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875053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重构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浙教版),分析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并以当前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对现行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调整和重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本文通过对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的新途径以及如何创造性的组织、整合和重构数学教学内容和的各种策略展开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双基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关键词】新课程 教材 教学内容 组织 重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

2、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是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相比以前的数学教材,新教材对新理念的体现比较充分,并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加强:1、教材内容更具生活气息数学课程

3、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浙教版七年级教材中,每节都有一个来自实际生活的节前语,并配有一幅形象说明的彩色图片,使教材内容更具生活气息,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2、教材内容更突学生主体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尽量采用“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想、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概括(包括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形式,其间富含探究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3、内容呈现更显层次合理新教材在内容的呈现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 , 尽早让学生同时接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训练,用“两条腿

4、走路”的方式来学习几何,可以化解难度,提高兴趣。并较早的渗透了“”、“”的书写理由,使解题过程简洁清楚。4、教材内容更为直观简洁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表现在数学兴趣、数学活动和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之间,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教材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版本编排忽略学生实际,有些内容偏难;2、

5、知识点编排跳跃性过大,基础练习欠缺;3、不同学科联系不够紧密,存在一定脱节;4、内容组织欠从实际出发,情境欠生活化。因此,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新教材的优势,扬长避短,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合和重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正对从这些方面对数学新教材(浙教版)内容展开研究的。二、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1、联系实际,学习内容生活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好的教材编写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滞后,所以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原则。2、重视操作,学习方式活动化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乐趣,才有丰

6、富的想象、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内容要有利于活动化。3、培养能力,学习过程探究化创新教育的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组织的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探究。4、关注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遵循教学内容多元化,有利于多元化的评价。5、关注学生,教学内容层化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不同的存

7、在着不同的区别,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遵循教学内容分层化的原则。三、合理使用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结构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呈现方式。在新教材部分章节中有些知识内容在新授课中出现,有些知识在练习中出现,教师不明白为何这样安排。教师对新教材体系的特点把握不准,或借助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改造现有教材,或按自己的理解处理教材内容,无法教学生发现规律,形成迁移学会学习,只能是一遍遍地做重复的知识训练,把知识结论塞给学生。所有这些做法费时费力,收效甚微。2、适度使用教参,创新教学内容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参没有提到过的绝不触及,缺乏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学缺乏

8、一定的广度,因些在教学中要适度使用教参,在理解吃透教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度的拓展,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可对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进行以下补充:(1)在有理数加法的学习后,设计前两个学段学过的两个结论:“若两个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是0”和“任何两数相加,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当数扩充到有理数后,这些结论是否还成立?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可以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2)在有理数乘法的学习后,设计若干个数相乘其积是负数与乘数中负数个数关系的探究,以此加深对有理数乘法符号法则的进一步理解;(3)在有理数乘方的学习后,设计计算一张纸对折若干次后的厚度的探究,让学生体验

9、数学探究的方法及感受乘方运算中数的快速增大;(4)在计算器使用的学习后,设计用计算器按流程操作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程序思想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体验数学的神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全面了解学情,反复加工教材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我们教师

10、在搜集加工课程资源时,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像,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教材的再生。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时,可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由于寒潮来袭,每天气温下降2度,已经预报明天的气温为零下2度,你能预知后天的气温是几度吗?3天后呢?4天后呢?如果气温继续下降,天数继续增加呢?有些学生想到用减法,有些想到用加法,有些想到用乘法。用到乘法的学生想:加数越来越多,书写与运算也就越来越麻烦,这使他想起小学时学的“相同加数相加”有简便运算。所以就将那个相同加数作被乘数,相加的个数作乘数,乘出了答案 。从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到课堂进行交流的,

11、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与作为教师的我是不同的,在交流中学生的不同认识是教案中、教材中没有的,这些不同的认识就是课程在两个教育主体、教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到课堂,通过交流实现课程的开发和创造。4、遵循认知规律,合理调整内容从总体上来说,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平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呈现都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有了这样的外在条件,教师就应该放开手脚,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也就是说处理教材要依据学生来“变”。备课应考虑学生的认认

12、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取舍,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再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合理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所以有些内容,可一带而过;而那些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培养能力的部分,哪怕是由学生一时的灵感火花引发的,也应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直到学生满足为止。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基础,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后面的知识来猜想、发现、归纳所要学的知识,能起到满意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性质第二课时时,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矩形) 的特殊性来帮助

13、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性的教学片断:T :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几何课本和作业本的纸来帮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寻找规律。我们的课本可以看作是什么图形?S1:长方形。S2:我认为可以看成平行四边形。T :说得都很好!它可以看作是长方形,我们以后知道也叫矩形 ,还可以看成是平行四边形。看课本表面,你看出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教材内容的整合,要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紧密结合,才能搭起教材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这里通过矩形通向平行四边形,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S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板书)T:很好,平行四边形还有没

14、有其他性质呢?现在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两条角线分别对折,你们能发现什么结论?用什么方法验证?各小组研究研究。(学生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自己手中,因此课堂异常活跃。)组一:我们发现对角线的长相等,我们是用尺子量的。组二:我们还发现有四个等腰三角形,而且相对的两个全等。组三:我们发现两条对角线被它们的交点分成的四条线段相等,我们也是量的。(人人参与、积极探究的气氛,这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T:(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1)大家又发现了不少的结论。请用你的方法说明OA、OC、OB、OD中的相等关系。组一:可以把纸片经过对角线交点横竖分别对折(演示),发现分别重合,说明相对的

15、CDABO个三角形全等,当然这四条线段也相等。组二:我们把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叠在一起,然后用圆规脚按住对角线交点处,把上面一张纸旋转180,能和下面的完全重合(小组派两个人上台演示),也说明了相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说明OA=OC,OB=OD。 图1组三:我们能用AAS或ASA证明相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OA=OC,OB=OD。T:方法都非常好,我们经常会用折叠、旋转、重合、全等这些方法来研究图形。看图中的对角线,能把你们的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S4:长方形的对角线被平分了。S5: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平分。(师板书) (学生由非常熟悉的、常见的这个特殊的图形得到了一个显而易

16、见的结论,为后面的知识形成作了极好的铺垫。这里既主张了新课标重视教师对教科书的重新认识,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基础。)T:(出示教具:用四根木条钉成长方形可活动的框架,两对角线用皮筋制作,拉动教具一对不相邻的顶点,可改变形状,得到一个普通平行四边形。)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小玩具,哪个同学上来玩玩变形游戏?(常规直观教具的使用,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大家观察:原来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对角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即由特殊向一般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S6: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等了,但对角线还是互相

17、平分。T:是吗?现在把你们手中的纸片裁剪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老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动手。)请大家折出并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各小组讨论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老师画图,如图2)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OA与OC,OB与OD是否相等?看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方法。DCBAO组一:我们用测量的方法量得OA与OC、OB与OD好象相等。组二:我们用半透明的纸临摹了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用圆规脚按住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发现两个图能重合,说明OA=OC,OB=OD。 组三:我们发现AODCOB,可以肯定OA=OC,OB=OD。 图2(通过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了动

18、态的探索对象。其实各种方法已是意料之中,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这里得来全不费工夫。教者的匠心在这里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T:棒极了,都不错。大家都用各自的方法猜想、验证、证明了一个结论,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S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T:(老师把前面的板书“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改写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今天大家真了不起,又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同学们都流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到的成果,他们有理由骄傲。以往一般都是先学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性,再学特殊平行四边形(如长方形)的特殊性,但这里反其道而行之,效果非常不错。)

19、T:(归纳)请大家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的这三个性质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的?S:边、角、对角线。T:非常好,我们今后经常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多边形。(这里让学生通过归纳,学会把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教学过程贵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会学”,既学法指导。这里正是渗透了这种思想。)四、科学改编教材,培养数学兴趣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依据“做中学”的理论,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的情景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关注

20、学生的经验积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堂。少年时代的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极少或不可能经常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果教师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将其恰当地引进课堂,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拓展活动内容广度,推进认知结构主动构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扩大参与面,通过抽象的知识本身与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来激活思维,尽可能的让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梯形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折一折 剪一剪:我们能否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通过折叠、剪拼得到梯形呢?若能,请大

21、家试一试(这种开放式提问,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学生活动:有的小组各剪各的,有的小组由一人主剪其他人指挥我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约5分钟后,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放着至少5个梯形卡片)T:哪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你们小组的优秀作品?并谈谈你的创作过程(小组代表交流,把自己小组的作品帖在剪帖板上展示)(提问富有赞赏、鼓励性,学生的积极性高)S1: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过一个顶点折叠以后,沿着折痕剪开得到的四边形都是梯形(如下图)S2:不一定从顶点开始剪,如下图折叠剪开后可以得到两个梯形S3:我折叠两次以后也可以得到梯形S4:我可以把矩形剪了后再拼成梯形,大家看

22、(边说边在剪贴板上操作)T:大家觉得这几位同学的表现棒不棒?S:棒!(热烈地鼓掌)在师生的平等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炼出数学现象,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最大成功体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喜悦无比,新课标理念得到充分体现。2、挖掘知识的实用性,从小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ABC例如:如设计路线问题:为改善市民吃水质量,市政府决定从新建的A 水厂向B 、C供水站供水。已知A、B、C之间的距离相等。为了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请你设计一种最佳方案,使铺设的输水管道最短。在图

23、中用实线画出你所设计方案的线路图。我以市民吃水的质量为背景,以新建水电站的设想为线索,为使造价最低,要在A、B、C之间建水电站,使三点之间的距离最短,引发学生设计出方案,使输水管道最短,这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打开学生的社会视野,让学生从课堂的书本中走向社会,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 3、全面引入数学开放题,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答案不惟一或有多种解题方法,这个问题就属于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引入开放题,不但兼顾了“后进生”和“优秀生”,更是在教学中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了各自的数学解题策略和发散思维。例如:对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请你说出它们的两个相同点(1) (2

24、) 再说出两个不同点(1) (2) 。同学们通过对这个题目的思考,可以从不同方面复习两种函数的性质,根据同学们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函数值(3)y随x的变化情况(4)x与y的符号(5)从图象分析。这样的复习避免了教师干干条条的机械化复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性。又如:动手操作,有一块菱形草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把这块草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道路宽度不计,请你设计方案。这类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同学们很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设计出的方案亦是多种多样。这类题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4、把身边数学引进

25、课堂,实现大众化数学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倡导“身边数学”引入课堂,实现大众化数学教学,发展数学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如下组织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探求新知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能回忆一下,一元一次方程是怎么定义的吗?(学生回答假想:必须符合的几个条件:1)两过都是整式;2)只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只有一次。)2、教师用PPT出示第一个问题:春天到了, 小明的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和老师去苏州春游,先到苏州乐园。乐园规定门票成人每张60元,学生每张30元,现买门票共花1840元。问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问:1)这个

26、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哪几个? 2)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吗?(有同学会说有,比较难) 3)如果设有教师x人,学生y人,你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吗?3、教师用PPT出示第二个问题:在参加春游的学生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多3人,如果设男生的人数为a人,女生的人数为b人,你能列出方程吗?学生列出第二个方程:问:观察这两个方程跟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假想:1)有两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只有一次; 3)两边都是整式。)4、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有两个未知数; 2)未

27、知数的最高次数只有一次; 3)两边都是整式二、反馈练习,巩固概念做一做:教师出示第二张PPT: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并说为什么?1)不是,最高次数二次;2)不是,右边不是整式;3)是;4)不是等式; 5)不是,未知数所在的项最高次数是2次。2、口答: 1) 2)三、探究归纳,发展能力试一试:教师出示第三张PPT:问题一:在苏州乐园里,好玩的项目真是多的不得了,一些学生一起去玩了青蛙跳和极速风车,完毕后老师一共付了38元,其中青蛙跳6元人,玩极速风车8元人你能帮助老师列出方程吗?问题二:小明说1人玩了青蛙跳4人玩了极速风车;而小华则说有5人玩了青蛙跳,1人玩了极速风车。你觉得他们说

28、的有可能吗?为什么?看投影,让学生相互讨论:1、先设未知数,然后列出方程; 设玩青蛙跳为x人,玩极速风车的有y人。列方程得: 6x+8y=38。2、教师板书:1)把x=1,y=4代入方程, 2)把x=5,y=1代入方程, 左边=61+84=38 左边=65+81=38 右边=38 右边=38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x=1,y=4是原方程组的解。 x=5,y=1是原方程组的解。答:所以小明和小华说的都有可能。3、引出: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如刚才,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学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表示。4、做一做:PPT显示: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

29、的解。(1) (2) (3)学生练习,教师纠正。5、例题解析:出示PPT:真是非常快乐的一天,傍晚大家来到宾馆,48位学生被分到大小两种不同的寝室,大寝室每间住8人,小寝室每间住4人,刚好住满,真是一点都不浪费。问大小寝室各多少间?如果设大寝室x间,小寝室y间。你能列出方程吗?叫学生先列出方程:1)你能用x的代数式表示y吗?解:移项得:两边同除以4得:巩固练习:用x的代数式表示y:1) 2) 32)求当x=1,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的三个解。教师板书一种的一个,其它两个由学生自己板书。四、反馈练习,及时调控1、课内练习:教师出示PPT:学生口答完成练习。已知二元一次方程1)用含y的

30、代数式表示x;2)根据给出的y值,求出相对应的x值;y02-21x3)写出方程的5个解。2、想一想:两天的春游结束了,真是有点恋恋不舍,在车上,小明盘算着这两天的花销,此次小明共带了200元钱,除去门票、住宿、吃饭等花了150元,手里还剩38元,另外的不太清楚怎么花了。只记得其中请了几位同学玩了2元一次的射击,还请几位同学吃了3元一支的冰淇淋。你能帮助小明算一下玩射击和吃冰淇淋的具体人数吗?1)引导学生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设有x位同学玩射击,有y位同学吃了冰淇淋。列出方程: 化简得:x12345y2)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理解,并写出相对应的y值;3)引导学生

31、对上面的解作出具体分析,并提问,哪些解是可能的?4)得出最后结论:有3位同学玩射击,2位同学吃冰淇淋。本节课通过小明的学校去旅游展开,由买门票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以及学生中男女生的人数两件事引出本节课的概念,再由玩游乐设施时产生的矛盾、晚上安排寝室时产生的问题层层深入,这件事和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其中穿插了课本中的一些练习。最后以小明对二天中花钱盘算展开讨论,使整节引向最后的高潮。五、有机整合教材,发展多种智力1、发掘文学艺术资源,创设数学课堂意境。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了“中国文学与数学”的学术讲演。他提出的“他山之石可攻玉,文学数学巧结合,数学与文学、艺术有

32、机碰撞”的学术观点,他的演讲使大家领悟到:虽然数学和文学、艺术等的研究对象不同,但这种对研究对象的浓情却是相通的。例如我们在方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学的应用诗词:李白打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解得。2、渗透不同学科知识,追求知识的立体化。不同学科内容的互相渗透,是学科之间的开放,追求的是知

33、识综合化,达到的是科际之和谐;同一学科知识的互相沟通,是学科内部开放,追求的是知识立体化,达到的是内容之优化;课内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向课外开放,追求的是教学生活化,达到的是效率之提高。这正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课程资源之活用,其实践意义具有普遍性。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和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科学的内容是一个极其富有探索价值的课题。例如,学生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你们检查过视力吗?检查视力时,医生经常让被查人通过对面的镜子,观察自己上方一张视力表,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生答:我们在科学中学到,实际上人从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虚像。在课堂

34、用到医院检察视力这一生活问题为学生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内容,而且还把科学学科的内容与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使物理学上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成为数学学习的知识背景,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意识;其中又以“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来引发学生探究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物理知识来猜测、验证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使平面镜成像这一科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数学定理中,从而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相互作用,巧妙地把课程的结构与课程的内容整合起来,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重新认识数学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

35、最优化已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它为数学教学已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并已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也对已有的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数学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并合理的方向转换,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内容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和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

36、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的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方式中,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例如:研究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性质传统教学中流程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画图(参数k,b取不同值)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巩固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函数图像性质的理解,学生是抽象的、粗线条的。整合后,

37、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参数改变对于图像的影响,以及图像变化所引起的参数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演示图像变化对解析式的影响及相反的过程。这种直观、动态的效果对概念形成不仅省时、易懂,而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新教材的建设是一件长期的系统工程。新教材怎样才能落实新理念?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这些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总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中好的东西我们要执行,同时也应及时地发现新教材的问题,指出其中的不足,组织更切实学生实际发展的内容,为数学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出谋献策,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陶磊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材处理艺术 数学教学研究2003年6月2、华丹丹 寻找中间地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8年3月3、陆丽梅 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灵活处理数学教材 云南教育 2006年第11期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