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414823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棱山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技术交底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编制依据和编制*围21.1编制依据21.2编制*围22工程概况22.1设计情况22.2工程地质情况22.3水文地质条件23主要排水方案33.1总体方案33.2 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43.3本工程拟采用的主要排水方案53.4排水系统64劳动力布置见表二75各项保证措施85.1组织管理保证85.2平安技术保障措施85.3电力保证措施96应急预案91编制依据和编制*围1.1编制依据1三棱山隧道线路纵断面图。2斜井及承当正洞施工情况及进度安排。3工程部架子二队现有的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4招投标文件、国家、*省相关法律与规定。1.2编制*围三棱山隧道斜井1斜5+951斜0+00和斜井承当正洞DK49

2、6+345DK499+485段总体排水方案。本方案的目的是排除施工中出现的掌子面积水,减小积水对施工的影响,保障施工进度和人员平安。2工程概况2.1设计情况三棱山隧道位于*省*市*蒙古自治县紫都台乡南部。进口位于东台子村东北侧约800m,隧道出口位于下乌兰木头村。隧道起止里程为DK493+415DK502+303,为双线隧道,线间距5.0m,全长8888m,隧道全部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人字坡,隧道进口至DK496+950为4.8的上坡;DK496+950至DK502+250为6的下坡,DK502+250至DK502+303为0的平坡。隧道的最大埋深约为217.56m。三棱山隧道斜井长595m,

3、与正洞左线相交里程为DK498+000,夹角为41, 斜井井口底板顶面标高为340.2619,1斜5+951斜5+10,1斜4+851斜2+85,1斜2+601斜0+60的坡度为7%,1斜5+101斜4+85,1斜2+851斜2+60,1斜0+601斜0+00的坡度为3%。1号斜井承当着隧道正洞DK496+345DK499+485段合计3140m施工及斜井自身施工任务。隧道斜井及斜井大里程方向为反坡排水施工。2.2工程地质情况三棱山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貌为基岩缓坡及冲沟,地形起伏不大。隧道*围穿越地层较复杂,进口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l+pl)粉质黏土夹粗角砾土;洞身*围多为侏罗系上

4、统吐呼噜组J3t凝灰岩夹凝灰质砂页岩,其中DK496+717DK496+867为凝灰质角砾岩和断层泥,DK498+529DK499+300为凝灰质角砾岩,DK499+610DK501+475为白垩系侵入体5(2-3)安山岩。出口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l+pl)粉质黏土、细角砾土。山涧沟谷局局部布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堆积层。2.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三棱山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冲沟河道中,以浅部为主,含于碎石类土中,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明显。基岩裂隙潜水分布较广,以浅部为主,含于基岩风化带、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中

5、,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明显。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三棱山隧道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形根本一致,总的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动,水力坡度较大,隧道区径流条件良好。三棱山隧道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蒸发排泄和地下径流排泄。地下径流为其主要排泄方式,蒸发为本区普遍的重要排泄方式之一。隧道上方村庄生活及生产用水主要采用人工井取水,主要取自浅部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地下水的侵蚀性DK493+420DK500+100段地下水无侵蚀性;DK500+100DK502+303段地下水具化学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级。具氨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L1。具盐类结晶侵蚀性,环境作用

6、等级为Y2。隧道设计涌水量斜井1斜5+211斜5+95正常涌水量80m/d,最大涌水量300m/d;斜井1斜0+001斜5+21正常涌水量40m/d,最大涌水量1200m/d2014年10月27日斜井出现最大涌水量约1500m/d,里程:1斜1+20,对施工造成了重大干扰;正洞DK496+183DK497+830正常涌水量1300m/d,最大涌水量5379m/d;DK497+830DK498+580正常涌水量488m/d,最大涌水量1241m/d;DK498+580DK499+698正常涌水量900m/d,最大涌水量5366m/d。3主要排水方案反坡施工即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洞内水向工作

7、面聚集,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平安,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由于三棱山隧道斜井及斜井大里程方向为反坡隧道施工,设计中出水量大,岩层稳定,为确保施工平安,我工程部建立有效的排水设施,以防在施工中因反坡排水困难,或突水等危及施工平安,影响施工进度。3.1总体方案反坡排水,需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聚集到临时集水坑内或泵站水池内,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

8、,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固定式排水泵站水仓容量按5min涌水量最大设计量设计,并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汇水量大小确定。工作水泵按使用5台,备用1台,检修1台配备,针对隧道涌水量大时要适当增加工作水泵;同时为防止突水,设置利用高压风管作为1套应急排水系统。3.2 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洞内反坡排水方式,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排水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根据本隧道的实际情况,拟在施工中采用的反坡排水系统布置方式有两种:3.2.1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对坡度较大隧道施工对排水电机扬程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采用集水坑反坡道排水方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段开挖反坡排水

9、沟,在每一段的终点开挖集水坑,设抽水机一台,把积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最后一个抽水机将积水排除洞外,采用接力的方式将水抽至洞外。如图1:LK-集水坑间距 is-线路坡度图1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方式3.2.2 长距离管道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对坡度较缓的隧道反坡道施工排水,适合采用较长距离开挖固定式集水坑作为泵站,用小集水泵将开挖面的积水抽到最近的集水坑内,再用大功率的泥浆泵通过排水管道将水排到洞外。如图2:洞内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 长距离采用的反坡排水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所需抽水机较少,需要开挖的集水坑较少,排水泵站较少,缺点是要安装水管较长,抽水机需要跟随坑道的掘进二次拆迁前移。3.3本工

10、程拟采用的主要排水方案3.3.1洞内泵站布置三棱山隧道斜井及斜井大里程方向的排水方案方案随掘进施工在洞内建立由三级排水泵站和一个过渡泵站、一个活动泵站组成洞内梯级泵站,其中三级泵站为固定泵站随仰拱施工每隔500米在综合洞室内建立;过渡泵站建立于掌子面附近的综合洞室内,随掌子面掘进向前延伸。活动泵站建于掌子面,保证掌子面的正常施工。3.3.2洞外排水由泵站抽水至斜井洞口后,经在洞口右侧侧沟和排水管线排出至枯槁河道中。3.3.3泵站抽水机具配备见表一泵站抽水机具配备表一序号泵站里程位置抽水设备台数配备设备抽水能力m3/h备注1一级泵站DK498+000斜井WDB200-150-31522条150钢

11、管长595m24002二级泵站DK498+900左侧WDB200-150-31522条250钢管长100024003过渡泵站左侧WDB200-150-31522条250钢管长40024004活动泵站掌子面WDB200-150-31544条胶管长100m424002200两台备用3.3.4泵站内设计1固定泵站在选择泵站时,尽量以综合洞室作为机具停放点,泵站内综合洞室之间仰拱暂不施工,留作集水坑,集水坑在设计仰拱基底标高根底上做加深处理,加深深度1.5米。采用砼墩的方式1.5米/1个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综合洞室每台水泵建立一个配电柜,每个泵站配1000米电缆。2过渡泵站为保证掌子面与固定泵站的排水

12、通畅,在位于掌子面附近的综合洞室内建立过渡泵站,泵站内每台水泵设一个配电柜,泵站配500米电缆。3临时泵站掌子面的临时泵站建立于掌子面左侧,每个泵配置一个配电柜,施工中一个泵配100米电缆,考虑损耗,每个泵按300米电缆考虑;此外每泵配100米胶管,考虑施工损耗,每泵按300米考虑。3.4排水系统3.4.1 管路根据洞内水量情况,结合选配的抽水设备,正常施工排水采用2套管路可根据隧道施工后洞内涌水情况增加管路:1套为150mm 、200mm管材均为无缝钢管一套检修备用,一套日常使用;1套为100mm高压软管工作面上移动积水。三棱山隧道斜井及大里程一侧采用小型污水泵、泥浆泵进展给水抽水,因仰拱施

13、工为分段开挖施工,故左右两侧均应在开挖过程中留给水坑,并及时抽水,防止给水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4.2 集水坑设置集水坑设于洞内两侧,每隔150m200m设置1处,同时根据隧道内出水量情况予以适当加密。临时集水坑的容量按该段5min的汇水量加上施工用水量每工作面20-30m3/d合计确定,一般集水坑尺寸为:2m长*3m宽*1.5m深,容量9m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展调整大小。3.4.3两侧排水沟设置为确保洞内道路无水干爽,必须修建好两侧排水沟,确保洞内渗水通过侧沟引入集水坑内,防止在洞内道路上漫流。3.4.4隧道排水灵活处理的要点在隧道单侧或双侧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大小要依据隧道的坡度和涌

14、水量的大小确定。抽水设备要依据隧道洞内涌水量的大小及集水坑汇水的情况而定,同时水泵的扬程要参考隧道的坡度和起始点的高差,要尽量做到有一定的充裕量。3.4.6在洞外增加防水、防汛及防山洪措施在隧道进口处做好排水措施,做到排水畅通,并在洞口增加截水横沟,防止地表水和施工排水倒灌进洞,根据洞口水量情况可适当加大横沟断面,并用栈桥连接施工便道与隧道,做到排水和行车互不影响。4劳动力布置见表二洞内外抽排水劳动力布置表表二序号工种人数备 注1工班长2两班制2电工2两班制3修理工2两班制4泵站人员4两班制6清淤人员6注:洞内各泵站去除淤泥人员;每星期清淤一次。合 计155各项保证措施5.1组织管理保证在排水

15、施工上不仅需要一套完善、合理的排水系统,还需在管理上予以加强,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为此不仅成立了专业排水工班,每班组成:工班长2人,电工2人,维修工2人,其他10人。还制定严格的值班制度。每个隧道作业面的隧道排水日常工作坚持工班长轮流24h值班制,并制定抽水记录表进展统一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总问题进展总结分析。5.2平安技术保障措施对施工技术人员进展技术和操作培训,针对一些技术特点和操作要领作重点讲解和现场示*。对用电的排水设备要确保电路安装的正确,检查转向是否正确,设置接地装置及标志,要严格按照平安用电方案办理,做到一机一闸一漏。水泵的冷却采用下一个泵站抽上来的水直接浇至排水泵上进展冷

16、却。由于洞内均为渗水,虽然使用水泵为污水泵,一旦在进水口处产生淤积将导致堵泵。为此,需要对坑内污水进展搅合,施工中采用在水泵与管路的接口处安一处出水口并安装阀门,利用抽水的高压水不断对进水口处进展冲搅,同时利用高压风进展冲吹,防止淤泥的淤积。针对隧道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对隧道内排水沟及集水坑内污泥杂物要及时进展清理,对管路要定期检查维修,定期用清水进展冲洗。在集水泵进水口包裹铁窗纱,同时把水泵或进水口放在竹筐内,可以防止污泥及杂物进入而发生堵塞。当水位下降超过底座,间隙出水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运行一段时间后,须进展维护保养。及时地进展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对隧道内的抽水设备要定

17、期进展平安检查,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24小时轮流值班,建立严格的值班管理制度。对易损的排水设备及管理配件要有必要的储藏和供给上的保障。5.3电力保证措施为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采用高压电进洞,通过洞内变电站降压后满足施工要求。1建立洞内变电站将高压电缆进洞向前延伸到DK497+500处和DK498+500处,在该位置设置1台500KVA三相变压器和一台315KVA的变压器,及相应的配套设备。两个变电站功率为815KVA,可满足施工需要。根据供电规程要求,必须在洞外设计安装高压供环网保护设备,以确保平安规划供电和设备的正常进展。2洞内变电站可利用综合洞室。 3为了防止高压电突然停电,而影响洞

18、内排水和施工。必须在洞外发电机房再增加1台320KW发电机,一旦高压停电立即采用二台320KW发电机并联运行。通过洞外的两台500KVA的变压器中的1台向洞内供电。供电方式:由发电机直接送到洞外500KVA变压器的低压侧,而后升压到高压测,通过原有进洞高压电缆送到洞内315KVA和500KVA的高压测,再由低压测降压后到低压开关柜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高压电停电后,洞内正常供电。6应急预案由于本段隧道施工临近水库引水暗洞区,可能出现突水、涌水等突发事故。为此,在现有排水系统上增设了1套设备和管路作为应急措施。管路利用高压进水管路,即在每个泵站处在高压水管上开口,与安装在泵站处的水泵接通,正常情况下把闸阀关闭。一旦遇到突水、涌水现象,即把进水闸阀关闭,截断高压供水,翻开排水阀进展应急抽排,在特殊情况下,洞内高压风管也可以改造利用上作为排水管道。针对隧道反坡施工排水的困难的特点,对隧道内突发涌水事故,抽水设备损害,水位突然升高,建立必要的逃生系统,在掌子面及隧道内设置应急灯,在隧道内作业区放置救生衣,并保持隧道内通信畅通,发生突发事故后及时上报工程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