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7010828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2018 秋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 1 1 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 1 1“分=60=60 秒”。2 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 1 秒及 1 1 分(6060 秒)的时间观念。3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 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教

2、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 的单位一一秒。 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 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 2、 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 3、 学生反馈:1时钟有 3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2秒针走 1 1 小格是 1 1 秒。走 1 1 大格就是 5 5 秒。3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

3、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 进一步类推。4 4、 体验 1 1 秒钟1师:1 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 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 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1 秒。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 准。3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4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 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 1 1 秒, 数一个数也是用 1 1 秒。1 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

4、1秒钟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浪费每 1 1 分、每 1 1 秒。5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12 走到数字 6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 6 走到 8 8, 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10 秒?(二) 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12,这时经过多长时 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 3、学生反馈。4 4、小结:秒针走 1 1 圈,就是

5、6060 秒,这时分针走 1 1 小格,也就是 1 1 分钟, 所以 1 1 分=60=60 秒。(三) 练习:体验 1 1 分钟1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1 分钟的长短。2 2、师:1 1 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 1 1 分钟实际的长短。3 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 小结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一一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1 1、完成“练习一”第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1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40 ()

6、。2小明跑 100100 米要用 1919()。2 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50 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 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 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 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课后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 不象长度单位、 质量 单位那样可以

7、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 动,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 1秒、几秒及 1 1 分的时间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 我注 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1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 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 初步感受 1 1 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讨论、 交流等形式来解 决“怎样计量用? ?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

8、 为学习的主人。3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 1 1 秒钟、1 1 分钟的长短,在体验 1 1 分 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 1 1 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 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4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 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 一些做法。第 2 2 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 1、通过加深

9、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 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31 1 时等于多少分”? 1 1 分等于多少秒”?3 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

10、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5 时,3 3 时 2020 分,6 6 时,9 9 时 5050 分等。4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 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 1、教学例 1 1 : 2 2 时= =()分(1 1)教师:1 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2 时呢?(2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 3)反馈a a、60+60=12060+60=120 分b b、2 2 时就是 2 2 个 6060 分,即 6060 2=1202=120 分(4 4)教师小结。2 2、完成第 4 4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1、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 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60 秒=1=1 分(1010 个 1=11=1 个 1010)6060 分=1=1 时(1010 个 10=110=1 个 100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 3、 教学例 2 2。(1 1) 教师投影例 2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 7 时 3030 分离家,7 7 时 4545 分

12、到校。(2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 3)学生讨论回答, 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 a、 分针从 6 6 走到 9 9。走了 3 3 大格,是 1515 分钟。b b、 4545 30=1530=15,是 1515 分钟。4 4、 小结5 5、 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 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第 5 5 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 2、 填空:(1 1)5050 分比 1 1 时少()分,1 1 时比 4545 分多()分。(2 2)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

13、上()分,就是 1 1时。3 3、 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 如: 3 3 时至 3 3 时 4545 分, 经过几分?学生抢答, 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 40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 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 地建设祖国。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

14、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 另一 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 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 3 3 课时:时、分、秒的练习教学目标:1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 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 1、 完成“练习一”第题。要

15、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 2、 完成“练习一”第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 3、 完成“练习一”第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 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 时间。4 4、 完成“练习一”第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 1 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 的变化情况。5 5、 完成“练习一”第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 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 6、 完成“练习一”第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

16、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 1、 1 1 分= =()秒 4 4 时= =()分 9 9 分09 9 秒 3636 分C2 2 时5 5 分= =()秒150150 秒02 2 分 400400 分04 4 时 1010 分 O O 时2 2、 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 2: 0505 开始,到 2 2: 50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 长时间?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 1010、1111 题。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 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

17、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 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第 1 1 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26+3048+2048+2049-2049-2056+356+328-9

18、28-924+924+935-2035-2046-746-798-9098-9078+978+92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严,2 28 8, ,3 35 5, ,6 63 32020 3 3()()()()()()()()()()()()()()()()()()()()()()()()()()()()、探究新知1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 1)观察教材第 9 9 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

19、一班 3535 人,二班 34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35+34。(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35+34 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 3434 可以看成 30+430+4,先算 35+30=6535+30=65,再算 65+4=69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 1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 3535,把 3535 看成 30+53

20、0+5,先算30+34=6430+34=64,再算 64+5=69.64+5=69.生 2 2:除此之外, 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34 看成 30+430+4,3535 看成 30+530+5,先算 30+30=6030+30=60,4+5=94+5=9,再算 60+9=6960+9=69。2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 2)列式计算:39+4439+44(3 3)学生尝试计算 39+44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 A、 39+40=7939+40=7979+4

21、=8379+4=83B B、 30+44=7430+44=7474+9=8374+9=83C C、 30+40=7030+40=709+4=139+4=1370+13=8370+13=83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54+2 仁15+55=15+55=61+39=61+39=35+66=35+66=23+28=23+28=32+46=32+46=53+36=53+36=37+54=37+54=15+65=15+65=18+2

22、6=18+26=41+56=41+56=13+29=13+29=2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 3939 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75 元,问他 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四、课堂小结1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 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第 2 2 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 1、 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 2、 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 3、 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 4、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23、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 1、口算。26+426+4 仁19+41=19+41=56+28=56+28=83+12=83+12=75+175+1 仁75+275+2 仁67+21=67+21=72+15=72+15=45+24=45+24=58+42=58+42=57+17=57+17=48+37=48+37=2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35-20=35-2=35-2=36-8=36-8=二、探究新知1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1111 页的例 2 2 内容,说一说从图文

24、中你获得了哪 些信息?(专线大巴票价:4848 元,普通快客票价:6565 元,动车票价:5454 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 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 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 65-34.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 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 1 1:先算 65-50=1565-50=15,再算 15-4=1115-4=110

25、生 2 2:也可以先算 65-4=6165-4=61,再算 61-50=11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54 分成 5050 和 4 4 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 6565 中先后去掉 5050 和 4 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 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 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生:列式 65-48.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 65-4865-48 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 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 65-65-()= =()再算()0()= =()生:把 4848 拆分成 40

26、40 和 8 8 两部分,从 6565 里分别去掉 4040 和 8 8。可以先算 65-40=2565-40=25,然后再算 25-8=1725-8=17,也可以先算 65-8=5765-8=57,然后再算 57-40=1757-40=17。学 生根据讨论填空。(3 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 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练习二”第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 2、 完成“练习二”第题。(1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7、,独立思考后填空。(2 2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 3、 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 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 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 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 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第 3 3 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目标:1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2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 1、

28、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 1、口算。53+6=53+6=85-5=85-5=67+9=67+9=72-6=72-6=20+40+3000=20+40+3000=900-700+80=900-700+80=300+20+60=300+20+60=80-60+200=80-60+200=100+400+50=100+400+50=900-300-200=900-300-200=2 2、口答。(1 1)6 6 个百和 7 7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

29、67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 2)540540 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540 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 3、拆数游戏。(1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360480480520520790790210210(2 2 )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二、探究新知1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 1)出示教材例 3 3 的第(1 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 题是什么?(2 2)列式计算:380+550380+550(3 3 )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 1 1 :因为 38+55=9338+55=93,所以 380+550=930380+5

30、50=930。算法 2 2: 300+500=800300+500=80080+50=13080+50=130800+100+30=930800+100+30=930算法3 3 :因为3 38 8个十加5 55 5个十等于9 93 3个十, 所以380+550=930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 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 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720720270270450450840840910910百十个3 3 8 8 0 0+ + 5 515 5 0 09 9 3 3 0 0在竖式计算加法

31、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A A、 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 3 3 呢?B B、 为什么百位上不是 8 8 ?(百位上 3+5=8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 1 1, 所以是 9 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 一个小一点的“1 1 ”,如十位相加为 1313,十位上写 3 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 个小一点的 1 1,百位相加为 8 8,再加上进上来的 1 1,百位写 9 9。2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 1)出示教材例 3 3 的第(2 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 题是什么?

32、(2 2)列式:550-380550-380(3 3 )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 1 1 : 55-38=1755-38=17,所以 550=380=170550=380=170。算法 2 2: 5555 个十减 3838 个十等于 1717 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百十个5 5.5 5 0 0-3-38 8 0 01 17 7 0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 550-380550-380,个位相减为 0 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 1 1,则十位上多了 1010 个十,加上原来的 5

33、 5 个十,是 1515 个十,减去 8 8 个十,十位上为 7 7,同时百位上 退 1 1 后剩下 4 4,减 3 3,为 1 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 1 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 1 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 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 1 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 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练习三”第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 2、 完成“练习三”第题。(1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 2)教师

34、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 3、 完成“练习三”第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 4、 完成“练习三”第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第 4 4 课时:估算教学目标:1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 情境进行估算。2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 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

35、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 1、 填空。(1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 10211021 人,约是()人。(2 2)小明家到学生有 492492 米,约是()米。(3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 10951095 元,约是()元。(4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 702702 本,约是()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 2、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 1)小红想买一支 5 5 元的钢笔,一个 4 4 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 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 2)一盆花 2525 朵, 一盆花 3333 朵, 一共大约几十朵花? (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

36、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1 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 1515 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 1 )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2 2、 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 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 221+239221+239, 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 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221+2

37、39 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 1 1:221221 大于 200200,239239 也大于 200200,221+239221+239 一定大于 400400,但还是不 确定是否大于 441441。生 2 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 221221 看成 220220,239239 看成230230,221221 大于 220220,239239 大于 230230,220+230=450220+230=450,221+239221+239 一定大于 450450,450450 比 441441, 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

38、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 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390 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 1 1 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 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 3、 回顾与反思。(1 1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196 名和 226226 名团员, 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 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练习三”第题。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 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 后在小组中交流。2 2、 完成“练习三”第题。要求学生观察

39、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 上,然后相互交流。、3 3、 完成“练习三”第 3 3 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第 5 5 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 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2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3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

40、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 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

41、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 3、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 1)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 如 650+340650+340 其实就是 6565 个十减 3434 个十,等于 3131 个十。(2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 1、 口算。52+35=52+35=86-34=86-34=47+33=47+33=36+20=36+20=23+69=23+69=62-18=62-18=70-26=70-26=65-15=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

42、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 2、 计算。650+340=650+340=370+480=370+480=390+250=390+250=520+300=520+300=840-560=840-560=750-540=750-540=440-150=440-150=600-240=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 3、 估算。(1 1)出示教材第 1919 页第 2 2 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 如何列式计算?(2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632-4

43、41.(3 3) 提问:这个和我们例 4 4 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632 大约是 600600,441441 大约是 400400,600-400=200600-400=200,大约多 200200 个 座位。算法二:把 632632 看成 620620,441441 看成 440440,620-440=180620-440=180,大约多 180180 个座 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 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练习四”的第题。两人一

44、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 2、 完成“练习四”的第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 3、 完成“练习四”的第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 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 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第 1 1 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使他们初

45、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建立 1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 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 2、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 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 1 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 1 1 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1、 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1 米和 1 1 厘米各有

46、多长。2 2、 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 3、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 4、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1、建立 1 1 毫米”的表象。1毫米可以用字母 mmmm 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 1 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1厘米平均分成 10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

47、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1 毫米有多长。3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1 厘米二 1010 毫米4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1 毫米。(教师准备1 1 分硬币、电 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 1 1毫米”的体验。)5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1 毫米有多长,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6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 一些资料)7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 2、画线段。(3 3 厘米 7 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 3 厘米7 7 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

48、有以下几种画法:A A、 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7 毫米。B B、 在刻度尺上输出 3737 毫米(3 3 厘米=30=30 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 0 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 0 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 1、 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 1、2 2 题。第 1 1 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 1 厘米 1 1 厘米地鼠,不满 1 1 厘米的再 1 1 毫米 1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 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2 题让学生先估算, 再测量,

49、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说理由。2 2、 完成“练习五”第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 1 毫米大约有多长。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 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 1 分米=10=10厘米、1 1 米=10=10 分米。2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 3、让学

50、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 1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1 分米=10=10 厘米、1 1 米=10=10 分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长颈鹿高约2 2 (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8 米太长, 8 8 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 1 1 米小而又比

51、 1010 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探究新知1 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 米”。人们把 1010 厘米看作 1 1 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10 厘米,这一段长 度就是 1 1 分米。1 1 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 1 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1 分米等于 1010 厘米。(板书)2 2、 寻找生活模型,建立“ 1 1 分米”的表象。一只蚂蚁长约 5 5(毫米)一只小花猫高约 4040 (厘米)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 8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1 分米?3 3、 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 1 1 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 1 1分米。用手中 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