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7349990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部分设计毕业设计说明(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微电脑控制药膳煲 的控制部分设计物联网工程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一三年六月31 / 39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增高,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中医药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食疗养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一定地位.这使得食具药膳煲逐渐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由于用单片机设计的产品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全、应用灵活等特点,所以单片机得到了不断的向前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一种药膳煲的定时控制,要求能达到产品规定的功能.首先,介绍了药膳煲及单片机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说明了单片机技术在药膳煲控制

2、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在分析药膳煲控制系统的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系统,然后分析了系统中使用的电源电路,复位电路,保护电路.最后利用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2单片机设计一个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是:用单片机电路和程序来控制烧煮的温度和时间,通过按键进入中断,有几档时间设定,工作状态分为煲煮和保温,前后工作温度围不同,模拟传统熬药过程中的大火加热与文火慢煮,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药分的效果,同时数码管显示设定时间与剩余时间.关键词:单片机;模块化C语言程序;温度控制;药膳煲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thesupport ofnat

3、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as well as the people to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isgradually increased,to the naturaltherapyfor TCMculturecharacteristicsare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especiallydietregimen,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in peoples dailylife graduallyoccupy a certainposition.Thi

4、s makes thetablewaremedicatedpotgraduallybecome the electricalequipmentfamilyindispensable.Due to the use ofsingle-chip design ofproduct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volume,low price,complete functions,flexible application,so thechiphas beenin constant develop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timing co

5、ntrol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to design a Diet pot, to achieve the products specified function. First of all, Diet pot and micro-controller concepts and key technologi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the single-chip technology in the Diet pot control system.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ana

6、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Diet pot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of a microcomputer control Diet pot control system, focusing 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 proposed key module,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digital display module, power module an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p

7、ower device control module, and then analyze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used in the system, reset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Finally, use the United States ATMEL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to design a control system. The functions are: single-chip circuit and procedures to control the cooking temperat

8、ure and time, interrupt button to enter the file time setting work state is divided into the pot to cook and ins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to simulate the traditional decoct medicinal herbs the fire in the process of heating and simmer, to achieve full release of the e

9、ffect of the ingredi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tubedisplay settingtime andremainingtime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modular C language program; temperature control; medicinal cooker目 录第1章 绪论11.1课题背景11.1.1课题来源与意义11.1.2 药膳煲的简介11.2 研究容11.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第2章 相关知识及原理介绍32.1 药膳煲工作原理32.2 单片机介绍32.3单向可控硅介绍

10、32.3.1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32.3.2单向可控硅的使用注意事项32.4继电器介绍42.4.1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42.4.2继电器的作用42.4.3继电器的技术参数42.4.4继电器的参数选择52.4.5继电器的测试点52.574HC138 3-8译码器介绍52.674HC245 8位锁存器介绍62.7三端稳压器 LM7805介绍62.7.1LM7805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62.7.2LM7805的引脚序号与引脚功能72.8 电压比较器LM393介绍7第3章 控制电路设计93.1 药膳煲的总电路设计方案93.2各模块电路的设计实现93.2.1 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93.2.2 时间显示电

11、路与数码管电路103.2.3按键电路113.2.4温度检测电路123.2.5讯响电路133.2.6加热电路与温度控制电路143.2.7电源电路15第4章 软件设计174.1 C语言介绍174.2软件编程构思174.3药膳煲工作程序174.4总程序框图184.5C语言控制程序部分18第5章 结论与展望195.1结论195.2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195.3 个人体会与收获19参考文献21致 23附录A:设计原理图25附录B:C语言程序26第1章 绪论1.1课题背景1.1.1课题来源与意义市场上已有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产品销售及功能介绍,本课题是根据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原理,选用STC89C52单片机市场

12、上的全自动药膳煲不使用该单片机,由于比较熟悉MCS-51系列单片机,故选用该单片机对药膳煲的控制电路及软件编程进行设计,要求能达到产品规定的功能.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由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加上温度检测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电源电路及功率器件控制电路,控制程序用C语言编写.1.1.2 药膳煲的简介药膳起源于我国的中医食疗文化与传统饮食习俗.它是在烹饪学、中医药学等理论指导下,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严谨依照配方,把中药与一些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互相混合制作而成的一种美食.它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药食同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药膳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保

13、健强身、延年益寿.我国的中草药具有药性平和、副作用小、滋补性强等优点,已被国外广大患者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增高,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中医药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食疗养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一定地位.然而中草药的煎熬是一件麻烦的事.这使得食具药膳煲逐渐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1.2 研究容药膳煲的部多采用微电脑控制电路,这使得改变药膳煲火候和煎煮时间程序十分便捷,时间控制十分容易.许多硬件功能都可由软件取代,使电路及机械控制部分大大简化.由单片微电脑控制的药膳煲除了功能齐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各种功能及程序

14、进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都由显示器件显示出来.增加了这些显示器件后,除进一步完善药膳煲的功能外,还能美化药膳煲的外观造型,为使用者的操作提供方便1.1.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先复习单片机MCS-51系列的硬件构成及命令系统,分析研究微电脑控制药膳煲控制电路的功能要求.再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组成电路、器件选择等.然后绘制出使用STC89C52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图,进行软件框图设计和编写控制程序.要求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均能达到微电脑控制药膳煲规定的功能要求.第2章相关知识及原理介绍2.1 药膳煲工作原理微电脑控制药膳煲是一种自动进行长时间煎药或煲汤的锅,上面是锅体,可以分离,下面是加热及控制盘.加热功率为3

15、00W,保温功率为100W.用单片机电路和程序来控制烧煮的温度和时间.烧煮时间可设定为120分钟、180分钟或任意选择在60240分钟之间,为30分钟的倍数三种方式.烧煮开始后,前一小时为达到沸腾和保持沸腾状态,此后为文火加热状态,到达规定的烧煮时间后蜂鸣器会报警并自动进入保温状态.控制面板上有4个功能选择按键分别为:选择键、120分键、180分键和清零键,还有6位数码管进行显示所设定的烧煮时间和剩余烧煮时间以分钟为单位.2.2 单片机介绍单片机是在一个硅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口以及中断系统等多种资源,这样的

16、一个集成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因为它的结构及功能是按照工业过程设计的,所以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2.2.3 单向可控硅介绍单向可控硅是一种可控整流电子元件,能在外部控制信号作用下由关断变为导通,但一旦导通,外部信号就无法使其关断,只能靠去除负载或降低其两端电压使其关断.单向可控硅是由三个PN结PNPN组成的四层三端半导体器件.与具有一个PN结的二极管相比,单向可控硅正向导通受控制极电流控制;与具有两个PN结的三极管相比,差别在于可控硅对控制极电流没有放大作用.2.3.1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控硅关断的条件:降低或者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正向

17、电压,使阳极电流处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可控硅导通的条件:一是可控硅阳极和阴极之间必须加正向电压,二是控制极也需加正向电压.只有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控硅才会处于导通状态.此外,可控硅一旦处于导通状态后,即使降低了控制极电压或者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2.3.2 单向可控硅的使用注意事项选用可控硅的额定电压时,应参考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峰值电压的大小,并留出一定的余量. 选用可控硅的额定电流时,除了考虑通过元件的平均电流外,还应注意正常工作时导通角的大小、散热通风条件等因素.在工作中还应注意管壳温度不超过相应电流下的允许值. 使用可控硅之前,应该用万用表检查可控硅是否良好.发现有短路或断

18、路现象时,应立即更换. 严禁用兆欧表即摇表检查元件的绝缘情况. 电流为5A以上的可控硅要装散热器,并且保证所规定的冷却条件.为保证散热器与可控硅管心接触良好,它们之间应涂上一薄层有机硅油或硅脂,以帮助良好的散热. 按规定对主电路中的可控硅采用过压及过流保护装置. 要防止可控硅控制极的正向过载和反向击穿.2.4 继电器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和远距离操纵用的电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保护、生产过程自动化及各类自动、远动、遥控、遥测和通信等自动化装置中,起着控制、检测、保护和调节的作用,是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器件之一.它的功能是当输入激励量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被控参量发生预定阶

19、跃的编号的一种自动电器.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继电器被所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3. 输入量可分为电气量与非电气量两大类.其中电气量指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非电气量指压力、温度、速度等.由于继电器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工作稳定、动作迅速、使用时间长、体积小等,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运动、电力保护、通信、遥控和测量等装置中.2.4.1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继电器一般由感应机构、变换机构、比较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感应机构是线圈;变换机构是电磁系统,包括铁心、衔铁、轭铁和线圈;比较机构是反力系统,主要包括反力弹簧和簧片;执行机构是导电接触系统主要指触点,多为簧片结构.只要

20、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通过这样吸合、释放的过程,从而达到了控制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常开触点是继电器在线圈没有通电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常闭触点是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4.2.4.2 继电器的作用 扩大控制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

21、开断、接通几路甚至十几路电路. 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2.4.3 继电器的技术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线圈需要的正常工作电压.可以是直流电压,也可以是交流电压,这取决于继电器的型号. 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使用万能表测量得到具体数值. 吸合电流:是指在正常使用中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为了让继电器稳

22、定工作,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为了不因大电流烧毁线圈,给线圈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会超过1.5倍额定工作电压. 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 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2.4.4 继电器的参数选择 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继电器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参数就是额定工作电压.使用继电器时,首先应该考虑电路即继电器线圈电路的工作电压,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与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应该是相等的

23、.一般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是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0.86倍.电路的工件电压不允许超过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不然继电器线圈会烧毁.另外,一些集成电路如NE555电路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工作,一些集成电路如COMS电路输出电流小,为了能驱动继电器需要加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才能工作,这时要考虑晶体管输出电流应大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继电器触点负载的选择.触点负载是指触点的承受能力.继电器的触点在转换时可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所以在使用继电器时,需要注意到触点上通过的电流和触点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继电器规定的触点负载能力. 继电器线圈电源的选择.这是指继电器线圈工作使用的是直流电DC还是交流电AC.通常,初

24、学者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线路来进行电子制作活动,所以这时需要使用在直流电压下线圈工作的继电器.2.4.5 继电器的测试点 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在不工作情况下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为无穷大.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的判断可以通过这种阻值不同的方法来区别. 测线圈电阻.可用万能表R10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测量吸合电压和电流.使用电流表和可调稳压电源,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同时把电流表串联到供电回路中进行监测.逐渐调高电源电压,继电器吸合声出现时,记下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的数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使数据更精

25、确. 测量释放电压和电流.连线和测试方法与上一点相同,当继电器吸合后,再逐渐降低电源电压,继电器释放声出现时,记下此时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的数据,同样,也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与释放电流.在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大约是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不能可靠正常工作. 2.5 74HC138 3-8译码器介绍74HC138 3-8线译码器,译码器也称解码器,译码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翻译过程,即编码的逆过程.译码器的输入是n位二值代码,输出是m个表征代码原意的状态信号或另一种代码,一般情况下有

26、m小于等于2的n次方,即译码器输入线比输出线要少.译码器按其功能可分为三大类: 变量译码器: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还原为原始输入信号.例如有两位二进制代码0,1,可经译码器还原为四个信号状态0,00,11,0 . 代码变换译码器:是从一种编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 显示译码器:一般是将一种编码译成十进制码或特定的编码,并通过显示器件将译码器的状态显示出来.74HC138 3-8线译码器是高速硅栅CMOS解码器,适合存地址解码或数据路由应用.74HC138按照三位二进制输入码和赋能输入条件,从8个输出端中译出一个低电平输出.在解调器应用中,赋能输入端可用作数据输入端.在本设计中,使用译码器来控制数码管的

27、显示.其中前3位为设定时间,后3位为倒计时剩余时间,单位为分钟5.2.6 74HC245 8位锁存器介绍74HC245是总线驱动器,典型的TTL型8位三态缓冲门电路.它是双向输入/输出口,它的双向功能是通过DIR和结合控制数据传输方向.当为低电平,DIR为低电平,数据从B到A传输;相反,如果为低电平,DIR为高电平,数据从A到B传输.由于单片机等CPU的数据/地址/控制总线端口都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如果负载超过其负载能力,一般应加驱动器.其主要用作信号功率放大.在本设计中,74HC245的A端接单片机的P2口,B端接外设的数码管,从而起到了功率放大的作用6.2.7 三端稳压器LM7805介绍在电

28、子产品中,常见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LM78XX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LM79XX系列.顾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LM78或LM79后面的数字表示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LM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LM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本设计中LM7805是输出5V三端稳压器件,部采用电流限幅、过热短路保护,所以这种集成电路实际上是不会烧毁的器件.它适用于变化围限宽的电源输出,从而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由于输出电流大,所以它可以为整个电路板提供稳压电流,避免采用多稳压的麻烦.其特点是输出电

29、流可超过1A,无需外接元件,具有短路电流保护和低输出电阻特性7.LM7805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为其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小功率的条件下没有必要.原因是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会降低,甚至引起器件损坏.当电路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时,一般情况下将N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使得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倍的1.5A,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参数的一致,并联时所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厂家同批号的产品.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在输出电流上应当留有一定的余量.2.7.1 LM7805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输入输出压差不能太大

30、,太大的话转换效率就会迅速下降,而且容易引起击穿损坏; 1.5A 是输出电压的极限值,不能超过这个值.对于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热击穿或者高温保护,散热片尺寸需要足够大; 输入输出压差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话效率会很差.2.7.2 LM7805的引脚序号与引脚功能引脚号标注方法是按照引脚电位从高到底的顺序标注的.这样标注便于记忆.引脚为最高电位,脚为最低电位,脚居中.不论正压还是负压,脚均为输出端.对于LM78XX正压系列,输入是最高电位,自然是脚,地端为最低电位,即脚.对于LM79XX负压系列,输入为最低电位,自然是脚,而地端为最高电位,即脚.此外,还应注意,散热片总是和最低电位的第脚

31、相连.这样在LM78XX系列中,散热片和地相连接,而在LM79XX系列中,散热片却和输入端相连接.2.8电压比较器LM393介绍LM393为双电压比较器.LM393系列由两个偏移电压指标低达2.0的独立精密电压比较器构成.该产品采用单电源操作设计,工作电压围达到236V.因其低电耗不受电源电压值影响,也可采用分离式电源.还有一个特点是,即使是在单电源操作情况下,其输入共模电压围也包括接地.LM393系列能够直接与TTL及CMOS逻辑电路接口.无论正电源还是负电源操作,当低电耗比标准比较器的优势明显时,LM393系列便与MOS逻辑电路直接接口8. LM393是高增益,宽频带器件,象大多数比较器一

32、样,如果输出端到输入端有寄生电容而产生耦合,则很容易产生振荡.这种现象仅仅出现在当比较器改变状态时,输出电压过渡的间隙,电源加旁路滤波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标准PC板的设计对减小输入输出寄生电容耦合是有助的.减小输入电阻至小于10K将减小反馈信号,而且增加甚至很小的正反馈量滞回1.010mV能导致快速转换,使得不可能产生由于寄生电容引起的振荡,除非利用滞后,否则直接插入IC 并在引脚上加上电阻将引起输入输出在很短的转换周期振荡,如果输入信号是脉冲波形,并且上升和下降时间相当快,则滞回将不需要.比较器的所有没有用的引脚必须接地.LM393偏置网络确立了其静态电流与电源电压围 2.030V无关.通常

33、电源不需要加旁路电容.差分输入电压可以大于Vcc并不损坏器件,保护部分必须能阻止输入电压向负端超过-0.3V.LM393的输出部分是集电极开路,发射极接地的 NPN输出晶体管,可以用多集电极输出提供. LM393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负载电阻能衔接在可允许电源电压围的任何电源电压上,不受 Vcc端电压值的限制.此输出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对地SPS开路当不用负载电阻没被运用,输出部分的陷电流被可能得到的驱动和器件的值所限制.当达到极限电流16mA时,输出晶体管将退出而且输出电压将很快上升.输出饱和电压被输出晶体管大约60ohm 的SAT限制.当负载电流很小时,输出晶体管的低失调电压约1.0mV允许输出箝位

34、在零电平9. 在本设计中,采用了LM393作为温度检测电路核心元件.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温度检测.DS18B20的测温围是-55+125,固有测温误差0.5.单片机访问DS18B20必须遵守DS18B20复位、执行ROM指令、执行DS18B20功能指令这个顺序.而在单点上,可以直接跳过ROM 指令.DS18B20 的转换精度默认为12 位,而分辨率是0.0625.DS18B20温度读取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让DS18B20启动温度转换,这一步中首先让DS18B20复位,然后连续写入跳过ROM 的字节命令:0xCC,开始转换的功能命令:0x44,之后延时一段时间.第

35、二步为读暂存数据,具体为首先让DS18B20 复位,然后写入跳过ROM 的字节命令:0xCC和读暂存的功能命令:0xBE.完成后读入第0个字节LS Byte,转换结果的低八位.读入第1个字节MS Byte,转换结果的高八位.最后DS18B20 复位,表示读取暂存结束.最后一步为整合LS Byte和MS Byte的数据乘以0.625即得到带一位小数的温度值.DS18B20虽然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但对于本设计中要注意到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由于DS18B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因此 ,在对DS18B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

36、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在使用PL/M、C等高级语言进行系统程序设计时,对 DS18B20操作部分最好采用汇编语言实现.而且本设计的温度检测电路中只需针对几个特定温度点进行检测比较,所以采用LM393更适合一些,也更容易实现.第3章 控制电路设计3.1 药膳煲的总电路设计方案控制电路除了单片机电路外还有按键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时间显示电路、功率控制电路、加热电路、电源电路和讯响电路等.如图3-1.图3-1 总电路设计框图3.2 各模块电路的设计实现3.2.1 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单片机选用的是40脚的8位单片机STC89C52,片含8kB的Flash存储器,可储存工作程序,可在线编程

37、. 晶振电路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端接石英晶体振荡器1Y112MHz和电容1C2、1C3,为单片机提供12MHz的时钟信号,这样一个机器周期正好是1微秒. 复位电路单片机RST端为复位端,接有电容1C1和电阻1R1,开机通电时,电容1C1两端相当于短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电阻1R1对电容1C1充电,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电压值以下,即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工作.工作电路如图3-1.图3-2 单片机电路3.2.2 时间显示电路与数码管电路用1个6位共阴极数码管5DPY1,以分钟为单位,来显示设定时间前三位和剩余时间后三位.前3位来显示药膳煲烧煮的设定时间,后3位来

38、显示烧煮的剩余时间.单片机P2口经8位锁存器5U1、74HC245N输出驱动各数码管的8段引脚,单片机P1.0P1.2口输出数码管的位选信号,经3-8译码器5U2、74HC138,驱动6个数码管的阴极D1D6,数码管用软件进行动态扫描显示.工作电路如图3-2.图3-3 时间显示电路与数码管电路3.2.3 按键电路按键信号由单片机的P 0.2P0.5端输入,按键开关3S1是选择按键,3S2是120分按键,3S3是180分按键,3S4是清零按键.这些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电阻3R13R4接到电源,又通过3D13D4二极管与外中断触发端INT0连接.当无按键按下时, P0.2P0.5口均为高电平

39、;当有按键被按下时,外中断得到一个输入脉冲,转入中断处理程序,对P0.2P0.5端口进行扫描,捕捉到相应的输入端口,得到按键命令,作出程序选择转入相应的子程序.工作电路如图下3-3.图3-4 按键电路3.2.4 温度检测电路热敏电阻4RT1装在发热盘,可探测锅底的温度,4RT1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会变小.温度检测电路由4U1电压比较器LM393、热敏电阻4RT1、电阻4R14R9、电容4C1、4C2和二极管4D14D6等组成.集成电路LM393是电压比较器,6脚是反相输入端,它的电压U6由电阻4R6及可变电阻4VR1设定用可变电阻来调整集成运放的翻转输入电平.5脚是电压

40、比较器LM393的同相输入端,该脚的电压U5由电阻4R14R4中的一个及热敏电阻4RT1的变化而改变.当温度升高时,4RT1阻值减小,LM393的5脚电压U5降低.下面看一下单片机是怎样测温和控制加热的:当药膳煲开始升温时,单片机进入100测温程序:使测温输出端P1.4和P1.5都输出高电平,当锅底温度低于100时,电压比较器的U5U6,它的输出端7脚输出高电平,经二极管4D6电阻4R9加到单片机的测温输入端P1.6脚.当锅底温度达到100时,由于4RT1电阻变小,U5降低,电压比较器U5U6,它的7脚输出低电平,单片机使加热器停止加热.然后进入90测温程序:使测温输出端P1.3和P1.5都输

41、出高电平,当锅底温度高于90时,电压比较器的U5U6,电压比较器7脚输出高电平,单片机使加热器再次加热.如此循环控制,使锅一直处于维持沸腾状态.工作电路如图下3-4.图3-5 温度检测电路3.2.5 讯响电路当药膳煲完成工作后,蜂鸣器会连响6声.蜂鸣器6B1上端接电源VCC,下端接三极管6VI1集电极,蜂鸣器只要接通电源就会鸣响.单片机的P1.4口是蜂鸣信号输出端,如P1.4口输出高电平,经6R1电阻到三极管的基极,使三极管导通,蜂鸣器与电源形成通路就会鸣响.当P1.4口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蜂鸣器与电源断开,就停止工作.工作电路如图下3-5.图3-6 讯响电路3.2.6 加热电路与功率控制

42、电路加热电路由煲煮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组成,都是采用瓷发热体元件.是将电热体与瓷经过高温烧结,固着在一起制成的一种发热元件,能根据本体温度的高低调节电阻大小,从而能将温度恒定在设定值,不会过热,具有节能、安全、寿命长等特点.煲煮加热器的功率是300W,通断是用继电器控制的,保温加热器的功率是100W,通断是用单向可控硅控制的. 如单片机P0.1口输出高电平,使2VT1三极管导通,其集电极所接的继电器线圈经过2R1电阻到10V电源,线圈通电,继电器触点2K1吸合,使煲汤加热器与电源形成通路而工作;如P0.1口输出低电平,使2VT1三极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2K1断开,使煲煮加热器与电源断开而

43、停止工作.如单片机P0.0口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2R4使2VT2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所接的单向可控硅2VS1的控制极升高,可控硅导通,使保温加热器与电源形成通路而工作;如P0.1口输出低电平,使2VT2三极管截止,可控硅截止,使保温加热器与电源断开而停止工作.工作电路如图下3-6.图3-7 加热电路和功率控制电路3.2.7 电源电路220V交流电压经2T1电源变压器降到交流10V输出,经2B1桥堆整流,电容2C1滤波变成10V直流电压,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给继电器2J1使用;另一路经2U1、LM7805稳压集成电路稳压至5V输出,经2C2、2C3电容二次滤波,直流5V电源供单片机及其它电路使用.

44、工作电路如图3-7.图3-8 电源电路第4章 软件设计4.1 C语言介绍C语言是一种得到广泛重视并普遍应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的几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它既可用来编写系统软件也可用来编写应用软件.C语言具有丰富的运算符与表达式,以及先进的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简单易学和可移植性好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生成代码质量高的优点.因此,C语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0.4.2 软件编程构思STC89C52单片机有两个外中断输入端及两个置定时器/计数器,本设计为了捕捉按键信号的输入,及时启动按键扫描程序,使用了INT1外中断端;为了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定时

45、及倒计时显示,使用了定时器T0作为50MS定时器.本设计共使用了单片机的一个外中断INT1及一个置定时器T0.所以程序中有T0及INT1中断初始化程序、T0中断处理程序、INT1中断处理程序.还有准备程序、数码管显示程序和倒计时程序.其中倒计时程序和显示程序是由T0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启动的,由于T0程序每50MS执行一次,同时进行倒计数和显示比较合适.药膳煲的工作过程又分为开始程序、煲煮程序、保温程序、结束程序4个阶段.4.3 药膳煲工作程序 开始程序:把中药材或米、豆等食物洗好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按需要煲煮的时间按下相应的按键,则煲煮程序开始进行.煲煮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均通电加热,

46、计时器开始正计时和倒计时,进入下一程序. 煲煮程序:当锅底温度达到100时,关闭煲煮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当锅底温度降到90时,再开启煲煮加热器,如此循环,直到正计时满1小时为止,关闭煲煮加热器,进入下一程序. 保温程序:开始保温程序,每秒检测一次锅底温度是否小于等于70,是则打开保温加热器进行升温;再每秒检测一次锅底温度是否大于等于80,是则关闭温加热器,如此循环,直到倒计时时间到为止,进入下一程序. 结束程序: 关闭温加热器,蜂鸣器鸣叫6声,表示全部工作完成.4.4 总程序框图图4-1 总程序框图4.5 C语言控制程序部分 部分C语言控制程序如下,完整程序在附录中.void main/主程序

47、bwjr=0;/关闭保温加热zfjr=0;/关闭煮饭加热inter_init/调用中断初始化子程序 if/如果煮饭开关已按下,向下bzcx/调用煲煮子程序if/如果保温开关没按下,向下fmqcx /调用蜂鸣器程序if/如果保温开关已按下,向下bwcx /调用保温子程序第5章 结论与展望5.1结论本文初步实现了微电脑控制药膳煲的控制电路的设计.该设计通过对单片机和相关元件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模拟药膳煲工作的大火加热和文火保温过程,具有时间设定和蜂鸣报警功能.在硬件设计过程中,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都考虑了几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了选择,尽力做到合理设计与方案最简.在软件方面,根据电路实际情

48、况采用C语言和汇编结合的方式进行C程序编写,根据电路画出了流程图,并且采用了模块化编写,结构清晰,方便进行软件的阅读、修改和升级维护.在兼顾生产成本的同时基本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5.2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本控制系统的设计仍有欠缺之处: 功能控制不够完善,用户的可操作性不足.没有设计更多的设定时间的档位,相对来说弹性不足. 功能较为简单,对于可能出现的干烧、温度过高、接触不良等情况只有在电源处设置了保险丝,没有使用多点监测,也给检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药膳煲会逐渐进入更多家庭中.关于药膳煲的未来展望有以下几点: 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设定

49、时间围更精确,并且有过程中自动再加入药材或食材的功能. 带有语音播报功能,可提供进度、时间等声音提示,更直观方便.5.3 个人体会与收获知识与实践结合才是真正的知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一些单片机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从设计,开发到产品的具体应用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学习.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全部的技术都学会,相反,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要求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题的时候发现很多元件都不懂

50、,也没有学过,觉得很难.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解决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去翻书学习,不懂的元件就去书中找它的用法,在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在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就算是同一个模块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不同的元件使用,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去比较选择相对来说更为适合的元件,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我想,大学期间学会如何动脑,如何自己学习并灵活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1 洪云.电脑全自动药膳煲J.家用电器,1997,5:12-13.2 高洪志.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教程M.:人民邮电,20093佟为明,翟国富等.低压电器继电器及其控制系

51、统M.市:工业大学,20004 邹海锋.小型电磁继电器M.市:科学技术 , 19845 Fryberger, TComparison of CMOS microprocessors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 AOCEANS 82C1982:3136 江世明.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应用技术M 市:电子工业, 2009.067 柳永林等.PC DIY最新显示器集成电路大全M 市:希望电子, 20028 余永权,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功率接口技术 M.航空航天大学,20119 百度百科:LM393 baike.baidu./view/2049842.htmN10 增

52、红,王冬梅.C语言程序设计M 市:人民邮电 , 2009.10致从选择课题到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衷心感我的导师平讲师对我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尤其在课题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和电路绘制阶段,导师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最后的程序调试阶段导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谨此向二位导师表示衷心的感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衷心感给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和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各位同学,感他们对我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附录A: 电路原理图附录B: C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include#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53、 char sbit bwjr=P00; /P0.0定义为保温加热输出口 sbit bzjr=P01; /P0.1定义为煲煮加热输出口 sbit xzaj=P02;/P0.2定义为选择按键输入口sbit rsaj=P03; /P0.3定义为120分按键输入口sbit ssaj=P04; /P0.4定义为180分按键输入口 sbit qlaj=P05; /P0.5定义为清零按键输入口 sbit cw70=P06; /P0.6定义为测温70输出口sbit cw80=P07; /P0.7定义为测温80输出口 sbit cw90=P13; /P1.3定义为测温90输出口 sbit cw100=P14;

54、 /P1.4定义为测温100输出口 sbit cwc=P15; /P1.5定义为测温出输出口 sbit cwr=P16; /P1.6定义为测温入输入口 sbit fmq=P17; /P1.7定义为蜂鸣器输出口uchar j=0,k=0,g=1;/定义定时中断累计变量j,计时变量k,过程变量guchar d1=0,d2=1,d3=0,d4=0,d5=0,d6=0;/设置变量:设定时间百位d1,设定时间十位d2,设定时间个位d3,倒计时间百位d4,倒计时间十位d5,倒计时间个位d6uchar j;/定义定时中断累计数变量juchar sd_num=0,dj_num=0;/定义变量:设定分钟数、倒计

55、分钟数void delay/延时子程序 char a,b;/定义变量a,b for0;a- for0;b-;void inter_init /T0中断初始化程序 EA=1; /开总中断ET0=1; /使用定时器T0 TMOD=0x01; /定时器T0工作方式1 TH0=/256;/一个中断50MS,设定定时继电器高位定时值TL0=%256;/设定定时继电器低位定时值TR0=1;/启动定时器T0 EX0=1;/开启外中断0IT0=1;/下降沿触发void display/数码管显示程序 P2=dumad1;/P2口送设定时间百位的段码 P1=wema0; /P1口送位码1 delay;/延时 P

56、2=dumad2; P1=wema1; delay; P2=dumad3; P1=wema2; delay; P2=dumad4; /P2口送倒计时间百位的段码P1=wema3; /P1口送位码4 delay; P2=dumad5; P1=wema4; delay; P2=dumad6; P1=wema5; delay; void djscx/倒计时程序 if/当j=20时为一秒钟,向下 j=0;/j归0 k+; /k增1,进行分钟计时dj_num-;/倒计时数减一 d4=dj_num/100;/倒计百位数=倒计数除以100的整数 d5=dj_num/10; /倒计十位数=倒计数除以10的整数

57、 d6=dj_num%10; /倒计个位数=倒计数除以10的余数 void timeinterrupt 1 using 1/定时器T0中断处理程序 TH0=/256;/重置定时寄存器高位的定时值 TL0=%256;/重置定时寄存器低位的定时值 j+; /j增一djscx/调用倒计时程序display; /调用显示子程序void wai1 interrupt 2 /外中断INT1按键信号处理程序EX0=1;/关外中断1if/如选择按键已按下sd_num=sd_num+30;/设定分钟数加30if240/如设定分钟数大于240,向下sd_num=240;/设定分钟数等于240,设定时间不能大于4小

58、时if/如2小时按键已按下sd_num =120; /设定分钟数等于120 if /如3小时按键已按下sd_num =180; /设定分钟数等于180 if /如清零按键已按下sd_num =0; /设定分钟数等于0 dj_num = sd_num/倒计时分钟数等于设定分钟数EX1=1; /开外中断1return; /返回void display/时间显示子程序P2=dumad1;/P2口送d1的段码 P1=wema0; /P1口送位码1 delay;/延时P2=dumad2;/P2口送d2的段码 P1=wema1; /P1口送位码2 delay;/延时P2=dumad3;/P2口送d3的段码 P1=wema2; /P1口送位码3 delay;/延时P2=dumad4;/P2口送d4的段码P1=wema3;/P1口送位码4 delay;/延时P2=dumad5;/P2口送d5的段码 P1=wema4; /P1口送位码5 delay;/延时P2=dumad6;/P2口送d6的段码P1=wema5; /P1口送位码6 delay;/延时retur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