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6703049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阳地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近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已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还应认识到这个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来完善已有成果。该项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安阳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现状,分析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办法。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调查;现状;对策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

2、资源、学习技术和理念争相迸发。这引发了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角色等一系列的变革,信息化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所谓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_而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的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各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不能与学科课程分离,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具的一部分。信息技

3、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要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各教学资源、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支撑学习。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实施多年,但是成果不显著。在实施过程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该项研究通过对安阳地区五所不同层次的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了安阳地区信息

4、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现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2 调查过程与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安阳地区5所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安阳五中地处安阳市区,教学硬件设备齐全,师资力量强大,办学条件好。幸福中学地处安阳市区,教学硬件设备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好,但是办学层次相对于安阳五中有差异。 第二十五中学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与幸福中学不相上下。汤阴县菜园镇第一中学和滑县一中硬件设备短缺,设备利用率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较市区的偏差。本次调查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访谈采用随机访谈的方式,分别对5所中学的5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以了解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问卷也采用随机分发的形式对安阳地区5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并且要求独立作答,这样保证了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次调查向这5所学校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对学生发放问卷25份,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3 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3.1 地区经济条件差异,导致各个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资源不同 表1 五所中学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情况学校学生机情况教师机情况其他多媒体情况安阳五中两个多媒体室基本保证一人一台机器每个教师都有一台电脑每个教室都有投影仪幸福中学微机室50台。最近学校又

6、更换新机器办公室33台有投影仪、dvd、录音机大约占50%二十五中学有两个多媒体室基本保证一人一台电脑基本上一人一台有录音机汤阴县菜园镇第一中学有一个多媒体室,保证两三个人一台教师很少有电脑有录音机滑县一中有多媒体室但是一般不用教师很少有电脑有录音机 如表一所示,各个学校受地区影响较大:安阳市区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齐全,有两个多媒体室,基本保证学生一人一台机器,教师也是人手一台,且机器设备较新;幸福中学最近又更换了一批新设备;而汤阴县和滑县两所中学的设备比较陈旧,拥有的多媒体机房的数量也较少,教师很少有计算机。各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市区经济发展水平

7、高,政府财力相对乡镇来说比较充足。影响学校原始办学条件,硬件设备和师资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如今市区中学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部分都是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市区教学条件优越,有雄厚的师资设备、硬件设备齐全。而县级学校的师资和设备相对来说都比较落后。访谈一位学生时问他“为什么你父母要把你送到市里读书”回答是“父母说市里的条件好”。可见办学条件影响生源数量,生源数量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学校的办学层次。3.2 教师素质差异导致各个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现状不同 本研究的教师素质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知识、信息技术能力、系统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暂不涉及其他方面。3.2.1 教师

8、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如表2所示,安阳五中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辅助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帮助;滑县一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太了解,很少使用计算机;两者之间的鲜明差距将导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差异。从整体上看来,5所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总体上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忽视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态度明确了反应了这一点。为了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在整体观念上达到一致。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9、态度教师对学生用多媒体的态度教师自身培训情况安阳五中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老师不必要的体力、脑力劳动、提高效率,对系统的教学设计不太清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用多媒体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但是不是经常性的,预防学生玩游戏,而且时间不够。除了参加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培训,有的老师还自己花钱去参加培训,主动参加教育技术考试幸福中学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搜集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老师不必要的体力、脑力劳动、提高效率。对系统的教学设计不太清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用多媒体搜集信息,为了预防学生玩游戏,一般都老师自己搜集好资料讲解给学生听,而且学

10、生要复习功课时间不允许。参加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培训。二十五中学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搜集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老师不必要的体力、脑力劳动、提高效率。对系统的教学设计不太清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用多媒体搜集信息,为了预防学生玩游戏,一般都老师自己搜集好资料讲解给学生听,而且学生要复习功课时间不允许。参加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培训。汤阴县菜园镇第一中学教师只是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录音机),计算机很少用,听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不太了解对教学设计不太清楚无,学生时间不够参加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培训,考试时要不找替考,要不应付。滑县一中教师很少用计算机,不太会做课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11、合不太了解,对教学设计不太清楚无,有机房,但是因为学习经常不去参加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培训,考试时找替考。表2 教师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2.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不同,教师对待培训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安阳五中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还自己创造条件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而滑县一中这类县级中学的教师对待培训的态度相对较差,考试时还找替考。有些年龄大的老师则表示自己不用接受教育技术培训,认为用粉笔都好多年了,觉得用的很好,不需要再用信息技术来授课了。教师的态度、观念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3.2.3 在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信息技术能力。 这里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是指基本的信

12、息查询、搜集、分析,课件制作等能力。如表2所示,有些教师很少用计算机,也不太会做课件,基本上不用信息技术授课。这些也会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2.4 从调查中得出,教师整体上对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缺乏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很少。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系统规划的一套整体性操作程序。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各要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为

13、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需要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3.3 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导致各个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程度的不同3.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程度,与学生所处家庭环境有关笔者通过访谈安阳五中和菜园镇第一中学的两名学生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受学生所处环境的影响。访谈发现学生甲家是市区的,在安阳五中上学,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家里有电脑,会用电脑进行基本的信息查询操作,所在学校会安排计算机课,媒体接触机会大;学生乙家是县里的,在菜园镇第一中学上学,家里没电脑,虽然学校安排了计算机课,但是学校很少上课,媒体接触机会小。媒体接触机会的不同,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影响不同

14、,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家长监督机制的不同也会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在访谈中得知有些学生虽然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但是由于很多家长认为分数是最重要的,不太支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现在网络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网络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其间。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生怕孩子误入歧途,对孩子管教严格,怕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长。对学生用信息技术学习有抵触情绪,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3.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程度不同,还与学生的个人学习特征相关。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这些会在不

15、同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包含对学习的认识和目的,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感。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3。在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从访谈得出大多数学生虽然喜欢学习课外知识,但是普遍认为考试是最重要的,只要是考试的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考试的东西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要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 (2)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就是课

16、本。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引起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但是据访谈得出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没有发生转变,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3.4 学校层次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程度也不同通过访谈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程度随学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较好。办学条件好学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据了解五中鼓励学生用计算机做作品,进行评比,笔者在五中实习的时候有电子文化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自己,搜查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学校每天都安

17、排有多媒体优质课程,供学生和教师学习,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提供了条件。学校对于用多媒体讲课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也积极的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身能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提供了另一方面的支撑。 对于菜园镇第一中学而言,当上级要检查的时候赶紧准备一堂优质课程,还要提前演练一遍。从菜园镇第一中学的行为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都认为用粉笔讲课好,更可笑的是,有些实习生反映,学校为了省电,根本不开计算机。学习的办学条件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虽然有计算机并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没有计算机,信息技术

18、与课程整合就是空谈。4 对策及措施4.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而这一环境中最关键的就是信息化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些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或不健全,整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的情况是教育建设经费严重缺乏,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安阳市区与乡镇学校设备拥有量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地区和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的地区优势筹集资金,加大力度完善校园网、BBS设备、多媒体网络设备,实施校园校校通工程。4.2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4.2.1 改善教师的教

19、育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观念影响行为,因此培训首先应该达到改变教师观念的作用。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习者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后,主导-主体的理论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科特

20、点等,放开手脚,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据了解大部分教师不敢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认为学生没有自制力,会影响升学率。但是如果一直都这样放不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就会一直存在缺口。应该在适当的控制之下,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4.2.2 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知识、课件制作等能力。作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在培训中处于基层能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没有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空谈。因此最主要的是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缩小由于条件不同导

21、致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考虑到教师的数量比较庞大,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就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分批、分层次的进行。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在结合众多优秀的学习资源,促使教师广泛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达到短时间、高效率培训的效果。4.2.3 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实施的需要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而教学设计需要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应侧重上述几方面理论的培训。同样可采取分层次、分批培训的方法。 4

22、.3 做好各方面准备,为学生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4.3.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提供条件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生则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提高条件。4.3.2 转变家长观念,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家长观念差异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家长要转变对学生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现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很多,但是倘若一直害怕,终究无济于事

23、。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但同时必须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引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同时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4.3.3 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一方面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认真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4.3.4 转变学习方式,

24、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学生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上,进行“满堂灌”式的被动的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能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如今大量网络信息充斥的年代,学生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主动搜索并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源。惟有自主,学生才能够适应现实的变化,主动刷新知识能力结构,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协作,自觉地规划和实现自我的人生进程。2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应该意识到时代变化需要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运用新的观念

25、来引导自己,转变学习方式。4.4 学校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短校际间的差距4.4.1 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信息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传输,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只是把信息限制在自己学校范围内。没有信息资源共享,资源的利用率低,各个学校之间差异明显。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校际间的合作,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4.4.2 加强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办学层次、环境不同,领导的经验和观念有可能就有差异,要有效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但是有时候教师交流只是限于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在教学

26、方面就没有交流,致使各个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程度存在差异。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之间应该进行个方面的交流,提高各自的能力。可以定期举行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大会,各自发表自己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减少教师走不必要的弯路。5 结语安阳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安阳地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安阳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应对安阳地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安阳地区中小学众多,受个人精力、时间的限制,没有能够全面广泛的开展对安阳地区中小学的调查,本论文主要是做了一个初步性的探索研究。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还涉及到评价问题,至于如何评价,现在的缺陷是

27、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这已经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与进一步提高。亟待对国内外的相关标准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制定统一的标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提高。6 谢语 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指导老师和很多学生,特别是07级的学生,他们利用实习时间帮忙调查,给予本研究很多帮助;指导老师刘文灵不辞辛苦给予指导,在此予以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周可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策略J.河南大学,2008,(02):50- 60 .3吴庆麟.献给老师的一本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张伟兰,焦伟婷,

28、刘斌.基于生态学基本规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现代教育技. 术,2009,(11).5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Anyang regio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primary investigationJiao Xia (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Henan 455002)Abstract:With th

29、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reform of education becomes ho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practice research has made many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However, we should also realize that thi

30、s development is unlikely to tak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perfect need each aspect include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 Through interview the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nyang region primary, and analyzesthe shortcomings and the ins

31、ufficiency,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Key Words: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Survey;countermeasures附件1:访谈提纲教师部分1.你有没有接受过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2.备课时,会不会用信息技术搜索与课程相关的最新资料3.上课前,是否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4.如果有3的话,学生的反应怎样?(积极、应付等)5.教师

32、运用多媒体授课的频率多高?6.教师运用多媒体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课前导入)7.搜索的多媒体资源对教学课程的紧密程度如何?8.用多媒体上课时学生的反应如何?(积极还是消极,如何积极或消极,表现) 9.教师对用对媒体上课的态度?10.学校对教师用多媒体上课的政策,(鼓励教师还是不闻不问)11.课后有没有适时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如何沟通 12.您听说过教学设计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你的理解是什么?13.学生之间有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内容涉及哪些方面14.教师在课后有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反思或与同行进行交流15.教师有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学生部分1.学生有没有上

33、信息技术课?一周多少节?有没有课被占用的时候为什么被占用?2.学生有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课前、课中、后)如果有学生的感受怎样?如果没有,为什么?(不会用,还是不感兴趣,还是家里没电脑)3.家是哪里的?父母为什么把你送到市区学校读书? 学校部分1. 学校有多少台计算机,多各个多媒体机房,学生以及教师人均占有量如何?2、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是什么?3、您认为有必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吗?4、各个学校教师之间有进行交流吗?都涉及哪些方面的交流?附件2:调查问卷 学生部分有关观点 您的态度非常同 意比较同 意一般不太同 意非常不同 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板书与多媒体并用多媒体教学会造成学

34、生作笔记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供更新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我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放慢速度,使学生从容地跟上教学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直观的表现教学内容,创造感官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忙于作笔记来不及听老师课堂分析、与老师互动使用多媒体教学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多媒体教学会增加老师的惰性,导致电子化“满堂灌”板书可以让我的思维随老师步步跟进多媒体教学导致师生的课堂交流时间少了、学生无法及时的反馈信息教师部分1.您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减少师生的互动吗? A、是 B、不是 C、两者之间( )2. 您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会不会对多媒体教学感到不适应,使

35、用了多媒体 以后会不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 A、会 B、不会3、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会因为形象的动画效果而舍本逐末,对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 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或本质)吗? A、会 B、不会 C、有一点影响( )4. 许多学生因为依赖课件而丢失记笔记的习惯甚至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下降了,您 怎么去应对这个问题?( )A不允许学生拷贝课件 B可以拷贝 C从实际出发,决定可不可以5.您认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少了教师体态语言助, 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吗?( ) A、会 B、不会 6.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您更喜欢哪一种? ( )A、

36、前者 B、后者7、您认为目前您所教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哪些不足?( )【多选题】A. 过分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B. 多媒体教学仅是“教材搬家”。C. 多媒体教学只是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填鸭式”的灌输,“穿新鞋,走老路”。D .课件制作缺乏新意,形式呆板,仅是提纲、概括或框图式总结。E. 信息量过大,难以及时消化。F. 老师操作不熟练,延误教程。8.您觉得您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的原因是( ) A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新鲜和好奇B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书本知识C两者都有9. 您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会不会对多媒体教学感到不适应,使用了多媒体 以后会不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A、会 B、不会 第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