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7604677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34 / 38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XX桐城市土地治理金 神 镇 中 低 产 田 改 造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桐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XX12月6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XX桐城市土地治理金神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 桐城市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执行单位 金神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 俞春正职务、职称 镇长黄学国职务、职称 副镇长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 家旺职务、职称 主任会计师经济负责人 胡海滨职务、职称 会计师技术负责人 朱应龙职务、职称 工程师桐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XX12月6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围、规模、容与工

2、期- 2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 -1.4效益- 2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3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4 -2.1自然概况- 4 -2.1.1地理位置及围- 4 -2.1.2水文气象- 4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5 -2.1.4水资源- 5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5 -2.1.6自然灾害- 6 -2.2社会经济状况- 6 -2.2.1人口及劳力- 6 -2.2.2土地利用现状- 6 -2.2.3农业生产水平- 6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7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7 -2.3基础设施- 7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7 -

3、2.3.2田间工程状况- 8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8 -2.3.4交通与电力- 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8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0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0 -4.2供需平衡分析- 11 -4.2.1可供水量分析- 11 -4.2.2需水量分析- 12 -4.2.3供需平衡- 13 -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13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

4、衡分析- 14 -第五章规划设计- 15 -5.1指导思想- 15 -5.2选项原则- 15 -5.3建设标准- 16 -5.4建设规模- 16 -5.5规划布局- 16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容- 17 -6.1开发任务- 17 -6.2建设容- 18 -6.2.1水利措施- 18 -6.2.2农业措施- 18 -6.2.3林业措施- 18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8 -7.1投资估算- 18 -7.1.1估算依据- 19 -7.1.2投资估算- 19 -7.2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 20 -7.3群众投工投劳- 20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 20 -8.1经济

5、效益- 20 -8.2社会效益- 21 -8.3生态效益- 21 -8.4财务评价- 22 -8.4.1工程项目效益- 22 -8.4.2工程运行费用项目投入- 22 -8.4.3财务评价- 22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25 -9.1组织机构设置- 25 -9.2实施管理- 25 -9.3运行管理和维护- 26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26 -10.1环境现状分析- 26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26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 27 -11.1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11.2问题与建议- 27 -附表附图- 28 -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金神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由原

6、金神和香铺两镇合并而成,东邻孔城、嬉子湖,南接双港与白兔湖相连,西临新渡,北与岗接壤,属丘陵,圩畈混合地带,是个易旱,易涝,易渍,又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镇域丘岗连绵,沟渠纵横,交通便利,沪蓉高速纵穿南北,香金公路横贯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龙眠河、挂车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31.2km2,辖18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拥有耕地5.4万亩,其中水田4.3万亩,旱地1.1万亩,山场0.59万亩,水面2.02万亩,粮食年产2.7万吨。现在全镇已形成了多种特色产业化规模经济,如经果林、水产养殖、杂交稻制种、优质米生产加工,西瓜种植、大棚蔬菜、生猪养殖,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2712万元,农民人

7、均纯收入达3509元。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我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受地形条件客观影响,高则为岗,低则为凹,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易涝易旱。近几年来,全镇每年受灾面积达21500亩,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农村经济损失严重,多数农田处于半抛荒状态,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万元,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束缚,成为制约我镇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故提出桐城市金神镇土地治理项目,通过项目开发,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得以稳步推进,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1.2项目围、规模、容与工期该项目实施围为联圩、包圩、香铺三个行政村区域,建设总投资800万

8、元,其中自筹资金2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000亩,建设容:扩建、整修、加固塘、塥、堰坝11座;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10座其中:7.5-30KW提水站9座,55KW排涝站1座;开挖整治灌排沟渠76km,配套建筑物435座其中桥28座,涵闸、节制闸30座,过路涵181道,渡槽5座,放水口190座,倒虹吸1座,新建防渗衬砌渠道31km,改良土壤、平整土地0.6万亩,良种繁育1000亩,修建仓库400平米,修建沼气池500立方米,建设村庄与田间机耕路2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防护带45km等。计划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通过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需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00万

9、元,省财政160万元,市财政20万元,桐城市财政2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联圩、包圩、香铺三个行政村15000亩中低产田的灌排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灌得进、排得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农田防护林网和村庄绿化的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95%,每年增产优质稻谷1556吨,优质油菜104吨,每年为农民增收250万元,人均增收170元。财务分析结果投资益本比1.92:1,财务部收益率30.43 %,全部投资回收期5年。另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很明显。首先项目区的投资便可扩大需,消化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项

10、目区建成后,改善了生产条件,交通条件,大气、水质、土壤得到进一步净化,便可吸引外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从而促进了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发展,并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因此,该项目利国利民,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区村的新农村建设。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金神镇成立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利民任政委,镇长俞春正任指挥长,财政、水利、农业和项目村等单位抽出精干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到位,掌握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的矛盾纠纷等。工程施工由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工程质量实行

11、全程监理,跟踪施工,镇水利站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项目区建成后筹建成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项目区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和控制运用。在项目实施中,首先做好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广大干群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按计划完成土方任务和农民自筹资金,根据工程规划布局进行施工放样,搞好土地调整工作;其次,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区土建工程招投标制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工。工程建成后,由市开发办统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固定资产移交给项目工管单位和工程管护人员,以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围项目区位于

12、桐城市东南部,龙眠河的南岸,东接孔城镇、嬉子湖镇,南临双港与白兔湖相连,西连新渡,北与岗接壤,涉及联圩、包圩、香铺三村,国土总面积21.2平方公里。项目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有香金公路横贯东西,合安高速纵穿南北,是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地方。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长江流域,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8,月平均最低温度3.6,月平均最高温度28.9,极端最高温度39.9,极端最低温度-15,全年10的积温为5102.6。冬季最大冻土层厚度为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88.4h;无霜期25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355mm,丰水年1951年达23

13、48.6mm;枯水年1934年仅为661.2mm,丰水年与枯水年的降水极值比为3.55。降水年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59月份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892.8mm,占全年降水的66%,暴雨多出现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569.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灌溉期蒸发量为541.3mm。年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7%左右。项目区主风向不明显,春夏季多东南或西南风;秋冬季多东北或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5m/s左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本次治理的项目区在金神镇的西面, 地势沿龙眠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的圩畈区,地势较平坦,且耕地集中成片,土壤类型主要为沙泥土、紫河泥土,为近

14、代河流冲积而成,肥力中等,有机含量中等,有机质较高,但钾磷含量低,耕作层0.2米透水性强。适宜发展水稻生产,故主要作物以种植水稻,兼种小麦、油菜等,复种指数2.2。 2.1.4水资源水资源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的地表径流,项目区有龙眠河流过,并有两条河,圩沟、塘、塥、堰坝、渠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灌溉依靠区蓄水工程和从龙眠河过境水中提引。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15000亩,其中水田12750亩,旱地2250亩,现有耕地产出率低,易涝易旱,基本处于半抛荒状态,实施土地治理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开发治理,对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优质高产水稻种植面积,大力开发种

15、植多经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2.1.6自然灾害项目区地处丘陵圩畈区,紧临龙眠河,由于地形地势比较复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又非常脆弱,洪涝、渍、旱都有不同程度影响,老百姓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夏季多洪涝,秋冬易干旱,水旱灾害频繁,一般水灾三年一遇,干旱五年一遇。建国后共发生水旱灾害18次,较大的水灾年有1949、1954、1969、1980、1983、1991、1996、1999等共10次,全市162个圩口曾漫破160个。旱灾以1958、1966、1968、1978年最为严重,水稻灌溉期2个月以上连续无雨,塘库干涸、水源断绝。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人口12231人,

16、其中劳动力5202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1800亩,其中耕地15000亩,耕地率47%,水田率85%,旱地率15%,塘面率10%。2.2.3农业生产水平目前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组成仍然是两稻一油,农业生产水平尚欠发达,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旱地率较高,中低产田面积过大,水利设施老化,耕地产出率低,效益甚微。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项目区经济较为发达,20XX末金神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35679万元,人均GDP为8340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27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9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区有

17、金神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各村均有农技服务站点,安排农技员做点为群众服务,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力度较强,但服务设施及手段较为落后。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塘坝蓄水和河流提引水工程。现有涵闸78座,有启闭机控制的涵闸20座,机电排灌站13座,装机容量1231千瓦和135马力,但设备大都老化不能正常运行,项目区大小塘口413个,总塘容327万方,项目区渠道均为挖方渠道,大部分渠道尚无衬砌,有衬砌的大都已损坏,且水工建筑物配套不全,串灌串排现象较为严重。项目区的蓄水塥堰由于淤塞且不能自流灌溉,现已不能发挥效益;由于库塘蓄水工程不配套,输水土渠断面小,渗漏严重,渠系水利

18、用数在0.25左右,自流灌溉保证率不足50%;农业灌溉水源主要在龙眠河提水,沿河设有临时抗旱站18座,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但由于工程设施不完善、设备年久失修,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仅1000亩,提水灌溉保证率仅15%;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项目区农田未进行整体规划,排涝工程设施尚不健全。 2.3.2田间工程状况目前,项目区田间工程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工程粗糙,很多工程配套设施未完善,又经多年运行,缺乏正常的维护,损坏老化现象严重。项目区田块均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田间灌排沟渠大多随地块形状布置,各自为阵,田间工程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灌排渠道均为土渠,渗漏

19、严重,农、毛渠都为土口子放水,串田漫灌,水土肥资源浪费极大,由于灌、排水不畅,局部相对低洼的地方容易出现滞水渍害等问题,水事纠纷时有发生。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机械较多,有小型联合收割机1台,农用车20余辆,农资、农机服务网络较为健全。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交通方便,地处206国道附近,合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香金公路横贯东西,区交通便捷,电力设施完善,电力供应正常。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项目区能够自流灌溉的骨干蓄水工程较少且工程不配套,自流灌溉保证率低;境未建固定灌溉站,灌溉效益低,抗旱能力十分脆弱

20、。2农田灌溉体系缺乏统一规划,渠系配套建筑物不完善,已建工程年久失修老化,现有土渠道渗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3沿河圩畈区由于河沟淤塞,排水系统不畅,缺少固定排涝泵站,故而农田涝渍灾害严重,因此耕地产量低,土地亟待治理。4农田机耕道路缺乏,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多数耕地农机不能下田,农业的机械化普及率仍然较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5农村水利投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弱。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中央资金补助,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缺口大,加之水利建设主要是为公众服务的基础性设施,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社会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不高,水利投融资能力弱,形成了资金瓶

21、颈制约。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领域,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由于项目区耕地的低产低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连续水旱灾害,农业产量损失更是严重,加之近几年粮食价格市场的滑坡,项目区农业生产已出现种田赔本的现象,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多数农田处于靠天收或抛荒状态。由于今年村、镇大规模合并,给农村道路带来不畅,农业生产尚未磨合,使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措施,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灾能力,把项目区建设成

22、农业结构合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主要优势有: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一年两熟制生产条件;骨干水利工程具备,水资源丰富;区地势较为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大多为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项目区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初步具备;农民积极性很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此项工作。从上述优势条件可以看出该项目可行性极强。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当地径流形成的地表水,根据1993年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该项目区属龙

23、眠河、挂车区域,龙眠河控制集水面积为75.3km2,挂车河控制集水面积为125km2,地表水由项目区小型库、塘、塥工程积蓄,按50%、75%、95%三种不同水平年的年降雨量为1320.9 mm、1132.2 mm、903.1mm,径流深分别为583.4 mm、422.0 mm、254.4mm;径流均值620.6mm,年平均径流总量1316.5万m3,即项目区水资源量1316.5万m3,年人均拥有水资源1076立方米,年均每亩耕地占有量877.7立方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此外,龙眠河过境水为该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根据桐城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统计,项目区多年平

24、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1059.3万m3。4.2供需平衡分析4.2.1可供水量分析项目区灌溉可供水量除依靠当地蓄水工程外,主要靠提水工程解决,其中蓄水工程主要为库、塘、塥,共计413处,有效容积370.0万m3,根据省19561979年径流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查得Cv=0.4再根据Cs=2Cv查得不同保证率下Kp值,再根据公式Wp=KpW可算出水资源量,可供水量根据江淮地区有效塘容复蓄系数表查得不同保证率下的复蓄系数,同时综合考虑本项目区引水量及提水量,然后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便可得出可供水量。依据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蓄水工程按50%、75%、95%三种水平年的复蓄系数分别为2

25、.2、1.51、0.83,由此可求出三种不同保证率下的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分别为820.0万m3、560.0万m3、310.0万m3;提水工程从龙眠河提水,该河过境水量充足,提水工程水量可以采用以需定供来计算。由于现有提水站不能发挥效益,因此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不作分析。4.2.2需水量分析项目区的需水量主要是农业用水,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很少,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可不作分析。本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计算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时,分别考虑各种作物的最大田间耗水量及灌水周期,取最不利组合计算。田间需水量主要由气候因素和作物各生育期正常灌溉水及土壤松紧度所造成的渗漏决定的,其计算方法按下式即可E水E式中

26、E为某时或作物各生育期田间水量,为需水系数,由试验资料定E0为E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值水稻为0.81.57,小麦为0.30.9,玉米为0.331.0,棉花为0.340.9。E水YC式中是指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N、C为经验指数和常数,一般N=0.30.5,C=11.316.0,Y为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根据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水稻在灌溉保证率为50%、75%、95%时的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408 m3/亩、508 m3/亩、613 m3/亩;油菜只在95%水平年型进行灌溉,综合灌溉定额仅为100 m3/亩,其余年型不灌。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12750亩,按稻油轮作年综合灌溉

27、用水量在50%、75%、95%年份分别为520.0万m3、650.0万m3、780.0万m3。4.2.3供需平衡根据以上计算可求出项目区现状水平年的不同频率相应供需平衡:现状水平年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项目区保证率%水资源总量万m3可供水量万m3需水量万m3平衡利用率%+-501316.5820.0520.0300.062.3751015.3560.0650.090.055.295658.7310.0780.0470.047.1通过平衡表可看出,该项目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平水年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一般干旱年75%年型供水量略小于需水量,只在特大旱年95%年型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特别不足。因此,可通

28、过工程措施,兴建灌溉提水站,合理规划布局灌溉渠系,完善渠系配套建筑物,增加渠道防渗衬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基本能够满足75%年型的供需水量平衡。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主要有413口当家塘和5条堰塥蓄水,总有效容积为370.0万m3 ;此外,项目区沿河建有临时抗旱站10座。由于项目区缺乏统一规划,现有蓄、提水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灌溉水源利用率低,据桐城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统计,项目区20XX20XX份降雨量较一般平水年少约10%,按一般干旱年75%年型分析可供水量为560.0万m3

29、,仅占水资源量42%,项目区现状需水量仍为650.0万m3,灌溉缺水达90.0万m3。可见,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预测2015年水平与现状水平年相比,农田灌溉面积增加5%,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科学管水、用水、节水措施的落实,农田灌溉定额也随之减小,预测2015年项目区农田灌溉需水量仍维持现状年水平。项目区通过土地治理后,预测2015年蓄水工程可供水量除库、塘坝、塥维持现有供水能力外,提水工程灌溉面积可增加5000亩,按照以需定供的方法,拟定灌溉保证率为50%、75%时的综合灌溉定额分别

30、为340 m3/亩、410 m3/亩,可得出50%、75%年型的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为170万m3、210万m3 。根据以上计算可求出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的供需平衡:设计水平年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项目区保证率%水资源总量万m3可供水量万m3需水量 万m3平衡利用率%+-501316.5990.0520.0470.075.2751015.3770.0650.0120.075.8结论:项目区在实施土地治理后,新建和完善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配套齐全,沟渠防渗硬化,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一般干旱年份P=75%供需能够保持平衡。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

31、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治理的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提高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发挥项目区的优势,提高灌溉农业的科技含量,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结构合理,稳产、高产的粮食以及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通过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和节水增效的要求,对传统的供水、耕作方式以及灌溉制度进行全面规划和变革。同时,将灌排工程建设与农田防护林带绿化相结合,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机下田、灌得进、排得出的旱涝保收高标准田园化,使其达到水利设施标准化、管理科学化,耕作机械化,提高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使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科技贡献

32、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得到全面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2选项原则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工程的、生物的农业措施,集中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水利工程以完善配套和更新改造为主,适当新建、扩建一些重要的水工建筑物,解决好灌溉除涝问题并将灌溉与排水统筹考虑,使其满足项目区灌排工程的建设标准要求。工程建设项目,要从项目区实际上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规划,严格控制好生产性建设。规划时利用现有骨干灌排渠系,对水土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5.3建设标准1、灌溉:保证率达到85%;2、除涝:按汛期十年一遇最大一日暴雨三日排完;3、防渍:达到雨

33、后三日将地下水降至地表以下0.5米;4、道路:宽36米,通车率达到100%5、良种推广: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6、农田防护林网的布置:林带的防风围一般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主林带的间距不应大于这个有效距离。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副林带的间距要根据地形和田块的布设而定,以适应机耕为原则。5.4建设规模本项目申报总投资8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400万元,省财政160万元,市财政20万元,桐城市财政2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5.5规划布局项目区总体规划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实现节水,增地,保肥,长效,示的目的,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田间沟渠和农村道路,完善

34、排灌系统和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工程布局见项目区规划图。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开发实际,我们着力提高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发挥项目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兼顾沟、渠、路综合规划,桥涵闸的全面配套,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力争达到所有的项目区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机耕能下田那样的精品格局,以至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财政增税的目的。排水系统以村为章位,集中排灌,利用龙眠河自然水的优势,进行引水灌溉,水位降低时,利用提水站和塘塥调节补充。项目区渠系布置:根据地形情况,我们规划设计时,渠道基本上顺岗布置,农渠、农沟排灌分开,各

35、立门户,一侧供排,即沟路渠,田间机耕路勾通各耕作区,机耕路,做到路面宽3.06.0米,高出田间0.5米左右,农渠以下设临时固定毛渠毛沟,一侧供需,其间人行道勾通田间,路面宽1.0米,高出田面0.3米。为了满足灌排系统的引水、分水、泄水、排水、交通、绿化及渠道防渗要求,根据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建筑物和防护林。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容6.1开发任务本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000亩,其中种植优质稻谷面积12000亩,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面积3000亩。6.2建设容6.2.1水利措施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11座;新建、改造排灌站10座其中:排涝站1座,抗旱站9座;开挖、疏浚、灌排渠沟76km,土方19

36、.8万m3; U型渠道防渗衬砌31km其中D100渠道5km,D60渠道15km,D40渠道11km;渠系配套建筑物435座其中桥8座,涵闸、节制闸62座,过路涵181道,渡槽5座,放水口190座,倒虹吸1座。6.2.2农业措施修建36米宽砂石路25公里,需砂石4.7万m3,改良土壤0.6万亩,良种繁育1000亩,修建仓库400平米,修建沼气池500立方米,此外,由农业部门派遣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加强科技推广,提供新良种、新技术及农业产业化调整技术服务,向项目区推广节水优质高效农业技术。6.2.3林业措施加强项目区渠系、道路、农田防护林网、新农村绿化建设,植树2.5万株。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7、7.1投资估算7.1.1估算依据1、遵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令、制度、规程。2、定额选用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1984年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1年版。3、各项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按省水利厅皖水基字2003469号文件执行。4、材料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编制。5、运输费及装卸费标准参照本市交通、物价部门的有关文件执行。7.1.2投资估算总投资800万元不含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水利措施投资560.4万元,其中:塘、塥、堰坝整修、加固、配套11座计77.0万元;排灌站79.4万元55KW排涝站1座15.0万元,30KW灌溉站9座64.4万元;渠道混凝土防渗衬砌160.9万元

38、D100渠道5km ,D60渠道15 km,D40渠道11 km;渠系配套建筑物243.1万元桥8座计38.0万元,涵闸、节制闸62座计120.5万元,渡槽5道计12.5万元,倒虹吸1道计2万元,过路涵、穿堤涵181道计64.4万元,放水口190座计5.7万元。农业措施157.6万元,其中: 修建36米宽砂石路25公里,需砂石4.7万m3,计划投资74.5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投资45.7万元;农机12.4万元;良种繁育1000亩,修建仓库400平米,投资20.0万元;其它5万元建500立方米沼气池。林业植树25万株投资30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0万元。项目管理投资22万元。7.2资金筹

39、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通过估算项目总投资需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00万元,省财政160万元,市财政20万元,桐城市财政20万元,镇村及农户自筹2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水利措施560.4万元,农业措施157.6万元,林业措施30万元,农业科技推广30万元, 项目管理投资22万元。由于此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再加上上级政府及农发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因此项目资金的筹措应该没有问题。7.3群众投工投劳对于本工程历届政府都已酝酿,项目区的老百姓早已盼望,群众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涉及到灌排渠沟土方工程19.8万m3,由项目区群众投工9万个解决,不占用有限的项目资金。第八章 综合效

40、益分析8.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金神镇联圩、包圩、香铺三个行政村15000亩农田旱涝保收,该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后,每年种植优质稻面积1.25万亩,亩均增产150公斤,可增收优质晚稻1875吨,按价格1400元/吨计算,年纯增262.5万元;每年种植优质油菜面积0.25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可增收优质油菜125吨,按价格3000元/吨计算,年纯增37.5万元;上述两项合计,项目区年纯增效益为300万元,人均增收245.3元。8.2社会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消耗,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降低灌溉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用水矛盾,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

41、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将杜绝滥灌现象,实行科学管理、合理调度、计量用水,水资源将得到节约与合理利用。改造中低产田,调整项目区的耕作制度、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使项目区在干旱年甚至特大干旱年农作物得到及时灌溉,农业生产高产稳产,对促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项目的成功实施还将为本地区增加就业机会,15000亩耕地能正常生产,使农业农村农民有稳定收入来源,消化的劳动力数量较为可观,它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项目区建成后,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业,并形成有机的生物链和产业链,另外利用便利快捷的交通,对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

42、辐射及带动作用。8.3生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由于实施改土培肥措施和田间防护林带的建设,农田灌得进、排得出,对改善当地农田小气候,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有效地控制水土肥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呈良性循环。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修建沼气池、园林绿化、改水改厕,使农民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生态效益。8.4财务评价8.4.1工程项目效益通过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纯增效益为300万元,人均增收245.3元。8.4.2工程运行费用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部收益率EIRREIRR为项目计算期经济净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由下式计算:经计算本工程项目部收益率大于基准受益率,即EIR

43、R=30.43%8%。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回收期即全部投资回收期为5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见下表: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建设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合计1234515生产负荷100100100100100一现金流入300300300300300二现金流出8002424242424三净 现 金流 量-800276276276276276四累 计 净现金流量-800-524-24828304五 部收 益 率1折现系数1=120.8930.7970.7120.6360.5673.207净 现 值-714.4219.97196.51175.53156.49885.

44、132919.2442折现系数1=280.7810.6100.4770.3730.2910.952净现值-624.8168.36131.65102.9480.316262.752121.228通过总体分析,效益显著,说明投资该项目经济、合理。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金神镇政府成立土地治理项目指挥部,镇长俞春正任指挥长,成员单位由镇水利、农业、林业站、项目村等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区建设,项目区用水管理联合三村成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项目区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和控制。9.2实施管理项目建设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45、具体负责实施,土建工程采用招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施工,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制,镇水利站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重点工程请市水利局派技术干部驻地施工指导,并不定期的组织专人进行施工检查、质量监督,采取经济、行政手段强化施工管理。工程完工后,进行现场质量验收,办理竣工决算,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9.3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加强项目资产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由灌区管理所负责,排灌渠道实行专人常年维护,管理所具体做好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及机械设备的维护,建筑物管理和控制,电灌站控制运用,征收水电费等,确保项目资产效益的长期发挥。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区位于长江中下游

46、部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5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多年平均气温16.5,平均湿度7781%,最大风速20m/s,平均无霜期247天左右,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项目区现有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分散式经营,灌溉按村组各自为阵,用水无节制,浪费水资源量,干旱年份无水可灌,加上排灌系统不畅,串灌漫灌,水土肥流失,对当地人畜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不产生任何污染,通过水利、生物、农业等措施治理后,将促进项目区节约用水,沟渠路林网化,有利于调整项目区耕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

47、减少农田渍化,农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在特大旱年份,项目区农作物也能得到及时充分灌溉,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对促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工程建设对环境无不利影响。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1.1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上述研究分析,金神镇15000亩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为可观,项目实施从效益方面来讲是可行的。11.2问题与建议该项目能否实施的关键是在于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与否,故建议要求上级农发部门予以批准立项,尽快落实资金,以利项目尽快实施,尽早发挥效益。附表附图一、附表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2:项目区现有水

48、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附表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容和投资估算表二、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附表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行政辖属县市、场个12、行政辖属乡镇个13、行政村个34、总人口万人1.22315、农业人口万人1.22316、农业劳动力万个0.52027、土地总面积万亩3.188、耕地面积万亩1.59、林地面积万亩0.18310、牧草地面积万亩11、水域面积万亩0.0712、未利用地万亩13、粮食总产万公斤58514、人均年纯收入元3509二、项目区资源条件1、现有中低产田

49、面积万亩1.5其中:1瘠薄型万亩 2干旱缺水型万亩1.2 3渍涝型万亩0.34盐碱型万亩5其 它万亩2、现有宜农荒地面积万亩3、宜牧草原面积万亩4、水资源总量万立方米/年1316.55、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万立方米/年56075%年型三、项目区现状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102、田间工程配套率%53、灌溉保证率%504、渠系水利用系数%255、有效灌溉面积万亩0.556、除涝面积万亩7、防洪保证率%758、林木覆盖率%5.8四、开发治理任务1、改造中低产田万亩1.52、开垦宜农荒地万亩3、专项生态工程建设万亩4、草原场建设万亩5、农业现代化示区万亩6、优质粮食基地万亩7、优质饲料粮基地万亩8、

50、节水农业示项目万亩续表一9、坡改梯万亩五、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万元800其中: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400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200 3自筹资金万元2004银行贷款万元 5其它资金万元2、投工投劳1投工量万工日9.0 2折 资万元六、效益1、新增主要农产品能力 1粮食万公斤187.5 2棉花万公斤 3油料万公斤12.5 4糖料万公斤 5干草万公斤 6优质粮食万公斤 7优质饲料粮万公斤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情况 1新增灌溉面积万亩 2改善灌溉面积万亩1.5 3新增除涝面积万亩 4改善除涝面积万亩0.6 5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万亩 6改良土壤面积万亩0.6 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0.3 8年节约

51、水量万立方米60 9增加机耕面积万亩1.2 10新增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11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万亩 12新增旱作农业面积万亩 13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万亩 14优质饲料粮种植面积万亩 15控制水地流失面积万亩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个14、新增种植业总产值万元5、新增利税收入万元6、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万元3007、财务部收益率30.438、财政净现值万元874.589、投入产出比1:1.9210、投资回收期5年附表2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县名称水库有效灌溉面积灌排系统排灌站机电井变电站农电线路地下管道喷滴灌设备灌排渠道其中:衬砌建筑物数量兴利库容长度配套率长度占需衬砌座配套率数量装机容量数量已

52、配套数量容量10KV-35KV低压%桐城301020.348.578201312311058.5注:1、灌排渠道:指支渠沟及其以下固定渠沟。 2、灌排渠道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长度与设计的灌排渠道长度之比。 3、灌排渠道建筑物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与设计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之比。 4、项目区涉及两个以上县则按本表格填写,只涉及单个县可用文字说明。附表4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容与投资估算表项目名称工程量投资万元主要建设容单位计划数总投资财政投资 合 计800.0600一、农田建设万亩1.5778.0583.5一水利措施560.4420.31、小型水库、塘、塥座1177.057.

53、75新建座扩建加固座1177.057.75土方1.2万方,浆砌石1085立方,砼95立方2、拦河坝座3、修建排灌站座979.459.5555KW电机水泵1台套,30KW电机水泵13台套及站房新建4、机电井眼5、输变电线路配套公里其中:线路公里变压器台6、灌排渠系工程243.1182.325其中:开挖疏浚渠道公里76计划土方19.8万立方米衬砌排水渠道公里埋设排水渠道公里渠系建筑物座435243.1182.325桥座838.028.5节制涵闸座62120.590.375启闭机62台过路涵座18164.448.3放水口座1905.74.275渡槽座512.59.375倒虹吸座12.01.57、节水灌溉万亩0.3160.9120.675渠道衬砌防渗公里31160.9120.675U型槽衬砌管道输水公里集雨节灌万亩8、其他水利工程二农业措施157.6118.21、改良土壤万亩0.645.734.275平整土地、格田成方、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土方量15万方2、良种基地万亩0.120.015.0其中:仓库平方米40020.015.040米10米晒场平方米选种加工设备台3、机耕路公里2574.555.875宽度36米,砂石4.7万方4、农业机械12.49.3中型联合收割机购置农用动力机械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