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794885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燃烧条件的探究题一: 以下列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为60。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2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3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题二: 如下列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参加约1/3体积的热水。向小烧杯中参加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请答复以下问题:1小烧杯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3步骤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题三: 如下列图,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以下枯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 硫粉 B. 煤粉 C. 面粉 D. 石灰石粉题四: 下表为*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下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H2体积分数%9080706050403020105空气体积分数%1020304050607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不爆炸A. 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3、点燃时会发生爆炸B. 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C.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已纯洁D.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题五: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并进展实验】如下列图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报告填写完整: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

4、温度的关系没有蘸水的小棉团燃烧,蘸水的小棉团没有燃烧3玻璃杯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 。题六: 实验探究:【实验回忆】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枯燥、干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实验重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根底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如以下列图所示,

5、翻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响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证明该气体为_。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局部仪器:l指出图中D仪器的名称_。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填序号,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填序号,药品是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澡、干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展探究,

6、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67“易燃空气体积分数%9080705020105空气体积分数%1020305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不爆鸣分析表息,完成以下问题:在混合气体爆炸围,“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题七: *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以下列图甲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展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安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

7、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响,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安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进展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所示装置仍有缺乏之处,并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

8、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题八: *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展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步骤. 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步骤. 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步骤. 翻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

9、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1比照步骤和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翻开K2,如果观察到,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假设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实验二】用如下列图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假设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展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响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参考答案题一: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温度到达着火点 与

10、氧气接触34P+5O22P2O5解析:1根据燃烧条件可知,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红磷因着火点高,不能燃烧;热水能使铜片上的白磷到达着火点,白磷又与氧气接触,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2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到达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然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到达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3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响式是:4P+5O22P2O5。题二: 12H2O22H2O+O2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烧杯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11、详解:1小烧杯中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水中的白磷只有在小烧杯中产生的氧气将大烧杯中的水排入到水槽中,使白磷露出液面后才发生燃烧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3白磷燃烧时消耗了烧杯空气中的氧气和H2O2与MnO2反响产生的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使烧杯冷却后杯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杯中。题三: D详解:硫粉、煤粉、面粉均具有可燃性,弥漫在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都易发生爆炸;石灰石粉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题四: A解析:A.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10%7

12、0%的H2和空气混合的气体,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A选项正确;B.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当H2的纯度在80%以上时,H2可以安静地燃烧,因此B选项说法不正确;C.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点燃H2后,如果没有任何声音,证明H2可以安静燃烧,表示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可能不是纯洁状态,因此C选项说法不正确;D.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后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围才会发生爆炸,因此D选项说法不正确,此题答案为A。题五: 如下表所示。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只答一种不正确2温度到达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或到达可燃物着火点才能燃烧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可燃物与氧

13、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要有可燃物、温度到达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详解:上述三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燃烧应具备的条件。第一组实验中木条具有可燃性,点燃能燃烧,而石子不具有可燃性,点燃不能燃烧,该组实验说明了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第二组实验中小棉团一个蘸水、一个不蘸水,点燃蘸水的棉团,由于水蒸发吸热,棉团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点燃不蘸水的棉团,棉团温度到达着火点而发生燃烧,该组实验说明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才能燃烧;第三组实验中玻璃杯蜡烛由于缺少氧气而熄灭了,而玻璃杯外蜡烛由于氧气充足而仍燃烧,该组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通过三组实验得出了燃烧需要的

14、三个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题六: 【实验回忆】H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或水是一种化合物;或水通电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或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微粒等合理答案均可【实验重现】实验1:木条燃烧更剧烈或:木条燃烧更旺氧气实验2:1长颈漏斗2CEG与顺序无关2H2O22H2O+O23BDFA与顺序无关锌和稀硫酸写化学式也可410%70% 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到达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是否燃烧也与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有关等其它答案均可详解:【实验回忆】由“可燃、“反响后的玻璃瓶壁上出现了液滴可推断出文中提到的“易燃空气是指氢气,氢气燃烧

15、生成水,可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实验重现】实验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翻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响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该气体为氧气;实验2:1D是向密闭容器中添加液体药品的长颈漏斗;2假设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则反响不需要加热,利用CEG等仪器可组装成简易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根据题目要求,可选择BDFA等仪器组装成反响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利用锌粒和稀硫酸等药品,可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通过长颈漏斗可以随时补充稀硫酸;4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直观看出氢气的爆炸上

16、限和爆炸下限,即氢气的体积分数在10%70%的围会发生爆炸;依据对“爆炸极限的理解可得出: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到达着火点,燃烧也不一定发生。题七: 【改进与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试管中红磷的温度未到达着火点【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安康2防止橡皮塞因试管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与迁移】甲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或乙 装置漏气等)详解:【改进与实验】可燃物需与氧气相接触且温度到达着火点才能燃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

17、可;【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是在密闭试管的空气中使白磷燃烧,能有效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而危害人体安康,但燃烧产生的热量可能会使试管的气体膨胀而引起管口橡皮塞的松动,故将改进后的装置再进一步地改进:将橡皮塞换成单孔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一端系一瘪气球,能够防止管口橡皮塞的松动,并能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环境;【拓展与迁移】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白磷燃烧会消耗试管中的氧气而没有产生新的气体,当白磷足量且气密性良好时,待试管a冷却后将试管紧贴水面取下橡皮塞后,水会进入试管,并占据试管容积1/5的空间。假设装置漏气则可能导致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1/5,此时进入试管的液

18、体不一定接近1/5。题八: 【实验一】1温度到达着火点2水倒流进A瓶40mL 白磷量缺乏、未等装置冷却就翻开弹簧夹等【实验二】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详解:【实验一】1步骤中的白磷在常温下与氧气接触,由于温度没有到达白磷的着火点,所以该步骤中白磷不燃烧;步骤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步骤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2步骤中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说明通入A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00mL,由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可推断出消耗氧气的体积为200mL=40mL,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流进A瓶40mL;白磷量缺乏、未等装置冷却就翻开弹簧夹等因素均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实验二】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响而锈蚀,生成铜绿,假设将装置中的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展实验,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当反响缺少二氧化碳后铜将不能与氧气单独发生反响,因此铜丝无法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因此用铜丝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