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9110299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墙上的斑点导学案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墙上的斑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整理及意识流小说2、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3、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4、训练辐射式思维能力 知人论世1、关于整理: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

2、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芙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19

3、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2、意识流小说与心理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整理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者面目模糊,从文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这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于是我们看到在整理的

4、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写,又有浅尝辄止的历史点击,还有不时生发的迷惘、虚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忧郁的情绪。 二、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1)我在这篇小说中叙述了什么内容? 整篇小说就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傻傻地瞎想,思绪飘到东飘到西,她的思绪是没有规律的,她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规律,她是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由猜测引发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2)情节感知“我”从“斑点”出发展开猜测联想共有几次?请概括。 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 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炉子里的火城堡的旗帜红色骑士) 2、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油

5、画房主铁道旁的别墅 ) 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速度来世) 4、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特洛伊莎士比亚人类本能伦敦星期日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古冢退役上校牧师和老伴学者) 6、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树树的生存)(二)合作探究1“我”是什么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到的?讨论、交流: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2、伍尔夫用了哪些叙述的“加法”使得小说变得繁复?1、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

6、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回忆。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整理用了详细的回忆,叙述繁复。2、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

7、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联想。这里,由斑点想到可能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又想到钉子所挂的画,由画又想及房主的品位以及他们的生活。到了第三段又“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想到“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又联想到“生活的偶然性”“遗失”“来世”这种联想贯穿全文,到第七段到达极致,整理借此提出了自己的小说理论:“未来的小说家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想法的重要性,因为这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无限多的想法;它们探索深处,追逐幻影,越来越把现实的描绘排除在他们的故事之外”她还联想到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对男权社会

8、的尊卑秩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联想贯穿着小说的全篇,将“我”的白日梦流水般、不间断、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使小说的内容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繁复至极。3、“窗外树枝轻柔地敲打着玻璃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从容不迫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一点也用不着从椅子里站起来,可以轻松地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不感觉敌意,也不觉得有阻碍。我希望深深地、更深地沉下去,离开表面,离开表面上的生硬的个别事实。让我稳住自己,抓住第一个一瞬即逝的念头”感受。这种瞬间的感受、思考的过程一般人们会把它省去,整理却将它们全部写下来,毫不省略。类似的叙述在小说中还有

9、很多。小说的叙述夹杂着思绪的内容和思维的过程,显得非常繁杂。4、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梦幻。这里的想象是梦幻式的,在种梦幻中整理不经意地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美、健康和自由,没有知识的垄断者,没有惠特克年鉴,没有尊卑序列表。这种思想的表达似真似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增强了小说叙述的繁复

10、。5、我喜欢去想那些像被风吹得鼓起来的旗帜一样逆流而上的鱼群;我还喜欢去想那些在河床上一点点地垒起一座座圆顶土堆的水甲虫。我喜欢想像那棵树本身的情景:首先是它自身木质的细密干燥的感觉,然后想像它感受到雷雨的摧残;接下去就感到树液缓慢地、舒畅地一滴滴流出来。我还喜欢去想这棵树怎样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树叶紧紧地合拢起来,对着月亮射出的铁弹,什么弱点也不暴露,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竖立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不过买报纸也没有什么意思什么新闻都没有。该死的战争,让这次战争见鬼去吧!”情绪。这篇由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带着很强的主观性,充满着个人的情绪。整理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毫不隐讳的表

11、达出来。到小说的最后整理又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了解全篇可以看到,整理并不是在这一篇小说中集中表达一个题旨,而是分散地表达了自己的多个观点:自己的小说理,女性主义观点,美、健康和自由的理想,对战争的厌恶。多主题的散乱的表达,使得这篇小说的思想枝蔓丛生。6、内心独白。小说通篇以“我”的内心独白贯穿,把“我”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这种变动不已的、未知的、不受拘束的精神世界正是整理所认为的真正生活、真正现实。这种内心独白的表达给予了使叙述者极大的叙述自由,自然使小说带有杂乱无章、繁复的特点。(可以顺便提及:小说的叙述结构也不是一团乱麻。墙上的斑点是圆心,由此生发的联想忽近忽远,始终围绕中心

12、点在运行。结构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前面的谜题与结尾的解谜,相互照应,使小说的叙述圆满而完整。)总结:小说用了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的方法使得叙述好似用了层层“加法”,显得繁复丛杂。也正是这些回忆、联想、感受、梦幻、情绪、内心独白构成了人物意识的“流”,这种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小说就是“意识流”小说。希望通过阅读这篇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可以为大家打开阅读意识流小说、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之门。3、这篇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透析:意识流是20世纪初叶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小说流派,由美国詹姆斯于1890年

13、提出。他认为意识是不断流动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那一部分挑选出来,构成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人所谓的事物,只是他自己从意识流中任意划分出来的片版。20世纪初,法国的柏格森用意识流来论述文艺问题,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提倡小说家进入人物内心,跟着人物的意识流来刻画人物,对“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及意识流技巧的广泛采用起了发动作用。根据这种理论创作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不同。(1)意识流小说不注意传统小说的情节的塑造,只注意意识中的思维的流动。也就是说,传统小说以情节结构文章,意识流以意识的流动组织文章。本文以“我”

14、看到“墙上的斑点”实际上是只蜗牛展开意识的流动,写出在人的意识流动中的种种“猜想”:“这个斑点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它不像钉子留下的痕迹”“可墙上的斑点不是一个小孔。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钉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上的裂纹?”“真的,现在我越加仔细地看着它,就越发觉得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块”。(2)心理描写的方法不同。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一般以现实为核心,描写当事人在当时的心理变化。意识流的心理活动一般

15、表现人物“头脑接受着的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本文正是这样,整理写“墙上的斑点”,不仅感觉它像这或像那,而且在思维流向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想到了许多琐碎的事情,如想到“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土制烟斗、一件古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俯拾皆是。(3)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传统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识流小说不注重这一点。意识流小说只注重心理的流向,在描写人物意识的流动中,推进小说的发展,完成对人物的整体勾画

16、。4、“墙上的斑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透析:在这篇小说中,整理以“墙上的斑点”为行文的辐射点,并以此作为引发思维流动和转向的“结”。由这个“结”,作品联结了众多的“意象”,众多的琐碎思维。但是,意识的流向并非凌乱,而带有一定规律性。如作品写“墙上的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并由此写出这幅肖像画的主人家的生活、旅行等。因此可以看出,意识流小说是以某一点作为辐射点来组织意识的流动的。文章中的“墙上的斑点”就起到了引发思维、结构全文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是文章琐碎思维的纽带。 本课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17、肖像(xio) 箭镞c) 纤维(xin) 怂恿(sng) B鸟窠(k) 赝品(yn) 别墅(sh) 芜菁(qng) C都铎(du) 古冢(zhng) 呆滞(zh) 处理(ch) D充塞(s) 簇拥(c) 鬈发(qun) 鳍翅(q)【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簇拥 倾泻而下 警惕 枉加非议 B神秘 几分光采 打扮 耐心擦拭 C脚趾 两手合拢 宅第 敞开大门 D规矩 眼神呆滞 古冢 光茫笼罩【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碳块上停留了一下。 B它们是花了多少心血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啊! C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

18、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板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讥笑 D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晨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的后代 【答案】B(碳炭板版 晨辰)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的色彩,但也有一些作品容健康,格调明朗。 (2)3月26日开幕的“中田年”活动将组织近200项活动,内容_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以展示中田历史文化和改革进程。(3)作为一个学徒,_违反操作规程犯一点小错误是可以理解的.。(4)在这条林荫大道上,他_碰到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好朋友。A、神秘 包含 偶

19、尔 偶然 B、神秘 涵盖 偶尔 偶然 C神妙 包含 偶然 偶尔 D神妙 涵盖 偶然 偶尔【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 B它们是花了多少心血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啊! C、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D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从容不迫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答案】C6、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上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飞扬,就像一匹赛马会上跑马的尾巴。 B头朝下脚朝天地摔倒在开满水仙花的草原上,就像一捆捆棕色纸袋被扔进邮局的输物管道一样。 C在某种光

20、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 D树叶紧紧地合拢起来,对着月光射出的铁弹,什么弱点也不暴露,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竖立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答案】C(非比喻)7、选出下列有关小说“叙事”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A采用全知视角叙事的小说,小说的叙事人就是整理,他如同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B采用有限视角叙事的小说,小说的叙事人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可使读者的阅读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C在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中,叙事者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人物,他从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采取的都是有限视角。D当小说使用第三人称

21、叙事时,叙事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他只是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采取的都是全知视角。答案D【“采取的都是全知视角”错,应该是:其视角可以是全知也可以是有限视角】8、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A叙述腔调指的是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整理的影子和烙印,它与小说或整理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B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 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C现代小说在叙事时,多用“显示”方式,这种方式多采用有限视角和第一人称,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

22、背后,他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让读者独自面对。D小说在叙事时,对次要情节一般采用“减速”法,即用叙述手法,一笔带过;而对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则使用“加速”法,即用描写手法,细描细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答案D【应该将“减速”和“加速”对调一下】二、语段阅读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要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

23、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到本州的首府去,这种旅行对于牧师和他们的老伴都是一种愉快的职责。他们的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者正想收拾一下书房。他们完全有理由希望那个关于营地或者坟墓的重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而上校本人对于就这问题的两个方面能否搜集到证据则感到愉快

24、而达观。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 不,不,什么也没有证明,什么也没有发现。假如我在此时此刻站起身来,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果真是我们怎么说不好呢?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钉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由于一代又一代女仆耐心的擦拭,钉子的顶端得以露出到

25、油漆外面,正在一间墙壁雪白、炉火熊熊的房间里第一次看见现代的生活,我这样做又能得到些什么呢?知识吗?还是可供进一步思考的题材?不论是静坐着还是站起来我都一样能思考。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们能想象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

26、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7这两段文字,在整理意识中,“墙上的斑点”是什么?请作概括。答案:是古冢还是营地 旧钉子的钉头8整理所写的事物是否合理?试从第一段中找出关键句子来证明它。答案:可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某种光线下面”,人会产生某种朦胧的感觉。加上整理用了“不敢肯定”“似乎”这些词语。9在第二段中,整理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结尾句“这里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情感?答案:对美好可爱世界的追求与热爱。无法摆脱现实的无奈10这两段文字

27、,体现了意识流小说怎样的特点?答案: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层的奥秘 人的意识流动不受时空限制,有很大的跳跃性 课外拓展想象(英国) 凯杰罗姆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治疗方面的资料,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得的就是这种病。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他什么疾病?翻到舞蹈病,我发现

28、,正如我预先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就会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的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通通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唯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他各种常见

29、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0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

30、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唯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于是,我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

31、脑门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你不是药剂师?”我问。“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十英里;每天晚上十一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注】品脱:英国计量单位9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

32、现力。有效信息在文章第四、五段。赏析关键词要从含意、表现手法及其效果,有时还需要从结构上分析。作答时还要考虑全文的主旨。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10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行文思路和内容要点。小说的题目是“想象”,文章主要内容便是围绕着主人公自我诊断的想象病症展开的。由此展现了主人公不断变化的内心活动,所以把握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并找到主要的描写方式,故事情节便清晰可辨了。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11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解析:

33、本题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结合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在分析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扣紧画线部分中的重点词句,借此分析“我”在自我诊断病症时的心理和性格特点。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状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12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的行文思路、文章结构和整理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赏析。提问及变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