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8236252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RC、RL及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RC,RL和RLC串联电路在不同频率的信号下的响应,在双踪示波器上同时观察电阻和电感或电容上输出电压幅度和相位差的变化,定量研究了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同时发现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电阻,电容以及电感的参数的选择对本实验有很大的影响,掌握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使理论知识和实验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关键词】串联电路;RLC电路;相频特性;幅频特性1引言RC、RL和RLC串联电路是大学物理实验的设计性实验之一,在交流电路中,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RC、RL和RLC串联电路的重要性质,并在电子电路中被广泛应用。本文

2、对实验方法进展改进,采用幅频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观察各种参数变化,进一步了解各种参数对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影响。2实验设计原理在RC,RL ,RLC 串联电路中, 假设加在电路两端的正弦交流信号保持不变,则当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到达稳定状态时,电流或者*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特性称为幅频特性;电压、电流之间的位相差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特性称位相频特性。2.1 RC串联电路 电路如图1所示。令表示电源的圆频率,U,I,,分别表示电源电压,电路中的电流,电阻R上的电压和电容C上的有效值。表示电路电流I和电源电压U间的相位差,则:RC总阻抗为: 1其中的模为: 2 3为U和I之间的相位差,即

3、 4根据交流欧姆定律,电阻上的电压为: 5电容上的电压为: 6 总电压为: 7图2为上述电压、电流有效值的矢量图,注:此处角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值。从7式中解出I,然后分别代入5式、6式得: (8) (9)2.1.1幅频特性当0时,0 ,U ;当逐渐增大时,随着逐渐增大,随着逐渐减小;当时,U ,0 。利用这样的幅频特性,可以将电源中的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开,从而构成各种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图3幅频特性曲线2.1.2相频特性由图2和式3可知,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U之间的相位差(= )与圆频率有关。当较小时,;当很大时,0。另外,与是互余角,用相频特性可组成相移电路2.2.RL串联电路电路如

4、图4所示。令表示电源的圆频率,U,I,,分别表示电源电压,电路中的电流,电阻R上的电压和电感L上的有效值。表示电路电流I和电源电压U间的相位差,则:图4RL的总阻抗为: 10其模为: 11其辐角为: 12 (13) (14) (15)同样,将15中的I带入13和14可得到: 16 17由上面的公式可得以下RL串联电路的特性:2.2.1幅频特性当0时,U ,0 ;当逐渐增大时,随着逐渐减小,随着逐渐增大;当时,0 ,U 。图5其曲线如图5所示。利用此幅频特性可组成滤波器。图52.2.2相频特性图6 图7由式12和图7可知:= ,当从0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时,相应的从0逐渐减小并趋近于。2.3 RLC

5、串联电路电路如图8所示,不同于RC和RL电路: (18) (19) 图8 (20) (21)相位差 22由式21得出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结论如下:1谐振频率当=0时,并且=U为极大值。此时的频率f 记为谐振频率,电路的这一特殊状态称为谐振态,。图92 当时,即,。电流的相位落后于电源电压,整个电路呈电感性。随着的较小,趋于;3当时,即,。电流的相位超前于电 源电压,整个电路呈电容性。随着的减小,趋于。图9为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测量相位用双踪示波法比较方便。3实验设计方案3.1幅频特性测量3.1.1 RC串联电路图10 RLC实验装置连接仪器要注意示波器的探测线,函数发生器的信号线与电路

6、的连接,在测量时注意公共地点的选取;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峰峰值电压U=1Vpp,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在f=10K100K之间,实验中R=1K,C=4700Pf,取10个不同的频率点,用示波器分别测量电阻和电容的峰峰值电压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1.2 RL串联电路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峰峰值电压U=1Vpp,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在f=1003000之间,实验中R=40,L=1mH,取10个不同的频率点,用示波器分别测量电阻和电感的峰峰值电压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2.3 RLC串联电路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峰峰值电压U=1Vpp,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在f=45K100K之间,实验中R=1K,L=

7、1mH,C=4700pF,取10个不同的频率点,用示波器分别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峰峰值电压,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在圆频率附近可取5个点,便于画波形图。3.2相频特性测量在进展三个电路波形的测量时,将CH1和CH2的信号设为交流耦合,用光标线读出和或者和的时间差,假设或超前,t记为正值,否则t取负值,再根据公式可求出相位差。对于RLC串联电路,可同时观察和电信号电压的时间差从而求出相位。将每次测量的时间差记录在表格中。4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4.1 RC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研究4.1.1实验数据记录表1f(KHz)10202528333540507090(V)0.2600.4400.5

8、200.5400.5800.6200.6400.6800.7400.760(V)0.9400.8200.7800.74006800.6200.5600.5400.4400.360T(s)100.0 50.040.035.730.328.625.020.014.311.1t(s)-20.2 -8.1 -5.8 -4.8-3.7-3.3-2.6-1.7-0.8-0.4()-73.55-59.43 -53.56 -50.41 -45.74 -44.05 -40.26 -34.11 -25.82 -20.62 4.1.2 RC幅频、相频曲线4.1.3数据处理与分析从上图相频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当=时,

9、f=40KHz,即此时的为所测量得的信号的圆频率。=时,理论值,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结果表达: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从幅频特性曲线可看出:当逐渐增大时,随着逐渐增大,随着逐渐减小;当=时,此时的频率即为电信号的圆频率。4.2 RL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研究4.2.1实验数据记录表2f(Hz)200030005000550060006300640070001000030000(V)0.934 0.882 0.766 0.738 0.708 0.690 0.684 0.652 0.518 0.188 (V)0.320 0.446 0.638 0.674 0.706 0.724 0.728 0.76

10、0 0.864 0.996 T(ms)0.50 0.33 0.20 0.18 0.17 0.16 0.16 0.14 0.13 0.13 t()24.4 23.5 21.3 20.8 20.2 19.9 19.7 19.1 16.1 7.4 ()17.55 25.39 38.42 41.12 43.63 45.04 45.50 48.09 58.06 79.64 4.2.2 RL相频曲线4.2.3数据处理与分析从上图相频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当=时,f=6.2KHz,即此时的为所测量得的电源圆频率。=时,理论值, 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结果表达: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从幅频特性曲线可看出:当逐渐

11、增大时,随着逐渐增大,随着逐渐减小;当=时,此时的频率即为电信号的圆频率。4.3 RLC相频特性曲线的研究 4.3.1实验数据记录表3f(kHz)506065707580859095100(V)1.6401.7401.7801.8201.8401.7601.7801.9001.9201.940(V)1.1000.9800.9000.8800.8400.8000.7600.7400.7200.700(V)0.5000.6600.7400.8200.9001.0001.0801.1801.2601.380T(ms)100.00 50.00 15.38 14.29 13.70 13.33 11.76

12、 11.11 5.00 2.00 t(ms)-20.2 -7.9 -0.2 0.0 0.1 0.1 0.4 0.4 0.8 0.5 ()-72.89 -56.74 -4.08 0.00 2.33 3.83 10.79 13.96 54.60 89.98 4.3.2 RCL串联电路相频特性曲线4.3.3数据处理与分析从上图相频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当时,f=70KHz,即此时的为电路的谐振频率。理论值, 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结果表达:相对不确定度:百分差:5实验研究总结5.1在观察波形时,室的光线不宜过亮,否则屏幕不宜观察。当信号用AC耦合模式时,由于黑棒部是连通的,可以不需要用两个端子,都则一

13、个信号将无法显示,即被短路。屏幕亮度也不应过高,否则波形线条会很粗,造成读数不准确。5.2当f过高或过低时,信号都难以测量,不稳定。并且读数时需注意横纵坐标的单位标度大小,便于测量相位差,触发耦合可选CH1,此时读数比较简单。5.3在进展RL串联电路的测量实验时,导线的接触性对实验较重要,当信号几乎为一条平直的直线时,很可能是由于接触不良引起的,应及时换线。5.4理论上,L两端电压会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电感值貌似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操作不可行。我第一次采用40uH的电感线圈,由于参数国小,电感两端所占电压过小,几乎看不出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非常淡且模糊的曲线,只有即mV的强度,无法从屏幕观察,

14、整个电路呈电阻性。5.5在测幅度时,纵向的单位刻度不宜取过大,否则精度不高,无法看出变化。5.6在进展最后一个电路RLC串联电路的测量时,第一次采用47uF,10uF的电容效果均不理想,原因可能是由于电容过大。当f缺乏够大时,C上所占的电压非常小,实际不可观察到理想的曲线,建议改为小电容如4700uF。5.7还有一个测量的问题,即共地,注意两个端口只能接3根线,且其中一个黑端子注意位置,不要造成短路。综上所述:不难得出,在RC,RL,RLC串联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幅度及相位随信号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在RLC串联电路中,当信号频率等于电源的圆频率时,电路到达共振,此时U和I之间的相位差为0。另外

15、,通过实验发现在实际的操作中,电阻,电容以及电感的参数的选择对本实验有很大的影响,不适宜的元件参数下实验现象会出现不稳定,不明显甚至无法观察,这是实验时应当注意的。参考文献:1主编 竺江峰,副主编 鲁晓东 夏雪琴,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2021年9月.2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2006.5(2021重印).RC, RL And RLC Series Circuit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 stud

16、y of the RC, RL and RLC series circuit in different frequency response under the signal.In the double trace oscilloscope and observe resistance and the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output voltage amplitude and phase change,and it contains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RLC series circuit amplitude frequen

17、cy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At the same time I found that in the actual e*perimental operation,the resistance,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of the choice of parameters of this e*periment has great effect.Through the e*periment,I grasped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mak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periment contents of organic bination.Key Words: Series circuit, RLC circuit, Phas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