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洋人事管理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9087259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奚洋人事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奚洋人事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奚洋人事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奚洋人事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奚洋人事管理论文(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事管理系统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发展 班 级 计本101 姓 名 奚 洋 指导教师 俞向阳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3第一章 绪论41.1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41.1.1 人事管理系统的任务41.1.2 人事管理系统的意义41.2 B/S结构51.2.1 Intranet的概念51.2.2 B/S(Browser/Server)模式的框架结构61.2.3 B/S模式的系统流程71.3 B/S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9第二章 总体设计102.1 系统目标102.2 系统功能102.3 系统硬件结构112.4 系统软件结构12第三章 ASP技术13

2、3.1.1 PHP技术133.1.2 JSP技术143.1.3 ASP技术143.2.1 关于ASP技术153.2.2 ASP对象153.2.3 ASP中请求和响应的处理163.2.4 ASP应用程序和会话193.2.5 文件系统的操作22第四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24第五章 功能介绍305.1登录本系统305.2主窗口的构成305.3 员工列表3154 人力资源档案3255 考勤管理3356 事项管理3457 薪资管理3658 辅助管理38参 考 文 献40附 录41致 谢42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未来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3、,越来越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虚拟化。电子商务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日益和人们的生活贴近。Internet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地相信网络技术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发生某种变化。本设计尝试用ASP在网络上架构一个动态的人事管理系统,它基于B/S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并能直接使用于互联网环境,为各个职能部门互连互通提供了便捷的软件平台。关键字: Internet, ASP, 电子商务,人事管理系统Abstract: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peoples daily life has been

4、inseparable from the network. The future of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will b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digital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digital, network, electronic, and virtualization. E-commerce is also grow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closer to peoples lives. The development

5、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you can fully believe that network technology will greatly change our way of life and work, and even social values also have some kind of change.Try to use the design of the ASP network in the framework of a dynamic h

6、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 / S structure for diffe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and to be able to direct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for the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o provide the interconnection Convenient software platform.Keywords:Internet, ASP,

7、 e-commerc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第一章 绪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正是为了满足现代化的要求而开发的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办公系统。它基于B/S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并能直接使用于互联网环境,为各个职能部门互连互通提供了便捷的软件平台。1.1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1.1.1 人事管理系统的任务

8、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书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科技档案、财务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统计。最终实现“无纸”办公。1.1.2 人事管理系统的意义人事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

9、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劳资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劳资信息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

10、人力资源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1.2 B/S结构1.2.1 Intranet的概念Internet从80年代初诞生到今天,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代表和宠儿。Internet的基础是TCP/IP协议,为信息的共享、信息的交流。信息的整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十年来,Internet的应用得

11、到了飞速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4年“Intranet”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代表着TCP/IP应用技术向局域网的纵深扩展。在这之后的几年里,许多企业、政府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Intranet。TCP/IP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平台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同时提高连接的性能价格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设备和设施,让人们从网络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我们不再依赖于某一专用的协议,而这些专用软件使用户受制于协议销售商及其产品战略。何谓Intranet?对于Intranet的定义,Attachmate的看法可供参:“使用由Internet扩展而来的技术,将企业的组织结构、Internet系统、工作组三者结合

12、在一起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10。Intranet的核心组成是TCP/IP协议组,在此协议组的支持之下,Intranet包括Web服务、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而在这些服务中,最常使用的就是Web服务,Web服务具有直观的操作界面,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输出,便利的信息查询方式。这些特点使人们乐于去使用它,因此极大的促进了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也使基于Intranet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成为可能。由于Intranet采用的主要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Web Server与Browser通讯的方式,因此本文以下将基于Intranet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浏览器/服务器模

13、式(Browser/Server)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同义词。Web服务由三部分组成11:Web通讯协议组、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 (Browser),Web Server决定网络服务器如何处理Intranet网络上用户的需求及该回传哪些数据。它能处理任何操作系统及任何网络上的工作,与之交换数据的可以是使用 Windows的PC,也可以是NEC9901,可能是从同一个办公室传过来,也可能是来自另一个城市的网络。Browser则从相应的Web Server中取回数据,并显示给用户。这样的Browser可以是Netscape Communicator,也可以是Microsof

14、t IE但需满足一点,它们遵从Web通讯协议组。Web通讯协议组包括三种通讯标准,TCP/IP、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和HTML(Hypertext Marked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它们联接Web Server与Browser。每种协议只在它自己的层次进行工作,三层的依赖关系是TCP/IPHTTPHTML,TCP/IP处于最低层,HTTP是Web服务器能够理解的一种语言,因此Web服务器也被称作HTTP服务器。HTML是文档作者遵从的一个标准,也是浏览器显示输出的标准,在Web体系结构中,TCP/IP、HTTP和HTML

15、三者的协同关系如图1-1所示:图1-1 TCP/IP HTTP HTML 三种协议之间的关系1.2.2 B/S(Browser/Server)模式的框架结构图1-2所示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的层次结构图,整个系统分为三部分:浏览器端、Web服务器端、数据库端。浏览器端包括7:(1)通用浏览器,如IE、Netscape,浏览器是客户端所采用的主要交互工具,在基于Intranet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用户在浏览器端完成文件输入、文件阅读、文件处理、文件传送等任务。浏览器支持HTML2.0以上版本,支持Java、Java Script、ActiveX等对浏览器的扩充。(2)对SSL(Secur

16、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字层)的支持(密匙认证)供传输加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机密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密的可能性。Web服务器端包括:(1)Web服务器,如IIS、WebSite、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 等。本文实现的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上的IIS 5.0。(2)对SSL的支持(密匙认证和密匙管理)。(3)动态Web的实现机制动态网页扩展程序。如Active Server Pages(ASP)程序、CGI程序、ISAPI。通过ASP程序,Web服务器端必须实现用户认证、状态保持、处理用户输入、读取数据库数据、产生动态输出等

17、功能。(4)与数据库的接口。由于对数据库的存取较大的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因此数据库的接口需要有一定的速度、效率。(5)防火墙设备。防火墙是Intranet与Internet相连接的安全屏障,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从外界(Internet)访问本地资源,只有经过许可的信息包才能向外界发送。图1-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的结构层次1.2.3 B/S模式的系统流程B/S模式的系统流程主要是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浏览器是整个流程的发起者,流程分支的选择者;Web服务器是流程的控制者,流程分支的提供者;数据库服务器是流程数据的提供者,主要信息的存储、提供者。(1)登

18、录:浏览器首先向Web服务器发出进入管理系统的请求,Web服务器返回系统登录Web页面,要求用户填写用户名、密码。用户填写有关信息后递交页面。Web服务器启动服务器端动态页面扩展程序,向数据库服务器证实用户信息。动态页面扩展程序证实后,向数据库服务器读取用户文件,生成用户首页及用户标识,然后Web服务器向浏览器返还此Web页及用户标识,如下图1-3所示:图1-3 登录流程(2)文件处理:浏览器从返还的Web页中获得文件列表,从中选择所要处理的文件,向Web服务器发出文件:处理请求。服务器启动相应的动态页面扩展程序检查用户合法性,向数据库服务器读取文件信息及相关数据资料,包括文件标题、内容、处理

19、表、后继处理环节等,生成Web页面,返还给浏览器。用户在接到此页面后可阅读文什、批示、填写处理意见等等。(3)文件后继处理:用户在处理完成之后,选择后继处理环节、后继处理人,浏览器向Web服务器传送处理结果。动态页面扩展程序根据用户处理惰况作相应处理并向数据库写入相应信息,然后向浏览器返回处理结果。(4)退出登录: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退出请求,动态页面扩展程序接到请求后,向数据库服务器注销用户本次登录的信息,记录退出信息。在用户发出退出请求以前,如果浏览器在一段时间之内没有向服务器发出任何请求,则Web服务器认为用户非正常退出,当用户再次提出请求时,则需要输入登录信息。1.3 B/S模式与

20、CS模式的比较C/S模式,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21、M也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架构7。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We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不同的应用模块共享逻辑组件;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B/S结构则不同,它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

22、为基础的,公司内的WWW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各种处理任务都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第二章 总体设计2.1 系统目标 人事管理系统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以“文件传递”为纽带,用计算机和网络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实现事务处理和信息传递自动化,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办公效率和业务处理能力,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用户操作方便和数据共享的需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形成基于Intranet的软件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将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

23、 建立一个基于WWW服务的网络平台,用户操作限于在浏览器上进行,系统架构是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用户客户端不需安装任何软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附带Internet Explorer即可。用户即使操作不当也不会给系统造成较大的破坏。(2) 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连接紧密,避免错误录入。(3) 系统的交互性好,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4) 系统可靠,安全、保密、灵活。(5) 系统功能全面,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2.2 系统功能(1)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和变动情况的管理;包括: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2) 考勤管理功能:对企业员工的出勤信息进行管

24、理;包括: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3) 工资评定功能:对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做出评定,并统计出结果;包括: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4) 事项管理功能:对员工的重要事项,如培训、奖励等进行录入、查看等操作;(5) 系统管理功能:对系统功能进行说明、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操作和修改密码等功能。员工档案新增员工档案更改员工档案查看员工档案辞退员工人事管理系统考勤记录考勤记录考勤统计考勤查询薪资计算与发放工资管理工资发放工资查询重要事项记录培训记录奖惩记录其他事项记录系统管理部门管理公司基本信息管理系统说明2.3 系统硬件结构图2-1 系统硬件结构2.4 系统软件结构图 2-2 系

25、统软件结构第三章 ASP技术该人事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为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本章在下面将先介绍几种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的比较,然后具体论述动态服务器网页(ASP)技术的特性、对象的属性及方法,文件系统的操作和组件的应用等。3.1 几种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的比较随着Web的广泛应用,Web的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客户机方面,浏览器本身就包括为用户开发更高级功能地程序逻辑,如JavaScript和VBScript。此外,还有嵌入式的软件组件(Plugins),如Java Applet,Java Beans和ActiveX Controls等。而服务器端,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强大的脚本运行环境,

26、如CGI(Command Gateway Interface)、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PHP(Personal Home Page)、JSP(Java Server Pages)和ASP(Active Server Pages)等。这为用户开发动态网页,发布实时和交互式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所谓动态网页技术指一个用户可以将一个HTTP请求发送到一个可执行应用程序而不是一个静态的HTML文件。服务器将会立即运行这个限定的程序,对用户的输入做出反应,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或者对数据的记录进行更新。通过这

27、个模型,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之间有效的进行交互。早期的CGI技术,开发人员使用CGI-BIN接口,编写与接口相关的单独的程序,以及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后者通过Web服务器来调用前者。这个方案有着严重的扩展性问题每个新的CGI要求在服务器上新增一个进程。如果多个用户并发的访问该程序,将消耗该Web服务器所有的可用资源,使系统性能降到极其低下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应的产生了ASP、PHP、JSP等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动态网页技术有PHP、JSP和ASP,下面分别予以介绍3.1.1 PHP技术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种跨平台的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大量地借用C、Jav

28、a和Perl语言的语法,并结合PHP自身的特性,使Web开发者能够快速的写出动态生成页面。PHP是完全免费的,可以自由下载。甚至可以不受限制的获得源代码,从而加进自己的特色。PHP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数据库,具有许多与各类数据库连接的函数。它与MySQL是一对绝佳的组合,此外还可以自己编写外围的函数间接存取数据库。当更换数据库时,可以轻松的更改编码以适应这样的变化。PHPLIB就是最常用的可以提供一般事务需要的一系列基库,但是,PHP提供的数据库接口支持不统一,如对Oracle、MySQL和Sybase的接口,彼此都不一样。这是PHP的一个弱点。3.1.2 JSP技术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

29、代站点开发语言,它可以在Servle和JavaBeans/EJB/CORBA/JNDI等的支持下,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应用平台。JSP最大特点是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使用JSP技术,Web页面开发人员可以使用HTML或者XML标记来设计和格式化最终页面,用JSP来生成页面上的动态内容。在服务器端,JSP引擎解释JSP标记和小脚本,生成所请求的内容,并且将结果以HTML或者XML页面的形式发送回浏览器。这有助于作者保护自己的代码,而又保证任何基于HTML的Web浏览器完全可用。由于JSP页而的内置脚本浯言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的,拥有Java编程语言“一次编写,各处运行” 的特点,而且所

30、有的JSP页面都是被编译成为Java Servlet Class,JSP页面就具有Java技术的所有好处,包括健壮的存储管理和安全性。3.1.3 ASP技术ASP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个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它内含于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当中,无需Compile(编译)或Link(链接)即可解释执行。它的源代码不会传到用户的浏览器,传到用户浏览器的是ASP执行结果的常规HTML码。当运行的时候,Web服务器(IIS3.0/4.0/5.0、Microsoft Site S

31、erver 2.0)会自动将你设计的ASP程序代码解释为标准的HTML格式的主页内容,在用户端的浏览器上显示出来。用户端只要使用常规的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此外,它还可以通过ActiveX服务器组件(ActiveX Server Component)来扩充功能。目前,国内PHP与ASP应用广泛但是在国外,JSP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类网站,PHP技术存在很多缺点,它缺乏规模支持和多层结构支持。还有上面提到的PHP提供的数据库接口支持不统一问题。ASP和JSP则没有以上的缺陷,ASP可以通过Microsoft Windows的COM/DCOM获得ActiveX规模支持,

32、通过DCOM和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获得结构支持同时ASP具有易学性强、运行速度较快、扩展性好、支持分布式处理等特点,结合内部局域网硬件与软件实际情况,开发人事管理系统我们采用ASP技术进行设计。3.2 动态服务器网页(ASP)技术3.2.1 关于ASP技术ASP是一项由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技术,它并不是一种开发语言,而是一种基于IIS的服务器端的编程环境,或者说ASP是集成IIS上的一个增强部件。在ASP环境下,可以把HTML文档、脚本语言和ActiveX控件混合在一个.asp文件中。ASP支持多种脚本语言,在不特别声明的情况下,ASP缺省支持VBScript

33、,如果使用其它脚本语言则需要在程序中进行声明,ASP脚本命令的标记为,它可以灵活的嵌入到HTML文档的任何位置当用户请求一个ASP页面时,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解释被请求的ASP页面,当遇到脚本命令时,则调用相应的脚本引擎进行处理,并在服务器端解释执行,然后根据访问数据库的结果生成HTML文档,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发布9。ASP中通过ADO(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X数据对象)技术与数据库进行连接,ADO是ActiveX组件中的数据库访问组件。ADO提供了Connection、Command、Recordset等对象,可以使服务器方便的连接和操纵Web数据库。ADO具有简单

34、易用、高速、占用资源少等特点。这在下一章中将详细论述。ASP还捆绑了一些服务器组件(Server Component),利用ASP自带的服务器组件可以很方便的建立服务器连接,从而根据相应的服务器连接访问数据库,进行文件操作等,ASP最常用的两个服务器组件是数据库访问组件(Data Access Component)和文件访问组件(File Access Component)。支持ASP的Web服务器有以下几种:1)Windows NT Server 4.0中的IIS3.0版以上;2)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中的Peer Web Server 3.0版以上;3)Win

35、dows 9X 中的Personal Web Server 1.0版以上。3.2.2 ASP对象Active Server Pages包含几种内置对象。这些对象使用户可扩展脚本功能。例如可用这些对象访问浏览器请求并控制对请求的响应。内置对象还提供控制用户区和网络服务器的应用程序。ASP中包含的内置对象主要有:(1)Application对象用来存储、读取用户共享的应用程序信息,如可以用此对象在网站的用户间传送信息。(2)Request对象可用来访问从浏览器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可用此对象读取已输入HTML表单的信息,(3)Response对象用来向浏览器回发信息,可用此对象从脚本向浏览器发送

36、输出。(4)Server对象可在服务器上使用不同实体函数,如在时间到达前控制脚本执行的时间。还可用来创建其他对象。(5)Session对象存储、读取特定用户对话信息,如可存储用户对网站的访问信息。(6)ObjectContext对象控制Active Server Pages的事务:事务由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MTS)管理。内置对象与普通对象不同。在脚本中使用内置对象前不必创建。在网站应用程序中,方法、集和属性可自动访问。3.2.3 ASP中请求和响应的处理在ASP中能够应用客户请求和服务器响应的细节是通过ASP内置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来实现

37、的。Request对象为脚本提供了当客户端请求一个页面或者传递一个窗体时,客户端提供的全部信息。这包括能指明浏览器和用户的HTTP变量,在这个域名下存放在浏览器中的cookie,任何作为查询字符串而附于URL后面的字符串或页面的段中的HTML控件的值。也提供使用Secure Socket Layer(SSL)或其他加密通信协议的授权访问,及有助于对连接进行管理的属性。Response对象用来访问服务器端所创建的并发回到客户端的响应信息。为脚本提供HTTP变量,指明服务器和服务器的功能和关于发回浏览器的内容的信息以及任何将为这个域而存放在浏览器里新的Cookie。它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用来创建输

38、出,例如无处不在的Response.Write方法。Request对象提供了5个集合,可以用来访问客户端对Web服务器请求的各类信息,这些集合如表3-1所示。 表3-1 request对象的集合及说明集合名称说明ClientCertificate当客户端访问一个页面或其他资源时,用来向服务器表明身份的客户证书的所有字段或条目的数值集合,每个成员均是只读Cookies根据用户的请求,用户系统发出的所有Cookie的值的集合,这些Cookie仅对相应的域有效,每个成员均为只读FormMETHOD的属性值为POST时,所有作为请求提交的段中的HTML控件单元的值的集合,每个成员均为只读QuerySt

39、ring依附于用户请求的URL后面的名称/数值对或者作为请求提交的且METHOD属性值为GET(或者省略其属性)的,或中所有HT ML控件单元的值,每个成员均为只读ServerVariables随同客户端请求发出的HTTP报头值,以及Web服务器的几种环境变量的值的集合,每个成员都为只读Response的属性有:1) Buffer属性Buffer属性指示是否缓冲页输出。当缓冲页输出时,只有当前页的所有服务器脚本处理完毕或者调用了Flush或End方法后,服务器才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服务器将输出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后就不能再设置Buffer属性。因此应该在.asp文件的第一行调用Respon

40、se.Buffer。2) Charset属性Charset属性将字符集名称附加到Response对象中content-type标题的后面。对于不包含Response.Charset属性的ASP页,content-type标题将为:content-type:text/html。3) ContentType属性ContentType属性指定服务器响应的HTTP内容类型。如果未指定ContentType,默认为text/HTML。4) Expires属性Expires属性指定了在浏览器上缓冲存储的页距过期还有多少时间。如果用户在某个页过期之前又回到此页,就会显示缓冲区中的页面。如果设置respons

41、e.expires=0,则可使缓存的页面立即过期。这是一个较实用的属性,当客户通过ASP的登录页面进入WEB站点后,应该利用该属性使登录页面立即过期,以确保安全。5) ExpiresAbsolute属性与Expires属性不同ExpiresAbsolute属性指定缓存于浏览器中的页面的确切到期日期和时间。在未到期之前,若用户返回到该页,该缓存中的页面就显示。如果末指定时间,该主页在当天午夜到期。6) IsClientConnected属性lsClientConnected属性告诉你访问者是否还在连接着你的站点。7) PICS属性PICS属性允许你给相应光标上添加一个PICS LABEL。8)

42、Satutus属性Satutus属性,它允许你设置返回的状态头标。Response的方法有:1) Clear可以用Clear方法清除缓冲区中的所有HTML输出。但Clear方法只清除响应正文而不清除响应标题。可以用该方法处理错误情况。2) EndEnd方法使Web服务器停止处理脚本井返回当前结果。文件中剩余的内容将不被处理。如果Response.Buffer己设置为TRUE,则调用Response.End将缓冲输出。3) FlushFlush方法立即发送缓冲区中的输出。如果没有将Response.Buffer设置为TRUE,则该方法将导致运行时错误。4) RedirectRedirect方法使

43、浏览器立即重定向到程序指定的URL。这也是一个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这样程序员就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响应,为不同的客户指定不同的页面或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定不同的页面。一旦使用了Redirect方法任何在页中显式设置的响应正文内容都将被忽略。5) WriteWrite方法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指定的字符串写到当前的HTTP输出。6) AddHeader方法你可以使用AddHeader方法来向输出的HTML页面添加自定义的头标。7) AppendToLog方法便捷的AppendToLog方法允许你在WEB服务器的日志中为特定的请求增加一个文本。该文本最多可以包含80个字符,并且其中不能包含逗

44、号。8) BinaryWrite方法BinaryWrite方法允许你给浏览器发送非文本的原始二进制信息,这个方法的格式如下:Response.BinaryWrite DateToWrite,在这里DateToWrite变量包含了你要发送到浏览器的二进制的信息。一般用这个方法来传送声音、图像、可执行文件、压缩文件等。Response对象只有一个集合:Cookie,Cookies集合设置cookie的值。若指定的cookie不存在,则创建它。若存在,则设置新的值并且将旧值删去。3.2.4 ASP应用程序和会话ASP提供一个Application对象,该对象是全局的,不是对单独用户的,而是对应用程序

45、的所有用户,其作用域不限制为单独用户的访问。这与在一个正常的可执行应用程序中的全局(或Public)变量相同。Application对象可用于在全局环境中存储变量和信息(即状态),该应用程序内的任何ASP网页中运行的脚本都可访问这些值,而不管是哪个访问者发出的请求。启动一个ASP应用程序,就同时创建了一个Application对象。然后,为这个用户启动一个会话,并创建单独的Session对象。当更多的会话启动时,这个Application对象保留在作用域中(即已经实例化和可用)。一旦最后保持活动的会话结束,该应用程序就结束,并取消相应的Application对象。因此,当站点上还有活动会话时,

46、将会有一个单独的Application对象提供给所有用户使用。Application对象的事件有:(1) Application_OnStart 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在首次创建新的会话(即Session OnStart事件)之前发。当WEB服务器启动并允许对应用程序所包含的文件进行请求时就触发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的处理过程必须写在Global.asa文件之中。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的语法如下:Sub Application_OnStartEnd Sub (2) Application_O

47、nEnd Application_OnEnd事件在应用程序退出时于Session_OnEnd事件之后发生,Applicatlon_OnEnd事件的处理过程也必须写在global.asa文件之中。我们可以使用Session对象存储特定的用户会话所需的信息。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页之间跳转时,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的变量不会清除,而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访问页画时,这些变量始终存在。当用户请求来自应用程序的Web页时,如果该用户还没有会话,则Web服务器将自动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当会话过期或被放弃后,务器将终止该会话。通过向客户程序发送唯一的Cookie可以管理服务器上的Session对象。当用

48、户第一次请求ASP应用程序中的某个页面时,ASP要检查HTTP头信息,查看是否有在报文中有名为ASPSESSIONID的Cookie发送过来,如果有,则服务器会启动新的会话,并为该会话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值,在把这个值作为新ASPSESSIONID Cookie的值发送给客户端,正是使用这种Cookie,可以访问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属于客户程序的信息。Session对象最常见的作用就是存储用户的首选项。例如,如果用户指明不喜欢查看图形,就可以将该信息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另外其还经常被用在鉴别客户身份的程序中。要注意的是,会话状态仅在支持cookie的浏览器中保留,如果客户关闭了Cookie选

49、项,Session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Session对象的属性有:(1) SessionlDSessionID属性返回用户的会话标识。在创建会话时,服务器会为每一个会话生成一个单独的标识。会话标识以长整形数据类型返回。在很多情况下SessionID可以用于WEB页面注册统计。(2) TimeOutTimeOut属性以分钟为单位为该应用程序的Session对象指定超时时限。如果用户在该超时时限之内不刷新或请求网页,则该会话将终止。Session对象仅有一个方法,就是Abandon,Abandon方法删除所有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的对象并释放这些对象的源。如果您未明确地调用Abandon方法,

50、一旦会话超时,服务器将删除这些对象当服务器处理完当前页时,下面示例将释放会话状态。Session对象有两个事件可用于在Session对象启动和释放时运行过程。(1) Session_OnStart事件在服务器创建新会话时发生。服务器在执行请求的页之前先处理该脚本。Session_OnStart事件是设置会话期变量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访问任何页之前都会先设置它们。尽管在Session_OnStart事件包含Redirect或End方法调用的情况下对象仍会保持,然而服务器将停止处理Global.asa文件并触发Session_OnStart事件的文件中的脚本。为了确保用户在打开某个特定的Web页时始

51、终启动一个会话,就可以在Session_OnStart事件中调用Redirct方法,当用户进入应用程序时,服务器将为用户创建一个会话并处理Session_OnStart事件脚本。您可以将脚本包含在事什中以便检查用户打开的页是不是启动页,如果不是,就指示用户调用Response.Redirect方法启动网页。(2) Session OnEnd事件在会话被放弃或超时发生。会话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启动:(1) 一个新刚产请求访问一个URL,该URL标识了某个应用程序中的.asp文件,并且该应用程序的Global.asa文件包含Session_OnStart过程。(2) 用户在Session对象中存储

52、了一个值。(3) 用户请求了一个应用程序的.asp文件,并且该应用程序的Global.asa文件使用标签创建带有会话作用域的对象的实例。如果用户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清求或刷新应用程序中的任何页,会话将自动结束。这段时间的默认值是20分钟。可通过在Internet服务管理器中设置“应用程序选项”属性页中的“会话超时”属性改变应用程序的默认超时限制设置。依据您的Web应用程序的要求和服务器的内存空间来设置此值。例如,如果您希望浏览您的web应用程序的用户在每一页仅停留几分钟,就应该缩短会话的默认超时值。过长的会话超时值将导致打开的会话过多而耗尽您的服务器的内存资源。对于一个特定的会话,如果您想设置一个

53、小于默认超时值的超时值,可以设置Session对象的Timeout属性。例如,下面这段脚本将超时值设置为10分钟。当然你也可以设置一个大于默认设置的超时值,Session.Timeout属性决定超时值,你还可以通过Session对象的Abandon方法显式结束一个会话。3.2.5 文件系统的操作Active Server Pages包含文件处理的丰富的方法、属性和集。使用Active Server Pages脚本,几乎可以完全控制文件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处理文件时可使用File Access组件。该组件用到下列对象;(1) FileSystemObject包含了处理文件系统的所有基本方法。例如,

54、可用此对象中的方法来复制或删除文件和文件夹。(2) TextStream用来读写文本文件。(3) File此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可以处理单个文件。例如,用该对象搜索文件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日期或文件路径。(4) Folder该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可用以处理文件夹。(5) Drive代表磁盘驱动器或网络共享。可以用该对象的属性取得信息,如磁盘可用空间或磁盘上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File Access Component也有3个集。(1) Files集在文件夹中代表一系列文件。(2)Folder集该集中的各项代表一个文件夹中的各子文件夹。(3)Drive集代表服务器上的驱动器或远程网络供销。以文件的读写举

55、例来说明ASP中文件的操作过程,要创建文本文件并对其进行写操作,可以用FileSystemObject和Textstream对象,首先要创建一个File system Object的实例,调用FilesystemObject的CreateTexcFile()方法返回一个TextStream对象实例。最后,用TextStream对象的Write Line()方法将数据写入文件中。下面是例子:Write FileWriting file.这个例子创建了一个名为test.txt的文件,路径为c:mydirtest.txt。WriteLine()方法将“Hello There !”送入文件中,最后,T

56、extStream对象实例关闭,以保存系统资源。 第四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为屏蔽各种RDBMS对程序员的特有细节,提供访问它们的一致接口,各种数据访问技术应运而生。Microsoft先后推出了ODBC、DAO、RDO、OLEDB及ADO。数据访问技术已从最初的只能访问关系数据库发展到日前能访问包括关系数据库在内的各种数据源,如电子表格、电子邮件、文件目录、文本文件等,且性能、功能、易用性都得到逐步提高。(1) 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Microsoft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的,目的是提供各种RDBMS的统一接口,是将程序员与

57、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复杂性相隔离的第一个尝试针对市场上存在多种SQL版本的情况,ODBC提供了单一的SQL,即ODBC SQL,由ODBC驱动程序中的APl负责将ODBC SQL翻译成具体数据库使用的SQL,从而实现对各种RDBMS的统一访问。ODBC的体系结构如图4-1所示,其核心是ODBC驱动程序。为进一步减轻应用程序开发的负担,ODBC提供了个ODBC驱动程序管理器(ODBC Driver Manager),用于接收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管理驱动程程序通常完成如下工作:连接数据源,与数据源断开连接;执行驱动程序管理器所没有进行的错误检杳;事务处理;提交SQL语句,包括把ODBC SQL转换

58、为所支持的数据库SQL;处理数据,“数据源”即是具体数据库的连接定义。图4-1 ODBC 体系结构图目前ODBC已成为数据库访问的工业标准,几乎所有RDBMS都有ODBC驱动程序。程序员可通过加载ODBC驱动程序访问任何一个RDBMS。现在ODBC支持事务处理和异步执行等高级数据库功能。由于基于底层APl,因此又具有高效灵活、速度快的优点。此外,ODBC还是访问RDBMS数据时应用最广的技术,因为它兼容性强。适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源。(2) 数据访问对象(DAO)DAO(Data Access Object)基于OLE自治对象,实现了将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面向对象特点更好的与数据库的关系特点相结合

59、。从而为数据库访问提供了一组基于对象的接口。从内部看,ODBC和DAO都是基于C的API,但DAO与ODBC不同,DAO为数据库访问提供了一个基于对象的接口,因此DAO依赖于对象,而不是函数来提供数据访问。DAO的体系结构如图4-2所示:图4-2 DAO的体系结构由上图可知,DAO API的核心是DAO自治服务器和Jet引擎。与ODBC相比, DAO API不能提供ODBC APl所提供的底层控制,属于高层API。(3) 远程数据对象(RDO)RDO(Remote Data Object)是Microsoft针对DAO APl访问ODBC数据源性能不佳而推出的,它是专门为ODBC的接口单独设计

60、,可视为ODBC API的抽象,它通过ODBC提供了一个简单且高效的连接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RDO创立了一个以前只能由c+之类的系统级编程语言才能使用的低级编程界面的快速界面。RDO同DAO在对象模型上相似,因为数据库访问提供基于对象的易于编程的接口。RDO提供了紧凑、轻量级的到ODBC的基于对象的接口。这些接口提供所有ODBC APl拥有的低层功能和灵活性,并去掉了DAO中的Jet引擎层,不像DAO那样通过Jet引擎调用ODBC APl,RDO是直接调用ODBC API,因此对于访问ODBC数据源具有很好的性能。正因为RDO去掉了Jet引擎层,所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它不能访问Jet和ISA

61、M数据库文件,而只能通过ODBC驱动程序访问关系数据库。但RDO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数据库功能,通过提供对象、方法、属性,RDO可以访问非常复杂的存储过程和记录集。(4) 对象连接与嵌入数据库(OLEDB)OLEDB(OLE Database)是关于Microsoft统一数据访问(Universal Data Access,UDA)机制的一组规范,OLEDB创建了一组基于COM的接口规范,它把传统关系数据源与来自平面文件系统到电子邮件系统的其它数据源统一起来。OLEDB提供了对许多不同数据源进行访问的共同接口。OLE DB的体系结构见图4-3:图4-3 OLE DB与ADO的体系结构 OLE DB

62、继承了ODBC的许多思想方法,同属于底层API。但由于OLE DB提供了基于COM的接口,故为数据库客户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面向对象的方法,而ODBC采用的是基于函数的API方法。OLEDB的优点是开发数据提供者简单,能访问各类型数据源,提供的COM接门是一致、可伸缩的,可用这种一致的接口检索以前不能以编程一致的方式访问的信息,具有对所有应用程序开放机构中的所有信息的潜能。OLE DB的缺点是属于低层API,结构复杂,应用它进行应用程序开发会非常困难,但OLE DB功能强大、灵活性高、性能稳定、健壮性、可扩展性好;代表了Microsoft下一代数据访问技术的发展方向。日前OLE DB还不能取代ODBC,因许多数据库的OLE D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