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课件(精,全)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89234585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儿心理课件(精,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幼儿心理课件(精,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幼儿心理课件(精,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课件(精,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课件(精,全)(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2、 掌握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3、初步具备研究幼儿心理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教学难点:心理的实质教学准备: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的案例假设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各种版本的?学前心理学教材?;经典的心理研究案例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心理的实质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话题讨论】提到心理学这门学科,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心理学研

2、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通常将心理现象分为两大范畴,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言语和思维等过程。2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目的的活动中自觉地调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

3、向,它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含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分析】1从本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的哪些心理活动参与到学习中?举例说明。2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为什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表现会不尽相同?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句话说,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心理的器官。许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幼儿是大脑发育迅速的时期,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幼儿的大

4、脑,防止幼儿大脑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要为幼儿的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幼儿大脑正常健康的发育。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其中,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开展。【案例分析】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很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怕强光,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只吃扔在地

5、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走路,七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思考与讨论: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主动加以选择的。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不同,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反映。例如:看到同样一棵松树,或读到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3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自己和世界。因此,在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

6、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 1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老爷爷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路途中,天气很热,你们帮老爷爷想想方法,怎样才能让老爷爷凉快凉快?结果,幼儿的答案只有三个,即:电风扇、空调和吃冰激凌,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当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个圆形中央一个小点的图案并问幼儿像什么时,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二、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儿童心理开展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开展。广义的学前时期是指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7岁,学前

7、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开展特点和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开展趋势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同时,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开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开展方向的。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开展趋势。二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学前心理学还研究学前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和一般的特征。三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个别差异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四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理

8、论问题研究和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各种理论问题。例如: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案例分析】分析以下几个案例,你认为幼教工作者包括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你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案例1、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个别动画片中充满了暴力的场面。案例2、家长要求3岁的佳佳每天做数学题,佳佳做不好,也不愿意做,家长很生气,不断训斥和责骂佳佳。案例3、有位幼儿教师费了很多工夫,将活动室布置得绚丽多彩,可是她在组织孩子们集体活动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到她的要求上来。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知识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变

9、化的根本规律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开展变化的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开展规律,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开展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说明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了解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知识,为将来学习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以及从事跃然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案例分析】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包。班上组织集体活动时,他或是满屋子乱跑,或是在地上乱爬,或是钻到桌子底下,或是跑到小朋友的座位旁边,使老师十分头

10、疼。在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节奏感非常强。在学习一段较难的按节奏谱拍手时,别人都没有拍对,惟独他拍得好。老师请他带小朋友拍,这时,他连上立即表现惊讶,当确认是请他时,他冲动得站起来,把椅子都踢翻了。他紧张地看一看老师,见老师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于是走到老师身旁,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当众表扬了他,他快乐极了。从此,这个孩子突然地转变了,变得有自尊心,需要被肯定和信任,老师按儿童心理规律办事,他立即表现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思考与讨论:从这个案例中,你误出了什么道理?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后,关注和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情感,对幼儿的开展和幼儿活

11、动的开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在学习下一节的内容后,我们就会发现,幼儿教师可以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测验法和作品分析法等了解和研究幼儿。而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水平和科研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开展。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根本原那么 一客观性原那么所谓客观性,就是按现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客观性原那么是一切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包含两个方面: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12、在幼儿的活动中去研究;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开展性原那么开展性原那么指的是必须用开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因为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开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三教育性原那么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那么,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研究工作对学前儿童心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往往就是教育过程,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儿童的身心开展负责。从设计研究方案、安排时间到研究者的举止行为,都必须考虑到对婴幼儿的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案例分析】你觉得以下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1、运用感觉剥夺实验来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2、仅观察一次或两次

13、就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下结论要点总结: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特点,因为在研究中,违背了上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根本原那么。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行为研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1观察法的含义:有目的、有方案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等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开展的规律和特征。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2观察法的主要策略1时间取样策略。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的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这种策略更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或事件,并且是一些外显的、易于观察到

14、的现象。例如,儿童游戏中的攻击与合作行为,就可用时间取样策略进行观察。2事件取样策略。事件取样策略不强调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只要所选定的行为事件发生,研究者就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它适用于各种行为,可为各类与儿童交往多的成人采用。3参与观察策略。参与观察策略要求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去,是为了搜集全面而深入的信息,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开展的全过程和内在活动。观察者深入对象的活动之中,可以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不受特定假设的约束,对观察活动能有深入、真实的了解和切身体会。4行为核查表。在观察研究中,如果观察的行为明确而具体,并且主要是考察它是否出现以及发生时间,那么可以采用行为核查表。它

15、使观察活动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且便于记录。例如: 幼儿室内攻击行为核查表 行为姓名打人骂人破坏玩具威胁怂恿他人对每一名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否有、有哪类、有几次都可以了解清楚,结果易于整理分析。但行为核查表难以反映有关行为频率、持续时间、行为特点方面的信息,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行为核查表可以与其他观察策略配适宜用。3、 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制订观察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和客观。3幼儿心理活动不稳定,行为表现常带有偶然性。因此,观察要屡次反复地进行,在评定幼儿行为时要防止主观性。3案例介绍与案例分析【案例介绍】米歇尔.兰

16、姆等人曾用观察法考察了同伴强化因素对儿童性别差异开展的作用。他们采用时间取样策略,在幼儿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对每个孩子每次观察10分钟,共观察36次,观察过程前后持续几个星期。观察中主要记录两种类型的行为事件。一种是性别化的行为,如男性类型活动包括玩汽车、攀爬、追逐、穿男式服装,女性类型活动包括玩炊具、玩洋娃娃、艺术性活动;穿女式服装。另一种是儿童同伴对这些性别化行为的反响,包括强化和惩罚。研究者将强化分为7种,如表扬、肯定、遵从等,惩罚包括批评、反对等5种。观察结果发现,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别明显的影响着同伴的反响。男女儿童在作出性别相符行为时比作出异性化行为时均会更多的受到同伴的强化

17、。并且强化或惩罚反响确实影响着儿童随后的行为,受到强化的行为持续时间明显比受到惩罚的行为长。研究还发现强化和惩罚的效果不分地取决于行为的性别相符性。受到强化的行为如果符合儿童性别,其持续时间会更长;同样,受到惩罚的行为假设不符合性别那么会更快地结束。兰姆等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恶劣这些结果,认为即使3岁儿童也能意识到性别角色标准并趋向于遵从这些标准,来自同伴的强化或惩罚主要作用是提示了这些标准的存在。【案例分析】实例一: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2005年10月25日

18、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2005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时机,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 实例二: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

19、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抚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 思考与讨论:、两位教师,在现场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观察资料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总结要点:从现场观观察 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

20、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 教师抓住胡辛峰的别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 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提倡的。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 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21、。 教师却不同,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对胡辛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存了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貌,客观、翔实,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别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 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外表现象,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小班幼儿,为难时会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没被满足;假设因为恐惧,那么要分析是什么使儿童缺乏平安感;要是不习惯,就要寻找孩子对哪些环境、事物、现象不适应。也就是说,对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师

22、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调整情绪,而并非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做法比拟妥当。她透过“来园时哭闹这个外表现象,看到了家庭变异后给幼儿心灵造成的创伤。教师并不费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并由此而确定了“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的教育策略。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根据实验场所和条件控制程度,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1实验室实验1根本特点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在实验室内进行严格的条件控制以确定考察变量之

23、间的关系。补充概念: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响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但如何通过实验室环境来研究典范作用这个变量呢?我们这里还以儿童的攻击性为例。攻击性是关于典范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最为常见的课题,所用方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对58岁儿童作过一项研究。实验的根本做法是这样的:一名女试验者把儿童单独地从教室带出来去玩玩具,在去游戏室途中,试验者告诉被试她要去图书馆办点事,让被试在离图书馆不远的一个房间等她。在等待时间儿童可以看看电视

24、。播放的电视短片的内容是一个成年男子对一个玩偶作出各种攻击性动作用木锤击打玩偶。电视结束后,儿童被试被带到游戏室并被留在室内玩15分钟。游戏室内有一些攻击性的玩具,可用来作出模仿的或非模仿的攻击行为其中包括一个玩偶,也有一些非攻击性的玩具。试验者通过安装在游戏室墙壁上的单向玻璃隐蔽地观察被试儿童的行为,并记录儿童所表现的各种攻击行为。思考与讨论:在这项典范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中,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研究中存在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觉得这个研究有什么缺乏之处?总结要点:特点:首先,被试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响都是在经过事先周密安排设计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其次,试验者并没有明确指出儿童去观察典范,更

25、没有要求儿童去学习典范的行为,而只是让儿童看到一些行为;儿童有时机模仿但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第三,实验对行为反响的多样性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因而所提供的行为反响的环境根本上是开放性的。潜在的自变量有:典范与被试的关系热情、支持的关系或冷漠、疏远的关系;熟悉的人或陌生的人等等;典范行为的后果假设典范行为受到强化,儿童会更多的模仿;假设典范行为受到惩罚,模仿会较少;典范呈现阶段和模仿阶段的各种不同情景也可以作为实验变量加以操纵。2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A:实验室环境难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研究结果缺乏生态效果,难以推广;B:实验室内所能了解的行为有限,而心理学家应该了解儿童在自然情境下的各种行为

26、;C:实验研究的设计受到道德伦理的制约,限制乐实验室研究的课题,例如在攻击性研究中人为的增加儿童攻击性或减少其自我控制,就会受到指责。2、现场实验法1根本特点现场实验法要求研究者在一定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通过操纵某种自变量来观察或引起因变量的反响和变化,以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现场实验法又可分为自然实验和教育实验两大类A、自然实验实例如研究儿童模仿成人关心他人及利他主义行为的程度。为幼儿园儿童安排一名女教师,在两周内,她对孩子活着温和、爱奖励人,或者严格而冷酷。教师向儿童示范利他行为,如关心小动物、关心他人的悲哀等,或将游戏训练与真实的助人行为示范相结合。结果发现,儿童表现出

27、利他行为增加,当女教师是温和而好奖励时,儿童利他主义的行为增长更为明显。另外还有大量实验研究是直接在生活情境中操纵条件的。【案例介绍】罗森塔尔实验。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长进。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

28、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B、教育实验所谓教育实验是将心理研究与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研究在一点的教育因素影响下,儿童心理行为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实验既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成教育活动的过程。【案例介绍】奥登曾对孤独儿童进行教育干预实验。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三组

29、,第一组由成人进行教育指导,传授一些社会交往机能;第二组与同伴一起游戏,练习社会技能,但不予教育指导;第三组为控制组,先不做任何处理,在游戏之后再给予指导。实验持续4周,实验前后均采用社会测量法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说明,经过教育指导的第一组被试社交能力的提高比其余两组多,经过测量他们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由明显提高。一年以后的追踪测查发现,第一组儿童社交能力有持续进步的迹象。教育实验已成为教育研究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主要原因是其结果可以直接为教育工作效劳。三谈话法1、谈话法的含义: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来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研究中,主试向幼儿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要求幼儿答复,从中收

30、集资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皮亚杰的谈话法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谈话法。2、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临床法:皮亚杰 主题:“云彩为什么会动?一问:你看见云彩在走吗?为什么它在走?答:我们走的时候,它们也跟着走了。问:你能使它们走吗?答:每个人都可以,当人走的时候,它也走。问:当我走着,你站着不动,云彩也在走吗?答:是的。问:在晚上,每个人都睡觉了,云彩还在走吗?答:是的。问:但是,刚刚你对我说,当有人走路的时候,云彩才走的。答:他们总是在走的,当猫在走的时候,还有狗,它们使得云彩也跟着走。二问:为什么云彩有时走得快,有时走得慢?答:因为风,风吹它们走的。问:风从哪里来的呢?答:天空里来

31、的。问:风是怎样造出来的呢?答:不知道。问:云彩能把风造出来吗?答:不能。问:云彩动的时候能造出风来吗?答:不能。问:当没风的时候,云彩还能自己动吗?答;不能。思考与讨论:在上述研究中,皮亚杰注意了哪些问题?除此之外,你觉得运用谈话法的研究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总结要点,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1、 确定谈话的目的,选择好谈话的主题,使谈话自始至终围绕研究目的进行。2、 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使幼儿能理解和答复。3、除此之外,研究者应事先熟悉幼儿,并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使谈话活动在愉快、信任的气氛中进行。四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开展的方法。一般是用一套标准化了的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

32、,对个体心理开展的某个方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与常摸相比,从而确定被试心理水平或特点。运用测验法时应注意:1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掌握一般心理测验技术,还要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工作技巧。2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差,因此,不可以一二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幼儿心理开展水平的依据。3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测验宜采用个别测验。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采用调查法和作品分析法。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也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让家长在问卷表上作书面答复。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以了解其心理的特点。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往往采取综合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课题

33、,以及研究的具体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践作业】1在见习的幼儿园选定一个幼儿,每周下园半天,根据教学的进程,运用各种心理研究方法,对该幼儿进行心理研究和分析,课程结束时,写出心理分析报告。2准备资料收集卡,通过电子和文字查阅,收集各种与学前心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理论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把握学前儿童心理进程的根本特点;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3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主客观因素。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趋势和年龄特征教学难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教学准备:1 学生的准备:观察身边的幼儿; 收集幼儿心

34、理特点的有关资料;去幼儿园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心理表现2 教师的准备:学前心理学的案例;幼儿活动录像片段;心理研究资料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资料收集法;知识拓展法;实验室观察法教学课时:1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一岁以前的孩子根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

35、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观点总结:1 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2 学前儿童心理的开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二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总趋势 【案例分析】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开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2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爱、快乐、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

36、情感。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子那么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开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开展过程中先后形成。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开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开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

37、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开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开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开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开展。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开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响,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开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开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

38、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比方: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方,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二、学前儿童心理

39、开展进程的根本特点一开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学前儿童的心理开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开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如个体动作的开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开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开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表达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同时,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二开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40、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开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开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开展是后天开展的根底,而后天的开展是先天开展的根底;二是指心理的开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开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也跟一切事物开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开展过程,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开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心理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辨证统一的。如

41、学前儿童思维开展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但幼儿初期仍保存直观行动思维的特征,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三开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心理开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开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开展速度。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开展速度。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危机期、最近开展区等。关键期敏感期、临界期: 【案例分析】在长沙生活的孩子,有的5岁时既可以说长沙话,也可以学父母说其它的方言,还可以在幼儿园说普通话,而许多从外地来长沙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成年人却说不好长沙话。这是为什么?错过了语言开展的关键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开展有一个最正确年龄段。如果在

42、这个最正确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开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这个问题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据认为,在动物早期开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响或某一组反响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以后,人们又把这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儿童开展的研究上,于是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开展上的关键年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0 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

43、开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开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开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这个时期,效果就会差些,等等。危机期:儿童在开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认和抗拒的行为。【案例分析】儿童满周岁时,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摇摇晃晃的,但却坚持要自己到处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对抗行为或执拗现象。有位爸爸描述他儿子3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这位爸爸工作很忙,他特地在下班后去给孩子买了一件玩具,叫他自

44、己玩。爸爸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了洗澡水,喊他洗澡。可是连喊三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爸爸给他讲道理,他竟说:“我没空!积习专心摆弄玩具,对爸爸的耐心结实不予理睬。爸爸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抱过来,按入浴池。可是,趁爸爸去那浴皂当儿,孩子跑掉了。爸爸气不过,一时按捺不住自己,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爸爸心里也很不愉快。一般来说,3岁儿童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不是好孩子。7岁左右儿童也常常出现心理平衡失调现象,情绪不稳定。问题讨论:学前儿童的危机期主要出现在哪些年龄阶段?1岁、3岁

45、和7岁有什么样的表现?行为、情绪和言语的否认和抗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儿童心理开展迅速、而导致心理开展上的不适应怎么办?正确引导,化解危机或消除危机四开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开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开展的速度、开展的优势领域、最终到达的开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开展阶段的划分【谈

46、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开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也称作“年龄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年龄只是心理开展的时间指标,不是心理开展的原因。不同的心理学派,采用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将儿童心理开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将儿童心理开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1、 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 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

47、晚期 56、7岁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二、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含义: 1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个别儿童或少数儿童偶然表现出来的特征,而是从许多儿童的开展中概括出来的特征。 2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而是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3年龄特征不只是指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外表的外部的心理特征的概括,更

48、包括其内的规律性的特征。 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问题讨论】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2、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3、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心理开展不一样?儿童心理开展的研究认为,儿童心理开展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 1稳定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性表现在心理开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变化的进程和速度上。每一阶段儿童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共同的、普遍的。同时,稳定性还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开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例如:幼儿思维的进程、幼儿喜欢游戏等。 儿童心理稳定性的原因分析: 1儿童的脑的发育是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在头脑

49、中建立神经连是有一定次序的。2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着一顺序。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可变性 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既然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开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开展的可变性。3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辨证统一 三、学前儿童心理开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问题讨论】你们接触过许多1岁以前的孩子,也学习过学前卫生学,能否描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并概括出1岁以前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

50、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开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由于其变化开展迅速,这一年儿童心理开展分为以下3个小阶段。1、初生到满月O1月【问题讨论】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心理现象?是在什么根底上出现的?1心理发生的根底惊人的本能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根底。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根底上建立的。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虽然儿童出生时已有

51、多种无条件反射,但是,无条件反射对适应人间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第一,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或数量毕竟很有限;第二,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固定的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响,缺乏以应付外界变化多端的刺激。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能力,例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又如,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屡次强化,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反射。 由此可见,孩子从新生儿期开始

52、,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开展各种心理能力。正因为这样,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3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4人际交往的开端孩子是人,他们从出生时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新生儿和别人的交往,是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的。【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你认为新生儿的心理表现出什么特点?有一位母亲,在孩子出生后8天时,患了感冒,于是她戴上了口罩。当她同往常一样地抱孩子,要给他喂奶的时候,孩子频繁地看她的脸。妈妈发现,孩子吃奶少了,变得入睡困难,睡觉也不那么安稳,睡眠时间也短了。看来,新生儿发现了

53、母亲的异样,因而心神不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由此可见,新生儿是天生有情的。新生儿找不到母亲,会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我们应从小就要重视孩子和成人交往的需要。2、满月到半岁16月 从满月到半岁,称为婴儿早期。儿童心理开展依然非常迅速。如果说新生儿的开展是一天一个样,那么,从满月到半岁,可以说是一月一变样。半岁前儿童心理的开展,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开展上。1视觉和听觉迅速开展满月以后,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例如:他的视线可以追随着物体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的目标;会积极地用眼睛寻找成人,还会主动寻找成人手里摇动着的玩具。23月以后,婴儿对声音的反响也比以前积极了。他听见说话声或铃声时,会把身体和

54、头转过去,用眼睛寻找声源。他也会凝神地倾听洗衣机脱水的声音等等。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对于儿童心理发生开展有重要意义。它是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3主动招人婴儿早期的孩子,往往主动发起和别人交往。这时出现了最初的亲子游戏,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婴儿即使是饿了、困了,亲子游戏也能够使他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哭闹,亲子游戏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开发孩子的智力。4开始认生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

55、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了。认生是儿童认知开展和社会性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3、半岁到周岁612月【婴儿室观察】安排几对母子在观察室的亲子活动,观察幼儿动作的开展和亲自交往的情况后分析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1身体动作迅速开展儿童身体的粗大动作的开展,要经过一个比拟长的过程。在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婴儿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这时期为婴儿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对于促进他的动作开展有重要的作用。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掌握了坐和爬的动作,有利于手的动作的开展。从半岁到1岁,儿童的手日益灵活,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指分工动作开展起来了。所谓五指分工,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而且活动时采取对立的

56、方向,而不是五指一把抓,五指分工动作和眼手协调动作是同时开展的,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3言语开始萌芽满半岁以后,婴儿喜欢发出各种声音。这时的声音和以前不同,音节比拟清楚。他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 910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够听懂一些词,并按成人说的去做一些动作,如成人说:“欢送,他拍拍手;说“谢谢,他拱拱手。婴儿开始主动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不同的意思。4依恋关系开展许多事例说明,6个月之前的孩子离开亲人,困难较少,而将近1岁时离开亲人,别离焦虑就相当明显。别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就是依恋关系遇到障碍的表现。二13岁【问题讨论】1、1岁孩子最重要的动作开展是什么

57、?学会直立行走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2、13岁幼儿出现了哪些新的心理现象?1学会直立行走12岁时独立行走还不自如,是有其生理原因的。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比拟嫩弱 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2使用工具1岁以后,孩子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备种东西。1岁半左右的孩子,已不是拿着任何东西都只会敲敲打打,单纯摆弄。他已经会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这就是把物体当作工具来使用的开端。2岁半以后,孩子能够自己用小毛巾洗脸,拿起笔来画画。23岁儿童能够学会备种动作,不仅能使双手协调,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的动作协调起来。2岁左右,就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在培养孩子爱做事的同

58、时,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十分重视平安问题。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人类所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开始真正形成的。 1岁前只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1岁半以后,孩子有一个似乎是突然开口的时期,一下子说得很多,说得很好。2岁左右的孩子,虽然说话不成句,但总是喜欢叽叽咕咕地说话,更喜欢模仿大人说话。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是思维。思维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这时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比方,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加以分类,主动叫“爷爷、“奶奶或“哥哥、“姐姐。与此同时,想象也开始发生。2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出现游戏的萌芽。比方:拿着一块长形

59、的小积木,他会放在头上擦,想象着用梳子梳头。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比方,1岁多的孩子,走路还摇摇晃晃,却要到处走,到处钻,见到东西就扯,见到小洞就抠。2岁左有,外出走到街上,他不愿总是让妈妈领着走,而要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块小石子当“手榴弹,时而捡根小树枝当 “枪使。这是孩子出现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三36岁【分组讨论】根据在不同的年龄班观察幼儿,将学生分为3大组,即小班观察组、中班观察组和大班观察组,讨论分析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后集体交流。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

60、学之前的时期,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又称为幼儿期。1、34岁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快乐时听话,不快乐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2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

61、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典范,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典范。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存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方案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方,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245岁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顶峰期。中班儿童已能方案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那么,不遵守规那么应怎么处理,根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