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7557266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正式)(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健康2030”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二章战略目标第一节主要目标第二节阶段目标第二篇普与健康生活第三章加强健康教育第一节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第二节营造健康社会氛围第三节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促进第四章引导塑造健康行为第一节引导合理膳食第二节开展控烟限酒第三节维护心理健康第四节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第五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一节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第三节促进重点人群健身运动第四节推动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第三篇优化健康服务第六章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第一节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第二节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第三节完善计划生育

2、服务管理第四节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第七章提供新型医疗服务第一节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二节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第三节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第四节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第八章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第一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第三节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第九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第一节提高妇幼健康水平第二节促进老年人健康第三节维护残疾人健康第四节关爱贫困人口健康第五节服务流动人口健康第四篇完善健康保障第十章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第二节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第十一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第一节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第二节完善基本药物政策第五篇建设健康环境第十

3、二章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第一节深入开展受国卫生运动第二节違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第十三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第一节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第二节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第三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第五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六节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第十四章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第二节强化药械安全监管第十五章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一节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第二节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第三节预防和减少伤害第四节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第五节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第六篇发展健康产业第十六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第一节优化多元办医环境第二节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第十七章打造健

4、康服务新业态第一节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第二节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第三节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第四节发展智慧健康产业第五节发展健康保险产业第六节发展健康食品产业第十八章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第一节优化产业布局第二节丰富市场供给第十九章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第一节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能力第二节发展现代医药第三节发展中药产业第七篇健全支撑与保障第二十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一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第二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三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四节健全健康发展支持政策第二十一章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第一节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第二节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第二十二章推动健康科技创新第一节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第二节推进医学科技进步

5、第二十三章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第一节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第二节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第二十四章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第八篇强化组织实施第二十五章加强组织领导第二十六章营造良好氛围第二十七章做好实施监测序言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健康长寿是衡量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保障工作,特别是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推动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全省卫生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医疗保障制度全面

6、覆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我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54、685、1726/10万,总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变化,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卫生与健康资源供给长期不足,卫生与健康投入有待优化调整,卫生与健康事业在理论、体制、管理、技术等多个层面亟待改革,健康产业亟需加速发展,人民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健康诉求有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设计、统;筹

7、解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发201623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健康建设,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制定本规划纲要。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抓紧补齐短板,全力推进健康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作出更大贡献。第一篇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貢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8、、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宇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等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貫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普与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构建健康领域新型发展模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9、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大发展美好提供坚实健康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健康优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促进人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健康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清除体制机制障碍,保障人人享有可与、同质、高效、可实现、可负担、可保障的健康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为卫生与健康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

10、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坚持公平公正。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全民参与。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共治格局,形成维学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第二章 战略目

11、标第一节 主要目标到2030年,建立健全覆差全生命周第、结构合理、公平可与、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全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主要目标是: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以上,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生活全面普与。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与,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国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健康服务明显优化。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保障日益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更加成熟健全,健康保障能力

12、更加牢固完善,现代药品供应保障网络覆差城乡,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健康环境更加优美。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强省,使城乡居民都能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健康产业显著壮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通丰官、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联盟、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竟争力显著增强。第二节阶段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通丰官、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初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13、,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各、务实高效、协调配套的健康促进制度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全社会健康生活理念基本树立,人人享有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健康产业体系完各,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整体协调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与,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产业发展繁荣,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专栏1健康安徵建设主要指标体系领域指标2020年2025年2030年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

14、命(岁)77378790婴儿死亡率()7060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07560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80150808590重点流域水质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7457780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80001200016000第二篇普与健康生活第三章加强健康教育第一节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支点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健全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省、市、县级健康教育基地。推进“12320”卫生热线建设。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

15、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主阵地作用,提供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健康教育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者民政厅、省财政厅、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参加单位,下同)第二节营造健康社会氛国鼓励和引导各类媒体办好健康类栏日和节目,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增加健康科普报道数量。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在卫视开设健康宣传栏日,推广健康便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以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平台,普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6、,倡导“每个人是自已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素养传播活动。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负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国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组带作用和宣传动员优势,传播健康文化,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省委宣传部、省文

17、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负责)规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健全覆盖全省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加强对煤体健康传播活动的监管,开展网络虚假医疗信息、虚假养生知识的辟话和清理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與论和公众科学理性应对健康风险因素。加大对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医药保健类广告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医药保健类广告与其他虚假宣传行为。依法惩处危害群众健康的犯罪行为。(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分别负责)第三节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促进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容,从小培养健康素养,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

18、识。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校医等岗位,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推广开学健康教育第一课活动。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容。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强化学校卫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加强控烟宣传和无烟环境创建。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和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建立学生营养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加大对学校集体供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监管、指导力度

19、。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实现全覆盖。(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第四章引导塑造健康行为第一节引导合理膳食开设健康生活大讲堂,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月善食指南,全面普与月善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月善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与干预,推进社区健康生活行为入户指导行动,积极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能-、健康口月空),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别覆盖95%、10o%的县(市、区)。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实施临床营养干预。

20、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3o%,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农委、省体育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第二节 开展控烟限酒加快省控烟立法进度,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综合运用价格、税收、法律、宣传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党政机关率先建成无1畑单位。到2020年,15岁与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

21、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到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强化戒烟服务,开展限酒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省卫生计生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政府法制办、省国税局负责)第三节维护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规发展心理治1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

22、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街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与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开展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综治办负责)强化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与时干预力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重视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和特殊

23、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倡导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与时疏导,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省卫生计生委、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妇联、省残联、省总工会、省老龄委负责)第四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强化社会

24、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与流动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加强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大力普与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相关知识。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建立健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会康复的街接机制,形成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減少毒品的社会危害。(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第五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一节

25、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节假日对本校学生和公众有序开放。通过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措施增加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26、。(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第二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普与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容。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瑜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五含戏、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7、23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提高到922%以上。(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残联负责)第三节 促进重点人群健身运动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与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受好,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运动器械、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促进校园足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健康发展,确保学生校每天体育活动时同不少于1小时,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

28、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行工同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广泛开展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增加社会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完善体育竟赛体系,加快职业联賽与业余竞赛协调发展,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运动员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再就业体系相街接。(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妇联、省残联、省总工会、省老龄委负责)第四节推动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辞、不同环境、

29、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体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专业体育指导人员分工协作,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省体育局、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专栏2健康生活普与计划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重点国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

30、,实施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使康科普专项行动:加强健康科普平台建设,重点办好省级健康类节日和栏日,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平台,推进健康科普示和特色基地量设开发,评选和推广优秀科普作品,培养健康科普人才,建设健康科目专家库和资源库,制定媒体健康科普工作规和指南,办好养生保健类l节日和栏日,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以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公益宣传活动开发

31、港食和身体活动技术指南,实施“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开展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系列活动、重点人群心理关爱行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行动。(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国民营养行动计划:开展营养、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实施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行动、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临床营养行动、平衡膳食与全民健身行动,开展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构建营养、食品安全基础数据平台。(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全民使身倡导行动:开展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健康体育惠民工程“121”行动计划、全民健身计划、运动促进健康专项行动、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举办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全民

32、健身运动会、東民运动会,推进国民体质测试、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省体育局牵头负责)控烟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建设无烟环境,推动无烟环境立法,深入开展建设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强化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第三篇优化健康服务第六章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第一节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优化防控策略,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区建设。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月當检测、

33、口腔预防保健、简易月市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上消化道癌、官颈癌等有成熟備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旱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丰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大牙周病、据病等口建常见病干预力度,实施儿童局部用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12岁儿童患据率控制在25%以。(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司法

34、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扶贫办负责)第二节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逐步调整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當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保障二类疫苗供应,确保接种安全。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肺结核诊疗管理,到2030年,月市结核发病率下降到20/10万以下。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

35、点传染病疫情。继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源头防控。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省卫生计生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扶贫办、保监局负责)第三节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瞻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鼓励按政策生育。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全面推行

36、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等便民措施。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普与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实施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巩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网络,强化乡级计生办服务能力,加强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建设。加程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巩固县乡村三级出生监测网络,推动计

37、划生育监测点建设。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到203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第四节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丰官和拓展服务容,提升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管理,突出家庭医生核心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继续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负责)第七章提供新型医疗服务第一节建设整合型

38、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体制,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推进328”区域医疗中心(3个区域医疗中心、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8个区域医疗基地)战略布局建设,带动医疗服务的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域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优化市、县域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鼓励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基层流

39、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依托现有机构,在、打造3个以上国家级特色学科群,支持省级三甲医院建设国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临床中心和特色学科,市级三甲医院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竟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健全卫生应急网络,加强、市省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分站)建设。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宇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三角区域等省份(城市)的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

40、部负责)第二节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融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同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各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減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

41、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作用。(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负责)第三节 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住院条件,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实施急慢分治,提供预约挂号、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省、市两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实现质控国全覆盖。加强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实现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

42、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先进水平。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大力提倡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建立健全检查、检验规,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负责)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强化医务人员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逐步构建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实行部信用分类管理,形成失信行为联合無戒机制。制定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方法,加强院投诉管理,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加强医疗服务

43、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依法严厉打击涉医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良好氛围。(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综治办、省信用办、保监局、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负责)第四节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规培训机制。合理配置和调整护士人力,优先保证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建立医护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门(急)诊护理岗位责任制,落实病房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护理分级制度,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服务人文关杯,改善护理服

44、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市县护理院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发展。鼓励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容和方式。(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第八章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第一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将更多成本合理、效果确切的中医药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围,在基本药物日录中逐步增加中成1药品种数量。(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质监

45、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疑难复杂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推进省针灸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专科专病,建设中医专科专病联盟,重点推进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联里建设。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推广适

46、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残联负责)第二节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

47、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保监局负责)第三节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深化“北华佗、南新安”学术研究,研读与挖掘中医药经典医籍,继承和整理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医风高尚、社会认可、能够代表中医药水平和形象的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建立中医

48、药传统知识保学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项目,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中医药科普知识与文化传播体系。支持中医机构根据安全有效的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自制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鼓励将特色中药制剂筛选开发成中药新药。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与其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频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

49、食品药品监管局、保监局、省知识产权局负责)第九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第一节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病种实施干预,进行单病种突破。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开展妇女健康重大问题干预。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建立

50、健全危急重症孕产妇和儿童急救体系,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强省、市、县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培养、培训产科、儿科人才,加强产科、托幼、儿科等健康服务供给,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联、省残联负责)第二节 促进老年人健康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推进中

51、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康复领域优势。引导家庭医生优先同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加强老年常见病、口腔疾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推广以慢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老年痴果症等的有效干预。总结推广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经验,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

52、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者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保监局负责)第三节 维护残疾人健康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员占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员占制度,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更占。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

53、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国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加强对致残疾病与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积极开展国家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残联分别负责)第四节 关爱贫困人口健康着力推进健康脱贫工程,健全完善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鬼底保障、门诊补充保障等相互街接的医疗保障体系,实行县域先诊疗后付

54、费结算机制,贫困人口大病得到与时有效救治和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实行年度限额封顶。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健康促进,有效控制和减少贫困人口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人才培养,保障贫困人口享受便捷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对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救治。加大贫困地区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加强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力度。探索建立脱贫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障长效机制,防“因病返会”问题。(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55、、保监局、省残联负责)第五节 服务流动人口健康按照常住人口(或服务人口)配置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推进管理创新工程、新居民计划促进工程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方法,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聚居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关怀关爱留守人群特别是留守儿童,积极开展留守家庭服务活动,促进社会融合。加强流动人口职业防护,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保护设施,打造职业健康环境。(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安全监管局、省妇联、省总

56、工会负责)专栏3健康服务优化计划慢性病综合防控行动: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发布慢性病防治知识和信息指南,开展癌症早诊旱治,实施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开展脑率中、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以与重点人群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省卫生计生委牵头)重大疾病防控行动:开展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控,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开展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以与麻疹、乙肝等疫苗可预防重点传染病监测,对手足口病、狂大病、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麻风病等传染病进行监测与早期干预,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管理治疗。(省卫生计生委牵头

5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向居民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惠民行动: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为育龄人辞免费提供避孕药具、避孕节育技术指导咨询与随访服务,为育龄夫妇免费提供计划生育临床医疗服务,为特合条件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科普宣传品,开展计划生育家庭

58、特别扶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实施“新家庭计划一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省卫生计生委牵头)“328”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培育优势临床学科,以市为中心,市、市为分中心,打造1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34个达到全国较高水平的省级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若干个相关专科专业的省级区域专科性医疗中心;以市、市为次中心,打造23个代表本省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中心;以准北市、亳州市、市、宿松县、金寨县、泗县、天长市、广德县为基地,打造优势医疗服务圈。(省卫生计生委牵头)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县域千人口床位数尚未达标、

59、业务用房面积缺口较大的县级医院建设;开展省、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在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等薄弱领域,支持省级综合或专科医院建设。(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中医药创新发展行动:全面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基层中医馆建设。提升省级中医药机构科研能力。支持中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卫生计生委牵头)重点人群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开展计划生育

60、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和再生育技术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期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防控、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关杯、医养结合试点示、长期学理保险试点;对特合条件的因病致会人口提供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障,加强省级巡回医疗队建设,开展三级医院与重点贫困县医院对口帮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贫困县卫生院;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第四篇完善健康保障第十章健全医疗保障

61、体系第一节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统一覆盖围、等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第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数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特别是大病保险的投入力度,加快提高基金统第层次。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第。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街接。到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

62、,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第。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表用的比重降低到25%左右。(省医改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民政厅、保监局分别负责)第二节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表,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特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满足群众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加快推进医保管办分开,健全经办机制,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探索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保服务,建立完善的购买服务和监督机制,建立竟争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到2030年,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省医改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保监局分别负责)第十一章完善药品供应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