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6211511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9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规划背景6第一节 区域概况6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6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8第四节 机遇与挑战9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12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12第二节 规划主要调控指标14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16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0第五章 农用地保护与利用24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24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25第三节 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26第六章

2、 建设用地调控28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28第二节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29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30第七章 土地整治规划34第一节万顷良田整治工程34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工程34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36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36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37第九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40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和思路40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40第十章 镇(街道)土地利用控制45第一节 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45第二节 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49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51第一节 中心城区现状与发展目标51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

3、用空间管制53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55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55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55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6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58第二节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59第三节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59第四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60第十四章 附 则58附 表59附表1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59附表2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0附表3 常州市武进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61附表4 常州市武进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62附表5 常州市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63附表6

4、常州市武进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64附表7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表83附表8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84前 言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东邻无锡市锡山区、江阴市,南靠宜兴市,西接金坛市、丹阳市,北依常州市钟楼区、天宁区和戚墅堰区,南部有太湖、滆湖。武进区地处中国经济增长最快、人口最稠密、工业基础最雄厚、科教事业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全区土地总面积124229.27公顷,下辖2个街道、14个镇,2005年全区总人口142.4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

5、65.11亿元。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武进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在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进一步凸显: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迫切需要调整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用地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依据相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6、文件,以及常州市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编制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60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条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5)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2政策文件(

7、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28号)(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4) 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3相关规划(1)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 常州市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技术标准(1) 县

8、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4) 江苏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2010年)第三条 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原则。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并注重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目标。2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原则。围绕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科学、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土地利用,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优化

9、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土地开发新格局的形成。3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原则。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切实提高用地效率。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调整。5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土地节约利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协调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6强化

10、规划实施保障原则。总结规划实施管理的经验并努力创新,强化土地规划制度建设,落实规划实施的共同责任,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完善用地机制,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为实现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五条 规划任务1落实江苏省、常州市下达的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调控目标和指标,确定武进区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2确定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社会发

11、展合理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3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维持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4划定武进区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分区管制规则,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制度。5确定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规模、范围、用途和时序。6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和指导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7制定武进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本轮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六条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

12、年。第七条 规划范围常州市武进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南夏墅街道、西湖街道、湖塘镇、牛塘镇、洛阳镇、遥观镇、横林镇、横山桥镇、郑陆镇、雪堰镇、前黄镇、礼嘉镇、邹区镇、嘉泽镇、湟里镇、奔牛镇,共2个街道、14个镇,面积 124229.27公顷。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第八条 自然条件常州市武进区位于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属海洋性温湿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属长江下游太湖水网区,北枕长江,南有太湖、滆湖。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斜贯中部,连接左右诸水,北

13、联长江、汇流运河,南接两湖之水系。第九条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5年,常州市武进区总人口142.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8.60万人,暂住人口43.82万人,城镇化率46.69%。2005年,武进区地区生产总值465.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8.05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0亿元。武进区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新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第十条 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常州市武进区土地总面积124229.27公顷,其中,农用地72764.31公顷

14、,占土地总面积的58.57%;建设用地27673.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8%;其他土地2379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5%。1农用地中,耕地47228.83公顷,园地8784.64公顷,林地1424.37公顷,牧草地95.93公顷,其他农用地15230.55公顷。2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13647.8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0483.02公顷,交通用地2860.93公顷,水利用地89.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592.43公顷。3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23485.29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05.85公顷。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以耕地、园地为主,林地和牧草地的比重小

15、。2005年底,全区38.02%的土地为耕地,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64.91%。全区1.15%的土地为林地,7.07%的土地为园地,0.08%的土地为牧草地。2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减少速度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耕地。武进区的耕地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趋势,而且不同年份耕地减少的速度差异很大。3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上一轮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率相对平稳。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量占建设用地增量的90.32%。2000年以后这种增长趋势尤其明显。4其他土地面积大,但可开发的后备资源相对不足。2005年底,武进区的其他土地面积为2379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19.15%,但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3310.2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7.98%。土地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第十二条 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1)耕地保有量: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1997-2005年武进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3660.96公顷。2005年耕地实际保有量比上一轮规划确定的2010年耕地保有量低14820.12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大检查情况,按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口径,截止2005年末,武进区实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44836.33公顷。(3)建设占用耕地:1997-2005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206.05公顷

17、,已经超出指标2928.4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大大超出。(4)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年,全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共减少耕地15623.33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自行补充耕地1962.37公顷。数字需要核对斟酌第十三条 规划实施效果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对各类土地利用的规范与统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公共利益的保证与实现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自规划实施以来,各项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和基本农田得以严格保护,土地整治积极开展,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学发展用地,产生了良好的

1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十四条 规划实施问题由于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差异,经济总量急剧扩张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规划预期,导致上轮规划适用性存在不足,规划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建设用地指标及布局不能引导实际用地需求;耕地保护指标不能数量、质量兼顾;基本农田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粮食安全与经济建设等。第四节 机遇与挑战问题很大,需要重新整理第十五条 机遇常州市武进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区域,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京杭铁路、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傍区而过,经沪宁线可与全国铁路联网直通,区内新长铁路连接陇海

19、、浙赣两大铁路大动脉,沪宁高速、锡宜高速、沿江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在武进区内穿越,与上海港、张家港、常州港以高速公路相连。同时,武进区是常州城区“一体两翼”布局的南翼,将成为常州市南部主城区,在承接“苏锡常”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产业转移、现代物流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后一段时期,武进区将逐步建设成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网络、高新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为主体、科教文化为支撑、都市农业为优势、生态旅游为亮点的园林式、现代化新城区,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建设成为常州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服务业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第十六条 挑战1、建设用地需

20、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指标及布局不能引导实际用地需求。武进区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建设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水平,但是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区建设力度的加大,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巨大压力。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出现建设用地扩展与规划的位置及布局很难相符,以及项目的选址与规划用地不相吻合的现象,带来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弊端。2、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严峻,耕地保护指标不能数量、质量兼顾。规划中对耕地的保护遵循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武进区依据这一原则,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但这种补充只

21、能在数量上追求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而实际“补”的耕地质量如何却很难控制,往往并不能真正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的双重目标。3、基本农田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粮食安全与经济建设。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保护率是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可逾越的控制指标,但是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偏重于耕地数量的保护,并未突显基本农田保护的目的即保证区域的粮食需求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单纯只为保护耕地而划定基本农田,可能会导致对于实现粮食安全来说,基本农田面积已经足够或已过剩,却由于指标的严格控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从而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与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一致的现象。第三章 土

22、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第十七条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各点内容需要精简1. 经济国际化战略。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构建武进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牢牢把握沿江开发和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重大机遇,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继续推进外贸主体、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努力保持和发展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2. 科教兴区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产学研联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常州大学城的科技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3. 城市化战略。以提高地区整体竞

23、争力为目标,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着重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质量和提升城镇功能。将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放在首位,加快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加强重点镇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对现有自然村庄建设的控制,引导农民到城镇定居,促进人口集聚,改变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局面。4. 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将生态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和环保执法力度,深入治理环境污染。

24、第十八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预计武进全区总人口将达到179万人,GDP将达到4100亿元,城镇化率将达到7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到2010年,武进全区总人口将达到159万人,GDP将达到1200亿元,城镇化率将达到56.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600亿元。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战略大纲中的内容是什么?为进一步推进武进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环境承载,构建和谐社会,把武进区建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区,确立武进区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1.加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战略以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为重点,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生产条件

25、,提高耕地质量。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严格落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提高基本农田质量。2.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以构建常州南部新城区战略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重点保障中心城区、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省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太湖和太湖湾等重点发展区域用地供给,同时兼顾各镇发展的用地需求。大力推进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整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供给,促进城乡用地一体化格局的形成。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加强环太湖、环滆湖等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强化建成区绿地规划和建设。在土地利用中实施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26、形成土地供给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规划主要调控指标第二十条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1869.52公顷;其中,到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3571.10公顷。规划期内,全区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40500.00公顷。第二十一条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1)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399.38公顷,其中,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9507.57公顷。(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

27、超过26399.83公顷;其中,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926.71公顷。(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16063.26公顷;其中,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14535.86公顷。(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规划2006-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4952.71公顷;其中,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906.65公顷。(5)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规划2006-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4708.1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2971.63公顷);其中,2006-2010年,新增

28、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1688.4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1003.61公顷)。第二十二条 土地集约利用指标2005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205平方米/人。规划到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5平方米/人以内。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十三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思路规划期内,武进区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合理利用低丘缓坡园地,稳定林地面积,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和农用地整理,适度压缩其他农用地。按照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建设用地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则,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适度扩大城

29、镇工矿用地规模。保障重点发展区块和重点项目用地。集中安排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建设中心村,缩并零星自然村,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拓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空间。第二十四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1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全区农用地总面积为68301.2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4.98%,比2005年减少4463.12 公顷。其中,2010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71154.69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28%,比2005年减少1609.64公顷。(1)耕地:至2020年,全区耕地面积为41869.52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30、61.30%,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70%,比2005年减少5359.34公顷。至2010年,全区耕地面积43571.10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61.2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07%,比2005年减少3657.73公顷。(2)园地:至2020年,全区园地面积8763.72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12.8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5%,比2005年减少20.92公顷。至2010年,全区园地面积8696.45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12.2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0%,比2005年减少88.19公顷。(3)林地:至2020年,全区林地面积4036.19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

31、积的5.91%,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25%,比2005年增加2611.82公顷。至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3272.56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4.60%,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3%,比2005年增加1848.19公顷。(4)牧草地:至2020年,全区牧草地面积22.32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0.03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比2005年减少73.61公顷。至2010年,全区牧草地面积70.29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0.1%,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6%,比2005年减少25.64公顷。(5)其他农用地:至2020年,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13609.46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

32、的19.9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96%,比2005年减少1621.10公顷。至2010年,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15544.27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21.85%,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51%,比2005年增加313.72公顷。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2399.3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08%,比2005年增加4725.57公顷。其中,201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9507.5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75%,比2005年增加1833.76公顷。(1)城镇用地:至2020年,全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5338.63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

33、面积的47.34%,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35%,比2005年增加2415.01公顷。至2010年,全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811.23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46.81%,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12%,比2005年增加887.61公顷。(2)农村居民点用地:至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336.57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31.90%,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32%,比2005年减少146.45公顷。至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390.85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35.21%,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36%,比2005年减少92.17公顷。(3)采矿用地:至

34、2010和2020年,全区采矿用地面积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为724.6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58%。其中,至2010年,采矿用地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2.46%,至2020,年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2.24%。(4)交通用地:至2020年,全区交通用地面积为4944.70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5.26%,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98%,比2005年增加2083.77公顷。至2010年,全区交通用地面积为3647.34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2.36%,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94%,比2005年增加786.41公顷。(5)水利设施用地:至2020年,全区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462.

35、41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4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7%,比2005年增加373.23公顷。至2010年,全区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41.09公顷,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16%,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27%,比2005年增加251.91公顷。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全区其他土地总面积为23528.6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94%,比2005年减少262.45公顷。其中,2010年,全区其他土地总面积为23567.0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97%,比2005年减少224.12公顷。(1)水域:至2020年,全区水域面积为23244.20公顷,占全区其他土

36、地面积的98.79%,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71%,比2005年减少66.00公顷。至2010年,全区水域面积为23253.20公顷,占全区其他土地面积的98.67%,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72%,比2005年减少57.00公顷。(2)自然保留地:至2020年,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84.49公顷,占全区其他土地面积的1.21%,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23%,比2005年减少196.45公顷。至2010年,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13.82公顷,占全区其他土地面积的1.3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25%,比2005年减少167.12公顷。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第二十五条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37、原则1优先安排生态用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鼓励建设用地与水体、农用地穿插布局,构建城乡绿色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2合理保障农业生产用地,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在避让重要生态用地的前提下,合理保障农业生产用地,优先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协调好各类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关系。按照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布局,促进耕地、基本农田布局集中。3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先保证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确保近期城镇建设、工业发展等重点区域的用地,形成城镇

38、紧凑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发展、集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格局。第二十六条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 农用地空间布局耕地主要分布在武进区东南部的前黄镇、雪堰镇和滆湖以西的孟河高沙平原区。园地主要分布在武进区西部嘉泽镇、湟里镇。林地主要分布在雪堰镇太湖湾和横山桥部分山区。在以嘉泽为中心,并在武进区西部奔卜线、常溧线、长虹西路两侧乡镇布局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向北延伸到邹区,向南延伸到湟里。畜禽养殖用地中,肉禽养殖用地主要布局在邹区镇、嘉泽镇;生猪养殖用地主要集中在郑陆镇、经发区;奶牛养殖用地主要分布在经发区和雪堰镇。特色水产养殖用地主要分布在沿两湖(太湖、滆湖)的牛塘、南夏墅、嘉泽、前黄、经

39、发区等区域。葡萄、桃、梨、杨梅、茶等特色农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雪堰、洛阳、礼嘉、横林等区域。2. 城镇工矿用地空间布局规划期内,武进区将以建设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快发展,形成“一城、二区、五片”的城镇工矿用地空间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人口集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常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期间,武进区将紧紧围绕“现代化的科教文化区、新型工业区、商贸服务区、生态居住区、观光休闲区”的发展定位,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合理布局商业、居住、行政、文教、产业等用地。“二区”即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和江

40、苏省武进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发区”),规划期间,高新区和经发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增强产业功能,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经发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滨湖优势,走生态化开发之路,重点发展清洁工业、创意产业、生态休闲产业,其中在西太湖畔,发展生态休闲工业园和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在高新区重点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以“集聚、集约、创新、开放、生态”为标准,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生态环境示范区、民生幸福和谐区。“五片”指东北城镇发展片、东部城镇发展区、环太湖湾旅游度假发展片、西北城镇发展片、西南城镇发展片。东北城镇发展片:包括横山桥镇和郑陆镇,东北城

41、镇发展片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特色旅游业,工业向武澄工业园和横山工业园集中,并以横山桥镇的自然特色资源带动东北片区的旅游发展。东部城镇发展片:包括横林、洛阳等镇,横林镇向南发展,洛阳镇向北发展,该片生活区依托老镇,工业园区布置在两镇之间,发挥新科、鸿联等企业集团优势,带动城东片区产业经济发展。环太湖湾旅游度假发展片:即雪堰镇所辖区域,重点发展雪堰镇西南部。充分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相应发展无污染的旅游配套产业。环太湖旅游度假发展片要以太湖湾旅游城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工业向西北部集中,将锡宜公路以南、太滆运河以东纳入环太湖旅游开发范畴。西北城镇发展片:包括邹区镇和奔牛镇等,乡镇工业实行“两

42、镇共园”,工业园区布置在邹区镇的西部,主要发挥区域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市场和新兴特色工业。西南城镇发展片:即嘉泽镇和湟里镇,重点发展传统农业经济。以花木、机械产业带动整个片区发展。3.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布局交通用地:规划期内,武进区将建成“一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十纵十横”的交通网络。一纵三横高速公路包括:沪宁高速公路、宁太高速公路、锡宜高速公路和西绕城高速公路。十纵包括:奔卜公路及环湖西路、湖滨路(龙江路)、淹城路、武宜路、常武路、夏城路、青洋路、大明路、武澄线、朝阳路。十横包括:新312国道、人民路、广电路、长虹路、延政路、滆湖路、武南路、武进大道、南环线、锡宜公路。水利设施用地:加快推

43、进区域治理和提高城区防洪除涝标准。太湖流域实施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湖西区和武澄锡虞区疏浚整治武南河、永安河等骨干河道;加快湖塘地区、采菱东片、潞横革新片的城市防洪建设。完善骨干供水网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城区和东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工程。第五章 农用地保护与利用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第二十七条 切实保证耕地保有量目标2005年,武进区耕地面积47228.83公顷。在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保障能力、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需求以及耕地补充潜力等各种因素,确保2010年和2020年武进区

44、耕地保有量分别为43571.10公顷和41869.52公顷。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各类非农建设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遵循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补充与被占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切实做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一补一”。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超过2971.63公顷,其中,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超过1003.61公顷。第二十九条 合理引导农用地结构调整合理引导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2006-2020年,因农用地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14.06公顷,其中,2006-2010年,因农用地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8

45、61.95公顷。第三十条 努力完成耕地补充任务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确保完成耕地补充任务。武进区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在保证完成补充耕地任务量626.35公顷的前提下,在省内实行异地占补平衡,完成补充耕地义务量2971.63公顷。规划期内,2006-2020年,全区补充耕地653.09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7.99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5.10公顷。2006-2010年,补充耕地191.47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86.45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5.02公顷。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第三十一条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期内确保40500.00公顷的基本农田数

46、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了应对规划期内选址不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落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预留326.45公顷基本农田。这样,规划期内武进区实际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0826.45公顷。第三十二条 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严格按照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保护目标,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对现有的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优先将全区集中连片、排灌条件良好、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完善的粮油生产和蔬菜瓜果基地、具备改造潜力的中产田划为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规划期内,常州市武进区调入基本农田7347.60公顷。基本农田调入区主要为:远离中心城区和其它各镇区,质量较好、有良好水利条件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并使基本农田集

47、中连片分布。常州市武进区调出基本农田5209.91公顷。将本轮规划中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内的以及零星的基本农田调出,使基本农田分布更集中、更合理。基本农田调出区主要为:牛塘镇、西湖街道、南夏墅街道、前黄镇北部、雪堰镇西南部。以便为保障中心城区、高新区、经发区、西太湖、太湖湾这五大板块的经济社会发展预留出一定的用地空间。第三十三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常州市武进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2537.17公顷,其中基本农田40500.00公顷。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武进东南部的前黄镇、雪堰镇和滆湖以西的孟河高沙平原区的

48、奔牛、邹区、嘉泽、湟里镇。第三十四条 基本农田建设措施以保护优先、保障发展为原则,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将城镇村规划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将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便于有效保护和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非农建设项目,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并按照有关规定,补充同等数量的基本农田,且补充的基本农田质量不低于被占用的基本农田。第三节 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生态高效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养殖、蔬菜、林果

49、等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第三十五条 提高园地利用效率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合理调整园地数量和布局,提高园地利用效益. 重点建设嘉泽镇、湟里镇的花卉苗木示范园,不断推进特色园地的规模化和基地化,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规划到2020年,全区园地8763.72公顷,到2010年,园地8696.45公顷。第三十六条 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加强林地征占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加强横山舜山和竺山鹁鸪山天然林地保护和培育,加快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绿化林带的建设,恢复受损林地,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到2020年,全区林地4036.19公顷,到2010年,林地3272.56公顷。第三

50、十七条 其他农用地利用合理安排畜禽水产养殖用地。加强畜禽水产养殖用地调查与规划,坚持区域化布局,鼓励规模化养殖,推进标准化管理。在邹区镇、嘉泽镇重点发展肉禽养殖;在郑陆镇、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经济开发区和雪堰镇重点发展奶牛养殖。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生态高效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丰富特色农业用地类型。规划期内,稳定发展粮油业;加快发展花木、林果业,形成以武进西部地区为主的花木生产板块,以东南地区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板块。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第三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

51、地规模。2006-2020年,武进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952.71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超过2971.63公顷。其中,2006-2010年,武进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06.65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占用耕地不超过1003.61公顷。第三十九条 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依据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严格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落实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规划实施时,在不突破规划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允许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在有条件建设区内作适当调整;同时,有条件建设区可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建新用地。第四十条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

52、则,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编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节约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技术规定。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存量土地和非农转用土地的规划功能和指标;放宽建筑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严格控制成片绿化,严格控制建筑密度。第二节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第四十一条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1. 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合有机整合城镇建设用地,挖潜城镇存量土地。积极开展城中村整治改造,按城镇居住区标准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兴建居民住宅小区,鼓励建设多层和高层的农民公寓,促进城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步转化为城市社区。优化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牛塘镇、遥观镇和南夏墅街道加强

53、原有城镇改造力度,逐步融入中心城区。其他各镇尽快解决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多镇区问题,集中建设新镇区。2. 促进工业用地整合集聚加快工业向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各镇工业集聚区等开发园区集聚。统筹开发园区布局,整合开发园区资源,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集群发展的开发园区体系。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标准厂房,提高工业功能区的容积率。第四十二条 合理配置农村建设用地1. 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结合城镇用地、交通枢纽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分层次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严格控制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加快旧村、空心村搬迁治理,推进分散农村居民点的适度

54、集中,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相协调。对规划保留的中心村、规划改造的基层村,根据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农民公寓、新型农村社区等模式,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设生态文明、生产科学、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 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要用地合理安排新村镇用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优先安排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工矿用地作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所需的建设用地,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公益设施配套、生态环保的现代化新农村。第四十三条 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基础设施用地的资源整合、设施共享与综合利用。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

55、设一体化,统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规划,避免和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重点支持“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相协调的综合运输系统。建成“一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十纵十横”的交通网络。完善京杭运河、锡溧漕河等水运主航道骨架。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第四十四条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为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将中心城区、城镇、集镇、中心村等城乡建设用地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与区域总体规划远期发展边界相衔接,用于城、镇、村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以应对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规划的弹性。建设用地空间管

56、制分区尽量以道路、河流、山体等明显标志物为范围界线。1. 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为中心城区、城镇、集镇、中心村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以及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允许建设区是规划期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规划实施期间,在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允许建设区空间形态可作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规划期内,武进区允许建设区面积31458.88公顷,主要分布在湖滨大道以东、沿江高速公路以北区域,沪宁铁路以南区域,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滆湖东侧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各镇城区区域。2. 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为中心城区、城镇、集镇、中心

57、村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用于允许建设区规划建设用地区布局调整。规划期内,武进区有条件建设区面积3140.43公顷。主要分布在牛塘镇滨湖大道东侧区域和南夏墅镇中部区域以及各镇镇区允许建设区外围。3. 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为区域范围以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面积为86644.77公顷。4. 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为包括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无关建设开发的区域。区内重点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禁止建设区为春秋淹城所在区域,面积为3340.38公顷。第四十五条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1.

58、 允许建设区管制规则区内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为原则,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依照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的时序与规模,主导用途为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有条件建设区的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2. 有条件建设区管制规则区内土地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布局调整,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批准。3. 限制建设区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基本农

59、田保护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4. 禁止建设区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用途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第七章 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分节第一节 万顷良田整治工程第四十六条 落实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常州市武进区万顷良田一期建设工程位于礼嘉镇、前黄镇、邹区镇及横山桥镇,涉及礼嘉镇的庞家村、十车垛村、西杨墅村及华渡村4个村,前黄镇的小漕村1个村,邹区镇的刘巷村、文昌村、泰村村及琵琶墩村4个村以及横山桥镇的芳茂村、五一村、前巷村、东城湾、夏塾村、梁家桥村、戴家坝村及芙蓉村8个村。工程区共分礼嘉片(涉及礼嘉镇及前黄镇)、邹区片、及横山

60、桥片3个片,其中礼嘉片东至富庄路,南至南环线,西至礼政路,北至工业大道;邹区片东至主供渠,南至创新大沟,西至红星大沟,北至丹阳蒋墅镇;横山桥片东至西柳塘村,南至环山河,西至朝阳路,北至鸡笼山。工程区总面积1012.22公顷,其中礼嘉片349.68公顷(礼嘉镇315.00公顷,前黄镇34.68公顷),邹区片355.05公顷,横山桥片307.49公顷。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工程第四十七条 农用地整理重点工程通过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有效整理零星闲散地、田坎、废弃坑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武进区农用地整理对象主要为坑塘水面,重点区域为滆湖东西沿岸、前黄镇南部、雪堰镇北部和嘉泽

61、镇西北部地区。2006-2020年,预计通过农用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469.61公顷。第四十八条 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工程通过旧村改造、村庄撤并、中心村建设等措施,整理农村居民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为各镇分散的小规模农村居民点用地。2006-2020年,预计通过农村居民点项目补充耕地186.90公顷。第四十九条 土地复垦重点工程通过对废弃的砖瓦窑和村办工厂的拆除、搬迁,逐步复垦为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废弃工矿复垦重点区域为雪堰镇中北部、横山桥镇中部、郑陆镇东部的分散工业用地以及转瓦窑用地。2006-2020年,预计通过土地复垦项目补充耕地15.05公顷。第八章 土地利用

62、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规划期内,常州市武进区的土地利用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科学利用土地,调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推进有序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统筹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充分保证环滆湖区域、环太湖区域、横山舜山、竺山鹁鸪山、主要河流和道路两侧绿化带、以及城市大型绿地的生态用地需求。根据武进区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以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五十条 生态型特色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在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质量环境评价和监督制度,严防土地污染。充分发挥农用地生态服务功能,用养结合,改善农村

63、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空间,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第五十一条 集约型工业土地利用模式抓好工业聚集区土地利用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规模适度,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依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第五十二条 集约与生态并重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强化地区性服务设施的中心作用,发挥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用地的联合作用。营造居住环境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绿化水平高的住宅小区。在城镇用之中,建设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开放专用绿地,释放城市内公用绿地潜力,优化绿化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改善和提升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布局适当宽度的生态走廊,发挥城区滨水地带的水利、游憩、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第五十三条 协调目的科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特别保护重要生态用地,构建基本的国土绿色屏障,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第五十四条 保障生态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土地整治等行为占用生态敏感区用地,逐步清退生态敏感区内建设用地,城镇与交通用地周围适度增加绿化、景观用地,确保生态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