有激情,却比不上年轻人的时代意识和体力,缺少年轻活力的参与,质量也难以提高.对于非遗传承来说,人的传承是第一位.由之前分析知,我市非遗传承面临徒弟难招的困境,后继乏人堪忧.如果不把传承人掌握的传统技艺与时用各种方式存留下来,最终会人亡歌息,人去艺绝,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传承人若生活条件艰苦的话,本身也缺乏自觉传承的动力.我们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增进他们自觉传承动力.同时要想留住年轻人

30、的心,需要更多从就业创业、自我价值实现等利益需求的角度考虑.2.3.5 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我市当前非遗的传承普与仍主要是自发推广,即传承人通过自己努力在市场经济中传承宣扬非遗.纯市场机制的传承不适合非遗保护,非遗行业大多生产精神与文化产品,但其极高的生产成本却常被社会忽视,而文化精神类产品在我市当前居民消费中仅占据极小比例,这使得非遗从业者举步维艰,行业发展极其缓慢最终必然消失.再次,当前许多地方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只是因为看到了非遗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传承人被当作宣传地方的一个工具,他们被限定在固定的表演格式与套路里,周而复始地工作

31、.他们的传承活动从文化整体中被剥离出来,甚至被肢解,只保留对宣传有用益的部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包装往往带来更大程度的破坏甚至造成文化空间的严重破坏.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一旦遭到破坏,将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灭绝.2.3.6 现有机构队伍无法胜任努力提高非遗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加强我市非遗传承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队伍素质还无法匹配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市级层面,首先,行政层面缺乏非遗保护的职能处世.目前,统一协调落实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是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由于领导小组办公室只是个

32、临时性协调机构,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造成行政工作大量下压到市非遗中心.作为新成立的业务指导单位,市非遗中心现有在编人员6人,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职责亟待理顺.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里,已有6个市编委批准挂牌成立非遗职能处室,而我们杭州还没有专门的非遗处室,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专家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市现有非遗专家库中,共有专家28人.从构成看,高校等科研单位专家比例不到60%,女性只有一位,岁数基本上都超过55周岁.专家队伍目前作用还停留在评审和论证层面,虽然整体上学识渊博,但思想偏向保守,不利于理论的创新和方向的总体把握.再次,全市也没有非

33、遗社团组织,无法有效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而在区县市层面,除了相当一部分区级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外,许多地方尚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比如,目前江干区没机构也没编制,上城区有机构无编制,已有的非遗保护队伍普遍存在着流动性大和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大力推进非遗保护机构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专家队伍建设.3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遗传承工作的若干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主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

34、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保护好这些传承人,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题中之义,是政府部门以与有关社会各界的共同历史责任.下面将重点围绕十二条结论,从营造良好氛围和创新管理机制两个方面着手,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市非遗传承工作的几条建议.3.1.1 营造良好氛围非遗保护的根本出路是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只有当人们具有了文化自尊以后,保护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更好地利用.杭州只有将非遗视为自尊,才能达到保护的最高境界,最好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1.1.1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结论一:我市传承人年龄总体偏大,保护传承人工作形势紧迫.结论九:非遗价值亘古恒新,与生活息息相关,

35、是许多人的生计所在.过去的生活就是今天的文化;今天的生活就是未来的文化.非遗代表了过去和传统这个维度,是现今生活汲取创意创新的源泉.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传承人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过去和传统这个维度,是现今生活汲取创意创新的源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要使杭州的广大市民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若干领导、政府几个部门、社会中少数成员的事情,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职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少数人发思古之幽情,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专业癖好,不是少数政府部门的特殊利益,更不单只是传承人的工作,而是全体社会成员、整个城市的长远利益

36、、根本利益之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城市精神、社会效益的守护者.大部分非遗传承人身上有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充满人文励志精神,是一部部微缩版的奋斗史诗,通过倾听、理解、比较、感触,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市民的文化素养.我们要举全市之力,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3.1.1.2 注重非遗传承群体的保护对结论七2:传承群体低于阀值,非遗项目将处于濒危状况.在政府层面评定代表性传承人既是对传承人个体的一种肯定,也能对其所代表的群体起到示范导向和先进引领的作用.但是,这批人数量有限,即使政府

37、层面再怎么呵护,也只能是温室里养花朵,鱼缸里养金鱼的效果.杭州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能被评为传承人并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大量存在于基层的民间艺人仍是少人问津.非遗保护工作要达到的效果不是欣赏盆景,而是观看风景.不是梅花一支孤自芳,而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们应尽快建立非遗协会、传承人之家、非遗志愿者队伍等非遗保护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参与.同时,应努力确保创造、延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乡村和群体的最大限度参与,通过政策咨询、知识推介、发展设计等方式协助传承人找到发展之路.有效利用传承人自身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基础,创造一种整体性的保护氛围,使

38、传承人更好地担当起传承使命.3.1.1.3 发挥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特别指出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与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非遗进校园不仅仅为趋势或潮流,更是非遗的传承弘扬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举措.一是建议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使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较为系统的相关培训.在当前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高领导干部非遗保护意识至关重要.二是建议非遗保护从小做起、从学生做起.即在中小学开设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讲座,在高等学校相关专

39、业增设非遗保护课程,使非遗保护这项千秋大业与教育这一百年之计有机结合,真正保证非遗保护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1.1.4 重视传承人自身队伍建设结论一:我市传承人年龄总体偏大,保护传承人工作形势紧迫.结论四:我市非遗大部分传承人收入和文化程度整体不高.结论六:非遗项目的生存状况和传承人的身体状况显著相关.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纯而又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存在的.许多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衣着邋遢,生存状况不尽人意,实在很难与想象当中尽善尽美的完人沾边.世事多可笑,我们不能凭自己个人主观衡量具体非遗目和具体传承人的价值,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智慧理解而已.故我们在保护非

40、遗的过程中,应抱有一种谦逊宽容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是关注和尊重传承人的现实需求,保护遗产决不能以妨碍经济发展、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条件.二是要强调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和培养.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传承人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年轻工艺家的综合素质.政府部门对传承做得较好的二代传承人应该启用褒奖机制,专门设立年轻工艺家和传承人的展览、评比工作,建立中青年传承人论坛机制,以促进更多的二代传承人迅速成长、成才.三是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传承人我们应格外关注.尤其要关注没有医保社保,身体状况不好的传承人.为避免人绝艺亡的悲剧发生,有必要建立体检制度,资料采录工作也得加快进程.3.1.1.5 注重非遗项目的宣传

41、展示结论八:非遗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结论十二:不能单纯以雅俗或经济的角度衡量一个非遗项目的价值.非遗传承依靠传承人的单打独斗注定会断链的.在市级层面,我们应吸收借鉴宁波三位一体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基地成功经验,积极做好非遗生产性基地、非遗经典旅游景区、传统节日保护地、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和非遗宣传展示基地等载体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载体.同样,宣传也是载体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市非遗工作层面宣传主要集中遗产日的短期宣传,和推荐项目到外地参展.受众不广,局限性大.杭州有不少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少可歌可泣,值得书写一笔的传承人,但知之者寡,履之者寥,原因就是缺乏宣传.提高这些非遗资源的知名度,发

42、挥这些资源的效益,只有创新宣传思路,才能达到实效.首先,除了一般的媒体宣传,应当有针对性很强,形式生动活泼的专题宣传或系列片,应当有更多的公益性宣传.宣传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其次,应积极参加对外交流,让传承人走出去,阔视野、长见识.再次,应积极开展有影响力和行之有效的展示展演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技能、才艺的平台.最后,应进一步加强阵地宣传,建设好非遗馆、展示厅、传习所等场馆集群的同时,建设好集展示、交流、研发和宣教等功能一体的综合性非遗馆.3.1.2 创新管理机制如何通过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有效调动广大传承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关键.钱的效益是有限的

43、,政策的效益是无限的;钱的效应是短暂的,政策的效应是长远的.因此,调动传承人积极性的最佳方式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我们应实施积极政策,变输血为造血,从政策上对传承人的传承加以扶持,并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愿意传承的问题.3.1.2.1 优化队伍结构结论二:女性比例低,若干门类无女性传承人,需要关注和研究.结论三:部分地区非遗资源有待挖掘,传承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传承人当中女性所占比例五分之一.在许多非遗项目中体现着男尊女卑的色彩.特别是在家族、师徒的关系中,往往出现传男不传女的现象,现今亦然.同时,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中,作为保护主体的专家、学者中,男性占有绝对的优势.一般而言,女性生活的世界

44、狭窄,具有静观生活、留心细微之处的特性,在不自觉中具备了传承者的性格.在强调男女平等的当下,若不科学的考察保护主体的男女比例问题,就无法把握今后我市非遗传承的正确走向.以此,我们应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女性元素,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男女平等的机制.同时,对传承人的认定,还主要是只集中在个人层面上,今后也应考虑传承团体认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有关认定程序以与涉与调查和记录、公开等方面,也都应该逐渐建立起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规范.此外,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一盘棋,应统筹部署,协调跟进.针对我市部分地区非遗资源有待挖掘,传承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的现状,在市级层面,应制定奖惩措施,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

45、实在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市级文化部门牵头,通过专家和业务干部挂钩指导,点对点联系,加强资源挖掘,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在此基础上,市级文化部门在认定市级传承人数量时酌情给予倾斜,并在合适时机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更高层级的传承人.3.1.2.2 注重分类指导结论十:对不同的非遗门类和传承特点,应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非遗不同传承群体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保护措施.有效持久地的保护需要针对被保护对象实际量身定制相应的保护方式.我市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既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多种经验,更需要结合本地的各种实际,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传承人情况的保护策略.对于与现实存在一定脱节的非

46、遗项目,我们应该以档案记录整理为主,留待后人有足够智慧时再着重审视并发现价值.对于有一定现实社会意义,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我们应积极抓好抢救保护工作,重在传承当中获取价值和汲取道德力量.对于有规模化发展趋势,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对我们应将传承人纳入到社会发展的主轨道上,推动传承人开发所承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空间与社会功能,将传承人的文化创造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融于一体,突显出传承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3.1.2.3 完善保护机制起步于新世纪的非遗保护工作,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深化,非遗保护已由单项保护提升到科学保护的新阶段.在市级层面,我们有必要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

47、法,改善传承人保护机制.量化传承活动的内容、方式和社会影响等标准,定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传承人进行考核评定,对成绩突出的师傅和成绩优异的徒弟进行奖励.加强对传承人的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素质觉悟.遵循项目传承规律,项目和传承人有进有出,保持队伍适当规模和梯次结构,真正实现科学评价和动态管理.同时,在深化落实省厅三必报,五必访传承活动受阻碍事件必报,大病逝世必报,有重要艺术成果必报;家庭困难必访,大病逝世必访,收徒传艺必访,有重要艺术活动必访,有突发事件必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非遗干部结对联系和定点帮扶制度,跟踪保护,对口帮扶,既能让非遗干部更加熟悉业务,又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传承人动态.此前

48、,国家、省和市每隔两年评定一批传承人,按照趋势,评定的步伐将放慢.为保证非遗传承工作的延续性,并考虑到我市传承人平均年龄60多岁的事实,我们应学习借鉴日本的审议制度,每年都举行一次由数十位专家和有识之士组成文化审议会,就重要传承人因死亡等原因而解除认定的情形,对艺能和工艺技术领域的发展状态等进行专业性的调查与研讨,对候补的指定对象进行翔实、严谨的调查研究,其结论将最终成为认定新的传承人的基本依据.3.1.2.4 合理利用优势结论五:我市部分传承人所代表的非遗项目适合生产性保护,可以由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资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49、,合理利用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同时明确规定对合理利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非遗传承工作不仅有赖于法律、规划这些外部的强制性,还有赖于合理利用、适度开发这样的内在的能动性,有赖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并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我们要重点抓好杭州铜雕艺术、富阳造纸文化、鸡血石雕等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发挥杭州岳王艺术城、宋城、吴山通宝城等展示、交流民间艺术作品的功

50、能,大力扶持手工艺生产企业和表演艺术类单位走向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到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来,确保有效传承.同时,采取资金补贴、政府采购和后期奖励等多种形式,在传承场所规划用地、材料购置税赋减免和选徒带徒方面真正关心他们,扶持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的传承人.当然,依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使用非遗时,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3.1.2.5 借鉴有利制度鉴于非遗传承人的合法权益没法得到有效维护问题,我市应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首先,可以借鉴监护和代理制度,将其核心理念演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上,建立一项新的主体制度,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监理制度.通过设立各类非物

51、监理人独自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者进行管理、保护、发扬和参与诉讼等活动,避免各种复杂的主体制度的设定和规范设计.其次,通过政府采购或包场等制度式,回购传承人产品,并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内外友人.产品的回购不但增加了当地传承人的收入,增强了传承人传承本国遗产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以这种方式宣传本土文化.再次,通过由政府帮助传承人注册商标等方式,保护传承人的知识产权.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被抢注的事件屡屡发生,杭州就发生过老字号被抢注,最后不得不高价购回商标的事件,为我们的非遗保护敲响了警钟.再次,充分考虑到民间艺人最关心的大病统筹等问题,建立传承人体检等制度.最后,完善研究队伍、保护工作队伍、志愿者队

52、伍、社团协会等队伍建设,构建非遗保护核心到外层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结构,为切实维护传承人合法权益保驾护航.3.1.2.6 建立激励机制2009年文化部会同人事部授予35名国家级传承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这是对传承人的重要激励.今年文化部开始探索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非遗领域,颁发评选薪传奖.在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国家首设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月,#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省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单位和记功人员的决定浙政发201279号,对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全国非遗看

53、#,#非遗望杭州,我市世遗和国遗名录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最多的.而我市除了在09年初以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名义表彰了一批非遗普查先进集体和个人外,还没有与非遗相关的其它表彰.这与我市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迅猛发展的形势以与所取得的成效不符.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促进有序传承能起到深远的意义.我市有关激励机制亟待建立,有必要尽早在政府层面或文化行政部门层面召开全市传承人大会,对为我市非遗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传承人进行表彰嘉奖,以推动我市非遗的保护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同时,可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适当配备一定的传承人名额,以视对传承人的精神关怀与鼓励.我市非遗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艰巨而

54、光荣.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是做好非遗传承工作的关键.上善若水,我们要遵循非遗传承的内在规律,积极引导,顺势而为,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传承人的价值,认识到他们所传承的非遗的价值,促使各方自觉传承.同时,要通过保护,给非遗传承营造一个适合传承的环境,使非遗得以传承并获得新的发展活力.总之,做好非遗传承工作,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正是我们所期盼的美好愿景.参考文献1、冯莉.传承人调查认定看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20102、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3、张燕伟,魏会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研究与其启示以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为角度J.档案与建设.20124、胡敏.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管理J.文艺生活.20105、孙正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类型化保护J.求索.20096、方一珊.守望民族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初探J.大众文艺. 2009 7、曹保明.文化传承的立体厚度N.团结报.2012-05-128、阮艳萍.数字传承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