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及小麦蚜虫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737453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蚜虫及小麦蚜虫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蚜虫及小麦蚜虫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蚜虫及小麦蚜虫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蚜虫及小麦蚜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蚜虫及小麦蚜虫(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菜蚜菜蚜有翅蚜有翅蚜蚜虫的地位及追源蚜虫的地位及追源n 蚜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蚜总科。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简鼻亚目,人科,人亚科(黑猩猩,南方古猿 ),人属,智人n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n 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万年前即0.3

2、亿万年前,起源于非洲。n 昆虫的起源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n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n 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n 甲壳类起源说;演变演变n 陆栖祖先起源说,如多足纲是昆虫的近缘。节肢动物的演进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头部发展为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蚜虫大小蚜虫大小n 蚜虫的

3、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最大的蚜虫-长吻蚜 10毫米。最大的昆虫最大的昆虫n 最大的昆虫是绿竹节虫,身长达60厘米。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亚历山大鸟翼蝶翅展达30厘米。蚜虫分布及活动区间蚜虫分布及活动区间n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n 无翅蚜的活动范围仅几米,有翅蚜虫活动范围达几十米。n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 n 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蚜虫天敌蚜虫天敌n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

4、tomopathogenic fungi,绿僵菌)。天敌天敌天敌天敌主讲内容主讲内容n 1 形态特征 2 生活习性 3 种类 4 分布 n 5 生活 6 防治 7 影响 8 光合作用 n 9 分类 10 身体构造 11 摄食 12 共生关系n 13 繁殖过程 14 演化 15 敌害 16 防御一、形态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单眼和复眼单眼和复眼尾片和腹管尾片和腹管n 蚜虫所特有的尾片(cauda)和腹管。n

5、 。 大多数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蜡”), 成份为 甘油三酸酯。 蚜虫有类似于尾巴的刺突,位于直肠孔上,被称为尾片(cauda) 大多数蚜虫具有柔软的绿色躯体,但其他颜色也很常见,如黑色、棕色和粉红色。 蚜虫有多达六个触角。 蚜虫通过被称为stylet的口器来吸食植物汁液,stylet被包裹在称为rostrum(相当于上下颌骨)的鞘中。 有翅蚜 当蚜虫的宿主植物的状态变差或蚜虫数量过于拥挤时,一些种类的蚜虫会产出具有翅膀的后代,从而能够散布到其他食物源。有翅和无翅蚜虫有翅和无翅蚜虫 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第6腹节背侧有1

6、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 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形态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复眼和单眼复眼和单眼n 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危害危害n 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n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二、生活习性 蚜虫危害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

7、造成花、叶、芽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温暖地区可无卵期。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如苹果绵蚜三、种类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类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苹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是重要害虫。繁殖和共生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夏季一周产生一代。 雌性蚜虫一

8、生下来就能够生育。 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蚜虫和蚂蚁共生种类常见的蚜虫种类如下1.苹蚜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2.甘蓝蚜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3石原氏球蚜在云杉 道格拉斯等冷杉上产卵危害。4玉米根蚜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卵搬到草根上,然后转到玉米根上。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萎,也为害其他作物。5麦二叉蚜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

9、为黑色,成虫淡绿色,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6桃蚜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1 7棉蚜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棉花、甜瓜、黄瓜等10馀种作物。8豆长管蚜浅绿色,致死豌豆,传播黄豆花叶病。在车轴草和苜蓿上越冬,春季迁移到豌豆上。每只雌蚜虫产50100只幼蚜,每年720代。9马铃薯长管蚜在蔷薇科植物上产黑色的卵,孵出幼蚜粉红色及绿色相间,吃芽和叶。早春迁到马铃薯上。每23周一代。为番茄和马铃薯花叶病毒媒介。取食叶,致死蔓枝和花。1

10、0蔷薇长管蚜形大,绿色,有黑色附肢及粉红色斑。只生于栽培蔷薇上。11蔷薇圆尾蚜是苹果的重要害虫,使果实变形(蚜苹果),使叶卷曲。生活史中包括一种替换宿主车前草,秋天返回苹果树上产卵。也危害梨、山楂、花椒等。 12苹果绵蚜生活在根基部,可使苹果树矮小或死亡。幼虫体被白色棉花围住。 13五倍子蚜虫又名倍蚜虫 我国倍蚜虫有十多个种,分别寄生漆树滨盐肤木、青鼓杨树叶上,蚜虫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产生虫瘿,这些虫瘿统称五倍子。 五倍子又称为百虫仓,可提炼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原料。我国使用五倍子已有 2000 多年历史,主要应用医药上。有收敛止咳、涩肠止泻、兼具消肿、解毒、避孕等功效。

11、 应用没食子酸和单宁酸为原料制作药品,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疗效明显。 在医药、饮料、纺织、制革、石油、钻探、冶金、稀有金属提炼、墨水、航海、橡胶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重要工业原料。麦蚜 麦蚜常见的麦蚜有麦长管呀、麦二叉蚜及禾镒管蚜。 麦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嫩穗的汁液。 小麦苗期受害,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蘗减少,重者麦株枯萎死亡。 穗期受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甚至全株死亡。 还可以传播多种麦类毒素病,如黄矮病。豌豆蚜虫 豌豆蚜虫(Pea aphids)可以收获阳光,并使用这种能量进它可能是到2013年止已知唯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物种。

12、它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绝大多数动物都依赖类胡萝卜素,如视力、骨骼生长及合成维生素等。所有已知的动物都是通过进食植物、藻类和真菌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豌豆蚜虫靠阳光就可以。菜蚜菜蚜 寄主: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 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9,714,04个。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

13、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菜蚜 世代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越冬繁殖 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 长江以北地区在蔬菜上产卵越冬,翌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发育适温 6 -25度 在较低温情况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发育历期17.5天,桃蚜9.9,需24.5天。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

14、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分布与危害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 一般麦长管蚜在少雨的冬春麦区发生最高 危害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除小麦、大麦、燕麦、高粱和玉米等寄主外,还能为害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 危害早熟禾、看麦娘、马唐、狗牙根和野燕麦、雀麦、星星草和马唐等杂草。为害麦蚜的为害麦芽症状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 直接为害 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汁液。 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 间接为害 指麦蚜在为害同间,传播小麦

15、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麦蚜的为害麦蚜的为害生活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的全周期 。 玉米蚜 在一年内存在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常以孤雌成虫或若虫在麦苗或其它禾本科植物苗上越冬。 在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或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同一种蚜虫可以既有不全周期的类群,又有全周期类群。有些种类在一定地区是不全周期,在另一地区是全周期。 桃蚜在我国为全周期,在华北大都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欧洲的桃蚜为不全周期。发生态势 麦蚜在我国西南麦区为中等发生,黄淮、江淮和华北南部麦区为偏重发生,河南、山西南部和山东胶东半岛虫量明显偏高。 江淮麦区:百株蚜量560头。 黄淮海麦区:河南

16、省偏重发生,一般百株蚜量50100头,南阳最高达500头以上。防治策略分为苗蚜和穗蚜两个危害阶段,应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 当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 500时,每亩用1 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2 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3 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 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注意问题 由于前期温度普遍较低,麦蚜种群增长较慢 如果45月份温度不是急剧上升和没有暴雨冲刷,将有利于麦蚜暴发危害。 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麦田要及时防治。影响1 受蚜虫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如生长率降低、叶斑、泛黄

17、、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 蚜虫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 2 携带真菌、病毒。花叶病毒,马铃薯晚疫病菌。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大饥荒, 蚜虫对于1840年代由于马铃薯感染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而导致的爱尔兰大饥荒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在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饿死,病死,饥荒外逃超过一百万n 3 蚜虫所分泌的蜜露覆盖于植物表面有利于真菌的传播,而这些真菌又会对植物造成损害。 而蜜露也能够降低农药的效果。n 4 由于蚜虫对于植物,特别是经济

18、作物的危害,人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对蚜虫的活动进行控制。摄食几种独特现象 蚜虫大多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即它们只以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为食。也有少量蚜虫为多食性,如绿色桃蚜虫(Myzus persicae),能够以不同科的数百种植物为食。 蚜虫以植物的韧皮部筛管中汁液为食,其进食方式是被动的,因为一旦 筛管被刺穿,在高压作用下,汁液就会自动进入蚜虫的食道。n 在进食过程中,蚜虫常常会将携带的植物病毒传播到宿主植物上,如马铃薯、谷物、甜菜和柑橘等。 这些病毒有时能够导致植物死亡。n 植物内含有低浓度的含氮物质,用于制造蛋白质。这就使得蚜虫要摄入大量的超过自身体积的汁液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而多

19、余的液体就会通过直肠以蜜露(honeydew)排出。n 由于排出的体积如此之大,有时会“像下雨一般掉落”。 蚜虫的蜜露富含糖类。生关系和蚂蚁共生和蚂蚁共生n 蚂蚁保护蚜虫免受气候和天敌危害,把蚜虫从枯萎植物转移到健康植物上,并轻拍蚜虫以得到蜜露(蚜虫分泌的甜味液体)。和蜜蜂合作蜜蜂一些针叶林中的蜜蜂会采集蚜虫所分泌的蜜露来制造蜂蜜。和巴克納氏菌共生共生菌 巴克纳氏菌 许多蚜虫是内共生细菌的宿主。 蚜虫无法从植物韧皮部获取维持生长和发育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而其自身也无法合成这些物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蚜虫与巴克纳氏细菌Buchnera)不仅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甚至成为了互惠互利、生死相

20、随的好伴侣。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蚜虫体内,都存在着巴克纳氏菌,它们为蚜虫提供那些必须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弥补蚜虫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不足;蚜虫则为巴克纳氏菌提供它们自己不能生产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该菌的生存。 它们离开了对方,都不能独立存活,因此也被称为蚜虫的专性内共生菌,或者初级内共生菌。 当小蚜虫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感染了巴克纳氏菌,当她成为母亲,开始孕育新生命的时候,又将该菌传给了自己的宝宝,如此循环往复,世代轮回。敌害生活威胁生活威胁蚜虫的身体柔软,因此具有大量的昆虫天敌。蚜虫也常常受到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的侵染。此外,蚜虫也容易受天气,如降雨、气温、风 等的影响。攻击蚜虫的昆虫有瓢虫

21、、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蚜狮、蟹蛛 和草蛉等。 真菌真菌侵染蚜虫的真菌包括弗氏新接霉蚜霉菌(Neozygites fresenii)、虫霉(Entomophthor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us),如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蚜虫一旦黏上了空气中真菌的孢子,这些孢子就会发芽并穿透蚜虫的皮肤,在蚜虫的血淋巴(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生长。三天之后,蚜虫死亡,真菌释放出孢子到空气中。受感染的蚜虫体表会覆盖上一层羊毛

22、状物质并且不断变厚直到蚜虫死去。 冻融冻融 蚜虫容易由于不好的天气(如春季冻融期)而死亡。 温度温度过高的温度会杀死蚜虫体内的共生菌,从而使得蚜虫缺乏营养而死。 降雨降雨会阻止带翼蚜虫的迁移,并且会将蚜虫从植物上击落,使得蚜虫由于撞击或饥饿而死亡。 防御 蚜虫发展出了多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方式。一些种类的蚜虫能够与植物组织作用,使得植物形成一个瘿(一种不正常的植物组织增生),而蚜虫就可以生活在瘿中,从而保护它免受天敌的捕食。这些能够造瘿的蚜虫中的许多都能够异化出一些具有防御功能的“士兵”蚜虫来保护瘿。 例如,亚历山大角倍蚜是一类士兵蚜虫,它们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类似类似于螯的口器。中国麸蚜(Melaphis chinensis)能够造出一种特殊的瘿。这种瘿被用作制造中药五倍子,治疗咳嗽、腹泻、痢疾、盗汗以及止肠出血和子宫出血。此外,这种瘿也是生产单宁酸的重要原料。 还有一些蚜虫(卡绵蚜)能够分泌一层绒毛状的蜡覆盖于体表来进行防护。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够储藏和释放出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强烈芥末油气味的化学物质来吓跑天敌。蚜虫也能够通过踢等动作来攻击蚜茧蜂从而保护自己。通常认为腹管是分泌蜜露的器官。 但实际上,蜜露是从蚜虫的肛门分泌出来的, 而腹管的作用是分泌化学防御物质,如蜡。也有证据表明在一些情况下,腹管蜡能够吸引蚜虫的天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