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6418468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练习题集考试必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语(泰伯篇)阅读练习班级 座号 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

2、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答:_(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答:_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D、孔子“天

3、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的评价。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论语(子罕篇)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二、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

4、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

5、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9.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成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B、这是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坚持周礼不是不能变,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D、孔子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

6、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9.12)(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无人能及。B、颜渊在对孔子推崇之时还谈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C、孔子在病情减轻时责备子路干弄虚作假的事。D、孔子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被

7、谁欺骗了呢?我被天欺骗了吗?”(2)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即派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负责料理后事)同意了吗?为什么?论语(乡党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10.5)“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寝不尸,居不客。”(10.7)(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出使别国言行举止,不亢不卑,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

8、孔子十分推崇“礼”。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重在意诚。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10.25)【注释】齐衰(z cu):指丧服,此指穿丧服,作动词。亵:熟悉,常见。凶服:死人的衣服。式:通“轼”,车前扶手用的横木,此作动词,指身子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尊敬或同情。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

9、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食,不多食。(10.8)(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的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反映出他的教育思想。(2)孔子

10、还说:“席不正,不坐。”选段中,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4分)(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1分)答:_(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3分)答:_四、阅读材料和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

11、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1)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论语(先进篇)阅读题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

12、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3)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读本,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11.8)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1)(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

13、的一项是( )A、颜渊死了,孔子悲痛至极。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B、别人以为孔子哭得太悲伤了,但孔子却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这句话看出孔子对颜渊的重视,把他看成自己学说的继承者。C、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也同意这样做,与学生们一起隆重地安葬了他。D、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2)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同意了吗?为什么?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14、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可徒行也。”(1)下面各项对选段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B孔子认为颜渊的葬礼不能超过自己的儿子。C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夫,不能没有车。D孔子并不是因为节俭而舍不得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中孔子对待颜渊的葬礼持什么态度。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第十一)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

15、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B.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C.本段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D.孔子认为做学问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下面选段孔子说的这句话,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第六)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

16、然后回答问题。(4分)24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1)孔子这样评价子路的理由是什么?(1分)(2)请就第章容,谈谈你对孔子认识。(3分)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1分)(2)你是否赞同

17、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分)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孔子认为师的不足是“” 商的不足是“”,两者都未能做到“”。(2)、孔子是如何评价师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九、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在本

18、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注释】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人:好勇过人。(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9、 )A、这段话间接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B、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C、本段对话生动得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D、孔子认为做学问要谦虚敬慎,不能骄傲自满。(2)结合上面的选段,练习下面选段孔子说的这句话,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十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第二十四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第二十三章)(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对君主的缺点错误要忠言相劝,谏而

20、不听,就不必再劝,可以辞职不干。B.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限度的,对朋友如果他不听劝告就算了,没有必要发展到对抗性矛盾,使以后的事情更不好办。C.“不可则止”也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D.孔子认为为官.交友关键是要坚持正道,不能跟着国君.朋友一起做坏事,否则,便是自取其辱。(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怎么理解论语?泰伯中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句话的?论语子罕篇乡党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93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注释】 (1)麻冕:麻

21、布制成的礼帽。(2)纯:丝绸,黑色的丝。(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帖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D孔子主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

22、面选段,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96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注释】(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2)纵:让,使,不加限量。(3)鄙事:卑贱的事情。(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不必多艺,也就是说多艺者就不是君子。B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

23、。C孔子认为君子是可以多艺的,但君子要注重的不仅仅是多艺,更要重视的是道德修养。D孔子认为自己多艺,是因为自己少年贫贱,要谋生,因此多掌握一些技艺。(2)分析上面选段和下面选段共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释】(1)圃:音p,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ng,背婴孩的背篓。 三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2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

25、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3分)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食,不多食。(10.8)(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的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

26、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反映出他的教育思想。(2)孔子还说:“席不正,不坐。”选段中,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4分)(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1分)答:_(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3分)答:_论语子罕篇乡党篇一、(1)A(“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有误。孔子对今人不依礼面见君主的做法显然不满。)(2)孔子认为,

27、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尊礼守礼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要从心和情感上体悟礼的根本。二、(1)A(并不是说多艺者就不是君子。)(2)共同反映了孔子强调君子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礼、义、信等道德修养方面,而不是注重于学习种田等技艺。 三、(1)B.应该是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2)共同话题是谈论教与学的方法。(1分)孔子侧重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用“启发式”,循循善诱;孟子侧重于学生的角度,强调要自悟自得,自求深造。(2分)(意思对即可) 四、(1)A(“不厌”是不排斥的意思,不是说吃的必须要精细。如果没有条件也就算了,有条件就越精细越好。)(2)庖者在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这是失礼的行为,所以孔子不吃这样割出来的肉。“割不正,不食”,这是孔子对庖子失礼行为的不言之教,同时也给弟子们树立了榜样。孔子一定要正席才坐的行为,也表明他对“礼”的严格遵循。五、(1)口语记录,文字简洁浅易;运用描写,形象生动。指出一点即可。(2)仁爱同情;尊重生命。(要有分析过程,谈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