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6447219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实现可持续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

2、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 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 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 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

3、发展观提出背景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的目 标。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进入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区间(2003年人 均GDP达到1090美元,2007年是2460美元),进入世界中等收入水平,这是 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阶段,以后如何发展,将决定我国的命运。之所以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这是根据世界经 济发展一般规律来说的。 因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在突破这一数字之后, 国 家发展趋势往往会分化为两类: 一类国家在跨过这个门槛之后就进入了高速发展 的阶

4、段,比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但另一类国家由于处理不好在这之后 产生的新变化,则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拉美等国家。那么,人均GDR超过1000美元对我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好的方面来说,根据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人均年收入达到 1000美元之 后,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住房、汽车、电子通信、高档 电器等消费热点日益形成, 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 人们对改善住 房条件的需求、旅游需求、医疗养老需求,以及文化生活的需求都会明显增强, 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但是,人均GDPS过1000美元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坎儿。首先,从拉美等国家

5、的情况看, 在这个点上, 有些先前的比较竞争优势降低 并逐渐丧失了。比如,原来的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都比较低,靠生产要素的低 廉吸引外资流入,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而人均 1000美元后, 这种优势逐渐消失, 因为劳动力成本有一种向下的刚性,即涨工资容易,降工资难,经济发展后,工 人的工资水平必然上升, 中国虽然有着近乎无限供的农村剩余劳力, 但是近两年 在南方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 无疑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土地,在中国 来说,根本就不宽裕。 假如没有积累起可以充分用于下一阶段竞争的自主知识产 权,这时候,投向于制造业的外国资本就会向其他劳动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转移, 比如说印度。 现在

6、,许多人为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而沾沾自喜, 但如果没有自主 知识产权,没有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的价格优势不久将会丧失。其次,随着消费需求升级,生活要求开始出现多样化,人们在文化教育、医 疗卫生、养老保健、 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和社会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 而 要满足这些需求,国家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否则,就会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 这也对财政税收等公共事业的制度安排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提出新的课题。 而教育 产业化,人口老龄化, 看病难等问题最近在我国也日益突出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当 中。由于这些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对社会稳定有极大危险的隐患。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 GDP达到1000美元

7、后,会由经济问题转 入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会大量地冒出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以及 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持续扩大。例如, 我国东西部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二倍, 城乡差距也超过了两部以上, 全国范围 来讲,衡量国民财富公平程度的经济学指标 ?;基尼系数,仅官方公布的数 据,就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 0.5(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 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 即人们常说的贫富悬殊。 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 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 0.2 以下表示绝对平均; 0.2-0.3 之间表示比较 平均; 0.3-0.4 之间表示较为合理; 0.4-0

8、.5 之间表示差距较大; 0.5 以上说明收 入差距悬殊。同时,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 “警戒线 ”,认 为0. 40. 6为差距偏大” 0. 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也就是说,社会将埋 下不稳定的 “炸弹”,对社会和谐构成威胁。而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基尼 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 .)不幸的是,根据其它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目前实 际情况所显示出来的趋势,它还会增大。而随着收入的提高,差距的拉大,社会 各阶层将发生裂变, 出现相当比例的私营业主和中产阶层。 该阶层要求自主、 民 主和参政的意识强烈, 与社会困难群体的不满意识结合, 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世 界上许多国家在这个

9、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剧烈社会动荡就由此引发。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信仰的流失, 这个问题 应该说不是完全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 但是, 不容否认的是, 我国近几年高速度 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拜金主义等的流行,个人享受至上,国家,社 会利益全都被抛到一边在这个重要阶段,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认识和把握经 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 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2. 从改革的进程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

10、从初建阶段发展到完善 阶段,面临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比如, 今后要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主要是靠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以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其 它生产要素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 靠高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刚起步的阶段, 是可行的方略, 但是, 进入了一定发展阶 段就不行了。 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 只进行简单的劳动, 工人不可能创造更多的 价值,也就是说逐渐的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数增加来实现经济增 长,开始向依靠劳动力的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就要求加大对社会成员 的智

11、力投资和工人的技能培训,全面的提高国民的素质。还有,资源是有限的, 人的生存是要依赖环境的, 如果不依靠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求发展, 资源和环境破 坏殆尽,国家经济也就崩溃了。 提高科技水平, 发展核心技术,依靠的也是教育。 这也涉及到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比如,解决好社会公平、稳定问题,才能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中 国的社会不公问题, 已经到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程度, 这里主要是指的是收入差距 过大的问题,比如东西差距, 城乡差距,城市里高收入者同低收入都之间的差距, 农民的孩子上学难, 城市中低收入者看病难, 工薪阶层住房难等问题, 已经积累 到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地步, 这已经不光是经济上的贫困

12、, 事实是, 已经形成了机 会上的贫困,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不单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更重要的是,它 将限制国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这一部分所谓的“弱势群体”,人数实 在是太多了, 一旦他们不再甘心作为“弱势群体”, 那对于整个国家来讲, 绝对 是一场灾难。 所幸,国家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比如近几年来的逐步取消农业 税收,就是在为减小工农差距而努力。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还远远不 够。最后,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不论是对于外国投资者还是对于国内的私人投 资者,都是信心的来源之一, 这是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 也是政府存在的理 由。3. 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

13、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 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 导 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出口产品对资源的过度 依赖问题,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情况比较严重, 致使近几年中国接连出现油荒、电荒、煤荒,凸现经济发展资源“瓶颈 ”问题,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中国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就是在资源、 能源短缺的同时, 资源的浪费 又非常突出。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约

14、 有200300万吨废钢铁、10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等未被合理回收。在对外贸 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 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 不但带来中国能源紧 张,还面临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尖锐矛盾的严峻挑战。(二)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 力。但是,受经济利益所驱使,加之中国环保政策的不完善及科学技术的落后, 很多企业盲目加快开发出口产品, 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高耗能产品不 但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紧缺矛盾,而且大多数高耗能产品还是严重污染环境的产 品。有 1/3 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 7 大河流中有一半

15、的水资源是完 全没用的,有 1/4 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3 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 染的空气,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每年中国 gdp 为此损失 8%-15%。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一些地方 gdp 成了衡量政府官员政绩的 唯一标准。 因此,许多地方盲目招商引资, 将一些跨国公司以投资形式转移到中 国的污染产业和废弃物引入中国。 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比较严格的污染治理标 准,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标准相对较低, 为废物的大量引入提供了可能。 跨国界污染产业的转移更对中国环境构成长期威 胁。(三)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凸显贸易环境的恶化中国加入 w

16、to 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困扰。 对中国对外 贸易造成严重影响的技术标准有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陶瓷产品含铅量、 皮革 pcp 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汽油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汽车 排放标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等等, 名目繁多, 防不胜防。据商务部抽样调查,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 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逐年递增。 2000 年,66%的中国出口企业、 25%的出口产 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的损失达到 110 亿美元; 2002 年,受影响 的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上升到 71%、39%,造成的损失超过了 17

17、0 亿美元。技术 性贸易措施已经取代反倾销, 成为中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这些标准 的实施,一方面体现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自身利益和环境的高度重视, 但另一方 面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构成了严峻的贸易环境。严峻的形势表明, 今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来开展对外贸易。 在循环 经济时代, 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外贸结构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 遵循环境经济理 论,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再利用率, 优化外贸结构, 提升中国在国际分 工中的地位, 切实推动中国外贸由以量取胜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型, 才能实现对 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4. 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

18、益、高排放低 循环等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5、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 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 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 的。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 20 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 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保证。这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19、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实现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 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 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 需要按照客观规律 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 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 史性课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

20、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 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一定要把思 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 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 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关系一则报道的启示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0月23日发表了记者戴维韦塞尔发自上海 的报道,标题是中国对教育投入太少,可能忽视了人才培养,其中的一些 观点,讲得非常深刻。报道指出 :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1998 年 1 999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2.2%,

21、而对有形资产的 投入大约是它的 15 倍。土尔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印度为3.2%,菲律宾为 4.2%,而美国是 5%。报道认为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尽管 20世纪技术的发展令人赞叹不已,但美国繁荣的秘密在于教育。中国最近取得 的经济成就令人瞩目。但只有把资源从公共工程和摩天大楼向学校转移,这种 成功才能保持下去。投资教育也许不像盖办公楼那样见效明显迅速,但它的收 益更加持久。 教育可以帮助那些落后者及其子女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工资收入。这篇报道 ,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第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不是自然就可以协调的,如果社会的发展 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制约经济的

22、持续发展;第二,国家的持续繁荣有赖于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特别是贫穷人口的技 术培训及其子女的教育;第三, 只有缩小孩子们受教育的差距, 才能缩小孩子们今后收入上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不仅仅是个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传授问题,也有今后国家 长治久安的政治意义;第四,要用国家的力量,以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建立一种长久的机制,把 受教育的权利还给所有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的竞争,都能够有 尊严地生活和学习,而不是说得多、行动得少;第五,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可以做的是: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歧视 学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多给学生以良好的 期待和鼓励,多给学生发展自

23、我的机会,要让你的学生以坦诚、积极、开放、 自信、乐观而又坚毅的人格,坦然地面向未来。一项研究的启示 去年,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对百名诺贝尔奖得 主的教育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 魏所康对 100 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年龄、 家庭出身、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多种因素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一一 分析下来发现,创新能力成长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因素 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决定性的。 60%的获奖者认为, 决定性因素是“兴趣和好奇 心”;20%的人认为,决定性因素是“问题意识”,主要指分析能力强、大胆怀 疑现有结论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等;另有20

24、%的人认为,毅力是决定因素。既然创新精神是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那怎样把这一 结果贯彻到对学生的培养中去呢?一句话,就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自 由发展”的关系。我国人才培养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优,语 数外理化五项全能。这样一来基础知识扎实了,但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 精神的成长。因此他建议: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弹性,有弹性才有自由;给 学生选择,有选择才有特长;给学生兴趣,有兴趣才有创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思考、探究的主人魏所康先生的研究结论与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观点相映成趣。吕型伟 先生曾指出:在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很多人提出应该向

25、美国学 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讲:基础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又要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教 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 面的发展。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 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 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 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一,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

26、人均受教育年 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率、 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程度。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教育在构建和谐社 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教育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 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形成普遍的国家认同和 社会认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方面,更 为重要的是表现在通过对人的培养、陶冶等教育活动的天然职能,促使人意识 的觉醒和精神的提升。 教育的优先发展关涉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第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 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

27、(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 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75%的水平。 2003 年,我们消耗了全世界钢铁的 26%、石油的 30%、水泥的 60%,才创造了全 世界GDP勺4%当今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 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每万美元GDP消耗能源吨油当量,美国 为 2.33,德国为 1.46,日本为 1.31,中国则高达 7.24。 这与我们教育发展 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落后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

28、解决的问题。第三,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 的解决。三、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000 年如期实现“两 基”目标,高等教育超常规迅猛发展;教育为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 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 大发展、大改革,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成绩背后 存在着一些隐患。 ”2 与科学发展观相比较, 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还 很突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迹象。具体来说,中国教育的非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考为本”在很

29、大程度上使教育丧失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的本性,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难以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现在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目中无人、不把人当人,已经成为现代考 试制度的重要特点。考试的选拔功能,使中国的教育不断增加难度,学习的内 容越来越艰深,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许多农村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认为学 习内容对于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用处,许多城市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也认为自 己孩子学习的东西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场。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为了好的 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学校的高低贵贱也是在考试分数面前排队。2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指标远远大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也制约了经 济社会的

30、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 看,一是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 2003 年,上海 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 3715 元,为贵州 418 元的 8.89 倍。 2004 年,全国大 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拨款最高与最低的省相差 810 倍,东部发达省市小学生 均预算内拨款达到 6680 元,而西部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最低的省份仅为1950元,还达不到发达省市小学生的 1/3 ;即使在同一地区,重点校和薄弱学 校之间,生均经费也可以相差 35 倍。袁振国课题组的调查表明:东、西部生 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一项的差距,

31、小学教育从 1996年的 3.5 倍扩大到 2002 年 的 3.85 倍,普通初中教育从 1996 年的 3 倍扩大到 2002 年的 3.39 倍,高中教 育从 1996 年的 2.8 倍扩大到 2002 年的 2.92 倍。由于投入不足,中、西部教育 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 面都落后于东部。 2004 年,全国未实现“两基”的县是 284个,其中有 246 个 县在西部;西部地区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比东部地区要底911个百分点。二是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从城乡对比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 约 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

32、务教育的只有 35%左右,相当于 60%当中 的 1/3 ,而农村人口却远远大于城市。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有 的城市学校,宽带插口装到了每张课桌,有的农村学校,孩子还得沙地当纸树 枝为笔;有的城市学校,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不止一个,有的农村学校,连 一个可供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学校,投资动辄数亿元,有的农村 学校,连粉笔也得一根根地数着用;有的城市学校,搁到欧美也堪称一流;有 的农村学校,拿到非洲,恐怕也算差。 城乡学校照片 三是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 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 育资源,相对来说,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尤其是农村的 女童、城市

33、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在教育上处 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首先说高等教育。 2005 年,我国高校入学率达到 21%(现在更高),学费 从 1998年的 1000元左右跳升到 5000元。由此造成了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高等学校学费按平均水平算在 5000 元左右,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等,每年每 生基本超出 1 万元。而且很多高校的实际收费远远高出这个标准,国家规定大 学收费不能超过学生培养成本的 25%,但由于国家对“生均培养成本”到底是多 少,没有一个明确概念,因此各校在收费上远远都超过了学生实际培养成本的 25%,尤其是水平不高收取低分考生的学校,最高达到了 80

34、%。而 2004 年,全国 农村人均收入为 2936 元,西部省份在 2000元以下,按这样的收入,供一个大 学生,全家一年只能不吃不喝;对于城镇人均收入 1000 元左右的家庭来说,根 本就供不了一个大学生。 2004 年有一项调查,有 33%的调查对象表示供养一个 大学生很困难,有 37%的人表示勉强供得起,只有 30%的家庭认为没有困难。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读高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造成了部分人享受不到应 有的教育或享受不到优质教育或放弃享受相应教育的权利的现象。由此可见, 不同群体在受教育的权利上是不平等的。从教育的内部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的内部机构不合理, 发展不平

35、衡。首先说 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发 展不够协调,各类教育间比例不合理。比如截止 2001 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 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 56274所,在校生 923余万人,教师达 42 万,但相对于全 国教育总规模来讲,所占比例还很小,如民办小学 4846 所,只占全国小学总数 的 1%;民办中学 4571 所,占全国中学总数的 5.7%;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 民办高校只有 89 所.而且,真正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进入教育领域,假民办已经成为民间教育资 本进入的一个重要障碍。此外,我国高等教育都力求向学术一条线上靠,研究 型、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型、教学型大学以及培训型学院

36、之间也缺乏合理层次结 构。同时,我国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正规学历 教育轻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情况比较突出。其次说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总量不足且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衡、普高 和职高比例不合理、校际间差距大、贫困家庭上学难。2005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 877 万人,而初中毕业生为 2123万人,这就意 味着有 1245约 58%的初中毕业生不能享受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总量不足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河南省为例,高中入学率低于全国 4.4 个百分点, 有 65%的初中生进不了普通高中学习。高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造成农村上高中难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城 市高中增加了

37、0.6%,县增加了 6.4%,而农村普通高中的数量却逐年减少。现在 全国城镇人口占 39.1%,农村人口占 60.9%,而农村中学却只占 49.6%。同时高 中学校之间的差距大造成择校问题严重,导致了“上普通高中难,上重点高中 贵”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难以满足人民强烈的需要,择校生应运 而生,收择校生越多的学校,资源越优质,择校生越少或没有的学校,与优质 学校差距越大,形成了弱势群体对优质学校望而却步。根据世界对 100 多个国 家的调查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1000到 1400美元之间的发展国家,高中 入学率应在 60%-90%之间,而我们在 07 年人均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 3

38、100多美 元的中国,高中入学率还在 50%左右。二是在教育目标上发展不平衡,重成才轻成人。 即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 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而 忽视如何做人 ;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品 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 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 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 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 在教育的途径上, 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 教学途径, 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之外. 在教育对象上, 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 “陪读生”,分数差的遭受歧视。 因此,如何使

39、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 有不同资质的学生,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 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 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三是文科与理科发展不平衡,重视理科轻视甚至歧视文科已经成为影响人 文精神的发展的直接原因。 中学过早地文理分开,使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择理 科,选择文科往往是学不好理科的学生的无奈行为。因此,从高中开始,理科 学生基本上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直接影响到他们 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文科学生也从此告别自然科学,不再学习物理、化学、 生物,他们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当然也会有非常直接

40、的影响。这对 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对上述问题,党和政府都有清醒的认识,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 新的政策,不断加大投入。比如对享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对农村住宿生的补贴等等,虽然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但随着国力的增强,会不断扩大范围,逐步惠及到所有的百姓。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的历史使命(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 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科学发展 观这一科学体系中, 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是其重要目的,协调发展是其基 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人为本和五个

41、统筹的要求,为 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关键和核心是按照 教育规律发展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有学者认为,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不断强化素质教育,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 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要在坚持 “以人为本 ”的大原则下, 深化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体制改革和 制度创新。 另有学者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 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立全面、协调的教育发展观。 有学者指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教育

42、 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 特别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中规模、 质量、 结构和效益的关系, 实现规模、 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当前,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四个重要的关系: 一是教育的改 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教育的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三是城市教育与农村教 育发展的关系;四是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 教育在促进经济、 社会、 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其 自身也要实行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域。 有学者指出, 应坚持实 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坚持全面推进教 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43、。(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 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理念和原则, 需要通过政策、 制度和资源配置得以落 实,政府无疑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 决策和管理正是发展观 的反映。因此, 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政府将起关键性的作用。 “政策原因是 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 ”这是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 题组在结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 发展观的偏差通常与政绩观的扭曲相关联, 转变 政府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转变政绩观。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建立公共行政和公 共财政制度, 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用 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

44、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防范市场失灵,保证教育公平,是政府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首先,中央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规定的“到 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比例达到4%。 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 GDP3.32% 2003年是3.28%, 2004年是 3.26%, 2005年是 2.81%,在世界上排到 130 名,呈连年下降的趋势。 06、07、 08 年还没找到数据。目前,我国人均教育经费约 80美元,发达国家是 1000美 元到 3000 美元。我国教育人口占世界的 22%,而财政教育经费只占世

45、界的 3%左 右。其次,地方政府要按照教育法第 55 条的规定,教育投入要达到“三个 增长”,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 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 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再次,政府在资源 配置上,应当首先保证学校教育资源投入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 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以保证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 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促进学校均衡发 展,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当地 人民政

46、府应当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由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来决定的。(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政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教育政策选择的根本依据。 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这为教育政策选择奠定了价值基础。 有学者认为, 科学的教 育政策作为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支柱,其本质是通过教育资源、权利、责任 的合理调配,促使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 目的。如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有效的教育资源, 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遵循平等的 原则、对等的原则和补差的原则

47、。 改变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 大学的局面, 在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 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 基 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基础教育内部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等等, 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不应该有轻有重。 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以后, 教师问题成 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新瓶颈。在西部地区存在 40 万左右的代课教师,这个问题仍 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不足、 质量低下, 这些都是非常 突出的问题。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首先需要取消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性的政策, 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其次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及收费制度必须予以明确的规 定,避免民办教育的盈利性本

48、质对教育的机会公平可能产生的损害以及利益驱动 下可能造成的新的资源浪费。 在教育行政机构自身建设, 发挥校长、 教师作用等 方面的政策都要有所创新。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教师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总目标, 形成正 确的学生观,评价观,课程观,教学资源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德育与 教学关系,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这个问题下午要讲到, 这里就不讲了。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方法(1)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知识体系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听过余世维先生的一个讲座,他在中学的时候,有一道历史考

49、试题,题是 这样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哪一年西征?在中亚细亚建立了哪四大 汗国?最远打到哪里? 后来余世维先生到了美国,参加美国世界史考试,才知 道美国也有这方面的题目, 美国的考试题是: 蒙古人当初如果没有西征, 欧洲会 发生什么变化?是从政治、 经济、社会方面分析。 这样的题目不会有相同的答案, 甚至连老师也没有答案,因为这样的题目是没答案的。因为蒙古人已经西征了, 要是没有呢?有的学生分析了, 情况可能是这个样子: 蒙古人当初如果没有西征, 在西伯利亚草原上的跳蚤就不会被蒙古人带到欧洲, 如果跳蚤没有到欧洲, 就不 会咬到欧洲人,就不会得了一个可怕的黑死病, 20 世纪的时候才

50、知道那个病叫 鼠疫,欧洲人如果没得鼠疫,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因为死的人太多了,几百万 地死,神父和修女如果不会死亡, 他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欧洲人不怀 疑上帝的存在, 就不会有弗洛伦撒的文艺复兴, 没有文艺复兴, 就不会有地中海 的二次昌盛,西班牙舰队可能就不会成行(2)改变科研工作策略,变科研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内涵手段科 学发展观对于教育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者们认为, 在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 发展中,教育科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内在动 力因素很重要。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促进 教育科研不断发展和更加繁荣。 树

51、立科学发展观, 要落实在尊重教育科研工作者 的劳动和创造上, 落实在遵循教育科研规律上。 应把教育的问题放到社会发展这 个大背景中来研究,用多元化的方法,多学科的视角思考教育问题。教育研究要 大力倡导科学精神,重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3)改变师资队伍培养方法,重视学校自身文化的熏陶,鼓励教师个性的 张扬,尊重教师专业自由;(4)改变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统筹利用社区资源,让家长配合学校 教育(5)改变教师评价方法,激励引导教师专业发展(6)改变教师人事聘用制度,建立竞争上岗机制,优劳优酬人事制度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学校发展规划1. 不浮躁,不空喊口号,用科学的政绩观指导改革工作,聚焦内涵发展,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改革。2.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事求是,对每一位学生未来负责,对每一个家庭 负责,对社会对政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