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8276961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试题-含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

2、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

3、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

4、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

5、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

6、,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

7、卒读。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

8、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D

9、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3下列说法中,可以

10、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4请结合材料,请给中华美学精神下一个定义。5材料三

11、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周萍(怒)你混账!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开除了!?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鲁大海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

12、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周朴园(厉声)下去!仆人们(拉大海)走!走!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周萍打他!鲁大海(向周萍)你!(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

13、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文本二:茶馆(节选)老舍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地点同前幕。(初夏,上午。)B(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

14、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

15、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

16、么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王

17、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远处隐隐有炮声。)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朴园对周

18、萍说“不许多说话”是害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生怕儿子坏自己的事,语言简短,却写出了周朴园的专制作风。B鲁侍萍至大海前说“走吧,别说了”,表现出鲁侍萍看到父子关系势同水火,难以缓和,内心悲痛,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以选择离开。C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从她梳着时兴圆髻的打扮和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的语言,可以看出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淑芬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改

19、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潜台词内涵丰富。B“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正是戏剧冲突的呈现,显现出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C“远处有隐隐的炮声”的画外音,表明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战乱时期,暗示了时代背景。D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兼有口语化与动作化的特点,既利于表演,又能反映人物的心理与神态,如“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让人感受到人物无奈的神情与心理。8请理解文本一中两处画波浪线台词的内涵。9请简要分析A、B两处画横线文段在文中作用的异同。三、文言文阅读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20、,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21、。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

22、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

23、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不惟

24、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4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送别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醑(x):美酒。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D颈联中

25、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针对公西华“非曰能之”“愿为小相”的话,用“_,_ ”两句进行评价,意在增强其信心。(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3)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已由开篇的潜藏喜悦,转为明诉悲苦的两句是“ _,_”。(4)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明净光洁、广阔无涯的特点,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5)

26、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

27、技艺,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喜闻乐见老少咸宜日臻完善不一而足B喜闻乐见妇孺皆知炉火纯青层出不穷C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炉火纯青不一而足D雅俗共赏妇孺皆知日臻完善层出不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28、。B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C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D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板鹞”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

29、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七、语言表达21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讲了三层意思,请对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旨在提供COP15会议服务和管理、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展现云南风土人情。东道国网站,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会前版本”侧重于大会的介绍和宣传,“会中版本”侧重于大会的管理和服务,“会后版本”侧重于大会的总结和成果展示。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主要包括网站首页、

30、新闻和媒体、消息和通知、生物多样性等4个以介绍和宣传为主的栏目。22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副挽联。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下联:_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北京冬奥赛场上,谷爱凌凭着“要做到自己最好”的信念,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徐梦桃满怀“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的热情,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齐广璞下定“全力以赴,放手一搏”的决心,技压群雄夺得金牌,实现职业生涯的“大满贯”莫言在一次发言中说,谷爱凌完成了1620度的空中转体4圈半这一动作,非常完美,苏翊鸣挑战1800度的高难度动作,这两个孩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新时代、新青年的新特质

31、。你所在的班级将组织“新青年与新时代”主题班会活动,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D3C4中华美学精神是一种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集体审美意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的精神。5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

32、族骨骼与血肉;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6B7A8本句是对资本家赤裸裸剥削及丑恶嘴脸的控诉,表现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不可调和的矛盾,表达了大海的反抗精神。本句反映了侍萍真正认清了周公馆中父子两人的真面目,表现出她极度的愤怒、悲痛和失望。9同:两处皆是舞台说明,皆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有作用。异:A处属于自然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舞台的气氛,折射人物内心的烦躁、郁闷、不安。B处是属于社会环境,既表现出王利发经营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也暗示当

33、时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以选择离开”说法错误,鲁侍萍是在鲁大海讲述周朴园罪恶的时候打断大海的,她没有想到周朴园竟是这样的人,心里很失望,不愿再听下去,也不愿再与周朴园有任何瓜葛,所以决定离开。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A.“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说法错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是谐音,但并没有运用“双关”的手法。鲁侍萍已经叫出了儿子的名字,又赶紧改口,先用同音的“凭”,接着又用了“凭什么”来掩饰自己的失态。10D11C12C13(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

34、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14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也”是语气助词,放在句尾,故应在“也”后断句,据此排除AC。“弃晋如涕唾

35、”的意思是“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句意完整,应独立成句,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说法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说法错误,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参考译文甲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36、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

37、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乙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

38、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走向危难。(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

39、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的!15C16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A

40、项,“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B项,“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D项,“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错误,这些行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和豪迈豁达。1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18A19B20C【解析】【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文中提到的对象是“放风筝”这种传统活动,故选择“喜闻乐见”。妇孺皆知:妇女和小

41、孩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为人们所知晓。老少咸宜:指一件事物喜欢做的、可以做的人年龄分布比较广泛,老的少的都没有问题。文中指风筝受大家的欢迎,应选择“老少咸宜”。日臻完善;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成熟、完美的境界。结合后面的句子,“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可知,应选择“日臻完善”。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层出不穷:形容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结合前文“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可知这里是在列举风筝的样式有很多,应选择“不一而足”。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总共有两处错误:句子缺少主语,在“3

42、8届”后加“的”,让“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主语;“导致观赏和竞技”搭配不当。“导致”一词通常与不好的结果搭配,改为“吸引着”。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原文中的“板鹞”的引号表特定称谓,“板鹞”属于南派风筝的一种,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量宏亮而成特色。A.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引号表示讽刺。C.“七七事变”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秋”的引号表示强调。故选C。214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22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延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