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6653710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表125(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供给商质量保证供给商 审核员 审核日期 质量能力评估记分表说明:本评定标准包括十个章节和十二个附加条款,共115条,每条都有具体的细那么。评定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大小,具体产品、平安及法规项工厂的实施特殊情况下,还要评估外协工厂实施有效性用以下准那么评定:适宜-3分 可接受-2分不可接受-1分 完全不合格-0分能力水平的评定能力水平的评定用如下公式计算:X/Y*100%其中X为评价工程得分和Y为评价工程总分和四个等级的划分:能力水平:优良:90分 合格:7589分 不合格可接受:6074分 不合格不可接受:60分目 录1- 组织机构-22- 工艺-33- 检验的一般手段-54- 外协件质量-75-

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96- 成品质量-127- 售后质量-148- 场地搬运库存-159- 人员-1710- 产品开发与可靠性保证-18S1-平安件、法规件的控制-20S2-质量改良-21注:1) 最初样件是指用正规工装生产的首批产品;2) 一、二类产品是指由南京胜捷电机设计,由供给商制造的产品,其它产品为三类产品;3) 标有“*的工程为重要项,标有“的工程为平安、法规项。评估内容得分评估记录1- 组织机构1.1 总的组织机构定义机构表、职能说明。 有无总体机构图,是否完善、合理,能否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组织体系 有无各部门职能分配表,是否完善、可行 是否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方针和质量手

3、册1.2 质量部门组织机构定义。* 是否指定质量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1.3 质量部门人员编制。* 是否按机构职能配备人员1.4 书面的职能程序。* 有无质量手册,企业的主要质量职能是否描述清楚1.5 质量部门相对于生产部门的独立性。 是否与生产部门有同等地位 不能由生产厂长领导1.6 扣压有缺陷产品的权力。 是否有权停止不合格品的生产和发运,并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1.7 检查与生产时间的相适应性。 各班次是否都有检查人员在岗1.8 质量部门与研究部门、工艺部门、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质量部门代表用户的,如何站在用户的立场,与其它相关部门联系,组织质量改良活动1.

4、9 向上一级反应产品质量信息。 是否有一套正式和快速的循环体系,及时向领导反应产品检验结果和产品等级1.10 向厂领导反应严重问题信息。 是否通过定期的质量例会,向厂领导反映质量问题,对严重的问题,是否及时向领导反应1.11 验证质检部门的效能。 领导应每天进行质量审核 对入库的产品进行审核 对线上的产品进行审核 对生产工序进行审核2- 工艺 有作为标准的用户技术特性。三类产品不作评估 是否掌握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参与对产品的定义。 产品开发、设计程序中是否要求质量部门参与 参与确定工艺卡及生产手段。 工艺设计与生产准备程序中是否要求质量部门参与 质量部门参与的情况。 质量部门是否参与,有无证实

5、资料 是否把质量作为主导因素 确定检验手段及检验工艺卡。 有无检验工艺设计的程序 有无检验工艺卡 有无检验设备清单 检验手段及检验工艺卡的认可。 检验手段及检验工艺卡应该经质量部门的认可 技术资料的审定、批准、发放。 有无技术资料的审定、批准、发放、归档、更新管理方法 是否执行 技术资料的归档及更新。 是否执行 最初样件的检验报告。* 是否进行了验审,有无完整的报告 更改的实施及跟踪。 产品及工艺更改是否也作为最初样件来实施 有无证实资料3- 检验的一般手段 计量室。F 设备的状况及其跟踪。 检测设备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检定周期是否合理 是否按周期检定 对检定不合格的是否及时校准或维修 现场使用

6、的检测设备是否完好F 人员。 人数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检定人员有无资格证明 生产现场的测量间。F 设备的状况及其跟踪。 检测设备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检定周期是否合理 是否按周期进行检定* 对检定不合格的是否及时校准或维修 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是否完好F 人员。 人数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检定人员有无资格证明 性能试验及疲劳试验。F 设备的状况及其跟踪。 试验设备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检定周期是否合理 是否按周期进行检定* 对检定不合格的是否及时校准或维修 现场使用的试验设备是否完好F 试验标准。 对各种产品是否在试验之前都有明确的试验标准 试验设备有无操作规程F 结果的存档。 各种试验有无综合试验报告 对未

7、到达要求的是否在产品及工艺上采取了改良措施 试验报告是否按要求存档 平安件、法规件的试验报告是否与生产日期相对应,以便查询 理化实验室。F 设备的状况及其跟踪。 实验设备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检定周期是否合理 是否按周期进行检定* 对检定不合格的是否及时校准或维修 现场使用的实验设备是否完好F 实验标准及标准。 对各种产品是否在试验之前都有明确的试验标准和执行的标准 试验设备有无操作规程F 结果的存档。 各种试验有无综合试验报告 对未到达要求的是否在产品及工艺上采取了改良措施 试验报告是否按要求存档 平安件、法规件的试验报告是否与生产日期相对应,以便查询4- 外协件质量 对供给商的选择。* 是否对

8、供给商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 最初样件的接收。* 对最初样件是否进行过验审 有无验审报告 检验工艺及图纸。* 有无外购件进厂的检验工艺卡及图纸 定期检验性能、疲劳、实验室。 是否按照检验工艺卡要求的频次进行性能、疲劳、实验室检验 检验手段设备及合格证。 是否配备足够的检验设备包括性能、疲劳、实验室用以接收检验的符合性检查。 手段的校检、存档。 检验手段是否按周期检定、校准 有无检定档案 检验工位的总体设置。 检验工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检验工位的场地是否足够 批的识别标记。 所有不同的批次,有无从外购件进厂、制造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批鉴别的标识 不合格品的隔离。 有无外购件不合格品的隔离、处理程

9、序 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隔离,有无明确的标记 不合格批的处理。 是否按程序处理 对供给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跟踪 是否掌握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结果的记录。 外购件检验有无完整的记录 供给商分类及能力跟踪。 是否把一定时期内外购件检验结果作为调整供给商分类的依据 质量不稳定的是否进行质量保证能力跟踪调查 对供给商采取措施。 是否根据供给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及其产品质量状况对供给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进厂检验,建议调整订货数量、价格等,以促使供给商提高供货质量5-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生产手段设备。 每个工位的设备的精度是否都满足产品公差的要求 工序能力是否足够* 生产设备的总体布置。 根据工艺流程,

10、生产设备安置是否合理 生产场地是否足够 生产手段设备的校验及结果的存档。 生产手段设备是否经周期检定合格,并建有周期检定档案 产品开发、设计程序中是否要求质量部门参与删除 操作工自检。 生产工人是否按检验要求进行自检 工序间检验。 检验员是否按检验工艺进行检验 审核。 是否对产品及工艺进行审核 检验手段设备。 生产线上的检验手段是否齐全 是否适应生产 手段设备的校验及结果的存档。 检验手段设备是否按周期检定、校准 有无检定档案 检验工位的总体布置。 根据工艺流程,检验工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检验工位的场地是否足够 检验工位的定置管理。 检验工位上的物品包括检验工具和被检的产品是否按要求摆放 检验工

11、艺卡及图纸。* 生产现场有无产品的检验工艺卡及图纸 不合格品的隔离。* 有无不合格品的隔离、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隔离,有无明确的标记 不合格品的处理挑选,返修。 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应及时处理并反应给生产部门 对不合格件进行返修后,应进行全面的检验 结果的记录及其利用。 产品检验有无完整的记录 是否对缺陷的形态进行了记录,并按不合格品的数量与缺陷严重程度或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分类 是否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品和工艺上采取了改良措施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否有严密的方案进行落实 结果有无检查 结果的存档。 以上资料是否存档6- 成品质量 检验工艺卡及图纸。 现场有无产品的检验工艺卡

12、及图纸* 抽检性能试验、疲劳试验。 是否按照检验工艺卡要求的频次进行性能、疲劳试验 抽检实验室。 是否按照检验工艺卡要求的频次进行理化试验 检验手段设备。* 是否按照检验工艺卡的要求配齐各种检验手段设备,包括性能、疲劳、实验室的设备 检验设备有无周期检定合格证 检验工位的总体设置。 根据工艺流程,检验工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检验工位的场地是否足够 检验工位的定置管理。 检验工位上的物品包括检验手段和被检的产品是否按要求摆放 可使用性。 检验工位包括手段是否适用 手段设备的校验及结果的存档。 检验手段设备是否按周期检定、校准 有无检定档案 由质量部门决定验收标准。 质量部门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验收标

13、准,此标准作为检验员进行检验的依据如检验卡、标准样件等 高级检验对产品进行审核。 对生产过程的产品及工序进行系统性的审核,最小审核频率应在监控方案中反映出来,应经常性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公布出来 不合格品的隔离。* 有无不合格的隔离、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隔离、有无明确的标记 不合格品的处理。 应有处理不合格品程序挑选、返修 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并将信息反应给生产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结果的记录及其利用。* 产品检验有无完整的记录 是否对缺陷的形态进行了记录,并按不合格品的数量与缺陷严重程度或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分类 是否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品和工艺上采取了改良措施

14、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否有严密的方案进行落实 结果有无检查 结果的存档。 以上资料是否存档7- 售后质量 了解用户工厂内出现的故障。 有无用户工厂内发生的质量信息故障的收集、处理程序包括及时修复、更换 是否执行 了解在汽车卖出后出现的故障。 有无最终用户使用质量信息故障的收集、处理程序包括及时修复、更换 是否执行 对这些故障的分析。* 收集到的质量问题信息有无进行分析和采取防止再发生措施的程序 是否按程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止再发生的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 质量部门是否指定人员监督纠正措施的落实 检查采取的这些措施的结果。 质量部门应保证采取的措施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应将改良

15、措施结果通知用户工厂,并将改良后的产品做上标记8- 场地-搬运-库存 场地的一般情况。F 场地的秩序及整洁。 厂容厂貌是否整洁有序F 环境条件。 照明、温度、湿度、粉尘、震动、噪音等环境条件是否与生产的产品及工序相适应F 实用空间、布局。* 生产场地面积是否足够,是否开展定置管理 产品混淆的预防识别标记。*F 到货验收时。 原材料、外购件进厂验收时,零件名称、零件号、生产厂以及质量状态等标记是否明确F 生产过程中。 物流是否畅通有序,零件名称、零件号、原材料、加工的状态及质量状态等标记是否明确F 发运前。 仓储中产品的各种标记是否明确搬运手段。F 到货验收时。 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时,工位器具、

16、搬运方式是否与产品相适应,有无防止质量下降的措施F 生产过程中。 制造过程中工位器具、搬运方式是否与产品相适应,有无防止质量下降的措施F 发运前。 仓储中工位器具、搬运方式是否与产品相适应,有无防止质量下降的措施库存。F 库存条件。 仓储面积及环境条件是否与生产相适应F 库存的周转。 是否做到合理周转、先进先出 仓储量是否认期检查 仓储过程中有无质量下降或过期变质现象,有无防止质量下降的措施9- 人员 人员的稳定性。 人员是否相对稳定 对产品的了解。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所生产的产品的功能以及不合格品带来的后果 质量意识。*F 干部。 责任心、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良意识、信息意识是否强F 工人。

17、 责任心、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良意识、信息意识是否强 培训及进修。 对工人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每个工人有无教育培训卡证,重要岗位有无资格证明 对干部是否进行了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包括实验设计法、故障模式分析、设计评审10- 产品开发设计与可靠性保证一、二类产品不作评价 握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是否掌握用户提出的技术标准与相关标准 是否掌握用户3提出的质量、可靠性、易维修性目标 是否掌握平安与法规方面的要求 是否掌握使用条件、环境条件、装配情况 是否掌握同类产品所遇到的问题的历史记录 用户工厂的产品部门、质量部门联系人的地址、 是否清楚 指定了一名平安、法规件的质量负责人,并将其姓名、

18、地址、 通知用户工厂 开发设计的组织。 有无工程开发组织机构,成员是否确定* 有无按APQP进行工程管理* 有无产品开发设计程序和方案 方案中市场调研、产品、工艺、生产、销售等部门分工是否明确,职责是否清楚 是否执行 设计。* 有无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有无明确的、定量的质量目标 有无完整的产品图纸和技术标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有无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设计评审与样件的调试与试验。*F 设计评审。 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各个阶段,是否按APQP产品开发、设计程序的要求进行设计评审 有无证实资料F 样件调试、试验。 质量部门是否参加了样件的调试与试验 有无试验标准、相应的试验设备及试验日程安排 样件试

19、验是否到达了可靠性目标 样件试验有无综合报告,对未到达目标的有无改良措施 应用的手段与方法。 是否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 价值分析、产品故障模式分析、实验设计等方法有无应用,有无系统的分析资料 是否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进行可靠性预测 设计更改。 有无设计更改程序,是否与设计程序一致 设计更改是否按程序执行10.7 工程开发中过程控制。* 有无工艺质保号加到工程中去,是否落实 有无做内部工艺过程审核和满负荷生产附加S1 平安件、法规件的控制S1.1 标准与法规。三类产品不作评估。 是否掌握国家与主机厂对平安与法规方面的要求S1.2 标注与传递。* 工厂的图纸、工艺生产、检查、作业指导书生产、

20、检查以及检查记录上平安件、法规件标注明确S1.3 平安件、法规件可追踪性的预先设计。 对平安件、法规件从原材料、外购件进厂、制造到成品出厂的可追踪性在工艺设计阶段进行了预先设计。S1.4 记录与存档。* 有无平安件、法规件记录与存档的管理方法 生产中是否执行附加S2-质量改良S2.1 质量状况的统计资料。* 有无反映整体质量状况的统计资料不局限于废品率、返修率,能否为质量改良提供依据 是否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S2.2 质量改良的规划和方案。 有无质量改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方案,措施、进度和负责人是否明确S2.3 结果检查与存档。* 质量改良工作是否认期进行检查,工程完成后有无鉴定报告 报告是否存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