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6966506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三是必须建立一支校企互补,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城市、小城区以及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环境的规划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营造良好的和谐气氛,成为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变成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环境艺术设计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以就服务宗旨,以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半数以上

2、都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从宏观上环境包括了室内和室外,因此又可以划分为多个专业或方向,如室内设计技术、景观规划设计、会展设计等,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高技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XX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就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讨。1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

3、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与一些专业工科类专业有较大的区别,一些工科类专业,设计生产持续性较强,规模较大,较适应按时间段划分的工学结合模式,如1+1+1、一年三学期制、2+0.5+0.5等。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其工作时间并无较明显固定的规律,行业企业的工作状态较多依赖于承接的项目,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工作规律,是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项目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在课程中完成项目的设计;二是把学生带出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等方式,参与项目设计及施工。近年来,我院在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中开展了项目教学,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1.1 以项目为载体,从纵深两个方向逐步进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两个方向进阶是指:一是在学习过程的时间维度进行能力进阶,在把项目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二是从项目本身的深度进阶,从部分项目到完全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材料及工程预算、工程管理以及规划文档编制的全流程职业技能。图1 项目教学的双向进阶1.2实施两个弹性教学计划,以适应项目的无时间规律性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根据承接项目来开展工作的,因此,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必须主动适应行业的特点。为此

5、,我们按刚性标准,柔性管理的原则,实施两个弹性教学,即弹性学习空间和弹性学习时间,以使项目实施和生产性轮岗可以顺利地衔接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制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3 探索并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教学管理机制开展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教学,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我院设计系近年来开展项目上课堂和理论下车间、学习既实习,就业既创业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总体思路包括:一是管理人员的组成结构方面,要大量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企业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和学生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担任项目管理和指导教师;

6、二是在管理方式方法上采用企业岗位管理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三是利用网络手段,搭建基于WEB网络的开放式管理平台,通过权限登录,及时掌握学生校外实训教学情况。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按照地方环境艺术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课程的流程,确立课程模块,以环境艺术设计岗位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材料与工程预算、工程管理、工程文档制作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

7、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养成于一体。图2 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3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形式进行课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专业群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因此其课程也必须体现出项目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多年来,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根据项目的情况,在企业指导教师和课程任课教师共同指导下,组成师生项目团队,融

8、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等,共同进行企业项目设计与实施,探索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在项目中学习项目运作的全流程能力。3.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主要突出两大特色,一是项目教学,包括单项项目教学、专项项目教学和综合项目教学,在项目实施中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二是以赛促学,通过课堂展出比赛、企业项目设计比赛以及组织参加国内高职高专各类环境艺术设计类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以校内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有机结合为平台,推行

9、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法。3.2课程评价改革注重过程和结果考核结合,推行多种考核方式,包括理论、操作、比赛、展出、团队作品、职业资格考评、现场考评等多种形成,并参考其过程考勤、团队合作精神评价等,考评由企业专家点评、自我点评、单位评价等组成,以充分反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为配合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建立一支相适应的优秀教师团队。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主要采取了校企双项目双向参与良好的机制,通过校外引进、企业锻炼、国内外培训、承担科研课题、承接企业项目等途径,逐步建设了

10、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企业能工巧匠为核心的校企互补,内外一体的教师与设计师资团队。图3 校企合作双项目双向参与机制示意图4.1建设一支精通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的双师结构骨干教学团队一是从企业引进部分具有丰富项目实施能力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制定措施,实现三年轮换一次,保证骨干教师在企业顶岗担任设计师半年以上,三是支持骨干教师在企业兼职,承接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项目,并运用于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四是充分利用假期,进行实践锻炼,同时担任学生假期实践锻炼的指导教师;五是大力支持教师工作室,以工作室提高教师项目承接能力,并带动学生参与企业项目。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

11、派出教师担任企业设计师的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设计人员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担任校内项目教学指导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同时,通过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改项目,使企业兼职教师了解高职的教改并乐于参与高职的教改,提高其教学能力。通过校内、校外互兼互聘,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之间形成内外一体,互补双赢的教师与设计师团队,为项目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5结束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近年来需求量持续旺盛的专业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的不断扩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专业领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参考文献1 郭书贤,梁秀山,赵艳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XX教育,2006,.2郑苗秧,阎玉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3.9.2王俊波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