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9190123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操作风险的度量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黄新春黄新春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操作风险的度量2第第5章章操作风险的度量操作风险的度量操作风险的度量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您可以了解或掌握:1.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2.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度量法、损失分布法及其改进方法、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步骤;3. 各类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操作风险的度量4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兼述巴塞 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监管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 第三节 内部度量法第四节 损失分布法第五节 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第六节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

2、分析操作风险的度量5第一节第一节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兼述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兼述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监管的度量与监管操作风险的度量6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风险度量方法(一) 第一阶段中操作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1. 早期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主要靠专家或管理人员运用下述四种定性方法对业务运营状况进行度量和评估: 外部审计评估法外部审计评估法 内部自我评价法内部自我评价法 风险指示器预测法风险指示器预测法 组合管理法组合管理法 操作风险的度量7(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1. COSO(Committee of

3、Sponsoring Organizations)提出了适用于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思想和框架。2. 该框架在预防、减少、消除、评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方面极为有效。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风险度量方法(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83. 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 环境控制子系统 行为控制子系统 信息与沟通子系统 风险评估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度量方法(二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9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一、第一阶段:

4、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风险度量方法(续续)(三) 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评述o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业务管理者或操作风险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水平,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o 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包含了更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和内容;o 定性方法在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中发挥着量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操作风险的度量10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1. 1974年,巴塞尔委员会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成立。2.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3. 1983年5月,推

5、出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是对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操作风险的度量11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度量方法(一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续)4. 1988年7月,推出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即所谓的旧巴塞尔协议。5. 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普通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6. 1994年6月,重新规定了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操作风险的度量127. 1995年4月,针对巴塞尔报告难以有效防范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引致的市场风险,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调整。o 199

6、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正式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o 1997年9月,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0. 1998年9月,发布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度量方法(一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311. 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通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个征求意见稿,开创性地提出以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支柱的资本监管框架。12. 2003年2月,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管理操作风险的十项原则。13. 2003年12月,新巴塞尔协

7、议及其补充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度量方法(一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4(二) 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 管理o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做了明确界定。o 正式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纳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框架中。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53. 提出了操作风险的三类度量方法:(1) 基本指标法基本指标法(2) 标准法标准法(3) 高级度量法高级度

8、量法内部度量法内部度量法损失分布法损失分布法记分卡法记分卡法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6o 要求“银行应当披露更为详细的操作风险信息”。o 2003年2月,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十条原则”: 风险管理环境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一至三) 风险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四至七) 监管者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八、九) 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 (见原则十)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7(三) 其他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

9、理o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o 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o 美国COSO委员会o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续)操作风险的度量18第二节第二节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操作风险的度量19一、基本指标法一、基本指标法1. 根据基本指标法基本指标法,机构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应等于该机构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均值成一个固定比例(用 表示)。o 公式表示(5.2.1) :根据基本指标法计算得到的操作风险资本 GI :为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平均值 : 操作风险敏感系数(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

10、BIAKBIAKGI操作风险的度量20一、基本指标法一、基本指标法(续续)3. 优点: 简单易行,易于操作; 便于横向比较不同机构间的操作风险状况。 操作风险的度量21一、基本指标法一、基本指标法(续续)4. 缺点: 采用统一的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可能导致计量结果严重偏离现实,且使资本配置及 管理优劣奖惩机制难以自动发挥作用; 历史总收入指标反映的是历史收入水平,与旨在度量机构在未来业务经营中可能发生损失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不完全匹配; 无法反映不完善或故障出现在何处,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度量、控制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度量22二、标准法二、标准法1. 标准法标准法对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类型进行了细分和归

11、类,然后根据各业务类型的不同风险特性分别确定了更加合理的、对应于各业务类型的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在此基础上再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o 操作步骤: (1) 对金融机构所有业务类型的细分和归类; 业务类型对应表如表5-1所示 操作风险的度量23二、标准法二、标准法(续续) 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一级类别二级类别1公司金融公司金融4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市政/政府金融5支付和结算外部客户商业银行6代理服务托管咨询服务公司代理2交易和销售销售公司信托做市7资产管理全权委托基金管理自营头寸非全权委托基金管理资金业务8零售经纪零售经纪业务3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表表5-1 业务类型对应表业

12、务类型对应表操作风险的度量24二、标准法二、标准法(续续) (2) 依次选择、确定各业务类型的基本指标; (3) 根据各业务类型的风险特性对系数 进行设定;业务单元业务类型风险敏感系数(系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18%交易和销售18%零售银行业务12%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15%支付和清算18%代理服务15%其他资产管理12%零售经纪12%操作风险的度量25二、标准法二、标准法(续续) (4) 对操作风险总资本的计算。 将各业务类型的操作风险资本按年简单加总后取前三年和的平均值。 (5.2.2) :用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 :8个业务类型中第j个业务类型在过去第y年 的总收入; :由于巴

13、塞尔委员会设定的第j个业务类型的 操作风险系数。38,11max(),03SAy jjyjKGISAK, y jGIj操作风险的度量26二、标准法二、标准法 (续续) 3. 标准法在下列情况下较为适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定了正确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目标和策略,并积极参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与维护;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相关概念清晰、稳健,执行准确有效;在主要业务类型上以及控制与审计领域对采用标准法有充足的资源支持。操作风险的度量27第三节第三节内部度量法内部度量法操作风险的度量28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o 对金融机构所有业务/损失类型进行划分: (1) 首先将金融机构的所

14、有业务划分成8种业务 类型; (2) 进一步将每个业务类型分为7种不同的操作 风险损失类型 ; (3) 把56个风险单元排列成矩阵的形式,其中第i行第j列位置上的风险单元称为ij风险单元。 操作风险的度量29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续续)2. 基本风险指标的确定和估计:(1) 确定每个风险单元的风险暴露指标(EI);(2)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每个风险单元出现损失的频率(PE)以及损失发生后的平均损失比率(LGEr)。操作风险的度量30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续续)o 计算每个风险单元的预期损失:(5.3.1) :ij风险单元的预期损失 :i

15、j风险单元的风险暴露 :ij风险单元发生损失的概率 :ij风险单元发生损失后的平均损 失比率rijijijijELEIPELGEijELijEIijPErijLGE操作风险的度量31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一、内部度量法的一般步骤(续续)o 对应于每个风险单元转换因子 的确定及未预期损失的计量:(5.3.2)o 整个机构的未预期损失的计算: (5.3.3) ijijijijULELmn11ijijijKEL 操作风险的度量32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正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正(一) 内部历史数据的不足及其修正o 不足:PE 和 LGEr 的计量需要大量内部历史数据,但是实际应

16、用中难以做到。o 修正:使用内部度量法的机构选择外部数据来弥补内部数据的不足。修正公式为(5.3.4) :可平衡或降低甚至消除单个银行和整个行 业之间的损失概率差异的调整因子。 1)PEPEPE内部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33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正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正(续续)(二) 公式(5.3.2)的不足及其修正o 不足: 预期损失和未预期损失间未必是线性关系; 操作风险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2. 常用的修正方法:引入风险特征指数风险特征指数(Risk Pro, RPI)调整基于内部度量法所计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值。 操作风险的度量34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

17、正(续)二、内部度量法在应用中的不足与修正(续) 3. 引入 和 RPI 后的修正公式(5.3.5) : 经调整因子调整后ij风险单元出现损失的概率。 87871111rijijijijijijijijijijKELRPIEIPELGERPIijPE操作风险的度量35第四节第四节损失分布法损失分布法操作风险的度量36引言引言o 损失分布法的特点: 将每个风险单元发生损失的次数视为随机过程; 将每个风险单元损失发生后的损失程度视为一个随机事件。2. 损失分布法的本质:估计每个风险单元进而整个金融金融机构因操作风险而导致的损失分布。 操作风险的度量37一、操作风险事件描述一、操作风险事件描述o 假

18、设某金融机构有ST个风险单元;o 第ij风险单元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损失事件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事件;o 损失发生后对应于n次损失的损失程度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时间,依次用 表示; 4. 假设损失事件与损失发生后的损失严重程度独立。vvvij 1ij,2ij,n,.,LLL,操作风险的度量38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 一般步骤一般步骤(一) 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o 损失次数的概率分布模型:o 设ij风险单元在某个时间段内(例如1年)出现n次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5.4.1) (2) 一般都假定损失次数n服从以下分布: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负

19、二项分布( ),1,2,ijfn n 操作风险的度量39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 (一一) 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 (续续) 2. 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1) 第ij风险单元在某个时间段内(例如1年) 损失事件k发生时的损失严重程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5.4.3)(2) 损失程度分布形式: 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高频风险事件) Gamma分布(较大偏度和峰度的损失) 极值理论(低频高损失) ( | ),1,2,ijgx k k 操作风险的度量40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二、基

20、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 (一一) 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 (续续) 3. 对损失次数分布与损失程度分布的贝叶斯估计:(1) 参数估计公式 (5.4.5) (2) 基本思路首先,分别计算出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的相关参数的 “先验分布密度函数”;然后,利用公式(5.4.5)将两个参数的密度函数相乘就得 到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函数”;最后,从“后验分布密度函数”中获得参数的点估计。(|)(|)()()PPPP参 数数 据数 据参 数参 数数 据操作风险的度量41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 (

21、一一)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损失次数与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模型 (续续) (3) 运用贝叶斯估计和经典估计得到的后验分布比较不 确 定 的先验分布后验分布似然性分布确定的先验分布后验分布似然性分布参数 参数操作风险的度量42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一般步骤(续续)(二) 单个风险单元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估计思路1. ij风险单元发生了n次损失时的总损失为(5.4.8)2. 由损失次数n独立于总损失,得到ij风险单元的总损失小于x的概率为(5.4.9)3. 代入损失次数和损失程度的概率分布表达式,可得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具体表达式为(5.4.1

22、0),1nvijij kkLL,11()(| )( )nvijij kijnkP LxPLx n fn ()( )ijijP LxF x操作风险的度量43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般步骤一般步骤(续续)(三)单个风险单元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VaR与未 预期损失的计算思路o 借助于ij风险单元总损失 的概率分布可获得一定置信水平下的VaRij;o 相应置信水平下该风险单元的未预期损失为 (5.4.11)ijL,1()nvijijijijij kkULVaRELVaREL操作风险的度量44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二、基于损失分布法度量操作风险的 一般步

23、骤一般步骤(续续)(四) 整个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总体损失分布的估计1. 假定:各个风险单元的操作风险事件同时发生,且结果相互独立。 o 金融机构的总体损失:将各风险单元在一定置信度下未预期损失之和作为整个金融机构在该置信度下的未预期损失UL,(5.4.12)3. 上述方法的不完善之处:忽略了各个风险单元操作风险事件的相关性。 ,1()nvijijij kijijkULULVaREL操作风险的度量45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一) Copula法o 构建Copula函数的关键:(1) 边缘分布函数的确定;(2) 变量相关关系的确定;(3) Copula函数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操作风

24、险的度量46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一一) Copula法法(续续)2. 边缘分布函数的确定: 假设某个风险单元在x时刻之前保持正常,则该风险单元在t期内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边缘分布函数可估计如下(5.4.13) 其中, 为风险单元的故障率函数。( / )1 exp( )x txH t xh s ds ()hs操作风险的度量47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一一) Copula法法(续续)3. 相关关系的确定:(1) 选择A、B单元的历史数据;(2) 可获得该机构A、B两个风险单元在t期内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相关系数:(5.4.14)cov(,)var() var

25、()AB操作风险的度量48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一一) Copula法法(续续)4. Copula函数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正态Copula 极值Copula 阿基米得Copula Archimax Copula操作风险的度量49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续续)(二)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1. 在考虑职能依赖的情况下第i个风险单元在t 时间段内失控的概率为 (5.4.18) 1()( )( )( )1 ( ), ( )()1iijjipw n tY tPxn t Y t 操作风险的度量50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二二)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

26、控随机模型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续续) o 不同职能依赖水平下风险单元失控对其他风险单元和整个机构运行的影响: (1)由(5.4.18)容易推导出职能依赖水平的表 示式 ; (2)通过Monte Carlo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的pi 和pij进行模拟。111()()ijijiwpp操作风险的度量51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二二)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续续) 3. 举例 (1)例子描述 某机构包含50个风险单元 无条件概率pmax,i0.02 共模拟50 000次,每次随机模拟其中一个单元失控导致其他单元乃至整个机构的损失情况操作风险的度

27、量52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二二)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续续) (2) 模拟结果(见图5-2) 结果一,红色部分表示,当max,ij1.6,整个机构在初始状态运行正常时的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二,黑色部分表示,当max,ij1.6,整个机构在初始状态运行失控时的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三,蓝色部分表示,当max,ij2.0,整个机构在初始状态运行正常时的状态变化情况。操作风险的度量53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二二)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续续) (3) 结果分析 当职能依赖程度较低时,该风险单

28、元失控并没有导致其他单元和整个机构失控并出现大的损失; 当职能依赖程度较高时,则出现了由较小损失值向大损失值突变的情况,表明某风险单元的失控导致了其他单元乃至于整个机构失控并出现损失突变。操作风险的度量54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三、损失分布法的改进 (二二)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续续) (4) 图示 图图5-2 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的模拟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的模拟操作风险的度量55四、基于四、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的损失分模拟法的损失分布的估计布的估计1. 步骤:o 从ij风险单元的损失次数分布中随机抽取一个损失事件次数N;(2) 从ij风

29、险单元的损失程度分布中随机抽取N个样本;(3) 加总N个样本数据之和,即得到该持有期内的总损失; (4)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依次得到m个总损失;操作风险的度量56四、基于四、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的损模拟法的损 失分布的估计失分布的估计(续续)(5) 绘制损失的直方图;(6) 先将以上各次Monte-Carlo模拟过程中求得的总损失量进行加总,再取其平均数,即得到ij风险单元的总损失平均值;(7) 根据ij风险单元的模拟损失分布,计算该风险单元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的VaR值;(8) 计算ij风险单元以及整个金融机构的未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度量57四、基于四、基于Monte Carlo模

30、拟法的损模拟法的损 失分布的估计失分布的估计(续续)2. 举例:(1) 左图是假设损失次数服从泊松分布而绘制的概率分布图;(2) 右上图是假设损失程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绘制的概率分布图;(3) 右下图是基于左图和右上图并经过10000次Monte-Carlo模拟得到的某风险单元的损失分布。操作风险的度量58四、基于四、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的损失分模拟法的损失分布的估计布的估计(续续) 操作风险的度量59第五节第五节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操作风险的度量60一、运用记分卡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一、运用记分卡法度量操作风险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o对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损失类型进行

31、划分;o对每个风险单元进行流程细分;o确定每个流程的风险因子;o为每个流程建立一张记分卡;o由流程的评分汇总得到各个风险单元损失事件 发生次数的概率,并根据专家的主观评分,确定该风险单元损失事件发生时的损失程度;o计算操作风险资本 。SCAijijKL操作风险的度量61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o 定义: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Bayesian Belief Networks,BBN)实质上是一个多元化的概率分布模型,其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风险度量模型,而需要与其他度量模型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操作风险的度量62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

32、(续续)2. 步骤:(1) 对金融机构的流程进行分析,建立业务模型,包括识别以下因素 关键流程 重要活动 风险诱因(2) 根据业务模型,建立因果关系图,反映出各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层次关系;(3) 参照因果关系图搜集相关数据或通过模拟生成数据;操作风险的度量63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续续)(4) 利用以上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各个节点的分布或条件分布;(5) 利用训练后的模型来度量与管理操作风险。包括 计算损失分布 进行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 评估模型因素以辨识重要风险等(6) 模型的适时改进。操作风险的度量64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二、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续续)3.

33、优势: 可借助于情景分析法来度量最大操作损失,并可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度量相结合; 适于度量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 提供了适宜于风险控制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并有助于发现操作风险诱因、完善内部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操作质量提升。操作风险的度量65三、三、 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1. 定义: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Intensity Based Factor Model,IBFD)是指金融机构在判断操作风险损失与可能原因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历史数据建立关于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操作风险的度量66三、三、 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续续)2. 步骤:(1) 定义操作风险;(2)

34、搜集损失及损失诱因的相关信息与数据; 观测操作风险的结果即损失 考察造成损失的原因 (3) 建立系统模型。操作风险的度量67三、三、 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续续)3. 优缺点:(1)优点综合考虑了损失和造成损失的可能原因,可促使前台的业务人员积极参与操作风险管理。(2)缺点模型对内部数据的采集要求很高,而且模型的开发、实施与维持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源。操作风险的度量68第六节第六节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分析操作风险的度量69一、关于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比一、关于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比较与分析较与分析1.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优势: 简单易懂、可操作性

35、强; 数据易得,容易检验,在不同地区具有连贯性和可比性; 容易识别风险暴露及其潜在影响,可进行持续跟踪; 标准法还可以将操作风险归入所有业务战略的计划和实施中。操作风险的度量70一、关于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比一、关于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比较与分析较与分析(续续)o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的局限性: 把总收入作为计算操作风险资本的基本指标 不尽合理; 操作风险损失占总收入比重的取值标准与相应业务的操作风险特征可能并不匹配,且缺乏检验,从而影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操作风险的度量71二、高级度量法二、高级度量法1. 高级度量法的优点;o 采用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手段来度量操作风险;o 充分搜集和应用了

36、多维度数据; 既有历史数据又有专家经验数据 既有内部数据又有外部数据(3) 度量过程与度量结果更加科学。操作风险的度量72二、高级度量法二、高级度量法(续续)2. 高级度量法的缺点:n应用过程过于复杂,难以理解;n数据的可得性是应用的最大障碍; 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均不易获得 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 不能用来判断操作风险的损失来源;(4) 无法反映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间的联系。操作风险的度量73三、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和因果关三、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系模型1. 两个模型的相似之处: 提出了关键性风险诱因和关键性风险指标; 把重点都放在了寻找导致操作风险的原因以及这

37、些原因与结果的相关性等方面; 都试图从源头上根除或控制操作风险; 比较直观,实践性较强。操作风险的度量74三、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和因果关三、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系模型(续续)2. 两类模型的应用障碍: 不易找到合适的、相关性强的关键性风险指标。操作风险的度量75思考题思考题1. 简述有关操作风险度量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方法及基本特点。o 阐述COSO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基本框架和作用。o 试举例说明度量与管理操作风险的重要性。4. 分析基本指标法与标准法的异同之处以及这两种方法所存在的缺陷。5. 简述内部度量法、损失分布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并对上述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6. 结合高频低损失事件和低频高损失事件的特点,分析如何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损失程度分布模型。操作风险的度量76思考题思考题(续续)7. 选择我国某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及其相关数据,运用损失分布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该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实证评估。8. 讨论如何应用Copula法和考虑职能依赖的失控随机模型对损失分布法进行改进。9. 简述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 结合操作风险的特点,并通过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谈谈您对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的认识。操作风险的度量7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