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课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872670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单元第1课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第1课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第1课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1课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1课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的概念: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社会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A.农业: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b.兴修水利 c.农田施肥 d.荒地的开垦 B.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 C.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繁华的商业中心。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削弱。 B.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新兴地主阶级和自

2、耕农阶级。 2.社会政治上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表现: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制;以实现俸禄制度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的联合执政。 3.军事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表现: A.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 B.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规模更大,更频繁 影响: 成为各国改革,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原因: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表现: A.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B.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影响

3、: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时期国家改者 变法的内容作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齐国 管仲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齐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国君“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魏国 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保护小农经济;制定法经,加强法制使魏率先强盛起来;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限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封君三代后子孙的爵禄;强令贵族迁居;裁免冗官,削官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其他诸国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

4、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有一定成效,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 思考:比较春秋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及其根本原因 同: A.背景相似: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目的相似: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异 A.目的:前者的改革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后者的改革是要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 B.内容:前者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上层建筑;后者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度。 C.结果:前者的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后者的改革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确立了封建制度。 D.性质: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制改革

5、。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秦国的逐步发展: 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独霸西戎,开始步入春秋强国行列,但仍比中原各国落后。 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进行改革,但总体上落后的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A.国君的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B.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C.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D.各国的变法为秦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历史机遇 A.三家分晋,阻秦力量大大削弱。 B.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立功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提供了可能性。 C.秦孝公继位(前361年),

6、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商鞅变法的背景: 1.有利的时代背景: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 社会经济上: 社会政治上: 军事上: 思想文化上: 2.各国的改革变法客观上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秦国本身所具有的改革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历史机遇。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动引起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深刻的社会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商鞅变法改变了秦

7、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练习: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 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 3.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4.春秋时期,齐、鲁等国改革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A、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 B、国均收入增加 C

8、、私田增加 D、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形成 5.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一图二 图一和图二主要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怎样的变化? 政治上: 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春秋时期的宋、鲁、吴、越等诸侯国都已消失,被其它诸侯国兼并;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与仍然存在的秦、齐、燕、楚一起构成“战国七雄”,中原各政权控制的范围扩大了。中国的范围在东北、北方和西南部有所扩大。 经济上: 封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一些封建城市。 民族关系上: 春秋时期北方的戎狄等民族已被匈奴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