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872917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4.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子基本知识之扇子的结构与特点(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柄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 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编扇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由于柄扇历史较长,所以种类多,质地杂,良莠差异大。除引风纳凉外,还有表示身份的,如车驾上,仪卫的障扇。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

2、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 2319 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人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制造泥金的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称“浑金”。现在有的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根据芥子园画传记述,泥金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

3、而苏州姜思序堂的制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而洒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是工艺上的不同。它们是先在扇面上施胶,然后将金箔以小片密集状洒上扇面,成雨夹雪洒金面,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也有称“洒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称“片金”,也有称“洒金”。如全部布满金,即称“冷金”。有些扇庄将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称之为“半冷”。实际上泥金,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见的几种,都有

4、“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别。而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并非如陈述那么简单。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艺,有自己的专门、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所以对各种金扇面的称呼也不同,如有“韵松堂拣制全特加重赤泥”、“九华堂宝记监制元赤冷”、“王星记制品杭半赤冷”。在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明五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杂俎载:“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以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

5、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还如长物志记载: 其画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从目前所见的传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谢缙的汀树钓鱼图等。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 3 层、4 层、5 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

6、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真是判若云泥。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谓之

7、“红花绿叶”。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称怀袖雅物”。明文震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亨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录曰:“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确实,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如是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如乌木、牙、骨、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

8、。这两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扇面用工笔彩绘,红日高照,群山起伏,古松盘曲苍翠,群鹤或立或舞,扇骨用细拉花图案衬托扇面。在打磨中,水磨具有独特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有天成之美的,如湘妃,斑竹等,本身丝纹缕缕,彩纹斑斓,花斑点点,一经水磨,更具晶莹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悦目、疏密自趣。而髹漆是对材料不足的弥补。如打磨贵在天趣,则髹漆妙于人工。髹漆早在明代已流行,日趋花样增多。主要有单色漆和斑纹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金星珊瑚漆和细金雨雪满堂,前者以珊瑚红漆作地,洒以薰黄的银箔碎片。后者也是珊瑚红漆作地,而洒金片如

9、雨夹雪。还有波罗漆和各种八宝漆,更有之嵌螺甸等工艺。特别是“漆心玉边”,在大骨中间漆以花色图案、留出骨边作为边框。髹漆主要使扇骨漆光闪烁,既五彩缤纷,又不失文静玉润之雅。雕刻是对扇骨的装饰,首先选图案,题材丰富,无所不取。但做工之精良却是关键。特别是反映雕工之水准的是竹雕,浅刻与深刻,尤其是“留青”。留下竹青为纹,露出竹黄为底,烘托层次,对比色彩。对不同质地的扇骨,还用镶、嵌、画、烫等手法进行装饰美化。如木骨有嵌有烫、漆骨则有刻有画。真是变化万千,佳构巧思,妙趣无穷。难怪在明清时期能出现如此之多的制骨驰名者。明长物志云:“其匠作则有李昭、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10、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扇骨的形式相对说来较为简单,而其细部如肩、头的变化繁多。扇骨的长、短、多、少、宽、窄及式样决定了扇子的形状。但主要取决于扇肩和扇头的变化和扇骨的数量。扇肩通常在大骨的偏下方,若在中间为对开肩,若偏上称“倒肩”。扇肩也分有肩、无肩。肩头变化多,有排茄、古方、燕尾、玉兰、梅花、如意、竹节。常见为方形、圆形。大骨,一般分花式和素式两大类。花式以曲折型,素式为平直型区分。两类均有宽窄、长短之分。折扇的品种甚多,由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场合各异,而各取所需。如男式以九五十六或九五十八;而女式较小,为七寸卅。扇头,亦称“端”。其造型是折扇中最

11、具特色与魅力的。据乾隆吴县志载:“马(勋)圆头、李(昭)尖头、柳(玉台)方头、蒋(苏台)沈(少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楼)方圆井精、各擅其巧。”而流传至今的扇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枚不胜举。其实,对扇骨的收藏重视要数苏州。扇骨作为民间工艺品,在苏州不仅流传很多,而且在 50、60 年代制骨名手云集。特别是文博系统的一批老专家,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家与文物鉴定家。在他们手中进出的扇骨均可以“万”来计数。为苏州博物馆征集了一大批成扇、扇骨。同时他们还常将自己家藏的,或刚征集到的,结合馆藏的扇骨、成扇来进行比较,商讨,鉴别。通过切磋琢磨,区别仿造与新创作

12、的,并定期举办一些小型鉴赏会来提高鉴赏水平。甚至举办多次成扇、扇骨展览。将部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扇头按时代绘成示意图展示。有些专家家藏的扇骨之精,扇头之美,难以言表。讲到扇头的变化无穷,佳构百出,妙趣无比。其发展有一个连续性、继承性,有些扇头虽然为元、明时期的,而在清代民国还在继续使用,仅将扇面换之。特别是仿造,各时代都有,直至今日。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扇钉及其工艺:“画龙点睛”,小小扇钉,对一柄精骨名画扇显得那么的重要,称之谓“扇骨尾部之枢钮工序”。先打眼,贯入牛角钉,再用火烫加帽。而要烫成帽,也不那么容易。一般用“钳烫”和“钻烫”方法

13、,这样不仅钉轴不会脱销,还能有“鼠眼”,俗称“一粒椒”、梅花等多种花式出现。特别是,有些讲究者,为了点缀扇骨,在鼠眼上加上螺盖。还有些为了美化扇头,将一些扇头面积大的,如松枝圆头、花鼓圆头、开肩茄圆头、大圆头、葫芦圆头、正圆头、荸荠圆头(图十七)、琵琶圆头等。在大骨头部外,将一些圆形、环形,菱花形及其他图形的翡翠、白玉、宝石,各色的料器或金、银、铜的薄片镶嵌。然后烫钉。有的在钉梢上加帽钉,通称螺盖。其螺盖和镶嵌物或相映成趣,或画龙点睛,或浑然一体。使扇骨整体色调和谐,明快。特别是一些髹漆,嵌螺甸的扇骨更讲究扇钉的点缀。相关上传相关我爸爸有个好习惯 省吃俭用 其实用个贬义词来说就叫抠门 但这个抠门不是对人0cc0af0ca 易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