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7885967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 人。全部承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待加强。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塑性强。(二)目的要求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的数出20以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的认识和

2、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容和学习素材。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数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6、安排“用数学”的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措施1、努力表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尽量注意创设

3、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拿到的第一本数学书,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一个好的开始。教材开篇是编者大朋友与读者小朋友关于什么是“数学”的一段平等交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的对话,提出了本册教材的主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刚入学的孩子对数学有亲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材料,作为新学期师生谈

4、话的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一、主要教学容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空间与图形: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分类;第九单元统计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如,可爱的校园,捆小棒,搭积木等。其目的想表达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数学,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2、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3、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容,激发学习兴趣。4、安排的小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

5、良好的情感体验。从教学容来看,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其它容穿插安排,学习容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在学习其它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三、本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数与代数1、20以的数的认识20以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

6、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校园”(第2页),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用“数”去进行计数,去发现隐含在校园中的数从1到10的10个数相对应的事物,并进行描述和交流,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第二课“快乐的家园”(第4页),丰富对1的认识:它既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东西;还要进一步体验1个萝卜与1筐萝卜在数量意义上的区别,从而理解用1也可以表示很多的同类事物。而运动衣上的数有助于克服对数的认识的片面性,懂得在一些场合数表示的是事物的顺序或代号。数具有表示顺序的这一层含义,还不断通过后面的练习,如数一数、填一填列车上车厢的序号,从0出发的一笔画“小熊

7、举重”等加强体验。第四课“小猫钓鱼”(第8页),结合童话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始终还贯串着从0到10这11个 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容不拘一格,富有情趣,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还会不厌其烦,而生发对数学良好的情感 体验。在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与数感的发展。第二单元“比较”(第12页)。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第一课“动物乐园”(第12页),从情境图中把同一类的动物排队,与其它动物相比较,比

8、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前者学生有一定经验,后者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配对”活动的过程,体验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产生“怎样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学习动机,并掌握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单元后续的“高矮”“轻重”两课,经历的是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从中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有多种方法。如从“高矮”一课的主题情境图中,凭肉眼观察可以说出盲人高、小孩矮,但搀扶盲人过路的两个小孩谁高谁矮,光靠肉眼无法判断,不容易直接观察,需要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又如“轻重”一 课

9、,用手掂一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难分出轻重时,就需要用天平称一称,看天平向哪边沉那边的东西就比较重。教材所提供的比较高矮、轻重的方法,都切合儿童 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所设计的习题中,有些不能靠直观就能得出答案的,就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的力量。教学时应注意:1、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2、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3、在比较观察中,要组织学生交流,倾听,反思等活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第68页),结合“捆小棒”(数10根小棒,把它们捆成1捆)的活动,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进而摆一捆加几根的小棒表示比10大的数,再介绍计数器并用计数器上的珠

10、子表示同一个数。实际上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有了这一概念,人类才解决了用有限的数字表示无穷的数的问题。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赋予新的容,如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乐于合作等在的学习品质。新课程的教学形式,有时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入学起,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可以先采用2人合作的学习形式,到后半学期,再逐步扩大为34人一组,建议异质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孩子搭配),要有组长,可以轮

11、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布置活动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与时,逐步培养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2、加减法的处理(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教材不以10以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几枝铅笔”(第22页),教材呈现的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算式解释和应用”为主线;情境也逐步复杂、开放,从一幅情境图列出一个算式到能列出多个算式;赋予同一个算式的意义也愈加丰富,如235还表示

12、2个桃子与3个桃子合起来是5个桃子,2个女孩与3个男孩合起来是5个小孩,2把椅子与3把椅子合起来是5把椅子等等。本节教材穷尽了所有5以的加法算式。第二课“有几辆车”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数相加所得结果与这两数的顺序无关”的初步体验;并提供5以加法算式的应用与复习的机会。又如第26页“摘果子”的情境图中,有5个果子,摘下2个,还剩下3个。这个过程可以用减法表示,523,使学生体会到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但不要求学生表达这些程式化的语言。第三课“摘果子”(第26页)“做一做”的第1题,要让学生经历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减法算式意义的过程,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交流技能的重要

13、途径之一。第十课“乘车”的情境,为学生理解3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提供了较好的现实背景,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抽象列出连加或连减的算式,并初步经历与认识连加连减运算的一般顺序。第七单元第二课“搭积木”(第70页),为学生提供学习“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与“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地解读“搭积木”的两幅图,从中分别列出算式:13215,16214;再让他们用“摆小棒”的方式检验所列的算式是否正确。用“摆小棒”检验上述的数量关系时,应强调凡是十根小棒就要捆成一捆(逢“十”进“一”),用“捆”和“根”为计数单位来表示算式中的两位数;形成这种带着位值意识摆小棒表示数的技能,是学生后面能

14、够自主探索20以加、减法的各种算法的必要基础。10以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第三单元第四课“小猫吃鱼”(第28页)的“练一练”中,创设“5只小鸡跑向两处觅食”的情境,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就是讨论5的组成和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解释和拓展5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模型)的应用的过程。本单元第七课“可爱的企鹅”、第八课“分苹果”,都

15、创设了类似的情境分别讨论8,9和10的组成与分解;从第五课至第八课,还把进一步体验有关数的组成与分解与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或游戏活动之中,其用心也是为了逐步达到熟练10以加减法口算的目的。(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摆一摆桃子图,做一做划掉圆圈,就是通过操作活动,计算出得数。(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里要值得一提的是数的组成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组成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如3和2组成5,也就是3和2合起来是5,也就是3加2等于5,同一种含义,不同的说法。它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教材把数的“分”和“合”作为加减法练习的形式之一

16、。而不要求学生去背诵每个数的组成与分解。计算要形成基本技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材练习加减法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一般的式题计算外,还有富有童趣的练习形式。例如,第39页第6题,小动物找家,要想让小动物找到家,就要正确进行计算,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进行计算,会提高计算效率。另外在活动中练习加减法,如第33页数学游戏:“我出1”,“我出5”;“我出3”,“我出4”。实际上就是练习6和7数的组成。又如“凑成9”,“分苹果”就是练习9和10的“分”和“合”。(3)加减法学习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始加减混编了,

17、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第28页), 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 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 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4)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

18、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两头都表达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应用题的类型和套用公式。例如,第23页家庭情境图,图息很丰富,可以提出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又如第29页,这幅小朋友聚会图,“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子?”利用生活经验,小朋友的人数比杯子数多1,差1个杯子,541,小朋友的人数比勺子数多2,差2把勺子,532不必转化成相同单位。再如,第42页“在操场上”,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求差应用题,过去讲这类应用题,讲得很复杂。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遇到这类问题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比较”这一单元时,研

19、究了“比多少”,知道“8比2多”,“2比8少”,现在就是要解决“8比2多几”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一一对应后,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解答的问题,8比2多6用算式表示就是826。学生在看图列式时,列出不同算式怎么办?例如,第38页第4题,从图中看出: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有几人?学生列出624,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学生列出426,642,但是他知道船棚有4人,应该算他是对的,但在一年级我们不要求学生写答句,因此要求学生在4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或做一个大家约定的标记,说明他知道船棚里有4人即可。(5)提倡算法多样化。在20以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教材表达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

20、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20以进位加法,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因此一般采用凑十法,至于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这要看具体题目,例如,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72页)中的,95?,可以把5分成1和4,9110,10414,也可以把9分成5和4,5510,10414;如果学生想到10515,推出9514也是可以的;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第78页)退位减法,教材呈现了4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可以的,通过交流和反思,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等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习20以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的退位减法。上述4节教材的编写

21、仍然坚持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结合,而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这些问题所列出的算式而言的。例如,需要列出算式95?并掌握它的某种算法,才能获得“有几瓶牛奶”的问题的答案。计算95?有的算法比较直观,有的算法比较抽象。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果14是允许的,但如果不去探究别的算法,他们的运算技能就得不到发展。而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必须让他们亲身经历各种算法的抽象过程:先拿出9根小棒与5根小棒,再摆这些小棒,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有几根。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摆法,每一种摆法都揭示了某种算理(或策略),都能够用抽象的算式描述它的算法过程。学生一旦悟出“摆法”“算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才可能独立地探究、发现教

22、材没有呈现的其他算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几棵树”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究、体验86?的算法多样化,并交流他们各自算法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材还提供了基于应用前面已经发现的数学规律的算法:9615,推出8614,既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推理,又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途径。教学时应注意:(1)通过形式多样经常的有效的练习由“逐一计数逐步过渡到按群计数”,形成基本计算技能。(2)逐一计数是1个1个往上加或1个1个往下减,这是最朴素的计算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过渡到按群计数。在学习计算的单元要练习,在学习其它容时,也可以进行计算练习,通过经

23、常有效的练习,使全体学生逐步达到基本要求。关于20以的退位减法教材的编写意图与上述进位加法类似,不同在于有了前面学习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例如,学生要求独立解读“买铅笔”的问题情境,独立列出算式,并探究其算法,学习用数学语言或文字(口头或书面)描述各自的算法,在小组中进行充分地交流。“飞行表演”除了练习巩固20以的退位减法的算法外,还应用了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提供减法算法的思路(事实上这一思想在教材第5页的练习中已经开始渗透),即在较大的集合(与被减数对应)中找出与另一个集合(与减数对应)一一对应的子集,这时较大集合的余集就对应着所得的差。应该让学生体验这样的数

24、学思考过程,那么,学生面对类似第81页第2题时,就可能会用更简捷的算法算出谁多和多几只。提 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算法多样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样化,群体的多样化。因此算法不是越多越好,通过交流对算法进行分 析、归类、反思,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适合他的方法。加减法的应用在一年级上册都是用图画呈现的,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可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一般来说,要从这幅图的整体观察,列出算式。例如,第23页第2题,同学们打乒乓

25、球这幅图:学生列出415或325都是可以的。但有的同学从这幅图的一部分来考虑,左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右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列出算式224也是允许的。我们要处理好提倡和允许(尊重)之间的关系。不必让所有学生都要列出这个算式。对口算速度的要求不要“一刀切”,允许一些学生逐步达到要求,平时给予适当关注,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鼓励,树立信心。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第90页“小明的一天”代表了小学生一天学习和生活的作息时间。儿童对钟表的认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要联系生活实际,多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交流,认识

26、钟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二)空间与图形教师一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通过组织“玩一玩”,使学生具体感受物体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抽象出立体图形,介绍名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第五单元就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第一课“前后”(第56页),首先,要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惟一,不仅仅

27、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如果你坐在第三排,那么你的前面有两个同学。所以,如果只说5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不能确定5号车的位置,同时还要指出5号车在3号车的前面,那么5号车的位置才被惟一确定。其次,第57页第3题,汽车从公园出发,下一站是哪一站?如果不明确行车的方向,还不能确定下一站的位置;明确了车是往动物园方向开的,所以下一站一定是太平路,不是火车站。第二课“上下”(第58页),用上、下来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时,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用上、下描述三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时,也有与上述类似的问题要引起注意,第59页第5题,就涉与确定3个女孩上、下的相对位置,这个

28、问题对学生有挑战性,需要结合简单的数学推理。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学习“前后”“上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人体是左右对称的,所以识别左右比较难。第三课“左右”(第60页),先结合人的行为习惯中不对称的动作来识记“左”和“右”,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第四课“教室”,结合现实的生活空间,如在教室里、家里,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一课“物体分类”(第64页), 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而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把物体按形状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物体形状的 抽象过程。这一课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与其名称。要注意物体、几何体(长方体等)和立体图形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等)是对物体的形状进行抽象而建立的数学模型,所以不能说“课本是长方体”,应该说“课本的形状是长方体”;立体图形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示三维物体或几何体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本课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

30、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第二课“你说我摆”(第66页),是为五、六两个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空间观念设计的。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的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个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以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里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的模型把它摆出来,为了避免面对面操作左右正好相反的干扰,可以组织相邻或前后两个同学为一组进

31、行活动。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交流和评价。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双方要交换说与摆的角色,进行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第67页第4题,能够看懂立体图形中有几个正方体,是需要空间想像力的,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正是因此,这道看似简单的练习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三)分类与统计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论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历和体验,通过活动,体验分类方法。积累分类和统计活动的经验。第四单元第一课“整理房间”(

32、第52页),从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做的事情整理房间,体验什么是分类以与分类的必要性。本课练习的分类对象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且给定了分类标准;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对照答案,进行讨论交流,体验分类结果在相同的分类标准下是一致的。第二课“整理书包”(第54页),这也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表达了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可以按课本和练习本进行分类,把数学书和语文书放在一起,数学本和语文本放在一起;也可以按学科进行分类,把数学书和数学本放在一起,把语文书和语文本放在一起。本课要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重新整理一遍自己的书包,然后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再跟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会整理书包。本课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

33、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再互相对照各自分类的结果,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样的。第九单元“统计”教学,一是要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二是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第94页“最喜欢的水果”(第94页),一(1) 班要举行元旦晚会,需准备一些水果,小明调查了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这就表达了统计的必要性。然后每个同学选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用图片表 示,进行分类排队(班额人数多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再在全班进行归总),就形成一幅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经历统计的过程,然后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问题。 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全班最喜欢吃哪

34、种水果的人数最多,联欢会上就可以买这种水果。统计“最喜欢的水果”这 项活动包括调查、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以与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其中每个环节该如何进行,可以让学生共同出主意、想方法,然后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加以 实施和体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必要手段,也是比较和分析数据的信息资源,但无论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都不是统计的目的,目的是做出相应 的预测或决策,解决面临的问题。所以,统计活动的重心不应该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表上,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统计图表让学生填补完整,着重对填补完整的统计图 表进行分析、解释和应用。这样才能体会统计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数学

35、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承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承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查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学生一般要经历从“动作把握”到“图形把握”,再到“符号把握”等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如,对10以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把握;通过“数数”比较动物乐园中各种动物的多少,是动作把握;进而通过有序地排列两种动物的头像,从而用眼就能进行“配对”比 较,看出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图形把握,它是对动作把握的概括;对图形把握的进一步概括就是符号把握,即形

36、成数学语言,用抽象符号表示数的相对 大小关系,并运用它进行数学思考与交流。所以,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结合具体情境对材料(学具)的直观操作尤为重要,但是不能为直观而直观,直观只是手 段,抽象才是目的。 2、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交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 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描述是所有水平上进行数学概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描述包括把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转化成一种新的形式,把图表或实物模型转 化成为符号或语言。例如,教材量以图形或图文形式呈现的问题情境,都要转

37、化为语言来描述,它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这种描述是帮助学生审视或 提炼问题的必要手段。第34页“跳绳”,如果学生从这个情境中只问“跳绳的共有几个人?”这还不是一个问题的完整描述,因为没有指出已知条件。“有3个穿黄衣服的小朋友与5个穿其他颜色衣服的小朋友一起跳绳,跳绳的共有几个人?”这样的描述才构成一个问题。学会像这样描述问题,才能从同一个“跳绳”情境中提出关于8的所有的加法问题来。前面说到用“摆小棒”探索20以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的每一种算法策略,都可以用相应的算式表示它的算法过程,也是进行数学描述很典型的例子。 3、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

38、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因此,要紧扣活动的目的来设计安排活动的程序和步骤,使活动既有序又有效。例如,“跳绳”是学习8的加法的数学活动,其目的是经历由“跳绳”的问题情境抽象出所有8的加法算式,并掌握8的加法。为此,可按如下程序组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情境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必要时老师可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作示);在进行活动的同时,老师逐一把8的所有算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一列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桌两人可以互相讨论);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老师进行点评小结;思考回答:如果448,那么26?为什么?学生会用第一个数学等式,求出另一个是非常

39、有趣的,可以体验上述规律的应用价值。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思考性的,避免提那些无需思索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像“你从跳绳的情境图中看到了什么?”这类问题谁都能说上几句,甚至没完没了地竞答,学生是主动参与了,但却偏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也浪费了课堂许多宝贵的时间。 4、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如果一堂课看不到有一段时间学生聚精会神地做练习,那么就可能对这堂课掌握“双基”的 效果感到不安。教材中的练习题要安排在课做的,但一般不要采取集体作业的方式,要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能走下讲 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

40、指导,获得反馈信息的良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习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 的反馈方式把练习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习的反馈,最 好的方法是揭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对口算的练习,从第三单 元的教学伊始,就应该化整为零、常抓不懈,只是要善于变化练习的形式,不让学生疲而生厌;事实上教材也提供了把口算练习结合在游戏之中的很多素材和例, 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五)本册教材的评价建议 1、重视

4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地“做数学”。例如,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发展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不仅包含对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的体验,也包含对数的关系的丰富认识,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或描述同一个数,比如说数6,能说出它比5多1,它比7少1,它等于42,它包含3个2(两个两个地数,数3次得6)或者2个3(三个三个地数,数2次得6)等等。又如,用于记数的位值概念也是从数数的经验中发展和抽象出来的。数数目大于10根 的小棒,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分成十根十根的一组,再十根十根地,接着一根一根地数

42、;要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体验才能建立起初步的位值概念。对位值 概念的理解是学生数概念理解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与具体材料的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应鼓励他们应用这些材料表达他们的概念知 识。所以评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纸笔的考试。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理解也是属于概念理解的畴,但对它应结合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进行评价。学习第三单元时,学生初次获得对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同时由于教材的加、减法混编,使他们一时还辨认不清“减法”的情形所对应的意义,表现在学生解决被称为减法的问题时,往往列出加法的算式,或者虽然列出的是减法算式但结果却不写在等号的右边。例如,“有9

43、只企鹅,其中一群有4只,躲在冰山背后的另一群有几只?”有的学生列式是945,有的是954,甚至有的列459。如果学生能够对算式中表示答案的数,做个记号,那么后面两种列式也是对的;事实上上述3个算式表示的是同一个数量关系。到了学习第七单元,学生初步理解位值概念,对加减法有了进一步体验后,才能形成加、减法的概念,弄清楚两者所对应的意义与算式。所以对学生加减法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的评价,应注意过程的阶段性与评价的恰当时机。至于对20以的口算技能的评价,更要靠平时观察,关注学生个体什么时候摆脱了用手指计数的依赖,则学生的口算技能以与抽象思维才有了质的发展;相应的口算练习应有效地促进这一发展。 2、重视对学

44、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一个完整的问题结构必须包含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如果只问“参加跳绳游戏的人有几个?”还不构成一个可解的问题,因为它少了已知条件。所以,评价时要注意培养、完善学生口头描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其次,要注意评价学生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水平。例如,第40页练一练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学生做这一道题时有三种表现:盲目无序地一边数一边凑“十”;估测数目,再数一数加以检验;数出每盘的数目并用数

45、注明,问题就变成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连起来。事实上,这是思维与策略发展的三种不同水平的表现。这样的评价不但要结合过程,而且具有个性,更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个别化的帮助。 3、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像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 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谁喜欢问“如果将如何呢”这 样的问题?谁喜欢问什么种类的问题?以与对数学作用与价值的认识,等等。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

46、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 作业以与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 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四、本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增加了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教材的钻研,准确地把握教学容、教学重点、难点,同时,教学时要以小标题的形式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容。2、如果按照教纲的要求,整册教学课时为71课时,每节新课教学的容比较多,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课时的按排(实际教学时间在120课时左右)。在调整课时按排时

47、,要特别注意第一课时的练习设计。3、由于教材较重视以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通过学生的说,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4、教材的练习量不足,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练习的设计,通过加强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的加减法,不断提高口算速度。 5、教材均以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或其他素材不一定适合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进行取舍。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可爱的校园(准备课)快乐的家园(认识110各数,基数、序数的联系与区别)玩具(15的意义和书写)生活中的数(10以数的认识)小猫钓鱼(0的产生、意义和书写)文具(610的意义和

48、书写)(二)教学重点1、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数的意义和顺序。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三)教学难点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一、教学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的物体的个数。(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2、能力目标

49、: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点评:教

50、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二)探究活动1、任意观察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指定部分学生汇报。(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2、探讨数数规律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1)

51、四人小组探讨数数规律。(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 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

52、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三)与时强化,层层深入1、寻找身体上的数(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2、数周围的实物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第二课时快乐的家园1、容:设

53、计了两个生活情境,一个是“快乐的家园”情境,是通过这幅图理解110各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渗透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另一个“小小足球场”情景,目的是让学生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区别。分二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3、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4、教具准备:二幅情境图,110的数学卡片。5、具体过程(1)出示“快乐的家园”情境图,引导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知识呢?(一座房子、一棵大树、一条小船、一筐萝卜、一座高山)教师 与时点拨:“这些事物都可以用

54、数字1表示。1的威力非常大,它不仅可以表示单个的一个萝卜,也可以表示由许多萝卜装成的一筐萝卜;还可以表示那么小的一棵 小草,一座那么高大的山。”再请学生找找身边、周围“哪些事物可以用1表示?”过度到哪些事物可以用“2”、“3”、“4”一直到“10”。说的形式 可以多样,鼓励学生积极交流。(2)出示“小小足球场”的情景,认识运动员身上数字表示第几号运动员后,组织几个学生拿着数字卡片当一当运动员来排队。老师口令 可以按1、2、3、4、的顺序来排,请学生数一数第几个、几个,还可以按10、9、8、的顺序排一排,在实际形象的操作中,加深理解,效果较好。(3)最后老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深化认识,比如你说我站

55、。(4)可以用一堂专门的课让学生做书面练习。因为这是第一次独立的笔头作业,着重培养仔细读题;认真专心听老师讲解、同学发言;交 流汇报;校对的习惯。其中,第三题题目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有难度,教师要多作引导,讲清例子中的意思。可以布置“小调查”的家庭作业,“把家里能用110 的数字来表示的物体,记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三课时玩具1、容本课时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的物体的个数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能正确数出5以物体的个数。重点在于15的书写,难点在于15各数的书写格式,特别是2和3的书写。教师正确示加个别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教具准备:主题图、15数字卡片

56、、田字格黑板3、具体过程(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数一数数量是15的物体,还可以拿出2、3、4、5根小棒,请学生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作为巩固。(2)写数之前,先观察黑板上15各数,像什么?可以教首儿歌帮助记忆: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3)介绍田字格,田字格分为左半格和右半格,每个半格里又分成上下两格,最好明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和右下格,为后面写数作准备。通常数字写在一个半格里。(4)边示,边讲解。“1”的书写要点:从右上角起笔,往左下角写直收笔,注意要写直,像一直斜放的铅笔。“2”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向右上写,再拐弯

57、往左下角 拉,向右下格写平。注意小鸭子的头不宜过大,小鸭子的身体要写平。“3”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写半个圆到中线,再往下写半个圆,到下半格中间 止笔。注意上半圆稍小,下半圆稍大,不要写反了。“4”的书写要点:从上半格起笔写过中线,往右写平,再写一个“1”,由两笔组成。注意第二笔要像一枝斜 放的铅笔。“5”的书写要点:由两笔组成,从上半格起笔写到中线后写一个半圆,再在第一笔的上半部分起写第二笔。注意:第一笔中的一竖要过中线,第二笔不 能写在第一笔的最上面。(5)练一练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时请学生结合每一幅图说一说各个数表示的意思。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题目理解有困 难的学

58、生要进行个别辅导。第三题除了完成书面作业后可以挖掘一下,比如提问“()的前面是(),后面是()。”(6)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分圆片,5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渗透数的组成。第四课时:小猫钓鱼1、本课时主要通过几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2、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图,温度计,学生每人每人准备一把尺子。3、具体过程(1)在出现主题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事物操作,比如说分铅笔,演示“0”的产生过程,引出“0”,再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自己编故事,从中感知“0”的真实含义,然后指导书写。(2)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

59、儿见过“0”?引出温度计上“0度”。水银柱指到0,表示0度,不是温度计没有温度,而是从0度往下, 气温会越来越低,越往上气温越来越高。接着可以介绍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还可以一起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一说“1”的前面是几?“0”的后面是几?(3)教师示讲解“0”的书写要点是: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起笔处和收笔处相连,并且要写得圆滑,不能有棱角。(4)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和爸妈说说生活中,还有哪里可以用“0”表示?第五课时:文具1、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意图很明确,操作性很强。2、注意6、8、9的书写是难点,要注意先请学生先观察像什么,然后教师边讲解边

60、示。可以用儿歌帮住记忆书写。6像口哨噘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挂藤上,9像调羹来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3、第一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题目意思,第三题填数的题目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4、可以布置回家摆一摆,分一分,渗透610的组成,为口算做准备。5、本单元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表。第一单元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表班级学生评价项目好一般加油知识与技能能否熟练地数出10以物体的个数能否在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能否熟练地认读10以的数能否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能否正确地书写010各数能否用一句完整的话回答老师的提问思维特点能否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主题图是否愿意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条理性是否能想到、注

61、意到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是否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简单的评价是否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情感与态度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是否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在小组学习中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第二单元比较(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二)知识网络动物乐园(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长短、厚薄)轻重的比较(三)教学建议:用67个课时第一课时动物乐园1、容这部分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

62、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容,分三个层次编排,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 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辨析易错概念;第三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 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第一 层面和第二层面一个课时,后面的练习和实践活动放第二课时。2、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3、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4、具体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动物乐园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都来帮忙,热闹极了!(2)数一数、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3)比一比:“你想把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多少?”这样的设问表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同样多”、“多”、“少”都整合为学生自己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小熊和小鹿比,先让学生比较,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