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756565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相当高的总体水平与相当明显的板块差异 年高考历史试题印象 近来,笔者随身携带着一份散发着油墨味的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一有时间便拿出来反复研读,或独自品 味,或与有此同好者切磋,或与“教纲”、“考纲”和历年试题对照,或查资料翻史书分析比较,渐渐地在脑 海形成对这套试题的印象,现将此印象简要勾勒如下,以就教于命题专家与广大同行。 总体印象: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硕果 199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一扫难、偏、怪之风,三种类型大小43个题目全在“教纲”、“考纲”规定的范围 内,没有一个题目属于难题、偏题和怪题。试题考查的知识,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是知道,甚至是比较熟悉的 。试题的知识难度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

2、降,能力要求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使整 套试题别开生面,给人以为之一震的感觉:原来高考历史试题还可以这样出?!试题基本上已从传统的以“知 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了。以常知常用的主干历史基础知识为载体,对考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 有效地考查,平实之中寓深意,全卷着意考能力,是这套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1999年高 考历史试题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它标志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登上了新的台阶。这是试题留给 笔者的最深刻的印象。 板块印象:相当明显的水平差异 考试说明将历史科的考试内容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大板块(部分

3、),并确立了各个板块在试题中所占的“份额”。在肯定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总体水平很高的前提下,这里要 强调指出的是,三个板块的题目在水平和质量上明显地存在着差异。三个板块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质量最 高,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题次之,中国古代史试题再次之,呈现出三级阶梯状。 下面让我们对三个板块的题目试作剖析: 1.高水平的世界近代现代史题目。世界近代现代史题目鹤立鸡群,是全卷中水平最高的部分。1999年高考 历史试题的特点和优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部分上。笔者之所以形成这种印象,主要原因是: 首先,史学观点既新又稳。命题者既大量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反映新进展,又与高中新教材世界近代 现代史的观点基本合

4、拍,能为广大考生及中学历史教师所接受。如第25题和第38题突破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旧说,把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上推到15、16世纪之交(或者说16世纪初)。第29题 把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与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同属于“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 争”,这就实际上否定了过去过度拔高巴黎公社历史意义的传统观点。 其次,知识考查既全面又突出了重点。试题从15、16世纪之交考到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很注意纵 向系统,既考政治史,又考经济史和文化史,又注意了横向系统,相当全面。今年世界近代现代史考查的重点 是国际关系史。第27题谈到“开拓了世界市场

5、,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第37题要求指 出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这是考近代现代的国际经济关系。第28、35、43题覆盖维也 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这是考近代现代的国际政治关系。把国际关系史作为今年世界近 代现代史的考查重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关系,另一方面,海湾战争 、科索沃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国际关系。把握和处理 好国际关系,对我们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着重考查学生对国际关系史知识的掌 握情况以及认识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有其必然

6、性。而且,事前考试主管部门和命题者是有所提示的。最 明显的信息,一个来自历史科考试说明,一个来自1999年成人高考历史试题。新修订的考试说明明确 地把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列入考试内容,今年的成人高考试题中有“简述1945年雅 尔塔会议的背景及重要决定”这样一个问答题,这都告诉我们要关注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史。 再次,能力要求既有较大力度又比较合理。以选择题为例,13个题目中除一两个题目外,都有较高的能力 要求。仅就思维品质而言,第27、34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侧重考思维的全面性;第26、28、31、38题主要考思 维的深刻性;第26、29题侧重考思维的创造性;第34、37题为程度

7、式选择题,主要功能是考思维的精确性。其 中,第34题题干中并无程度性词语,“原因”二字之前隐去了“直接”二字,可称为隐性程度式选择题。隐性 程度式选择题的出现丰富了程度式选择题的表现形式。以上事实说明,世界近现代史的选择题相当全面地考查 了思维的品质。这些题目中,除第26题难度较高外,其余各题难易适中。 最后,不乏精彩题目。衡量一份试题水平的高低,当然首先是看总体水平和总体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 看有没有、有多少高质量高品味的精彩之作。而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不仅有,而且有 多道精彩题目。这些题目成为整个试题中的亮点,为全卷增色不少。如第26题(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题)观点源

8、 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理论深度,迷惑性较强,考生如教条式地思考或”想当然”地回答,极易误答。第27题 (共产党宣言论断题)内容未超出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但文字表达完全不同于教材,它既是材料型选择 题又是组合式选择题,既重理论又重史实,既要求考生全面理解“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这一论断,又要求考生以组合选择的方式全面论证这一论断,既要考历史思维能力又要考阅读能力。最值得称 道的是第43题(德国版图与控制区变化题),此题构思新颖巧妙,以图入题,图文结合。从1919年,经1940年 ,再到1949年,纵向系统凸现,将德国与其他欧美国家联系起来,横向系统明晰,纵横交错,全题被置于知识

9、 的立体结构之中。重视学科内乃至跨学科的综合是命题改革的一种趋势,此题符合这一趋势。此外,此题共13 分,得分点却有12处之多,因此,考生要得分不难,要得高分却很不容易,有较强的区分度。而这,对于全卷 的压轴之题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笔者的印象是,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上乘佳题大多集中在世界近现代史部分 。 这一部分题目也有不足,如当代世界史所占的比重过小,第30题题干不够完整等。但瑕不掩瑜,这些并不 妨碍世界近现代史题目站在三级阶梯的最高一级上。 2.命题意图与考查效果未能达到统一的中国近代现代史题目。中国近代现代史这一板块的题目,从总体上 说立意甚佳,大部分题目的意图主要都在考查历史思维能力

10、上。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共有选择题16个,其中8个为程度式选择题,5个为组合式选择题。我们知道, 程度式 选择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精确性,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思维的全面性,是两种能力考查功能较强的选择题。它 们占如此大的分量,命题者的意图可见一斑。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的材料解析题为评述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的全面整顿。此题不仅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 义,而且材料丰富,能力要求较高。它既可考查考生运用概括、分析等思维方法的能力,又可考查考生是否能 全面地进行思维。答案必须“成文”,且限定字数,考生如无较高的表述能力,亦难以圆满作答。 这一部分的问答题(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题)具有开创性,它打破了中学历史

11、教学与历史高考“定于一 尊”的局面,直接引导学生自由学习,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这对今后我国中学 (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以及高考历史命题可能产生深远影响。此题重在考查创造思维的能力,题后的“注意 ”明确宣布命题意图“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为了让考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命题者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 施:“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对理由的表述,不强求与 上列示例一样,意思相同即可;如说出其他理由(有理有据),酌情给分”。命题者的用意可谓良苦之极 。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的题目其意的确是以考查能力为主。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动机

12、与 效果是一对矛盾,有好的动机和意图,并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绝非个别。不幸的是 ,这种情况又出现在中国近代现代史题目身上。这一部分的题目虽然立意不错,但考查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命题意图与考查效果未能达到统一是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代现代史题目症结之所在。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在第40题和第42题上。 第40题的“要求”写道:“(评述)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成文,无须 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命题者的要求真是太周详太细致了。问题在于,此题所引材料已无文字障碍,现 在又有如此周详的提示,那么考生还需对材料作什么“解析”呢

13、?摘引原文,按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对号 入座,依次排列,即可“成文”。命题者并未给考生留下“解析”的空间,又怎能考查他们的“解析”能力呢 ?焦玉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命题者把一个本不很大的馍嚼细之后喂给考生,他们吃起来又有 什么味道呢?依笔者之见,删去“要求”中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等,较笼统地要求考生全面评述这 次“全面整顿”,给他们留下“解析”的必要空间,答案便可“百花齐放”,能力和素质便可分出高低上下来 了。 第42题虽有开创性,但中学历史教学长期是“一言堂”,学生从未接触别的学术观点,他们以为教材上写 的、老师讲的就是真理。到时,即令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

14、的观点,他们也只能照教材和老师的 观点说。因此,从考生的回答看,此题答案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未达到让学生展现创造思维才能的 目的。此题给我们的教训是,命题要从实际(包括教学实际、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否则事与愿违,难 以达到预期目的。像围绕洋务运动评价展开争鸣这样的题目,再过两三年出,也许时机就成熟了。 3.相对薄弱的中国古代史题目。在199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题目质量较低,居于三级 阶梯的最下一级。 这一部分共有选择题8个,偏重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力要求明显偏低。第3题虽为程度式选择题(有的 同志称为最佳选择题), 但太浅,可以说学过小学历史的娃娃也知道,纯

15、属送分题。第4题和第8题的内容均为 古代民族融合方式,8个选择题中同一方面内容占2个,分布不合理。第7题从科举制的角度切入, 本可出成一 道能力含金量较高的题目,但现在却考的是纯知识纯记忆的“五经”是哪五本书,没有什么意思。第8题囊括 考试说明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代三次农民起义, 从货币角度切入,文字亦干净,似有特色。但命题者以D (大 顺和大西)为正确答案,就引出别的问题了。据中国货币史资料,我国曾有“大齐通宝”面世,大型钱币辞典 也收有此种货币的拓片。关于“大齐通宝”的铸造发行时代,学术界至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黄 巢的大齐政权铸造的;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南唐李(烈祖)铸造的。千家驹、

16、郭彦岗合著、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货币发展史和表解对这两种观点均作了介绍。该书第29页在我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 各种货币一节中说:“据说880年黄巢曾在长安铸造过大齐通宝。”第73页在唐代钱币沿革表中说: “880年,黄巢金统元年, 大齐通宝,黄巢在占领长安建立大齐王朝时所铸。”在第7475页的五代十国钱 币概况表中写道:“937年, 南唐李(烈祖)升元元年,大齐通宝,李未改 名前,受吴主封为齐王时所铸,仅有二枚。”由此可见,大齐政权是否铸造过货币尚存疑问。对这种史实都未 弄清楚的问题,高考命题还是以回避为上策。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解析题为南方经济发展题,此题本身并无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质量颇高的

17、题目。问题 在于,此题近年频频出现在各种高考复习资料上,各地模拟考试时用此题的也不少。高考再出失去新颖性,价 值就必然大打折扣。此外,材料中诸如“地广野丰”、“带海傍湖”、“鱼盐杞梓之利”等涉及自然条件与资 源状况的话语不少,如果真正“解析”了材料,那么在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就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问答题为唐代前期用人的史实及经验教训题,笔者对此题评价不高,首先,从参考答案 看,此题实为列举题的变形,能力要求低。其次,题中的“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即为历代 ,也是唐代前期用人的经验与教训,考生照抄此句,评卷人能不给分吗?答案在题干中即可找到,这就犯了命 题之大忌。最后

18、,参考答案中关于科举制度的一句,与题意无直接关系,属可答可不答内容。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认为此题质量不高。中国古代史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历年曾命制出一些好题,如1998年的明清文化题、19 96年的唐文化灿烂辉煌题、1994年墨子观点题、1993年的顾炎武论八股之害题(新科目组)和榷场题(老科目 组),1992年的赵翼论女祸题等,都有可借鉴之处。与之相比,今年的中古史问答题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显得 逊色,令人遗憾。 结语:沿着新思路推进命题改革 1999年初,国家教委高考制度改革实施小组发布信息说,高考命题已有新的思路。新思路的要点是:命题 要突出能力和素质考查。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也就是说,高考的知识面和深度要 遵循大纲而不应超越,使中学教学有所遵循。但是,高考要更加突出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一方 面,在一个学科内要强调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强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今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 命题将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应该说,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是这一新思路的产物。既然新的思路 已经确定,初次试验又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今后就应沿着新的思路,把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推进下去。 字库未存字注释: 原字为日下加弃的下部 论文关键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