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371127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提高课)周利芬教案目标:1、认识“礴” 、“丸”、“岷” 3个生字,会写“丸” 、“崖”“岷”这 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 教案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导入课题同学们, 七十多年前, 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 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 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

2、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 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 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 、万水千山B 、远征难 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

3、来吗?(指名读T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 再用“”戈U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 ,你看到了怎样的山? (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板画)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板画)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

4、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 受到什么?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 、云崖B、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站在江边瞅一眼, 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 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 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 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 那红军又是怎样对 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看录像,谈感

5、受 读出感受 .(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 (出示金沙江图) 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有感情地读 (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 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 一练 (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 24 条,哪一条不 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

6、些困难? 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一一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 、读全诗 2 、积累,试背 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4、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 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 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吧,希望同

7、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远征难 只等闲无畏乐观七律长征教案实录(提高课)周利芬 教案目标:1、认识“礴” 、“丸”、“岷” 3个生字,会写“丸” 、“崖”“岷”这 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 教案难点:透过诗句领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教案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课前板书课题) 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七十多年前, 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 军进行的二万五千

8、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师 :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 1:从 1934 年开始, 1935 年结束,经过了 11 个省 .生 2:长征一共走了二万五千里 .(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 年 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 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 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 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 地上敌 人的围追堵截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 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 1935 年 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3)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

9、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 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 .长征 .(齐读 .)(4)“七律”写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征是这一首诗歌要写的内容,中间用一个间隔 号分开,大家读的时候,要在这里停顿一下,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再读课题)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1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师: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

10、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课文多熟练呀,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136 页,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 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 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适时理解下列词语: 等闲:平常的小事五岭: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三军:指红军战士 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磅礴:气势雄伟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

11、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 不怕难)5、 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 、 万水千山 : 红军长征,走的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要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大河,还要爬雪 山、过草地,更要时刻准备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困难重重 .B、 远征难 : (有多远?二万五千里)这么远的路途,就靠两只脚走路,路途遥远,非常艰难 . 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你能把这征途读得更加遥远吗? 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只等闲 :“

12、等闲”是什么意思呢?(平平常常的小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呢? 把跨越万水千山当作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的小事,在红军战士的眼里,这些困难太普通了.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T齐读)(我们读好前面这两个词语后,可以把后面部分读得轻松一些,这样就更能体现不怕难了.)2、 把远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当作平常的小事,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胸襟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到具体的诗句中去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吧.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 用“” 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 再用“”戈U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 、五岭逶迤 当你读到“五岭逶迤”这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边板画边介绍:五岭山脉,山势起伏,绵延 1000 多公里,一眼看去,除了山岭还是山岭 . 走这么远的路途,就是平坦的大路,也让人觉得艰难,更别说翻山越岭,更别说还得和 敌人周旋 . )你能读读这个词语,读出“五岭连绵起伏”的感觉吗? (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得更好 . )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 ,你看到了怎样的山? (师边板画边介绍:磅礴的乌蒙山,海拔 2000 多 M ,最高峰有 4200M ,直插云霄 .4200M 有多高?九峰公

14、园旁的山最高的那一座有多高 ?529M 这样一算 ,乌蒙山的最高峰就有 7 座这样的山叠起来了 . 在脑子里把这七座山往上叠吧,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 1:哇,那这座山就太高了,爬得上吗?师:从你的感叹中让我觉得山太高了,难 .生 2:这座山太雄伟了 .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 、 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板画)B 、 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板画)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 受到什么?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

15、一读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 、云崖 耸人云端的悬崖,这是写金沙江两岸的山势非常险峻,江水拍打着悬崖,渡江非常艰难B 、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也叫泸定桥,谁了解泸定 桥? 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生 1:哇,看一眼就叫人害怕呀!生 2:这样的桥怎么过呀,真让人心惊胆颤啊!生3:太让人害怕了

16、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 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 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 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 的战斗场面吗? 看录像 谈感受: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生 1 :这场战斗太激烈了!生 2:红军战士真勇敢啊!生 3:我为红军战士感到自豪! 读出感受师: 长征胜利后, 毛泽东回想起这场战斗还是心有余悸, 但英勇顽强的红军还是 克服困难,渡过天险,取得了胜利,读出你的感受 (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疯狂 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

17、,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想知道红军 是如何巧渡金沙江的吗?(出示课件:录音)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当敌人的追兵赶到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想到这里,红军的心理怎么样?(高兴)你能把红军的高兴读出来吗?朗读 是啊!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真 是开心啊!读 (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 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 感受吗?自己练一练 (分男女朗读) (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 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

18、难,万水千 山只等闲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 1 :我好象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雪,到处一片白色 生 2:雪山很高,很滑 示图,大家看,这就是终年积雪的岷山,海拔有 4000多M.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生 1 :我会觉得很冷 .生 2 :雪山上很滑,很不好走 .生 3 :雪山上还会有雪崩,非常危险 .生 4 :山上很冷,可能会被冻死 .是呀,在茫茫的雪山之上,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由于粮食衣物缺乏,由于天气太冷,无数战士倒下去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巅,真是难

19、哪!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生 1:翻过了连绵起伏的五岭 .生 2:翻过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 .生 3:越过了险峻的金沙江 .生 4: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 “更喜指什么”(翻过了岷山) 还指什么?(翻过了岷山,红军长征就胜利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透过这个“喜”字,你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坚强、勇敢、乐观)(板书:乐观)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一一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乐观地看待这一切困难,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

20、、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 、读全诗 .引导: 这简短的五十六个字, 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 情壮志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2、积累,试背 .引导: 老师从你们的诵读中听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听出了毛主席和红军战士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 .读得这么好,能不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自由背背吧!(生 自由背诗,指名背 . )3、 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首 (出示课 件,朗读)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 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4

21、、你们想不想读?一起来读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 成为不朽的史诗 .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收集毛 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五、总结 .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七律长征教案反思 (提高课 )周利芬在黄岩实验小学组织的“大雁领航”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执教七律 长征这一课,因. 但全诗仅有五十六个字,这么短为我觉得毛主席写的这首诗实在是太有气势了,我很喜欢 短的

22、一首诗, 怎么才能教好呢?而且, 我一直都喜欢选择一些情感细腻、 比较深沉的文章来作为公开课的教案内容, 这次忽然换成这么气势磅礴的课文, 我能为此作出转变吗?我有些 许担忧 . 为此,我曾好几次打退堂鼓, “算了,实在不行,那就换一篇课文吧 . ”我这样对自 己说 . 但是,我为了上好这一课,已经花了好多时间了,一遍又一遍细细地读课文,细细地 思考,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特意去买了好几本有关长征的书,恶补长征相关的知识,就这 样放弃吗?我好象并不甘心 . 在一次又一次的犹豫、矛盾与彷徨中,指导老师耐心细致、不 厌其烦的指导,使我最终选择了坚持. 不管结果如何,我得去试一试 .今天,我终于走上了

23、讲台 . 一节课下来, 自我感觉很有收获 . 从刚开始时的茫然无措, 不 知从何下手,到今天课堂教案的磕磕绊绊,我觉得我在进步. 在整个课堂教案中,我觉得我的教案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读懂诗歌,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 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能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教案 . 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 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案,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 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 . 但是,在朗 读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自身朗读的水平不够好,因此指导朗读显得苍白无力. 经过仔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

24、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 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案 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 . 理想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中, 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 但 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 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在同一层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枯燥乏 味.二、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一堂课中, 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 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 而以饱满的情

25、 绪投入到学习之中 .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从而导致学生也无法 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押韵的特点时, 有位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第三句和第 四句的韵母不一样呢?” 面对学生突然产生的疑问, 我有点不知所措, 只能勉强地告诉学生: “这就是律诗的写作规律,具体的知识我们以后在来学习 . ”我用一句模糊的语言糊弄了学 生. 其实,我完全可以借此机会, 教给给了学生有关押韵的知识 . 只因为我一瞬间的犹豫而失 去了教案的好时机 .又如在长征路线图的使用时机上,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我用长征路线图作为学生了解长征的工具,如

26、果能把这一 工具与理解“万水千山”结合起来,在理解“万水千山”时让学 生去对照长征的路线图,算一算跨越 11 个省到底需要走多远的路,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 算,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 .学生一定能够了解得更深刻,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回味着这节课, 或许我的教案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或许我的语言引领不能直达学 生的心灵,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我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已 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会 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案一气呵成,呈现出更 加完美的姿态 . 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