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8724534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8.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资源描述:

《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基础知识文档资料(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和林县国税局 王多军2前面的话前面的话普通人对国学的认识 一、深奥 二、遥远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商3第一讲第一讲 导导 论论n什么是国学?n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四羊方尊 商4一、“国学”的本意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什么是国学?毛公鼎 西周5二、“国学”概念的源起与演化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 (一)、张之洞:(一)、张之洞: 张之洞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

2、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 (二)、章太炎:(二)、章太炎: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 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6 (三)胡适(三)胡适 “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

3、;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四)吴宓(四)吴宓 “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本院所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在国学正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文等,悉国学也。” (五)邓实(五)邓实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7 (六)季羡林:(六)季羡林:“大国学大国学”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

4、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七)、国外学者(七)、国外学者 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做“汉学“、“支那学”或“华学”。至于“中国学”的称谓,则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镶嵌琉璃错金银漆壶镶嵌琉璃错金银漆壶 西汉西汉8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 国学有三个层面: (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 (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 (三)它是一种思维智慧 。漆耳杯 汉9国学包含哪些内容?国学包含哪些内容? 以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

5、音韵学、文献学等;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为主导,影响最大,其余各家列从属地位; 以四库全书分,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以内容分,国学分为考据之学、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辞章之学。10第二讲第二讲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 一、考据之学一、考据之学 二、义理之学二、义理之学 三、经世之学三、经世之学 四、辞章之学四、辞章之学 踏飞燕铜奔马踏飞燕铜奔马 汉汉 11 一、考据之学一、考据之学 考据之学是实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学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考求文字的真相 2.考求书籍的真相 3.考求文物的真相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12(一)考求文字

6、的真相(一)考求文字的真相 1 1、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 2、研究字音的音韵学 3、研究字义的训诂学 法门寺纯金四门塔 唐代1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1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15 1 1、百姓、百姓 战国以前,多为贵族的总称(当时贫民无姓)。商代贵族总称“百姓”。战国以后,“百姓”多为贫民的通称,与“民”同义。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2 2、民、民 古代有别于君臣之称的众庶。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3、匹夫、匹夫 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吕氏春秋:“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惜,此之谓全德之人。”

7、 4 4、布衣、布衣 即“平民”,古代对百姓的称谓。由平民不能穿丝,只穿麻、布而得此称。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5、黔首、黔首 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后世亦有用者。“黔”,黑色。“黔首”,即黑头。秦尚黑色,贵族加冠,平民一律以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6 6、黎民、黎民 古对平民百姓的称谓。虽说法不一,但皆指平民。一说,“黎”,黑也,“黎民”犹秦之“黔首”;一说,“黎民”为“九黎族之民”。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 7 7、黎苗、黎苗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黎苗”犹“黎民”,指众民。后汉书邓皇后记:“损膳解骖,以赡黎苗。”

8、 8 8、黎燕、黎燕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燕。” 9 9、氓隶、氓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010、赤子、赤子 指代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1111、白衣、白衣 因其穿白色衣服,以此指代百姓。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1212、白屋、白屋 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以此代指平民。汉书萧望之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16 1313、丁口、丁口 我国古代社会中以成年男子为劳动力(人丁),因而又以此

9、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 1414、白身、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15、庶人、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众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 1616、褐夫、褐夫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褐”为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袄,为贫贱人之服。“褐夫”为衣褐之人。孟子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1717、 黎

10、藿黎藿 本指粗劣饭菜,贫民生活困难,常以野菜充饥,就以“黎藿”代替百姓,意为吃粗劣饭菜的人,用以区别肉食者。陈子昂感遇二十九:“肉食谋何失,黎藿面纵横。” 1818、蒿莱、蒿莱 指野草,杂草。百姓多住乡野,故称蒿莱。陈凤梧明:“我愿吾皇法三代,早施仁政及蒿莱。” 1919、苍生、苍生 本是草木生长的地方,有时也借指百姓。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020、闾阎、闾阎 本指里巷的门,也常指贫民。史记苏秦列传:“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秦。” 2121、闾左、闾左 古时贫者居于闾左,富者居于闾右,“闾左”借指贫民。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222、

11、民众、民众 古时对百姓的称谓。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2323、生灵、生灵 古时对百姓的称谓。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2424、野人、野人 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17 (二)考求书籍的真相(二)考求书籍的真相 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 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 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 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 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 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八棱秘色瓷净水瓶八棱秘色瓷净水瓶 唐代唐代1819(三)考求文物的真相(三)考求文物的真相 1

12、、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古迹、文物的考古学 2、研究钟鼎彝器、碑铭刻石的金石学 3、研究龟甲兽骨刻写记号的甲骨学 4、研究出土竹简、帛书的简帛学 5、研究西域文献的西域学 6、研究敦煌文献的敦煌学 7、研究清宫内阁大库档案的档库学等。 20蟠龙纹甗21(二)义理之学(二)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 1.诸子学说 2.两汉经学 3.魏晋玄学 4.道教神仙之学 5.六朝隋唐佛学 6.宋明理学 7.乾嘉朴学 8.新儒家唐三彩马22(1 1)儒家)儒家起源: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

13、,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董仲舒 唐代:韩愈、李翱 宋朝: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 明朝:陈献章、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戴震、阮元、曾国藩经典著作:十三经:诗经、尚书、 周易、 春秋、 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 仪礼、周礼、礼记、 尔雅、 论语、孝经、 孟子思想旨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子学说诸子学说23孔孔 子子24孟 子25荀 子26董仲舒27朱熹28王守仁(阳明)29(2 2)道家)道家起源:司马谈论六家旨要“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14、。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经典著作:老子、庄子思想旨要:自然无为30老子31庄子32(3 3)法家)法家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思想旨要:法、术、势33韩非3435李斯36(4 4)墨家)墨家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

15、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代表人物:墨子经典著作:墨子思想旨要:兼爱、非攻37墨子38(5 5)名家)名家起源: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 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经典著作:公孙龙子、惠子思想旨要:辩名析物39(6 6)阴阳家)阴阳家起源: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代表人物:邹衍经典著作:邹子思想旨要:阴阳五

16、行40(7 7)纵横家)纵横家起源: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代表人物:张仪、苏秦经典著作:张子、苏子思想旨要:连横合纵41(8 8)小说家)小说家起源: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经典著作:伊尹说、鬻子说、虞初周说、青史子42(9 9)农家)农家起源: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17、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 “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代表人物:许行43(1010)杂家)杂家起源: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代表人物:尸佼、吕不韦、刘安、东方朔经典著作: 尸子 、吕氏春秋、淮南子44两汉经学(一)简介(一)简介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

18、 (二)代表人物(二)代表人物 董仲舒、班固、公孙弘(三)经典著作(三)经典著作 春秋繁露、白虎通义(四)思想要旨(四)思想要旨45魏晋玄学(一)简介(一)简介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二)代表人物(二)代表人物 王弼、何晏、裴頠 、郭象(三)经典著作(三)经典著作 道德论、老子注 、庄子注、周易注(四)思想要旨(四)思想要旨46道教神仙之学 (一)简介(一)简介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

19、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成仙、救济世人,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

20、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二)道教的兴起与流传(三)道教的流派(四)道教的代表人物(五)道教的经典著作(六)道教的教义4748六朝隋唐佛学(一)佛(一)佛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第三、 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第四、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二)佛学(二)佛学 佛学是对佛教教义的研究。 佛陀将教法授予弟子,弟子们辗转传至后世,所结集之经、律、论三藏内容,不外剖释宇宙现象、人生真相,示导如何解脱以达安乐之法门。故佛学所探讨之主题,系以人生解脱为中心,兼论及宇宙之问题二大部分。 (三)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三)佛教传入中国的历

21、史(四)佛教的流派(四)佛教的流派(五)佛教的经典著作(五)佛教的经典著作(六)佛教的教义(六)佛教的教义49宋明理学(一)简介(一)简介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二)流派(二)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闽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

22、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三)经典著作(三)经典著作 朱子语类、二程遗书、近思录、船山全书(四)思想要旨(四)思想要旨50乾嘉朴学(一)简介(一)简介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二)代表人物(二)代表人物 顾炎武、戴震、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

23、孙、王引之(三)经典著作(三)经典著作 孟子字义疏证、尚书古文疏证、说文解字注、王氏四种(四)思想要旨(四)思想要旨51新儒学(一)简介(一)简介 近现代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二)代表人物(二)代表人物 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马一浮、牟宗三、徐复观、余英时(三)经典著作(三)经典著作 新理学、新道学、中国哲学史大纲(四)思想要旨(四)思想要旨52(三)经世之学(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

24、端,向内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列为下述三项: 1.1.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2.2.社会科学社会科学 3.3.应用科学应用科学 泰和重宝 金531.自然科学 即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关系之学。包括天文历法、舆地学、算术、格物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542.社会科学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也相当多。如研究人群血统演进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刑法学”、

25、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研究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科学。 云锦553.应用科学 人类发明了许多技术,来维护和改善生活条件,叫应用科学。如有关衣食的“农桑学”、治理水土的“水利学”、治疗疾病的“医药学”、强身健体的“气功学”、器物制造的“工艺学”、房屋园林构件的“营造学”等。还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堪舆学”、“述数学”、“占梦学”等,如果去除其迷信因素,也有研究的价值。 桐荫仕女图 玉器56(四)、辞章之学(四)、辞章之学 辞章之学又称文艺之学,包括文学与艺术两项内容。 (一)文学(一)文学 (二)艺术(二)艺术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代57 (

26、一)文学(一)文学 1、诗经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5、宋词 6、元曲 7、明清小说紫檀藤心矮圈椅紫檀藤心矮圈椅 明代明代58诗经诗经 蒹葭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9九歌九歌 云中君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

27、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60归田赋归田赋 汉汉 张衡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6

28、1静夜思静夜思 唐唐 李白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62渡汉江渡汉江 唐唐 宋之问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63游子吟游子吟 唐唐 孟郊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64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 唐唐 王维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65送汪伦送汪伦 唐唐 李白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66闺怨闺怨 唐唐 王昌龄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29、,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67 离离 思思 唐唐 元稹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68山居秋瞑山居秋瞑 唐唐 王维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9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 唐唐 杜甫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70凉州词凉州词 唐唐 王翰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7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唐 岑参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

30、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2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宋宋 苏轼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3一剪梅一剪梅 宋宋 李清照李清照 红

31、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4钗头凤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75(1)散曲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 元元 马致远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32、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6 (2 2)剧曲)剧曲 西厢记西厢记 长亭送别长亭送别 元元 王实甫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77879明清小说80(二)艺术(二)艺术 艺术包括书法、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 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322窟 初唐 81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

33、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尚态-元、明以来,中国社会渐趋僵化,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注重形态美。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具象与抽象; (3) 情感与象征。 82甲骨文83金 文84城隍庙碑 唐 李阳冰 (篆书)85礼器碑 东汉 (隶书)86兰亭记唐 欧阳询(楷书)87 兰亭集序 唐虞世南摹本(行书)88平复帖

34、 西晋 陆机(章草)89上阳台帖 唐 李白 (行草)90自叙帖 唐 怀素 (草书)91题瑞鹤图 宋 徽宗 (瘦金体)92意境高远的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

35、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93阴山岩画94龙凤人物图 战国95敦煌壁画 飞天 (临摹品)96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唐代摹本)97五牛图 唐 韩滉98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99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剩山图 无用师卷100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

36、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按照功能分类,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七类: 1、居住建筑 2、城市建筑 3、宫殿建筑 4、礼制与祠祀建筑 5、陵墓建筑 6、佛教建筑 7、园林和园林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101万里长城102故宫103江南园林 (拙政

37、园)104赵州桥(安济桥)105山西应县木塔106安徽民居107福建土楼108金陵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塔 109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中国史前至清代以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制成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作品。圆雕与浮雕是其主要形式,此外尚有透雕、线刻等。依材料可分为泥塑、陶塑、瓷塑、木雕、玉雕、石刻、砖雕、骨牙雕刻、竹雕、金属铸像等众多品种;按用途大致可区分成纪念性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雕塑、 园林雕塑、 陵墓雕塑、明器雕塑、宗教造像、案头雕塑等不同门类。中国古代雕塑创作非常发达,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雕塑领域有着辉煌的建树。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一)实用性明显 (二)装饰性突出

38、(三)绘画性强烈 (四)意象性超凡菩萨漆金彩绘木像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宋宋110秦始皇陵兵马俑111东汉击鼓说唱俑112敦煌佛像113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唐114昭陵六骏拳毛騧 115圆明园兽首116和谐优美的乐舞艺术 乐声袅袅,舞姿翩翩,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流行久远。乐和舞在其起源之初曾经密不可分,随着诗歌的兴起,乐和舞又与诗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重要的文化特征。从远古迄于隋唐,歌舞一直是表演艺术的主流。隋唐以降,诗、乐、舞经综合提高,又把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不断推向高峰。民间各族乐舞是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的重要资源,当其被采撷进入宫廷后,经专业乐师的加工提高,一方面彰显着礼仪的

39、功能,一方面也趋于典雅华美。西周的雅乐、唐朝的燕乐凝聚着传统乐舞的精华。以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为两大体系的宗教音乐,也丰富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敦煌莫高窟390窟宫廷行进仪仗乐队图(隋)117编钟118笛吹陶俑 抚琴陶俑 东汉119敦煌歌舞(壁画)120辽 素三彩乐人立俑121纳西古乐122 需要注意的是:考据、义理、经世、辞章之学,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必须结合成一个整体,才是完整的国学。 考据之学是接受和检验知识之学,由外向内,应该臻于至真。辞章之学发抒情意,描状自然之态,由内向外,应该臻于至美。义理之学是体,经世之学是用,体用结合,内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会,应该臻于至善。 贴金宣德炉 明123第三讲第三讲 学习国学的意义学习国学的意义为什么学习国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国学?明成化斗彩鸡缸杯124为什么学习国学? 一、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125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国学?一、要有敬畏之心二、要有辩证意识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1261271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