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说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6568680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说明(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XXXX区新城建设XX工程建筑方案设计建设规模: XX-建筑方案设计建 设 单 位: XXXX业 务 编 号:XXXXXXXX法定 代表人: XXXXXX 工 程 负责人: XXXXX项 目 理 者: XXXXXXXXX设 计 单 位: XXXXXXXXX设 计 资 质: XXXXXXXXXXXXXXXX资质 地 址: XXXXXX 编 制 日 期: 年 月主 要 参 编 技 术 人 员 实名 签名 职称 执业资格 工程负责人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一级注册 建筑师 一级注册 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一级注册 建筑师设计校审专业负责人签名签名签名总 图建 筑结 构给排水电 气暖 通经济4

2、8 / 55XX建筑方案设计评审意见回复1、总平面布置方面;优化小区出入口设计,突出小区入口形象;建议减少小高层栋数,局部增加住宅层数,适量集中绿地空间,增加小区公共绿地空间。回复:二期小区主出入口与一期小区主出入口相对布置,均设在80米宽的樱花大道两侧,出入口两侧增设景观树阵阵列,与樱花大道相呼应,出入口通透大气无遮挡。地库台地一为小区的主集中绿地空间。地库台地二、台地三增设小区次集中绿地空间。小区的公共绿地满足相关规定要求。2、配套设施方面:重新核实绿地率指标,车库上绿地面积所占比例不得超过总绿地面积的50%;补充公建建筑地面临时停车位;商业门面应建隔油池和预留专用烟道;生化、垃圾收集站的

3、规模、位置应符合规定。回复:经核实绿地率指标,车库平台绿地面积占总绿地面的49.75%,小于总绿地面的50.00%的规定绿化总平面图中已明确。为便于停车管理,本小区地面不设公建临时停车位,公建临时停车位均设于地库内。商业网点门市建隔油池和预留专业烟道在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中完善。生化、垃圾收集站的规模、位置均符合规定垃圾收集站位于一期地块东侧公园旁。3、建筑功能设计方面:优化13#、14#楼工字型平面设计,两台电梯平面设计不合理,建议增加一台电梯。回复:已优化13#、14#楼工字型平面设计,并增设一台电梯详已改方案平面图。4、建筑立面设计方面:优化小高层坡屋顶设计。回复:已优化小高层坡屋顶

4、设计详相关立面及效果图。5、其他方面:补充该地块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回复:地块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完成。XXXX20XX12月XX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消防自审小组审核意见书 工程名称阶段方案设计审查日期20XX12月建筑面积217179.42M2建 筑意见: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等消防规范要求。 签名: 签名:结 构意见:该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构件承重墙、柱等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达到消防等级要求。 签名:给排水意见: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5、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等消防规范要求。 签名:签名: 电 气意见: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等消防规范要求。 签名:签名:暖 通意见:设计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等消防规范要求。 签名:签名:自审小组组 长意见:各专业设计符合建筑设计防火

6、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等消防规范要求,本院自审通过,同意报送消防部门审查。 签名: 签名:目 录一、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述2、规划原则3、总平面设计4、竖向场地处理5、建筑设计6、环境景观、灯饰工程与绿化设计7、结构设计8、给排水设计9、电气设计10、燃气设计11、通风及防排烟设计12、管网综合设计13、消防设计专篇14、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程15、节能设计专篇16、人防设计17、防灾、减灾 18、投资估算二、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1、 建筑单体平、立、剖面图 2、总平面布置图 3

7、、消防扑救总平面图 4、绿化总平图布置图 6、综合管网总平面图 第一章 工程概述1.1、工程背景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设计单位:4、用地性质及规模:根据XX集团建设时序要求,本次进行XX工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2、工程概况1、建设规模XX工程由25栋地上7层及18层局部收层居住建筑及地下负一层局部负二层车库及设备房组成,其中地上建筑功能为居住建筑,XX工程总建设用地面积86000约129亩,总建筑面积217179.42平方米,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计算值166512.63平方米。2、设计内容地块建筑设计、综合管网设计、竖向设计等。3、建设周期2015年开始报建手续,2016年开始施工

8、,2017年下半年建成,2017年底投入使用。1.3、区域现状条件分析1、区位XX区位于XX南部,东连南川区,南接XX桐梓县和习水县,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XX区素有XX南大门之称。XX区地处XX盆地东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属喀斯特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约70%,丘陵约占30%。境内最高海拔1973米,最低海拔188米。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XX住宅工程位于XXXX区东部新城XX地块地块西侧,XX地块地块东临XX区食品工业园区,南接规划翠屏山公园,西临XX住宅工程,北靠XX集团开发的XX区高档古镇旅游商业项目。XX地块用地形

9、状呈U形不规则,学院建设用地面积约67万约1005亩。XX住宅工程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总建设用地面积86000约129亩,地块呈近似S型,地块南北向长约580米,东西向长约98-278米,地块东临规划市政道路及XX地块校园公园中央绿地,南接规划市政道路,西临规划市政道路、崖边、城市带状绿化及XX区通惠新城,北临XX80米宽中轴景观樱花大道及XX住宅工程用地。XX住宅工程地块原始地形为山地,地块最高处地貌标高385.000,最低处地貌标高为338.000,地块最大高差约47.0米左右。2、交通XX区公路四通八达,渝黔、綦万高速公路穿过区内,全区各镇实现全部公路通车。 XX住宅工程位于XXXX

10、区东部新城东侧,道路及管网正在完善施工中。 3、自然条件本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雨量1070mm,年均无霜期344天。1.4、项目周边道路现状本工程目前周边大多为乡村道路,黄土面层,路况陈旧。1.5、项目地形、地势现状本工程原始地形为山地,最高处地貌标高385.000,最低处地貌标高为338.000,地块最大高差约47.0米左右,地块场地高差较大,地块西侧中部地势较高,东北侧地势较低,本场地内主要为山地,无需要保留的建筑或古迹,无拆迁压力,有利于工程整体规划与建设。

11、周边道路及建筑退让:地块西侧规划为24m宽市政道路,道路西侧为峭壁,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3m;地块北侧为XX区域80米景观中轴线;地块以东是13m宽规划市政道路及学校公园,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2m;地块南侧规划为16m宽市政道路。1.6、建设目标规划立足于健康新住宅的指导思想,努力将XX住宅工程建成片区城市展示窗口。第二章 规划原则2.1、主要设计依据1、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XX1月;2、建设单位提供的已审定的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合同;3、建设单位提供的该区域地形图及相关电子文件;4、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所在地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

12、2-2005;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XX版;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版;9、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6、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17、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13、JGJ298-2013;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9、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20、国家现行其它设计规范及项目所在地有关设计标准等。2.2、设计范围及内容1、设计范围、内容:本工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包括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堡坎、挡墙、管网设计,以及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不含污水处理装置、防排烟通风设计、电气设计、建筑消防设计不含人防及精装设计、节能设计、劳动安全设计、防灾减灾设计、建筑工程概算等。2、各专业设计中需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设计或咨询的,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我院给予配合。2.3、设计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

14、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居住的环境空间。2、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原则,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3、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4、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5、设计中将建筑主要面朝向尽量沿南北向布置及景观面最佳位置,努力将XX住宅工程建成片区城市展示窗口。6、土石方尽可能在本地块内或区域内实现自身平衡,本项目用地地势起伏较大,通过地块区

15、域的地形改造及道路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布置设置地下车库等有机、和谐的制造环境起伏,相应提升本项目环境品质。7、本项目所在地为山地,从经济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地下车库依地势分成三个台地设计并集中建设,重点解决好停车、分区、人流等交通问题,实现人车分流。8、在项目中导入生态、环保、节能理念。2.4、设计理念依据修详规对该地块的空间布局要求,结合地块用地、区位特点,设计采用建筑溶入片区布置方式。1、紧密围绕健康、人文、品味这三大主体,充分关注人、关注居住、关注环境,创造健康新住宅的品质环境。2、综合考虑规划结构、景观及建筑风格个性塑造;强调居住模式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地块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人工加

16、以整理、提炼,体现绿色生态的自然景观。3、以创造现代、自然、生态与环境结合的高尚的居住空间作为方案的设计宗旨。2.5、设计目标及总体定位本次运用调查-分析-设计 的设计方法。 由于本项目用地所在地地貌具有独特的然景观资源,交通便利,地形地貌独特。本项目设计建设目标为设计立足于健康新住宅的指导思想,努力将XX住宅工程建成片区城市展示窗口。 第三章 总平面设计 尊重地形、整合空间; 因地制宜、创造亮点。3.1、设计思想1、总体布局结构本次设计在总体布局上因地制宜,本项目设计立足于健康新住宅的指导思想,努力将XX住宅工程建成片区城市展示窗口。整个地块由25栋地上层数7F、18F局部退台居住建筑及地下

17、1F局部2F地库和设备房组成。建筑分类:7F建筑为多层居住建筑,18F局部退台建筑为二类居住建筑,。地下车库泊车位1336辆,为I类,整个地块居住建筑采用南北向行列式布置方式,地上建筑与地下车库两个不同功能区域在保持相互独立的同时又通过立体交通有机联系,相辅相成。1、规划结构:以整个地块居住建筑呈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的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整个区域形成多个中心。 多个中心是指由地块以整个地块居住建筑呈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形成多个组团围合中庭,并联系各个建筑。规划布局尊重原始地形及周边建筑环境,保证小区在整体建筑环境中的协调性,满足居民的生活舒适性。二期范围内建筑由小区主路及景观分成东西两个区,西

18、侧为7层多层居住建筑,品质较高,东侧为18层局部退台的高层住宅,以经济型为主。多层区和高层区由北侧主入口及中央景观带分为 多个中心,便于管理。地块西侧临近峭壁,布置七层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具有开阔的视野,同时避免峭壁加高层形成的视线压迫。多层居住建筑沿用地边界柔性布置,保证适当间距和南偏东的最好朝向。高层住宅区间距相对较大,在高层区中央设中央绿地。地块东侧为学校园区的公园用地,引景入园,与小区内中央绿地响应。高层布置充分利用借景手法,顺应用地形状,错位排列,使得高层住宅区的大部分住户有绝佳的景观视线。2、配套区:主要配套区设在地块右上角部分,包括物管用房、社区用房套、小区服务商业网点等。

19、地下部分设计地下车库及设备房等。2、道路交通设计本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由小区主路和宅间路组成,小区级道路宽度多层建筑为4米,高层建筑为5米,并设隐形消防车道。北侧地块中部设置小区人行主出入口,小区地面车行系统仅作为消防车及居家应急临时通行使用,一般车辆不许在小区地面通行,人行次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地块东侧、南侧及地块西侧临近市政道路,同时小区居住车辆不许在小区地面通行,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解决小区内人车分流的问题,使居住区内的步行环境在结合绿化系统的同时,尽可能的舒适、安全、宜人。地下车库出入口共四个,其中两个出入口设置在小区西侧主路一侧,方便出入,另两个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侧及地块南侧中部,从规划路平

20、进车库,同时所有居住车辆不进入小区的主要景观区域。1、道路系统考虑到地块为居住空间,设计限制进入地块内的汽车,地块内提倡发展步行交通,道路设计车速不宜太快、道路不宜修得太宽,满足机动车错车要求即可,规划道路通而不畅,同时在交通流线上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地块内部道路分为二级,即主路和步行道路。2、停车设施本项目在地块内采用地下停车的停车方式,将泊车位设在地下车库内。3、道路竖向设计 设计力求做到与现状道路的合理衔接,满足雨水、污水排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满足设计要求外,尽量减少土石方挖方量、做到投资最省、建设快、环境最好的综合效益,具体要求详总平面布置图。3.

21、2、设计总体特色突出健康新住宅优势,轴线展开。本工程地块位于XX地块校园西侧,健康新住宅可持续发展是片区建设最基本的原则。设计将建筑溶入学院布置,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充分利用独特的学院景观资源,创造有品质的居住环境,整个地块形成多个中心。尺度以人为本,空间引导。多个中心的规划结构窜联起各个居住区。根据建筑总图演化及方案比选,建筑采用最理想的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布置方式。 设计方案建筑采用退、错、透等设计手法。退:将7F多层居住建筑布置于地块西侧,18F局部17F高层建筑采用后退作退台设计处理,同时整个地块居住建筑呈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形成多个中心, 多个中心作为区内共享的空间及邻里中心。错

22、: 整个地块居住建筑呈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采用错开设计手法,尽量保证楼宇之间不重叠,不对视,每套居住房间错开观景。透: 通过场地不同高差处理,形成建筑体块天际线错落有致变化,从不同角度保证地块内建筑灵活通透,并与学院其它建筑相映,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四章 竖向场地处理4.1、场地概述XX住宅工程总建设用地面积86000约129亩,地块呈近似S型,地块南北向长约580米,东西向长约98-278米,地块东临XX地块校园公园中央绿地,南接规划市政道路,西临规划市政道路、崖边、城市带状绿化及XX区东部新城,北临XX间80米宽中轴景观樱花大道及在建XX住宅工程用地。XX住宅工程地块原始地形为山地,

23、地块最高处地貌标高385.000,最低处地貌标高为338.000,地块最大高差约47米左右。4.2、总平面布置本次设计用地地块呈近似S型,XX住宅工程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整个地块居住建筑呈行列式布置,南北朝向方式,设计充分利用现状山地条件,并因势利导,建筑总体布局通过退、错、透等方式,同时在建筑的排列上实现区内内部空间的围合,为居住者提供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从景观流线上保持协调统一,使整个建筑群落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满足规划、景观要求的同时,总平面的布局严格按照消防、环保、防灾减灾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4.3、竖向设计场地设计中按照场地平整后主要高程控制在负一层车库地面351.000

24、米、355.000米、359.000米,负二层车库地面347.000米,场地排水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雨水采用明沟、雨水口、暗管及涵洞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中,生活污水采用暗管通过生化处理后有组织地接入城市规划的污水管道内。1、道路坡度设计区内道路坡度控制在5%以内,一般在2-3%。2、土方平衡本工程原始地形为山地,地块现状最高处地貌标高385.000,最低处现状地貌标高为338.000,地块最大高差约47米左右,场地高差较大,地块西侧及西侧中部地势较高,东侧及东北侧地势较低,本场地内主要为山地,以减少土方,顺应周边道路关系及内部使用的舒适性为高程设计原则,力求场地土方平衡。3、场

25、地处理用地原地形起伏较大,需平整后建设。西侧道路南高北低,坡度为1.96%,两端高差为12.959m;东侧道路南高北低,坡度为1.38%左右,两端高差为9m;北侧道路西高东低,坡度0.466%,两端高差1.2m。南侧的道路西高东低,坡度在3.3%左右,两端高差为3.3m。住宅整体与道路关系紧密,地块西侧高,东北侧低,最大高差约47m,地块坡度控制在5%左右。地下车库顺应平整后的地形,地下车库以负一层为主,局部负二层,负一层层高4.0m,负二层层高4.0m。4.4、交通组织1、系统结构小区人行主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中部,临80米中轴樱花景观大道,地块东侧及西侧设置人行次出入口。地下车库车行主出入

26、口设于地块东侧临学院路、南侧及西侧临市政道路。2、道路交通及技术标准整个地块内道路路宽高层为5米,多层为4米,并沿地块建筑周边设置。3、停车位设计整个地块停车拟建地下停车位1350辆,地上不考虑泊车位。4.5、配套设施本工程公用配套设施:物管用房、社区用房、小区商业网点、消防控制室等设施,配套设施具体位置详总平面布置图。4.6、市政管网配套设施消防加压泵房及蓄水池、变配电所、通信模块局等,生化处理池设置位置详水电综合管网总平面布置图。4.7、绿化与美化室外广植树木、草坪、花卉、绿地率达46.06%,以保证区内环境的整洁,详细绿化与景观设计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并进行专项设计。4.8、室外工程做法

27、1、车行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9米,区内主要车行道路宽为5.0米,面层为城市型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2、室外停车场为植草的混凝土预制草坪砖铺地。3、围墙为空花栏杆形式。第五章 建筑设计5.1、主要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版;4、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8、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XX1月;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国家其它设计规范及项目所在地有关设计标准等。5.2、设计标准1、建筑耐火等级: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建筑及吊层耐火等级为一级;2、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3、工程等级:二级;4、屋面防水等级:I级。5.3、设计内容 1、7F多层居住建筑; 2、18F局部17F高层居住建筑; 3、地下车库及设备配套用房。5.4、设计规模住宅建筑面积:163580.53m2。公建建筑面积:2262.61m2含物管、小区配套商业、消防控制室、公厕、梯帽、社区活动用房,同时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符合

29、相关标准要求。其它建筑面积:6124.17m2含架空开敞空间等。地下车库及设备配套用房建筑面积:45212.11m2。以上共计建筑面积:217179.42m2含车库及设备房建筑面积。5.5、建筑设计构思1、衔接周边干道处,设计多功能小尺度的开放过渡空间,提供一个中介、具有绿色、时尚、个性突出的特征,突出健康新住宅建筑崭新的居住方式和鲜明的时代特征。2、构筑居住环境,曲折运动,张弛有度,为居用者提供多功能服务,体现建筑与众不同的个性。3、建筑结合周边及学院内绿化,力求达到景观均好。4、单体造型与环境均整体协调考量,产生流动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5.6、建筑单体设计本项目建筑设计以特色

30、健康新住宅为核心,建筑采用创新地中海风格混搭新中式建筑风格元素,结合XX气候特点加以取舍、提炼,综合出来造型庄重大气,整个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建筑按要求后退用地红线,既满足了规划要求,又减小了道路噪声对建筑的影响,在立面造型设计上,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强调与区内外道路形成的良好关系,错落有致,通过人性化的设计, 创造明朗夺目, 风格独特,协调一致的具有地中海风格混搭新中式建筑风格元素,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建筑选用主材:外墙底部为高级外墙漆、中部为浅驼色漆、上部为米色漆,屋顶为紫色大波瓦,外墙铝合金百叶空调、铝合金门窗等。1、平面设计1、原则:居住平面用房设计原则:实用、经济,做到:低碳、节

31、能。根据总体需求,在满足使用功能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演化,以满足各类不同功能的需求,各套房面积分配合理,且合理利用空间。2、套型:112号楼为7层多层居住建筑,由一梯三户或一梯四户双单元其中12号楼由一梯三户一个单元组成,主要户型为三室二厅二卫,面积73.9m2115m2,户型偏向舒适。一梯三户住宅全为平层,一梯四户住宅全为跃层。1325号楼为18层局部17层高层居住建筑,单体建筑由一梯六户或两梯十二户组成。主要户型为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面积53.29m294.84m2,户型偏紧凑。 3、电梯:112号楼7层多层居住建筑设1台电梯并到达各楼层,1325号楼18层局部17层高层居住建

32、筑,13、14号楼各设3台电梯,1525号楼各设2台电梯并到达各楼层,电梯额定载重量800kg,速度1.75米/秒其中13、14号楼电梯额定载重量1000kg,速度1.75米/秒。2、立面设计以地中海风格为框架,辅以新中式元素,中西交融。地中海清新自然与中式细致典雅的气质集于一身。建筑底段,细节丰富,中式的碎花门洞和地中海简洁拱券;建筑中段,则是强调元素搭配的韵律,底段与顶段的过渡层;建筑顶端,与底段呼应,成一整体,平坡结合。通过建筑体块7F、18F局部17F低高退阶变化,结合建筑单体自身凹凸、虚实变化,外立面装饰采用廊道、拱门、单元主出入口设多边形镂空造型铝合金墙板、镂空网格状墙面穿插,强调

33、各体块之间的咬合关系,在空调机位等处配有纯色装饰百叶,同时利用蓝色的玻璃面和其它装饰带作为立面点缀,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的风格视觉效果,建筑线条简洁大方,具有较强的文化、地域感,本建筑采用统一的地中海风格混搭新中式建筑风格元素,并形成XX集团企业文化统一标志风格地中海风格混搭新中式建筑元素,具体设计中将建设计风格精简提炼后,加以灵活运用,并和现代建筑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充分利用空调机位等特有的建筑语言以及建筑本身的凹凸变化,配以明快的色彩,形成一种细腻典雅、虚实相间富有韵律感的立面和空间效果,一幅造型明朗夺目, 风格独特, 群体协调一致的具有浓郁地中海风格混搭新中式建筑风格元素建筑呈现在眼前

34、。3、剖面设计住宅层高3m,符合XX主流市场。4、无障碍设计基地建筑主要出入口考虑了无障碍设计,以坡道形式进入建筑一层,再通过电梯到达建筑各层。各楼层设置了无障碍电梯。5.7、建筑构造装修建筑构造装修做法建筑构造外墙体页岩空心砖砌块内墙体页岩空心砖砌块地面细石混凝土找平楼面细石混凝土找平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门户门为防火、防盗、节能门,梯间门为乙级防火门窗中空节能型塑钢窗顶棚满刮腻子N型,采用免抹灰工艺内墙面普通砂浆5.8、XX整个住宅区域修详规控制技术经济指标综 合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一 览 表整个住宅区域,含一、二期住宅修详规住宅区域总技术经济指标名称数量总用地面积万14.87总建筑面积

35、万36.8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万28.81其中高层住宅面积万20.92多层住宅面积万6.91配套商业面积万0.98地下建筑面积8.05容积率1.94建筑限高60m建筑密度18.70%绿地率46.00%车位数个18465.9、XX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建 筑 工 程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一 览 表项 目计 量 单 位修详规划 要求指标住宅一、二期施工图数值住宅一期方案数值住宅二期备 注总用地面积m21487006270086000整个住宅地块223亩,其中一期94亩,二期129亩。居住户套数 户套12781892居住人数每户按3.2人计算人40896055总建筑面积m23686001514

36、09.25217179.42总建筑面积设计值368588.67m2符合审定修详规要求值。一、按功能性质划分1、住宅建筑面积m2116698.48163580.53 2、公建建筑面积m23454.052262.61其中1、物业管理用房m2795.68859.902、商业m22479.69782.573、消防控制室m235.6437.234、公共厕所m254.1288.625、梯帽m288.92车库梯帽6、社区活动用房m2494.29一、二期社区用房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符合XX有关社区活动用房配置标准要求。3、其它建筑面积m2779.946124.17其中架空面积m25454.68净高大于3.6米,架

37、空开放空间不计容。吊层外廊、过道、楼梯及电梯前室m2669.494、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m230476.7845212.11地下车库、设备房二、按地上地下部分划分1、地上建筑面积m2120932.47171967.31其中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m2120932.47166512.632、地下建筑面积m230476.7845212.11车库、设备房其中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m22934644361.93地下车库计容面积外露进深16米范围m2647.41按规划计容总计容面积m2288100121579.88166512.63XX总计容面积设计值288092.51M2符合已审定修详规288100M2要求

38、值。停车泊位辆18468751336注:本小区停车位设计严格按照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XX1月附录3第八条第二小条之规定,同时一、二期停车位设计值2211辆满足修详规1846辆要求。其中1、地面辆002、地下辆18468751336容积率1.941.941.94方案设计值符合已审定的修详规要求值建筑限高米6054.5054.0方案设计值小于已审定的修详规要求值建筑密度%18.7018.5618.48方案设计值小于已审定的修详规要求值绿地率%46.0046.1046.03方案设计值大于已审定的修详规要求值注:二期方案设计各项指标符合XX区政府批准的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项指标。二期工程面积

39、计算依据:1: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XX1月;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第六章 环境景观、灯饰工程与绿化设计景观设计采用开放式主题园林与充满情感的主题园林相结合。根据建筑特性,设置多个开放式主题园林概念,更多服从整个建筑区内外交流的要求,人可以很自然进入其中,没有封闭式的压迫,人与人只存在着面对面沟通的和谐与宁静,项目考虑不同主题,动静搭配的情趣园林,在动静之中体验园林的情感魅力,运动的生活质感表露无遗,嗅觉、听觉、视觉、触觉都能在这里一一体味,身处其中,时间仿佛停滞不前,而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如梦境一般缓缓铺陈在眼前。景观系统与绿化系统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在

40、规划设计中强调景观系统与绿化系统间的相互结合,通过两者间的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紧密的把两个系统整合为互为补充的一个有机整体。区域性质的景观中轴线、小区内的中央花园、峭壁景观、学校公园的交互,使小区的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的序列之一。建筑设计中完美结合了建筑与其楼前环境,形成独有的的环境单元,为加强绿化的层次性,突出跨世纪建筑的生态概念,作出有益的补充,环境设计不仅考虑利用地形形成的层次,丰富的地面绿化系统,还充分注重了绿色景观的立体化,在地块主出入口、组团内设计公共开放广场及绿地,通过区内建筑围合中庭不同层次架设绿化平台,形成多种多样的空间花园,既能达到让尽量多的人亲近自然,绿意盎然。6.1、绿地系

41、统规划本次规划的绿地系统由主出入口广场绿化、中心绿化、道路绿化、外围绿化组成,各种绿地相互连通、相互渗透,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1、主入口广场绿化主出入口广场绿化位于地块北侧,主出入口的中心位置,由居住活动等设施形成的重要开敞绿化空间,也是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规划设置了大面积绿化、活动广场和铺砌场地等,并通过绿化造景手段点缀景观小品,形成丰富、多趣的动态绿化空间以满足人们在此交流、活动、游憩的需求。2、斜坡绿化本次规划的绿化主要指针对区内的地块绿化空间,以种植观赏性强的热带树木、灌木、珍奇花卉,形成高低起伏变化的立体绿化空间,如种植XX特有的植物树或花草等,设计追求自然的富有人情味的绿化环

42、境,突出本地特色。在绿化中适当设置游憩步道和休息设施,为人们提供公共活动休憩空间。3、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指的是道路防护绿地,为了防止汽车带来的噪音和尘土污染,在干道与建筑之间留有防护绿地,种植高大乔木,有效隔离噪音和尘土带来的干扰。4、外围绿化包括生态防护绿地及用地周围的公共绿地,规划在地界范围内大量种植景观效果好的树木,形成绿色防灾屏障。5、庭院绿化在建筑周围设置细腻、精致的庭院园林,运用雕塑、小品、花坛等景观元素强调环境特色。园林绿化与建筑风格相呼应,使建筑都有最佳的绿化环境,让人们休闲在安宁与悠闲的氛围当中。6.2、景观系统规划根据现状自然条件和规划内容,景观在空间形态上由开放空间、景观节

43、点、景观轴、视线通廊、道路界面组成,充分利用建筑造坡地,形成有机的景观体系,体现景观特色生活空间的品质。1、开放空间规划区的开放空间从入口广场、休憩绿地等都是开放空间的元素,在空间格局上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拥抱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2、景观节点本项目规划在主入口、道路交叉点、重要景点、重要视线控制区安排景观节点,包括入口景观点、休闲绿化景观点等不同特色的景观节点,通过植物配置、小品点缀等空间塑造手段,有重点地打造景观精品,打破景观空间的单调感,增加了情趣,营造出良好的局部空间景观,引导视线,起到视觉焦点与点景的作用。3、景观轴景观轴是连接主要景观点的轴线,规划区通过景观轴连接与

44、贯穿整个规划区域,形成生动和谐、空间开放、丰富多彩的景观系列。规划区形成一条主要景观轴线,由入口小广场等设施构成的公共活动空间,并运用花草、树阵、植被等绿化元素针对不同的活动空间进行重点绿化,形成有序、多变的线状绿色空间景观轴,针对道路绿化的特点,规划采用密叶乔木搭配低矮灌木及彩色花卉的方式进行绿化,既可以达到遮阳的效果,又可以形成层次丰富的环状绿色空间景观轴。6.3、视线通廊规划中将建筑外的空地设计为绿地,绿地设计为开放空间,将内部景观与步行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休闲灰空间,形成直通的景观视线通廊,达到情景相融的效果。6.4、绿化总图XX工程设计的绿地率为46.06%,具体绿化设计详绿化分析总平面

45、图。第七章 结构设计7.1、工程概况XX工程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总建设用地面积86000约129亩,地块呈近似S型,地块南北向长约580米,东西向长约98-278米,地块东临规划市政道路及XX地块校园公园中央绿地,南接规划市政道路,西临规划市政道路、崖边、城市带状绿化及XX区通惠新城,北临XX间80米宽中轴景观樱花大道及XX工程用地。XX工程由25栋地上7层及18局部17层居住建筑及地下负一层局部负二层车库及设备房组成。建筑分类:7层建筑为多层居住建筑,地上建筑高度21.5米,18层局部17层建筑为二类居住建筑,地上建筑高度为54.0米、地下车库及车设备房为负一层局部负二层,地下车库建筑高

46、度4.0米局部建筑高度8.0米,其中负一层层高4.0米,负二层层高4.0米,地下车库泊车位1336辆,为I类,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17179.42平方米,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计算值166512.63平方米。7.2、主要设计依据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

47、范GB50108-2008; 9、国家现行其它规范、规程及项目所在地有关设计标准等。7.3、场地适宜性根据周边建设情况,本场地适宜修建建筑。7.4、基本风载风载0.40KN/。7.5、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7.6、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7F多层居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18F局部17层层居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车库及设备用房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7.7、结构选型7F多层居住建筑:异型柱框架结构;18F局部17层高层居住建筑:一般剪力墙结构;车库及设备用房:框架结构;结构计算采用建科院PK、PM系

48、列软件计算程序。7.8、拟采用主要基础类型由于本项目场地尚未进行地质勘查,本建筑基础形式待根据地勘资料出来后再进行设计。7.9、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住宅卧室、客厅、餐厅2.0 KN/m2,电梯机房、通风机房7.0 KN/m2, 走廊、楼梯间3.5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住宅阳台、卫生间2.5 KN/m2,住宅厨房2.0 KN/m2。大型消防车35.0KN/m2,地下停车库4.0 KN/m2。7.10、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缝设置根据现行规范及建筑平面设置。7.11、 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C30C35。2、钢材:HPB300,HRB335,HRB400

49、等。3、墙体材料:混合砂浆砌页岩空心砖砌体。第八章 给排水设计8.1、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XX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XX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版;6、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0、;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XX版;13、有关设计批准文件和其它相关专业图纸资料; 14、国家其它有关规范、法规。8.2、设计范围室内、外给排水设计,包括室内外消防管道设计。8.3、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XX区东部新城东侧,周边市政道路正在建设完善中,包括给排水管道,并满足地块内给排水要求。周边市政道路已考虑室外消火栓。本工程建筑由住宅、地下停车库组成,设给水、排水、雨水、消火栓及喷淋系统。8.4、给水设计1、水源本工程以市政给水为水源,由北侧的市政自来水管网分别接入一路DN250进水管至基地内,呈支状布置,

51、满足生活、消防用水市政给水压力0.35Mpa。2、用水量计算用水项目用水标准用水数量用 水时间h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住宅200L/人天6055人242.51231128.2物管房等5L/日2262.61平方米121.5111.4车库2L/m2日45212.11m261.09015绿化2L/m2日39612m241.07920其它小计:10%141.116.46总计1552.1181.06本工程的最高日总用水量为1552.1m3/d。3、给水方式本工程分三区供水,其中一层至七层由市政直供,八层至十三层由中区加压供水设备供给,十四层及以上由高区加压给水设备供水。本工程地块内公建部分单独

52、设表计量。8.5、排水设计1、污水本工程采用室外雨、污分流,室内污、废分流排水体制。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90%。1397m3/d。2、雨水本工程雨水经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基地内雨水管网,再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为2509q=0.753其中重现期p=2 集流时间t=10min 径流系数=0.5屋面重现期p=5 集流时间t=5min 径流系数=0.958.6、管材本工程室内给水管均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柔性胶圈连接。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室外排水管采用UP

53、VC加筋排水管。小于等于DN80的消防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其它采用焊接钢管,热镀锌处理,沟槽连接,埋地消防管做三油两布防腐处理。第九章 电气设计9.1、主要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版;7、XX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54、-2011; 1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14、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15、XX地区住宅电气设计标准DBJ50/T-147-2012;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17、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DBJ50-164-201318、XX住宅建筑群电信用户驻地网建设规范DBJ50-056-2011;19、XX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

55、J50-102-2010;20、建筑的总图、主要平面图等。9.2、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本次设计包含供配电、防雷接地、消防报警等系统。 2、本次设计有线电视、网络等系统仅预留通道和容量,具体设计由系统运营商设计。9.3、供电电源10KV供电电源拟从校区开闭所10KV高压出线柜引来,本工程引入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在本工程内设置2座专用变配电房和3座公用变配电房。9.4、供配电设计1、负荷等级本工程地下车库为I类汽车库,按一级负荷供电,住宅为二类高层,其消防用电、应急照明、电梯、生活水泵等为二级负荷,其余无特殊要求均为三级负荷。2、供电电源及电压 高压部分分别采用一路10KV

56、电源.低压部分引入两路380V低压电源,其供电对象为消防水泵,消防风机,应急照明,电梯,生活水泵等用电设备。 3、负荷估算住宅按3.4KVA/每户估算,6542KVA;配套公建每平米按100VA估算,217KVA;地下车库及设备房每平米按10VA估算, 452KVA;共7211KVA,初定10台SCRB10-800KVA,二台SCRB10-400KVA。4、计量:采用高供高计。5、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带五防装置的SM6环网柜,0.4KV低压选用GCS1抽屉式低压屏、变压器选用SCRB10型H级绝缘干式变压器。9.5、配电设计 1、配电电源电压为380V,电源引自变配电房,至各楼用电采用放射式

57、供电,楼内用电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一.二级负荷由双回路供电,并在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2、设备选型及安装:动力配电箱选用GBQD型,安装在电表间或配电间,选用落地式或明装式,其余部分均采用嵌墙安装方式。4、敷设:楼内照明配电主干线选用预分支电缆,在电缆井内沿墙安装.楼层内配电干线用桥架敷设.5、消防配电干线一般选用耐火型低烟无卤电缆。配电干线在电缆井内明敷.在地下车库处,电缆于电缆桥架内敷设.公共走道应急照明采用低烟无卤阻然电缆。6、配电支线一般选用铜芯塑料导线穿管暗敷埋地坪、墙或吊顶内。9.6、照明设计 1、照明电源电压为220V,电源均引自变配电房,照明设计包括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