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8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351438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乞巧教学设计8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乞巧教学设计8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乞巧教学设计8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乞巧教学设计8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乞巧教学设计8则(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乞巧教学设计乞巧教学设计(一) :乞巧教学设计一、民间故事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明白哪些民间故事?229 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这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乞巧 。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1板书课题。学生空书,说笔画。2乞字和哪个字个性像?(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观察乞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怎样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教师示范拿出田字格本,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3巧字能组词吗?怎样把巧字写漂亮?(教师示范) 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4普通话有一个音变规律,当两上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标本读变 5乞巧什么意思?6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2、师介绍:林杰,唐代诗人,十分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他英年早逝, 17 岁就离开人世。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下面,我们就一齐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三、一读读音正确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读一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2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宵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合作:查字典,看看字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有个顺口溜记住它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 3指名读。四、二读读出韵味 1见过古人读诗吗?读出古诗的节奏。 2范读,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3师生合作,分句读。4齐读五、三读入情

3、入境1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交流,你从诗句中明白了什么。3前两句中隐藏着一个传说,明白吗? 当你听到或读过牛郎织女这个传说后,想说点什么? 引读:一双儿女最后见到妈妈了,读 盼啊盼啊,最后盼来了这一年难得的一面,读 人们都仰起头,为牛郎织女一家祝福,读 4就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 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你明白了什么。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5. 如果他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就能够6让我们一齐来到这场景中,姑娘,你好!你姓 姑娘,你在月下干什么呢?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 线,这正是7难怪

4、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示)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 (示)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8(音乐起)就让咱们一齐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 的明月,许下完美的心愿吧!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 男孩,在这完美的七夕之夜,你也来乞点什么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完美心愿。9此情此景,诗人林杰情不自禁的吟道 让我们把这完美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齐来吟一吟六、适度拓展、课后积累。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许多人, 七夕也成了一个美丽又凄婉的节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留下了许多诗篇,课下去

5、收集。读一读,背 一背。乞巧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 2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明白是什么节日吗?(乞巧)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认记乞字。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6、。2、理解乞巧你明白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 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4、认识诗人 有谁明白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明白的资料。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5、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并把古诗读通顺。6、检查自读状况。(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 (宵晚上,霄天空)7、书写霄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8、再读古诗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 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一)学习第一、二行诗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明白的?(碧霄)(板书:看碧霄)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貌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 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 )(板书:渡河桥)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 (板书:幸福)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 做呢?(指名回答)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 就会

8、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二)学习第三、四行诗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 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2、汇报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 (乞巧)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先这就是乞取智巧 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 (穿红丝) 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 对巧手的追求。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 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c、 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

9、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 好呢?(指名读、齐读)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 ,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完美心愿, 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齐背吗?(学 生齐背)五、拓展1、这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 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 (古诗秋夕 )2、能够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 绍)3、积累学习古诗

10、,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期望同 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六、总结透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 在课外我们也能够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板书设计:看碧霄 - 渡河桥 - 追求幸福乞巧穿红丝 - 乞巧- 学习巧手乞巧教学设计(三) :乞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的方法。2理解乞巧 这首诗诗句的意思, 渗透利用注释, 抓重点词语, 透过故事, 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 富

11、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依次播放课件,你们能猜出来是那些神话吗?此刻我们看到的这幅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用简洁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是呀,一对恩爱的有情人就这样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了,但是最后也正是 因为他们的痴情感动了王母娘娘,才允许她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见上一面。一、开课解题1刚才咱们交流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此刻就让我们伴随着着动人的传

12、说,走进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 。(课件)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齐写诗题。2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个性传神,请仔细观察,你想到了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能够观其形知 其意,这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方法。3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你是从哪里明白的呢?你真会学习, 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好方法。是的,乞巧节就是七夕, 也称为女儿节、少女节。二、读诗1那么,在七夕这天,天上人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书放到112 面,大声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抽查,(课件)师相机评价。诗要读的字正腔圆,他还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的,再来

13、练练,读出诗的节奏来。3好,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仔细听,他是在哪里停顿的?4生读,交流是在哪停顿的。大家听得真仔细,(课件)按照节奏来读,就能读出诗的韵味了。谁再来读?5此刻我们师生合作读, (课件变色)老师来读诗题和红色的字,你们读后 面蓝色的字。再交换方式读。6此刻,老师读课题,你们读全诗。三、理解第一句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看大屏幕, (课件)在这句诗中,有两个容易混 淆的字,你发现是那两个吗?(课件)2是的,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似,的确很容易混淆,那你们有什么好 方法来区分它们吗?很好,你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肖表示它们的读音,明白宝盖头和雨字头代 表什么意思吗?宝盖头很像

14、是屋顶,代表房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要回到家里睡 觉,这个宵就是夜晚的意思;诗中的今宵就是;雨字头一般和天空有关,霄就是 指天空。3两个宵霄的意思弄明白了,此刻能够给下面的词找朋友吗?课件交流。4七夕这天夜晚,人们仰望天空,那怎样的天空被称为碧霄呢?碧霄让我们 想到了哪些词语?(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5听了大家的描述,原先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 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课件联播) 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此刻我们 面前?四、第二句诗句1人们在七夕的夜晚,情不自禁地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他们到底在搜寻什么 呢,期望看见什么呢?课件2在这一句中,有个生字要大家注

15、意,渡,怎样理解?渡河,所以渡要有三 点水,而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比如度假、欢度佳节,度过一段 时光。3那你明白牛郎织女渡的是哪一条河吗?天河,是的,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早已化为两颗最亮的星星闪烁在天河的两边。 (课件)杜甫的牵牛织女这样写道: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课件)我们看看他们在天河的哪边?4他们一个在(西) ,一个在(东) ,只有在七夕这天晚上,他们才能在天上 相会,(师板书天上相会) ,但是银河是那样的波涛汹涌,他们如何相会呀?原先 是成千上万的喜鹊为他们搭桥牵线呢,这就是鹊桥。 (课件)于是诗人写到课件牵 牛织女渡河桥。5是呀,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牛郎织女一家

16、最后团聚了,此情此景,你 的情绪怎样?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我看到你的脸上充满笑意,你为何这么读?为他们一家感到高兴。是呀,这 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我们怎忍心打扰?你会此时此刻,我们多么期望时光老人的 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五、三四两句1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牛郎织女在尽情地向对方诉说着相思之苦, 而人间的女子又在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三四句。课件指名回答,相机板书人间乞巧。2他们向谁乞巧呢?3织女,是天上纺织的能手,传说天上美丽灿烂的云霞都是她织成的呢。织 女是那样的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多么渴望像织女那样拥有一双巧手啊,因为有 了一双巧手就能够生交流。4少女们是用什么方式向织女乞巧的呢?课

17、件资料袋。生读。5那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乞巧节的方式,我们一齐来欣赏。课件用红线穿九孔针是最普遍的方式。在那一天,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 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不管哪一家的少女,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 万条,甚至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的七夕节,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建百 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女子登楼乞巧,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 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读这是怎样的盛况啊,让咱们一齐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 去,眼望着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弯月,你想乞得什么?交流。6这正如古代民间的乞巧歌所唱的那样课件读7这么多完美的愿望要实现, 穿一根红丝线够吗?三根五根够吗?一百根一 千根够

18、吗?所以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这几万条的红丝都要被少女们穿尽了,可见她们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谁来 试着读读这一句?(指名读书)我觉得你表达的还不够强烈。这么多红线都要被少女们穿完了呀,几万条要读得慢一些,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六、回归全诗,再读,再写1和着这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齐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一年 一度的七夕最后到了,夜色好美呀,诗人和人们一齐仰望这浩瀚无际的青天,禁 不住吟出七夕今宵是碧霄;这天的日子有什么个性吗。哦,原先是分隔了整整一 年的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善良的喜鹊也来为他们塔桥成全他们的相会了,这正 是牵牛织女渡河桥;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织女的一双巧手

19、更是令少女们羡 慕不已,于是所有的少女都在这一天对月乞求,这便是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 可织女离他们太远了,听不见她们的说话,少女们只能把这么完美的愿望寄托在 穿针引线之中,于是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回归整体,齐读古诗。2从古到今,还有很多关于七夕的诗歌,我们来读读?课件出示诗人关于七夕的诗句。3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 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完美的感受再次读诗。七、作业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节的风俗讲给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29 乞巧天上相会人间乞巧乞巧教学设计(四) :设计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

20、绕民间故事和 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 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述民间七夕乞巧盛况 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 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透过读、思、 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自得。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 2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21、、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 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 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 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 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 家吧!你能够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 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

22、在 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 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先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能够多读、多背、多记,也能 够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能够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 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 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十分 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这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 本,自由

23、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 (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 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 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 标出来)那你怎样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 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 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 来, 我们再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 (字音)(学生齐读古诗)4、古人云: 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 (生: 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齐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

24、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 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资料, 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 五分钟够吗?开始吧! (学生讨论)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透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 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 ,在平 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 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 么意思? 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三

25、、品读鉴赏,积累内化。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 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明白吗?(明白)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 的七月初七)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 想象出碧霄的样貌吗?(学生说)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明白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还记得老师以前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 (学生 齐背)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

26、位)原先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 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 (教师示范读)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能够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样说的?(学生再次回答)原先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 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27、人们给 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 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 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 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 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 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节日啊?(六一儿童节)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样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那

28、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样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 四行。(学生再次 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交流指名回答)5、反馈。a、你怎样明白人很多?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 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能够看出少女们穿的 红丝很多呢?(穿尽)c、数不清的

29、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完美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 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完美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必须是背出来 了?你们能背吗?一齐背吧! (学生齐背)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学生记古诗)五

30、、拓展延伸,日积月累。这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 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那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 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 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 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 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 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下课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我觉得,重视知识与潜力的迁移

3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取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养的构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 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 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诵读还 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 再度去思索吧!乞巧教学设计(五) : 教材简析 乞巧是人教社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 故事和神话

32、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乞巧 是唐代诗人林杰描述民间七夕乞巧盛 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 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 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这一教学素材,透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多变且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 思维,从而突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33、和难点。教师创 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乞巧图片、古典音乐。2、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自悟1、揭示课题;2、简介作者;3、学生自读诗句;4、学习生字乞巧宵霄;5、一边读一边想,也能够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来解决!三、品读鉴赏1、透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 自由读诗歌第

34、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 (相机理解七夕 碧霄)2、要理解牵牛织女渡河桥的意思, 得先了解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神话之一的牛 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老师发的故事资料呀!那我考 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好的,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 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板书:

35、人间5、原先古时候的姑娘们每年都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在人间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什么是乞巧?乞巧的 方式有哪些呢?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这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 呢?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 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 动作望秋月a、 你怎样明白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 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 在山坡,在河边,在花

36、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 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能够看出少女们穿的 红丝很多呢?(穿尽)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 烈而完美啊!诗人林杰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指名读,齐读)四、熟读成诵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完美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

37、。(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2、 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 我想,他必须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齐背吧! (学生齐背)五、体验升华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必须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 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但是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 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2、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那里有一组再现古代乞巧场面的镜 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 (配文)3、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 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 (音乐

38、)4、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 望必须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 得到幸福!乞巧教学设计(六)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齐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 (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 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这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师背 清明)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齐来学习 另一首写我国

39、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 (指导乞的变调)看看 这个乞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呢?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 组词。真了不起, ,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齐写。 (板书课题)再读读课题。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 (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 人,而且十分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3、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 音。(学生练读)4、读古诗有方法,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 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5、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 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

40、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 (宵 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它是什么意思呢?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6、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能够小组进行讨 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 再提出来解决!三、品读鉴赏1、透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 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 (相机理解七夕 碧霄)2、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 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认真地

41、阅读了老师发的故事资料呀! 那我考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好的,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 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 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 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2、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 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板书: 人间5、原先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 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 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 些呢?我还明白的方式有:蜘蛛结网和贺牛生日,蜘蛛结网就是人们把瓜果装在 盘里放在院子里,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得巧了。贺牛生日指的是传说七 夕这天是牛的生日, 牧童就会在这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 (课件 出示四种方式

43、)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这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 一种呢?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 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 动作望秋月a、 你怎样明白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 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 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 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

44、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能够看出少女们穿的 红丝很多呢?(穿尽)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 烈而完美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 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四、熟读成诵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 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完美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必须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齐背吧! (学生齐背)五、体验升华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必须穿越了浩瀚

45、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 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但是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 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张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3、好的,谢谢你们。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那里有一组再现古 代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 (配文)4、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 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 (音乐)5、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 望必须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 得

46、到幸福!下课!乞巧教学设计(七) :【教学资料】人教版语文第六册 29 课乞巧【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述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 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 求幸福的完美心愿。【教学目标】1. 学会乞等四个生字。2. 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 ,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 透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 的情感。4. 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教学重点与难点】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并揭题质疑1. 平时喜欢读民间或神话

47、故事吗?2. 课件出示 : 盘古开天地等民间或神话故事 .3. 这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跟其中的一个民间故事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 写课题。4. 指导乞字的书写及读音及音变 .5. 简介作者 .6. 再次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 请你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 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2. 指名读3. ( 齐读 )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读出古诗的 节奏4. 师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5. 再次齐读 .三、借助故事,品读涵咏 ( 学习前两句诗 )1. 指几名读诗句,再齐读 .2. 读了这两句诗,你明白了什么,明白

48、了什么?(比较宵和霄的异同,及今 宵、碧霄的意思)3. 这就是浩瀚无际的青天, (课件出示碧霄图) 谁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 下你看到的碧霄?4. 读了这两句诗,你还明白什么?(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5. 结合动画师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桥及了解鹊桥的意象 . )6. 创设情境读四、走进七夕,渐入古诗意境(学习后两句诗)1. 天上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齐读出诗 句。2. 乞巧方式有哪些呢?谁来跟大家介绍介绍。那乞巧方式这么多,最普遍的 方式是什么呢?3. 诗中说的是哪种的乞巧方式呢?4. 透过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抓住几万条、尽体会穿的红丝 线很

49、多条,抓住家家体会乞巧节的人多)5. 抓住尽字谈体会(师介绍织女作理解铺垫)6. 所以哪怕夜深了,她们还是望着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为什么呢?7. 体会望的内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8.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9.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看到这样的情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引出崔颢的诗句)10. 是啊, 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出来对月穿针, 所以又有人把七夕节叫成了女儿 节或少女节。在当时,民间有一首十分有名的民谣叫乞巧歌 ,它是这样写的。11. 生齐读,师生合作读12. 同学们,在这七夕的夜空下,远望浩瀚的银河和半弯月亮,你想对织女乞 点什么吗或许下怎样的心愿呢?13. 让我们把自己完美的心愿都送到诗句当中去

50、吧五、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美1. 齐读2. 指几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 指导背诵 .六、拓展延伸同学们,像乞巧这样描述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还明白哪些 呢?老师这边也有几首,让我们大家一齐来欣赏欣赏吧!七、小结这天这节课不仅仅仅是激动更是幸福因为我和同学们一齐渡过一节完美的古 诗教学课,在古诗和故事的国渡里自由飞翔。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渡故事 摇篮,同学们能够去搜集这方面的古诗和民间故事。在即将下课之前呢,老师还 想送一句话给大家,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中华民族的 灿烂瑰宝古诗、民间故事,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下课。寻诗眼,想诗境,悟诗情,诵诗文乞巧教学反思南

51、靖船场中心小学张淑梅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中国古诗正是这灿烂文 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俗话说浓缩就是精华,古诗不正是如此吗?古诗是汉语 言文字的典范、精华,浓缩着丰富的情感,积淀着智慧的结晶。引领学生走进古 诗,不但能帮忙他们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潜力,而且还能加厚 他们文化底蕴,养成高雅的气质。可见,重视古诗教学好处重大。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 体验情感,领悟资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众观平日的古诗教学,我们不乏看 到古诗教学课成了诗意的串讲课,枯燥烦琐的字词分析,句意的理解,缺乏应有 的创新与想象。一切都

52、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 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 习古诗的单一目的。因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获取知识又何来的创新与想象呢?我 觉得,古诗教学应做到寻诗眼,想诗境,悟诗情,诵诗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 氛围中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下面,我结合乞巧一课,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 探讨: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述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 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完 美心愿。短短的 28 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我教学本诗时,紧紧抓住了诗 中的看尽望三字进行品读、想象、拓展,从而感悟

53、诗中的内涵。、紧扣看字,想画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力的窗口。因此,在学习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 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时,我紧扣看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相机引出牛郎织女 的故事。教学伊始,我问读了前两句诗,你看见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话开了, 有的说我看见了满天的繁星,有的说我看见了半弯的月亮,有的说我看见了牛郎 和织女在鹊桥相会这时我相机出示了碧霄图,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进一步感受这 美丽的夜空。是啊,夜空的美,不仅仅仅在于它繁星璀璨、白如纱带的银河更在 于那美丽动人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人们的心,最后我结合动画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渡河桥的意象感受鹊桥美。这很像电影的大全景,缓慢而又深情地移动着,

54、 万里星空尽收眼底七夕之夜仰望星空,心儿和星空同样澄碧如洗的美妙时刻,人 们一颗一颗地细数着漫天星辰,搜寻着牵牛织女星,搜寻着那条闪烁着奇异光彩 的鹊桥。二、穿过尽字,入诗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 还曾说:务必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透过文字,到达这个目的。孩子们只有把自 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 到美的享受。如,天上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以此句过渡,弓I 导学生学习后两句诗。透过这两句诗,你似乎又看见了什么画面呢?有的说

55、,我 似乎看见了:家家户户仰望星空。是啊,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出来了,这是何等的 热闹与壮观啊!有的说,我看见了姑娘们在着对月穿针;也有的说,我看见了她 们穿的红丝线很多条。 这时我相机抓住几万条尽等,让学生具体体会红丝线的多,体会姑娘们的一双巧手。借着淡淡的月光,要把红丝线从七孔或九孔针穿过去,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可见少女们心中的愿望又是多么的强烈啊!因此,试着换 位思考,让学生渐入诗境,自然水到渠成。三、透望字,悟诗情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 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 资料。因此,在引导学生领悟诗的表达内

56、涵这一环节,我巧妙地拓展课外知识, 为后面的理解做铺垫。如,无数条的红丝线都穿完了,这是为什么呢?那里老师 想给大家介绍介绍织女。透过介绍,学生了解到织女是一位聪明、美丽、善良、 心灵手巧的人,有了这作铺垫,学生立刻领悟到,人间的姑娘对月穿针是期望自 己也能像织女那样拥有聪明、美丽、善良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双巧手。是啊,在男 耕女织的社会里,如果你有一双巧手,那你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没错,幸福 的生活,是人们心中的期望,期望,渴望,盼望这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 才出现了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样的画面。四、融入情字,诵诗文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宋代大家朱熹也以前说过:诗须沉潜讽诵,

57、玩味 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 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 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是啊,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 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易唱动听。因此,融入我们的情读出我们的味,共 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带着我们的喜悦、激动以及我们心 中的完美愿望再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听得出他们是 将自己的理解给读出来了,他们不仅仅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这时,再配上轻柔 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古诗的意境中美美地诵读古诗,岂不美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

58、,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 诗的文化底蕴。如学习了乞巧这样描述传统节日的古诗,我们可要求学生去 找找其他有关描述传统节日的古诗再读读,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潜力, 还能够怡情养性,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从而共同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虽然,古诗语言精美,富有韵律,字字高度浓缩概括,行行蕴涵丰富的情感。 但是,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古诗教学课不也能够同样丰富、 饱满、生动吗?让我们共同期盼开辟一个崭新的古诗教学天地!乞巧教学设计(八)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浩瀚的夜空配乐,师讲述。板书:乞巧2. 师

59、边写边提示(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齐,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再读 一遍。)3. 生齐读。4. 同学们你们明白乞巧的意思?你是怎样明白的?二、品读涵咏、渐入古诗意境( 一 ) 初读古诗【一读】读准确1. 录音范读古诗。2. 学生自由读古诗。3. 指名读、评价。【二读】读节奏。1. 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2. 师生合作读。(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1.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们自己读读这句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 生自由读)2. 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是不是也相同呢?那么请大家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 默读这句话, 你必须能猜出它们的意思。 谁来说?3. 指导朗读: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的情绪

60、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着这样高兴 的情绪来读一读吗?4. 全班齐读5. 师引读(三)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1. (课件放大两颗星)看碧霄啊看碧霄,看碧霄啊看碧霄,那夜空里仿佛出现了?2. 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3.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4. 引导朗读:这天他们相会了,你必须会为他们而感到?那么我们就带着这 样的情绪读一读这句诗。5. 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6. 两行诗连起来读。7. 指导朗读,扩展阅读。(四)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 师:这个民间故事就这样一向留在人们心中,这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牵牛 织女渡河桥,地上的人们呢?(出示这两行诗)2. 课件打出:资料袋的

61、资料师:你明白了什么?板书:智巧3. (课件出示九孔针图)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师:你们明白吗?在乞巧节上女孩们到底穿了多少条红丝?师:从几万条你体会到了什么?4. 是啊!女孩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让我们把这种感 受读出来吧。指名读。5. (出示图)师:你们看,历朝历代的人们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乞巧的 活动,让我们走进家家户户的乞巧节。6. 师: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读诗句,想想,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7. 师:是呀!多么热闹、多么搞笑的乞巧节 . 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我们分 小组比赛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滋有味?8. 师指着图:这些古代的女孩子们到底在向天上的织女乞求

62、什么呢?如果是 你,你期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 (指名学生说) 。9. 读一读民间的乞巧歌。 (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10. 交流:多么完美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 生活呢?师板书:幸福小结:是啊,对幸福的向往那是历朝历代人们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情感,于是七夕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三、咏叹经典1. 小结引读。2. 师:这就是经典,它历经了千百年,至今还在我们耳边悠悠回荡?生起立 配乐朗诵一遍。3. 总结背诵古诗。四、指导写字。 (乞、巧)五、余音缭绕(出示课件:星空)古代的民间传说犹如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探 索的。作业:同学们回去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或神 话故事,互相交流。板书设计:乞巧智巧幸福乞巧教学反思靖城中心草坂小学刘燕玉乞巧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朝诗人林杰描述 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 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完美心愿。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 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乐学,爱学,学得简单愉悦。一、突破难点,授之以渔在教学第一句古诗是主要是抓住重点词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