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6726457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投送一级学科:化 学二级学科:有机化学原件 复印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申请表申请人姓名朱 育 林编号31295设站单位清 华 大 学流动站名称(一级学科)化 学进站日期 2005年 4月 14日通讯地址清华大学化学馆邮政编码100084电话627978522005年 9 月 1 日填表申 请 须 知1. 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2. 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两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站单位

2、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3. 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者,不予受理。4. 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十五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七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5. 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

3、名称填写。6. 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5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22姓 名朱育林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6年1月民 族汉 博士后日常经 费来源 国家资助 单位自筹 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 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 学 位获得年月攻读学位单位学位论文题目导 师学学士1984.91988.7华中师大化学系香豆素的合成詹正坤位情硕士1988.91991.7兰州大学化学系昆虫信息激素的合成杨伟文 潘鑫复况博士2003.2-2005.3浙江大学化学系三甲基氯硅烷参与的多组分 Biginelli反应及钯催化的Aldol缩合反应潘远

4、江起止年月单 位研 究 工 作职 务要研1991.91994.2武汉有机合成化工厂有机中间体的合成助工究工1994.2-1995.5广东中山联合碳化(美国)有限公司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等生产工程师作经1995.61999.10香港叶氏恒昌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等高级化学师历2003.2-2005.3浙江大学化学系三甲基氯硅烷参与的多组分 Biginelli反应及钯催化的Aldol缩合反应博士生2005.4-现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博士后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

5、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的排名顺序。一、申请者2004以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三篇,包括Organic Letters,Europe Journal Organic Chemistry, Chemstry Letters, Heterocycle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Acta Cryst. E,等,其中12篇被SCI收录。自2004年以来发表的

6、被SCI收录的文章目录1. Huang, S., Pan, Y., Zhu, Y., Wu, A., A Novel Three-Component One-Pot Reaction Involving Alkynes, Urea or Thiourea, and Aldehydes Org. Lett., (Communication), 2005, 7(17), 3797-3799. 2. Yulin Zhu, Shen-Lin Huang, Yuanjiang Pan*, Highly Chemoselective Multicomponent Biginelli-Type Conden

7、sations of Cycloalkanones, Urea or Thiourea and Aldehydes (Full Paper), Europe Journal Organic Chemistry, 2005, 2354-2367.3. Yulin Zhu and Yuanjiang Pan*, A New Lewis Acid System Palladium/TMSCl Catalyzed Effectively Aldol Condensation of Aldehydes with Ketones, Chemstry Letters, 2004, 33, 668. 4. Y

8、ulin Zhu, Yuanjiang Pan*, and Shenlin Huang, CHEMOSELECTIVE MULTICOMPONENT CONDENSATION OF 1, 3-CYCLOHEXANONE, UREA OR THIOUREA AND ALDEHYDES: ONE-POT SYNTHESIS OF TWO FAMILIES OF FUSED HETEROBICYCLIC AND SPIRO HETEROBICYCLIC ALIPHATIC RINGS, Heterocycles, 2005, 133-142. 5. Yulin ZHU, Yuanjiang PAN*

9、, and Shenlin HUANG, Trimethylsilyl Chloride: a Facile and Efficient Reagent for One-pot Synthesis of 3,4-Dihydropyrimidin-2(1H)-one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4, 34, 3167. 6. Yu-Lin Zhu, Shen-Lin Huang, Yuan-Jiang Pan*, and Hai-Tong Wan, the Structure of 9-Butyl-3,4,5,6,7,9-hexahydro-2H-xanthen

10、e-1,8-dione, Acta Cryst. E (61), 2005, o1139- o1140. 7. Shenlin Huang, Yulin Zhu and Yuanjiang Pan*, Synthesis of Arbutin by Two-step Reaction from Glucos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4, 5(12), 1509-1511.8. Lei Yan, Yu-Lin Zhu and Yuan-Jiang Pan*. 4-p-Tolyl-1,3,4,4a,5,6,7,8a- octahyd

11、ro-2H-pyrano2,3-dpyrimidine-2-one, Acta Cryst. E(61), 2005, o1049-o1051. 9. Lei Yan, Yu-Lin Zhu and Yuan-Jiang Pan*. 4-(O-Methoxyphenyl)- 1,3,4,4a,5,6,7,8a-octahydro-2H-pyrano2,3-dpyrimidine-2-thione, Acta Cryst. E(61), 2005, o1228-o1230. 10. Shen-Lin Huang, Yu-Lin Zhu and Yuan-Jiang Pan*, (E)-2-(2-

12、Fluorobenzyli dene)cyclooctanone, Acta Cryst., E(60), 2004, o1000-o1002. 11. Shen-Lin Huang, Yu-Lin Zhu, Yuan-Jiang Pan*, and Hai-Tong Wan, (E)-2-(4- chlorobenzylidene)cyclooctanone, Acta Cryst., E(60), 2004, o1504-o1506.12. 黄申林, 周惠, 朱育林, 曹小吉, 潘远江, 噻二唑的ESI-MS及MS/MS研究, 分析实验室(增刊), 2003, 22, 90.13. Wu

13、PF, Tan XF, Meng XG, Li DS, Zhu YL, Wei YG, Bis(piperazinium) di-mu-chloro-bistetrachlorobismuthate(III) trihydrate, Acta Cryst., E(61), 2005, M1506-M1508.14. Wu PF, Li DS, Meng XG, Zhong XL, Jiang C, Zhu YL, Wei YG, Di-mu-oxo-bis(histidinato-kappa N-3,N,O)oxomolybdenum(V) trihydrate, Acta Cryst., E

14、(61), 2005, M1553-M1555.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991.61994.3,武汉有机合成化工厂,参与了邻甲苯胺的合成,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奖,第5完成人。1995.61999.10,香港叶氏恒昌化工有限公司,设计年产12000吨合成聚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酯等乳液生产装置,第1完成人。2002.22005.3,进行了三甲基氯硅烷(TMSCl)作为促进剂参与的Biginelli反应并扩展了Biginelli反应范畴。现在进行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的研究。申请资助项目情况名中文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称英文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 技术开发 国家重点项目 省市或部门

15、重大项目 自选项目项目来源 863高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其它项目 研究经费来 源 及数 额除5000元日常经费外,目前尚无其他专门经费资助。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一、研究内容多酸衍生物是由前过渡金属元素(如钼)的氧化物阴离子簇所构成的一大类具有确定的组成与结构的无机化合物。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样,具有纳米范畴的分子尺寸,拥有奇特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光、电、磁等物理性质。多酸的化学修饰,是多酸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修改多酸的分子与电子结构、调控其理化性质1。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消炎及杀菌等

16、诸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有机化学领域正受到化学家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本项目在研究中试图把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作为平台,将有机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与无机的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用钯或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通过碳杂偶联反应接上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合成一类新型的化合物,为以后进行药物或者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的筛选,寻找一些具有潜在用途的化合物作一些物质上的准备(Scheme 1)。 (Scheme 1)二、预期目标合成一系列含-NH2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制备相应的单或多取代多酸有机亚胺化合物,并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以多酸亚胺衍生物作为平台,进行有机亚胺化合物

17、与3, 4-二氢嘧啶-2-酮的偶联反应研究,接上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对多酸亚胺衍生物的进行化学修饰,以修改多酸分子的电子结构、调控其理化性质。结合本课题研究,预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45篇学术论文。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经过认真查阅文献资料,有关单独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的研究,多酸亚胺衍生物的研究,碳杂偶联反应的研究,近几年的文献报道非常多,我在这里不多描述1-3。但是有关多酸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包括碳碳键、碳氮键、碳氧键的反应的文献报道非常少,而且仅限于碳碳键的偶联反应。魏永革课题组用多酸亚胺衍生物与末端炔基进行了钯催化的Sonogashira碳-碳偶联反应,得到了一些比较有

18、意义的结果 (Scheme 2) 4。 (Scheme 2)同时合成了一些新奇的基于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有机/无机杂化物哑铃状分子纳米杆和共轭有机分子桥联的多酸聚合物(Scheme 3-4) 5。 (Scheme 3) (Scheme 4)但是奇怪的是对于碳杂偶联反应如碳氮键、碳氧键的反应,未见有报道。项目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解决什么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务必说明本人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一、科学意义、学术价值1. 1893年,意大利化学家Pietro Biginelli报道了在催化量的盐酸条件下,乙酰乙酸乙酯与尿素和苯甲醛的环缩合反应 (Scheme 5) 6。(Scheme 5)

19、后来,除了1930年代Karl Folkers的系列报道外7,“Biginelli反应”在二十世纪早期一直受到忽视。1993年,一篇有关Biginelli反应的综述发表以后,对该类反应的研究骤然升温,大量出版物,专利和综述不断涌现。于是,不同官能团化的二氢嘧啶及其衍生物大量被报道。 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消炎及杀菌等诸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学家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多官能团的二氢嘧啶骨架中有一个代表了具有药效的杂环结构。近十年来,研究发现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与1, 4-二氢吡啶-2

20、-酮及其衍生物一样,常被用作口服的药物如钙拮抗药,抗高血压药3,或1a选择性肾上腺受体拮抗8。另外除了合成的DHPMs衍生物类药物外,许多含二氢嘧啶核心结构并具独特生物活性的深海天然产物被分离出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atzelladine生物碱A和B,它们能够阻断HIV的信封蛋白gp-120与人类的CD4细胞结合,因此它们具有参与AIDS治疗的潜力9。申请者本人在进行博士论文期间,对多组分的Biginelli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合成了一系列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多酸化合物是由钒、铌、钽、钼和钨等过渡元素自身或相互间、或其与其它元素间所形成的一大类阴离子型“分子态”金属氧化物簇1

21、0。其特征电子结构,主要由d-轨道和d-电子所决定,因而具有药理如抗病毒、抗肿瘤、抗HIV及奇异的光、电、磁等特性。尽管对多酸的研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于一直有新颖结构类型的多酸类化合物被合成与结构表征,以及其独特的化学反应性和新奇的用途不断地被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常盛不衰-近三年来,在SCI收录的刊物上仅按Polyoxometalate作关键词检索所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每年就有100多篇。多酸的化学修饰,是多酸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修改多酸的分子与电子结构、调控其理化性质2。官能团化的多酸衍生物可以构造含多酸的分子网和树枝状分子系统,从而制备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的分子材料。通过修饰不仅可

22、以稳定活性多酸分子物种,而且可以使多酸分子表面的氧原子活化,便于发生新的化学反应。通过修饰,可以改善多酸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以及电、光、磁等物理性质。本课题试图在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和多酸有机亚胺化合物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于多酸类化合物的直接或间接的亚胺基化等氮配体官能团化的合成化学,用钯或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通过碳杂偶联反应,分别对Lindqvist、Keggin、Dawson、Anderson等结构类型的含钼多酸根及其衍生物进行化学修饰,以合成一类新型的化合物。今后,这一工作还将通过对钨或钒等金属酰键中酰氧原子的取代,扩展到含钨或钒等其它的同、杂多酸类化合物,为寻找一些具有潜在生

23、物活性的化合物作一些物质上的准备。考虑到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化学性质的不稳定性,我们试图用钯或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进行新型的碳氮、碳氧键偶联反应的研究。三、创新及主要特色1. 本课题在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和多酸有机亚胺化合物作为平台,发展对含钼多酸根及其衍生物进行化学修饰。通过修饰,接上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 以改进多酸衍生物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及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2. 发展新型的钯或碘化亚铜催化的碳-氮键,碳-氧键偶联反应的研究。主要参考文献:1 (a). Hill,C.L., Guest Editor; Chem. Rev., 1998, 98.(b). Gouzerh,P.;

24、 Proust,A. Chem. Rev., 1998, 98, 77.2 (a) Kappe, C. O., Tetrahedron 1993, 49, 6937. (b) Rovnyak, G. C.; Kimball, S. D.; Beyer, B.; Cucinotta, G.; Dimarco, J. D.; Gougoutas, J.; Hedberg, A.; Malley, M.; Mccarthy, J. P.; Zhang, R.; Moreland, S., J. Med. Chem. 1995, 38, 119. (c) Atwal, K. S.; Rovnyak,

25、G. C.; Kimball, S. D.; Floyd, D. M.; Moreland, S.; Swanson, B. N.; Gougoutas, J. Z.; Schwartz, J.; Smillie, K. M.; Malley, M. F., J. Med. Chem. 1990, 33, 2629. (d) Rina Ghosh; Swarupananda Maiti and Arijit Chakraborty,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04, 217, 47-50. (e) A. Venkat Narsa

26、iah; A. K. Basak; K. Nagiah, Synthesis, 2004, 8, 1253. (f) Qi Sun; Yi-qing Wang; Ze-mei Ge; Tie-ming Cheng; Run-tao Li, Synthesis, 2004, 7, 1047. (g) D. Subhas Bose, Racherla Kishore. Liyakat Fatima, Synlett, 2004, 2, 279.3 (a) Hartwig, J. F. In Handbook of Organopalladium Chemistry for Organic Synt

27、hesis; Negishi, E., Ed.;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2002; p 1051. (b) Muci, A. R.; Buchwald, S. L. Top. Curr. Chem. 2002, 219, 131. For leadingreferences on the copper-catalyzed C-N bond formation, see: (a) Klapars, A.; Huang, X.; Buchwald, S. L. J. Am. Chem. Soc. 2002, 124, 7421. (b) Kwong, F. Y

28、.; Buchwald, S. L. Org. Lett. 2003, 5, 793. (c) Klapars, A.; Antilla, J. C.; Huang, X.; Buchwald, S. 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7727. (d) Gujadhur, R. K.; Bates, C. G.; Venkataraman, D. Org. Lett. 2001, 3, 4315. (e) Ma, D.; Cai, Q.; Zhang, H. Org. Lett. 2003, 5, 2453. (f) Collman, J. P.; Zhong,

29、 M. Org. Lett. 2000, 2, 1233.4 Xu, Bubin; Wei, Yongge; Barnes, Charles L.; Peng, Zhonghua.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1, 40, 2290.5 (a) Meng Lu, Yongge Wei, Bubin Xu, Calida Fung-Chi Cheung, Zhonghua Peng, Douglas R. Powell.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2, 41, 1566. (b) Lin Xu, Meng Lu, Bubin

30、 Xu, Yongge Wei, Zhonghua Peng, Douglas R. Powell.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4129.6 Biginelli, P., Gazz. Chim. Ital. 1893, 23, 360.7 Folkers, K.; Johnson, T. B. J. Am. Chem. Soc., 1933, 55, 3781-37918 J. C.; Nantermet, P. G.; Selnick, H. G.; Glass, K. L.; Rittle, K. E.; Gilbert, K. F.; Steele

31、, T. G.; Homnick, C. F.; Freidinger, R. M.; Ransom, R. W.; Kling, P.; Reiss, D.; Broten, T. P.; Schorn, T. W.; Chang, R. S. L.; OMalley, S. S.; Olah, T. V.; Ellis, J. D.; Barrish, A.; Kassahun, K.; Leppert, P.; Nagarathnam, D.; Forray, C.; J. Med. Chem.; (Article); 2000; 43(14); 2703-2718.9 (a) Fran

32、klin, A. S.; Ly, S. K.; Mackin, G. H.; Overman, L. E.; Shaka, A. J., J. Org. Chem. 1999, 64, 1512. (b) Cohen, F.; Overman, L. E.; Ly Sakata, S. K., Org. Lett. 1999, 1, 2169.10 (a) 王恩波,胡长文,许林,多酸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年. (b) Pope,M.T. Heteropoly and Isopoly Oxometalate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83.

33、(c) Pope,M.T.; Mller,A.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1,30,34. (d) Polyoxometaltes: From Planotic Solids to Anti-Retroviral Activity: Pope,M.T.; Mller,A.,E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199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1合成一系列含-NH2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并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Sch

34、eme 6)。(Scheme 6)2制备相应的单或多取代多酸有机亚胺化合物,并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3用钯或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进行多酸有机亚胺化合物与3, 4-二氢嘧啶-2-酮的碳氮、碳氧偶联反应研究,并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最后对以上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并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完成论文45篇。研究工作的总体计划及目前进展情况:2006年2月2006年3月: 合成一系列含-NH2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2006年4月2006年5月:制备相应的单或多取代有机亚胺化合物。2006年6月2007年1月: 进行有机亚胺化合物与3, 4-二氢嘧啶-2-酮的偶联反应研究,并

35、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2007年2月2007年3月:试验结果的整理,预计期间完成45篇学术论文投寄给重要学术期刊上述计划将根据具体的研究进展,随时调整相应的顺序。目前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研究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已经完成。现有条件(参加该项目工作的科研人员简况、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等)与尚缺的条件:申请者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具有开展研究所必备的良好的实验条件与雄厚的研究基础。1 我们现有的仪器:四圆衍射仪及结构解析软件PC计算机与Silicon图象工作站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2 学校和化学系可以方便使用的服务仪器: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谱仪电子顺磁共振谱仪质谱仪本项目除申请人外还有如

36、下人员参加:魏永革副教授:1995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四年制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和一项重点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分子磁学与分子型磁性材料”,及“多酸根类纳米分子材料”等领域。2000年4月至2001年10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做博士后,从事多酸根的有机亚胺基化及相应的有机/无机杂化的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近期在J. Am. Chem. Soc.与Angew. Chem. Int. Ed. Engl.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有6篇。尚缺的条

37、件:目前缺少部分实验材料费、测试费等。申请资助等级与金额二 等,人民币2万元使用资助金的计划及用途:1.已完成项目调研,尚缺实验材料费:10000元。2. 测试费:5000元。3. 发表论文版面费,2000元。4. 参加学术会议会务费、出差费,2000元。5. 资料费、复印费:1000元。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议):申请项目共涉及三个化学热点: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多酸化合物,碳杂偶联反应,申请人朱育林博士针对目前这些研究的热点,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该项研究工作,课题的选择具有前沿

38、性,他们制定的技术路线也是可行的,正是目前实验研究者探索的领域,因此本项选题不论从内容,方案,技术路线,设备条件,整个工作具有挑战性。申请者具备了比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以及多年来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工作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作为第一作者已经在国际著名刊物 Europe Journal Organic Chemistry, Chemstry Letters, Heterocycles, Organic Letters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表明作者具备了一个科研人员独立工作的素质,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可以胜任该项课题的研究。因此我推荐该同志申报中国博士后基金,希望大

39、力资助,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荐人姓名: 甘 良 兵 职称: 教 授 专业:有机化学推荐人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议):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和多酸亚胺化合物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多酸的化学修饰,是多酸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申请人通过碳杂偶联反应,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选题目标明确,课题的选择有创新性,实验设计合理,方法可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

40、用价值。申请人多年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 Journal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Chemstry Letter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可以胜任该项课题的研究, 该小组在多酸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一系列得到国内外认可的工作,包括Angew. Chem. Int. Ed. Engl., J. Am. Chem. Soc.,相信可以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研究计划。因此我推荐该同志申报中国博士后基金的申请,希望可以得到大力资

41、助,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推荐人姓名: 袁 谷 职称: 教 授 专业: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推荐人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校,研究院、所)审核意见(本表前列各项内容填写是否属实,对推荐人的评议有无补充说明,预计在站期间项目能否完成或取得何种阶段成果以及申请者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等):申请人所填各项内容属实。申请人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做出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丰富的科研经验。申请人提出的方案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选题目标明确,研究成果有明显的创新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把握实现

42、预期目标。申请人以及申请人所在的科研组作风严谨、踏实,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强,该小组多酸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一系列得到国内外认可的工作,包括Angew. Chem. Int. Ed. Engl., J. Am. Chem. Soc.,相信可以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研究计划,因此我们同意该项目的申报,并将在仪器设备上进行全面的支持。故完全同意推荐朱育林博士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希望予以大力支持,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负责人(签章):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评定结果:经专家评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决定: 予以 等资助,金额为:人民币

43、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盖章) 年 月 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制(1996年11月)博士后姓名朱育林单位清华大学申报项目的名称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碳杂偶联反应项目简介(如有不愿公开的内容,书写时请回避,字数不超过450字):3, 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消炎及杀菌等诸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多酸衍生物是由前过渡金属元素(如钼)的氧化物阴离子簇所构成的一大类具有确定的组成与结构的无机化合物。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样,具有纳米范畴的分子尺寸,拥有奇特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催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光、电、磁等物理性质。对多酸的化学修饰,是多酸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修改多酸的分子与电子结构、调控其理化性质。本项目在研究中试图将有机的3, 4-二氢嘧啶-2-酮化合物与无机的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用钯或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通过碳杂偶联反应,以合成一类新型的化合物,为以后进行药物筛选,寻找一些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作一些物质上的准备。如果是应用项目,是否愿意通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该项目推荐给企业: 愿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