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6514113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二章 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 采区概况第二节 采区地质情况.第三章 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 采区储量.第二节 采取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第一节 采煤方法选择.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第三节 开采顺序.第四节 采区车场与硐室.第五章 回采工艺与技术管理第一节 回采工艺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技术管理第三节 回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 采区生产系统.第一节 采区运输系统第二节 采区通风第三节 采区供电第七章 采区车场与硐室.第一节 采区上部车场.第二节 采区中部车场第三节 采区下部车场.第四节 采区硐室.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 采区施工准备与采掘交替计

2、划淝 江 煤 矿 交 通 位 置 图耒阳市淝江煤矿注第一章 矿井概况一、矿井名称、位置、交通概况淝江井田位于郴耒煤田白沙向斜东翼,位于耒阳市东南约 14公里,属于镇管辖。地理坐标:东径1120 5617.61120 5805.8;北纬260 1847.2260 2202.8。井田围:南起39勘探线与前进井田相接,北止F2断层与庙井田相邻,东始9煤露头线,西到8煤层与F1断层交界处。走向长52公里,倾向宽05-12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矿井有公路经镇夏塘区、在司兰挤与安仁至耒阳公路相接,在耒阳市进入107国道。矿井到耒阳市约40公里,距矿井3公里的庙煤矿有矿区专用标准铁路,经白山坪煤矿与京广

3、线铁路浪石坪火车站相接,里程约10公里。井田西南部有耒水流过,常年通航10-20t机动船,交通较方便。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水沟较发育,地势以中部较高,淝江附近与北部较低。井田最高地形标高287.6m位于牛仙岭,最低标高为81.5m,最大相对高差206.1m,一般高差为80140m二水系:耒水流经井田西南角,河宽250450m。据省水利厅水文站1951年5月1日至1957年观测资料:最大流量4730m3/秒1956年6月23日,最小流量26.9m3/秒1954年11月7日。三气象:气象资料来源于耒阳市气象站,据1958年至1991年观测:年最高气温为每年7、8月份,最低

4、气温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最高气温为摄氏40o1971年7月21日,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77o1972年2月9日,平均气温一般在17.1o-188o之间。雨量丰沛季节在每年的25月,8月至次年的元月雨量显著减少,最大日降雨量165.1mm1976年7月9日,最大年降雨量18635 mm1961年,最小年降雨量9609 mm1971年,最大月降雨量4368 mm1975年5月,最小月降雨量04 mm1966年9月,年主要风向为西北风。三、矿井工作制度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中规定,参考关于煤矿设计规中若干条文修改的说明,确定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三八制作业,净提升时间为15

5、小时,矿井窜车提升。四、成煤时期、煤系地层及含煤层数本井田龙潭组地层厚684.44m,其中托底砂岩动物化石泥岩底部的中粒砂岩之上的含煤段,是本次补勘的主要对象,其厚度为408.93m,含煤十余层,自上而下命名为1、2、5、6、7、8、9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5.80m,含煤系数为3.9%,其中可采煤层为6、7、8煤,可采煤层厚度为8.18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2%。由于侏罗系地层的剥蚀,本井田仅保存5、6、7、8煤层,其中主采煤层为5煤,全区可采,6煤同样全区可采,7煤局部可采,9煤不可采。五、煤层特征、5煤层由于受侏罗系地层的剥蚀,该煤层仅保留于浅部及深部,在46线以南的-170-320m水平

6、被破坏。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部多为细砂岩,上部为粉砂岩。煤厚1.62.0m,平均1.8。钻孔穿孔穿过层位13个点,无0点,可采8点,钻孔可采率62%,该煤层厚度变化平稳,可采点分布均匀。-150m处7煤石门揭露,6煤层厚度在1.62.0之间,平均厚1.8m。、7煤层该煤层4345线及42线以南的浅部被侏罗系地层所剥蚀,深部没有发现受剥蚀,但在45线附近-220310m水平,煤层距侏罗系剥蚀底界仅10m左右,可能被侏罗系地层所破坏。该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泥岩,直接顶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局部为泥岩。煤厚1.92.1m,平均2.0m,钻孔穿过

7、层位33个点,无0点,可采点24个。钻孔可采率73%, -150m处7煤石门揭露7煤层厚度变化小,全局发育,均可采。、8煤层在4345线及42线以南浅部被侏罗系所破坏,深部未受影响,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少量泥岩。煤厚0.2830.26m,平均4.85m。钻孔及石门穿过层位47个点,无0点,可采41个点。钻孔可采率为87%,变异系数为128%,9孔见有夹矸12层占19%夹矸厚0.150.24m,一般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矿井第一水平开采实际揭露,8煤层发育较好,大部分在可采厚度之上,偶尔出现不可采带,但煤层厚度变化大,有时呈大煤包产

8、出,局部出现分叉现象。煤层中常有黄铁矿、菱铁矿结核,直径最大达10cm。部分钻孔及1285工作面揭露,在8煤层顶部距8煤层14m,有一可采煤层,局部煤层厚度达23m。8煤层在井田43线以北赋存较好,绝大部分可采,43线以南稍差。该煤层厚度变化大,呈透镜状,煤包状产出。局部出现分叉现象。五、构造淝江井田位于白沙向斜东翼,从磨田至资家台走向近于东西,为白沙向斜北翼转折端,从资家台折向北东经靖江、举山、石界、麻冲至夏塘,走向北东2030。从夏塘至走向北东5060,过又突然折向近南北走向,经淝江至前进,到家湾。白沙向斜多受东西向挤压力作用,地层倾角总体为东翼陡、西翼缓。 淝江井田位于白沙向斜向东扭曲的

9、东翼扭曲端,井田南起39线与前进井田相毗邻,北止F2正断层与井田相连,井田构造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在44线以北为南北向,44线以南为北东南西向北东20深部。沿走向在北翼受F2逆断层所控制,沿倾向受F1逆断层所破坏,并在44线以北出现向背斜构造。浅部大面积受侏罗系地层所剥蚀,使F1、F2没有在地表受到全面揭露。同时在4245线,-4750线出现飞来峰构造,使得井田的构造显得复杂。(一) 褶曲井田褶曲不甚发育,地表反映明显的有淝江飞来峰中的向斜构造,高塘湖飞来峰的背斜构造。深部有F1受逆断层影响而成的褶皱构造,即淝江飞来峰中的向斜构造、高塘湖飞来峰中的背斜构造。二断层本区断层不多,主要有两条

10、,即对深部煤层产生破坏作用有F1逆断层,北边对煤层起边界控制作用的有F2断层,南边对7、8、9煤浅部起破坏作用的有F3断层,浅部有淝江飞来峰、高塘湖飞来峰构造,现分述如下:1、F1逆断层起始于前进井田,由南往北,自39钻探线进入淝江,贯穿总个淝江井田,由50钻探线出井田后继续向北延伸。该断层走向方位角N20E倾向东,断层倾角4050,落差80120m。该断层上盘岩层倾角较缓,一般3040,下盘岩层倾角较陡,多为70左右,局部近于直立。2、F2正断层位于井田北端,自夏塘井田开始,贯穿总个分公司,从煤矿火车站进入本井田,地表断层迹象明显。该断层走向为N60E,倾向北西,倾角4050,落差10020

11、0m。3、F3正断层位于43钻探线,地表有两个地质点控制,深部有4314钻孔控制。该断层走向南东至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080,落差2050m。第二章 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 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186采区淝江煤矿矿区北翼,南以第48勘探线为界,北以第50勘探线为界。深部标高为-150米水平为界,浅部标高0水平为界。东翼与168采区相邻。该采区走向长约1100m,倾向长约162m。可采标高0-150,平均面积约46000m2示意图如下:二、地表情况186采区位于马形山下,为南北走向西陡东缓。采区中部为一小山冲横冲里有一栋民房少量稻田。采区的开采对地表建筑,以及稻田无影响。三、邻区情况186采区南翼

12、东部为淝江矿井168采区,主采8煤层、探采7煤层现在正在布置与本采区所采煤层不属同一煤层,本采区主采5煤层和6煤层。四、采区钻孔情况采区共施工钻孔6个其中5孔见6煤层,4孔见5煤层。采区钻孔具体见煤情况钻孔号煤层厚度见煤标高钻孔质量备注565648111.97甲补勘50131.602.10甲乙48141.712.06甲乙48122.001.90乙501150121.832.00甲0第二节 采区地质情况一、煤层特征该采区共含两层煤,从上至下依次为5、6两层煤,其煤层全局发育均可采。现将5、6煤特征介绍如下:、5煤层顶板粉砂岩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状,水平缓波状层理,致密坚硬,平均厚8m。、5煤层黑色

13、,玻璃光泽半亮型块煤为主,带状结构。煤厚埋藏稳定,平均后1.8m。、5煤层底板 粉砂岩成灰黑色,具微波状层理。底见植物化石碎片,局部有少量砂质泥岩。、6煤层顶板石英砂岩深灰色中厚层状、近水平层理,含菱铁矿结核。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16.7m、6煤层黑色粉末状为主,金属光泽、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半亮型。煤厚1.8-2.2m,平均2.0m,煤层埋藏稳定.、6煤层底板粉砂岩深灰色薄层状水平至微波状层理,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层后59m。具体列表如下:煤层名称煤 层 厚 度倾角容重硬度煤层结构层 间 距稳定程度顶低板岩性最大最小平均夹矸结构最大最小平均顶板底板5煤2.01.61.822023o1.4

14、5粉煤为主无简单25.222.223.7稳定粉砂岩粉砂岩6煤2.21.82.022023o1.45粉煤为主无简单稳定石英砂岩粉砂岩二、采区煤层该采区钻孔揭露5,6两层煤均可采,据矿井开采证实5煤、6煤煤层埋藏稳定,5煤、6煤在采区全局发育。5煤、6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层。5煤、6煤层均为黑色金属光泽似金属光泽粉末状为主属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三、煤的工业性质具体列表如下:煤层名称水分灰分硫分固定碳发热量牌号用途备注5煤0.51无烟煤动力与民用煤勘探成果6煤0.28无烟煤动力与民用煤勘探成果四、采区构造整个采区位于高塘湖区域,南北走向倾向东西倾角22o23o煤层比较平缓。采区无大中断层发

15、育,煤层低板变化较平缓,有利于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五、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煤层顶板:5煤层直接顶为中厚层状细砂岩,较平整,易垮落老顶为细砂岩。6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局部有伪顶砂质泥岩裂隙较发育易垮落。、水文地质情况:采区地层均为一套细砂和粉砂岩属弱含水层但不具导水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防治工作面水害的工作会相对简单。、瓦斯:根据井田补勘报告和近几年来六煤层瓦斯鉴定资料,采区瓦斯等级属低瓦斯矿井。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2m3/t天、煤层自燃及煤层:据井5煤层淝江井6煤层的开采证实5煤、6煤层不自燃,煤尘无爆炸性危险。第二章 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 采区储量根据已确定的186采区围,利用块段

16、法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煤柱损失。计算储量示意图如下所示,分六个块段经行计算煤层名称序 号块 段 号块段面积m2煤层生产量t/ m2工业储量保安煤柱损失回 采 率%可采储量备 注5煤1236煤456第二节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是采区回采与掘进出煤量的总和,也是各辅助生产环节综合平衡的结果。因此,采区生产能力要根据采区自然条件与生产技术水平综合分析后确定。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一是类比法,就是根据生产矿井条件类似的采区的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确定设计采区的生产能力;二是按照采区的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既按采区可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及其单产来确定:如:A=A

17、0kko 万t/aA采区的生产能力;A0各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之和;万t/aK掘进出煤系数:长壁式为1.051.2ko工作面产量不均衡系数。其选取方法: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时取0.95,三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时取0.9。1、一个采煤工作面产量Ao=LVomCo 式中:L采煤工作面长度,m;m煤层厚度或采高,m;煤的体积密度,t/m3;Co采煤工作面采出率。薄煤层:97%; 中厚煤层:95%; 厚煤层:93%V0工作面推进度,m/a;V0= Nnl=33020.685%336N年工作日数; 一般按300330天n日循环数目; 个l循环进度; m正规循环率 70%-100%,一般不应低于80%,但在能达此

18、标准相当不错。因此,不宜选得过高。当下选择85%。 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规规定:炮采420-540 m,普采600900 m。依据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和其本身的生产实际条件,建议:炮采取360450 m 普采取600900 m,或参照实习矿井的实际情况确定。双翼采区同时生产工作面个数: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1-2个;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 2-3个;厚煤层集中布置分层同采时: 2-3个;厚煤层集中布置分层分采时: 2个;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时要尽量实现集中生产,生产系统健全完善与符合规程规定要求。各工作面产量之和要等于或大于采区设计能力,但不能超过10%。二 、采区服务年限采区服务年限按储量、生产

19、能力和年限三者关系式确定:T=Zk/A 年采区服务年限的具体参数可依据我国实际经验选取: 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的最后确定必须在完成第四、五章容后才能够确定既确定工作面长度、循环进度、年推进长度、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回采率。这里等到上述容确定后再使用其结果。第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第一节 采煤方法选择为了确定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必须首先确定采煤方法及有关参数。一、 对现有采煤方法的评述通过实习,对该矿现有采煤方法的参数、回采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简要的评价,味采煤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对这部分容在实习中完成。二、 设计采取采煤方法选择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年生产能力,并结合我国当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情况,分析正确制定煤层的采煤方法。为了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必须详细研究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质特征,并参考实习矿井或矿区实际使用经验。再洗基础上,可参照下列各点选择采煤方法:1、对缓斜、倾斜、三、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