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9098417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9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人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

2、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

3、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解:3140对顶角相

4、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范例学习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变式1:把l40变为2140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变式3:把140变为1:22:9四、课堂小结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角的名称特征性质相同点不同点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有一个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对顶角相等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有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有一个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邻补角互补五、布置

5、作业:课本P3练习5.1.2垂线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

6、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_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4.垂直的表示法.垂直用符号

7、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5.简单应用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已知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

8、,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过点P画线段AB的

9、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三、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3,4,5,9.5.1.2垂线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

10、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学生看图、思考.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学生说出:两点间线段最短.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具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

11、变化,线段PA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4.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画出直线L,L外一点P;过P点出POL,垂足为O;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二、点到直线的距离1.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结合课本图形,深入认识垂线段PO:POL,POA=90,O为垂足,垂

12、线段PO的长度比其他线段PA1、PA2中是最短的.按照两点间的距离给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2、练习课本P6练习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四、布置作业:课本P9.6,P10.10,11,12,P11观察与猜想.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反思教

13、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5687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同位角形如字母F。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内错角形如字母Z。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截线的同旁,被截

14、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三、例题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31BD4ACE2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

15、,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5.2.1平行线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

16、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2.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

17、右两旁都没有交点.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1.在

18、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

19、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如果ba,ca,那么bc.简单应用.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四、作业:课本P19.7,P20.11.5.2.2平行线

20、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二、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简化图5.2-5,得图3.图3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

21、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1=2ABCD.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32bac41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2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符号语言:2=3ab.24+2=180,4+1=180已知2=1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4+2=180ab.四、课堂练习1、课本P15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2、课本P162题。五、课堂小结: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六、布置作业:1、2题;4、5、6。5.2.2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重点:

23、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是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二、例题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解:这两条直线平行。baca已知1=2=90垂直的定义bc同位

24、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12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例2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ABCDE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解:BE平分ABD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又DBE=AABE=A等量代换BEAC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四、课堂练习1、如图,1=2=55,试说明直线AB,CD平行?3ABCDEF211题2题2、如图所示,

25、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P17第7题,P18第12题提示:画图说明。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

26、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2345678度数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1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3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

27、板书.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因为1=2,所以1=2所以ab.因为ab,因为2=3,所以2=3,所以ab.因为ab,因为2+4=180,所以2+4=180,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

28、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又3=1,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

29、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8.平行线性质应用.讲解课本P23例题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四、作业:课本P25.1,2,3,4,6.5.3.2命题、定理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初步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教师出示下列问题: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学生能积极的思考教师

30、所出示的各个问题复习巩固有关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对顶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学生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分析每个语句的特点.思考:你能说一说这4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并能耐总结出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初步感受到有些数学语言是对某件事作出判断的.教师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的形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1、。真命题与假命题:教师出示问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如果ab.bc那么a=b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明确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命题的正确性是我们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作为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五、布置作业:习题5.3第11题.5.4平移教学目标

32、: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难点:平移的作图.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

33、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例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四、巩固练习课本33页:1,2,4,5,6,7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六、作业课本P33页习题5.

34、4第3题第五章小结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毛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重点: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本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二、

35、回顾与思考1.对顶角、邻补角。教师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的角.如图中,若AOD=90,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如图中,1与2,2与3,3与4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对顶角、邻补角是由两条相交面而成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要抓住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角,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明确,对顶角总是相等,邻补角一定互补,但加上其他条件如对顶角或邻补角相等后,那么问题中每个角的度数就随之确定,为90角

36、,这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及其性质.复习时教师应强调垂线的定义即可以作垂线的制定方法用,也可以作垂线性质用.作判定用时写成:如图,因为AOD=90,所以ABCD,这是一个角的数到两直线垂直的形的判断。作为性质用时写成:如图,因为ABCD,所以AOD=90。这是由形到数的说理。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EF,1=35,求2的度数.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求解.垂线性质1和性质2.让学生叙述垂线的性质,懂得分清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垂线性质一说得过一点已知直线的垂线存在并且唯一的.学生思考:请回忆一下后体育课测跳远成绩时,教师是怎样测量的?如图,ABL,BCL,B为重足,那么A、

37、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为什么?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即是距离,就要懂得的共同点:距离都是线段的长度,又要懂得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某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点平行线的距离.学生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CD,过A作AEBC,过A作AFCD,垂足分别是E、F,量出点A到BC的距离和AB、CD平行线间的距离.请归纳一下与垂直有关的知识中,有哪些重要结论?如垂线的性质1、2,又如两种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

38、条垂直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要求学生从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练习:如图,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图74.平行线判定与性质怎样判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直线平行的条件,它们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总是与角联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教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行线的判定也是由数即角与角的关系到形的判断,而性质则是形到数的说理,在研究两条直线的垂直或平行时共同点是把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研究角或角之间的关系。学生练习:填空:如图,当_时,ac,理由是_;当_时,bc,理由是_;当ab,bc

39、时,_,理由是_.如图,ABCD,A=C,试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酌情给予引导.5.关于平移,让学生思考:图形平移时,连接对应点有什么关系?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你能用平移设计一些图案吗?练习:如图,平移四边形ABCD,使点B移动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三、作业课本P39.18.第六章 实数平方根1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40、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二、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

41、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 中,规定x =. 2、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124说出12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4、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1;0.0001三、练习练习 1、2四、探究: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大正方

42、形的边长是,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五、小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六、课外作业:习题6.1活动第1、2、3题平方根2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2、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3、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教学重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教学难

43、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正数x满足=a,则称x是a的算术平方根当a恰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我们已经能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4;但当a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例如课本第161页的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呢?二、导入新课: 1、 问题:究竟有多大?让学生思考讨论并估计大概有多大.由直观可知招大于1而小于2,那么了是1点几呢?接下来由试验可得到平方数最接近2的1位小数是1.4,而平方数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5,大于1.4而小于1.5.关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要向学生详细说明为无理数的概念的提出打下基础2、

44、提出问题:你对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结果有怎样的认识呢?的结果有两种情:当a是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当a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精确到0.001注意计算器的用法,指出计算器上显示的也只是近似值,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方便地求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例3要注意学生是否弄清了题意;然后分析解题思路:能否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就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边长,而由题意,易知正方形的边长是20 cm,所以只需求出长方形的边长,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xcm和2xcm,求得长方形的长为3cm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比较3和20的大小,这是个难点。三、

45、练习:课本练习 1、2四、小结:1、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呢?3、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五、作业课本:习题6.1 第5、6、9、10题;平方根3教学目标: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讨论: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注意中括号的作用又如:,则x等于多

46、少呢?二、新课:1、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2、观察:课本的图6.1-2.图6.1-2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并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例4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 100 2 3 0.25注意书写格式3、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一

47、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符号: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5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归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三、练习课本练习1、2、3四、小结: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2、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规律?3、怎样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数a的平方怎样表示?五、作业习题6.1第3、4、7、8、14、12题。立方根1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

48、个数的立方根.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3、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4、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27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因为=27, 所以x=3. 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 m二、新课:1、归纳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叫做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那么叫做的立方根2、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

49、、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2 因为,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0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有一个立方根,是它本身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任何数都有唯一的立方根总结归纳 一个数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其中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例如:表示27的立方根,;表示的立方根,.3、探究: 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 = 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再取其相反

50、数,即。4、 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4; 5; 6三、练习:课本练习1、2、3四、小结:1.立方根和开立方的定义2.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五、作业:习题6.2第1、3、5、6题立方根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教学难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求下列各式的值;二、新课:1、问题:有多大呢?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如此循环下去,可

51、以得到更精确的的近似值,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一3684 031 49事实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它们2、利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操作 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的步骤及方法: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求平方根的步骤相同,只是根指数不同。步骤:输入 被开方数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例:求5的立方根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被开方数 = 1.709975947所以 三、练习1、课本的练习2.2、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个有效数字。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的近似值。四、小结:1、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52、2、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五、作业:习题6.2第4、8题实数1教学目标: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教学难点: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 , , ,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 , , , ,二、新课: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

53、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也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例如,是正无理数,是负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2、探究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

54、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数的相反数是,这里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例1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0,3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三、练习:练习1、2四、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2、什么叫做有理数?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4、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5、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五、作业:习题6.3第1、2、3题; 实数2教学目标: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教学重

55、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1、讨论 下列各式错在哪里?1、 2、3、 4、当时,2、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解:例3

56、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三、练习:1、课本练习第3题2、计算四、小结:1、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2、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五、作业:课本习题6.3第4、5、6、7题;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问题探知1一位居民打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

57、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二.概念确定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pair,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与3大道例1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