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8245690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蜀鄙二僧学案鄂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6课蜀鄙二僧 学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鄙:边邑,边远的地方。恃:依靠,凭借。其一:其中一个。其,其中的。南海:不是指中国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胜地普陀山,该岛属浙江省,在东海之中。何如:怎么样。本文中是商量语气。钵: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及。明年,指第二年。惭色:惭愧的神色。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

2、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诗文集。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3、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2、相关知识: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一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行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议论。故改标题为“

4、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题蜀鄙之僧。【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文章通过两个僧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艰苦奋斗,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贪图安逸、坐等条件具备,害怕艰难,就一事无成。二、文章脉络本故事采用“顺叙”,可分四层:第一层(开头1句):简说二和尚生活地区及经济状况。第二层(下面对话):穷和尚想凭一路化缘走到南海,富和尚不以为然,认为他不可能。第三层(“越明年”一句):第二年,穷和尚实现愿望回来了,富和尚表示惭愧。第四层(最后两句):作者小结故事,提出问题,启发读者。三、写作方法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西蜀之

5、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可见那时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买舟而下比跋山涉水当然要容易得多,可是他只是“欲”,停留在愿望上,却畏葸不前,并不付诸行动,愿望只是愿望。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客观条件,没有主观能动性,自己无所作为,还以嘲笑的口吻断定贫者也寸步难行。而那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足矣”,这就把他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把他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巴他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心表现出来了,为下文“贫者自南海还”作了伏笔。富者对贫者的回答加以嘲笑,把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表现得十分露骨。这段话到此为止,下面没有记叙贫者的反驳,而是用事实作出回答,用事实把贫者不顾嘲笑的

6、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至于朝南海的经过,贫者返回后的对话都一笔带过,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四、参考译文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穷的对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对那个穷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者)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西蜀距离南海,不知有几千里地,富和尚没能去成,穷和尚却去成了。人们树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练习解答】一、物质条件很差的贫者把去南海的计划变成了

7、现实,而物质条件优裕的富者,却空有其愿而未能实现。这是因为贫僧虽贫,物质条件虽差,但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而富者过于强调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虽然具有优裕的物质条件,最终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二、此题主要体现了“合作学习”、“独特感受”的精神,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道题,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故事与道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思维训练。三、略四、1、鄙:边界2、动词,告诉3、动词,到、往4、恃:凭借5、表反问语气,难道【类文品读】学弈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人名),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8、,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缴,这里指系着丝绳的箭)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也?曰:非然也。1对下面一句的解释和理解作判断,在括号里打上“”或“”:这句话是由两个判断句构成的。()这句话可以译为: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小技艺,但不专心学,是学不会的。()“夫”读“f”,意思是“那”。“之”是助词,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2对“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只听弈秋传授技艺。B、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在听在想弈秋的话。C、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只有弈秋在讲解给他听。3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也?4下

9、列三句话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各是:使弈秋诲二人弈()A、假使B、出使C、派思援弓缴而射之()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承接关系C、连词,表修饰关系曰:非然也()A、不认为对B、不对C、不是这样5与“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虽与之俱学C、弗如之矣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2A3难道这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4ABC5A6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意近即可)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填空:为学选自 ,作者是 。2、给加点字注音:不逮人也()久而不怠()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蜀这鄙有二僧(鄙: )吾欲之

10、南海,何如(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 )西蜀之去南海(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欲之南海,何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去:一狼径去( )西蜀之去南海( )明年:越明年(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 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二、同步解读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11、,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和。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2、?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三、美文赏读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籍。庵:草屋。克:挤、榨。蒿:蒿草。静衣:净的衣服。1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负笈不远险阻(负:背着)B题其衣裳(题

13、:写)C临终诫曰(终:最后)D更以静衣易之(易:更换)1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B以记其事(其: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之:指任末)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犹:还,仍然)18、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人而不学,则何以成?()A人就是要不断学习,否则能有什么成就?B人不想努力学习,又怎能有什么成就?C、人连学习都不要,那怎能有什么成就?D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暗则缕麻蒿以自照。()A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B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C、草屋里光线太暗,就点燃一缕缕的麻蒿来照明。D草屋里光线太暗,

14、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19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A任末认为,好学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B任末负笈求学,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为墨,映星望月,题衣记事,静衣更易,这些事例都表现了他的勤奋好学精神。C任末用“行尸走肉”来鞭挞那些不要学习、庸碌无为的人,给“不学者”敲响了警钟。D、任末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勤奋学习,是因为他具有终生一心向学的精神。(参考答案:1略2、略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5、表疑问语气表肯定语气表询问语气表反问语气6、离开;距离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8、雇船;从;告诉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11、时间;地点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15、16C(死)17、C(指题写之衣)18、DD19、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