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

上传人:xx****m 文档编号:86398300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的天空计划使用者手册理念与运作(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长的天空计划 (小学)使用者手册一理念与运作目录前言鸣(一) 计划背景与目的计划背景推行目的(二) 计划理念抗逆理念(三) 计划容识别机制综合课程(四) 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行政与组织个人成长教育辅助服务支持服务(五) 附件(六)参考数据37 / 38成长的天空计划 (小学)前言教育局经三年(2001/02 2003/04)的试验,发展出一套全面的个人成长辅助计划,目的在提升小学生的抗逆力 (Resilience),以面对社会急剧的变迁,以与成长中的挑战。此项试验计划得到中文大学、突破机构、小童群益会,18间先导小学的校长、学生辅导主任/教师、教师、家长与学生的鼎力协助与积极投入,成功发展

2、了一套评估工具与综合课程,包括发展课程和辅助课程,以便在2004/05学年正式向全港小学推介。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教材资源套包括三本手册与两只光盘。手册一介绍整个计划的理念、容与运作;手册二介绍发展课程的容、特色、推行策略、课堂技巧以与教学设计指引;手册三介绍辅助课程的容、特色、推行策略以与程序指引。光盘一以简报与录像片段形式介绍整项计划的容,并包括教授发展课程的示片段;而光盘二则详列发展课程的教材。本局希望这个教材资源套,能提供具体与详细的数据,协助小学在校有效地推行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鸣(排名不分先后)先导学校佛教式宏学校粉岭官立小学 (下午校)凤溪廖润琛纪念学校 (上午校)五旬节于

3、良发小学圣公会荣真小学东华三院港九电器商联会小学(上午校)上水公立学校 (下午校)中华基督教会基正小学 (上午校)道教联合会吴礼和纪念学校 (上午校)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下午校)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学天主教圣母圣心小学 (上午校)神托会培贤小学 (上午校)大埔崇德黄建常纪念学校 (下午校)大埔官立小学大埔循道卫理小学仁济医院蔡衍涛小学孔教学院三乐周沕桅学校协助学生数据表格研究的学校天主教总堂区学校潮商学校圣嘉禄学校 (上午校)圣公会圣彼得小学 (上午校)嘉诺撒学校 (上午校)柴湾信爱学校 (上午校)筲箕湾官立小学 (上午校)太古小学 (上午校)北角官立小学 (下午校)北角卫理小校 (上午校

4、)北角卫理小校 (下午校)鸣国民学校 (下午校)圣公会伟伦小学国民学校 (上午校)嘉诺撒培德小学 (下午校)圣公会置富始南小学保良局凝文小学黄埔宣道小学亮洪校友会黄埔学校圣公会基显小学 (下午校)圣公会圣约翰小学柏德学校(下午校)佛教慈敬学校西贡中心少钦纪念学校岭南同学会小学 (上午校)圣公会圣纪文小学 (上午校)白田天主教上午小学彩云圣若瑟小学 (上午校) 溥仁小学(下午校)中华基督教会基华小学 (下午校) 圣公会基心小学中华基督教会基全小学 (下午校) 志洁学校同乡会方树泉学校下午校青衣公立学校联谊总会胡少渠纪念小学 (上午校)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任安夫人学校 (下午校) 道教青松小学

5、(上午校)柏立基教育学院校友会何寿基学校(上午校) 柏立基教育学院校友会何寿基学校 (下午校)天佑小学(上午校)柴湾角天主教小学(下午校)荃湾官立小学光明学校 (下午校) 鸣元朗官立小学 (下午校) 元朗商会学校(上午校)元朗商会学校(下午校)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小学(下午校)上水公立学校 (上午校)石湖墟公立学校 (上午校)培基小学圣公会阮梦芹小学 (上午校)大埔崇德黄建常纪念学校 (上午校)神托会培贤小学 (下午校)协助综合课程试教的学校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海怡宝血小学神托会培贤小学 (下午校)柴湾信爱学校 (上午校)南区官立小学围循道卫理小学孔教学院大成小学天主教圣母圣心小学 (下午校

6、)上水公立学校 (上午校)佛教正觉莲社学校 (上午校)仁济医院耀星小学香岛道官立小学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下午校)其它机构突破机构、影音部与设计组作曲家与作词家协会 (C.A.S.H.)录音制品播放(东南亚)计划背景与目的(一) 计划背景与目的计划背景中学的经验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可以说是中学成长的天空的延续和进一步的发展。在1994至1996年期间,社会福利署资助突破机构与中文大学在的中学进行了一项为期六年(1994年至2000年)有关青少年健康的研究计划。研究小组成功制订出学生数据表格(Hong Kong Student Information Form) 的评估工具去识别青少年的发展

7、需要,与发展出一套全面的成长辅导训练计划,增强青少年抵抗逆境的能力,以面对日后成长的挑战。小学的先导计划为进一步实践早期甄别,与早介入的策略,强调预防与正面成长的重要,教育局将这计划推展至小学,并委托突破机构和中文大学,在2001至2004年间,于大埔与北区18间小学推行了一项为期3年的先导计划,整个计划分为研究和综合课程两部份。研究部份由中文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中心负责,目的在发展一套小学适用的评估工具与评估它的成效。研究包括横向与纵向效度验证,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分别由学生与其老师填写,收集大量数据加以分析。学生数据表格的横向效度验证共邀得54间学校共2 697名小四学生参加。而为

8、期三年的纵向效度验证则有18间先导学校共2 620名小四学生参加。综合课程部份由突破机构与小童群益会共同设计,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小学的发展课程和辅助课程,藉以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发展课程属一种发展性的辅导课程,透过课堂活动模式推行,对象是全体小四至小六学生。辅助课程则是一种属预防性的小组辅导活动,对象是由学生数据表格识别出来的四年级学生,小组活动由四年级开始,然后按年推展至五、六年级。计划背景与目的配合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标,除了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水平外,还着重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基础。学校致力全人发展,应提供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有多元

9、化、全面而具个性发展的机会,并协助学生能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调适,建立充份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课程设计,便是依据教育改革的目标,透过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如情绪管理、社交、解决问题和订定目标,增强师生、家校、朋辈的正面连系,灌输正确的价值观、鼓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抗逆力,以面对社会的变迁和成长的挑战。推行目的: 利用学生数据表格识别出有较大成长需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与早介入,强化学生面对逆境的能力。 为小四至小六学生提供发展课程和辅助课程,协助学生掌握面对逆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激励他们积极面对成长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计划理念(二) 计划理念抗逆理念成

10、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理念,是源于中学成长的天空的抗逆理念加以深化和扩充。计划参考Benard (1998) 有关抗逆力的研究中提到青少年成长的模式,总结成为本计划的理念架构,包括抗逆力的三大元素与工作理念的整合。抗逆力的三大元素:效能感 (Sense of Competence)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ness)乐观感 (Sense of Optimism)以下简称为CBO的概念。C 效能感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与目标订定等。人际技巧是指适应不同文化的灵活性、同理心、幽默感与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懂得运用资源与寻求帮助的能力。情绪管理是指能察觉自己的情

11、绪并正面表达出来。目标订定是指了解自己的目标,并具备订定计划的能力,从而达至自己的目标。B 归属感人若在被照顾与被支持的关系里,对这段关系存有期望并积极参与其中,归属感自然而生。青少年应该最少有一名关心或照顾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导他们积极态度,理解、支持与帮助他们。在家庭以外,教师是最有影响力的人所以,师生关系不只建基在教学上,教师的典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自信人格。O 乐观感相信未来是光明和充满盼望的。Martin Seligman (1995)在Optimistic Child 一书中强调乐观感是可以培养的,主要是取决我们怎样看待当前的逆境。我们若将当前的逆境看为暂时的、个别的和外在的,就能较乐

12、观与正面地面对逆境。计划理念抗逆力的工作理念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理念架构建基于发掘抗逆力的外在资源与在资源,以装备学生更能面对与克服成长的挑战外在资源在资源装备学生更能面对与克服成长的挑战支持与机会正面的发展成果正面因素 正面的连系关系 坚定清晰的规 生活知识与社交技巧 关怀支持的气氛 合理而高的期望 有意义的参与机会抗逆力的素质 效能感C 归属感B 乐观感O图表1 - 抗逆力的工作理念有关抗逆力理念的参考数据,请参阅附件1。计划理念抗逆文化的营造建立正面的连系关系设立坚定清晰的规范教授生活与社交技能鼓吹关怀支持的气氛传达合理而高的期望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要成功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学校必须营造

13、一种抗逆文化。美国学者 Henderson & Milstein 1996发展出的抗逆轮(Resilience Wheel) (图表2),学校可用作提升抗逆文化的蓝图。图表2 抗逆轮抗逆文化的核心元素包括下列六点: 建立正面的连系关系 设立坚定清晰的规 教授生活与社交技能 鼓吹关怀支持的气氛 传达合理而高的期望 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我们相信上述抗逆元素若能渗透在整个校园中,将有助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在学校的推行。计划理念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是一个提升小学生的抗逆力的辅导计划,单就活动容和程序是颇为结构性和标准化的。这些结构性的活动程序,无论对学生如何有所裨益,亦只能维持短暂的果效,要发挥成

14、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长期果效,学校必须建构抗逆文化,营造一个具支持性的校园环境,则学生透过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得益才会得到延续和深化。计划容识别机制(三) 计划容识别机制学生数据表格Hong Kong Student Information Form (HKSIF)教育局委托了中文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中心发展一套在小学适用的学生数据表格,以便与早识别有较大成长需要的学生,从而提供适切的辅导。学生数据表格包括一套问卷,分别由学生与其老师填写,并透过自动分析系统,识别出一组学生,让学校进行辅导与跟进。表格容如下:学生数据表格学生表格(HKSIF-S)表格的第一页为基本的个人数据,第

15、二页开始共有45条题目,分作四个部份,分别为i) 家庭背景有关家庭、父母、兄弟姊妹,房屋与家庭收入的资料ii) 教育背景有关升学、缺课、学习困难与学业期望的数据iii) 健康情况简单的健康情况iv) 社交情况有关人际关系、信仰与寻求援助的资料学生数据表格老师表格(HKSIF-T)此表格是为记录个别学生的整体学校生活表现与成长过程而设计,共有44条题目,包括下列各方面的表现i) 学习的能力与校的行为ii) 人际关系iii) 过度活跃的倾向iv) 身心健康v) 英文科的表现vi) 中文科的表现vii) 与家人疏离的情况计划容识别机制学生数据表格推行程序家长同意 由于小四学生未满十八岁,在要求学生填

16、写表格前,须得家长同意。家长同意书的样本可参考附件1。 在同意书中应清楚说明学生数据表格所收集的一切个人资料,主要为识别学生的发展需要之用,所有数据会处理。填写方法教育局将提供一只光盘与技术培训给各参考此计划的学校,光盘有识别的程序与所需的问卷,学校可选用以下其中一个填写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在网上填写学校需要把光盘的程序安装在学校的互联总机计算机系统,学生在老师或辅导老师的协助下,于校使用计算机填写学生数据表格,并使用光盘的识别程序统计出分析结果。 使用问卷填写学校需要把光盘的问卷打印出来,学生在老师或辅导老师的协助下,于校填写学生数据表格,学校需自行把填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使用光盘的识别程序

17、统计出分析结果。计划容识别机制需要填写的表格学生表格(HKSIF-S) 小四学生需在新学年开始时,在教师的协助下,于校使用计算机或问卷填写此表格。 在学生填写表格前,教师可向学生读出有关填写表格的简介和指引。简介与填写指引模板可参考附件2 表格的第一页应预先印有学生的个人资料,学生需要核对此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 如有需要,教师可向学生逐一读出由第二页开始的问题,并加以解释。 填写整份问卷大约需时60分钟。教师表格 (HKSIF-T) 小四班主任大约于十一月初填写此表格,以便教师对各同学有足够的认识。 此表格亦可由一位熟悉该班同学的教师填写。 教师需要为每一位取得家长同意的学生填写一份表格。

18、 填写表格前,请核对印在每份表格上的学校名称、学校编号、班别、性别与学生(中、英文)。 填写表格时,教师可根据平日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回答问题。 请尽量回答所有问题。如果不肯定,请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填写一份表格大约需时5分钟。识别学生的方法与特质i) 学生与教师分别填写学生数据表格学生表格与学生数据表格教师表格后,表格将以计算机进行分析。简单来说,每位学生会有HKSIF-S与HKSIF-T两个分数,假如其中一个分数超出一个特定的分数时,则该位学生会被界定为参加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辅助课程的合适对象。ii) 这两份表格作为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识别工具,并非一种诊断的方法。只是被识别出来的学

19、生,有可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为。与此同时,一些已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亦有可能被识别出来。计划容综合课程 - 发展课程综合课程这套综合课程,包括了发展性与预防性的课题与活动,共分为两个畴:一个是以辅导课形式推行的发展课程,另一个是以小组形式推行的辅助课程。发展课程 (Universal Programme) (UP)发展课程是一个以抗逆理念为基础的辅导课程,设计以发展性、循序渐进为主。由小四、小五与小六年级,每级九课的教材,逐年深化学生对抗逆力的知识、技巧和态度。整个课程透过课堂形式,教授情绪管理、社交、问题解决与目标订定等生活技能,以提升学生的效能感、归属感与乐观感。设计理念与特

20、色发展课程强调参与的学生有在知识、经验与转化三个层面上有所增益。课程特色着重从经验中学习,以活动带出不同的主题与讯息,协助学生掌握抗逆力的基本知识。此外,亦希望学生能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经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课程特色: 经验为本 容聚焦 强处肯定 生命榜样计划容综合课程 - 发展课程课程容发展课程的课题大纲与各级课题分布表如下:单元主要容小四小五小六节数情绪管理适当地表达与处理情绪1. 情绪的来源2. 产生能量的情绪3. 消耗能量的情绪1. 宣泄情绪的重要性2. 宣泄情绪的方法1. 认识压力的来源2. 处理压力的方法7效能感社交能力沟通技巧1. 沟通模式与障碍2.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1. 建立

21、人际关系技巧(积极聆听)2. 与人合作技巧3. 与人相处技巧同理心(初阶)1. 自我表达与接纳他人技巧2. 朋友的种类7解决问题寻求协助1. 问题解决的步骤2. 问题解决的方法1. 资源运用2. 拣选合宜的问题解决方法1. 寻求帮助的技巧5订立目标订定目标的技巧1. 目标的重要性2. 目标的准则1. 实践目标-3乐观感乐观感正向归因思想-1. 乐观的思考模式1. 永久性思考VS暂时性思考2. 普遍性思考VS特殊性思考3. 个别性思考VS外在性思考4节数99总结总结篇1927图表3 -发展课程计划容综合课程 - 发展课程推行策略 教师的参与与专业交流由小四至小六班主任与教师负责教授发展课程,不但

22、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参与的教师可一起进行备课,观课或课后检讨,以便了解课程理念、容、特色与掌握教授该课程的技巧。 课程编排发展课程共有27节,其中小四至小六各有9节。学校应将发展课程与校本的个人成长课互相结合,加强学生抗逆力的培育。 时间表编排同一课题有两种活动设计单教节容需时30分钟;双教节容需时50分钟。学校可因应校本的需要选择以单教节或双教节进行发展课程。计划容综合课程 - 辅助课程辅助课程(Intensive Programme) (IP)设计理念与特色为了进一步实践与早甄别、预防和介入的辅导策略,学校可以利用学生数据表格作为评估工具,识别出有成长需要的小

23、学四年级学生,安排他们接受这个课程。此外,当学生升至五、六年级时,需接受强化活动,以巩固他们在抗逆力方面的发展。本课程以一系列的小组、历奇活动与亲子活动,建立学生的在资源与提升家庭和学校支持,以协助学生面对逆境的挑战。辅助课程有以下的特色:经验为本小组带动过程取向空间创造容聚焦强处肯定成长挑战生命榜样计划容综合课程 - 辅助课程课程容辅助课程的活动容列表如下:年级活动名称节数与时数目的对象负责人学生老师家长学生辅导主任/教师/人员其它工作者(程序支持)小四优质教师工作坊(2节)共7小时加强老师处理学生问题与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优质家长工作坊(4节)共8小时协助家长提升管教子女与与子女沟通的技巧。

24、迎新活动(1节)1小时简介有关活动容启动活动(1节)1小时举行活动开展仪式并与学生订定小组守则辅助小组(6节)共9小时透过小组历程以提升学生的抗逆力。挑战日营(2节)共7小时利用一些适合参加学生兴趣与富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对抗逆力有基本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与技巧)。再战营会2日1夜共约16小时利用一些适合参加学生兴趣与富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对抗逆力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与技巧)。爱心之旅(2节)共4小时安排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义务工作,为小区有需要帮助的群体或小区建设而作出贡献,从而加强他们对小区的归属感。黄昏亲子营(2节)共7小时促进亲子间的互相支持,增加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家长教师分享会(2节

25、)共2小时加强家长与老师间的互相支持与沟通,从而共创抗逆文化以扶助学生成长。结业礼(1节)1小时为全年的辅助课程作总结与颁发奖状以示鼓励小五强化活动户聚会6节包括个别面谈共24小时加强曾参加课程的学生对抗逆力的确认与实践。强化活动户外活动强化活动个别面谈小六强化活动户聚会6节包括个别面谈共24小时加强曾参加课程的学生对抗逆力的确认与实践。强化活动户外活动强化活动个别面谈图表4 -辅助课程计划容综合课程 - 辅助课程推行策略 参加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小学将获派发津贴。学校可利用这笔津贴,向有关机构购买服务,负责推行辅助课程。行政通告而负责带领辅助课程的工作员应由专业社工或具备小组辅导与历奇辅

26、导训练与经历的人员负责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数据表格去识别出有较大成长需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并邀请他们参加辅助课程,并在他们升上五、六年级时,为他们安排强化活动,延续与深化他们在抗逆力的发展。 校方须鼓励有关家长与四年级班主任,出席辅助课程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支持性的环境,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与完成各项活动。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政策与组织(四) 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应被视为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中一项重要的辅导活动。下列图表5列出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与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的关系,以供学校参考。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的畴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容政策与组织学校辅导政策的配合建构校园抗

27、逆文化评估需要与计划成效个人成长教育发展课程(UP)辅助服务辅助课程(IP)支持服务教师培训家长支持家校合作机会与小区的联系图表5 - 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与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的配合政策与组织学校辅导政策的配合 成立校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工作小组,负责策划与统筹相关的活动。组员包括学校校长、学生辅导主任/教师/人员、训辅组成员与/或课程主任。这个核心小组将负责策划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的一切活动,包括提升校园抗逆文化的全校性活动,以与安排教师教授发展课程,编排时间表、设计培训活动,选择外聘服务去推行辅助课程,以与完成年终报告。 建立校学生数据表格的运作机制,识别有较大成长需要的学生并向该等

28、学生提供辅助课程。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政策与组织 设立聘用与监察机制,以确保外聘的服务能有效地推行辅助课程。 设立学校自我评估机制,评估发展课程与辅助课程的成效。建构校园抗逆文化学校是培育学生抗逆力的重镇,学校可由Henderson 所提倡的抗逆轮的6个主题,设计校园抗逆文化活动。附件3详列了一些先导学校的活动例子以供参考。评估需要与计划成效学校可利用发展课程与辅助课程的过程评估表,评估学生对课题的了解与过程的满意程度。这些简要评估的结果,可用作跟进学生学习、课程改良和整体成效的参考。评估表容,请参阅发展课程和辅助课程的手册。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个人成长教育与辅助服务个人成长教育参加成长的

29、天空计划(小学)的学校可以将发展课程整合成为小四至小六学生的个人成长教育课程的一部份,以便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发展课程为小四至小六每级提供9节课的教材。学校可将这些教材融入其校本的个人成长教育课程。有关发展课程的课题教材,可参考本教材套的使用者手册二与光盘二。辅助服务辅助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经由学生数据表格识别出来有较大成长需要的小四学生,并以小组辅导形式,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学校宜协同有关的家长、教师与辅导人员共同辅助这些学生成长。如有需要,可以个案形式跟进,为他们订立个人的成长辅导计划。有关辅助课程的活动容,可参考本教材套的使用者手册三。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支持服务支持服务支持教师参加成长的

30、天空计划(小学)的学校必须派校辅导人员或有关教师接受由教育局安排的教师培训系列,与在校自行安排校本的优质教师工作坊。教师培训系列的基本信念 抗逆力的传递,不单是信息与知识的层次,更重要的就是经验与生命转化的层次。 参与的教师须先经验抗逆力对成长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和有效地推动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为有效的教导者与推动者。 参与的老师必须实践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所倡导的理念与信念。程序形式以工作坊、研讨会、小组分享、技巧示、协助教师掌握有关抗逆力的知识、技巧和态度。教师培训系列容 抗逆力、经验式学习法、历奇辅导的核心理念 历奇辅导活动与解说技巧 发展课程的特色与推行技巧 辅助课程的程序安排与理念

31、特色 推展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与抗逆文化的策略 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工作者的素质与角色优质教师工作坊优质教师工作坊是辅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以校本教师培训形式举行。目的是让校教师认识抗逆力的理念、更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配合课程的推行。有关容与运作程序,可参考辅助课程使用者手册。配合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支持服务支持家长优质家长工作坊优质家长工作坊是辅助课程中的一部份,对象是参加辅助课程的学生的家长,目的是让这些家长也认识抗逆理念、提升他们与子女的沟通和相处的技巧,增强家庭的联系与归属感,以与配合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在校的推展。详细容与运作程序可参考辅助课程使用者手册三。提供家校合作机会辅

32、助课程中的两次家长教师分享会,提供机会让家长与教师讨论参加辅助课程的学生的进展,分享他们对学生的期望,从而能共同合作以协助学生成长。详细容与运作程序可参考辅助课程使用者手册三。与小区与机构的合作辅助课程中的两次爱心之旅,一方面是让学生为小区服务,另一方面是加强学校与学生与小区的联系,善用小区资源,共同辅助学生成长。详细容与运作程序可参考辅助课程使用者手册三。附件1家长同意书样本成长的天空计划 (小学)家长同意书各位家长:为辅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政府于2004/05年开始以自愿性质在小学推行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此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小四学生,目标是透过一套特别设计的问卷学生数据表格,识别学生的发展

33、需要,并因应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套全面的辅助课程,以增强他们抵抗逆境的能力。本校一向重视学生全人发展,因此亦响应参与此项计划,并将会安排贵子女填写问卷学生数据表格。透过问卷所收集的学生个人资料,只会用作识别学生的发展需要,所有数据将会处理。现请你填妥下面的家长同意书,请贵子女于上课时交回班主任。()小学校长二零零年月日成长的天空计划 (小学)本人 * 同意 / 不同意子女(子女)(班别)参加填写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问卷学生数据表格。家长签署家长日期附件2HKSIF简介与填写指引成长的天空计划 (小学)学生数据表格 学生表格简介与填写指引本引言:学生数据表格 学生表格应在老师或辅导老师的协助下,

34、于学校由学生填写。以下是学生填写问卷前,由老师或辅导老师读出的简介与填写指引本。简介部份:各位同学,本校现正参加由教育局所举办的成长的天空计划(小学)。这计划提供是一连串有益身心的免费课外活动,而填写问卷的目的是要选出参加此活动的同学。这份问卷是由本计划研究小组制订,将根据同学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健康情况与社交生活四方面的答案作出分析,以选出参加活动的同学。这份问卷并不是一份考试卷,答案并没有对与错之分。请同学可以放心作答,填上真实的答案。所有数据将会处理。指引部份1. 学生数据表格问卷,共有四页。2. 请尽量回答所有问题。如果不明白题目的意思,请举手。3. 同学所填写的数据会处理,请大家放

35、心作答。4. 大家现在可以开始作答。附件3校园抗逆文化活动举隅校园抗逆文化活动1.建立正面连系的关系 IT信息屋 全校师、生、家长互通电邮,介绍自己兴趣、班里活动,增强师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定期致电学生与家长,保持联系 教师于小息当值,早、午休息时主动与学生倾谈,增进感情 义工服务队,增加学生与小区的连系2.设立坚定清晰的规 举行纪律大比拼活动,让学生更清晰明白学校纪律的要求 师生共同订立课室基本法,学生更自律 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如何运用手号图表,旨在更有效与快捷地控制课堂秩序和气氛,这些简单而清楚的讯息,令学生容易掌握与遵守,使全校师生能有清晰的规3.教授生活与社交技能 固定时间表教授成长课

36、,甚至邀请家长参与成长课的活动 举行太极班鼓励处变不惊与毋惧挑战的抗逆精神 校长、教师在早会分享个人生活与社交经验,应用个人生活事例,综合身教与言教,协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4.鼓吹关怀支持的气氛 伴我同行 朋辈互助发展计划与爱心大使活动,由高年级同学协助低小同学适应小学生活 小息点唱活动,利用校园电台互表关怀和支持 早会时为生病或遇困难的老师与同学祈祷,鼓励关怀别人 举办双月生日会与感月让学生学习关怀别人5.传达合理而高的期望 嘉许星奖励计划- 以墙报表扬成绩与品行有进步的同学 好学生选举每班每月由同学选出一名好学生,于校墙报上赞扬 鼓励成绩与行为有待改进的学生上台表演其它本领、发挥才华以与平

37、日赋予任务6.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比赛或做拉拉队,共同筹划运动会 全校清洁日 由同学提出清洁黑点与解决方法 建立墙让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建设一所理想的学校 由学生负责鱼池、植物廊等管理与保育工作,共同建设校园,加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参考数据参考书目与相关:抗逆力理念1.Brown, J. H. (2000).Resilience education. Corwin Press, INC2.Crabb, L. & Allender, D. B. (1996). Hope When Youre Hurting. America: Zondervan Publishing H

38、ouse.3.Crabb, L. (1997). Connecting. America: Word Publishing.4.Grotberg, E. H. (1995).A Guide to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Strengthening the Human Spirit. 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Project ( resilnet.uiuc.edu/library/grotb95b.html )5.Grotberg, E. H. (1999).Tapping Your Inner Strength: Ho

39、w to Find the Resilience to Deal with Anything. New Harbinger Pubns6.Grotberg, E. H. (1995).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 CivitanInternationalResearchCenter, UAB ( .circ.uab.edu/cpages/resbg1.htm )7.Henderson, N. & Milstein, M. M. (1996).Resiliency in Schools, Making it happen for s

40、tudents and educators. Corwin Press, Inc.8.Henderson, N. & Milstein, M. Resiliency in Schools (1996). Making It Happen for Students and Educators.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9.Henderson, N., Sarp-Light, N. & Benard, B. (eds).(2000). Mentoring for Resiliency, Mentoring for Resiliency: Setting Up

41、Programs to Move Youth from “Stressed to Success.”.San Diego,CA: *Resiliency In Action, Inc. 10.Henderson, N., Sarp-Light, N. & Benard, B. (eds).(1999). Resiliency In Action, Practical Ideas for Overcoming Risks and Building Strengths-in Youth,Families,and Communities, San Diego,CA: *Resiliency In A

42、ction, Inc.11.Krovetz, M. L. (1998).Fostering Resiliency: Expecting Students to use their mind and their hearts well.America: Corwin Press, Inc.12.Mann, G. (1992). When The Bad Times Are Over For Good. U.S.A.: Mc Cracken Press13.McMinn, M. R. (1996).Making the Best of Stress.America: Inter Varsity P

43、ress14.Norman, H. W.(1997). Resilience: Rebounding When Lifes Upsets Knock You Down. U.S.A.: Servant Publications15.Saleebey, D.(1997).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New York: Addison-Wesley Longman.16.Seligman, M. & Reivich, K. (洪莉译) (1997)。教孩子学习乐观。远流出版公司17.Seligman, M. & Reivich

44、, K. (洪莉译) (1997)。学习乐观、乐观学习。远流出版公司18.Seligman, M., Reivich, K., Jaycox, L., & Gillham, J. (1995). The Optimistic Child. Australi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参考数据19.Stoltz, P. G. (1997).Adversity Quotient. John Wiley & Sons, Inc.20.Strong, B. C. (2000). Teaching Your Child To Be Optimistic. ( .ces.ncsu

45、.edu/guilford/newsarticles/bardec.html )21.Thomsen, K. (2002). Building Resilient Students: Integrating Resiliency into What You Already Know and Do. Corwin Press22.Werner, E. & Smith, R. (1992). Overcoming the Odds: High Risk Childre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New York: CornelUniversity Press23.Woli

46、n, S. & Sybil, (1993). The Resilient Self: How Survivors of Troubled Families Rise Above Adversity. New York: Villard24.米勒 (黎智生译) (1998)。战胜逆境。: 天道书楼25.自强不息-30个杰出少年(2000)。: 游乐场协会与花千树出版26.黄民译(2000)。与逆境共舞。: 天道书楼27.黄重光(2002)。I CAN心想事成精彩人生 (上、下册)。: 成长综合服务中心28.增建抗逆力 - 探讨防治青少年自毁行为策略报告书 (2001)。中华基督教青年会29.蔡元

47、云、区祥江(2003)。炮制少年不倒翁。: 突破30.穆丹(黄富英译) (2002), 逆境不放弃。: 突破辅导理念、解说31.Goldstein, A. P. (1999).Low Level Aggression: First Steps on the Ladder to Violence. Anger Control Training. Research Press32.Albany, N.Y. (c1998).Guidi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 Marjorie J. Kostelnik . et al. Delmar Publishers33

48、.Bandura, A. (1937).Social Learning Theory. Prentice Hall34.Benard, B., Resiliency Associates(1997), Turing It Around For All Youth: From Risk To Resilience, Number 126, EDO-UD-97-735.Britz, J. (1993).Problem Solving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ERIC-Digest ( .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5504

49、0.html)36.Brown, S. I. & Walter, M. I. (1990).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Hillsdale, N.J. : L. Erlbaum Associates37.Davidson, J. (1997).Reaching your goals.Hai Hsin Books, 1-19.38.Davidson, J. (1998).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Reaching Your Goals. Macmillan Distribution参考数据39.Elksnin, L. K. & Elks

50、nin, N. (1995).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of social skills.San Diego : Singular Pub. Group.40.Ellis, A (2001).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New Directions for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Prometheus Books41.Fanning, P. & Mckay, M. (2000).Self-Esteem: A Proven Program

51、 of Cognitive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Improv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Self-Esteem.New Harbinger Publishers42.Ferguson, G. (1999). Shouting at the Sky-Troubled Teens and the Promise of the Wild.New York:St. Martins Press43.Fogler, H. S. (1995).Strategies for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Englewood Clif

52、fs44.Frankl, V. E. (1984).Mans Search for Meaning (Revised and Updated). America: Washington Square Press45.Goleman, D. (1997).Emotional Intelligence. Bantam Books46.Greenaway, R. (1991). More Than Activities. Britian: The Save the Children Fund47.Greenaway, R. (1993). Playback- A Guide to Reviewing

53、 Activities. Scotland: Roger Greenaway48.Greenaway, R.(1993). Reviewing adventures, Why and How. In London Parker, J. P.To Know as We are Known- Education as a Spiritual Journey. New York:Harper Collins49.Hankins, G. & Hankins C. (2000),Prescription for Anger. Gin-May Publishing Corp.50.Jewett, J. (

54、1992).Aggression and Cooperation: Helping Young Children Develop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ERIC Digest ( .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51147.html )51.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7).Creative Conflict.Minneapolis: CooperativeLearningCenter.52.Kazdin, A. E. (2001),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A

55、pplied Settings.Belmont, Calif.: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53.Lunckner & Nadler (1997).Processing the Experience: Strategies to Enhance and Generalize Learning.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54.Maslow, A. H. (1997).The Journals of A. H. Maslow.Brooks/Cole Pub Co.55.Newman & Newman (1991).S G Develo

56、pment Through Life.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56.Paris & Ayres着 (林心茹译)2001。培养反思力。远流出版公司57.Parker, J. P. (1993). To Know as we are Known: Education as a spiritual journey.New York: Harper San Francisco.参考数据58.Peale, N. V. (1963).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Fawcett Crest Books59.Satir, V. (1988)

57、. The New People making.Science & Behavior Books, 80-10060.Schuller, R. H. (1985).Possibility Thinking Principles If Its Going to Be Its Up to Me :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Possibility Thinking. Harper Audio61.Stein, I. (1974).Systems Theory, Science, and Social Work.Scarecrow Press62.Toseland, R. W.

58、 & Rivas, R. F. (1998).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Work Practice inThe five stages of growth-pre-affiliation stage (Garland, Jones et.al, 1965). Allyn and Bacon, 84-8563.Tudge, Jonathan-Caruso & David (1989).Cooperative Problem-Solving in the Classroom. ERIC-Digest ( .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10881.html)64.Zillmann, D (1995),Hostility and Aggression,John Wiley & Son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