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799527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张祖庆: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 微信号zuqingshuo_123功能介绍言说抵抗荒诞。这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私人会客厅,和全国各地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更多朋友聊聊阅读,聊聊写作,当然也偶尔聊聊无聊。张祖庆2019-07-21收录于话题一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把教育惩戒权提到了新的议事日程,明文指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不少人为之欢欣鼓舞,认为教育惩戒权的制定,将有助于教师依法执教,理直气壮地管教学生,提升育人效果。也有一些人认为,教师不需要教育惩戒权。一时间,观点各异,莫衷一是。

2、反对教育惩戒者,认为教师只要把自己的课上好,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用相关的规则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惩戒权,就不需要了,要了也白要。这个观点,可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把教育惩戒窄化在课堂范畴。教育惩戒的范围,其实远远不止学生课堂调皮捣蛋行为,举凡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适用;因此,“把课上好,就不需要惩戒权”的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第二,可能一部分人把“教育惩戒”就等同于惩罚甚至体罚,混淆概念,以至于本能地反对。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惩戒”?我想,先对“惩戒”这个词语做一番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70页,对“惩戒”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惩罚来警戒”。“惩罚”,是手段;“警戒

3、”,才是目的。那么,“教育惩戒”是什么意思?我比较认同“百度百科”的表达“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反对体罚,反对一切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惩罚,但不能连符合教育目的的教育惩戒也一起反对。开车者,超速、闯红灯、违障停车、不礼让行人等行为,被交警发现或摄像头捕捉到,就要接受相应处罚:或罚款,或罚款+扣分,严重的甚至吊销驾驶执照;醉驾撞死人的,还得刑拘、判刑。这些,都是对驾驶员的惩戒或惩罚。真因有这些具体的惩戒、惩罚措施,人在开车时,才会尽可能地遵循驾驶规则。教育惩戒的存在,其实更多是起

4、着一种警示、威慑作用,它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许高悬头顶,永不出鞘,但只要看到它,人就会产生本能的敬畏之心。放弃教育惩戒权,一切把希望寄托在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管理艺术上,就如同取消交通法规和相关处罚条例,把希望寄托在交警有序管理或人的自觉遵守上一样,是荒唐和可笑的。我相信,尽管有种种违章规定,但开车的人,也是赞同并支持惩罚的必要性的。否则,在马路上开车,处处危机四伏,谁还敢开车上路?! 同样的道理,教育惩戒,会让学生对规则心存敬畏,自我约束;教师也可按照相关规约,理直气壮地管教学生;家长也因教育惩戒的存在,孩子们主动遵守校规而更加放心。总之,整个教育生态,会因教育惩戒的存在,更加规范、健康。

5、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教育惩戒细则,绝不只是教师的福音,也是所有学生和家长的福音。二其实,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理学以及社会学的意义。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个体充分获得发展,让受教育者为更好地社会生活做准备。教育惩戒,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社会生活处处充满着各种规则,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违规钓鱼,罚款;偷税漏税,补交(乃至坐牢);捕猎野生动物,刑拘教育,必须要和社会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否定教育惩戒,不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培养他们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良好品质。再者,惩戒与赏识,不是教育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

6、为随着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赏识和惩戒,都是运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当赏识教育无法达到教育效果时,就要适时适度地采取惩戒措施,对学生不当行为施以惩戒,让其体验不愉快的结果,抑制其不当行为。就像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中的小和尚,把石头吊在蛇身上,让蛇在水里游,结果蛇死了;老和尚让小和尚把大石头绑在身上,在山间行走,让其体验背石头走路的痛苦。后来,小和尚再也不敢这样的做了。这,大概就是惩戒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吧。再从法理学观照,职责与权力从来是随影随行的。赋予法律主体履行相关职责,就必须同时赋予履行该职责的相关权力。教师对

7、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则必须赋予教师一定的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因此,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力,是权力而非权利。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必须行使,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再从社会学意义来看。尤其近年来,各地屡有发生的“校闹”事件,一言不合就开骂、一言不合就举报、一言不合就开打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负面案例,导致不少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管理学生。加上有些学校和教育局,本着息事宁人的姿态,宁可严惩教师,也不敢得罪家长,教师的责任心,正被一起起恶劣的“校闹”事件杀死。恶劣的教育环境,逐渐让教师不敢管、不能管。而教育惩戒细则的出台,则可从法律上赋予教师管教学生权利。惩戒细则的制定和贯彻

8、落实,必将对当下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这,便是教育惩戒权存在的社会学意义。三其实,教育惩戒,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中国古代私塾先生以戒尺打学生手心、罚站、罚跪等,都是教育惩戒的具体形态当然,古代的惩戒,有体罚的倾向,我们不能效仿。在国外,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常态。几年前,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

9、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英国教师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新加坡关于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校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新加坡宏文学校前校长胡春河在一次讲课中提到,孩子犯了严重错误,由校长通知家长到学校

10、,孩子当着家长的面,由校长实施鞭刑。“打在学生屁股上,疼在校长自己的心里”,胡校长用这样的话,表达自己对学生施以鞭刑时的复杂心情。我深深理解胡校长内心的痛楚。国外的教育惩戒,其实已经分不清哪是惩戒,哪是体罚了!国情不同,国民心理承受力也不同,教育惩戒的相关细则,也肯定是不同的,当然不能照搬。四说到底,教育惩戒,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么制定、怎么用好的问题。教育惩戒细则的制定,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应该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法务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对惩戒什么、怎么惩戒,尤其要对惩戒与惩罚以及体罚的边界,做出比较清晰的界定与规定。惩戒细则的制定,要广泛召开听证会

11、,尤其要吸纳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形成广泛共识。之后,以法律或法规的方式,公布于众。社会各界,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组织家长、教师、学生深度学习,让惩戒的相关条文,深入人心。如此,教师才能了然于心,才能慎于惩戒,依规惩戒,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性为之。其实,对教师过度或错误实施惩戒权,也要有相应的惩戒机制。当然,惩戒细则,要对哪些行为由校方实施惩戒,哪些行为由教师实施惩戒,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包括惩戒时,是否邀请家长参与,是否邀请第三方见证,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各种纠纷,也避免造成教师滥用惩戒权或借惩戒之名实施惩罚和体罚。相关部门要把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关

12、进“笼子”,否则,它会伤人。教师切忌把惩戒当做教育儿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教育惩戒权,不要轻易启动。能用其他办法解决的,尽量用其他办法解决。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惩戒,可能一时会起到威慑或抑制的作用。但从教育的功效来说,可能是“治标不治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是要多去体察、去理解儿童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充满灵性和神奇。探索这样的宇宙,其实也是在探索我们自身。”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这本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师,要以自己的专业敏感,深入到儿童的内心深处,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向善”的种子。总之,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高境

13、界,在于“不用之用”。就像买了汽车交强险,因驾驶员严格遵守交规,虽不曾获得赔偿,却觉得踏实一样。即便,偶尔用了“教育惩戒权”,更不要以为万事大吉,而要进一步思考:惩戒之后,教育何为?教师何为?联系我们:原创投稿:转载授权:微信:推广合作:微信:附:“”原创投稿信息(向上滑动启阅)“”公众号师生有奖征文大赛,千元奖品等你拿一、征文内容:1.假期读过的好书选择暑假里看过的一本最喜欢的书,用各种有创意的方式分享(不要写成很老套的读后感):或把精彩片段改编成绘本,或者给书本重新设计封面、插图,或为书中的几个人物设计独特的名片,也可以给书中某个人物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还可以与父母一起朗读某个片段(录音不

14、超过五分钟,MP3录制,并把相应页码的书籍拍成照片一并打包上传),还可以用几种方式综合分享.总之,让大家读了你的分享,有所思有所得,并对这本书感兴趣,进而喜欢这本书。2.假期最精彩生活旅途见闻、野外探险、逸闻趣事、生活感悟只要是你亲身经历的暑假生活,都可以写。把你五彩缤纷的假期生活,通过文字、图片,分享给更多人,文字要鲜活,有生活气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亲子观影(话剧、戏剧、展览等均可)选择一部成人、儿童都可以看的电影(或话剧、戏剧、展览),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这部电影,展开讨论,把讨论过程记录下来,给人以启迪。(要适当介绍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并在文中插入3-5张相关剧照)。亲子观影,一律

15、作为儿童组比赛。链接:趁着假期看电影:推荐给小学生的66部电影(含书单)特别强调:所有作品,均不得抄袭,且未在任何网络或纸质上发表。否则,文责自负。二、活动时间:7月8日8月31日(今天开始,接受投稿,8月31日截止)三、投稿要求:1.如果是介绍一本好书,请拍摄封面,附上50字以内个人简介(如果愿意提供自己照片,欢迎提供)、详细邮寄地址、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便于获奖后给你奖品;2.如果是暑期生活分享,请提供相关照片(照片直接插入文档),附上50字以内个人简介(有照片更好)、联系电话等信息;3.投稿一律以附件方式打包发布,文件名“儿童组+姓名”、“成人组+姓名”。如“儿童组+王一川”、“成人组

16、+王大山”。欢迎父母孩子同题作文。儿童组,文章不超过1500字;成人组,文章不超过2500字。格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一律不录用;4.投稿邮箱:5.我们将根据投稿先后顺序和文章质量,由编辑团队预选发布,请及时关注“”每日二条、三条(或四条)。若您的文章寄出20日内未被采用,请另择投稿。6.特别说明:本次征文比赛纯公益,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四、评奖方式1.72小时内总阅读量+留言数量和质量+“在看”数(会有专人统计)计入评奖成绩。2.儿童组和教师组业绩在前12名的作品,邀请评委会仔细审读,再评出相应特等奖和一等奖。奖品如下儿童组丰厚奖品等你拿成人组丰厚奖品等你拿关键词检索关注“”在公号底部对话框输入下面的关键词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六一节快乐|敬畏|统编教材 |朗读 |书单电影 |作文|阅读|课程|成长| 电影写作课书目 |小说 |草房子|忠犬八公 |课堂课|专著说课|模拟上课|穷人|电影遇见书|转载|合作编辑: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