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129426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_医学生们的总结(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 体 解 剖 学备课笔记 绪 论一、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巨视解剖学 叙述。 局部解剖学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广义解剖学 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微视解剖学 组织学 胚胎学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三、人体结

2、构概述:一 细胞间质 组织器官 系统 人体二人体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三分部:1、头部:颅、面。2、颈部:颈、项。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4、四肢 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二方位术语:1、上颅侧: 近头者下尾侧: 近足者2、前腹侧: 近腹者 后背侧: 近背者3、内侧:近正中面者 外侧:远正中面者。4、内与外:某结构

3、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6、四肢 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 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三轴和面1、轴: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2、面: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五、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具备的观点:一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三进化发展的观

4、点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第一篇 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骨骼肌第一章 骨学第一节 总论 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中轴骨1、根据部位分 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2、根据形态分类:1长骨long bone 一体: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epiphysial

5、cartilage: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融合骺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2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3扁骨:扁宽的板状,常围成腔,如颅骨,肋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和髋骨。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另外尚有发生于某些肌腱的籽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二、骨的构造1、骨质:1骨密质 :构成骨的外层,质地致密,抗压。2骨松质 :分布于骨的内部,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呈海绵状,小梁排列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外

6、板颅盖骨内板骨密质,内板易骨折。板障: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1骨外膜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骨髓bone marrow: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4、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烧骨,质脆易碎。2、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柔软有弹性。3、幼儿:有机物

7、多,青枝折 老年人:无机物多,粉碎折。第二节 躯干骨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一、椎骨1组成: 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2一般形态 椎体椎骨 椎弓根 上关节突1对、下关节突1对椎弓 有7个突起: 横突1对椎弓板 棘突1个 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颈椎:椎体较小,横断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又叫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第2颈

8、椎又叫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第七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容易在皮下触及,故又称隆椎,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胸椎:椎体横断面呈心形。椎体与椎弓根交接部的外侧面的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较大。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骶骨: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底中份前缘向前突出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骶正中嵴,两侧各有四对骶后孔。两侧部各有耳状面。骶管裂孔:骶管下端由于第四、五骶椎椎弓板缺如而形成一个裂孔,称骶管裂孔,是骶管麻醉的部位。尾骨:4块已退化尾椎融合而成。二、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9、,1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812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对称假肋,其中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三、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侧方连接的是2肋,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第三节 四肢骨一、上肢骨:每侧32块,共64块。一上肢带骨锁骨:呈倒形,内1/3凸向前,外2/3凸向后。胸骨端粗大,肩峰端扁平;上面光滑,下面粗糙。肩胛骨:两面 前面:肩胛下窝后面: 肩胛冈、冈上窝、肩峰、冈下窝。 上缘:肩胛切迹,喙突, 三缘 内侧缘:脊柱缘 外侧缘:腋缘。外侧角:关节盂,三角 上角:

10、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二自由上肢骨肱骨:上肢最长的管状骨,分为体和两端,各部主要结构有:上端: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小结节嵴、外科颈。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窝、冠突窝、内上髁、外上髁、鹰嘴窝、尺神经沟。桡骨:分为体和两端,各部主要结构有:上端:桡骨头、桡骨粗隆、环状关节面、桡骨颈体:骨间缘下端:尺切迹、茎突。尺骨:分为体和两端,各部主要结构有:上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体:骨间缘,下端:尺骨头,茎突手骨腕骨:8块,由外向内: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角;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

11、骨和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掌骨: 5块。由外向内:第1、2、3、4、5掌骨指骨:14块,由近至远:近节,中节,远节指骨,远节指骨掌侧面远端有粗糙的远节指骨粗糙。二、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一下肢带骨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构成,髂骨位于上部,耻骨位于前下部,坐骨位于后下部。髂骨 髂骨体:髂窝,弓状线,耳状面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坐骨 坐骨体: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坐骨支耻骨 耻骨体:髂耻隆起;耻骨上支:耻骨梳;耻骨下支二自由下肢骨股骨:全身最粗大的长骨,长度为身高的1/4,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

12、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转子窝 股骨体:臀肌粗隆、粗线。 下端:内侧髁、外侧髁、髁间窝、内上髁、外上髁、收肌结节。髌骨:略呈三角形,前面粗糙,后面光滑,尖向下。胫骨:为三棱柱状长骨,位于小腿内侧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腓关节面、髁间隆起、胫骨粗隆 胫骨体:骨间缘。 下端:内踝、腓切迹。腓骨:腓骨头,外踝足骨跗骨:7块:距骨、跟骨、足舟骨;远侧列由内至外:内侧、中间、外侧楔骨,骰骨。跖骨:5块,由内至外:第1、2、3、4、5跖骨,分底、体、头。趾骨:14块,踇趾两节,其它各趾3节。第四节 颅骨一、颅骨:共23块,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共8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和成对的颞骨、

13、顶骨面颅骨:共15块,包括成对骨: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不成对骨:犁骨、下颌骨、舌骨。二、颅的整体观: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顶孔。颅的后面观:枕外隆突、上项线和乳突。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鸡冠、筛板和筛孔颅中窝:垂体窝、鞍背、后床突、鞍结节、前床突、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鼓室盖、破裂孔和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和斜坡。颅的侧面观:翼点:颞窝前下部较簿,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颅底外面观:骨腭、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

14、舌下神经管外口颅的前面观鼻旁窦:名称 位置 开口部位 额窦 额骨体内,眉弓深方 中鼻道 蝶窦 蝶骨体内 蝶筛隐窝 筛窦 筛骨迷路内 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 中鼻道三、新生儿颅骨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特征:面颅与脑颅的比例较成人大; 骨与骨的间隙被结缔组织封闭,称为颅囟,主要有前囟和后囟; 前囟:一般在12岁期间闭合,后囟:出生后不久闭合第二章 关节学第一节 总论概念: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接或关节jiont。纤维连结按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软骨和骨性连结滑膜关节。一纤维连结:借纤维组织相连,无间隙,连接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1

15、、缝:相邻颅骨之间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如矢状缝,冠状缝等。2、韧带连结:两骨之间借韧带或结缔组织相连,富于弹性,如黄韧带。二软骨和骨性连结:两骨借软骨或骨相连。1、透明软骨结合:借透明软骨相连,可骨化成骨性结合,如第一肋和胸骨柄之间的连接。2、纤维软骨结合:借纤维软骨相连,终生不骨化,如椎间盘和耻骨联合。3、骨性结合: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结缔组织纤维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如各骶椎之间的骨性结合。三滑膜关节:又称关节,构成关节的骨借关节囊和韧带相连。1、基本结构1关节面:是相关两骨的接触面,表面覆以关节软骨。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封闭关节腔,可分内外两层:纤维

16、膜:为外层,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血管和神经。滑膜:为内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关节腔内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关节盘以外的全部结构,可产生滑液。滑液:为一种透明蛋白样液体,它为关节提供了一种液体环境,以利于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的正常代谢,同时还起到减轻摩擦和保护关节的作用。3关节腔:是由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有少量滑液,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运动,并对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2、辅助结构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关节囊外面或内面,分别称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作用:加强关节稳定性,并对关节运动有限定作用。2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将腔为两部分。关节半月板

17、:位于膝关节内的半月形纤维软骨,对关节腔分隔不完全。作用: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减少冲击和震荡,增加运动的形式和扩大运动范围。3关节唇:附着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4滑膜襞:有些关节的滑膜可向关节腔内突入,形成突起或皱襞称滑膜襞。作用:在关节运动时,关节腔的形状,容积,压力发生改变,滑膜襞可起调节和充填作用。滑膜囊:在某些部位,滑膜突出于关节囊外,形成滑膜囊。作用:减少肌腱活动时与骨面之间的摩擦。3、滑膜关节的运动: 1屈和伸:是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两骨骨干相互接近角度便小为屈,相反为伸。 2内收和外展:是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

18、接近为内收,相反为外展。 3旋内和旋外: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统称旋转,运动时肢体的前面转向内侧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前臂:旋内称旋前,旋外称旋后。 4环转运动: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作圆周运动,实际为屈、外展、伸和内收的综合运动。4、滑膜关节的分类:1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分: 单关节:由两块骨构成复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如肘关节。 2按运动形式分: 单动关节:可单独进行运动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结构完全独立,但活动必须同时进行,如颞下颌关节。3按运动轴数目分:单轴关节 屈戍关节滑车关节:指骨间关节。 车轴关节:桡尺近侧关节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球窝关

19、节:肩关节多轴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肩锁关节第二节 躯干骨的连接躯干骨的连接:躯干骨的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接形成脊柱,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胸段与12对肋和胸骨形成骨性胸廓,其腰段构成腹腔的骨性壁,骶、尾段与下肢带骨连接成骨盆。一、椎骨之间的连接椎体之间的连接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椎弓之间的连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二、脊柱整体观:成人脊柱长约70cm,女性和老人略短。侧面观:可见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的部位,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凹向前方。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三、胸廓:

20、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构成。胸廓除有保护和支持功能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接一、上肢骨的连结一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和第一肋软骨连接构成,关节腔内有关节盘。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和肩峰的关节面构成。喙肩韧带二自由上肢骨连结肩关节组成: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特点:a.关节头大,关节孟小,属于典型的球窝关节。b. 关节孟边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孟唇扩大了关节面。c.关节囊上方有喙肱韧带加强。d.关节囊薄而松弛,前下部薄弱,肩关节脱位多发生于此。 e.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肘关节组成

21、:a.肱尺关节: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连结构成。 b.肱桡关节: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连结构成 c.桡尺近侧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连结构成。 特点:a.三个关节共同包绕在一个关节囊内,属于复关节。b.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c.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包绕。运动:主要进行屈伸运动。前臂骨的连结:桡、尺骨借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和前臂骨间膜相连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的关节窝和由舟、月、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共同连接构成。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22、。二、下肢骨及其连接一下肢带骨连结:包括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骨侧缘,止于坐骨棘,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骶结节韧带起于骶、尾骨侧缘,止于坐骨结节,与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小孔。骨盆组成:由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构成界线: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大骨盆位于界线的上方,小骨盆位于界线的下方。二自由下肢骨连结髋关节组成: 由髋臼与股骨头连结构成。 特点: a.关节头大,关节窝深,是典型的杵臼关节。b.髋臼周缘附有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 c.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其后下部较薄弱,髋关节脱位常在此处发生

23、。d.关节囊外有韧带加强,其中以前方的骼股韧带最为强大。e.关节囊内有髓臼横韧带和股骨头韧带。 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膝关节组成:股骨下端、髌骨和胫骨上端特点:a.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b.关节腔内有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c.关节囊滑膜层宽阔,形成髌上囊和翼状襞。运动:屈和伸,半屈位时可轻微做旋内旋外小腿骨的连接:包括胫腓关节、小腿骨间膜和韧带连接。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距小腿关节:又名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连接构成,主要运动是伸背屈和屈跖屈。跗横关节:距

24、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合称跗横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第四节 颅骨的连接颅骨的连结:可分为纤维连接、软骨结合和关节三种。 颞下颌关节组成: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特点:关节囊前部薄,后部厚;关节囊外有韧带加强;关节腔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运动:可作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第二章 肌学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第一节 总论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分类: 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1、按形态分 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25、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裂周围。 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层;2、按部位分 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四肢肌:上、下肢肌。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肌束膜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 肌小血管随膜走行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1、起止点: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的称附着点。2止点动点:肌在移

26、动骨上的附着点。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经鞘等。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

27、作结构 用。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两层间含少量滑液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腱滑膜腔第二节 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一、背肌1浅层:斜方肌trapezi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点:锁骨的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背阔肌 起点:下部胸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骶正中嵴和髂嵴的后份,止点:肱骨的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

28、干。2深层:竖脊肌、夹肌二、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1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胸大肌 起点:锁骨的内侧半、胸骨、上位6个肋软骨及腹直肌鞘前层,止点:肱骨的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干。2胸固有肌主要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能提肋以助吸气,肋间内肌可降肋以助呼气。0三、膈:膈是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可分三部:胸骨部,肋部,腰部。周边是肌性部,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 膈上有三个孔: 名称 位置 通行结构主动脉裂孔 平12胸椎处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 平10胸椎处 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

29、孔 平8胸椎处 有下腔静脉通过四、腹肌: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群包括腰大肌和腰方肌。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2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和腹横肌下部的腱膜共同融合而成,又称联合腱。3弓状线:在脐以下4-5 cm以下,腹直肌鞘的后层完合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自此以下缺乏鞘的后层,可见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4白线: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5腹股沟管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内口:腹股沟管深

30、腹环 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 环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通行结构:精索男;子宫圆韧带女第三节 头颈肌一、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面肌即表情肌,包括颅顶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参与咀嚼运动。二、颈肌:依其所在位置分为、舌骨上、下肌群和颈肌深群。1颈肌浅群:包括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颞骨乳突,作用: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并向上仰;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舌骨下肌群包括胸

31、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3颈肌深群: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是由颈深肌群外侧群的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围成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第四节 上肢肌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一、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屈曲和旋内,后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二、臂肌:分前后两群1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肱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盂上结节,短头起自喙突,止点:桡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屈曲并

32、处于旋前位时,为前臂有力的旋后肌。2后群:肱三头肌起点:长头起自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止点: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能使肩关节伸和内收。三、前臂肌:分前、后两群1前群9块: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深层: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前臂屈肌有九条,旋前圆外肱桡肌,指浅屈肌掌长肌,内外各有尺和桡。指深屈肌拇长屈,旋前方肌莫忘掉。作用:屈肘,屈腕,屈腕掌关节,屈掌指关节,屈指间关节;使前臂旋前。2后 群10块: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

33、伸肌和示指伸肌。旋后肌下拇长展,拇指伸肌有长短,示指伸肌到二指,深层伸肌已说全。桡侧腕伸有长短,指总伸肌是第三,小指伸肌是固有,侧腕伸最内边。作用:伸肘,伸腕,伸腕掌关节,伸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使前臂旋后。四、手肌:外侧群鱼际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 中间群:蚓状肌和骨间肌 内侧群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第五节 下肢肌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一、髋肌:可分为前、后两群1前群: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2后群:臀大肌、臀中、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和股方肌臀大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

34、外。二、大腿肌: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1前群:股四头肌: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外侧肌起自股骨的粗线,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止点:胫骨粗隆,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缝匠肌: 起点:髂前上棘,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屈曲和旋外。3后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止点:腓骨头,作用: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还可使小腿旋外。三、小腿肌: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1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2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3后群

35、:分浅深两层 浅层:小腿三头肌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后面的上部,止点:跟骨结节,作用:屈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 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四、足肌:分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努力 学习第二篇 内脏学第一章 总论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特点:1大多数存在于胸、腹腔和骨盆腔内。2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一内脏一般结构:1、中空性器官: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2、实质性器官:一侧凹陷形成门,出入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蒂或根。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1、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2胸骨线 ,3锁骨

36、中线,4胸骨旁线,5腋前、后线,6腋中线, 7肩胛线, 8后正中线2、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1四分法:右上腹, 左上腹,右下腹 ,左下腹以脐为中心2九分法:腹上区,脐区,腹下区,左右季肋区,左右外侧区,左右髂区第二章 消化系统 消化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系统 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称为下消化道。 组成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 消化管一、口腔oral cavity:1、界限: 1前壁:唇人中、唇红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

37、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2、牙齿teeth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 6 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右乳中切牙乳侧

38、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上颌左 下颌乳牙的名称和符号右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 牙第二前磨 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左12345678下颌恒牙的名称和符号3、舌tongue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2舌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3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尖偏向患侧。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4、口腔腺名称位置形态开口腮腺浅部:外耳道下方深部:下颌支后内三角楔形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对的颊粘膜下颌下腺下颌下三角内椭圆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叶状小管:舌下襞 大管:舌下阜二、咽p

39、harynx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三、食管esophagus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椎高度,于中线左侧

40、,与胃的贲门相接。1、分部: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5cm2胸部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 cm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狭窄的次序 狭窄的位置 距中切牙的距离 距鼻前孔的距离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20cm 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30cm第三狭窄 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40cm45cm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四、胃stomach/gaster1、形态:两口 入口:贲门,上接食管 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两缘 上缘:胃小弯,凹向

41、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称贲门切迹。两壁 前壁 后壁 贲门部2、分部 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幽门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的好发部位。 幽门管3、位置: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4、构造:1粘膜: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瓣。2粘膜下层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环层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4外膜:浆膜五、小肠small intestine:长约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1、十二指肠duodenum:全长约25cm,大部分位于腹腔上部,紧贴腹后壁。全部围成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以下4部分1上部:

42、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与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壶腹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的一段,肠壁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为,是溃疡的好发部位。2降部:垂直下行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中份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纵襞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的开口。3水平部:平T3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方,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通过。4升部:斜向左上至第2腰椎体左侧,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ligament: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2、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

43、m鉴别点:名称位置管径管壁淋巴滤泡粘膜环状襞血液供应空肠近侧2/5较粗较厚孤立淋巴滤泡高而密丰富回肠远侧3/5较细较薄集合淋巴滤泡低而疏不丰富六、大肠large intestine: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个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1、盲肠c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和回肠为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2、阑尾:1位置:一般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寻找阑尾的最可靠的方法:沿盲肠表面的结肠带向下追踪。 2阑尾根部体表投影:1麦氏点

44、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2兰氏点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中1/3交点处。3、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4、直肠rectum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于盆膈平面。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3直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状皱襞,称为,其中一个大而恒定的横襞存在于直肠的右前壁上,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标志。直肠壶腹:直肠下段扩大,称为。

45、5、肛管anal canal1肛管内主要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白线2概念:齿状线肛皮线:连接个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上下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和淋巴引流等方面都不相同。肛梳痔环: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为,外观浅蓝色,光滑。白线Hilton线: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形线,称为,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知该处有一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第二节 消化腺一、肝liver /hepar1、肝的形态:楔形实质性器官,分两面四缘。1两面: 膈面上面: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叶,另外还有左右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脏面下面: H形沟将肝分为四叶

46、: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左纵沟 前部:肝圆韧带裂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裂静脉韧带右纵沟 前部:胆囊窝胆囊后部:腔静脉沟下腔静脉,此沟上端有第2肝门。横沟:肝门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由此出入。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一条索状结构,称为肝蒂。2四缘:前缘下缘:薄而锐利,有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后缘:钝圆,朝向脊柱左缘:肝左叶的左缘,薄锐右缘:肝右叶的右下缘,钝圆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助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体表投影:右侧前正中线左侧上界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平剑胸结合处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下界平右侧肋弓,

47、8、9肋软骨结合处超出肋弓剑突下35cm78肋软骨入左肋弓,移行为左上界3、肝的分段:根据Glisson系统分为左、右两半肝,进一步再分成5个叶、6个段。4、肝外胆道系统 组成: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功能:将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1胆囊gallbladder:功能:储存、浓缩胆汁。位置:胆囊窝内,借结缔组织与肝连 底:薄、易穿孔,体表投影是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形态 体:与底无明显分界颈:体向下变细部分,内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2胆囊管:3-4cm,近胆囊颈一段具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胆囊三角calot 三角: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面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的

48、三角区,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3肝管:左右半肝内的毛细胆管分别汇合成肝左右管肝总管:3cm,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4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8cm,直径0.6-0.8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和胰管在在十二指肠中部后内侧壁内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位于肝胰壶腹周围。5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平时: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 进食后: 胆囊收缩 胆囊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二、胰pancreas:1、

49、位置: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相当于第1、2腰椎体水平。2、形态:1胰头:被十二指肠的C字形凹弯所包绕。2胰体: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3胰尾:伸向左上方,抵达脾门附近3、排泄管:1胰管:自胰尾起沿胰长轴向右行,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副胰管:在胰管上方,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4、构造:1外分泌部:多种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2内分泌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第六章 腹 膜一、概念:1、腹膜:覆盖于腹、盆腔壁内表面,脏器外表面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壁两层。2、壁腹膜:衬于腹、盆壁内表面的腹膜。3、脏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外表面的腹膜。4、腹膜腔:脏、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

50、同共同在腹盆腔内形成的不规则腔隙,男性封闭,女性与外界相通二、功能:1、分泌:脏层分泌少量浆液,润滑、减少脏器间的摩擦。2、吸收:液体、空气,壁层吸收能力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手术术后半卧位。3、防御:含大量巨噬细胞。4、修复再生功能。5、支持、固定脏器。三、与脏器的关系:1、内位器官:指器官的各面几乎全被腹膜覆盖者,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2、间位器官:指器官的3面或表面的一半以上被腹膜覆盖者,如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囊、膀胱和子宫。3、外位器官:指器官只有一面被腹膜覆盖者,如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段、胰头和胰体、肾上腺、肾

51、和输尿管。四、形成的结构:1、网膜:双层腹膜,薄而透明,层间夹血管、神经、淋巴管。1小网膜: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1肝胃韧带: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有胃左右动脉等。2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其内的结构的位置关系:右前方为胆总管,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为门静脉2大网膜:由4层腹膜构成,其中前两层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而成,约达脐平面以下,返折向上,成为大网膜后来两层,上行延续为横结肠系膜。在成人大网膜的4层常愈合在一起。胃结肠韧带: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2、系膜:1肠系膜,2阑尾系膜,3横结肠系膜,4乙状结肠系膜。3

52、、韧带:1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2脾的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3胃的韧带: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胃膈韧带五、腹膜的隐窝、皱襞和陷凹:1、网膜囊:位于胃和小网膜等后方的一个扁窄的腹膜间隙。上壁:肝左叶和肝尾叶以及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大网膜下缘、第2、3层的转折处前壁: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两层。后壁:左肾上腺、左肾上端和胰前面的腹膜、横结肠及其系膜和大网膜后两层左侧壁: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右侧壁:借网膜孔通大腹膜腔。网膜孔Winslow孔:T12-L2前方范围内,可容1-2指上界:肝尾状叶 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前界:肝

53、十二指肠韧带 后界: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2、腹膜陷凹1男性:直肠膀胱陷凹2女性 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腹膜在直肠和子宫之间形成的凹陷,在坐位、半卧位和立位时,是腹膜腔的最低点,腹膜腔积液常沉积于此,可经直肠前壁或阴道后穹进行穿刺或引流。第二章呼吸系统 呼吸道 鼻、咽、喉 上呼吸道组成 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 下呼吸道肺:由肺泡、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间质组成呼吸道特点:1、全部由骨或软骨构成支架。2、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的作用。功能:1、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肺有内分泌功能。第一节 鼻鼻nose:是呼吸道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可分为外鼻

54、、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一、外鼻: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唇沟、鼻翼二、鼻腔:以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1、鼻前庭1鼻阈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处。2鼻毛可净化、滤过空气。3缺少皮下组织,与软骨膜连接紧密,故疖肿时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1底:即口腔的顶,由硬腭和软腭构成。2顶: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体等覆以粘膜构成。3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其下方分别有上、中、下鼻道。4内侧壁:鼻中隔 骨性部分:犁骨和筛骨垂直板被覆粘膜软骨部分: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 呼吸区:位于中鼻甲和下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红色,鼻粘膜分部 光滑、湿润,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和净化的作用。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苍白或淡黄色,内有嗅细胞,感受气味刺激。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前下份粘膜内,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三、鼻旁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第二节 喉一、位置:颈前中份,C5-6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咽,下续气管。二、功能: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三、喉软骨:1、甲状软骨:最大,由左、右两方形软骨板构成,主要结构有前角、 喉结 、上切迹、上角、下角。2、环状软骨:喉软骨中唯一环形软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前部为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后部为环状软骨板。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