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112400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应急预案16930(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主要应急预案13.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13.2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23.3 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23.4 应急预防措施23.5 基坑变形超限、出现裂缝33.6 基坑渗水33.7 基坑土方开挖边坡纵向失稳滑坡43.8 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53.9 基坑底局部管涌、突涌、流砂的处理53.10 钢板桩、钻孔灌注桩侧向位移73.11 基坑监测73.12 应急准备及响应程序93.13 应急预案指挥小组的职责93.14 积极响应123.15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1415 / 161、编制依据文化旅游城B1地块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化旅游城B1地块施

2、工组织设计 文化旅游城B1地块地质勘探报告文件2、工程概况2.1 旅游城B1地块,位于市滨湖区蠡湖大道西侧、南湖中路北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0.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 23.1万平方米,地下7.7万平方米。本工程由3栋45层超高层住宅、2栋34层高层住宅、10栋6层多层住宅、若干23层沿街商业楼及B1-1、B1-2两座整体一层地下车库组成(无人防)。建设单位:城投资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勘察单位: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监理单位: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第设2.2 本工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约2.513.35m,自上而下的土层为(1)层耕土、(1-1)层素填土、(1-2)层淤泥质粉质

3、黏土、(2-1)层粉质黏土、(2)层粉质黏土、(3)层粉质黏土夹粉土、(4-1)层粉质黏土夹粉土、(4-2)层粉土、(4-3)层淤泥粉质黏土、(5-1)层黏土夹粉质黏土、(5-2)层粉土夹粉质黏土、(5-3)层粉质黏土、(6-1)层粉质黏土、(6-2)层粉土夹粉质黏土、(6-3)层淤泥质粉质黏土、(7-1)层粉质黏土、(7-2)层粉土夹粉质黏土、(7-3)层粉质黏土、(7-4)层粉质黏土、(8-1)层粉土夹粉质黏土、(8-2)层粉质黏土、(9)层粉质黏土、(10)层粉细砂。3、主要应急预案3.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

4、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3.2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图3.2-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3.3 突发

5、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为确保基坑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3.3.1 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渗水、基坑变形、基坑管涌、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临近道路及管线沉降等。3.3.2 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3.4 应急预防措施1)基坑周边

6、设置防护栏,夜间安装指示灯;禁止向坑扔、倒杂物,抛掷工具。2)严禁基坑边大量堆载,基坑周边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荷载,以免导致围护结构发生变形乃至破坏,造成事故。3)加强安全监控措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加以补救,从而确保基坑安全。3.5 基坑变形超限、出现裂缝(1)及时在坡中、坡脚施工竖向抗滑木桩或钢板桩等,木桩顶用方木连成整体,至能保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2)坡顶卸载:清除坡顶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挖除坡顶一定围的土体,减少坡顶荷载;(3)将边坡处土体迅速进行回填,对其上层土体部分进行加固,方法是增打土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土钉的长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有必要采用预应力锚杆。待上层土体稳定,

7、且增加的锚杆有一定强度后进行喷锚网支护,在进行下面土层的施工,根据具体土质情况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后边坡的稳定。(4)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并分析原因同时加强观察。(5)边坡出现裂缝后及时灌入水泥浆封闭,并分析原因同时加强观察。3.6 基坑渗水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生渗漏,应视渗流部位、流量、渗漏点大小分别采用下列方法:(1)对上层滞水,可以采用插排水管的方法处理,对于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设置滞水排水管,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并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以防止土粒流失。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经集水井集中抽排。滞水排水管采用50塑料花管,外面包裹窗纱。滞水排水管

8、伸入土中1米,外露300mm。排水管和排水孔之间里面用碎石滤料填充,外口用粘土封堵。(2)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不大,采用引流管引流,双快水泥封堵的方法。(3)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量较大,宜在渗漏点打入泄水管,用钢板和双水快水泥封堵泄水管周围,待周围封堵材料达到强度后关闭泄水管阀们。(4)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应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双液浆,注浆采用压力控制,最高压力不得超过0.3Mpa。(5)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且流量较大,应在基坑局部回填至流量减小后,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双液浆注浆。(6)如果渗漏点不明,水流自开挖面下向上涌出,应立即停

9、止开挖。局部回填直至渗漏停止,然后采取上述基坑外注双液浆措施。(7)如果渗漏水混浊,且渗漏时间较长,应注意渗漏点附近可能存在严重的土体流失,出现空洞,此时严禁重型机械靠近,并应立即采用注浆方法填补空洞。迅速用快凝水泥等止水材料缩小围,埋管引流,注浆封堵。3.7 基坑土方开挖边坡纵向失稳滑坡1)保证基坑纵坡稳定的措施:(1)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2)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层土中降水效果.(3)基坑顶部所有边坡应挂网喷浆,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坡

10、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5)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6)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7)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8)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2)应急措施:(1)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修坡:遇到该情况需马上停止开挖,在停机面卸载(或排水)及时修

11、破到正常坡度,采取自上而下、逐层清除塌方体、逐层进行喷锚网作业,每层深度1.2m,严禁超深清除塌方体,重新加固滑坡体。(4)补强:在塌方处的口部,向下打入竖向钢筋(或钢管),然后向塌方处填碎砖和土,填满之后,用加强筋将竖向钢筋(或钢管)焊接成一体,并与附近土钉头进行焊接,挂上钢丝网后,喷射砼。同时在此部位预留一注浆孔,待面层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压力注浆。对坍塌部分进行充实,增强其承载力。(5)回填:首先应在不危及人员安全前提下补强;如果不能补强则应立即组织回填基坑塌方处,按塌方2倍进行回填土或回填砂袋,并组织人员撤离,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5)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6) 杜绝任何流入基

12、坑边坡的水源。(7)对塌方后末形成自然坡面的边壁,加固作业时应加强监测,并派专人在地表面观测边壁的稳定情况。3.8 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1)由于本工程基坑工程在4月8月份,这个时间段正好处于雨季。因此,施工现场应配备大功率抽水机,用于排除坑积水。(2)如在雨天滑坡,无法及时施工喷射砼封闭,则应立即用彩条布将滑坡体及其周围覆盖,防止雨水渗入滑坡体,导致滑坡扩大。(3) 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4)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污水泵。(5)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6)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

13、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3.9 基坑底局部管涌、突涌、流砂的处理1)预防措施:(1)与设计协商确定合理的降水系数,确保按参数进行预降水,若降水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增加深井降水,减少坑外压差是防止桩间搭接存在缺陷而产生管涌河渗漏的最有效方法。(3)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能过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降低地下水流渗流水力坡度,改变地下水渗流方向,使地下水仅流向降水井管。(4)保证基坑防渗帷幕的质理,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流到基坑。2)应急措施(1)发现管涌和渗漏,立即停止挖土及回填反压,绝对禁止冒险开挖。根据程度不同分别采用“堵”和“疏“两种方法处理。(2)若管涌或渗漏程度较轻,采用双液注浆法坑外堵漏,即两

14、台注浆机分别注入水泥浆和水玻璃,具体方法为:渗漏点桩外50-100CM处间距50CM左右分别钻孔,深度深于渗漏点2.0-3.0M,放入注浆管,先用水泥注浆管与渗漏点形成道路后,水玻璃注浆管同时注入,封闭渗漏道路达到堵漏目的。(3)集水井、电梯井开挖发生管涌,及时用棉絮、快干水泥封堵,并加引流管等措施。(4)坡脚发生管涌,采用砂包和土回填反压。(5)若出现流砂、管涌或突涌,应立即暂停基坑开挖施工,并采取如下措施处置妥当后再行施工:用粘土或砂袋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制止突涌的发展,然后采用高压注浆或化学浆液进行止水加固,采用速凝水泥止涌,采用压密注浆止涌。(6)若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局部区域地下水量过大

15、,坑明水较多,在排水比较困难的时候,可增设轻型井点措施来排出基坑的水,降低基坑外地下水位高差,降低地下水流渗流水力坡度,阻止管涌、流砂的发生和发展。(7)延长基坑周边降水井点降水时间,通过改变水流的方向阻止管涌、流砂的发生和发展。(8)如果基坑侧壁出现流砂,应及时回填土方,然后在基坑边坡上注浆进行止水。3.10 钢板桩、钻孔灌注桩侧向位移1)安全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2)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护桩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3)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

16、的分析。(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架设。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2)应急措施:(1)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的人员进行疏散。(2) 在失稳的支护桩旁加设钢支撑,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3) 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加垫木楔,防止

17、失稳现象扩散。3.11 基坑监测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1) 监测围与对象支护顶面水平与竖向位移监测; 2) 监测要求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应在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条件合理布置监测位置,并取得初读数。所有测试点、测试设备需在整个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以防损坏。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监测频率: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原则上做到一日一测,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各方通报测试结果并提供最终测试成果报告。当监测项目数值出现急剧变化时,应向有关各方报警,提出处理建议,以保证基坑安全。3)

18、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置(2)监测基准点设置3个,均设置在基坑边线30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1)支护桩结构顶面水平位移的量测:沿圈梁顶面每2m布设1个观测点。(2)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测斜):基坑外围20m布置一根测斜管,测斜管深度不小于支护结构深度。(3)道路面沉降:沿基坑围道路每隔25m设置设置以观测点;4)监测频率1) 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2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1)基础底板施工期间,每隔1天监测一次,如出现异常每天监测一次。(2)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每隔23天监

19、测一次。(3)当超过报警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时间,加密监测频率,甚至跟踪监测。2)周边建筑物沉降、周边道路及坡顶土体沉降、周边管线的沉降/水平位移监测平率:(1)土方开挖到主体结构施工至0.00期间,监测频率与位移监测频率一致。(2)支护结构施工到主体结构施工至0.00期间,建筑物倾斜于裂缝监测每周测试12次。中出现异常加密监测。5) 监测控制要求(1)周边管线:一般市政地下管线报警界限应根据管线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求确定。 (2) 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钻仪进行,要求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3.12 应急准备及响应程序1)应急准备我们将按照公司及相关安全文件及规定,建立以项目

20、经理为组长的应急小组,下设副组长和组员,并由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及相关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负责险情的发现,汇报和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及平时应急抢修材料的购置、检查、保养和维修,相关人员平时培训等工作.2)基坑应急预案指挥小组一旦发生基坑施工出现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组 长: 智勇副组长:石飞、王欣、檀怀云、滕绍洋、骆汕民、维庚、生福下设:通讯联络组:丁建虎 技术支持组:磊抢险抢修组:晓斌、徐刚、朱庆双、朱明 医疗救护组:江、邵长壮后勤保障组: 华建伟、梁晓 安全保卫组:唐宁、祁各小组人员为现场主要管

21、理人员,按部门归于各小组长带领。附近医院:市滨湖区太湖街道信成道390号,(0510)850614073.13 应急预案指挥小组的职责 1)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

22、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7)与业主、监理、及专家及时沟通,积极采纳意见。 2)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通讯记录组职责:(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外信息反馈迅速;(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4)对现场进行拍照,记录,通知监理、业主、及公司基坑专家。(5)

23、记录容另一方面,项目经理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安全部门汇报情况,并组织人员记录情况和编写事故报告,在2小时向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工会以及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应急小组专员应做好事故记录,主要容如下: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情况;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描述;有无人员伤亡.记录伤亡人数的、单位、职务,以及受伤原因、程度等情况;有无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并记录好设备损坏程度、原因和事故前后的位置.是否发生有害气体、物件扩散、并记录逸散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和散落情况等;记录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记录事故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

24、,绘制涉及及围等一些简要图片;另外,应做好现场拍照工作,作为事故协助物证记录,的主要容如下:方位拍照,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的部位;负责平常的检查工作;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做好记录并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4)技术支持组职责(1)提出基坑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

25、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5)安全保卫组职责(1)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2)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3)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4)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5)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6)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6)抢险抢修组职责(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

26、意避免意外伤害。(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7)后勤保障组职责(1)保障系统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3.14 积极响应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预防措施失效,发生险情.项目部小组应立即运转,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险情汇报、处理和评价工作。1)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立即向值班应急小组成员汇报.值班人员根据发生事故的程度和部位,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应召集应急小组成员,组织相关人员和应急材料及设备,针对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采取快速反应技术措施的方案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

27、大。在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项目部经理负责向公司领导和安全部门汇报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并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在24小时向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工会以及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2)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当重大事故发生或一般事故扩大形成重大事故后,项目经理接到值班人员情况汇报,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和相关人员,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现场人员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和排除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由应急小组专员做好标记,供事后查证.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造成

28、掩盖事故真相。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接警与通知深基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到公司安监部,安监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伤亡人数及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2)指挥与控制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地面沉降与裂缝的指挥与控制当发现附近沉降速度达到0.1mm/d时,采取的措施为:a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先回填。b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5.0m围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土体加固深度为8.0m。c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

29、实施。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基坑支护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日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抢救,同时通知项目副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抢险抢修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

30、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米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急救知识与技术鉴于深基坑支护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

31、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3) 通讯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当地安全监督部门,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4)警戒与治安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5)人群疏散与安置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6) 现场恢复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7)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公司和项目部对

32、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3.15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作为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我公司准备堵漏设备系统一套,可随时应对突发事故,如下表所示.此外,施工现场应保证下列设备材料的储备:应急设备材料储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现在何处主要工作性能指标1水玻璃 Kg100现场2堵漏王包1003普通硅酸盐水泥袋100现场4双快水泥袋20现场5装土袋件100现场6砂包袋100现场7铁锹把30现场8钢丝网筒5现场9抽水软管100m500现场10抽水软管150m500现场11彩条布m21000现场12小型挖掘机辆1现场m313挖掘机辆1现场m314自卸汽车辆2现场15汽车吊辆1现场25T16电焊机台5现场17对讲机台10现场18发电机台2现场150KW19高压注浆机套2现场20木桩 m200现场21钢管吨10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