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6371813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摘 要 二十一世纪,全球步入电子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正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金融界,改变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的证券市场正处在人工交易向电子交易的关键阶段,电子化也将是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高点。科技引领时代,证券市场已步入电子化时代,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与机遇,也带来的新的问题与挑战。近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在电子化的影响下发生着脱胎换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证券市场摆脱了原先嘈杂并混乱的交易环境,逐渐步入了有序化制度化的交易市场;其次,证券市场的交易摆脱了原先地域上与时间上的限制,人

2、们在证券市场交易上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最后,证券市场交易的效率大大提升,省去了原先繁杂的工序,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这些都离不开电子化技术在证券交易市场中的广泛运用。因此,电子化为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已成为了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介于这样的发展环境,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展开研究。本文将着重研究金融电子化与证券市场间存在的发展关系,即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所处于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给予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者与证券监管机构提供新的交易方式所产生的巨大便利与效益;电子化如何改变原有证券市场的风险调控与风险监管的方式,

3、并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维持市场安全;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还存在着哪些弊端与问题,与国际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电子化还存在哪些差距,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以及未来电子化证券市场像一体化与创新深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本文将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于证券市场各个部分的深入观察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所走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际形势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提出观点与见解,对于我国电子化证券市场的未来进行展望。关键词: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结构与体系,风险监控与管理The Impact Electronic Technology makes on

4、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AbstractO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world entered the era of information a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changing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but also changed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securities markets. While technology leads times, the stock market e

5、ntering the electronic age has brought boundless pro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which also brings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ast fifteen years, the stock market rebor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shows in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the stock market has got rid of

6、 the original noisy and chaotic trading environment, and gradually institutionalized into the orderly trading market; Second, the stock market trading has got rid of the original geographic and time constraints, which brings people in transactions having a greater degree of freedom; Finally, electro

7、nic technology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actions, eliminating the original complex process, saving a lot of transaction costs. These are all inseparable from t a wide range of use the new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inks betwe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8、 securities marke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lectronic securities market, how much changes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o Chinese stock market , What substantial benefits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given to the securities market, how electronic trading is reducing secur

9、ity risks to maintain market, the defects and problems occurs in Chinese electronic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direction and trends of electronic stock market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will als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lectronic securities market, giving new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co

10、mbin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prospects for our electronic stock marke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commerce, stock market, structures, the management of risk control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课题研究背景11.2 课题研究意义21.3 课题研究内容2第二章 国内外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现状分析32.2 世界经济大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32.1.1 美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现状分析32.1.2 英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现

11、状分析52.2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72.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电子化72.2.2 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化82.3.3 证券公司的电子化9第三章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提升与推动113.1金融电子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113.1.1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投资者的影响113.1.2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券商和证券交易所的影响113.1.3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证券监管的影响123.2我国证券市场电子交易的发展分析143.2.1 电子交易总量分析143.2.2 电子交易模式分析153.2.3 电子交易用户分析15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风险管理174.1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主要风险174.

12、1.1 交易所的指令执行风险174.1.2 证券公司指令传递风险174.4.3 安全性方面风险184.2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风险监管184.2.1 一般证券电子交易的风险防范184.2.2电子证券交易风险防范194.3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法律问题20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225.1 研究结论:电子化推动市场发展,与发达国家间仍有差距225.2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的若干问题245.2.1 技术开发与网络安全问题245.2.2 环境与人才问题255.2.3 法律与法规问题255.2.4 费用与成本问题265.3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的发展建议275.3.1 对于证券交易场所的发展建议

13、275.3.2 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建议285.3.3 对于证券监管机构的发展建议30第六章 展 望316.1 证券市场一体化316.2 证券市场创新深化32谢 辞35参考文献36 3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 绪 论1.1 课题研究背景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人工交易阶段与电子交易阶段。在电子化信息技术没有投入运用时,人们停留在古老的证券交易方式。人们必须前往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繁琐的报价与还价,交易的环境是恶劣的,交易的效率也是低下的,这种低效用的交易方式抑制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抑制了人们对于更大自由度、更大交易量与更快速便捷的交易效率的渴望。这一切直到电子化信息技术

14、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证券市场。电子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广泛运用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少数发达国家首次将电子信息化技术投入证券市场交易。在此之前,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工具为电话、电报、电传等传统的电子通讯工具,而实际交易中大量的繁琐工作,如委托、清算、交割,仍然是由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人力来完成。上世纪60年代,证券市场交易开始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并运用到了证券交易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始证券市场的“电子化革命”。如今,证券市场电子化也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也正处在起步阶段与关键时期,有关证券市场电子化的相关问题,开始受到来自于证券投资者、证券发行人、证券交易所、利益相关者以及政府监管当局等

15、各方面的密切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决定选择“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的课题。1.2 课题研究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通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经济全球化、数字信息化、金融电子化更是重中之重,这场变革给予我国证券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已经成功加入了WTO,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实现金融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如此,我国证券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未来迎接挑战,证券市场电子化将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借助现代科技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电子交易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已有许

16、多券商开通了证券电子交易、电子交易咨询、投资顾问和电子投资者交流社区等证券电子商务,我国证券市场的电子化、证券电子商务已步入轨道,充分显示了日渐兴隆的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如今我国证券市场正是处在由人工交易完全向电子交易转换的后续关键时期,方方面面的影响都将改变这场“革命”的发展趋势。电子化交易已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无限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关键点则更加需要对于证券市场的电子化发展进行重新的审视与更深层次的思考。1.3 课题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目前国内外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我国证券电子交易现状分析,电子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提升与推动,对于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与证券监管造

17、成了哪些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后的风险管理相关对策,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过程障碍与对策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未来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本篇论文运用证券投资与实务、金融电子化、宏观经济学、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与监控,金融文献阅读、财政学等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将金融电子化与证券市场发展相结合,探讨两者之间的发展联系。涉及电子交易信息查询,相关文献期刊阅读,通过资料搜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做相关了解。第二章 国内外证券市场电子化发展现状分析2.2 世界经济大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发展的先驱,率

18、先走上了证券市场电子化的道路;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国,通过电子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两大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电子化对于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小章将对英美两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现状进行分析。2.1.1 美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现状分析美国证券市场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独立战争时期。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使股份制得到迅猛发展,企业纷纷借助证券市场筹集大量资金,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立法监管和控制,整个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因此而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可以说,美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国际经济的“晴雨表”。所以,美国的证券市场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是具重

19、要的借鉴意义的。美国证券电子交易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使用电子交易的投资者超过730万,达到投资者总数的50%,40%的证券交易量由此产生。目前,美国的证券电子交易总量已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全国性的证券市场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和招示板市场。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证券市场电子化的代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1)纽约证券交易所 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之前,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1792年5月17日,24个从事股票交易的经纪人在华尔街宣告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诞生。1863年改为现名,直到1865年交易所才拥有自

20、己的大楼。坐落在纽约市华尔街11号的大楼是1903年启用的。交易所内设有主厅、蓝厅、“车房”等三个股票交易厅和一个债券交易厅,是证券经纪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场所,共设有16个交易亭,每个交易亭有1620个交易柜台,均装备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通讯设施。交易所经营对象主要为股票,其次为各种国内外债券。除节假日外,交易时间每周5天,每天5小时。自20世纪20年代起,它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股票行市的暴涨与暴跌,都会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引起波动。2)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由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创立并负责管理。它是1971年在华盛顿建立的全球第一个电子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在市场技术方面有很强的

21、实力,它采用高效的电子交易系统,在全世界共装置了50万台计算机终端,向世界各个角落的交易商、基金经理和经纪人传送5000多种证券的全面报价和最新交易信息。由于采用电脑化交易系统,纳斯达克的管理与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增加了市场的公开性、流动性与有效性。2008年1月17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宣布它在2007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创下所有美国证券对应股票交易量和市场份额记录以及多项纽约交所股票交易记录纳斯达克所有美国证券的对应交易量在2007年达到了创记录的4420亿股,大大超出了2006年的3310亿股。它在2007年的所有美国证券合并交易量为创记录的15200亿股,而2006年为121

22、00亿股。在2007年,纳斯达克的所有美国股票交易量的对应市场份额为29.1%(2006年为27.3%),领先于所有其他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的所有美国证券对应交易量在2007年12月时为340亿股,高于2006年12月的255亿股。其12月份的所有美国股票交易量的对应市场份额为29.0%,连续第9个月领先于所有其他美国证券交易所。2007年,纳斯达克的纳斯达克上市股票对应交易量为2508亿股,而上一年为2448亿股。纳斯达克在2007年处理的市场份额为75.7%,对应市场份额为46.1%。表 2-1 美国两大证券交易市场间比较两大证券市场比较纽约证券市场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股票代码除四位代码外

23、四位代码交易方式专家撮合电子化自动成交交易场地现场交易电子化交易上市条件严格相对较为宽松挂牌公司多为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公司较小型的公司或相对较高风险行业的公司(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网络资料整理所得)随着时代进步与技术的变迁,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取代纽约证券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便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大胆利用有效提高了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交易环境与发展空间,也为所有证券交易者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巨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成功也象征着证券市场电子化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也代表着证券市场电子化将未来发展的主干道。 美国电子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低廉的手续费满足了

24、投资者对低成本的要求。大幅的费用折扣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涌向电子交易站点;大量的信息资源是电子交易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信息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互联网在美国的普及是推动电子交易的主要动力;美国发达的金融系统以及较为开放的投资制度也是促使电子交易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2.1.2 英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现状分析英国作为世界老牌经济大国与证券市场起源地,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其悠久历史也是全球证券市场最值得学习研究的。1773年,英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成立,1802年,交易所获得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最初主要交易政府债券,之后

25、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陆续上市交易。此后,在英国其他地方也出现广人证券交易所,高峰时期达 30 余家,1967年,英国各地交易所组成了7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合并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听,各地证券交易所于 80 年代后期停止运作, 1995年12月,该交易所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归属爱尔兰共和国,另一部分归属英国,即现在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伦敦不仅是欧洲债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伦敦的

26、规模与位置,意味着它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往欧洲的理想门户。在保持伦敦的领先地位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扮演着中心角色。伦敦证交所运作世界上国际最强的股票市场,其外国股票的交易超过其它任何证交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曾为当时英国经济的兴旺立下汗马功分,但随着英国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其浓重的保守色彩,特别是沿袭的陈规陋习严重阻碍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影响市场竞争力,在这一形势下,伦敦证券交易所于 1986年10月进行了重大改革,例如,改革固定佣金制;允许大公司直接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放宽对会员的资格审查;允许批发商与经纪人兼营:证券交易全部

27、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24小时全球交易。这些改革措施使英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巩固了其在同际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如今,电子化给予古老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带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使低成本的全球通信成为现实。为帮助上市公司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万维网,伦敦证交所的网站提供一整套信息、建议和第三方链接,协助上市公司制订和实施它们的IR策略。 伦敦证交所还于相关行业组织-包括投资者关系协会-合作,建立了“投资者关系最佳规程”网站。此网站的宗旨是协助上市公司应对在互联网上开展IR时面临的挑战。此网站可通过伦敦证交所网站的链接进入。 日点击数已达到二百万人次的伦敦证交所网站,还向投资者提供一整

28、套有助于支持上市公司IR工作的免费信息。股票行情服务向投资者提供延迟15分钟的股价、指数动向、涨跌幅排行榜、关于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外国公司在伦敦上市并开始推行IR方案后,需要通过一种快速、便利、而且成本有效的方式,评估其实施中的 IR举措对股票交易活动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一需求,伦敦证交所向所有外国上市公司免费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简报服务。上市之后,每一家外国公司均可在伦敦证交所网站有密码保护的安全区域进入属于该公司的特别国际简报网页,此网页提供一些详尽数据,包括上一个月该公司股票的交易笔数,以及交易的股票数量。 外国公司的互联网IR策略要取得成功,关键之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网站的点击数。

29、在伦敦上市的外国公司,可在伦敦证交所的网站上建立通往其公司网站的链接,大幅增加其公司网站被访问的次数。此等链接使在伦敦证交所网站上查询该公司信息的投资者可快速、顺利地进入公司本身的IR网页。虽然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但是它体现出了良好的时代适应性与改良性。几个世纪累计而来的信誉与经验是其拥有雄厚的实力与广阔的市场,而这种深厚的基础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更是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功效。伦敦证券交易所有效的利用电子交易技术与网络为其用户提供最高效最便捷的交易手段与服务,为全球的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2.2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现状2.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电子化作

30、为证券市场信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监管部门,投资者等各个市场参与主体了解上市情况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监管与投资人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披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初次披露与持续披露。初次披露指发行上市前的信息披露,其中包括招股说明书,发行相关公告以及上市公告书等;持续披露则是指发行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其中包括定期报告与临时报告。上市公司的作用则意在必须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1992年之前,深圳、上海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使用当地媒体作为其信息披露的方式,利用媒体资源向证券市场披露上市公司相关

31、的重要信息。2)1993起,开始使用指定的报纸期刊杂志向市场披露上市公司相关的重要信息,为证券市场提供信息资源。3)2000年之后,因特网得到广泛使用,电子交易披露的方式开始实行。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与流行,这种电子交易披露的方式也被认为是最快速、最高效的,使用者只需计算机网络就可得到最新的上市公司信息。电子交易披露与报刊披露相互呼应,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后,我国推行了电子交易披露的相关标准,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参考国际先进的“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不断完善自身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化信息披露系统

32、”,实现了利用互联网资源达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体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后台披露处理系统与前台信息发布系统。其中,后台披露处理系统以面向上市公司及监管机构,内容包括信息披露文件的制作、接受、上报过程的安全控制、信息、整体流程的控制、文件审核与分发等等;前台发布系统主要是面向投资者,内容包括信息披露文件的发布、相关数据的规范查询、交换、业务模式等等。表2-1 我国上市公司的电子信息披露系统上市公司分发子系统审查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接收子系统安全控制储蓄子系统信息处理中心数据库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交易所网上业务平台(资料来源: 中国证监网,2003)2.2.2 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化1990年12月19日

33、,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都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再次投入运行,步入正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与深证两地证券交易所不断发展,完善自身体质,已实现了从实物交易向信息化交易的转变,从人工交易阶段向电子化交易阶段的转变,从有形席位向无形席位的巨大转变,与国际接轨,建立起了我国高效、安全、快速的电子交易系统网络。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开业不久,很快完成了由人工操作向电子操作的转变,这与信息技术时代的崛起是密不可分的。电子交易系统由主机、通讯网络和柜台终端三部分组成,居国际证券市场领先水平。其中,作为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后来者,上海证券交易所从

34、一开始就设计了具有直通式交易和T+1交收特征的交易交收系统,目前系统峰值处理能力达到每秒8000多笔并同时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交易系统的容量及性能预留了系统资源,深证交易所得电子交易系统日处理能力也达到2000万笔,显示出了极好的高效性与市场适应性。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发展造成了非凡的影响。第一,保持和发挥了交易所的现有优势,体现出了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高效性,维持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第二,给予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技术给予证券市场的创新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未来更大交易量、更丰富的交易手段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系统为金融市场创新提供了更快速的现实手段,

35、促进了我国IT业在证券市场领域的发展;第三,对标准化与国际化大大推动,我国已成功加入WTO组织,标志着我国将获得更多与国际间合作的机会,同时也面临与国际间同步化的挑战,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电子化的成功无疑显示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国际市场了良好的融合性和应变能力。2.3.3 证券公司的电子化截止2010年年底,中国证券公司数目已达到106家,营业部总数为2800多家。中国证券公司从开始建立起就使用“分散型高应用型”的技术特点,相对于国外的证券公司机构,我国证券公司的电子化以营业部为单位,而没有在开始起采用集中化的方式。高应用性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NOVELL、SQL SERVER等基于

36、PC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二是在行业中采用低投入、高回报的策略,相对于银行和保险,证券市场电子化的投入产出比最高。举个例子,同样的银证通业务,连通证券公司只需要几千元到几万元,而连通银行则需要大约20万元以上。我国证券公司电子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持续提升证券市场处理业务的能力我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散户市场,其具体体现为多数为散户,交易金额不大,交易批次多。交易数量与交易用户的增多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算和处理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对于电子交易的速度与效率提出了新的考验。2)有效降低交易客户成本从原先客户必须前往指定场所交易,到之后的电话委托,到如今电子交易信息查询与交易投资

37、,人工交易向电子交易的转变大大降低了交易客户成本。这也体现在证券公司相对于三种不同客户收取不同的佣金标准可以看出。3)对于营业部的风险监控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证券市场电子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风险监控与管理,其中主要包括非现场稽核系统与集中财务系统,这两部分从技术加强了总部对营业部资金的管理和业务能力。如今大多数证券公司都采取非现场稽核系统已保证对于证券市场的风险调控。4)提升证券公司的经营与业务能力电子化使得证券公司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为此证券公司有必要提升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其中包括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已到达客户分类、营销分析、经纪人管理等目的,进一步提高证券公司的营销意识与手段。我国证

38、券公司未来电子化也将向“集中化”与“网络化”这两个方向发展。“集中化”将可以有效的节省席位与通讯设备,降低券商的交易代理成本,并更加利于总部的宏观调控与风险监控,扩展券商的产品与服务,有利于证券公司数据资源的共享。“网络化”则必然成为未来客户交易的主要渠道,加强电子交易业务的研究和推广,将更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第三章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提升与推动3.1金融电子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1.1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投资者的影响在传统的证券交易中,投资者受制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因而处于弱势地位。而网络地出现,使投资者获得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能平等地取得信息的机会。互联网披露的

39、信息,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直接、快速而且方便,其在成本、容量以及传播的广泛性方面相比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样网络地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投资者的劣势地位有所改变,获得在市场间的平等地位。广大投资者的需求通过网络证券交易获得了更好的满足,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现代化的投资途径。投资者不用再需要像以前一样辗转赶到证券营业部排队进行当面委托交易,也不会因为电话委托时可能的电话占线以及下单操作的时间差而造成不能及时下单造成损失。在网络环境下,投资者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上网的设施,就能通过网络自动下单,并且该信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营业部,

40、极大的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这不仅省去了投资者前往营业部当面交易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同时也满足了投资者交易即时性的需求。网络交易的出现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难辩真伪,这也可能诱导投资者作出冲动的、缺乏思考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必须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和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对电子交易的优势和安全性等问题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这就对广大投资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1.2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券商和证券交易所的影响1)网络证券交易对证券交易所的影响网络技术使得证券市场的地区性特征减弱,逐渐成为全国性或者全球性的证券市

41、场。它使传统的交易大厅的作用逐步淡化直至最后成为历史,而新型的构筑在互联网上的虚拟交易所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会员制,即入场交易的必须是取得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这将入场交易权与交易所的所有权、控制权相联系。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由于受会员席位的限制,制约了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规模,在地域空间上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因特网技术地诞生,使交易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所都能进行,这使得把所有权与交易资格联系起来的做法失去了意义。2)网络证券交易对券商的影响网络证券地出现,使传统营业部完成交易所需的基本因素改变,券商可以减少如对营业部场所装修和工作人员的有形投入,使得营业部的投资和成本下降,进而能够降

42、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网络证券交易地发展。同时,在网络证券交易模式下,券商的竞争形式也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传统的券商竞争主要是通过增设营业网点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券商竞争实力不再受营业网点多少的限制;竞争手段业由传统的手续费折扣、融资等转为对投资者提供证券资讯信息的全面准确程度、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完善程度等。网络证券地兴起,对证券公司中介人的地位形成了严重地挑战。在传统的证券发行过程中,发行人和承销商密切合作,共同将证券发售给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承销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中介机构在解释所披露的信息,对公司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和使股东行为集体化从而增加股东投资收益中起到了十分重要

43、的作用。3随着互联网介入证券行业,在电子交易模式下,无形的交易所逐渐取代有形席位的交易所,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和投资者便可绕过证券金融机构,直接通过互联网公开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或者直接进入交易所交易。如美国春街啤酒厂 (Spring Street)作为全球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发行股票的公司,直接在网络上向3500个投资者募集的160万美元资本,并在网络上发展一套交易制度来交易该公司股票。32这种方式在绕过承销商,降低了发行的成本,并提高了发行的效率。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证券中介作用的减弱,使得证券市场面临非中介化的问题。3.1.3 证券交易电子化对证券监管的影响1)对监管理念的影响理念一词是法理学、

44、法哲学上的用语,与思想、精神词义相近。一般将理念理解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是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的观念。也可以说,理念就是一种指导思想、目标或原则。监管理念是监管者开展监管工作的目的、要求和行动指南,是证券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监管理念就是适应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要求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观念地体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互联网虽然介入证券市场,但网络证券交易仍然是传统证券交易方式在信息传输手段下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在网络证券交易的监管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原有监管体系的根本原则,网络证券交易的监管理念不会因此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监管理念下,证券监管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在网络环境

45、下,对网络证券交易地监管也同样要遵循“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等原则,但同时要结合网络证券的特殊性,对监管的具体原则和内容进行相应地调整。对网络证券交易中信息地监管,除了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及时性外,还要注重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信息披露环境,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信息的各种传播途径进行监管而不仅局限于券商地信息披露监管。在网络环境下,监管机构尤其要注意对网络技术风险和交易安全的风险提示和控制。目前投资者进行网络证券交易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交易的安全性,安全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极大的阻碍网络证券交易地发展。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互联网技术问题地研究,借鉴国内外互联网监管的

46、成功经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2) 对监管手段地影响网络一方面加强了监管机构与国外监管机构的监管经验交流,加强执法的合作。另一方面,因特网技术地应用,己经突破了证券业务经营的3A(时间Anytime、地点Anywhere、方式Anyway)的界限,使得任何一个角落的投资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证券交易。由于网络证券交易从有形走向无形,使得传统的建立在实质监管、实体监管和有形监管基础之上的监管方式难以对网络证券交易的风险、合法性进行评估。同时,网络地产生也使现在分业经营的证券业、银行业的界限相互交叉,监管的主题分辨难度加大。监管难度的加大及手段的滞后,将严重影响到投资者对进行网络证券交易的信心

47、。因此,监管层必须要学会采用新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事后监管,往往是在事故发生后才启动相关措施。而网络的特性使得本已就滞后的事后监管更加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形势。因此监管机构应发挥风险控制预警作用,将监管活动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转变,变事后监管、被动监管为超前监管和主动监管。;巧在我国传统证券市场下,监管层对券商和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分类监管:对券商的监管主要是集中在券商对其客户提供的有关的服务行为的监管,而不涉及证券交易市场本身,其目的在于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对交易所的监管则主要目的是在于维持证券市场公平、透明及效率性。虽然我国还没有出现如电子通讯网

48、络、替代交易系统等这样的纯粹的网络证券交易系统,但是在国际上来看,这种纯粹交易系统的出现,同时具备了券商和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对于这点,笔者认为我国监管层对此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免到时出现不必要的监管漏洞。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监管机构单纯的依靠增加执法人数和加大处罚力度是不够的,因此对监管机构来讲,应该在监管手段上注重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创新。网络证券交易对证券监管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网络证券发行及交易过程中表现出的域外性问题如何解决。我们知道,各国证券法都规定证券的公开发行必须经过该国的证券监管机构的核准或批准,因此证券的发行表现了很强的地域性特点。而网络证券的出现,使得网上证券发行及交易

49、逐渐显现出域外性。对此,监管机构应该如何进行监管和规制,是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3.2我国证券市场电子交易的发展分析3.2.1 电子交易总量分析我国最早开展电子交易的证券商是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1997年3月,该营业部推出多媒体公众信息网,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开端。随后,闽发证券、华泰证券、青海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服务。1999年10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证券行业有25万投资者尝试使用互联网进行投资交易,交易额约占市场总量的1%。到2000年底,约有60家证券公司尝试开通电子交易委托业务,投资者数量达到118万,占到总投资者数量的7%,交易量1

50、150亿元,占市场总交易量的2.97%。2001年,证券电子交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到当年12月底,投资者数量上升至332万,交易占比上升至4.38%。2009年约3500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按2009年12月沪深股市最近一年参与交易A股账户6576万户来粗略估算,占比达到53.22%。进一步考虑到利用互联网交易的账户更多的是机构与大资金账户,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金额比重会远远高于此比率。而早在2001,这一比例为3%,经过八年年的发展,我国证券电子交易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料来源:中国证监网 2010)3.2.2 电子交易模式分析目前,证券公司主导模式已经取代IT公

51、司主导模式,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电子交易的主流运作模式。近年来,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相继开通了本公司的证券电子交易系统,注册客户只需通过该网络就可以将委托指令直接传送到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而在此前的IT主导模式下,客户的委托指令必须先经过IT公司,才能达到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相比之下,证券公司主导模式更加科学,代表着证券公司开展证券电子交易的发展方向。受各公司后台系统的影响,我国电子交易的证券公司主导模式可以分为总部集中交易方式、证券公司各分支机构独立交易方式以及点一点远程交易改造等三种情况:1)总部控制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证券交易是通过两种模型进行的:一是集中式,即所有

52、客户的交易通过证券公司总部进行;二是分布式,各分支机构是在总部统一管理下通过各自的服务器进行证券电子交易。总部控制方式由于实现了交易集中,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为公司整合资源创造条件。2)证券公司各分支机构自行发展证券电子交易。在这种方式下,同一家证券的不同支机构通常是以类似于“摆地摊”的方式来进行证券电子交易的公司总部只是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由于内部系统不一致,各分支机构为了竞争就争相上网。这种方式通过也使得证券公司的主导地位大打折扣。3)点一点远程交易改造方式。这种方式实质上是电子证券交易的一种衍生模式,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原来的“远程大户室”进行改造,例如华泰证券在这方面就做

53、得相对比较成功。华泰证券曾对外称其证券电子交易额己经突破了100亿,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公司原来非互联网业务的转化而成。3.2.3 电子交易用户分析根据2009年我国证券市场电子交易数据。A股市场投资者有年轻化趋势,以中青年为主的投资者习惯互联网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和高效。截至2009年末,沪深A股合计持有账户中,年龄位于20-30岁以及30-40岁两个年龄阶段占比高达50%。其中,20-30岁阶段占比19.88%,30-40岁阶段占比30.77%。2009年仅20-30岁年龄阶段投资者处于正增长,其余各个年龄段皆处于负增长,20-30岁年龄段同比增长16.19%。从网络用户的年龄结构,新增网络用

54、户主要是小于25岁的年轻人,近两年网络用户的平均年龄趋于下降,这一代人在网络环境中将逐渐成长为未来社会主流时,证券交易的方式也将以互联网为主。据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UNCTD)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网民已达到20亿,中国网民达4.57亿,可见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这也为证券市场电子化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电子交易将是未来的必然形式。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风险管理4.1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主要风险4.1.1 交易所的指令执行风险交易所指令执行风险主要体现在交易所交易系统的抗压性与处理能力,一旦交易系统严重超时,通讯系统堵塞或通讯系统故障,都会发生极大的影响。1994年1月3

55、1日,由于电脑故障,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大面积死机,被迫上午临时停市;1994年7月4日,位于北京沙河、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传送的主机瘫痪,这事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停市事件,而事件的起因则是因为一个几十块钱的插座发生短路,却造成了网管计算机主机板被烧坏的严重后果。面对这样的危机,证券交易所的处理办法只有停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09条规定,“因不可抗力的突发性事件或者为维护证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证券交易所可以决定临时停市”。当交易系统严重超时或通讯系统堵塞,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往往采取继续交易的方法,而这容易造成市场混乱,客户没有看到成交,就会选择多次撤单,如此循环会进一步造成大通讯

56、的流量与系统混乱进一步升级,使通讯变的更加堵塞,系统操作更加延时。目前我国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都进行了多次的系统升级,对通讯系统的通道进行了拓宽,并采用了用地面通讯作为卫星通讯的备份方式。交易所系统升级后,交易系统严重超时和通讯系统堵塞的事故就已被基本杜绝。4.1.2 证券公司指令传递风险证券公司的指令传递风险指的是交易服务器崩溃、与交易所的通讯中断、交易场地的通讯网络中断、交易服务器通讯堵塞和软件系统故障等。1998年11月26日,浙江绍兴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发生重大事件,股民王立江的账面上突然出现了123亿元资金,而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电脑软件设计中存在隐患而导致散户误打时引发系统错误

57、,是软件系统故障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向集中交易系统迈进,其中存在四大风险:1)技术风险。多点分散风险汇集成集中风险,总部端出现技术故障,将会对全公司造成影响,如果发生重大技术事故,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实施和推进过程风险。集中交易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运行体系、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组织机构和职能转变。对于机构调整、权力分配、流程再造和人员精简等多变革带来的冲击,将是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风险。3)政策风险。证券交易集中化后,证券公司将通过一两个通道与证券通讯公司、证券交易所联网接入,打破原有运行状态,减少一些机构的既得利益。4)相关机构风险。包括银行、电信、电力等部门自身风

58、险引起的证券公司风险。4.4.3 安全性方面风险安全交易风险主要体现在证券市场投资客户的交易密码被窃取。从2001年9月10日“银广夏”股票复牌第一天,到9月14日第五个跌停板,在这五天时间内,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9名股民在个人账户上先后出现股票被盗卖再盗买入“银广夏”的案例,被盗买入股票到达83000股,占这5天“银广夏”股票总成交量的33.96%,累计损失达126万元,可见证券市场电子化后,网络安全与客户安全的重要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业务效率,但有时会带来更大的业务风险和管理问题,证券电子交易系统最大的风险在于幕后操纵市场者提供便利而且更为隐蔽,例如通过网络迅速、大量的发布假消息,误

59、导投资者及操纵证券的价格等,缺乏电子交易的相关法律和监控制度,将直接威胁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4.2 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的风险监管4.2.1 一般证券电子交易的风险防范中国证券市场几乎从一开始就采用电子交易,对于电子交易的风险防范也是在“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中发展起来的,主要的防范策略分为:首先,建立稳定的交易系统,避免“单点故障”。证券市场的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靠性,即证券技术平台的可用性;二是安全性,即在计算机里面定义防止有意和无意的攻击。其次,建立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主要解决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病毒问题,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证券信息系统供应

60、商的软件开发质量问题。第三,证券业整体安全策略。证券市场涉及安全的案件,90%是内部人员作案。对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并不能阻止市场异常交易行为潜在的风险。美国证监会主席Levitt认为:“要减少证券经营业务的风险,投资者、券商、证监会和方案提供商应各司其职,基础是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证券商需要更好地培训和保护投资者,证监会要加强管理力度,服务提供商则应保证一个阶段性的、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正是证券行业的整体安全策略。华东师范人学博卜学位论文电了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略与安全管理规划。安全管理涉及到交易安全、交易监管、风险控制、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病毒、计算机

61、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等。第四,证券业信息安全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每一个人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2)建立细致、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与风险控制策略,并能将这些制度真正实施下去,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得到持续改进3)选择可靠安全的设备、软件、通信系统与合作伙伴,并针对安全问题建立各种防范措施、应急方案与系统备份措施。4.2.2电子证券交易风险防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证券业的发展带来空前机遇、给投资者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了空前的风险挑战。网络由于其虚拟和开放的特点,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任何身份进入系统访问,这也使网络证券交易的

62、风险比传统的证券交易的风险更大,除了传统证券市场下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产生了传统证券交易中所没有的特殊的风险。如欺诈和洗钱,与身份管理相关的仿冒、隐私和信任的问题,及IT公司的在网络中的脆弱性也得到了确认。总的来说,网络证券交易风险具有这样的特点: 1)风险传播的快速化及范围的广泛化由于现代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范围也空前的广泛,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可以为传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这在满足投资者、券商的信息需求以及提高证券交易效率的同时,如果风险产生,其传播速度也变得更快,往往伴随着信息传递的同时到达投资者一方。2)风险的突发性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

63、、分散性等特点,使证券交易监管的难度加大。监管者及投资者很难及时的发现风险的产生并避开风险,对于查清风险的原因及造成风险的行为人难度也增大,风险往往就在投资者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让投资者手足无措,蒙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3)风险的不易控制性互联网极大的促进了证券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之安全方面的问题尚未充分解决,使得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证券交易的风险也不易控制。这主要表现在网络证券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传递的通畅性:任何网络安全问题如病毒、黑客入侵等都可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崩溃,网络证券交易也将被迫停止;系统本身的漏洞也可能造成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从而

64、造成投资者无法进入系统进行交易的损失;而信息传递也可能由于网络不通畅而造成延迟,无法使部分投资者及时获知重要信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都使得网络证券交易的风险变得难以控制。总的来说,证券市场的电子化为我国的证券投资者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来了新的风险。更高效的交易手段与更广的交易面伴随着突发的、不易控制的风险,投资者在使用网络交易这一利器时,也需要面对风险所带来的新的挑战。从证券电子交易本身的各环节看,可以从交易、资金管理、技术、业务等方面对证券电子交易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交易风险问题主要涉及交易数据在远程传输过程中、交易密码在某种情况下被盗用所存在的风险以及互联网上虚假信息的传递和行情传输的延迟所可能给交易带来的风险;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可能造成的资金的风险(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