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6371836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328 大小:8.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8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8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8页
资源描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3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XX县基于健康档案的XX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等软件项目解决方案XX某某二一一年八月文档目 录第一章投标方案导读1515151617第二章项目理解19191920212121212.2.2县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22223232324252525252626272.2.6.6保证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2727272828282829292929293031323233333434第三章需求分析3636373838383939394040414142434444444546464648484950515151525353545454555555555556565656565657575

2、7第四章总体设计与规划5959595959595960606060606161614.1.2.8支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6162636363634.2.1.4应用支撑、数据交换与处理平台63646464646465656565656566666666666768686970704.3.8HL7 RIM模型71727273767777797980第五章规X标准建设8383838485868890909092第六章数据中心建设9494949496969697979898981031031041061061081091111111131131161171171171171181191191211211

3、23125127第七章应用支撑、数据交换平台设计1291291291297.2.1.1组件、服务管理129130130130130130131131131131131131132132133134136136137137137138138139140142143144145145145146146146146147147147第八章应用系统设计1481481481491498.2.2.1服务引擎Service Engine1501508.2.2.3实体引擎Entity Engine152153154155155156156156156156157157157157158158158159159

4、1591591601611611611611621621621621631631631631631641641641641651651651651661661661661671671671678.5.2.8.2地方病、寄生虫病管理16816816816816816916916917017017117117217217317317417517517517517617717817817817917918018018018118118118118218318318318318318318418418418418418418418418518518518618618718718718718718718

5、71871878.8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系统HIS1888.8.1门急诊挂号系统1881891901901911921931948.8.9药品管理系统药库、药房管理1961981992032042052052062062072082098.8.20.1医保、新农合接口2092108.8.20.3医疗机构与数据中心接口含PACS、LIS、RIS、体检系统2112112112112112112122122132132142152182192192208.12自动化办公系统OA223223224224226227228228228229230231236第九章门户设计2392399.2Web Ser

6、vice技术240240240242243245247信息交流与发布2472472472472472482482482482482482492492492499.4.1.15医疗机构、业务部门249250250250250250251公众门户251251251251医护人员门户251卫生管理者门户251251252252252252252253253253253第十章外部数据接口设计254254255255256257257258259260260261第十一章信息系统安全建设262262262263264264265265265266267268268269第十二章项目验收方案2702702

7、70270271271272273273273274274275276276277279286288289293293293第十三章项目培训方案297297297298298299300300300301301303304305307第十四章项目售后服务方案30930930931031131131131131214.5.1技术支持热线、 与电子服务312312313313313313314314314314315315315316316316316317318318319319320321322323323323323324325325325327328第十五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30第十六章投

8、标人简介331331332332333334335335335336336337337第十七章资质材料338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第一章 投标方案导读1.1 问题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比拟完善的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为了推进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某某省卫生厅先后发布了某某省市级卫生区域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意见和规X性文件,并已启动了多项省级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我省已初步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和公关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并在局部县区实施了信息化建设。综合分析当前各县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可看出,大多数的县区区域医疗卫生信

9、息化建设均停留在单一业务管理层面,在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更多的进展。大多数县区还没有实施卫生部提出的公关卫生和医疗保健业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区域内各个卫生服务单位多为独立的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无法为区域性质的卫生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全面、科学、真实的信息数据。1.2 任务描述鉴于目前某某省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以与各县区公关卫生与医疗保健业务开展情况,根据某某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豫政200956号、某某省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总体计划豫卫办200924号和某某省市级卫生区域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豫卫办201035号,我省迫切需要建设区域性质的、基

10、于健康档案的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与省、市级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满足信息互动、共享交流等信息化建设目标。某某省基于健康档案的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是面向区域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健康保健、医药监管综合业务平台,更是一个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平台。平台上的健康档案信息能在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间重复利用和共享,便于医疗监管,并借助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区域共享与交换。系统采用统一标准规X,完全符合卫生部出台的对“健康档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X、“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规X或指导,符合国际HL7等标准。1.3 解决方案依据招标书要求,投标人提出

11、了具有针对性的项目建设解决方案。整套方案紧扣建设任务,阐述投标人建立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数据中心与建设内容、方法、和规X,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ESB+MQ技术手段建立平台数据共享、交换、采集机制。项目建设采取“遵循规X、原型设计、规X文档、用户参与的实施方法,合理划分阶段任务,在充分自信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平台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最后从系统运行保障角度承诺提供多方位服务措施,解除了用户对系统售后实时性要求高的后顾之忧。1.4 建设成效本方案建设成效如如下图所示:1、实现全省X围内跨区域各级医疗机构新农合即时结报,满足新农合患者就医报销需求,满足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间的基金结算需求

12、;2、实现健康档案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据信息安全标准,满足健康档案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共享与流通,“死档变“活档。3、在全省各县区建立根本药物目录监管服务系统,对根本药物的采购、流通、销售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效杜绝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与销售,为患者提供可信的医药流通市场。4、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远程医疗和在线教育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形成“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环境。5、融汇全省各类医疗基层医疗卫生信息,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医疗卫生决策依据;面向居民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咨询服务。第二章 项目理解2.1 项目背景理解在国务院政策引导下,卫生部推出了一系列的基

13、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规X和信息化建设规X,并在新医改方案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提出。在基层医疗保健领域,我省已初步实现了全省新农合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局部县区作为试点,已经开始推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1.1 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比拟完善的卫生服务保障体系。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根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并且,明确要求,要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

14、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卫生部根据新医改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以人为本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任务,并按照打好三个根底、建立三级平台和提升业务应用的总体思路,先后发布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健康档案根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根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服务规X(2009版)、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启用国家

15、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试用的通知等一系列规X性文件,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标准根底,为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全国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2009年12月,卫生部关于规X城乡健康档案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同时提出了“2009年底前,城市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建档率达到5%。2011年底前,城市达到50%,农村到30%。的工作目标,全国各地已掀起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的新一轮浪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根据我省实际,发布了

16、某某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国家根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五大项22个工作任务。2.1.2 工程背景为了推进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某某省卫生厅先后发布了某某省市级卫生区域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意见和规X性文件,并已启动了新农合省级平台、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省厅综合业务平台内外门户等系统的建设,上述系统均顺利实施,局部已成功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某某省卫生厅已分别与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项

17、目的合作单位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由前者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相关要求,负责某某省基于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平台软件含省市二级的开发,作为我省的统一卫生信息平台;由电信运营商为我省卫生行业组建VPN信息专网,专门用于全省卫生行业各信息系统。其中,规划省厅中心端最大带宽为千兆,各级医院带宽在10M-100M之间,社区门诊卫生院带宽根本保证在2M以上。2.2 项目任务理解2.2.1 建设目标2.2.1.1 总体目标根据某某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豫政200956号、某某省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总体计划豫卫办200924号和某某省市级卫生区域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豫卫办201035

18、号,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构建满足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康复咨询、药品监管等各类信息系统,形成服务于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居民群众多方位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2.2.1.2 具体目标建设具有某某特色的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目标系统的健康档案信息能在联网的基层医疗机构间重复信息利用和共享,便于医疗监管,为居民提供提供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系统要求标准统一规X,完全符合卫生部出台的对“健康档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X、“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规X或指导,符合国际HL7等标准。具体目标包括以下项

19、目的建设:l 建设区域以县或区为单位的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数据中心;l 建设符合SOA技术标准与卫生行业规X的、区域内可联网运行的、面向社区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康复保健、药品监管的信息系统;l 基于市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建设双向转诊、预约挂号等社区、医院之间的协同医疗和信息共享系统;l 建设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与居民互动,提供权限X围内的健康信息查询、医疗信息公示、疾病预防信息公示、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知识学习、预约挂号等服务;l 建设符合标准与规X的、在区域内可统一配置运行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系统HIS;l 建设符合标准与规X的、在区域内可统一配

20、置运行的基层医疗机构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EMR;l 建设区域内公共卫生保健信息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集成接口系统;l 建设区域内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l 基于卫生厅统一标准接口,建设与省、市级平台进展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系统平台,实现新农合、疾控、卫生监视、药品监视、妇幼保健等部门信息的全面共享与利用。2.2.2 县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2.2.1 系统建设现状某某省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在新农合业务带动下,已根本实现门诊、住院、药品等根本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财务管理为目标的医院根本信息系统,大局部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与新农合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目前,95%以上的基

21、层医疗机构均为实现以医疗服务为目标的系统建设,例如,未实现根底PACS、LIS、RIS、电子病历、全科医生站等信息系统,无法为深层次的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随着卫生部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的深入要求,局部县区已开始初步构建区域性质的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并着手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2.2.2.2 网络现状随着新农合业务的普与和延伸,某某省各基层医疗机构已初步构建了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络,连接门诊、住院、药品等业务部门,个别医疗机构的局域网络覆盖了接诊科室、影像科室与检验科室。虽然新农合业务已深入村卫生室,多数县区同步建设了县区、乡镇、村三级新农合业务网络系统,但除

22、了个别已建设开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县区,目前其他县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区域卫生、医疗服务等业务领域均为实现区域内的网络互联互通。2.2.2.3 数据中心现状目前,某某省各县区卫生行业尚未建立可用的、规模化的、集中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立符合信息化建设规划、符合某某省卫生行业未来开展需要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是本次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2.2.3 总体要求1、遵循Internet/Intranet国际标准,采用VPN等技术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卫生机构间相关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实现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的三层B/S/S与C/S/S混合体系结构应用架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基于健康

23、档案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根本卫生服务等业务信息化建设目标。2、实现县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大集中的主导管理模式,数据集中存储在县区卫生数据中心,并实现与市级、省级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接口,采用有效的数据抽取技术,实现信息系统间、相关结构间数据资源的有效交流与共享,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导入导出;开展区域医疗卫生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利用。2.2.4 建设原如此某某省基层中小型医疗机构基于健康档案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县区级医疗卫生数据资源整合,遵循以下原如此:l 制定标准,统筹规划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X包括平台建设规X、应用系统功能规X、

24、根本数据集规X、数据代码规X、统计指标规X以与数据传输规X六大局部。某某省卫生厅负责全省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具体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指导县区级平台和数据库的具体建设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规X,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职能,并承当对XX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监视与技术指导任务。l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和人员的根底上,按照集中整合资源和资源共享的原如此,确保系统发挥整体效益。l 分步实施,突出应用 按照某某省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以突出信息集成和业务应用为导向,结合信息化制度建设需要和财力等情

25、况,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并完善整个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l 防管结合,保障安全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防、管结合,充分利用并完善现有的安全保障设施,建立科学规X的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可靠运行。各县市、区卫生局通过公网与市平台建立VPN通道,在安全的隧道内上传和分发业务数据,各县市、区与市中心间的VPN连接尽可能采用硬件级的VPN网关设备,定点医疗机构通过VPN客户端软件向上级数据中心传递数据。2.2.5 架构要求采取当前先进的三层架构体系技术来实现。按照三层体系结构的要求和系统建设的目标,由用户层、业务逻辑和数据层构成三层系统模型。系统基于SOA 架构实现服务,并具备易部署、易管理和易使用的特点

26、,各系统通过发布和获取服务来对外提供和获取信息。2.2.6 技术要求2.2.6.1 软件平台项目基于SOA架构实现服务,基于SOA架构而构建,具备易部署、易管理和易使用的特点,各系统通过发布和获取服务来对外提供和获取信息。2.2.6.2 系统平台1操作系统:数据库层要求基于Unix或Linux操作系统;2数据库平台:支持主流大型数据库,本项目选定ORACLE 10g/11g;l 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系统如AIX、Solaris、HP Unix、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支持TCP/IP、SPX/IPX、X.25、SNA、NetBIOS、Named Pipe等主流网络协议;

27、l 支持数据并行处理技术;l 含高可靠性双机集群,支持负载均衡;l 含中间件如果应用系统需要,需提供得到合法授权的中间件产品;l 支持对称多处理器SMP结构,多机共享存储设备的集群结构Cluster;l 支持基于行业标准的数据库存储加密、传输加密与完整性校验;l 支持超大规模的数据库设计和存储,具有处理TB级大容量数据的能力;l 支持7x24小时的实际运行环境。3前端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2.2.6.3 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多系统集成是今后信息系统集成的开展趋势。所有系统能够统一于一个开放的、多系统集成的、基于行业标准的、能支持远程医疗与电子健康病历开展需要的数据交换和信

28、息共享的集成平台;该平台应是一个能够容纳所有人患者、医护工作者、管理人员等、设备建筑设备、医疗仪器等、业务临床、管理等信息的综合医疗数据平台。2.2.6.4 数据交换平台负责将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中数据按照制定的统一的数据标准,转换、传输到指定的综合数据库中,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获取源。当需要时,可下载中心数据。各应用系统能以简便的方式接入数据交换平台,进展数据的发送、接收、存储、加载,进而简化未来的应用系统开发工作量与开发难度。数据交换平台应具有可扩展性,方便未来各种系统的接入;制定接入数据交换平台的一系列数据交换规如此、数据通讯标准、数据格式标准等。2.2.6.5 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

29、提供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连接的软体,以便于软件各部件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应用软件对于系统软件的集中的逻辑,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框架如Web服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中应用比拟广泛。2.2.6.6 保证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做到数据“传且只传一次、“到且仅到一次 即“不重复、不漏包,实现高效、稳定、完整传输。2.2.6.7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支持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一的数据传输模式、数据的群发功能以与文本、字节流、文件与流媒体等多种格式的数据传输。能定时向传输变更数据,也可临时指定任意数据的传输。2.2.6.8 数据安全性提出重要数据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库安全审计、授权访问管理、个人隐私某某等安全

30、体系建设方案,预留与CA中心联合建立基于PKI的授权访问管理体系和数据加密体系的功能。数据交换服务器需提供两种安全机制:1标准的SSL协议进展数据的加密传输;2在消息路由节点允许执行外部脚本进展数据加密、解密,以保证数据安全。2.2.6.9 智能接口对新增业务系统,只需将新增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表填入数据交换平台即可,简化操作界面,各类应用系统无需重新建库。2.2.6.10 系统智能监测支持系统的智能监测管理。如:事件管理。事件提供对关心的异常和系统状态的处理。如消息事件、连接事件、应用事件等。事件产生事件消息,通过分析事件消息的内容,可得到诸如消息的开始发送时间、发送完毕时间、建立连接的时间等

31、。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能通过事件功能与时提供报警信息。2.2.6.11 可视化自定义业务流程接入系统通过流程定义工具来可视化的配置整个处理过程,定义后的流程通过流程管理模块来配置其运行方式,例如自动、定时、手工或业务触发式运行等,流程中的各环节均可调用本地系统或其他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每个环节均允许人工进展干预,流程每次的运行过程均可通过流程监控模块可视化地进展监控和管理。2.2.6.12 完整日志对数据传输、加载、查询与增、删、改的情况进展记录。对于交换中心,能知道本系统内所有经过交换的数据的根本信息;对于某一数据而言,能对数据的传输、访问路径进展跟踪,以检查此数据交换的历史痕迹。2.2.6.

32、13 负载均衡能力针对多节点、大批量数据交换的中心交换系统,能通过集群来分流数据,以保证负载均衡,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与安全可靠。2.2.6.14 中心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多个应用系统数据库操作时应保持数据的一致性。2.2.6.15 支持主流开发工具实现二次开发根据业务应用的需要,支持相应数据应用的接口开发,可为其他应用和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或数据获取功能。2.2.7 信息交换与应用集成技术要求2.2.7.1 信息交换技术要求1信息资源和信息模型要符合HL7 V3 RIM,信息内容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根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卫生服务中的各种实体和行为进展高度抽象,实现消息交换的语法模型

33、到语义模型的转换。2文档交换标准符合HL7 CDA R2。交换的文档包括各类临床文档,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其它多媒体内容,如实验室检验报告、住院首页、出院小结、医学影像报告以与居民健康档案等内容。3数据交换技术符合HL7 v3.0消息机制。通过各个系统生成包含HL7 息内容的XML 文档或从XML 文档中解析HL7 消息,不同系统间实现消息的交换和处理。4支持主流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HTTP协议、SOAP协议和SMTP标准等。5消息接入支持Web service、MQ等多种接入方式。2.2.7.2 应用集成技术要求1符合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相关集成规X遵循I

34、HE ITI规X。2提供HL7转换引擎,支持非HL7 格式的数据接入平台,实现非HL7格式的数据向HL7格式的转换。3建立基于IHE PDQ/PIX集成规X的居某某索引MPI体系框架,提供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身份识别方法与识别技术,能关联居民在不同域的根本信息,支持跨域例如:HIS域与LIS域,不同医院之间,医院与区域,区域与国家之间的居民信息查询,4建立基于IHE XDS集成规X的医疗文档共享框架,在属于同一个医疗相关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医疗信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集成整合。5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体系框架,能提供符合IHE ATNA规X的安全审计和符合EUA规X的用

35、户验证。6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采用SOA框架,提供开放式API。支持SOAP协议,HTTP协议和SMTP标准,并提供多种接入方式。7具有较强的扩展性,支持区域自定义数据元标准,尽可能的保证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局部化。8支持数据元标准的管理与维护。数据元以不同的形式,如消息集、数据集等等,实现统一维护和管理。9实现信息预测、预警、监控。通过对医疗信息的分主题分析与挖掘,对临界信息实现预警,对未来信息实现预测,对当前信息实现监控。2.2.8 功能要求某某省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共包括如下局部:1、基于健康档案的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县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容与标准需依照卫生部出台的健康档案、

36、电子病历、村卫室、社区卫生管理功能规X,涵盖以下内容:健康档案管理、存储和浏览,健康档案元数据标准与管理。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基层医生工作站系统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保健数据的汇总、存储、分析和管理,并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居民健康卡注册系统实现全网内居民的唯一系统标识。4、区域公共卫生、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常见病、慢性病诊治、双向转诊、健康教育宣传、咨询等符合九项根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卫管理,与妇幼、儿童免疫等保健业务的管理。5、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系统HIS在区域内统一建设一套可联网协同的、符合卫生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X的医

37、疗信息管理系统HIS。6、区域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EMR通过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EMR,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形成完整的记录。7、报表查询与决策支持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提供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业务信息的报表查询与决策支持。8、系统维护管理系统提供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功能。9、数据交换共享与接口系统实现与招标要求的其他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2.2.9 安全要求项目建设必须从数据传输、数据加工到数据对外应用均提供相关安全解决方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息传输与数据传输;2、统一身份认证;3、数据管理。2.2.10 软件工程要求1、项目的软件与数据库设计开发,要遵守软件工程的原如此和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

38、,以确保软件系统预期开发目标的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和产品可靠性。完成的应用系统软件应与所确定的软件功能和性能需求相一致;与相关成文的开发标准相一致;并与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所期望的隐含特性相一致。2、项目所涉与软件的客户化开发,要充分了解市级、XX、乡镇级、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需求,借鉴成熟经验,在已开发出的成熟产品上进展。3、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按照ISO9001 标准的开发规X进展项目实施,并通过SQA 小组保证软件的总体质量,确保项目所形成的文档与软件开发成果的一致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承受建设方的有关质量监视、开发文档查阅、监视意见提出。4、项目所涉与数据转换软件与数据库设计开发

39、,应符合的国家、行业标准规X有:软件开发规XGB 8566;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标委高新200242 号。2.2.11 设计依据2.2.11.1 设计依据规X1、卫生部健康档案根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2009年5月2、卫生部健康档案根本数据集编制规X试行2009年3、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2009年12月4、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根本功能规X暂行2009年5、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根本功能规X2002年6、某某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200320077、软件开发规XGB 8566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40、85672.2.11.2 软件技术要求1、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采用J2EE技术架构。2、根据业务需求,依据业务流程,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进展系统设计、功能和模块划分。系统的操作力求简便,便于操作员快速掌握系统操作方法。用户界面美观、简单明了,具有人性化特点。3、通过完整的权限管理机制进展权限划分、分级管理以与数据权限管理。4、通过设置系统日志、自动记录全部操作过程。5、具有良好的安全机制完成用户的认证、授权和数据某某,以与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稳定性。6、软件的功能设计满足指标和报表扩展的灵活性,并提供简单、易用的升级方式。7、所使用的中间件产品应用服务器软件、消息中间件使用开放的

41、体系标准。8、操作系统。服务器端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2000或更高版本、UNIX、Linux;客户端应支持Windows2000、XP 与更高版本;浏览器应支持IE6.0 与更高版本。2.2.12 建设X围某某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等软件采购项目建设X围包括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功能规X、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基层医疗机构综合业务系统的功能规X、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各县市、区其他医疗卫生系统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医院HIS系统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健康档案数据接口规X和数据字典。以与相应系统建设的验收标准。第三章 需求

42、分析3.1 业务需求分析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分析,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包括以下几类用户: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视所等;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局、卫生厅、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如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不同用户对基于健康档案的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需求有不同的关注点,具体如下:居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能获得可与的、优质的卫生服务;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卫生服务提供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如何有利于针对性的服务的开展、健康管理的系

43、统化等方面。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监视管理能力、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相关部门用户:主要关注的是风险管理、业务协同等方面。3.1.1 居民个人随着经济的开展,城乡居民迫切需要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与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与的卫生服务: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本钱,有效缓解“看病贵的状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

44、更方便。建立区域性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进展诊疗时,可以让就诊医生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从而使就诊医生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并可以通过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等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并可对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进展提示,逐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连续的健康信息:按照标准,收集整理各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居民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群众可以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或使用全区域统一的标识在各医疗机构中进展就诊,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从而进展自我医

45、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X与维护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机构可运用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3.1.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1.2.1 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包括: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与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46、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在进展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全市X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此外,医院希望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3.1.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

47、间与特定X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展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视、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防止数据重复录入。3.1.2.3 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各业务数据离散度较大,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难以形成个案全面的数据管理,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妇幼保健院希望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妇

48、幼各业务工作量大,需建立与其他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横向网络体系,完成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做到数据一处录入,多处利用,实现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如如下图所示:图 跨部门、跨系统的妇幼保健服务关系图3.1.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3.1.3.1 疾病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让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严密结合在一

49、起,将该体系纳入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人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3.1.3.2 卫生监视机构希望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视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市各卫生监视所,医院,娱乐场所,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形成集卫生监视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卫生监视信息系统的根底建设,建立卫生监视信息系统功能规X和信息标准

50、体系。卫生监视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视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3.1.3.3 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基于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区域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和规X。急救中心希望与时、准确进展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等级和归档,完成各类院前急救医疗数据、报表的统计工作,实现急救业务的日常受理,派车,医疗救助与应急事件急救的指挥和调度,与相应的信息统计。通过建立120急救管理系统,使急救用户发出的呼叫信息以与系统产生信息包括急救中心受理情况和医院出车情况、中心值班人员情况等,并能够定期将上述信息

51、上报至医疗卫生数据中心。通过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疾病电子监测机制,收集媒体网络信息和交通通报等信息,进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警处理。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需进展医疗资源统一调度、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过程跟踪与反响等医疗救治信息服务和管理职能。3.1.3.4 健康教育中心希望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展健康教育计划,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展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统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3.1.4 卫生行政部门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

52、给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建立了一个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就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对区域的在运行系统的数据有了跟踪能力,与时关注,防止管理上的被动。政府可以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与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

53、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建设区卫生信息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展采集,归并与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视与决策支持。3.1.5 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希望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机构和相关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如:药监部门可以通过县区级区

54、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获得丰富的药品使用有关数据,可以进展实时在线的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等。社会保险部门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掌握了大量健康数据,对这些数据进展统计分析,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辅助和推动医保/新农合业务的开展,并完成审核监视、定点医疗机构布点、医保政策制定或更新等辅助管理。县区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从民政系统获取女性人群的婚姻信息,并将划定年龄段的已婚女性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从民政系统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助该信息网络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

55、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3.2 卫生信息化平台用户应用对象分析系统通过用户类型进展权限和功能的授权,对不同用户类型按相应角色进展严格的功能和数据区分,各用户类别只能访问自己业务相关的数据信息,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进展任何相关业务和数据的查询工作,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分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以下几类用户。l 居民个人l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诊所。l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血站和健康教育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监视机构和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机构其它相关机构主要包括医疗保险机构、计划生育机构、民政部门和

56、公安部门等针对以上不同的用户类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不同用户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进展严格的分配和授权,下面我们以其中的一局部用户类型来介绍一下其具体的安全应用。3.2.1 居民个人患者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门户,浏览相关的医疗新闻和政府的公告,了解近期该地区的疾病发病状况,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通知和疫苗等。通过自己的健康档案号,查看自己的医疗档案和体检等信息,同时网上发出咨询给自己的社区医生,咨询相关的疾病信息。3.2.2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3.2.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

57、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 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 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可以 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X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 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 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展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视、妇幼保健、精 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防止数据重复录入。社区全科医生在进展社区卫生服务

58、时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可以从系统平台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在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期间,可以对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进展登记,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所管连成区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X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展科学评价提供依据。3.2.2.2 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主要是提供根本医疗和根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如门急诊、常见病的住院治疗、妇幼保健、

59、计划生育、免疫接种、慢病管理、老年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根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3.2.2.3 诊所诊所主要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如门急诊、常见病的住院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免疫接种、慢病管理、老年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根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3.2.3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3.2.3.1 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包括: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与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 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在进展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全市X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 此外,医院希望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医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平台,可以获得以下相关信息: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与当前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