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7250694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忆儿时word教学设计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忆儿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难以忘却的儿时往事,细细体味朴素自然的语言。 领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对儿时往事神往、忏悔等复杂感情。 课外延伸训练,懂得珍惜儿时美好的记忆,说说童年往事。【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通过换词比较、选词填空、揣摩推敲等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 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

2、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 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 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 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3、、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丰子恺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 明,儿童在他 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贪污的猫、口中剿匪记讽喻国民党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丑行,诙谐峭拔,成为他散文中寓意最强的篇章。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 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 书法一样,写意传 神,别具风采。二.李叔同简介弘一法师(1880-1942

4、)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 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 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

5、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 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三、知识积累1注音 蚀(sh )本 寂寥(li血) 剔( t i)(shm )惑2解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忏悔:佛教仪式。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 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一轮圆月耀天心。”无尽奇珍供世眼点缀(zhu ) 杀虐(nte) 蟹螯()姊(z i)妹 赦(sh &免

6、 茹(r。素相偕(xi直:桑葚(sh &)忏(ch m)悔晚酌叮嘱轧(zhq)脱 囡囡 (zhu o)盛(ch mg )饭 zhu )渔樵(qi 0 )(nm)抉煽四.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详写养蚕,写了蚕落地铺时走跳板的快乐,采茧做丝时无功也享受吃食的快乐,养蚕期 间家里被 “非常的空气 ”笼罩的快乐等等,最后抒写了家道衰落和对杀生取乐的忏悔。第二部分详写吃蟹,写了父亲细细品蟹的典雅情致,全家人吃蟹的热闹温馨,吃蟹的美好滋味 等等,最后同样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神往和忏悔。第三部分详写钓鱼, 写了自家与隔壁邻居家和睦互助的暖暖人情, “我 ”和小玩伴亲密无间的兄 弟情谊, “我”在钓鱼中体会到的兴

7、味等等,最后提到了钓鱼也不免是生灵的杀虐。五. 各段大意第 1 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第 2 段:主要写 “蚕落地铺 ”之乐。第 3 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第 4 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 但喜欢那时家里的 “非常的空气 ”,新鲜有趣。第 5 段:简写丝做好后一切恢复如前,作者虽然感到“兴尽的寂寥” ,但对于这种变换依然觉得新 奇而有趣。第 6 段:写作者回忆养蚕之事依然神往,祖母等人的形象也遥远亲切,这虽是甜美的回忆,可作 者因为养蚕做丝包含着 “生灵的杀虐 ”而“觉得不好 ”。第

8、 7 段:简写祖母、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幸福的儿时也随之过去,家中不复养蚕, 所以作者对于养蚕的回忆既神往又忏悔。第 8 段:总起了一句,提出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中秋赏月吃蟹之乐。第 9 段:详写父亲吃蟹的风雅和全家人吃蟹的趣味。第 10 段:写中秋节月光下全家人吃蟹谈笑的情形,圆满中流露出一丝落寞。第 11 段:回忆细细吃蟹的好滋味和永远不会再品尝这好滋味的失落。第 12 段:作者再次抒写对儿时往事的神往与对生灵杀虐的忏悔。第 13 段:总起一句,提出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伙伴的交游尤其是钓鱼。第 14 段:写作者与隔壁伙伴的情谊与两家的交情。第 15-17 段:写隔壁伙伴教

9、自己钓鱼的经历,也写出了作者独自钓鱼的乐趣。第 18 段:以文学上的风雅之词道出钓鱼的趣味,同时也指出钓鱼亦是一种生灵的杀虐。第 19 段:总括全文,写养蚕、吃蟹、钓鱼三件事既让自己怀念又让自己忏悔,复杂的情感交织在 一起。六、读读品品,体会朴素语言,领悟复杂感情。探究:文章写于 1927 年,作者刚好 30 岁,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儿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要求:结合文本语言说出理由。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一设计是品读文本、师生对话的关键之处。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的回答是随机生成、不 可预约的。教师只有把握好文章的三个要点才能与学生顺利对话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 织讨论,也可以有意识地以吃

10、蟹为例子品读,其余两片段让学生自主交流。 )(一)吃蟹片段的要点:1、细细揣摩句中三处“滋味”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 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第一处的“滋味”是指蟹的好味道, 11 段“我”小时吃蟹时的动作“积存” “剥”“放”“拌”就充 分体现作者儿吃蟹时是多么地津津有味。 朗读时要联系生活经验, 读出满足的心情。 第二处的 “滋 味”是指儿时与父亲一起吃蟹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如今父亲不在了,回忆这种“滋味”时的 心情更多的是哀伤与怀念。第三处的“滋味”是作者

11、“茹素”后不再尝蟹的味道,作者对生灵带 有忏悔之情。2、父亲吃蟹的情景: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这段话中一是点拨父亲吃蟹的动词, “折”“开”“剔”“拼”等动词写出了父亲吃蟹的风雅与艺术, 说明了父亲是位颇有生活情趣的人。二是点拨陈妈妈评价的话,两处“蟹壳”意义不同,前者是 吃得干净的蟹壳,后者的蟹壳是原义,包含着陈妈妈对父亲极度赞扬之情。朗读时突出“真是” 一

12、词的重音和运用升调来读出感情。3、父亲晚酌的情景: 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磁盖碗, 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设身处地地想象感觉那种氛围。 “一盏”灯、“一把”酒壶、“一只”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一只”猫,黄昏时分陪伴 的父亲的是数量为一的六种事物, 静寂的的房间里只听得水烟筒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 这六个“一” 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孤独落寞的意味。且父亲使用的是“紫砂酒壶”和“碎磁盖碗” ,而不是“酒瓶” 和“海口碗”,尽情体现文人的细腻与雅致。父亲饮酒吃蟹,养猫伴读,与一般人不同,少了几分

13、 豪气与喧嚣,多了几分温和与意趣。父亲如此孤单与落寂是因为“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 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 ,饮酒吃蟹也是末代举人赋闲家居的无奈的聊资消遣的方式。深化:对于父亲命运的不济、心境的黯淡和生命的短暂这种种的际遇作者有着深深的同情。父亲虽 然早逝,作者却对他有一生的牵挂,他笔下数十年里反复出现的文字向着读者缓缓倾诉这份真切 而又感伤的感情。 过年中“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送短暂的一生, 我想起了我感到无限的同情。 ”辞缘缘堂中“我又梦见父亲晚酌的光景” “桌上照例是一壶酒, 一盖碗热豆腐干,一盆麻酱油,和一只老猫。父亲一边看书,一边用豆腐干下酒,时时摘下一

14、粒 豆腐干来喂老猫,那时我们得在地板间里闲玩一下。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就丁艰。丁艰后科 举就废。他的性情又廉洁而好静,一直闲居在老屋中,四十二岁上患肺病而命终在这地板间里。 我九岁上便是这老屋里的一个孤儿了。 ” 文中没有华丽的描写、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父亲的性情、作者的深情却力透纸背,这不能不 赞叹作者白描式的写法, 这种平淡朴素的语言颇见作者的功力, 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的写作风格 “平 易琐细寓深意,淡泊飘逸见真情” 。(二)养蚕片段的要点:1、作者回忆儿时养蚕的乐趣充满了神往之情: 同写养蚕的乐趣,作者用了四个不同的句子来表达。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

15、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 难得的乐事! 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 许我再走。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句作者运用比喻揭示出跳板在孩子眼里的神秘性和可玩性,跳板就像棋盘一样,具有迷宫般极 大的吸引力,能勾起孩子的探索欲望,且百玩不厌,这确是件很“有趣”的事。 “真是”一词写出 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神往之情。 句中一系列动词(走、翻落、压、喊、抱)不免透露着我的顽皮与天真,更有祖母对我的深深 关爱,这关爱中既有批评,又有长辈对晚辈的宠爱。 句中“非常的空气”既指家里“日常

16、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 常见的丝车、匾、缸” ,也指孩子“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这是弥漫在家中的忙碌、快乐 的气氛,大人忙小孩乐,用具的变换、食物的自由取食都给孩子带来新奇感,小孩喜欢热闹、轻 松和自由的心情用“只是” “非常”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难怪“收拾丝车”时“我感到一种兴 尽的寥落”。 孩子可以“无功受禄”地吃,不受大人的管束,随心所欲地“不断地”吃“多量的”东西,这 是何等惬意的好事! “又是”写出了作者的童年乐事不止一件。2、作者回忆儿时养蚕也充满着时过境迁的感伤和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之情。 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

17、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 人公便是我。作者把童年生活比作一出戏、一场童话,祖母等人已经退出了戏剧舞台,退出了人生大舞台,况 且“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原来作者是在这些人物的关爱中长大的,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 是借此来抒发自己对他们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朗读时把握加点字的重音,用感伤的语气读出对已 逝亲人的深深怀念。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 时也过去了。“七岁上祖母死了”,“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这些都给我的童年生活 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祖母去世使家里失却了喧腾热闹的气氛,父亲早逝,9岁便失去父爱,独木难支的母亲

18、无力养活大群子女,在作者从童年到青年、中年的二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五个姐弟 先后死亡,读出作者对离世亲人的无限伤怀、辛酸的感情,也有对幸福儿时生活的向往。可适机穿插作者的背景资料:1902年 7岁 父中举。祖母去世1906年 9岁父患肺病去世。19061920年 四位姐弟相继去世。1927年30岁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与佛教结缘。3、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 的生灵的杀虐!从上述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现在对儿时养蚕充满着深深的忏悔之情。(三)钓鱼片段的要点:1、回顾钓鱼的过程(选动词填空

19、)拉、捉、钩、穿、动、放先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由虫尾进,直到头部。然后下水去。浮珠一 ,要立刻 钩子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短短几句话用了六个动词,除了“穿”字外,均不能互换,写得简洁有序。2、 18段“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幸而这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这段话包含着作者 两种感情,对“游钓之地”故乡的怀念之情和对生灵杀虐的忏悔之情。讨论交流总结:童年的三件事都“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重复出现的句子既是作者的感情线 索,也是文章的文眼。作者回忆儿时养蚕、吃蟹和钓鱼的经历,不仅仅是对儿时趣事的神往,单 纯的快乐,还有交织着时过境迁的一种怀念,对幼小生灵的一种忏悔之情。他的文章

20、正如一位评 论家所说的“诗心” “童心”“佛心”三味具全。他不仅散文随笔写得有特点,画的漫画也著名艺 坛,他的许多漫画也是充满童趣的。七、看漫画,说童年要求模仿课文,选观看丰子恺的几幅童趣漫画(内容:放风筝、玩家家、搭积木、穿大人衣服) 取自己的童年往事说几句话,或者说说回忆童年往事时的心情。学生习作示例:5岁的时候,就觉得那时的我真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的,有趣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一回想起 太可笑了。不信你听:那是我5岁的时候,妈妈买了一只小公鸡,小公鸡长得可漂亮了。一天,我听说妈妈要杀小 公鸡,急忙说:“不要杀,我要它陪我玩。”妈妈笑着说:“好,不杀它可以,但它必须下蛋。”我 一听说下蛋,就

21、赶紧喂小公鸡食物。过了几天,见小公鸡还没下蛋,于是我偷偷地跑进厨房,从 碗里拿了个蛋,喊着:“小公鸡下蛋了。”妈妈说:“好,今天就用这个蛋做菜吃。”我想,这下子 它就不用死了。正想着妈妈拿了鸡蛋,“啪”,蛋壳碎了,蛋清、蛋黄流不出来,原来是个熟鸡蛋。 妈妈笑了,决定把小公鸡留下。从那以后,每当我看见别人家的公鸡,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几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点。八、总结1、这堂课我们跟随文章体会作者在而立之年回忆童年的复杂感情,也重温了我们的童年,这一切 都归功于丰子恺,认识下这位大作家。丰子恺( 1898 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以漫画著名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 缘缘堂随笔 、

22、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 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的散文感情 真率自然,语言朴素,形式灵活,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 真情。国际友人曾赞誉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推荐阅读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感受其朴素自然的语言。2、巴尔扎克说: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 懵懂懂的聪明, 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 一股强烈的欲望。 ”人生如果没有儿时, 就没有纯粹的快乐, 没有儿时的沉淀,就没有长大的灿烂。用我们的笔给儿时生活保存一份鲜活美好的记忆,把课堂 上的口述内容修改润色成文字片段,题目为忆儿时 。3、在李叔同作词的忆儿时歌曲中结束课堂教学(歌词: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 /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 /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 /曾把闲情/儿时欢乐 /斯乐不 可作/儿时欢乐 /斯乐不可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