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导论总结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8919141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气工程导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气工程导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气工程导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导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导论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电气工程导论总结撰写人:_日 期:_电气工程导论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外延具体体现可归纳为电气产品设备和电气工程系统两类:电气产品设备,比如说家庭中用到的空调器,冰箱,电动车,饮水机,厨房电器等,建筑中使用到的配电柜,开关,插座,电灯,电梯等;工厂矿山中使用到的电

2、动机,电气仪表等都属于电气产品设备。对于电气工程系统方面,主要分为强点系统和弱电系统三个方面:1.发、输、变、配电,照明等电力系统,称为强电系统;2.对强电系统和建筑物等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保护等的弱电系统;3.设备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如工厂矿山、车辆,舰船,飞机,卫星上的相关设备的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利用的系统;2.基于电气的控制系统;3.电工理论新技术。4电气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如超导电工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生物电磁技术等等。电气工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不论是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是建立在对电能的利用与控制上,

3、电是能量转换的枢纽和信息的载体,电能普遍应用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为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奠定了物质基础。将来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理出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使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_管理能力。与本专业完全对口的行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电力系统行业,一个

4、是电气装备制造行业。本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是。电气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以前称为强电专业,而强点必须通过弱电来实现和控制,进一步实现用途的拓展,性能的提升。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软件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电力系统(暂态、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等。各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下面就从三大模块来介绍电气工程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哪些。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通常所说的模拟电

5、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都属于信息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主要用于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是通过静止的手段对电能进行有效的转换、控制和调节,从而把输入电源形式变成所希望得到的输出电源形式的科学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其他领域中也有着广源。这种对电源进行变换的技术就不得不借助于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还大量用于冶金工业中

6、的高频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淬火电源及直流电弧炉电源等场合。电力工程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能因易于转换、传输、控制,从_世纪_年代以后,已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_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_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_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

7、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电能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的主要动力形式和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拖动、照明、电热、电化学和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能作为一种产品,和其他类型的产品不同之处是它不能储存。所以,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和配电网组成的电力系统每时每刻所生产、输送的电能,都必须和用户电能的消费量相一致。这就使得电力生产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即便是短时的停电也带来很大的危害,大面积停电更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

8、活造成不便。因此,在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都必须注意保证供电的高度可靠性。智能电器微处理机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使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开关电器,包括智能化断路器和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进入_世纪_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已形成了智能化监控、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智能化断路器与电动机控制器是开关柜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主要电器元件。微处理器引入断路器,首先使断路器的保护功能极大增强。诸如:它的三段保护特性中的短延时可设置成i2t特性,以使与后一级保护更好地匹配;接地保护可实现选择性,对断续的电弧接

9、地故障可带记忆功能。目前自动化控制中使用大量的软起动器、电力电子调速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等,这些装置都会使配电系统产生高次谐波,而模拟式电子脱扣器一般反映故障电流的峰值,因而电源的高次谐波会造成断路器的误动作。而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化断路器的中央处理单元能准确反映负载电流真实的有效值(rms值),它的采样和保持电路能消除输入信号中的高次谐波,因而能避免高次谐波造成的误动作。智能化过载继电器与传统的双金属热继电器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能保护多种起动条件的电动机,具有很高的动作可靠性。它不但可保护电动机过载与断相,并可保护接地、三相不平衡、反相或低电流等。在智能化电动机保护继电器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智能

10、电动机控制器,兼有监控、保护和通讯的功能。由智能电器单元与中央控制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与传统的配电系统与电动机控制中心相比有以下优点:实现中央计算机集中控制,提高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使配电、控制系统的调度和维护达到新的水平。由于采用数字化的新型监控元件,使配电系统和控制中心向上提供信息量大幅度增加;监控元件和传统的指示和指令电器相比较,接线简单、便于_,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信息重复和信息通道。综上所述,要学好工程技术类课程,必须具有求实、求真精神,有理性的_意识;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工程实践

11、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另外,在大学中,要养成自学的能力。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在未来的十年内,我想要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首先,在大学四年内成为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系统知识和良好素质,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成熟的个体。能够在团队环境中去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较复杂的电气工程产品、过程和电气系统。争取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能够从事电气产品、过程和电气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制造、检测、施工、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并具备电气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素质。毕业后在工作中学习,争取在六年内拿到电气工程师证。在本科阶段,我想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不过我知道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我平时要更加勤奋学习,争取到这种机会。第8页共8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