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845220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级营养师论文脂肪与营养的关系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高级营养师论文(国家职业技能一级)文章题目:脂肪与营养的关系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河南省工作单位:*脂肪与营养的关系*食品公司 *摘要:脂肪是七大营养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种子。脂肪的营养 价值依据消化率、必需脂肪酸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来评价。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和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脂肪 供给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o脂肪摄入过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2、摄入量高是导致血胆固 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口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反式脂肪酸危害人类健康。脂肪与 人类肥胖关系密切。关键词:脂肪酸营养膳食健康脂肪是七大营养素之一,与碳水化合物、蛋口质并称为三大宏量营养素,与人类营养 有重要的关系。一、脂肪的定义脂肪,乂称为真脂、中性脂肪及三酯,包括脂和油,它既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 分,乂是提供热量的主要物质之一。常温下呈固态者称脂,呈液态称油。含有C、H、0三 种元素,分子结构为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的甘油三酯。二、脂肪的分类根据脂肪中含有的脂肪酸饱和程度不同,脂肪可以分为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两种。 根据脂肪酸碳链上有无双键分为不饱和脂肪

3、酸、饱和脂肪酸。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为饱和 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为不饱和脂肪。根据脂肪来源不同,脂肪可以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动物脂肪以含饱和脂肪酸为 多,在室温中呈固态。相反,植物油脂则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呈液态。三、脂肪的功用(一)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每1克脂肪可产 生能量9千卡,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所产生的能量高1倍以上。(二)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膜中含有大量脂肪酸,脂肪酸是维持细胞正常的 结构和功能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三)维持体温、保护脏器,脂肪组织在体内对器官有支撑和衬垫作用,可缓冲机械 冲击。(四)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

4、、K、E等,同时促进这些维生素在肠道的 吸收。(五)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乂不能合成,必须山食物 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六)食物中的脂肪还能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四、脂肪的来源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种子,来源比较丰富,在自然界容易获得大量 脂肪原料。植物种子中以果仁脂肪含量最高,最高可达50%以上,而且其脂肪组成多以亚油酸为 主,所以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亚油 酸含量较高的油有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其含量 较高的油有茶油(含油酸粉、橄榄油(83%).花生油

5、%)等。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禽肉一般含脂肪量较低,多 数在10%以下。鱼类脂肪含量基本在10%以下,多数在概左右,且其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 多。蛋类以蛋黃含脂肪最高,约为30%左右,但全蛋仅为10%左右,其组成以单不饱和脂 肪酸为多。主要脂肪的脂肪酸成分见表lo根据权威统讣,每100克各种原料中所包含的脂肪的含量较高的有:辣椒油100克,胡麻油100克,橄榄油克,花生油克,大豆油克,菜籽油克,麦芽油克, 香油克,色拉油克,猪油(炼制)克,黄油98克,奶油97克,酥油克,牛油92 克,猪网油克,猪油(板油)克,肥膘肉克,猪肉(肥)克,羊油88克,松子仁 克,猪肋条肉(

6、五花肉)59克,核桃克,松子(炒)克,櫃子57克,鸡蛋黃粉 克,葵花子仁克,开心果53克,花生酱53克,榛子仁(炒)克,葵花子(炒) 克,南瓜子(炒)克,芝麻酱克,杏仁(炒)51克,鸭皮克,葵花子(生)克, 腊肉(生)克,炸薯片克,腊肠克,南瓜子仁克,花生(炒)48克,花生仁(炸) 克,黑芝麻克,西瓜子仁克,杏仁克,甜杏仁克,西瓜子(炒)克,榛子(干) 克,花生仁(炒)克,花生仁(生)克,北京填鸭克。表1:主要脂肪的脂肪酸成分表名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豆油142358花生油174632橄榄油13748玉米油132459棉籽油261850葵花籽油132459红花油91275改良

7、菜籽油75533椰子油8662棕楓油(核)81112棕櫚油49379葡萄籽油111668核桃油91670奶油62294牛脂50424羊油47424猪油404511鸡油304521五、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营养学上根据以下三项指标评价一种脂肪的营养价值:(一)消化率。一种脂肪的消化率与它的熔点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越低, 越容易消化。因此,植物油的消化率一般可达到100%。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含饱 和脂肪酸多,熔点都在40C以上,消化率较低,约为80%90%。(二)必需脂肪酸含量。植物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较高,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 同。(三)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动物的贮存脂肪儿乎不含维生素

8、,但肝脏富含维生素A和 D,奶和蛋类的脂肪也富含维生素A和D,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这些脂溶性维生素是维持 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六、脂肪酸的营养功能脂肪酸是脂肪水解后生成的脂肪族疑酸化合物的总称,U前已发现的天然脂肪酸有200多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脂。根据饱和度不同,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通常认为,碳链长度为C4-C10的SFA不影响血清胆固醇的浓度变化,在膳食中可代 替30%的碳水化合物,且不影响血清胆固醇值。碳链程度为C8-C10的SFA被吸收后进入 肝脏直接作为能源,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可以添加在

9、婴幼儿食品中促进生长发育,同时 对吸收不良的病患者提高高能量。碳链长度为C12-C16的SFA如月桂酸、豆蔻酸、棕楓酸等会引起血清总胆固醇的升 高,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儿乎没有例外。但也有研究 表明,碳链程度为C18的硬脂酸在体内可转化为油酸,并未使胆固醇水平上升。因此, SFA并不是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等效。(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MUFA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油酸,在绝大部分的天然油脂中都存在油酸。它具有降低 低密度脂蛋口胆固醇的效果,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且不降低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口胆 固醇水平。(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2个以上

10、的双键,具特殊的生物活性,在生物系统中有着广泛的 功能,对于稳定细胞膜功能、调控基因表达、维持细胞因子和脂蛋口平衡、抗心血管疾 病、抗肿瘤,以及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 丫-亚麻酸、双高-n-亚麻酸、花生四烯酸、a-亚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 酸。a-亚麻酸和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它们都是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 有预防心脑血管病、降血脂、降低临界性高血压、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抑制过敏反应 和抗炎作用、抑制衰老、增强智力、保护视力的作用。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促 进生长和组织修复等功效。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

11、损伤(如出 现皮疹等症状)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七、脂肪的供给量脂肪无供给量标准。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脂肪的实际摄入 量有很大差异。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脂肪供给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单 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l:l:lo亚油酸提供的能量能达到总能量的1%2%即 可满足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建议健康成年人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 饱和脂肪酸摄入各占膳食总能量10%以下。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系列多不饱和 脂肪酸的比例为46:1,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低于300mgo八、脂肪摄入过高的危害脂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过

12、多摄入也有一定危害。脂肪摄入过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是导致血胆固醇、廿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口 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饱和脂肪酸中以豆蔻酸(C14:0)和月 桂酸(C12:0)提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最强。多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可使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 脂蛋口胆固醇下降,通常高密度脂蛋口胆固醇(能够去除血管璧上的胆固醇,起疏通血 管,保护心脏的作用)浓度也下降。而单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口 胆固醇下降,但高密度脂蛋口胆固醇不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摄食不宜多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代 谢过程中,其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过

13、氧化脂质,是促进衰老 和发生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n-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也 要防止过多摄入。九、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TFA)不存在于植物油,而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或一些油脂的氢化加工 等产品中。膳食中的TFA约90%是MUFA, 般碳链为C10:l-C18:1的脂肪酸居多。研究表 明,TFA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口胆固醇含量(20-30%)、减少低密度脂蛋口胆固醇水 平、阻碍脂肪酸在人体内正常代谢,以及不能维持作为必须脂肪酸的技能等,导致心血管 疾病的儿率是SFA的3-5倍。促进肥胖的力度比其他脂肪更大,而且强烈促进腰腹肥胖; 增加糖尿病的危险,干扰胰岛素受体的

14、功能;降低免疫反应能力,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妨碍 人体对3-3脂肪酸的利用,增加哮喘和过敬的危险;降低人的生育能力,降低产生性激素 所必需的酶系统的活性。TFA存在于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以及薯条等煎炸食品中。欧洲对TFA的应用已经锐减,美国U前也在考虑以标签标注的形式来限制含有TFA的食品。十、脂肪与肥胖的关系人体内脂肪正常含量和体重的白分比,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别而有所不同。新生儿脂肪 含量约占体重10%,在成长期早期(30岁以前),身材细长的男性脂肪含量约占体重 10%o而女性则占体重的1概左右。30岁以后,正常男性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5%左右, 而女性则达到22%左右。一般认为

15、,如果总脂肪含量在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则 为肥胖。人体的脂肪组织主要山脂肪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胶原蛋口物质组成,人体脂肪组织 的总量,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而脂肪组织的总量则 决定人体的胖瘦程度。正常脂肪组织平均含脂80%,蛋白质2%,水分18%。正常人脂肪细 胞总数30*109个,某些肥胖症患者体内脂肪细胞总数可高达*109个。正常人皮下脂肪细 胞的长度为67-98微米,每个脂肪细胞的含脂量约为微克。肥胖症患者的脂肪细胞长达 127-134微米,含脂量可达微克。体内脂肪组织根据颜色的不同,乂分为口色脂肪和褐色脂肪两类。两者在体内的分 布,形态和功能方面,

16、都存在许多差异。正常悄况下,体内保持一定量的脂肪沉淀,可以 帮助维持人体温度的稳定,提供集体需要的能量,参与机体的各项代谢活动等。从理论上 讲,人体脂肪住址所储存的能量,在不进食的状态下,可以维持生命40-50天。所以减肥 的时候消耗脂肪对人体是有没有多大影响的。但如果体内的脂肪沉淀量超过一定的幅度, 当大量的脂肪沉淀在皮下脂肪层内,人体的体重就会增加,体型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肥胖 就发生了。人体的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内脏周围及腹部的大网膜。其在体内的含量因人而 异,差别较大。了解人的脂肪分布对减肥有一定的U标性。如果把脂肪分布储存较多的地 方称为脂肪仓库,那么,第一脂肪库是皮下组织,皮下组

17、织里含有适量的脂肪,不会使人 显得皮包骨头,有一种可爱的丰满美。第二脂肪库是内脏周围,特别是肾脏周围及肠系 膜,内脏周围有适量的脂肪,可以支持,固定,保护内脏。但是,过多了就会限制和影响 内脏的功能,尤其像心脏这样的器官最为明显。胖人一活动就心慌气短,与心脏受到周围 脂肪组织的挤压有一定的关系。第三脂肪库是腹部的大网膜,对腹腔有保护作用,肥胖到 一定程度之后,变得大腹便便,这正是大网膜储存过多脂肪的表现。女性脂肪过多堆积的 部位以臀部和腹部最为常见。十一、总结脂肪是生命运转必需品,在保持人类机体运转和维护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 必须高度重视脂肪在营养中合理利用。要重视各种脂肪酸的合理摄入

18、,遵循饱和、单不饱 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1:1的量摄入,避免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避 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避免脂肪不合理摄入导致的疾病、肥胖,维护人体营养均衡和健 康。参考文献: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刘辉,高瑞萍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学营养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农产品食 品科技 2011 (5)(P49 52)3李殿鑫,陈银基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类、来源与疾病防治功能中国食物与营 养 2006 (6)(P5254)4田永全 脂肪酸的营养功能农产品加工2009 (11) (P66-67)5乌日娜,李建科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医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中兽医医药杂 志,2004 (2) (P52-54)6郑建仙 功能性食品(第二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P153-15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