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89176570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 概述 . 11.2 气象 . 21.3 工程地质 . 2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21.5 工程布置 . 31.6 施工组织设计 . 81.7 拆迁及移民安置 81.8 水土保持设计 . 91.9 环境影响评价 . 91.10 招标投标 . 91.11 工程管理 . 91.12 投资估算 . 91.13 效益分析 . 102 气象水文 123工程地质 133.1 区域地质概况 . 133.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33.3 地震效应及不良地质作用 144工程任务和规模 174.1 社会经济概况 . 174.2 工程存在问题 . 174.3 工

2、程建设的必要性 184.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8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05.1 设计依据 . 205.2 输水泵站及送水管道新建工程 205.3 凤鸣团清淤扩挖工程 235.4* 溪东段工程 . 245.5* 溪西段工程 . 315.6 截污管道工程 . 456水利机械、机电及金属结构 467施工组织设计 527.1 施工条件 . 527.2 施工导截流 . 527.3 主体工程施工. 547.4 施工交通运输. 557.5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567.6 施工总进度 . 57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588.1 编制依据 . 588.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面积 588.3 水土流失预测 .

3、 588.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599 环境保护设计 619.1 综合评价 . 619.2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19.3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标准 629.4 施工期环境保护设计 6310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 . 6610.1 施工临时占地复耕计划 6610.2 投资概算 . 6611节能设计 6811.1 设计依据 . 6811.2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 6811.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911.4 能耗指标 . 6911.5 节能措施 . 6911.6 节能效果分析 . 7012工程招标投标设计 7212.1 招标基本情况 . 7212.2 招标初步方案 . 7213工程

4、管理设计 7413.1 工程管理机构 . 7413.2 管理围和任务 . 7413.3 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7414工程估算 7514.1 编制依据及原则 7514.2 基础单价 . 7514.3 估算 . 7615效益分析 771 综合说明1.1 概述*区位于#省北部,距*市区中心约38km东部与#省邳州市交界,南部、 西部和西 北部 与#省铜山县接壤,北部与省枣庄市 为邻。地理 坐标东 经117 17117 42,北纬34 1734 32。全区东西长约 38km 南北宽约 27km,总面积620km,其坡丘陵占地316 kX,占总面积的51% 平原262.9 knf, 占总面积的42.4%,

5、水域41.1诟,占总面积的6.6%。东部与邳州市交界,东南 部、西北部与铜山县接壤,北部、东北部与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邻,西部与 * 市鼓楼区大镇、大庙镇相邻。区境东西相距 38km南北相距27 km。从区政府驻 地起,东至汴塘镇茸山23km西至青山泉镇山村相距16 km东南至塔山镇徐庄 村相距24 km西南至大吴镇夏庄村相距16 km西北至江庄镇马安村相距10 km。 全区总面积 620平方公里,其坡高亢占地 31 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51%,平原 262.9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2.4%,水域 41.1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6.6%。 全区下辖 7个镇 2个办事处 1 个工业园区。

6、* 区地貌形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低山高亢(残丘) ;二是山前 平原及冲积平原。 前者围绕*煤田略呈环形展布, 后者自北向南撒开呈箕状开阔 平原,境构成不规则的对称型盆地景观。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略向东南缓 倾。低山高亢区属于山脉中段的一部分,一般山体低矮、顶圆坡缓,一般海 拔标高100360m区主要山峰有:鸡毛山、鸡鸣山、青龙山、独山、大成山、 窝山、寨山、大鹿山、龙门山、马头山和大洞山等,其中大洞山海拔标高361m,有*“第一高峰”之称。盆地属于开阔冲积洪冲积平原,沿不牢河两侧广泛 分布。平原区一般海拔标高 3035m最低标高26m*溪位于*区东北山区,是一条山区河道。 * 溪由于

7、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等 设施,致使河道淤积深度为0.51m淤积较为严重;*溪位于山区,河道比降 陡,汛期来水快,由于缺少拦蓄设施,难以蓄水,致使水资源缺乏;干旱年份, 河道干涸, 主要原因为缺乏补水设施;河道两岸由于常年没有治理,致使垃圾成 堆,影响城市景观;由于河道两侧雨污不分,生活污水排向河,致使河道污染严 重,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河道沿岸居民生活质量。目前 * 溪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体的水质往往不能达标, 本工程的建设经 过水体自净和生态系统的净化, 强化河道水体交换,可明显的改善 * 溪水体环境。1.2 气象* 区界于黄淮之间,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日照

8、充足,冬干冷,夏温热,平均气温 14C,多年平均日照2366h,无霜期208 天。境多年平均降雨量809.41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有时延至9月份。 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霜冻、春旱、雨涝、干热风、龙卷风及冰雹。1.3 工程地质据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及附近无活动性断裂存在, 且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后,作为各种构筑物的建筑场地是适宜 的。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无液化土 层。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4.1 工程任务针对某溪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明确生态河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 , 以生态治河 理念为指导 ,恢复自然

9、河道的生态系统 , 对边坡进行生态防护和绿化 ,恢复和营造 良好的都市型河道景观 ,改善河道水体水质 , 以期满足水安全和人们对水的各种 需求, 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实现人水和谐。1.4.2 工程标准及治理容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综合确定*溪综合 治理工程等别为W等。主要建筑物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 筑物设计。1.4.3 主要建设容新建输水泵站1座,新建送水管道2.8km;凤鸣团清淤46907m3,扩挖土方505583 m3 ; *溪东段疏浚河坡及两岸绿化 4.15km,新建滚水坝9座,新建 过路涵 1座,新建输水涵洞 1 座;*

10、 溪西段河道疏浚、修坡及两岸景观绿化,长 度1.86km,北湖挖湖417m,号橡胶坝新建,二号橡胶坝新建,1座人行桥新建, 2 座跌水新建。1.5 工程布置1.5.1 输水泵站及送水管道新建工程在大寨河处建设一输水泵站及铺设管道向焦庄水库及凤鸣团、 * 溪补水,由 于扬程较高,从庐山引河至大寨河采取钢管送水,长度 5.0km ;从大寨河至焦庄 水库采取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送水,长度 2.8km。1.5.2 凤鸣团清淤扩挖工程凤鸣团位于*溪上游,原设计蓄水为20万m,不能满足蓄水及生态环境用 水的要求,为了更多的拦蓄地面径流,增加蓄水量,缓解蓄水量不足的问题,现 对凤鸣团进行清淤及扩挖。凤鸣团现状库

11、区水面面积为 133.95 亩,扩挖向北、向南分别 30m、150m, 扩挖后水面面积为257.65亩,库底清淤至高程49.5m,南部部分新开挖库底高 程为 51.0m。1.5.3 * 溪东段工程1.5.3.1 河道疏浚开挖布置桩号0+0001+000段为平地开河,设计河底高程 51.543.2m,设计河底宽度1080m河坡坡比1:3。河道开挖土方除填筑两侧河口外,其余全部运出。桩号1+0004+150段河道疏浚,设计河底高程 43.233.0m,设计河底宽度8.168.8m,河坡坡比1:31:1.5。河道开挖土方除填筑两侧河口外,其余全部 运出。1.5.3.2 滚水坝布置新建滚水坝主要作用为

12、:有效的削减洪峰,同时可以拦蓄雨水,形成景观河 道。根据 * 溪沿线地形,本次共需建 9 座滚水坝。表1.1*溪上新建滚水坝设计参数表滚水坝序 号(从上游向下游排 序)桩号河道设计数据20年一遇防洪坝上/坝下 正常蓄水位(m坝顶 高程(m坝上/坝下 河底宽(m坝上/坝下 河底高程(m)边坡地面 高程(m)河道 流量 (m1#滚水坝设计1#滚水坝位于桩号0+37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52.0m,坝顶宽度为 1.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8.3m;上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

13、下游钢筋砼消力池,长度8.4m,消力池两侧为 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素砼护底,长度 10.0m,厚度为15cm,护 底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末段设置抛石防冲槽,槽深1.5m。 2#滚水坝设计 2#滚水坝位于桩号0+61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50.0m,坝顶宽度为 1.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7.7m; 上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钢筋砼消力池,长度7.0m,消力池两侧为 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素砼护底,长度 10.0m,厚度为15cm,

14、护/s)坝上/下水位(m)1#0+37020.0/17.049.5/49.01:353.07.1552.5/52.052.0/50.052.02#0+61034.9/31.947.9/47.41:351.47.1550.5/50.050.0/48.050.03#(位于过路涵下)0+7485.846.0/45.01:350.07.1548.5/48.048.0/46.048.04#1+06011.0/5.044.2/43.21:347.07.1546.5/46.046.0/43.646.05#1+60048.4/45.441.1/40.61:344.57.1543.6/43.143.2/41.4

15、43.26#2+00040.6/36.439.9/39.21:343.222.142.3/41.841.4/40.041.47#2+50028.1/23.938.5/37.81:341.622.140.6/40.140.0/38.440.08#3+00015.4/8.836.9/35.81:339.837.039.2/38.738.2/36.638.29#3+50019.3/13.3034.9/33.21:238.246.038.0/37.536.6/35.536.6底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末段设置抛石防冲槽,槽深1.5m。(3)3#滚水坝及过路涵设计3#滚水坝位于桩号 0+748 处,

16、该处现状为一道路,河道新开挖后需新建1 座过路涵,结合现状地形, 3#滚水坝布置在过路涵下。过路涵孔径为1孔,净宽5.0m,涵顶高程50.0m,涵底高程46.0m。3#滚水坝坝顶高程48.0m,坝顶宽度为1.07m;坝体为灌砌石结构,坝体顺 水流方向长度为6.13m;上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 5.0m,厚度为15cm下游 钢筋砼消力池,长度8.4m,消力池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 15cm消力池下游为 素砼护底,长度5.0m,厚度为15cm,护底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4)4#滚水坝设计4#滚水坝位于桩号 1 +06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

17、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46.0m,坝顶宽度为 1.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8.0m; 上游为砼护坡、 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钢筋砼消力池,长度9.0m,消力池两侧为 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素砼护底,长度 5.0m,厚度为15cm,护底 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末段设置抛石防冲槽,槽深1.5m。(5)5#滚水坝设计5#滚水坝位于桩号 1 +60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42.6m,坝顶宽度为 2.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8.5m

18、; 上游为砼护坡、 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钢筋砼消力池,长度7.0m,消力池两侧为 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素砼护底,长度 10.0m,厚度为15cm护 底两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末段设置抛石防冲槽,槽深1.5m。(6)6#滚水坝设计 6#滚水坝位于桩号 2+00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 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41.4m,坝顶宽度为 2.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8.9m;上游为砼护坡、 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为钢筋砼消力池,长度7.0m,消力池两侧 为砼护坡,厚度为

19、15cm消力池下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10.0m,厚度为15cm。(7)7#滚水坝设计7#滚水坝位于桩号 2+50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40.0m,坝顶宽度为 2.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8.9m; 上游为砼护坡、 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为钢筋砼消力池,长度9.0m,消力池两侧 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12.0m,厚度为15cm,(8)8#滚水坝设计8#滚水坝位于桩号 3+000 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

20、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38.2m,坝顶宽度为 2.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9.7m;上游为砼护坡、 护底,长度8.0m,厚度为15cm下游为钢筋砼消力池,长度 11.0m,消力池两 侧为砼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 14.0m,厚度为 15cm。(9)9#滚水坝设计9#滚水坝位于桩号 3+500处,其布置原则为:既能满足排涝要求,减少洪水对*城区威胁,又能抬高*溪一定蓄水位。滚水坝坝顶高程 36.6m,坝顶宽度为 2.0m;坝体为30%勺抛石砼结构,坝体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9.7m;上游为砼护坡, 长度8.0m,厚度为10cm下

21、游为钢筋砼消力池,长度 11.0m,消力池两侧为砼 护坡,厚度为15cm消力池下游为砼护坡、护底,长度 14.0m,厚度为15cm。1.5.3.3 输水涵洞布置和设计* 溪现状是通过凤鸣团大坝北侧一输水涵洞和村庄河道补水,由于村庄河道现状断面小, 而开挖又涉及拆迁房屋, 实施比较困难, 因此根据*区水利局要求, 在现状河道南侧新开挖一条补水河道, 同时兼顾凤鸣路以东的排水。 按此方案实 施,需在凤鸣团大坝南侧新建 1座输水涵洞向 * 溪补水。新建涵洞为单孔涵洞,洞身采用80预应力水泥管,洞身长度106.2m。洞 首采用钢筋砼方形井桶结构,闸门采用0.8 x 1.0m铸铁闸门。构造消力池池深0.

22、5m,底高程52.0m,长度7.5m,上游为钢筋砼U型槽,下游翼墙采用钢筋砼悬 背式翼墙。涵洞采用铸铁闸门,轨道采用与铸铁闸门配套的铸铁门框。启闭机采用手动 螺杆启闭机。1.5.4 * 溪西段工程1.5.4.1 河道设计泓福大桥至206国道(桩号0+0000+320)沿现状河道中心线向两侧扩挖, 但东侧河口距现状小区围墙不小于 3. 0m泓福大桥上游采用圆弧与大寨河连接。206 国道至泉涯路桥(桩号 0+4000+655)两侧房屋密集,本次设计仅对 206国道北侧50m采取砼预制块护砌。泉涯路桥至二号橡胶坝(桩号0+6801+068)两侧以不拆迁房屋为原则,河道向东侧扩挖。二号橡胶坝至创新桥(

23、桩号 1+1221+420)南侧河口不动,向北侧扩挖 创新桥(桩号 1+443)至 1+860段沿现状河道中心线向两侧扩挖。1.5.4.2 一号橡胶坝新建一号橡胶坝新建于桩号 0+120 处,设计排涝流量 18.41m3/s ,行洪流量 26.19m3/s,设计坝高3m,坝袋长度14m坝袋底板顺水流向长10m,垂直水流方 向长20m,底板顶高程33.2m,岸墙顶高程37.0m。橡胶坝水泵房设于河道右岸,泵房净尺寸 5.5 x 5.5m,配供水水泵及管阀。 上游采用40cm厚8m长钢筋砼防渗铺盖,接10m浆砌块石护底,两侧翼墙采 用钢筋砼圆弧式扶臂翼墙,接浆砌石护坡。下游消力池池底高程32.2m

24、,池长10.0m,水平段前端厚1.3m,后端厚0.5m, 两侧采用钢筋砼圆弧式扶臂翼墙, 与下游河道连接。海漫长10m浆砌块石结构,海漫设6m长抛石防冲槽。1.5.4.3 二号橡胶坝新建二号橡胶坝新建于桩号 1+100 处,设计排涝流量 14.35m3/s ,行洪流量320.4m /s,设计坝高3m坝袋长度18m坝袋底板顺水流向长10m垂直水流方 向长18m底板顶高程34.2m,岸墙顶高程38.0m。橡胶坝水泵房设于河道左岸,泵房净尺寸 5.5 X 5.5m,配供水水泵及管阀。 上游采用40cm厚8m长钢筋砼防渗铺盖,接10m浆砌块石护底,两侧翼墙采 用钢筋砼圆弧式扶臂翼墙,接浆砌石护坡。下游

25、消力池池底高程33.2m,池长10.0m,水平段前端厚1.3m,后端厚0.5m, 两侧采用钢筋砼圆弧式扶臂翼墙, 与下游河道连接。海漫长10m浆砌块石结构, 海漫设6m长抛石防冲槽。1.5.4.3 跌水新建跌水上游采取C25砼护底、护坡,下设碎石垫层;跌水下游采取 C25砼护 底、护坡与主河道连接,下设碎石垫层 0.1m。1.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械和主要机电设备进场以陆路运输为主。 大宗建筑材料及生活资料就 近采购,以陆路运输为主。土方工程施工以机械化为主,人力为辅,主要采取铲运机、挖掘机及自卸汽 车。工程计划施工总工期 4 个月,分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 期和工程完建期四个

26、阶段, 2012年11 月开工, 2014年 5月底完成。1.7 拆迁及移民安置补水泵站及管道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布置临时占地、弃土区临时占 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各临时占地地形等自然条件,采取平整还耕和回填还 耕的复耕措施。根据调查实物量和分析确定的补偿单价,编制拆迁移民安置补偿概算总投 资,静态总投资为 90.52 万元。1.8 水土保持设计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主体工程河道开挖区、 临时弃土区、 施工临 时道路区等为重点防治区域, 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 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在河道开挖、 临时堆土区、施工临时道路建设区等

27、“线”状位置, 结合主体 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段防护, 根据各个工程段的不同情况布设工程和植物防护 措施。工程需进行水土保持设计的围为河道正常蓄水位以上土坡采取草皮护坡。1.9 环境影响评价1.9.1 有利影响针对某溪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明确生态河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 , 以生态治河 理念为指导 ,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 , 对边坡进行生态防护和绿化 ,恢复和营造 良好的都市型河道景观 ,改善河道水体水质 , 以期满足水安全和人们对水的各种 需求, 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实现人水和谐。1.9.2 不利影响施工期废气、废水及噪声将对周围居民区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占地对当地的居民

28、生产生活亦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1.10 招标投标待工程批复以后, 由* 市* 区水利局成立建设处组织实施, 具有独立法人资 格,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进行。实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标、投标制。1.11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容包括输水泵站及输水管道、河道、滚水坝、输水涵洞、橡胶坝 工程,建设完成后由水利原有管理单位管理。1.12 投资估算本工程静态总投资 8112.14 万元,设计特性表见表 1.21.13 效益分析 通过本工程治理,恢复和营造良好的都市型河道景观 , 改善河道水体水质 , 以期满足水安全和人们对水的各种需求 , 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实现人水 和谐。表1.2 *市某溪综合治理工程特性

29、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工程容1输水泵站及送水管道工程(1)输水泵站新建mi/s0.5(2)大寨河至焦庄水库管道铺设km2.82凤鸣团清淤扩挖工程(1)库区清淤mi46907凤鸣团扩挖m5055833*溪东段工程(1)河道治理长度km4.15(2)新建滚水坝座9(3)新建过路涵座1新建输水涵洞座14*溪西段工程(1)河道治理长度km1.86(2)挖湖工程mi39180(3)河道护岸m788(4)橡胶坝新建座2(5)新建人行桥座1-二二主要工程量1挖湖土方量(自然方)万m33.9库区扩挖(自然方)万m60.7河道开挖疏浚万m352.42砌石量m32810.43砂、碎石m32081.04砼及钢筋砼m

30、33388.1二工程总投资万元8112.141建筑工程费万元6263.932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135.513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320.854临时工程万元127.225独立费用万元444.886预备费万元729.247征迁补偿费万元90.522 气象水文*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春季: 3至 5月,气温回 升快,以冷干风为主,蒸发量大,常出现旱情;夏季: 6 至 8 月份,天气炎热 , 降雨集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 9 至 11 月份,晴朗少雨,光照多,气 候宜人;冬季: 12至 2月份,寒冷少雨。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1.5

31、0C , 7月份平均气 温27.10C,极端最高温40.10C,发生在1955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2.30C, 发生在 1969年 2月 6日。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 200天,最多无霜期 246天,发生在 1977年,最少 无霜期 180 天,发生在 1962 年,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 30 日左右出现,最早出现 的初霜期是 1962年10月 15日。终霜期一般发生在 4月 6日前后,最早终霜期 发生在 1967年 3月 10日,最迟为 5月 4日。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冬三季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每秒 2.4m 左右, 属台风影响区。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常发生热风,每年平均 2

32、.6 次, 4.1 天。降水:年平均降水量852.6mm最大降水量1360mm( 1963年),最少降水量 568.4m( 1998年),40年中降水量超过1000mnU勺有8年,低于600mnt勺有2年, 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7月份,平均月降水量209.8mm最多年份是1982年7月 份,月降水量 522mm。蒸发量:根据 * 区茶棚站 14 年 E601 型水面蒸发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为1717.9mm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371.6mm出现在1976年,年蒸发量最小值为 898.1mm 出现在1991年。3 工程地质3.1 区域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本次勘察围河道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

33、冲积平原,河道沿线两岸主要为 居住小区,地形总体上较平坦,本次勘探点地面高程最大值 39.50m ,最小 值 37.30m ,相对高差 2.20m。3.1.2 地层分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成果,河道沿线及外围附近分布的地层 主要有石炭系组 (C3t) 、二叠系组 (P1s) 及上覆第四系 (Q) 松散土层。场地 附近地层整体走向 NE,倾向NV,倾角平缓。3.1.3 地质构造拟综合治理河道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鲁西台背斜与淮河台向斜交界部位,东距炎E庐断裂带约100如。区域构造部位处于 *弧形构造弧转折部侧、 * 复向斜核部偏东位置。 * 复向斜的北西侧为汪庄复背斜, 南东侧为大庙

34、 - 大许复背斜。*复向斜呈NE向分布,由一系列 NE-NEE向次级褶皱构造组成,并被 近EW向展布的F2、F3、F4断层切割为四部分。拟建场地位于 F2断层两 侧。F2断层走向EW倾向S,倾角大于70度,长度大于 12km,为压性左 旋断层,后期发生过拉活动,落差 200-250m。根据断层两侧第四系冲积层厚度分析,上述断层在第四纪均已停止活 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3.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2.1 地表水* 溪河道整体上呈西北而东南走向,河水流向自西北而东南。勘察期间河水水位标高约 33.5034.00m。3.2.2 地下水场地勘察深度围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重粉质壤土中 的砂

35、姜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和其它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以自然蒸发、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以及层间越流补给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与河水联系密切,地下水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及河水影响较大, 总体上丰水期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动态变化大,年变幅1.03.0m。本次勘察期间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详见表3.1。表3.1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情况一览表水位埋水位埋水位埋水位标水位标水位标数据深最小深最大深平均高最小高最大高平均个数值(m)值(m)值(m)值(m)值(m)值(m)稳定水位40.803.302.2832.1737.9637.18地下水、土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

36、B50021-2001 )附录G,场地环境类型属U类。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GB50487-2008 )附录L,根据本次勘察所采集水样的分析结果,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具弱腐蚀生。本场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的腐蚀性 可按地表水进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 ),根据本次勘察所采土样的腐蚀性分析结果,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3地震效应及不良地质作用地震效应(1) 液化判别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20m以浅无饱和砂(粉)土存在,

37、场地地基为不液化地基。(2) 建筑场地类别参照临近场地*中捷汽贸项目土层剪切波速速度及场地类别评定报 告中的波速测试结果,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第 4.1.3-4.1.5条规定,选取 Z1、Z2孔为代表性钻孔估算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其估算值为281m/s(估算过程详见表 3.2),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5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表,判定场地类别为U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0s表3.2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估算一览表层号土层名称估算波速值vs(m/s)Z1Z2厚度di(m)d i /v si厚度di(m)di/V si1

38、杂填土2002.40.01204.00.02002粉质黏土2405.60.02333.80.01583重粉质壤土34012.00.035312.20.0359t=工 di /v si (s)0.07060.0717Vse=d/t(m/s)取 d0=20m281(3)建筑抗震地段划分场地地貌单元为单一的山前冲洪积平原,总体地形较平坦;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无液化土、软弱土存在,但场地位于煤矿采空区上方,需要 考虑采空区“活化”的不利影响,综合评价,场地建筑地段划分为建筑抗 震不利地段。不良地质作用韩桥煤矿矿界分布于河道沿线西南侧,涉及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煤矿采空地面变形,其次为河床地面塌陷。采空地

39、面变形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对河道沿线及外围附近地下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情况及采空区地面变形特征评价如下: 煤层及空间分布情况河道沿线及外围附近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组和石炭系上统组,共含煤 21层,其中场地可采、局部可采煤层2层,分别为1煤和3煤,煤层倾角近于水平。各煤层基本特征如下:下石盒子组1煤:煤层厚度 ,埋深约35-40m,为较稳定性 型煤,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顶板为页岩,煤层底板为页岩。下石盒子组 3层煤:煤层厚度约,埋深约25-70m,为较稳定性型煤,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顶板为页岩,煤层底板为页岩。 煤层开采情况及采空区特征1 煤、 3 煤采空区主要分布在河

40、道西南部,采空区主要为大面积采煤 工作面,顶板管理有煤柱撑及自然垮落法;开采时间主要为解放前,属老 采空区;开采深度分别为35-70m,采深采厚比分别大于35。1煤、3煤采空区特征为开采方法不规,开采边界不规则,顶板管理混乱,采空区上覆 岩体塌陷变形不充分;缺少开采资料记录,采空区的准确位置及边界围难 以确定。 采空区地面变形分析 场区分布的煤层已在解放前停止开采活动,停采距今已历60 余年,属“老采空区” ;地表残余变形已处于相对稳定期。本工程为河道综合综合治理工程,没有大的地面荷载,因此不会引起 老采空区的“活化” 。综合分析场区基本稳定。河床地面塌陷河岸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总是不断改变的。波

41、浪和岸流一方面冲击或磨 蚀边岸,另一方面又将冲击下来的物质或其它来源的泥砂搬运至岸坡堆积 起来,造成河流的进退。影响河流塌岸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水流作用、 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根据本次勘察现场调查,场地未发现河流塌岸现 象。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社会经济概况* 区共辖江庄、青山泉、 * 、大吴、紫庄、汴塘、塔山 7 个乡镇和 3 个办事 处及 1个区级工业园, 11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 48.3 万人,耕地面积 47.4 万亩。*区交通便捷。 206国道、 310 国道从境穿过,京福高速公路从 *区西部穿 过,并在江庄镇设有互通式立交,徐连高速公路在区域南侧通过。 大型民用观音 机场距

42、*仅50km航空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等地。*处在东陇海经济带和 * 都市圈, 是* 卫星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是连接苏北鲁南的交通要道和 物资集散地。2012 年* 区地区生产总值 154 亿元。目前 * 区已初步形成煤炭、电力、建 筑、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等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 生产能力的卫星城市。根据 * 区城市总体规划,至 2020年,规划在以城市主干道 206国道为轴线的 组团式片区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提升老城区(老矿区)的商业职能和延伸与新的 片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城两片、一心一轴七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城即一 个* 城区; 两片指以原 206国道

43、为界而形成的东、西两片, 原国道以西为老城区, 国道以东为新城区; 一心即以新城区的行政办公中心为主体与老城区中心结合而 形成的综合性中心。一轴即一条城市发展轴,即 206国道,同时这也是城市的主 干道;七区即七个功能区: 传统商贸生活区、 新工区生活区、 新城中心及生活区、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现代文教区、大洞山生态保护区。4.2 工程存在问题*溪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等设施,致使河道淤积深度为 0.51m淤积 较为严重。* 溪位于山区,河道比降陡,汛期来水快,由于缺少拦蓄设施,难以蓄水, 致使水资源缺乏。干旱年份,河道干涸,主要原因为缺乏补水设施。 河道两岸由于常年没有治理,致使垃圾成

44、堆,影响城市景观。由于河道两侧雨污不分,生活污水排向河,致使河道污染严重,臭气熏天, 严重影响河道沿岸居民生活质量。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该河道治理可以改善该段河道水环境, 涵养水源,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 益;由于该段河道没有外来水源补给,通过挖湖、河道扩挖疏浚,可以增加河道 自身蓄水量,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将老城区河道由平时无水干河变成为河道水面, 达到“水质变清”和“河水变活”的景观水要求, 与*城区的发展定位、 经济发 展战略及环境规划相适应。4.4 工程任务和规模4.4.1 工程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综合确定*溪综合 治理工程等别为W等。主要

45、建筑物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 筑物设计。4.4.2 主要建设任务针对某溪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明确生态河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 , 以生态治河 理念为指导 ,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 , 对边坡进行生态防护和绿化 ,恢复和营造 良好的都市型河道景观 ,改善河道水体水质 , 以期满足水安全和人们对水的各种 需求, 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实现人水和谐。4.4.3 主要建设容( 1)输水泵站及送水管道新建工程:大寨河处新建输水泵站 1 座,设计流 量0.5m3/s,从大寨河至焦庄水库铺设送水管道 2.8km,此工程主要向*溪补水, 使 * 溪水形成动态水,改善水质。( 2)凤鸣团清

46、淤、扩挖工程:库区清淤 46907m3 ,扩挖土方 505583 m3 。(3)*溪东段工程:*溪东段从凤鸣团至东排洪道 4.15km (桩号0+000 4+150),治理容包括河道疏浚、河坡及两岸绿化,新建滚水坝 9 座,新建过路涵 1 座,新建输水涵洞 1 座。(4) *溪西段工程:河道疏浚、修坡及两岸景观绿化,长度1.86km (桩号 0+0001+860);北湖挖湖(桩号1+4431+860); 号橡胶坝新建(桩号0+120); 二号橡胶坝新建(桩号 1+100),1 座人行桥新建, 2 座跌水新建。( 5 )截污管道工程:结合市政规划、交通、污水、雨水规划,治河工程与治污工程,治河工

47、程与景观工程统筹考虑,统一建设。截污管道工程现已完成。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 设计依据5.1.1 工程等别和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综合确定*溪综合 治理工程等别为W等。主要建筑物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 筑物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位于度区,工程按 叫度设防;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5.1.2 依据规及基本资料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

48、01-94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SL203-97)泵站设计规GB/T50265-97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 SL281-20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9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SL278-2002);水闸设计规(SL265-2001);(11) 水工钢筋砼结构设计规(SL191-2008);(12)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SL379-2007);(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SL303-2004);(14) 橡胶坝技术规(SL227-98)(15) *区城市防洪规划;5.2 输水泵站及送水管道新建工程工程总体布置在大寨河处建设一加压泵站及铺设

49、管道向焦庄水库及凤鸣团、*溪补水,由于扬程较高,从庐山引河至大寨河采取钢管送水,长度 5.0km ;从大寨河至焦庄 水库采取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送水,长度 2.8km。输水泵站设计5.2.2.1 工程布置泵站采取河道式进水池,顺水流方向长 6.7m,垂直水流方向长5.0m;出水 侧接 600mn钢管。5.222泵站程计算沿程水头损失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722-2 )hyV2i 2lc2r式中i 管道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水力坡降);C流速系数;r水力半径(m。C 1r1/6n式中n 管(渠)道的粗糙系数;i 0.0067向焦庄水库补水时计算 Hf=i*2800 =18.8m,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

50、损失见表5.1。名称局损系数个数vA2/(2g)局损(M)管道进口110.2852840880.2852890弯头1.0510.2852840880.29955水泵进口110.2852840880.28528渐扩0.3710.2852840880.10556闸阀0.1510.2852840880.04279泄水阀与排气阀3.730.1601122941.77725铁路管桥0.5340.1601122940.33944石油管道0.5360.1601122940.50916过排洪沟0.53320.1601122942.7155135弯头0.5340.1601122940.33944管式伸缩器0.2

51、180.1601122940.26899岀口0.9610.1601122940.15371斜丁字管0.510.1601122940.08006合计7.23总损失最大=18.8+7.23=26.03m泵站水库净扬程=76.0-57.2=18.8m扬程=26.03+18.8=44.83m水泵选型选用2台双吸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扬程H=44.83m单机流量Q=0.25riVs ,配套160KW电机。水锤计算由于该泵站扬程较高,水锤比较大,所以在系统中增加水锤消除器和缓闭式 止逆阀,计算时不考虑水锤影响。管壁厚计算根据锅炉公式初拟管壁厚度PD HD2 2:钢管材料允许应力::焊缝系数,取0.9计算得

52、 =6.15mm由上式计算得到的管壁计算厚度,在满足钢管抗外压稳定的条件下,再加上2mm勺锈蚀及磨损厚度,即为钢管管壁选用厚度,即8.15mm ,取10mm根据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Nboto6M2boto (6.131 )计算的 =75.2215满足要求镇墩计算 荷载计算qc(Do t) t c2qs 0.25Dos计算得qc 1.8qs 4.54 镇墩抗滑稳定计算Kcf( 丫 G)XKc计算得Kc 54 Kc 3 镇墩抗滑稳定计算K。y( 丫 G)X0Ko计算得Ko 1.74Ko1.5 镇墩基底应力计算max HminY G1 BL6eB满足要求大寨河至焦庄水库送水管道设计庐

53、山引河至大寨河管道段管道长度为 2.8km,采取 600mm钢管及球墨铸铁管,明管采用钢管,地下埋设管采用球墨铸铁管。管道穿越道路5处。5.3凤鸣团清淤扩挖工程5. 3.1设计基本资料凤鸣团多年未治理,库区面积较小,底部最大淤积深度达1m以上,且渗漏严重。清淤设计凤鸣团上游原设计蓄水为20万m3不能满足蓄水灌溉的要求,为了更多的 拦蓄地面径流,增加蓄水量,缓解蓄水量不足的问题,提高灌溉保证率,扩大灌 溉面积,现对凤鸣团进行清淤。凤鸣团现状库区水面面积为133.95亩,现对库区进行清淤,向北向南分别扩挖 30m 150m扩挖后水面面积为257.65亩,库 底清淤至高程49.5m,南部部分新开挖库

54、底高程为51.0m,库底存在少量石灰岩, 采取爆破处理,主要工程量:清淤土方按平均淤积厚度 1m计算:1.05*89348*1=93815.4m3库区南部新开挖土方见表5.2。表5.2库区开挖土方计算表桩号间距(m)扩挖长度(m开挖面积(卅)开挖土方(m)合计北岸南岸北岸南岸北岸南岸0+0000+05050235.80+10050270.3523931434314340+1505019.5133.91089565370653700+20050120.529.510495041608430246438920+25050120.529.515056549877842569513470+300501

55、42.929.514296391878841542503300+35050165.434.3144671179386.85693666322.80+40050120.334.9184471021306442612556760+45050121.238.117206375946041437.5946000+500507619.915465389773024251319810+58888026.82598158910392794518337总计*1.0513794647711022355043476065825.4*溪东段工程河道疏浚开挖设计河道总体布置*溪东段河道全长 5.67km(-1+520

56、4+150),其最上游为焦庄水库,库容为4.0万卅;焦庄水库下游为凤鸣团,20年一遇总库容77.30万m。*溪上段(焦庄水库至凤鸣团,-1+5200+000)已经治理,治理容为河道疏浚及6座滚水坝建设,为*溪上游拦蓄洪水,解决水资源灌溉提供了有利保证。本次治理的*溪下游(0+0004+150,最上游地面高程54.5m,最下游地面 高程36.0m, 20年一遇水位落差从53.6m到34.31m。现状河道狭窄,缺乏拦蓄 工程,致使水资源浪费。为此本次对*溪下游河道疏浚开挖及建设拦水坝工程。本次河道疏浚开挖总长度 4.15km( 0+0004+150),分两段,桩号0+0001+000 段为平地开河

57、,主要作用引凤鸣团水向*溪下游补水;桩号1+0004+150段为在 原河道基础上疏浚。河道断面设计桩号0+0001+000段为平地开河,设计河底高程 51.543.2m,设计河底宽 度1080m河坡坡比1:3。河道开挖土方除填筑两侧河口外,其余全部运出,运 距 2.0km。桩号1+0004+150段为河道疏浚,设计河底高程 43.233.0m,设计河底宽 度8.168.8m,河坡坡比1:31:1.5(市政将来做直墙)。河道开挖土方除填筑两 侧河口外,其余全部运出,运距 2.0km。各段河道设计参数见表5.3。表5.3*溪东段河道设计参数表滚水坝序号 (从上游向下游排序)桩号坝上/坝下 设计河底

58、高程(m坝上/坝下 设计河底宽度(m坡比备注1#0+37049.5/49.020.0/17.01:32#0+61047.9/47.434.9/31.91:33#0+74846.0/45.010.01:34#1+06044.2/43.211.0/5.01:35#1+60041.1/40.648.4/45.41:36#2+00039.9/39.240.6/36.41:37#2+50038.5/37.828.1/23.91:38#3+00036.9/35.815.4/8.801:39#3+50034.9/33.219.3/13.301:2滚水坝和过路涵布置和设计新建滚水坝主要作用为:有效的削减洪峰,同时可以拦蓄雨水灌溉,形成景观河道。根据*溪沿线地形,本次共需建 9座滚水坝,选取其中5#、9#滚水坝进行典型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