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8959373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课题: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 (看图)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辆,是哪几辆? 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萝卜:我的右边有

2、5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苹果一共有()筐,梨一共有()筐。 树上有()只鸟,又飞来()只,一共有()只。 三、引导学生讨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知识延伸 课题:统计 (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8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3、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知识探索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作好

4、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课桌上,看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小朋友说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

5、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

6、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这样帮他统计一下吗? 三、知识应用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

7、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师:

8、下次大象请小朋友做客一定要多准备些xx。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四、知识的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

9、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10、(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

11、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

12、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1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

13、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14、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

15、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16、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十四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17、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10+12+64+107-3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8、,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74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

19、、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十几加减一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

20、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

21、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75页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75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课题:认钟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

22、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 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难点: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面、小黑板、手表、闹钟、电子表、手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多媒体演示录音)猜钟表。出示课题:认钟表。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钟表呢?(生答) 2、看钟表店的录像。请他们来我们班做客。(出示钟表图) 3、演示钟表面,揭示:

23、时针和分针。 4、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 三、依托经验,认识整时刻 1、认识整时刻数。了解怎样的时刻为整时数。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电脑演示整时数的练习。 四、自主探索,判断大约几时 1、认识了整时数,再来认识一下大约几时。了解怎样的情况为大约几时。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电脑演示大约几时的练习。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讲故事。(渗透时间概念) 2、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3、观察土,了解图意。 4、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结拓展,体验创造的乐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请你设计一个钟表,送给时间老人。 课题: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实际情

24、境里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教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教学时,可用图片代替桃来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想想怎样算出一共是多少,说出是怎样算的。 对“凑十法”可以适当引导、启发:怎样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几?让学生先想到凑满十。 对本题的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适当突出和提倡使用“凑十法”。 三、实际操作 1、试一试的教学。 2、想想做做的教学。(15题) 四、知

25、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 9+49+39+89+7 9+69+99+59+2 课题: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7=9+4=9+8=9+5= 9+()=119+()=129+()=15

26、9+()=18 三、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挂图) 2、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四、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1、“试一试”:129=()169=()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用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五、巩固与拓宽 1、“想想做做”的第1题。2、第2题。 3、分组游戏:(1)钻山洞(2)白兔搬家(3)蚂蚁找窝(4

27、)大象摘椰子。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六、全课总结 课题:练习六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图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回忆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对于9加几的算法要突出先凑十,再算10加几的思路;对十几减9仍旧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他们观察、分析9加几和相应的十几减9间的联系,引导他们理解利用想9加

28、几来计算十几减9的思路。 三、口算练习。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题都为口算练习配上情节,在练习时,要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练习这些加减计算。 四、综合练习。 让学生独立运用9加几和十几减9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第5、6、7题。第5题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第7题是观察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对这些题,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 五、练习总结。 六、能力检测。 9+8=139=9+4=169=159=179= 9+2=119=9+9=9+6=149=19

29、9= 课题:8、7加几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2、复习。3、小结并揭题。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

30、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2、教学“想一想”8+9=() 提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 (1)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先与组员讨论,填写空格,再进行组际交流。 (2)小组活动。 (3)组际交流,学生评价。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谈话引入。 2、说明游戏规则,并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四、能力检测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内容: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8

31、687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退位减法的方法,形成一种学习经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十几减8的例题。先联系实际问题引出158,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算出得数。然后把不同繁荣想法在班内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要引导学生把对实物的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特别是喜欢用“破十法”的学生,要抽象成连续的两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再提倡一个一个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2、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看图解题。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3、做想想做做的其余题目。 4、创设学生喜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计算。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