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7349991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0.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洁的看图说话。2.能正确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慧。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方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假如你

2、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那假如是一个小动物呢?真棒!那假如是大象呢?思索: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2.现在有一个特殊聪慧的小挚友,用一种特别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柱”的偏旁是“木”“底”的偏旁是“广”“秤”的偏旁是“禾”“船”的偏旁是“舟”(3)指导生字的笔顺。以“底”、“船”为例指导。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

3、解决。出示词语:A.老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曹操柱子称象船舷微笑然后果真重量三、精读领悟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3)那曹操收到

4、礼物后什么反应呢?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描写大象说明白什么?(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争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3)比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究竟有多重呢?哪句好?为什么?第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新奇。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新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方法的?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4)众官员提的方法可行吗?从

5、哪可以看出来?(5)比较句子:曹操听了摇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哪句好?为什么?第句好。明确说明白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方法干脆否定。(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嬉戏。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6.大家提出的方法都不行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1)他是怎样说的?“我有个方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

6、。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3)曹冲说的方法用了几步?分别是哪三步?(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第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慧和机灵。(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方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7.曹操听到这个方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白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1)根据曹冲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2)课文是怎样说的?果真:的确如此,不出所料。(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方法为什么好?(4)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

7、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终称这些人的重量。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终称石头的重量。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索,专心视察,就会有新的解决方法。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慧机灵,爱动脑筋,擅长视察。五、课堂练习(演示第35-37张幻灯片)1.我会扩词。候(时候)(问候)然(虽然)(果真)站(站立)(站队)2.将曹冲称象的过程按正确的依次排列。(1)

8、赶象上船(3)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2)在船舷上做记号。(4)称石头重量。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方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只要平常多视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五、板书设计曹冲称象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目标导航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2.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培育学生做事有信念。信任自己的实力。4.遇事动脑筋想方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留意接受别人合理的看法。(一)引思导学1、创意导学。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假如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

9、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慧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精彩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2、前置性学习检测(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二)感知研学1、自主阅读:(2)、再指名读课文。留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留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老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挚友。3、小组汇报沟通,老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出示生字词卡片

10、,指名读,齐读。)4、整体感知: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其次课时(三)自学检测1、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老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2)指导朗读。2、学习其次段(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2)指名读,思索: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详细相识象高大。(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

11、边”说句话。)(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探讨)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争论看法怎么样?(理解“直摇头”)(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争论,边听边思索,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方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举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

12、冲称象的方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沟通。(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同伴沟通的实力)4.根据曹冲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终一段。(四)拓展延长:1.曹冲的好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五)课后检测1. 作业练习。(1)按课文内容填空。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C)大象有多重呢?大象究竟有多重呢?(六)

13、反思促学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2.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方法称这头大象?曹冲称象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缘由。教学方法引导、沟通。教具打算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2.齐读课题。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称象柱子争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一头大象一杆秤

14、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真(1)一起读(2)开火车读二、学写生字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2.出示“称”,“秤”。(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终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4.正姿,学生书写,老师巡察(描一个,写一个)5.检查反馈。三、学习课文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3.用“像”造句。4.看着又高大又粗大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探讨、回答)

15、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方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知大家。指读,相机正音。(1)(出示官员的话)(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方法行不通啊。(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方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方法行不通,官员在争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16、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依次的,文中有两

17、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当放在哪一步?“然后”应当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9)谁能根据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沟通。(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挚友们肯定很清晰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

18、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四、拓展延长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五、作业(1)想一想,假如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六、板书曹冲称象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相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视察汉字占格的习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19、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悟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详细、明确、有力。教学重点: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相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视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之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词语。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争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2)齐读。(3)选择最喜爱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留意多音字:杆)2、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

20、样?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二、合作探究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方法称象?他们的方法好吗?为什么?(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2)老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晰了。(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4)思索、探讨:曹冲的称象方法好吗?为什么?三、语言训练1、学习其次自然段,感悟

21、大象“又高又大”。(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相互沟通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3)激发想象,练习比方句。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身子还像_。腿像四根柱子。腿还像_。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异、疑问的语气。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两个句子。(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3)用“才”和“究竟”分别说一句话。四、拓展延长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方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方法呢?(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

22、冲擅长视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方法,则缘于他擅长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确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相识曹冲擅长联想的特点。)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日又学了曹冲想出好方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方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方法,好吗?五、布置作业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慧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慧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曹冲称象教

23、学设计5教学目标1.相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3.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实力,情愿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教学过程一、干脆导入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子公,展示课题。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挚友。这位小挚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这个小挚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24、)读清晰谁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小节指名朗读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2.把握重点词语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通过个人读、齐读,发觉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通过简简洁单的几个词语,也许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三、解析课文,深化感悟(一)学习其次小节1.指名朗读其次小节2.学习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二)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其次小节2.找出表现曹操兴奋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

25、、个人读、齐读)3.讲解“争论”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争论。4.从争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三)学习第三小节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3.讲解“砍”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四)学习第四小节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方法。2.用“先,然后,接着,最终”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习题的排列依次。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4.讲解“止”、“船舷”5.同学上讲台依据板书讲解并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五)学

26、习第五小节1.比较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好。2.体会“果真”。(六)生字教学1.视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觉。2.老师示范。3.学生书写,评价。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1.总结课文师:好,小挚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方法。2.尝试复述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终。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2.开动小脑筋:假如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方法呢?曹冲称象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2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培育学生做事有信念。信任自

27、己的实力。4遇事动脑筋想方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留意接受合理的看法,借鉴合理的部分。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方法称象的。教具: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觉得怎样才能胜利地做好一件事?师:只要有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可以胜利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有信念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2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二、新授:1信任你们肯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方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2学得那么仔细,情愿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28、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假如你相识就站起来大声读。那么快就相识这些生字了,信任你们也肯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干脆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情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情愿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3第一关我们顺当通过,想到其次关看一看吗?(激发学生的爱好)好,下面我们挑战其次关。用你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

29、怎样称象的?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举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同伴沟通的实力)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探讨:曹冲的好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方法的同时,也要留意听取别人的看法,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10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方法称这头大象?11通过今日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沟通。课后反思:对一些有难

30、度的文章来说,老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探讨,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同等、互动、主动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熬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终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完全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参加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相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不足之处,在学生相识生字之后,应留意生字的巩固理

31、解,不应当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刚好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知他”或者激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束之高阁。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实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曹冲称象教学设计7设计理念: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擅长视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开分析,而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

32、点,启发思索,激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实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爱动手,新奇心强。教学中,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在驾驭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探讨沟通,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敏捷运用学问,才会想出好方法。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3、正确、流畅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详细步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缘由。课前打算: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33、,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知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一、导入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兴奋,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相识生字“称”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相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索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爱好。)二、初读(自由读文,画诞生字,了解

34、内容。)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以主子翁的看法对待学习,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3、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驾驭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察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35、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敬重学生自我选择。)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竞赛读(2)男女竞赛读(3)全班齐读。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爱好,防止了重复和枯燥。)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态)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细致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按部就班,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三、探讨(沟通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索: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2、小

36、组合作,探讨沟通。(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沟通互动的过程,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老师应擅长在这种沟通中捕获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刚好调整教学。)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老师适时范读指导。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仔细体会,练习说话。3、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老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曹冲称象教学设计8一、谈话导入,

37、课题处质疑常话说得好: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留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细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老师自己充溢自信念,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开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

38、:“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终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胜利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好,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嬉戏中学,创新中学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许多字,经过培育,学生有肯定的自学生字实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相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

39、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仔细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起先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知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

40、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嬉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爱喊叫、吵闹特意支配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加主动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三、学生读文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慧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

41、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方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支配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实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课堂实录)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提问:曹操听了看法怎么样?“直

42、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探讨:为什么直摇头呢?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方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损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显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真”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得的。探讨:我们应当向曹冲学习什么?生:动脑筋、想方法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仔细视察事物,擅长动脑思索。其

43、二,从官员们的争论中得到启发)曹冲称象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的品质。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细致看。2、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也许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相识他们吗?二、学习生字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

44、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2、出示“称”,“秤”,“柱”,“杆”。(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终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4、正姿,学生书写,老师巡察(描一个,写一个)5、检查反馈。三、学习课文1、我们接着读课文,再读课题。(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

45、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方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方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知大家。指读,相机正音。(1)(出示第三段)(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方法行不通啊。(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方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3

46、、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方法行不通,官员的方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2)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女生读,你体会到了什么?(3)指问小挚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挚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4)我们再来读读,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的确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7、)(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依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挚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9)第句话里有几个动作?(依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依次排序(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依次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当放在哪一步?“然

48、后”应当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13)谁能根据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沟通。(14)过程特别连贯清晰,(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根据依次贴在黑板上。(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挚友们肯定很清晰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

49、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四、拓展延长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育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培育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教学策略:自主、合作、

50、探究教学打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小挚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2.导入课题称象。3.教写“称”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2.认读生词3齐读课文(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1.学习第1、2自然段(1)师:你知道大象究竟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2)指导朗读。(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爱吗?你怎么知道他喜爱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2.学习第3自然段师:现在请同桌相互读一

51、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1)第一个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2)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其次个方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方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4)师:两个方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3.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3)指名读,齐读(4)再读课文,找寻步骤(5)质疑(6)步骤解答(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4.总结学习师:曹冲的方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52、?来读读最终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看法和之前一样吗?(四)总结升华1.师:同学们,今日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聪慧,爱动脑筋。)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又高又大称象 难 爱动脑筋赶、画、赶、装、称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1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依次,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筋。2、接着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53、: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方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方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范读课文思索:围围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索: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C: 人物: 曹操,曹冲,官

54、员们。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 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1 指名读其次自然段思索: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争论,争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 官员们争论什么问题?6 谁能把争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 大家都在仔细地看,都在不停地争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索: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 曹操听了他们的

55、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足,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方法”?曹冲的称象的方法是怎样的呢?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所说的方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终还干什么?2 做试验突破难点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绽开探讨。(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

56、)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方法比官员们提方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方法中得到启发)。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究竟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索: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好?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方法好?谁能读出来?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九 总结全文1 我们应当向曹冲学习什么?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称 象 官员们 曹冲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直摇头 曹操 点头微笑一、看拼音写词语。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1) de ( ) (2) de ( ) (3) dei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1) 实力。( ) (2) 一个劲儿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 )象 一( )秤 一( )船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四、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